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保护耕地的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农村土地 管理制度改革 措施
Abstract: Actively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rural land management system to protect the land rights of peasant is the foundation to coordinate industrialization, urban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The reasonable arrangement of rural land will promote industrialization, urban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Faced with the fierce land competition between rural area with urban and argiculture with industry, it is important to take measures to protect farmland. The former imperfect rural land management system caused a lot of conflict of land, resulting in serious waste of rural land with low utilization. And in expropriation of land, a variety of land rights competition occurred occasionally, even the frequent large-scale illegal land use. The imperfect rural land management system not only suppresses the people's interest in land, and also causes some coordination in laws and regulations. Therefore, it is imperative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rural land management system.
Key words: rural land;management system reform;measure
中图分类号:D92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引言:
合理的分配土地问题,是协调我国的城市、农村、与工业规划的基础。按照我国的土地管理的现状分析,理清关于土地现状的思路,推动土地管理的改革,使原来不完善的制度得以修正。让改革的指针落实到每个农村、每个城市、每个工业上,使其对于土地的规划也更加完善。对于农村土地管理的改革,科学的分析了我国的国土资源形势,通过系统的总结分析我国这30年来的农村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造就了如今的改革方案,指导了农村土地管理的方向,对于以后的农村土地管理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一个目标推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改革的主要目标就是建立良好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保护农民的权益,合理的配置安排土地使用,统筹城乡发展,为建立新农村新形势建立良好的基础。通过产权的稳定管理,来保护农村土地所有者的合法权益。通过对使用者使用用途的严格管理,来管制用地的各种建设,防止土地资源浪费以及违规的操作。通过节制用地来控制用地的资源,以防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利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严格的控制土地资源的配置,提高土地的使用率,,节约用地资源,保护土地所有者的个合法权益.在改革的推动下,提升我国的农业实力.提高抗风险能力,增加粮食的生产率,进而提高农民的收益.以建立良好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保护农民权益为目,标,积极推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
农业的生产是人们粮食的主要出产地,民生问题关系到人们的生存,与每一个人都有关系。而面对我国的实际情况,人口众多,但是人均耕地面积却不多,因此对于实施耕地的保护措施是非常最要的。一些人对于耕地没有进行粮食的种植而是开垦实施建设用地,使得粮食种植面积持续缩小,这样不仅会给农村的发展带来影响,也会给粮食问题造成负担。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这种现象的发生及发展。随着人均耕地面积的逐渐减小,有些市县的人均耕地面积已经不足一亩,站在了国际警戒线的边缘。面对这样的严峻现象,实施耕地保护措施势在必行。面对现在的种种现象,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严格的执行保护耕地制度。
对于耕地的保护是实施各项农业事项的前提,不管实施什么制度,对于耕地的保护都是必要的,要达到耕地数目不减,质量不下降的标准。在对于农村的标准的改革中,国家设定了建立基本农田制度,将一些灌溉设施好、水土保持好以及分等定级高的农田进行特定的保护,并设定为基本农田。对这些农田要进行特殊的保护措施,并且除了国家规定的建设外,其他一切用地建设都不允许,并且对于土地拥有者要进行农田补贴,提高农民的积极性。
三、严格控制节约用地
关键词耕地污染;原因;对策
近年来,耕地数量急聚下降,土壤污染形势相当严峻。一是土壤污染程度加剧,我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 000万公顷,约占全部耕地的1/10以上。二是土壤污染危害巨大,据估算,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就达1 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
1造成耕地污染的主要原因
1.1工业化污染
工业园区排出的废水、废气、废渣,往往没有经过很好的处理或者处理不彻底就排往河流,或堆放在周边地区,对周围的耕地造成直接或间接污染。
1.2垃圾污染
在农村,许多农民还没养成环保的意识,将生活垃圾乱堆乱扔,有许多农民把生活垃圾直接倒入河流,或堆放溪边、田边、路旁。尤其是购物用过的塑料袋、废异的电池等,路上扔的、田间地头埋的随处可见。
1.3农药污染
为对付一些顽固的病虫害,或为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一些农民偷偷使用一些禁止使用的高毒高残留的农药,不合理地使用农药也破坏了土壤的质量。
1.4化肥污染
为追求高产,减少劳动力,农民长期大量使用化肥,从而造成土壤板结、硬化、肥力下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化肥平均用量达434.3kg/hm2,是国际化肥安全上限的1.93倍,但利用率仅为40%左右,其余60%给了土壤和地下水。
1.5有机肥造成的污染
这主要是在一些养殖业发达的地区,尤其是以养殖鸡鸭为主的养殖专业村、专业组、专业户,这些地方由于政府管理不够完善,养殖数量又过分庞大,任由畜禽粪便排放,从而造成对耕地的污染。
1.6使用农膜造成对耕地的污染
目前使用的地膜不易降解,许多农膜没有回收,直接弃于土壤中。据调查,目前我国约50万吨农膜残留在土壤中,这些农膜在15~20cm土壤层形成不易透水、透气很差的难耕作层。因此,农膜的使用也直接对农田造成了很大的污染。
1.7污水灌溉对耕地造成的污染
目前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 000万公顷,而污水灌溉污染的耕地就有216.67万公顷。利用工业园区排出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彻底的污水灌溉耕地,或利用生活区的污水灌溉耕地造成对农田的直接污染。
2防止耕地污染,加强耕地保护的有效措施
2.1加强宣传,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政府应该大力宣传环保知识,宣传保护耕地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让我们每个人都来保护耕地,不乱扔垃圾,不做对耕地土壤有害的事,尽快实施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家园的“三清”工程。
2.2利用行政措施,控制耕地污染
国家环保等相关部门应该对土壤污染状况进行调查,采取行政措施,对造成土壤污染的企业和有关部门进行检查和依法整治,严厉禁止工业“废水、废气、废渣”进入耕地污染农田。
2.3防止污染企业转移
原先在城市污染严重的企业,纷纷转向农村,落户农村的工业园区,生产排出的废气、废水、废渣,对周围的农田造成直接的污染。农村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环境保护必须是农村工业园区建设的首要指标。
2.4积极研制开发,生产低成本、低毒、低残留农药和易降解地膜
除了要积极引导农民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外,我们要尽早开发,研制出低毒、低残留、低成本的农药和易降解地膜,尽量减少农药和地膜对农田的污染。
2.5开发有机复合型肥料
利用城市垃圾、畜禽粪便进行无害化加工处理,生产出有机、无机复合型新型肥料,变害为利,减少有害物质对农田的污染。
2.6秸秆综合利用
秸秆还田仅能利用1/3的秸秆,开展秸秆综合利用研究,把秸秆充分利用起来。
2.7做好垃圾管理
要严禁农村垃圾直接倒入河道和耕地,在农村也要建立垃圾池,定期清理生活垃圾,最好把垃圾归类分别处理。
我国人均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耕地保护形势严峻。国土资源部、国家统计局、全国农业普查办公室联合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最新公报显示,全国耕地面积19.51亿亩,人均耕地面积0.106公顷(1.59亩),仍不到世界人均耕地的一半,而且地区分布很不平衡。
新《土地管理法》着重强调了加强耕地保护问题,其目标是确保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新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但是我国耕地资源的主要特征却是耕地面积占土地资源比例小,耕地后备资源不足,质量低,人均耕地少,且日益减少。在自然条件和生产力所允许的条件下,绝大部分能开垦的土地已被开垦。此外,目前我国人口还在以每年一千多万人的速度增加,经济建设正处于快速增长时期,“吃饭”和“建设”给耕地带来的压力,有增无减,并没有缓解。
二、缓解城市化建设与耕地保护之间矛盾的途径
在客观上,城市化建设与保护耕地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城市的发展和扩大必定要占用一部分土地,但是,城市又不能不发展。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发展城市与保护耕地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我们必须较快地发展城市,以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切实地保护耕地,使两方面得到协调和统一,在发展城市中尽可能地减少耕地的占用。
因此,必须找出一条既能减少耕地占用,又能及时为城乡各项建设提供必需的建设用地,保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以缓解城市化建设与保护耕地之间的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的唯一途径是走土地集约化利用的道路。土地集约化利用包括四个方面:(1)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2)农村非农用地的集约利用;(3)农村农用地的集约利用(主要是大城市周围的高投入高产出);(4)全国整体的集约用地水平的提高。其中前三条是被大家所共识,而最后一条则未引起高度重视,而此条正是解决用地紧张的主要途径。土地的集约化利用不但要从局部如某个城市或农村、某个地区或某块土地的角度来考虑,而且要从系统整体(整个国家)的角度来考虑。加快城市化进程能更好地集约用地和节约用地,能够提高全国整体的集约用地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实现确保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的目标,起到保护耕地的作用。
三、发展城市化建设,保护耕地应采取的措施
针对目前我国已面临耕地不断减少的严重威胁,保护耕地是我国一个基本国策,必须制定相应的政策和采取有效措施,既加快城市化进程,又切实保护耕地。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建立土地集约化利用指标体系。
通过供地机制的变革与创新,从根本上解决乱占滥用耕地的问题,进而推动建设用地内涵挖潜和集约利用。通过调查研究,尽快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地集约化利用指标体系,在指标体系中体现城市人均用地标准、城市容积率、城市土地产出效益等。使所建指标体系,既有利于城市化建设,又有利于集约利用土地,既达到发展建设的目的,又起到最大限度地节约用地的作用,缓解建设用地和保护耕地的矛盾,变矛盾为协调和统一。
2、做好城市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国家调控土地的基本手段,通过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潜力,科学地预测未来土地需求,调整各类用地结构和数量,从而综合平衡土地供需形势,达到宏观调控土地的目的。城市规划是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研究城市密度的前提下,对城市空间布局和城市形态的总体设计,并通过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来落实。必须将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起来,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3、控制乡镇企业的发展,避免乡镇企业占用过多的耕地
由于城市化的发展,人、财、物等资源必然流向城市,通过城市基础设施、资金、技术以及服务等便利条件引导分散的乡镇企业向城市集中,可以避免乡镇企业遍地开花,占用过多的耕地,达到节省建设用地,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4、挖掘城市存量土地的潜力
城市的发展建设要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更多地通过实施旧城改造,确定以内涵为主的城市发展方针,充分挖掘城市存量土地的潜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容积率、产出率,增加城区容量;搞好城市规划工作,坚持城市建设不求最大,只求最佳的原则,利用市场机制不断调整区域城市结构、城市用地结构和用地布局,考虑城市、集镇相互协作、取消重复设置,减少城市化过程中不必要的耕地浪费。把粗放型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为集约化经营土地。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服务。
5、根据具体情况,改革现有有关不利城市化发展和土地集约利用的制度和政策
制定出一系列发展城市化建设的政策,改革现有有关制度和政策,以利于技术、资源和人才的流动。如改革城市户籍制度。凡是基本上放弃农业生产,脱离农村,在城市做工、经商、经营企业,并成为自已和家庭的生活来源;长期居住城市并有自己住房,或有能力长期租住房屋的农村居民,应该改变户籍关系,变农村户口为城市户口,享有同其他城市居民同等待遇。对于已经获城市户口的原农村居民,不再作为农村居民,也不再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并收回分配的责任田或口粮田。同其他城市居民一样,脱离同土地,特别同耕地的直接联系等。
摘 要:只有基本农田得到有效的保护,才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由于工业化水平的提升,基本农田保护显得尤为重要且工作难度加大,必须坚持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本文对农田保护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一些弊端加以剖析,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农田保护;弊端;解决措施;粮食安全
中图分类号:F301.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230009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人民的生命之基,保护耕地就是保护生命线。因此“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寸土地”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在保护1.5亿hm2耕地的同时,还要注重保护耕地的质量,使各项事业得到可持续的发展,但是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基本农田的保护还存在不足之处,需要认真的去甄别对待。
近日,国土资源部、农业部联合《关于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的通知》,从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意义、原则以及加强特殊保护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加强基本农田的保护对新农村的建设至关重要,只有保护好基本农田,农民的基本生活才能得到保证,这是提升粮食生产的必然要求。
1 基本农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有待完善
基本农田保护中存在“舍近取远,取劣舍优”现象,现在我国基本农田的保护形势是上级给下级下达保护指标,层层分解,直至分解到乡镇,然后以乡镇为单位确定保护数量指标,划定范围;基本农田的占补不够合理,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规定,经国务院批准占用基本农田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务院的批准文件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补充划入数量和质量相当的基本农田,确保本^域内基本农田的数量不减少,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由于没有有效的管理措施,“占优补劣、占多补少”的现象时有发生;基本农田的分级还不够完善,目前在全国范围内还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耕地评价体系和地力分等定级标准,使得基本农田的分级保护没有硬性依据,这就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尽快出台关于耕地质量和地力分等定级的标准,使基本农田分级清晰,层次明确。
1.2 劳动力不足致使基本农田浪费
现在农民进城务工人员数量逐步增多,一些正值壮年的劳动力逐步向非农业领域发展,给农村带来了劳动力不足的现象,致使基本农田都得不到充分利用。诸如土地施肥欠缺、不能及时修复破坏的土地、土地无人种植等现象。因为务工的年收入较在家务农要高,所以致使更多的农民对务农失去兴趣,选择出去工作,致使基本农田的种植率得不到保证。
1.3 基本农田保护基础工作有待完善
现在仍存在少数地区基本农田保护基础工作不健全的现象。比如部分农村其基本农田保护乡级档案资料仍有待完善、责任状也没具体的分发到户、缺乏基本农田保护的标识、更多的将基本农田保护作为一种形式主义等现象屡有发生。这就为基本农田保护带来很大困扰。
1.4基本农田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基本农田的质量得到保证,才能保证农作物高产,才能促进农民的积极性。这里所提到的基本农田质量得不到保证,主要就是由于对于基本农田质量保护还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措施,也没有专业的质量管理队伍,而且质量检测也不过关,对农田的动态质量没有一个好的把握。
2 基本农田保护应采取的措施
实行特殊保护,要完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激励约束机制。要切实落实地方各级政府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主体责任;要充分调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管护和建设永久基本农田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对基本农田的保护意识,积极稳妥的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建立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责任制,严格制定基本农田的补划措施。把最优质最精华的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程度较高的耕地及国务院规定应当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其他耕地,符合法律规定确需占用基本农田的项目,要先补划后报批,必须保证补划的基本农田要和占用的基本农田数量质量相当,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起到有力的推进作用。
在保护基本农田时必须将周围的经济发展情况予以充分的考虑,使得多方利益得以平衡发展。要做到既能保护基本农田,还能加速地方经济的稳步增长。对于耕地质量较好的地区,应当加强投入力度,确保该地区耕地以及基本农田的数量,并进一步提高农田的质量,而对于不适合做耕地的地区应退耕还林,为生态做贡献,应因地制宜,切实地做好新时期的农田保护工作。
3 结论
我国的农业正在不断的发展之中,基本农田的保护对于国内的农业和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基本农田是国民的保命田,所以必须采取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来确保基本农田的保护工作落到实处。面对现在基本农田保护中的种种问题,领导应对此予以充分的重视,加强对基本农田保护的管理并对农田的建设作出合理的规划,并且根据农田的情况,而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通过对基本农田的保护,我国的国民经济才能得到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才能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农村;土地利用;保护耕地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5-0077-1
为了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土资源部门组织编制和实施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其他专项规划,审核地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党和国家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新农村建设实施和推进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需要认真、冷静地加以分析和对待。下面就谈谈自己的肤浅的看法。
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涵与特性
土地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是我们生存的空间和活动的载体。开发建设提高土地的使用价值,土地的经济属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农村的土地利用。协调各业用地、统筹城乡发展是调控用地总量结构和布局的主要方法。要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作,就要合理的集约用地。
1.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布局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各级人民政府为了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土地利用安排为核心,同时也包括对土地开发、整治、保护的综合安排。为保护耕地尤其是强化对基本农田的保护,节约利用土地资源,合理控制建设用地规模特别是规划建设占用耕地数量,兼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高效节约集约用地
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为目标,严格执行建设用地定额标准,完善节约集约用地的奖惩机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土地利用方式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引导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积极探索土地出让、入股、租赁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盘活了存量土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的科学性、集约性。按照“保护与开发并重、开源与节流并举”的原则,遵照“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服务大局,抓实做好耕地保护工作,大力实施造地增粮富民工程,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切实提高土地利用率,使节约集约用地成效显著。
1.3增减挂钩,盘活土地存量
开展农村宅基地整治是土地集约利用的现实需要。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总量应严格按照“一户一宅”的原则确定,积极整理农村土地资源,实现农村用地规范化。首先必须对农村宅基地进行整治。通过旧村改造,集中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腾出“空心村”旧宅基地,盘活了农村土地存量,增加了土地供给,探索出一条既保护耕地又保障发展的新路子。还根据土地性质,对新型农村社区住房及时合理进行权属确认,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2 重视耕地保护,实现耕地可持续利用
保护基本农田是为贯彻土地基本国策、切实保护耕地而采取的特殊措施。我国耕地现状是“三少一大”,即“人均耕地少、优质耕地少、后备资源少,用地量大”。基本农田是国家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建设用地等各项综合指标的预测,确定的必须保证的耕地最低需求量。把基本农田保护作为耕地保护的红线,在建设项目立项、土地预审过程中,除国家和省重点建设项目外,其他项目一律不允许占用基本农田。我国人口持续增加、经济建设必须要占用部分耕地、粮食生产不断下降,保护基本农田势在必行。
2.1提升基本农田保护水平
基本农田保护是我国在特殊资源国情下保护耕地的伟大创举,耕地是粮食生产的载体,在这个意义上说,耕地也是粮食安全的根本保障。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实质上就是保护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我国人多地少,保护基本农田,数量是基础,质量是根本,依靠群众智慧,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丰富和完善,保持这项制度的生机和活力。提高耕地利用效益,着力加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质量建设,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2.2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
我国是农业大国,耕地是我国重要的土地资源,做好耕地保护关系到社会民生,同时也是实现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加大对违法违规占用基本农田的查处力度,严格控制占用和改变基本农田,特别是城镇郊区附近的耕地数量。要加强农田生态环境的治理,特别是加强水源林、防护林等建设,涵养水源,护土防风,净化空气,制止水土流失,确保耕地永续利用。
3 实施开发整理,保证占补平衡
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对于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拓展建设用地空间具有重大意义。在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既确保了耕地占补平衡,又有力地推进了新农村建设。
3.1增加耕地开发面积
以补充耕地数量和提高基本农田质量等级标准、提高耕地利用率为目标,坚持土地整理与基本农田建设相结合,大力开展“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整理和塌陷、挖损、压占废弃土地的复垦、归并零星地块,进行复垦。恰当地利用复垦整理出的土地,宜耕则耕、宜建则建,以适用新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的需要。
3.2提高开发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