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生自律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21―0104―01
语文导语虽短小精悍,但在课堂上能起到好的开头作用,让语文教学流程变得更加顺畅。让学生自己设计语文导语,提升了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除此之外,语文导语还能为学生的学习增添更多的乐趣,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相关教学。
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在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一直是处于主动地位,整个课堂教学延续着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这在一方面阻碍了学生自我学习兴趣的提高,另一方面也使整个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一直担当着导语设计,课程准备等工作。让学生设计语文课堂导语,能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从被动转换成主动,学生可以自主设计课堂导语,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春》这篇课文,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并自己设计导语。在学生设计导语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教师要提醒学生导语不宜过于嗦,应该简短利落并且需要结合文章。学生设计《春》的导语:“春的到来,使万物复苏,小草、花儿、树木、蝴蝶等世间万物生机勃勃,春天给人们带来了希望。”教师可以从学生设计的导语中,了解学生采用的是平铺直述的叙述,浓缩全文,开门见山。学生自己设计导语,锻炼了学生提取文章重点的能力,学生对课文学习有了更浓厚的兴趣。
二、锻炼学生的思维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学生自己设计导语,这就强化了学生对于语文课程内容的记忆。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新闻两则》时,教师让学生需要从新闻中提取关键信息。而第一则新闻的关键信息是:人民、横渡长江、冲破敌阵等,学生设计导语时,需要表现出新闻的主体,进而能引起读者关注。而关于第一则消息《人民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学生设计出了精彩的导语:“对于人民来说,经历了这么多次的战争,终于换来了革命的胜利。他们百万大军冲破了敌阵,英勇渡江,取得革命的最初胜利。”第二则新闻《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导语需要开门见山,它是消息的开头。关于第二则新闻的导语设计,学生可设计为:“人民攻下后汉王朝古都,王凌云弃城逃命至襄阳。”这条导语,“攻下”“弃城逃命”“后汉王朝古都”等极为生动,有吸引力。学生自己设计导语,能够更好地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字句的推敲,文字的提炼,课文的总结等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学生利用多媒体设备,拓展课外知识
语文课堂上课前,学生需要对语文课程设计导语。学生们可以小组一起讨论导语设计,在讨论中学生们可以一起分析语文课文中的难点,这样不但分享了知识,又解决了难题。学生们在课前能提前预习,分享多方观点,理解作者感受,体会作者情怀。平时的导语设计,学生设计完毕后,询问其他同学意见,以求导语设计的“新”。例如,学生设计导语的时候,可以把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和语文课堂联系在一起。在学习《陈涉世家》这篇古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换个角度,别出心裁构思导语,采用速写勾画法设计导语。有的学生设计了:烟雨人生竹杖芒鞋,顶风冲雨;素装轻马,笑傲江湖。面对风雨执著前行,他不畏坎坷,历史因他重新书写。运用文字,简单地勾勒了人物的性格,使读者如见其人。学生能从设计导语中感受到寓学于乐的乐趣,为学习增添了趣味性,有助于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 语文 识字 教学 兴趣 方法 策略
一、识字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保证学生对于学习的长久动力,也能够有效的提升教学效果。特别是在小学识字教学中,学生的个人意愿、个人兴趣对于教学效果影响甚大,所以想要提升识字效果,就需要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笔者认为学生兴趣的激发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点进行:
1、目的引导法
在很多学生看来,识字是为了满足教师的教学作业,学习是为了应付教师的任务布置,导致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一个被动的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的实现。新课改将学生放在了课堂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出现,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学习是为了自己,为了自身以后的发展,为了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识字越多学习的速度就越快,学习宽度的就越大,从识字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成果展示法
成果展示法就是通过对于识字效果的表现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认识到识字之后的好处,提升识字的积极性。比如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对故事、笑话的阅读来进行诱导教学:只要你们做好识字学习,那么以后你们就可以自己阅读,自己看,想看什么就看什么,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3、小组竞赛法
小学时期的学生争强好胜心理较强,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适当的运用竞赛方式也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可以将班上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定期的组织一定的识字比赛。学生为了各自的团体荣誉,自然就会努力学习,这也能很大程度上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趣味识字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给学生灌输一种快乐学习的理念,通过趣味的学习方法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是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采取谜语、绕口令、编故事等方法来进行学习。比如“碧”字,就可以用“王姑娘,白姑娘,一起坐在石头上”来引导学生进行趣味学习。
二、其次要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
汉字属于象形文字,在识字的过程中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有是有一定的识字方法的,所以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教学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让他们能够自行进行识字,扩展学生识字的范围,提升学生识字的自主性。
1、 教会学生查字典识字
查字典是小学语文学习中最基本的一项学习技能,也是识字的一个重要途径,遇到生字词的时候,借助字典进行音义的学习能够很好的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当然查字典也是有学问的,很多学生查字典的时候只是瞄一眼字的读音,对于字义却不去细看,这就导致学生会读却不理解,是一种不良的学习方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科学的查字典,根据生字的结构、偏旁部首来进行猜测,它可能读什么,可能是什么意思,之后再进行字典查询,长期以往,就能够很好的让学生养成一种识字习惯,同时也能够对于学生的生字词感知有很大的提升。比如对于某一部首的字词都有其特殊含义,某种结构的字词是生活中常见的,必须掌握的等等,要让学生通过字典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另外学生在查字典的时候,也可以大致看下所查字的前后内容,因为现行的字典都是按读音进行排序的,学生在查某个字的时候就可以看下其相同、相近读音的其他字,有意无意之间的也就会提升识字量,实现识字的有效进行。
2、 教会学生找规律识字
作为象形文字,汉字的结构有很多规律可循,这就给识字教学带来了很多新的机遇,但是作为小学生,其认识能力有限,很难发现其中的诀窍,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充分的引导教育,让他们发现汉字的规律。如:“扫”字可分为提手旁。可根据生活用品、扫帚来帮助学生识字。“打”字由提手旁组成。而有些字,它们的偏旁部首不一样,则字意也不一样,如:“作”是单人旁意思是工作,而日字旁是“昨”,意思是昨天。归类学习的方法还有义旁归类法,声旁归类法等,教师应鼓励学生应用自己最喜欢、最得力、最习惯的方法尽快地认识识字。
3、 引导学生联想识字
偏旁部首是识字教学中的重要教学项目,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同时,也要注重对于相同偏旁的字词进行汇总复习,让学生进行联想记忆。比如教师可以充分抓住汉字形象、直观的特点来诱发学生想象汉字的形体美,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比如:“书籍”的“籍”,“书签”的“签”,“作业簿”的“簿”,都与书有关,而古时候的书是用竹简编成的,所以“竹”就有“书”的意思,所以与书纸相关的字词很多都有“竹”字头,通过比喻,引发学生联想,难记的字也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乐学、好学。
4、 引导学生生活识字
生活是识字的最最终归宿,也是学生学习的目的所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除了能够拓展学生的识字范围,还可以让学生的识字效果得以体现,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感。联系生活进行识字教学包括两方面的意思:首先在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有利条件,形成识字的敏感和浓厚的兴趣,比如在大街上的招牌、广告、家庭中的电视、电脑等,都是学生识字的教材;其次是让学生阅读一些适宜的报刊,让孩子走进一个无声而精彩的世界。这是尽快识字所追求的境界,只有当学生从阅读中尝到乐趣,他们才会更加主动地识字,并使阅读成为自己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总而言之,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而由于学生的学习认知不够、学习积极性不高,这就更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充分的引导教育,只有如此才能够实现识字教学的有效进行,为学生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合作自主学习 初中英语课堂 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1-0125-01
新课程标准要求: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由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模式,已经成为广大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的主要方法。笔者从事教育工作近二十年,任教了初中各年级的英语课,在自主性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方面做过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究。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优化小组合作,进行有效的学习,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笔者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1 建立小组学习和小组管理机制
营造民主、开放的小组合作学习气氛,能够使优等生的才能得到发挥和升华,中等生得到锻炼和拓展,学困生得到帮助和提高,能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展示自我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小组活动中,首先要目的明确,分工到位。一开学笔者就先明确英语课代表的职责:提高全班同学的英语学习兴趣,共同提高整体成绩。并对他提出具体要求:①及时反映班级学生学习动态。如有波动,要及时分析原因,并找出应对措施,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最多的人进入状态。②及时检查并上报同学们的作业情况。③语文早读课前、自习课或者阅读课上由他负责组织全班学生进行阅读或者讲英语故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④适量布置英语作业。⑤做课代表不一定要亲力亲为,但一定要督促到位,可以带动、发展一些小组长,既达到共同管理的目的,又增加了一些学习骨干。
2 及时引导学生
学生小组合作的时候,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小组活动中需要教师及时正确引导。在学生合作的过程中,老师不能站在讲台上等待,或在做自己的事,或在教室里漫无目的地来回走动。在小组合作中有的学生对自己的想法表示怀疑或者有一些困难,需要老师的及时帮助和引导。有的小组的活动开展得较好,我们应该给他们再提出问题,设置难度,鼓励他们敢想,从而让学习活动开展的更好,在总结时让做得好的小组谈谈他们的思路、做法和经验,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和学习小组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根据学习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提出不同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进行指导与帮助,教师既是在进行监控,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成为学习小组中的一员。做到小组合作人人参与,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及时表扬那些学困生,树立他们的信心,从而优化小组合作效率。
3 鼓励学生多问,多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一开学,笔者就要求每个同学总结一天的成绩并每天问一个问题,可以问老师,也可以问小组长。即使是讲了多次的问题,学生问,也不能打消他们的积极性,这样慢慢地他们就有信心和兴趣了,也养成大多数同学勤学好问的习惯,并告诉他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4 引导学生掌握英语学习策略
掌握英语学习策略也就是教会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学习英语的方法是:听、说、读、写。无论是单词、短语、句子、文章,都能适用。上课时学完一个段落,要求学生先能读熟,然后尽量当堂复述,再在课后作业本上默写出来。英语学习的过程要求学生做到并学会检查自己有没有做到。在此基础上,课堂上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自主做一些拔尖的练习,尽量在相同的时间里有更多的收获。做测试前给与学生足够时间准备,告诉他们复习的方法:先复习单词、词组、句型、语法,然后是课堂笔记和课文,最后是错题集,使他们知道只有付出才有收获。每个板块告诉学生需要掌握的能力和技能,以及他们需要达到的程度。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确实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5 重视课堂细节和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中教师只能是帮助者和引导者,讲的再多不如学生投入的多,要让学生知道:学习是你们自己的事情,学习是你们自己的工作,学不好不是你们笨,而是方法或自己的态度。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都练起来,上课时必须是脑、心、口、手共同合作,讲完一个重要的句型,学生必须立刻背上并在课后作业本上默写出来,并要求尽量写出一个其他句子达到会运用的目的。同时重视他们上课的姿势,听讲写字时必须坐正,讨论时可以自由些。课堂上要求学生们互相尊重,这不仅仅是礼仪问题,也是个人素养的问题。而且,也要重视学生的课堂笔记的记录和错题集的整理。错题集的要求是:题目用黑笔,答案用红笔,在题目前有已掌握和未掌握的标志。课堂纪律一定要严格要求,只要你较真,没有学生会做与课堂无关的事。
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刚开学,必须成立英语学习小组及学生必须明了纪律要求。课堂上经常看到学生们争论和讨论、学生教学生,笔者在课堂上有时是做仲裁,有时是和他们一起争论。学生很积极主动,学习成绩也很好。
课堂上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人人参与,在学习过程中自己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建立有效的小组合作形式,在小组的互帮互助中既帮别人解决了问题,又锻炼了自己的能力。让每个学生动起来,让每节课堂活起来,创建学生自主自治的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Scrivener, J.Learning Teaching: A Guidebook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陈坚林.现代英语教学组织与管理[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关键词】 适应,心理学;自我评价(心理学);焦虑;学生,医科
【中图分类号】 R 39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8-0742-02
社交焦虑是对人际处境的焦虑和害怕。从应激的观点来看,可以把人际交往看作是一种应激源。班杜拉认为:面对应激源时,自我效能感决定了个体的应激状态、焦虑抑郁的程度等身心反应[1]。应对方式是心理应激过程的重要中介因素,与应激事件性质以及应激结果均有关系。笔者从应激的角度探索应对方式和自我效能是否影响医学生在应对人际交往情景时的焦虑水平,为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指导。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武汉市某医学院5年制和8年制医学生496名为调查对象,剔除无效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440份,有效回收率为89%。其中男生205名,女生235名;独生子女256名,非独生子女184名。平均年龄20.4岁。
1.2 研究工具
1.2.1 交往焦虑量表(IAS) 该量表由15个条目组成,按照5级分制予以回答,用于评定独立于行为之外的主观社交焦虑的体验。高分者在人际交往之前以及之中都更加焦虑和缺乏信心,并关注交往中别人怎样看待自己。
1.2.2 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 该量表由20个项目组成,按照5级分制予以回答。主要测量2个维度,即消极应对和积极应对,分别由各自所对应的项目累积得分。
1.2.3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 自我效能感是以自信的理论看待个体处理生活中各种压力的能力。GSES只有1个维度,按照4级分制予以回答。得分越高者越自信。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4.0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
2 结果
2.1 医学生社交焦虑、应对方式和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得分情况 总体看来,医学生的社交焦虑、应对方式和一般自我效能没有体现出性别差异,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3个量表上的得分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医学生在社交焦虑量表上得分为(43.6± 10.2)分,其中得分>44分的可视为社交焦虑偏高。社交焦虑得分偏高者76人,占总体的17%。
2.2 医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因素 以应对方式、性别、独生子女情况和自我效能为自变量,以社交焦虑为因变量,作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对社交焦虑影响显著的变量有2个,即消极应对和自我效能(标准化系数分别为-0.472和-0.250,P值均<0.01)。提示个体的应对方式越消极,自我效能感越低,社交焦虑程度则越高。
3 讨论
研究发现,医学生社交焦虑得分为(43.6±10.2)分,高于彭纯子等[2]2004年在对交往焦虑量表(IAS)中国化的研究中所获得的大学生常模[(38.78±8.59)分]。这可能因为一是医学生比大学生的其他群体有更多的学习考试压力,只有较少的机会去锻炼人际交往能力;二是调查的时间差距。医学生的社交焦虑并不存在性别以及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的差异,这与以往研究[3-4]一致。但值得注意的是,调查中有17%的个体社交焦虑程度偏高,与已有关于大学生群体社交焦虑的研究中发现的比例(16.6%)相近[5]。提示这一部分学生群体是应该加强人际训练的对象,为以后进入社会应对各种人际交往情景做好心理准备。
本研究从应激的角度来理解医学生在应对人际交往情景中出现的交往焦虑。把人际交往当作一个应激源,消极应对方式对个体的社交焦虑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提示心理健康教育中,应加强应激教育,让学生学会积极的应对方式。自我效能与社交焦虑的关系分析发现,自我效能对社交焦虑有较好的预测作用。自我效能是以自信的理论看待个体处理生活中各种压力的能力。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自信程度较高,在人际交往中有更加轻松的表现。付梅等[5]探讨了一般自我效能和社交焦虑的关系,发现社交焦虑能够很好地预测自我效能。本研究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这一点,说明了自我效能和社交焦虑之间的相互影响。也进一步提示增强医学生的自信,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之一。
4 参考文献
[1] 林颖,译.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26-627.
[2] 彭纯子,龚耀先,朱熊兆.交往焦虑量表的信效度及其在中国大学生中的适用性.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1):39.
[3] 黄模建,徐梅,王少波.大学生独生与非独生子女SCL-90测试结果分析.医学与社会,2000,13(2):60.
[4] 刘芳. 大学生社交焦虑特征探析. 医学教育探索,2007,6(5):474.
关键词 高职生 自我和谐 主观幸福感 焦虑抑郁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B844 文献标识码:A
Comparative Study on Dalian Vocational College all Grade Students' Self Harmony, Subjective Well-being, Anxiety and Depression
LI Luping
(Dalian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Dalian, Liaoning 116037)
Abstract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are in the early youth, this period was a period of rapid change in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is also a critical period during the person's life. In this paper, university students from vocational colleges in Dalian level of self-harmony, happiness and general anxiety, depression surveys start using surveys, experiments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of vocational students in different grade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o investigate the level of their self-harmony, happiness and general anxiety, depression level, and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the problems, through effective ways and means to strengthen the relevance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vocational students improve overall mental health and practice to provide basic data and reference for vocational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self harmony; subjective well-being; anxiety and depression; mental health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整班随机抽样法,抽取高职院校205名学生进行施测。一年级69人,占总人数的33.65%,女生35人,男生34人;二年级66人,占总人数的32.19%,女生31人,男生35人;三年级70人,占总人数的34.16%,女生35人,男生35人;其中,女生101人,占总人数的49.26%,男生104人,占总人数的50.74%。
1.2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作为测量工具。
2 研究结果
从统计数据得出高职生自我和谐年级差异显著(F(2,202) = 47.48,p
从统计数据得出高职生总体幸福感年级差异显著(F(2,202)=5.91,p
从统计数据得出高职生焦虑年级差异显著(F(2,202) =48.02,p
从统计数据得出高职生抑郁年级差异显著(F(2,202) =40.68,p
综上所述得出不同年级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显著,大二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最高,其次是大一高职生,最后大三高职生,即大三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最低。
3 讨论
3.1 高职生自我和谐、总体幸福感和焦虑、抑郁的年级对比分析 (下转第254页)(上接第207页)
不同年级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并经事后检验得出大二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大一新生,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大三学生,即大三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最低。
3.1.1 高职生自我和谐和总体幸福感的年级对比分析
不同年级高职生自我和谐水平差异显著,大二学生高于大一新生,大一新生高于大三学生,即大三学生的自我和谐最低。其中,在灵活性上,大二学生得分显著低于大一和大三学生,大三学生得分高于大一,但结果不显著;在刻板性上,大二学生得分显著低于大一和大三学生,大三学生得分高于大一学生,但结果不显著。
不同年级高职生总体幸福感水平差异显著,大二学生显著高于大一和大三学生,大一学生高于大三学生,但差异不显著。
经过分析,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为:一是,新生刚刚步入大学,是成长道路的新起点,由于生活环境、学习内容、人际关系、发展目标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纷扰复杂的变化易使他们自我产生不和谐状态,幸福感下降,出现多种心理困扰,甚至是心理问题,因此,我们应帮助大一新生较快适应新的环境。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大学生活的适应,大二的学生思想更成熟、更灵活、更容易变通,同时应对方式上更积极,更易变通,这些都促使他们对自己生理、心理变化的理解、控制的能力增强;同时由于对新环境适应,在生活自理能力、在学习内容、目标、方法等方面自我主动性的调整,自我认同感、一致性得到完善和发展,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趋于缓和,进入稳定发展阶段。三是,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三年级学生在进入就业的关键期时,易对自己能力产生怀疑,自我价值感下降,出现了自我观念与实际经验的不和谐,这种不和谐状态会使人产生内心紧张、纷扰和曲解,这都影响了他们的自我和谐程度。还有的三年级学生在心理上没有就业的准备,社会适应能力不强,这也影响了他们的自我和谐。Wilson提出,“高期望值对幸福感是一个重要的威胁”。高职生本身在就业中对将来的工作期望值过高,对自身评价不现实,导致他们好的单位去不了,一般的单位又不愿意去,这都使他们的幸福感降低,导致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四是,大一和大三的学生都要面对变化的环境,根据以往的研究都指出个人发展和就业是产生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而高职生在这两方面比普通大学生要面对更大的心理压力,而就业问题对大一的学生影响还不是很大,所以导致大三的学生总体幸福感低于大一,但差异不显著。
3.1.2 高职生焦虑和抑郁的年级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