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生的教育困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 预防医学教学面临的困惑
1.1 教学观念更新欠缺:目前,医学职业院校的预防医学课程采用教材仍是公共卫生版的教材模式,其中充斥着单纯的生物医学的观念,虽然增添了心理、社会因素,但内容较少、零碎、孤立,整体融合不够,没有完全将生物、心理、社会因素与对健康的影响融入每一个环境因素,缺少从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去考虑自然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观念。缺乏从生物、心理、社会诸多方面去寻找防病治病措施的全面整体的思维。使培养的学生只会孤立的用生物的或是社会心理的因素防治病,缺乏从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来分析和解决健康和疾病问题。
1.2 教材内容庞杂、繁琐:目前,高、中等医学职业院校预防医学的教材,仍是原公共卫生专业版,把环境卫生、营养卫生、劳动卫生、流行病学、卫生统计等内容融在一起的构建模式,这些部分,又是自成体系,强调系统性、完整性的学科原则,并与临床医学、护理医学联系较少,使预防医学与临床医护相对脱节。由于教学内容庞杂繁琐,使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容易形成重治疗、轻预防的思想倾向,使教学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
1.3 学生基础较差,课时较少:职业技术院校预防医学教材内容较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文化和医学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有一定的理解和思维能力。但当前职业院校的生源质量较底,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较差,他们在学习中困难较大,又缺乏努力钻研精神,虽然经过文化课和基础的学习,学习专业课时仍然困难较大,由于教学时数较少,学生自学能力较差,对预防医学知识和技能不能有效地理解领会和掌握应用,因而对学习专业失去兴趣,甚至丧失信心。
1.4 条件欠缺、实训难于开展:预防医学实践性较强,涉及面广,许多实验、实习如社区卫生、社区护理、饮水卫生(水的净化、消毒)、食品卫生,生产环境调查等由于设备和经费等条件的限制而难以开展。实践教学、实地考察、参观等,由于条件欠缺,而不能全面地按要求开展教学,形成讲授多而实践不足的局面,影响着教学效果。
2 采取的对策
2.1 灵活生动、更新教学观念:由于大多教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融合不够,注重生物因素而忽视心理社会因素,但是改用教材、改编教科书,笔者作为一名教师是无法进行的,惟有在教学中补充、渗入一此相关内容和新的观念。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以生物医学模式为基础,把人体健康有关的生物、心理、社会的因素联系在一起,在研究生物医学的同时,还必须研究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相互统一和人的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的相互统一。
在现代工业化、城市化的社会中,一般传染病和营养缺乏病已不再是威胁生命的重要疾病,它在疾病谱中的地位已不重要,相比之下,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疾病显著增多。目前居前三位死亡率的心血管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的病因中,都会有心理紧张、吸烟、环境污染等心理、社会因素。至于公害病、事故、自杀、吸毒、汹酒、艾滋病以及其他种种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心因性疾病的广泛流行,更主要是由心理、社会因素所致。新的医学模式对一切卫生工作人员,都提出了(知识结构的)更高的要求,对于预防医学来说,尤为如此。
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补充、渗入新的概念、内容、观点,把生物、心理、社会融入影响健康的各个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2.2 删繁就简,调整教学内容:对教材内容庞杂、繁琐、重复等内容,作为教师,仍然无法改用或改编,只有运用现有教材,删繁就简,适当调整内容,尽可能地结合临床医学、临床护理等针对学生专业讲授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模式要转变,要根据岗位的需要,以就业为导向,使教学与就业岗位紧密结合,学用一致,采用模块式的教学,不强调系统性、完整性、重点突出技能性教学,强化职业素质的培养。
模块式教学,例如《环境卫生》就可以从学科本位向就业本位转变,从知识本位向能力、素质本位转变,将《环境卫生》中岗位就业需要的,能实实在在地用于实践的内容,科学地分成几个模块,讲深讲透,使学生扎实掌握就行,不必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能使教师省下时间和工作量、使学生易学易懂,学有兴趣,就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3 循循善诱、精心指导:“教无定法”教师不能只作教书匠,要学会当人师,教书要先学会育人,学会与学生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教师的责任是为学生服务,是指导学生学习,笔者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在提高教学效果上作一些努力。
首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全面发展,预防医学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以及实际工作能力,切实掌握就业本领;其次,教学过程是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的结合,要重视学生的需求,不要一味地灌输,使学生产生困惑,要注意沟通师生间的感情,主动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和产生困难的原因,帮助学生克服思维障碍、心理障碍和情感障碍,要针对各种有不同问题和不同困难的学生,采取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三是教师要深钻教材和教学大纲,精心设计教案,选择适当的教法,在教学中运用分散难度、设计梯度,由简到繁,由浅入深,逐步地推进,化解教学中难度,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讲课时采用挂图、模型或现场参观考察等,使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习到新知识;四是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要让学生能深入理解知识、又能动脑动手,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养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关键词:朗读困惑 补救措施
朗读,是语文教学学习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将文字作品加以修饰,并运用感情来表达的一种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朗读的学习和提升是学习语文的一种重要方式,它能够培养学生对语文的语感,正确运用和把握思想感情,也有助于学生对文章进行细致具体而又准确的分析,因此朗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项基本而又重要的技能。经调查可以得知,很多地区对小学生的朗读方面重视程度不够,学生还存在着运用方言、应付考试、形式单一等缺陷,下面就来针对农村小学生的语文朗读困惑来一一分析。
一、农村小学生的语文朗读困惑
(一)基础薄弱
农村地区的教育设施落后,师资力量缺乏是导致小学生语文朗读基础薄弱的根本原因,这就造成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低下,对朗读没有本质的认识,而且对这种问题想要很好地解决和完善也很难。一般一个班有十个左右学生,学生基础差,写的字也东倒西歪没有艺术性,课堂说话语出结巴,词不达意、声若蚊蝇,更不用提朗读的水平了,而要想提高学生朗读水平,还必须先提高学生的基础,比如语音、书写方面,因此基础薄弱是农村小学生朗读素养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教学过程精耕细作
语文课教学过程的精耕细作其实是多余的形式主义,细化在教学的各个流程中。比如在朗读过程中的咬文断字,字音字形的识记和运用,文章句子和段落的表达等方面,这都是小学生语文学习所具备的基本素养,而教师的教学却并不注重这些方面,而是大肆搞形式主义,细化教学流程中的单一环节,而且对语文朗读的整体重视度不够,学生学习时间捉襟见肘。
(三)减轻课业负担
减轻课业负担是新形势教育改革中所积极倡导的,当然农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也不例外,本身教育部门就对学生语文朗读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而且大量减轻学生的作业量,学生往往只能在课堂上不断接受新知识,而不能对学到的新知识很好地吸收。而教师在教学中也仅仅是讲完课就离开,学生也不再重视。
(四)考试的压力
考试在本质上是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结果的一种检测,学校等教育机构往往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略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应试教育是一道迈步过去的坎儿。多数教师一味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自身的脸面,搞疲劳战术、题海战术,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价值性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二、提高语文朗读水平的补救措施
(一)重视对课文的朗读
在学生学习语文时,教师切不可忘记对朗读是加强学生对知识和文章记忆力的重要手段。要提高语文朗读水平,经常朗读才是最有效最基本的方式。经常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的自信心,加强对于文章的记忆。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从这个角度来看,多朗读具有无穷的好处。而这种方法也是提高语文朗读水平的最根本的方式。
教师应通过一系列措施将对于课文朗读的重要性根植于学生的脑海里,使得学生可以通过加强自身学习的自主性,加强对于课文朗读的自觉的重视。
(二)强调读写结合
另外,要想提高学生整体的朗读水平,单靠朗读并不能得到质的提高。还需要加强同学们对于“写”的意识培养。读写结合可以将需要朗诵的文章内容进行反复咀嚼思考,加强学生对于文章或者诗词的理解力,从而更具感情的朗诵文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该种方式是一个较为辅助的提高朗读的方式,但也是作为整体朗读水平较为低级的学生所必须要做的。
(三)培养学生善于听的习惯
学生在练习朗读阶段,在专注于自身的朗读与发音的同时,需要同时借鉴学习其他的专业的朗读。由于学生的水平有限,并不能意识到听的重要性。教师需要尽到自己的责任,加强学生对于听的认知。帮助学生培养自身的听力能力。教学生学会使用把握外部工具来提升自己。这也是一种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好方法。
另外,听取别人的朗读并不一定要只听专业人员的。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当老师。可以提醒学生录好朗读的音频,互相之间仔细聆听,互相提出建议。此类方法既可以使学生拜托枯燥的一味的朗读,还能使之轻而易举的改掉一些在其他同学身上同样出现的问题。
改革落后的教学方式
此种方法对于学生相关语文知识的提升具有同等重要性。教学方式是农村教学的固有属性和自身的缺陷性导致。在课堂上,教师“填鸭式”地灌输或是教条化地讲授,学生对此早已厌烦。我们要努力使教学方式多样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教学老师要将课外乃至城市中那些新鲜的元素带到课堂上来,以增强学生的眼界。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德育建设;工作探讨
Strengthens the Luongson state multi-national area countryside elementary student moral education construction work the discussion
Zhao Xiaoping
【Abstract】The so-called moral education, is to person’s thought that the personal character, the words and deeds, the custom carries on the mold, the raise, the restraint, correction a series of standard sex educations, she undertakes is letting the elementary student “the academic society personhoods, the academic society studies, the academic society healthy body, the student life” the raise goal. The child will be the motherland flowers, the motherland future, whether will they become future pillar of the state and the social development construction main force, the moral education work the inestimable function.
【Key words】Countryside elementary student; Moral education construction; Work discussion
所谓德育,就是对人的思想、品德、言行、习惯进行塑造、培养、约束、矫正的一系列规范性教育,她承担着让小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生生活”的培养目标。孩子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她们能否成为未来的栋梁和社会发展建设的
主力,德育工作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民族地区小学校德育工作作为学校中心工作常抓不懈,但其效果始终不够理想,教育工作者对此项工作有着一些共同的困惑:
形态之一:卫生习惯较差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小学生的卫生习惯是养成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学校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培养和锻炼,但由于许多小学生都租房或者寄宿读书,年龄小,自理能力差,头、手、脸随时不洗和洗不干净,衣服也难以保持清洁,衣服、鞋一周也难换洗,在校园内到处乱丢纸屑、乱吐口痰、尽管学校天天讲,月月抓,但个别学生卫生习惯始终较差。
形态之二:个别男生打群架,缺课现象时而发生
许多农村小学生为了追求优质教育都背井离乡到县城里就读,一部分寄宿在亲戚家里,一部分学生三五个结伴租房读书,一部分学生寄宿在学校,在外面租房的小学生和寄宿在亲戚家里的这些小学生,由于长期远离父母,家庭教育都成为了薄弱的环节,又由于小学生分辨能力差,自制力差,个别男生之间一旦出现任何小矛盾,他们就觉得自尊心受到伤害,就请人帮他们打架出气,自己又参与其中。校内之间,校外之间,这些男生常常将一些小事激化,给学校德育工作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工作量。
形态之三:个别小学生对学习抱无所谓的态度
有些小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片面认为素质教育就是不讲学习成绩,片面认为零分也能上好中学。因此,上课不专心,经常抄作业,考试弄虚作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差,破罐破摔。在课堂上还干扰别的同学认真听讲,或者出现嫉妒学习优等生等不良现象出现。
形态之四:农村小学女童生的自信心不够,胆小怕事
农村小学校的女童生她们多数家处农村,居住单家独院,除了家里人而外,很少接触陌生人,接触面狭窄。在班集体中,这些女童生不敢大声回答问题,不敢大声唱歌,见到老师或回答问题声音偏低,头也埋得很低,也不敢上台表演,也不敢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久而久之,这些部分女童生好静不好动,在班集体中多数的表现是“默默无闻”。
形态之五:汉语关严重制约着小学生各个方面发展
农村小学生从偏僻的山区学校来到县城里读书,最大的障碍是听不懂汉语,或部分不懂,由于汉语关的障碍他们在接触知识、处理问题、处理事情上都常常出现大相径庭的误区。“加法”说成“兼法”,“上船”说成 “上床”,“同学们,加油干”个别同学理解成“炒饭时多多加点油”等等。以上这些现象虽然不是德育工作的主流文化,或者说是亚文化或个别少数现象。但它带来的负面因素始终影响着学校的德育工作,制约着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凉山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校探索德育工作的策略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策略如下:
策略之一:成功是成功之母
“成功是失败之母”这是我们大家都十分熟悉的一个格言,然而对学习水平较低的小学生来说,失败往往会把他们推向更大的失败。这是教育工作者不愿意看到的,但现实恰恰是如此,对小学生来说,信奉“成功是成功之母”要显得更加切实。不能让学生一直处在“失败者的心念”中。不能单纯用“失败是成功之母”来勉励他们。老师需有自己的“心”――经受失败挫折并尝试失败体验的心-去跟学生的心相比,从而帮助学生走出失败的陷坑。例如:在他们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耐心的搀扶着他们过各个小知识的坎、沟、桥。大手牵着小手让他们由颤栗行走到大步迈进。请他们讲清楚他们的困惑在哪里,帮助学生分析出现困惑的原因,更主要是老师的一些献身说法和激励语言。用鼓励的眼神摸摸他的头,拍拍他的肩,或者给他说些鼓励的“悄悄话”。孩子有了自信心,德育工作和学习动机的培养就事半功倍了。
策略之二:目标细实而具体
在班集体中,任何一个小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需待改进的方面,教育工作者需对学生的各个方面有全面准确的了解。针对这些小学生的个性特征,在德育工作中制定出引导目标和培养目标。但这些目标需要具体、细实,切忌大和空。例如:李红这孩子有不爱洗脸的坏习惯,王刚有迟到的现象。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努力方向。首先让孩子自己找自己的不足,然后再帮助他们找一些需待改进的不良习惯。但在找这些不足之处之前一定要先给予肯定和真诚的表扬,然后再用他能接受的方式指出他的不足。一定要让他们这些孩子心悦诚服。除了找到不足之处,更主要的是老师学生共同定一个目标。例如:上课不专心这个坏毛病三个星期改掉。又例如:李红不爱洗脸的坏毛病一个月改掉等等。给他们制定出改掉坏习惯的时间、方法。让他们自己监督自己,老师加强过程管理。让目标完成后在制定出更高的目标,这样小学生既容易做到又具体实在。小孩子改掉不良习惯以后很有成就感。
策略之三:学会等待,学会期待
关键词:小学教师;教学困惑;压力分析
分析小学教师面临的困惑,进而有效提升小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素养,对推动小学教学意义重大。
一、当前小学教师面临的困惑分析
1.教学参与度不高
在教师的传统观念里学生只要能听懂就可以,对学生的课堂教学参与要求不高。其实小学生是乐于探索、勤于探索的,但因为教师没有给学生过多的机会,因而使小学生的探索能力缺失,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交流互动的能力。教师应该在对话沟通中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在以教促学中让学生互教互学。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是知识的理解和发展过程,这也是开放教学模式的最终体现。
2.课堂掌控能力低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趋于主导地位,所以能够掌握课堂全局。但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很多教师不能灵活地掌握课堂教学进度,其中原因有两个方面:第一,教师掌握的教学理论基础知识比较薄弱,教学过程中缺乏教学技能和相关的教学技巧,导致学生对课堂内容兴趣不大;第二,教师不能把现代教学理念内化,并表现为外化的教学行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让教师经常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运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推动课堂教学的全面发展。
二、当前小学教师产生压力的分析
对小学教师进行调查分析的过程中发现教学检查频繁以及教学以外其他事情占用精力较大,是目前教师面临压力的两大来源。以上两个问题都和学校的管理联系密切,同时,也反映出学校在管理上的不足。针对学校管理出现的问题,学校要做相应的工作改进:(1)学校管理目标的侧重点要放到学生能力发展加强和改进上,不应该把精力放到对教师的教学计划检查,教学过程限制规定过多等方面,应该让教师把大量精力放到教学研究和促进学生能力提升上。(2)学校管理者应该积极地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给予教师更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让教师以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为己任。(3)学校管理要运用一切可利用条件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让教师能够接触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组织相关的专业研讨会,在会议中教师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经验互补,开阔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视野。
总之,在近期的调查中发现教师在教学中有较大的压力和困惑。学校管理者在了解这一情况以后,要采取措施培养教师坚韧的人格特质和抗压能力;在学校倡导平等民主的管理理念,让教师在工作中把压力变成动力,以积极的心态面临教学中的挑战,这也是开展压力缓解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小学 班主任 实效 对策
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原则,指导着全体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尤其是德育工作者,更加突出了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和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兴趣爱好、综合素质等关注和教育。而整个中小学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如何,班主任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班主任对中小学教育实际效果的作用
班主任掌握着中小学生的日常工作,应该是熟悉和掌握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的,懂得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环境,明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爱好特长的。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班主任是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园丁”。
(一)班主任是中小学生的知“知心人”
中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都需要教师的教诲和指导,尤其是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惑时,他们能够并且最愿意求助的人就是班主任。班主任的形象逐步从过去的玻璃外的“偷窥者”转向学生的知心人,有些班主任还是学生的“知心姐姐”。主要是因为班主任工作逐步透明化,更多是以满足学生的发展和需要为前提而开展工作,班主任更多地从规范学生转为倾听学生。因此,学生愿意向班主任表达自己的想法,反映班级的问题了。
(二)班主任是中小学生的“指路人”
班主任应该向中小学生传递积极的思想、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困惑。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一个现象,学生的家庭条件有限,在一些特长培养和兴趣爱好的发展中就会遇到经济问题,将会向班主任说明情况,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此时,班主任就是学生的倾听者和指路人。
(三)班主任是中小学生的“母版”
中小学生较为擅长模仿教师的行为,因为他们是想成为像老师一样有知识、有文化的优秀的人,他们的内心是渴望进步、存在真、善、美的。由于班主任是他们常年的陪护者,学生与班主任的性格和行为方式最为相似。因此,班主任就是中小学生的母版。
二、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班主任工作是随着2009年《中小学生班主任规定》的颁布而逐步走向规范化、合理化的,这一文件的公布为中小学班主任的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借鉴,同时也对规范了对班主任工作的管理、评价,促进了班主任工作的开展,提高了班主任工作地实际效果。但是,与此同时,仍存在很多的问题。
(一)爱与责任的教育欠缺
班主任多为任课老师兼职,这样一方面能够帮助班主任了解班级情况,但是由于教学任务繁重、科研压力大等问题影响了对学生的关心和引导,从而形成了对中小学生的关心和爱护,而将失去和学生更多地沟通和交流,甚至有些教师对学生及其家庭情况完全不知情。这样的情境之下,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评价将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学校、教师的信心,对中小学生的情感造成伤害,还严重影响了中小学生的积极性,最形成班主任只能强制管理班级的恶性循环的局面。
(二)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当今,有九成的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都是在几代人的呵护下成长起来的,备受关怀和溺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惯,这为班主任的工作带了很大的难度。一方面,家长对班主任的托付,请求班主任关照自己的孩子;另一方面,对中小学生的要求的执行。这两者之间存在深刻的矛盾,也是对班主任工作的考验。应对这样的情境,班主任处理得不够妥当,甚至形成不良之风。对学生的要求不一致,造成学生对班主任不满;同时,学生之间的攀比之风盛行,不良社会风气对学生的影响造成不良生活习惯,严重影响学生的价值判断,这也是对班级管理工作造成了重大阻碍。由此,对班主任工作的评价是不合格的。
(三)价值观念的教育欠缺
中小学教师为了学生升学率和学生优秀率,十分关注学生的成绩。但是,忽略了学生的品德教育和习惯养成,尤其是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引导出现了偏差。有部分教师较为关注成绩优异的学生,而对成绩较差的学生缺乏帮助和引导。班主任工作中也有这样的特点,对成绩较差或者不太遵守纪律学生的作为安排在教室的最后,并且将这一小拨学生放在一起。这样就会形成恶心循环。
三、增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实效的对策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是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以中小学的心理发展状况为根据,以中小学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和归宿。故而,班主任工作的效率和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工作细致,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爱与责任
班主任的爱与责任的体现不是在重大问题上,而是班级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生活中的细节对学生习惯的养成有重要作用。中小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有限的,在晨读时,有个别学生有东张西望的现象,这就需要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矫正。再者,在班级卫生大扫除的过程中,有不爱劳动和表现出爱劳动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真正地去教育和引导,督促其养成热爱劳动的品质。这些细小之处就需要班主任专心关注学生细微的变化,形成良好的习惯。
(二)组织活动,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
社会、家庭和学校都是学生生活的环境,而这些环境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影响较大。有九成独生子女的班级中,每个学生渴望成为小集体的中心,从而形成了自我为中心之风。因此,班主任需要及时调整这样的关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同学间的和睦关系。
(三)正确评价,引导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班主任作为班级直接的管理者,不仅需要协调好学生之间的关系,还要协调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首先,要要求教师能够科学评价学生,基础是班主任自身能够正确评价学生。再者,需要要求学生能够尊重教师,努力学习,积极引导学生,关注问题学生的身心健康。最终实现师生和睦的关系,融洽的班级学习氛围。
总的来说,中小学班主任工作需要在尊重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最终实现中小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魏书生.如何当好班主任仁[M].北京: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
[2]马红宇,周宗奎,陈继文.小学优秀班主任素质结构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