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态水利工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我国人口的迅速增长,我国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为了缓解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部分地区水资源严重缺乏的问题,国家开始实施大型水利工程建设。这些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和部分地区饮用水严重缺乏的现象。但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这些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有的是十分严重的,所以在水利工程建设当中要寻找生态水利建设的方法,减少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水利工程对所在地气候的影响
在我国,许多地区的气候都是比较稳定的,稳定的气候对农业等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一些大型水利工程在一些地区建设,一些地区的气候被改变。例如一些大型水库的修建,改变了所在地的空气湿度,进一步使当地的降水量发生改变,这些改变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有的甚至可能影响当地农作物的种植,造成一些生态物种的灭绝。
1.2水利工程对水体的影响
在水利工程中一个最大的影响主体就是水体。大型的水利工程修建后当地的水体分布发生了改变,这对当地的水体有着很大的影响。第一,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影响了地下水体的流动。在一个地区地下水的流动有着自己稳定的流动方向和流速,当一些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的时候对当地地下水造成了来自水利工程中水体压力的影响,将会改变地下水体原有的流动方向和流动速度,这对当地的饮用水的取用是不利的,可能造成一些地区因此而缺水。第二,水利工程的建设改变了地下水的补给方式。在一个地区地下水和河流水有着稳定的补给方式,这能对洪涝灾害的控制有着重要的作用。一些像水库这样的大型水利设施的建设,将改变原来地下和河水的补给关系,这将导致一些地区产生严重的洪涝灾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河流周边农业的发展。
1.3水利工程的建设将严重影响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
水利工程的建设最直接的影响是改变当地的水生生物生存环境。在一些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中改变了河流的流向、一些大型水库的修建改变了原来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并引入了一定的外来物种。这些都将对当地的水生生物造成严重的影响。水生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将导致一些原有的水生生物因为不能适应生存环境的改变而灭绝,而一些适应性较强的水生生物物种存活下来并大量繁殖。这种改变就导致当地稳定的食物链产生破坏,威胁当地生物的生存。另一方面水利工程的建设还会对陆生生物产生影响。水利工程建设改变了当地水资源的分布,造成一些陆生生物的大量繁殖。一些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阻碍了生物的迁徙路线,造成一些陆生生物的直接灭绝。水利工程建设对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将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导致生物间稳定的生态关系被破坏。
2、加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
为了解决水利工程建设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国家提出了生态水利工程。生态水利工程是一种在原有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之上,采用新的建设方法达到对生态环的保护。生态水利工程符合我国生态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2.1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基本原则
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目的是达到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利工程建设的和谐。我国的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是在原有技术基础之上,采用更多的环保生态型技术和方案达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所以在生态水利建设当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加强对水利工程所在地的河流生态系统的保护原则。在我国几乎每条河流都有自己的生态环境特点,在对河流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的时候要根据具体的生态环境特点采用不同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从而更合理的对河流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第二,加强对整个水体系统的保护。一个地区的水体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整体,所以在水体保护当中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从而达到对水体的整体保护。第三,要加强对水利工程周边生物物种的保护。在水利工程建设当中要根据生物多样性原则,采用更为合理的方法对生物物种达到更好的保护,在各项工程开始建设之前要对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
3、生态水利工程的作用和价值
3.1加强生态工水利工程建设可以对河床岸坡进行更加有力的保护
生态水利工程的一个重点是生态和谐,在生态工程建设中采用更加生态的技术手段,对河床的岸坡进行更加合理的保护。同时生态水利工程采用更加先进的材料对河床进行加固,从而避免由河床岸坡的局部透水造成河流堤岸的溃堤。所以采用生态水利工程可以对河流坡岸有更好的保护。
3.2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可以保护河流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在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当中,水利工程的建设者对河流周边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整体全面的调查,然后根据调查的具体情况对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进行有效的技术改进。这样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利工程建设中可以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收。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生态多样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3.3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可以节约土地资源
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在建设之前对水利工程的整体情况进行了有效的评估,所以采用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可以减少水利工程的占地面积,增加土地的有效利用率。而且减少水利工程的占地面积可以减少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实现对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目的。
4、结束语
水利工程对我国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水利工程在建设中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对我国河流周围的生态系统造成了影响、改变了部分地区的气候、对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为了减少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要加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加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可以达到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和谐,达到我国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洪浩波.浅谈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生态水利工程[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 (5):56-57.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建设
一、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
一般来讲,一个地区的气候主要受大气环流影响,但如果在该区域修建了大中型水利工程,库区的微气候会随之发生改变。这是因为,水库的建成对区域水体及湿地面积造成了影响,使得空气湿度随之增加,进而影响到气温、风速、降水等,导致微气候环境发生改变。在气候条件的变化中,又尤以降水的变化最为突出。水利工程会对局部地区的降水造成较大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降水量大幅增加。水利工程建成之后,库区湿地面积增加,积水明显增多,受太阳辐射影响,水分蒸发形成降雨。第二,降水分布状况发生改变。水库建成会使原地貌发生变化,迎风面降水量明显大于背风面。第三,降水时间产生变化。在大气对流作用下,库区夏季降水明显多于冬季。
(2)对土壤环境和地质的影响
水利工程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的变化,会造成局部区域土壤水分条件的变化,从而影响库区的土壤环境。水库水位上升引起地下水位上升,过分湿润致使植物根系衰败,呼吸困难,土壤出现沼泽化、潜育化;由库岸渗漏补给地下水经毛细管作用升至地表,在强烈蒸发作用下使水中盐分浓集于地表,还会形成土壤的盐碱化。在水库在浸没区,因土壤中的通气条件差,而造成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减少,肥力下降,影响作物的生长;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利工程兴建如水资源分配不当,可能导致局部地区地下水位下降,使土壤沙化。
(3)对水质、水温的影响
在河流上筑坝建库,将使坝上形成宽阔的水域环境,库区水动力条件也将发生改变,急流变缓流甚至静水,水深、水面宽成倍增加,造成库内水体水质、水温发生变化,进而造成坝下游河流的水环境也随之发生改变。库区水质变化主要体现在库区水体富营养化、重金属的沉降和泥沙含量的增加,使部分水质指标发生变化等,坝下游河道水体水质则受制于库区水体水质以及坝下游河道水量变化引起的水体自净能力变化。通常状况下,在河道水体水质本底状况较好的前提下,水库工程的建设不会对库区及下游河道水体水质产生明显不利影响,但是,若有污染源排入河道,水库工程的调蓄作用造成河道水量的减少将有可能加剧水质污染的程度。
(4)水利工程的建设将严重影响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
水利工程的建设最直接的影响是改变当地的水生生物生存环境。在一些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中改变了河流的流向、一些大型水库的修建改变了原来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并引入了一定的外来物种。这些都将对当地的水生生物造成严重的影响。水生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将导致一些原有的水生生物因为不能适应生存环境的改变而灭绝,而一些适应性较强的水生生物物种存活下来并大量繁殖。这种改变就导致当地稳定的食物链产生破坏,威胁当地生物的生存。另一方面水利工程的建设还会对陆生生物产生影响。水利工程建设改变了当地水资源的分布,造成一些陆生生物的大量繁殖。一些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阻碍了生物的迁徙路线,造成一些陆生生物的直接灭绝。水利工程建设对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将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导致生物间稳定的生态关系被破坏。
(5)对人文环境的影响
对于规模较大的水利工程,常常会因为需要占用大量的用地面积、工程量大等诸多因素,不得不安排库区附近的居民搬到别的地方居住,而实际已经存在的交通等一些设施、建筑和文物古迹同样需要搬到别处,这样一来,就会严重影响到库区附近区域中的交通乃至经济。并且,水利工程施工作业时会使库区附近的土壤结构出现一定的变化,引起土地盐碱化。此外,还会影响到当地的气候和温度,当地的生态系统进一步恶劣,给一些疾病的传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直接威胁到附近民众的身心健康。比如,某一水利工程中,因占用面积大、搬迁居民人数多,严重影响到了库区附近的经济发展与生产生活。该工程投入实际使用后,库区内的水位呈上升势头,严重冲刷和淹没了部分文物古迹。尽管国家及时制定并实施了一些措施,但文物古迹在水的持续冲刷下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损坏。
二、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措施
(1)建设完善的生态水利规划制度
要想进一步加快生态水利规划的建设进程,就必须制定高效完善的制度,也就是生态补偿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际过程中,为了对水库大坝等生态环境问题加以有效控制,必须执行完善的生态补偿制度。工程项目的建设虽能充分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但还会严重影响到当地的生态系统,有时候还会出现生态失衡。实施生态补偿制度时,应把一部分资金纳入到环保范畴中,营造良好的生态系统,确保生态平衡。此外,还应建设完善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也就是施工时要深入到现场分析研究拟建环境,并据此编制相匹配的环境污染治理方案,它的内容基本上包括水利工程建设前的环境调查。要及时了解周围环境,特别要检查此流域中水的问题与土壤的成分,全面了解附近的环境。并且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及相关因素,准确地预测该工程施工中诸多的环境影响因素,同时,提供相匹配的应对方案,从而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大的影响。
(2)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管理
水利工程施工中,应根据我国有关水利工程、环保的法律法规加强环保管理,促使水利工程与土地、林业等环境要素的协调发展,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落实到实处。比如,对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毁林占地、水质、大气、噪音等污染问题进行实时的检查与监管,对超出环保标准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给予严厉的处罚,并对可能造成污染的行为做及时的调整和改进,拟定相关措施,对水利建设过程中的环保问题给予有针对性的解决,履行环保要求,用实际行动完善水利工程建设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从而更好的协调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3)加强绿化
生态水利规划项目建设中,会用掉大规模的土地与绿草地,直接导致当地的绿化遭到严重破坏,当众多的植被被损坏后,就会带来一系列的风险问题,如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等。与此同时,随着上游河水含沙量的不断增多,将会大大提高水坝、水库等的水位,加快了水利工程的老化。所以,必须做好绿化工作,将一些植被如柳树栽植于上游流域中,这样,就能够避免水流冲刷或者侵蚀上游土地,对河水含沙量进行有效控制。除了采用上述措施外,还应不断降低施工作业中的噪声,特别要对一些设备的噪声污染加以控制,可采用明确适当的施工时间、降低爆炸强度等方式方法,防止事故作业中产生较大的噪声和严重的污染。
(4)合理利用空间的主体
空间利用了水利工程建设在那,在建造的活动空间区域问题。在当受到合理利用空间,应加强施工现场的规划土地资源、控制、降低速度为工程建设生态环境的影响,为水利工程建设全面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建设,水利工程建设、环境保护和生态协调发展。
三、结语
水利工程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中不可少的重要项目,对国民经济水平的增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为了保障群众良好生存与持续发展,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时应强化生态系统保护,从而推进生态水利规划建设,促进社会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李长生.论生态水利规划对水文环境的积极影响[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2,18:31-32.
[关键词]生态 水利工程 管理探讨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4-305-1
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作为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规划方案的一个新的分支,是研究水利工程在满足人类自身社会需求的同时,并兼顾自然水域生态系统安全与可持续性循环的原理和技术方法的规划方案。
现代科学的不断进步、发展使我们认识到,传统意义上的水利工程建设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时,不同程度地忽视了河流生态系统循环本身的要求。而随着河流生态系统功能的逐渐退化,也会给人们的长远利益带来不容忽视的损害。所以,在未来的水利工程建设中,要权衡水资源开发利用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二者关系,理性地寻找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合理的落脚点和研究建设方案。从河流生态可持续建设的全局出发,使生态水利工程与河流环境立法、水资源的综合治理、循环的经济模式以及传统治污技术联合在一起,成为河流生态建设规划的主要方案之一。所以,从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方案和建设的重要性中,可以见得,对生态水利工程的管理是非常必要且是当前生态水利工程建设需要亟待解决的基础性问题,只有加强其科学、规范化的管理才能更好的实现我国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与发展。
1在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应遵循的原则
1.1制定行之有效的生态水利工程的管理规划方案
作为生态水利工程的管理者要严格控制水利工程设计阶段的规划内容,促进生态水利建设工程质量的提高,使新型生态水利工程发挥应有的环保价值、水利价值。
1.2坚持以修复整个河流水体系统为主要目标的管理原则
水利工程管理中其所在的河流与周边的田地和城镇是相互连接的,它们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循环系统。因此,在生态水利工程的管理中必须要考虑到各种因素和相互的关系。
1.3按照保持和维护河流自我修复的能力的管理原则
因为河流具有进行自我修复的能力,这种修复能力不仅能减轻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对河流的消极影响和破坏程度,而且还能减少人们对河流自然环境破坏之后的人为修复力,对河流的可持续发展起着社会和经济共同的促进作用。
1.4在管理过程中要坚持保护和修复河流流域水文多样化的基本原则
众所周知每条河流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具有其自身特殊性。因此,在生态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不能盲目的去效仿前人的管理体制,而是要根据每条河流的不同水文特征进行水利工程的全局管理。
2进行生态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要性探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随之出现了很多环境问题,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不容乐观,特别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河流水域的破坏日趋严重。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我们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采用生态水利工程进行管理,从而达到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这样不仅能够实现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且还尊重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所以,对生态水利工程进行管理意义重大。
(1)生态水利工程的科学化管理在农业方面,有利于农业的水土保持,可以涵养水源,保护在水利工程局部地区农业用地的土壤质量,促进农业产值的提高,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2)生态水利工程有效管理可以更好的保护我国河流多样性。生态水利工程管理要求在进行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之前,要对局部河流的现状和河流的地貌特征进行系统、整体性的调查与评估。包括调查河流的水位变化幅度,河流本身构成的形状,河床是否稳定,河床的材料和河流的横截面形状等诸多方面进行细致的调察和研究。此外,它还包括对河流内部生物的考察、观测,以及对河流周边动植物的分布规律、种类和数量进行数据分析,并且建立相应的生物数据库,这样的管理规划会从根本生保护水利工程建设周围流域的生态多样性。
(3)生态水利工程规范化管理利于所在地区局部河流域的河床岸坡建设与防护。生态水利工程主要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在满足工程安全的基础上,注重生态和水文景观,使护岸形势的多样化。为了让动植物、水域植物、鱼类等有更好的栖息和繁殖的场所,在生态水利工程管理中要注意避免使用不透水的材料,尽量使用良好垫层结构和反滤结构的堆石,以保证水利建设河床岸坡的生态稳定。
(4)生态水利工程有效管理可以保证对已破坏的河道进行及时修复。生态水利工程有效管理,可以对河流整个生态系统进行及时修复;此外对生态水利工程的有效管理还会加强生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从而改变传统单一经济技术测评的方式,有利于生态水利工程的整体建设。
生态建设的重要性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生活质量要求逐步提升而逐步显现。水利工程作为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建设不容忽视。所以,对生态水利工程进行科学、规范合理化的管理意义重大。生态水利工程的管理除了要加强管理体制的创新改革还要充分调查与分析水利工程所在地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从而更合理的对其整体进行有效管理,推动我国生态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余安邦.《大石滩水库汇流区的特征与生态保护对策》[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8.
[2]具杏祥,苏学灵.《水利工程建设对水生态环境系统影响分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8.
关键词:生态设计;环境工程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设计原则
1.1工程安全性和经济性原则
生态水利工程是一种综合性工程,在河流综合治理中既要满足人类的需求,包括防洪、灌溉、供水、发电、航运以及旅游等需求,也要兼顾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需求。生态水利工程既要符合水利工程学原理,也要符合生态学原理。生态水利工程的工程设施必须符合水文学和工程力学的规律,以确保工程设施的安全、稳定和耐久性。工程设施必须在设计标准规定的范围内,能够承受洪水、侵蚀、风暴、冰冻、干旱等自然力荷载。按照河流地貌学原理进行河流纵、横断面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河流泥沙输移、淤积及河流侵蚀、冲刷等河流特征,动态地研究河势变化规律,保证河流修复工程的耐久性。对于生态水利工程的经济合理性分析,应遵循风险最小和效益最大原则。由于对生态演替的过程和结果事先难以把握,生态水利工程往往带有一定程度的风险。这就需要在规划设计中需要进行方案比选,更要重视生态系统的长期定点监测和评估。另外,充分利用河流生态系统自我恢复规律,是力争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产出的合理技术路线。
1.2生态系统自设计、自我恢复原则
生态系统的自组织功能表现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自组织的机理是物种的自然选择,也便是说某些与生态系统友好的物种,可以经受自然选择的考验,寻找到相应的能源和合适的环境条件。
将自组织原理应用于生态水利工程时,生态工程设计与过去水工设计有本质的区别。像设计大坝这样的人工建筑物是一种确定性的设计,建筑物的几何特征、材料强度都是在人的控制之中,建筑物最后可以具备人们所期望的功能。河流修复工程设计与此不一样,生态工程设计是一种“指导性”的设计,大概说是帮设计。依靠生态系统自设计、自组织功能,可以由自然界选择合适的物种,形成合理的结构,从而完成设计和实现设计。
1.3坚持与环境工程设计进行有机结合
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应当充分吸收环境科学与工程的理论与技术,实现水量与水质同步科学配置的目的。当前尤其是应与水污染防治工程进行有机结合,由于水利工程作用的水量一般较大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使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与实施存在较大的挑战与阻力。如黑龙江省扎龙湿地补水工程,虽然实现了连续几年的补水,但由于水质不符合湿地水质要求,导致湿地水域中底栖生物明显减少,部分物种消失,一些迁徙水禽不在此处停留。为了减少早田排水挟带泥沙或污染物进入下游湖泊或天然湿地,可以在进入湖泊或湿地的过渡带设计生态处理沟渠或氧化塘。而水田排水沟渠可以在植物生长季节充分蓄水,利用人工沟渠湿地对有机污染物质进行降解。在缺水地区种植水稻,特别是在开采地下水种植水稻的地区,应当进行以水量高效利用与水质净化为目的的生态水利工程设计。而这种设计思路来源于水污染的自然稳定塘处理理论与工艺。
1.4保证水体内部环境的多样性
相关调查显示,一个地区的非生物环境的多样性能够影响其生活群落的多样性。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种类多样,当地的生物种类也会日渐丰富,食物链的组成也将更复杂,这样生态系统对外界变化的适应能力和抵抗能力越强。如果我们兴建的水利工程致使该流域内的水体内部环境日趋单一化,那么,就会导致水生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减少、食物链结构逐渐简化、生态系统日趋单一化,造成水体对外界变化的适应能力和抵抗能力降低,自然净化能力逐渐下降,并逐步丧失其基本功能。所以,在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对河流的近期及远期的水文情况进行深入了解,掌握生物种类与生态环境间的关系,进而对设计草案组建数学模型,对其可行性、可操作性进行论证,从而保证水利设施的兴建能够拥有足够的丰富多样的环境,进而将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1.5确保河流生态系统的整体性
在传统的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水体常被人为地划分成不同功能且相对封闭的小区域,影响了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极大地降低了水体内不同小环境之间的能量交换及物质交换速度,从而人为地破坏来河流生态形同的稳定性和整体性。生态水利工程在设计时,应充分掌握施工流域内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作用方式,尽最大限度地保持并恢复水体的原始状态,确保河流的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不受到外力的破坏,而不能仅仅是在工程结束后,单纯地对河道水文系统进行修复或是只对河岸的植被进行修复。
1.6确保建立完善的河流生态系统和水利设施之间的反馈机制
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以成熟的河流生态系统为主要参照物,并充分利用生态学可的相关理论和环境工程的先进技术,力求打造一个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河流生态系统,从而保证工程设施内部的各自然要素可以在不需要人工干预的环境自发地进行活动,维持生态环境的稳定和河流水体的质量。通常这种自发活动的方向不是单向的,这种不确定性使得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应遵循一种“反馈调整”的设计方法,也就是说,在设计方案执行之后,仍旧需要对水体的环境进行长期的监督和评价,并根据反馈的信息对水利工程项目进行不断的调整与完善。
2.生态水利工程设计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们知道水利工程对水量与水质的影响肯定会很大,尤其是对水量与水质的时空变化过程产生干扰,而生态水利工程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从自然生态的角度来看,天然的水文过程对于一个河流来说是最好的维持其流域的生态过程。水利工程就是充分把握了生态自然规律,在开发、设计、施工过程中试图将对生态的影响降到最低。但由于现实条件以及技术上的一些限制,当前生态水利工程建设还面临着诸多的问题。我们将所面临的问题归纳总结为以下四点:
2.1地域性的差异导致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方法与评价标准不够明确
对于水利工程来说,不同的地区的工程存在特定的地域性,而我国边疆辽阔,地域性差异很大,造成了在设计不同地区的水利工程时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地域差异性来因地制宜做出适宜的调整。按每个河流地貌、地理区域进行构建设计时,就要考虑到实践的可操作性,以及标准性。现在经过许多专家的研究对生态水利工程也总结了一些理论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但是当我们面临一个具体的生态水利工程时,由于一些科学研究工作实践经验的溃乏,当前生态水利工程的理论实践成果经验积累并不是非常完善。我们对其缺少可操作性的评价方法与标准。
2.2水利工程设计人员与生态科技工作者缺少合作的机会与机制
以流域生态需水规律来进行设计、将生态服务目标作为常规设计来进行设计这两方面意识,对于大多数水利工程设计人员是非常缺乏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水利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介入的往往比较晚,很多情况下环境影响评价在水利工程可行性研究方案确认后才进行评价。再加上目前情况下我们国家不完善、不规范的环境评价管理制度与环境影响评价咨询市场,使许多水利工程的生态效益不明显,产生很多负面影响。水利工程设计人员与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者缺少合作的机会与机制,生态水利工程的开发与设计相对滞后。
1.1解决旱涝灾害
水资源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对于我国而言,由于不同气候条件的影响,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极不均匀,南方水资源丰富,在雨季常常出现洪涝灾害,而北方水资源相对不足,常见干旱,这两种情况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而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有效解决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解决旱涝灾害,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如南水北调工程,就是其中的代表性工程。
1.2改善局部生态环境
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对于资源和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现有的资源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需求。而通过水利工程的兴建,不仅可以有效消除旱涝灾害,还可以对局部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改善,增加空气湿度,促进植被生长,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
1.3优化水文环境
水利工程的建设,能够对水污染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理,对河流的水质进行优化。以黄河为例,由于上游黄土高原的土地沙化现象日益严重,河流在经过时,会携带大量的泥沙,产生泥沙的淤积和拥堵现象,而通过兴修水利工程,利用蓄水、排水等操作,可以大大增加下游的水流速度,对泥沙进行排泄,保证河道的畅通。
2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水利工程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不仅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需要相关人员的充分重视。其对于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污染
水利工程对于周边环境的污染一般都集中在施工过程中,其主要污染包括:(1)水污染: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排放的污水、废水以及施工人员生活中排放的污水,是导致水污染的主要原因,由于施工条件、施工环境、资金等因素的限制,这些污水往往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不仅能会污染地表水环境,同时还可能渗透到地下,污染地下水环境。例如,在对水利工程中的水坝进行施工时,如果混凝土的浇筑处理不当,就可能出现大量的废水和污水,这些污水排入河流中,会引起河流水质的变化。又如,在对工程设备的使用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定的废油,如果这些废油排放到河流中,不仅会造成水域环境的污染,还可能影响下游居民的健康。(2)空气污染:空气污染一般是在对施工材料进行运输,或者对地基进行平整的过程中,产生的灰尘或者部分废弃物,又或者是工程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扬尘等,会对周边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2.2对局部气候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局部的气候环境条件,这些改变在气温和降水方面表现的尤为显著。(1)气温:在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由于水库和大坝的蓄水功能,会大大增加水体面积,改变空气中的能量交换方式,从而引起气温的变化。一般来说,水深在7m以上的大型水库,与陆地相比,在冬季的平均气温要高出1.8-2.9℃。而在夏季则具有降温的作用,可以降低局部区域约1-4℃的温度,同时,对于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也有着较大的影响。(2)降水:水利工程对于降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水面强烈的蒸发作用,会造成空气湿度的增大,从而为降水的增加提供基础保障;其次,气流在进入水域范围后,由于风速的增加和流线辐射,会产生下沉运动,从而减少降水;然后,在暖季,水面温度会低于陆地温度,其大气层的结构也更加稳定,对流不易产生,同样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降水。而对于我国而言,降水多集中在暖季,因此水利工程的将是会减少周边区域的将降水量。而对于干旱地区,决定降水的主要因素,在于空气的湿度或者水汽来源,因此水域相对于陆地具有更好的降水条件,会使得区域降水增加。
2.3对土地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于周边土地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表现出来的问题包括水土流失、地貌改变、土地盐碱化、河道冲刷等。在对水利工程进行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土石方工程,而在开挖土石方的过程中,不仅会造成地形地貌的改变,还会对地面的植被造成破坏,进而引发水土流失现象;同时,水库蓄水后,库区周围的地下水面会有所提高,将大量的盐碱带到地面,造成严重的土地盐碱化问题等。
2.4对水质的影响
在水利工程完工后,会在大坝上游形成宽阔的水域环境,造成库区水动力条件的变化,不仅水深大大增加,而且水流的速度也会变得缓慢。在这种环境下,库区水体的水质和水环境会出现较大的改变,引发水体富营养化、泥沙含量增加、重金属沉降等问题。同时,受库区水质以及大坝下游河道水量变化的影响,下游的水体水质也会发生变化,影响水体的自净能力。通常情况下,如果河道水体自身的水质条件较好,则水利工程的建设虽然会对河道水体的水质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这个影响并不明显;而如果河道水体的水质条件较差,或者有污染源的排入,水利工程自身的调蓄作用所造成的河道水量减少,会极大的加剧水污染的程度。
3应对措施
经过大量的调查分析发现,水利工程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工程的生态效益,分析水利工程对于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近期和远期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有利影响的充分发挥,对不利影响进行改善。同时,要建立相应的环境监测部门,对环境进行跟踪评价,尽可能减少水利工程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