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字媒体技术理解

数字媒体技术理解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字媒体技术理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数字媒体技术理解

数字媒体技术理解范文第1篇

关键词;纸质媒体;图书资料;网络信息化管理

现在,网络技术越来越发达,人们借助网络技术实现了纸质媒体图书资料的信息化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图书资料的自动化管理,其信息的承载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可以运用声音、表格、图像等呈现纸质媒体的图书资料,使纸质媒体图书资料的管理朝着更加有效的方向发展,提高图书管理的效果,从而在纸质媒体图书资料管理的过程中更加灵活与多元化。

一、纸质媒体图书资料管理的意义

图书资料是一种传播信息的重要媒介,能够让人们通过查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拓展人们的视野,丰富人们的理论知识,因此,对纸质媒体图书资料管理是十分重要的。纸质媒体的图书资料的管理能够对资料起到收藏和保护的作用,如果纸质媒体图书资料没有得到妥善的保管,就会造成资料遗失的问题,因此,要实现高效的图书资料管理,不仅仅要采用传统的方法,同时要借力网络技术,实现信息化的管理。

信息化的纸质媒体图书资料管理,能够使资料实现完整的保存,而且现在网络技术拥有强大的搜索引擎,方便了用户查找信息,使图书资料的管理更加有序,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图书资料实现了信息的共享,在占用较小空间的前提下为用户提供海量的信息。

二、信息化的纸质媒体图书资料管理的发展

网络技术在图书资料管理中应用是在20世纪初,最初是在欧洲国家实现的,我国在2000年的时候开始实行图书资料的信息化管理,运用网络技术能够改变图书资料管理的方式,使图书资料管理的方向更加明确,更加具有灵活性特点,但是,我国现在还处于纸质媒体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的初步阶段,在进行图书管理的时候还要借助传统的人工方法,信息化的图书资料管理方法还没有得到大范围的使用,在技术方面还是需要探索,但是,信息化的纸质媒体图书资料管理必然会成为未来的趋势。信息化纸质媒体图书资料管理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实现了图书资料的数字化、网络化的管理,而且能够节省成本,减少人力资源的使用。

三、信息化背景下纸质媒体图书资料管理的优点

(一)信息化背景下纸质媒体图书资料管理能够管理更加丰富的图书资料

在信息化背景下,对纸质媒体图书资料进行管理,能够管理更加丰富的图书资源,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对图书资料进行管理,运用互联网技术还可以找到很多网络上的资料,使资料更加得丰富。

(二)信息化背景下纸质媒体图书资料管理能够管理能够促进对资源的整合

在对纸质媒体图书资料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在查找所需要的资料时,需要对索引进行逐一的查找,在无形中会浪费很多时间,而且,在查找的过程中,由于数据比较多,容易发生遗漏,造成图书资料查找效率不高的问题,但是,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运用网络的索引,其实现了自动化的查找,用户输入自己所要查找的内容,就可以检索出所需要的内容,十分方便,而且不会任何的差错,使查找资料的有效性提高。在信息化的纸质媒体图书资料管理中,在网络的支持下,资料都实现了共享,用户只要是需要资料,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以查找资料。

四、借力网络技术实现纸质媒体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信息化的方法

(一)不断完善纸质媒体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

在进行纸质媒体图书资料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借助传统的管理方法和现代化的管理方法,但是无论是哪种方法,都需要借助人力,在信息化纸质媒体图书资料的管理中,人仍然是实现管理的关键元素,因此,在实现纸质媒体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中,就需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让他们具有扎实的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要具有计算机知识,能够对网络进行熟练的操作,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纸质媒体图书资料的信息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图书资料管理上的缺陷。

(二)管理人员要不断完善管理的观念

在信息化纸质媒体图书资料管理的过程中,与传统的管理方法具有一定的差别,信息化的管理主要是运用设备和网络,实现自动化的管理,通过强大的数据库实现图书资料的整合,因此,图书管理员要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由传统的思维方式向数字化、智能化的管理方式转变,从而能够使纸质媒体图书资料的管理更加符合要求。

(三)完善信息化建设

在纸质媒体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主要是依靠信息化的技术,因此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没有完善的信息化技术和信息化的管理理念,那么,图书资料的信息化管理就不能实现,所以,在图书资料的管理中,一定要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资金,更新服务器,运用网络技术实现信息化的管理。

(四)实现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在纸质媒体图书资料的信息化建设中,一定要培养信息化的人才,让这些人才对交换机、计算机、路由器等器材能够充分地使用,并了解这些器材的工作原理,在纸质媒体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借助这些设备,而且,这些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就不利于图书资料的管理,因此,还要提高信息化人才的设备维护能力,确保信息化的图书资料管理能够健康运行。

结语:

现在,我国的图书体系越来越庞大,图书的类别也越来越多,这给纸质媒体的图书资料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此,我们在纸质媒体图书资料管理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借助传统的管理方法,更要运用科学技术,实现自动化的管理。在纸质媒体图书资料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实现信息化的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纸质媒体图书资料的智能化管理,通过强大的搜索引擎,人们可以直接搜索到自己需要的资料,节省时间,而且不会造成遗漏,因此,在进行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完善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孙玉君. 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如何借力网络技术实现信息化[J]. 新疆新闻出版,2014,06:72-73.

[2]王潇潇. 基于网络环境下图书资料的管理与建设研究[J]. 科学中国人,2015,03:52.

[3]胡斌. 论网络时代高校图书资料的管理与建设[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03:119-120+122.

数字媒体技术理解范文第2篇

摘要:“数字媒体技术及应用”是计算机系数字媒体、影视动画专业方向至关重要的基础课程,同时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数字媒体技术基础理论及其应用,以便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奠定基础。本文就如何开展本课程的教学实习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网页制作;动画制作;数字媒体配套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独立学院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生力量,主要培养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与传统专业有所区别,计算机系的数字媒体、影视动画方向主要是强调如何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相应领域,因此增加应用性内容和强化实践性环节尤为重要。

“数字媒体技术及应用”作为数字媒体技术和影视动画专业方向的专业技术基础课,主要研究多媒体(文本、图形/像、动画、音频、视频)信息的数字化原理;研究数字媒体信息的采集、记录、加工、存储、传递、再现标准及协议,以及与此相关的软、硬件实现技术及平台的设计与应用;研究数字媒体综合应用的软件、硬件技术,包括数字化媒体作品的创作平台、工具及其应用等。

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实验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地位,它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而且直接关系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正是基于这一认识,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我们特别强调实际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

解决多媒体实际应用问题,以及制作多媒体应用系统,即在实践中理解和丰富理论知识。我系这几年着力在数字媒体基础实验教学中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并制定了明确的教学目的。我们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主讲+配套实验。本文就该课程的数字媒体基础配套实验的方法和内容加以介绍,供大家参考。

1数字媒体基础实验

1.1实验项目和内容提要

根据该课程的教学大纲以及构成多媒体作品的几大构件: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和视频,每个知识点各安排适当的实验,实验的设置要符合循序渐进的特点。希望通过实验更好地引导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实验过程中更大限度地激发学习兴趣,寓教于乐,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应用技巧和作品开发能力。实验项目和内容提要如表1所示。

1.2数字媒体基础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1) 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教学实验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并应用于实际。此外,教学实验的实践性、直观性能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促使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多媒体相关基础薄弱,会频频遇到很多专业术语。如果仅通过听课,而不动手、不实践,理解有一定的困难,久而久之,就会丧失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为了在开始阶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需要教师采取各种方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人的心理以及接受新知识循序渐进的特点,数字媒体基础结合理论知识安排配套实验,例如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自己的第一幅动画,从而为学生揭开了在以往看来非常神秘的动画效果的面纱。适当的理论知识配以适当的实验,激发学生兴趣,从而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使学生学习处于最佳状态。

(3) 突破理论教学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通常在突破教学难点问题上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即使如此,学生仍然感触不深,理解困难,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然而在难点部分配合恰当的实验,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让学习亲自动手,亲自体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帮助解决教师难以讲清楚,学生难以听懂的难点部分。

例如讲授图像处理部分的时候,剖析图像文件结构属于难点部分。我们首先通过课堂讲解,让大家从宏观上了解图像文件结构为文件头+图像数据+文件尾。然后使用UtralEdit工具以16进制字节的形式打开图像文件,通过讲解每个字节的含义让学生真正了解图像的文件结构,从而更加清楚图像文件格式之间转换的原理。

(4) 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大部分学生都可以利用Flash、PhotoShop、DreamWeaver或其他多媒体软件制作多媒体素材、动画或网站。欣赏自己的作品是对自己最大的肯定,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下面详细介绍配套实验中的网页制作、实验为例,从实验目标、实验安排、实验要求,以及如何突破实验中的难点。

2网页制作实验

网页的策划和制作实验部分,我们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由网页基本元素的讲解到课堂示范制作网页,从赏析经典网页到自己独立制作网站,逐步全面掌握网站的策划、制作和。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激发自身学习兴趣、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2.1网页制作实验培养的目标

(1) 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准备、加工素材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制作静态网页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设计网页、网页布局的能力;

(4) 培养学生设计网站的动手和综合能力。

2.2网页制作实验的安排和要求

见表2所示。

3图像文件结构实验

3.1剖析图像文件结构实验培养的目标

(1)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对以后编写图像处理程序和图像压缩研究有指导意义;

(3) 学会举一反三。

3.2剖析图像文件结构实验的安排和要求

见表3所示。

4动画制作实验

动画制作的实验内容学生非常感兴趣,但同时又感觉动画很神秘。通过实验,不仅可以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动画的制作过程,还可以让学生学会制作自己的数字动画,以及在数字化多媒体作品中更好地运用多媒体动画。本章实验安排如下。

4.1动画制作实验培养的目标

(1) 培养学生使用Morpher工具制作变形动画的能力;

(2) 培养学生使用Flash工具制作动画;

(3) 培养学生独立制作和设计动画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在多媒体作品中运用动画的能力。

4.2动画制作实验的安排和要求

见表4所示。

5结束语

总之,恰当适量的多媒体教学实验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与应用技术,从而培养他们独立地观察、思考、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

数字媒体技术理解范文第3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应用

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数字化信息技术把图、文、音、视综合为一体,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若能结合数字化多媒体优势,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和兴趣,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特别是对像“海波的熔化”“电磁波的产生”一类的实验,利用多媒体技术能有效弥补教学手段单一的不足。利用多媒体技术展开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学得主动,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在信息技术教育环境下,数字化实验系统应当作为教师教学的一种手段,可以将以前做不了、做不好的实验拿到讲台上,通过具体实验现象和量化的实验结果来帮助学生对一些复杂的物理规律进行理解和学习。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于物理实验教学,使实验准备和数据处理时间大为缩短,为师生节省了大量时间,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而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引发物理教学模式变革,为培养信息时代的接班人开辟了新的途径。

二、多媒体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的优势

应用新媒体技术的数字化实验系统是一种多功能、智能化测量系统,它以真实实验为基础,通过各种传感器替代传统的仪表,它主要由传感器、接口设备和数据处理器组成。传感器相当于人类的五官,包括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电压传感器、电流传感器、微电流感器、压强传感器及磁感应强度传感器等,它能够快速、高精度地适时采集物理实验中力、热、光、电、磁等各种变化着的物理量数据;接口设备主要接受来自传感器的数据并输入计算机,能够同步记录模拟和数字信号;数据处理器是整个数字化实验室系统的核心,具有数据采集、计算、分析和结果展示等功能。

三、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成功实践

在物理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探索,能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能够弥补实验的不足,有利于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在现实生活中,不少物理现象不可能在实验室完成,由于条件限制,有些实验也不可能由学生自己动手。因而借助计算机多媒体强大的模拟功能、动画功能,能解决许多难以表现或操作的物理实验和情景。当然,教师也要正确处理好媒体演示实验与实物实验的关系,因为多媒体模拟实验无法让学生感到实验的真实性,它并不能完全取代实验本身。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需要,通过教学设计,合理地选择和应用教学媒体,同时要继承传统教学媒体的有效成份,使两者结合起来,各展所长,互为补充,相辅相承,共同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形成优化的教学结构,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四、信息技术对传统物理教学方式的促进作用

数字化实验将实验数据数字化,在真实实验的基础上实现了数字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的整合。教学实践表明,尽管数字化的传感器代替了部分测量仪表,但引入传感器之后的物理实验教学体系并不排斥和淘汰传统实验,而是对传统实验进行的改进和补充。因为多媒体计算机集动画、声音于一体,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借助计算机演示各种静态和动态的初中物理过程,通过声、形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理解抽象的初中物理概念。

如,关于电流、电压、磁场、电磁波等,传统教学往往是教师通过繁琐而抽象的语言来讲解,学生往往无法理解和掌握教学中的难点和概念。然而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对各种物理概念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就可以从抽象的文字记忆转化为对形象的图文及实验音、像记忆。

五、结束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多媒体技术和数字化实验室等新媒体技术为主的物理教学越来越被广大师生认识和接受。尤其是数字化实验,作为初中物理教学的一部分,对于高效率推进物理教学现代化进程、提高教学效果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等方面都有一定优势。数字化、信息化已成为时代的潮流,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已很难离开数字化技术,数字化环境已经成为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空间,把数字化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课程进行有机结合,成为物理教学改革的组成部分,有利于促进学生熟悉信息化环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发挥新媒体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有效作用。

数字媒体技术理解范文第4篇

关键词:计算机;报业;数字化;思考

中图分类号:G2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35-2312-03

Computer Enables Newspapering Entering Digital Era: Referring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Technology in Newspapering

CAI Yong-zhong

(Xuzhou Daily Newspaper, Xuzhou 221002, China)

Abstract: Professor Wang Xuan to invented laser photocomposing machine,changed the processing pattern of Chinese character,enabled newspaper entering digital era. Along with the computer and network’s fast escalate and applications, newspaper developed fast too, accelerate it entering digital times. As a new “ six of one ” media,what challenges will digital newspaper face? How to response them? What bottlenecks in the process? 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them.

Key words: computer; newspapering; numeralization; thinking

王选教授发明激光照排机,改变了汉字的处理方式,使计算机迈进了报业。随着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快速升级和应用,报业得以突飞猛进地发展,并加速进入了数字时代,数字报业是什么样子,带给我们的是什么呢?本文想从计算机与数字报业说开去――

1 告别铅与火,报业进入激光照排时代

激光照排系统,是北京大学748所以王选教授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研制出来的。它使我们告别了铅与火,在汉字信息处理领域,掀起了一场革命,它是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技术以来的又一场重大革新。

从前,印刷是十分辛苦的差事,首先要排版。工人们在一排排的字架前捡字、排字、打样、做出纸型,再上印刷机进行印刷。遇到不常见的字,还要高温铸字,十分辛苦,还容易发生铅中毒。而且,铅字印刷,效率又很低。以王选教授为首的科研人员,经过十几年的研究,终于推出了“北大方正”激光照排系统,它包括书版、报版等部分,使出版印刷界告别了铅与火。而且,他们还推出了“方正彩色”出版系统,使新闻出版界得以“旧貌变新颜”。所谓激光照排过程,就是先用计算机录入文字,用一定格式进行排版;将这一格式的文件用打印机打印,使它的内容出现在纸上;如果用激光照排机发排输出,再经过冲洗,就能得到用于印刷的软片;经过拼版、晒版、上机印刷等工序,就从根本上取代了铅字印刷。

1979年,王选主持研制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第一台样机调试完毕。1985年,王选研制的照排系统在中国国家通讯社新华社正式投入使用。

众所周知,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是以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为标志的。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则是以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为标志的。王选发明激光照排,被公认为是信息技术的第五次革命!

2 迎接光和电,报业进入数字时代

中国拥有世界最大的报业市场,报刊编辑正日渐意识到开发多媒体平台的必要性,以争取新的读者群。曾经“带领”中国报业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的北大方正,正利用其近20年的报业服务经验和技术,为全国报业建立数字报刊服务平台,计算机技术已经从开始激光照排、电讯收稿等应用过渡发展到报社的各个层面,计算机技术及其网络技术使报社快步进入数字时代。

“数字报业”是“十一五”时期我国报业创新发展计划之一,该计划业已正式实施,以三年为期分步推进。该计划的目的是探索适应数字报业发展需要的数字化、网络化的内容显示介质技术、信息传播技术和运营模式,实现传统纸介质出版向数字网络出版的转型,推动报纸出版业的重大变革。通过数字报刊服务平台,可将报社的数字内容产品进行集中式的发行,读者可以在此平台上方便地选择订阅自己喜爱的数字报纸。目前全国有15家媒体成为该计划的首批试点单位。

“数字报业”从概念到实践还不到三年时间,这在我国行业发展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数字报业气势磅礴、不可阻挡,预示着传媒行业一场新的革命的到来。近两年,“数字报业”观点纷呈、面目不辨,多半媒体无所适从。数字报业技术复杂,工程浩大,全球瞩目,社会关切。如何深化认识和推进数字报业?从业界的角度对其进行辨读与研解,其意义和作用不可忽视。

3 数字报业是“多位一体”的新媒体

什么是“数字报业”?尽管众说纷纭,国内学者普遍认为:数字报业是以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编码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视像技术等技术的应用为标志的新兴报业。数字报业是基于报纸的又综合运用了多种科学技术的新媒体,数字报业是中国报业的必由之路。

“数字”和“报业”原本属于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专业领域,正是计算机的出现使“数字”和“报业”发生了紧密的联系并呈现三种态势:一是数字技术撇开现存报业的独立前行和行业始创,从而生成另辟蹊径的“数字新传媒”;二是数字技术对传统报业的强制浸透和原型改造,从而形成面目一新的“数字化报业”;三是传统报业向数字领域的积极融合和自我转型,从而实现充满生机的“报业数字化”。

数字报业的内容是数字报业概念、内涵、本质的逻辑载体和实际构成。数字化报业,是用数字技术改造和装备传统报业,其内容包括“内容数字化、形态数字化、流程数字化、手段数字化”四个组成部分。“内容数字化”是通过编码技术和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将报业新闻信息转换为用数字技术进行识别和处理的数字形式的内容。 “形态数字化”是利用计算机将报业数字内容表现为与数字技术相对应的数字文本、数字视频、数字语音、数字图片等存在形式。形态数字化是内容数字化的载体,是数字化内容的表现形式。“流程数字化”是用数字技术处理新闻信息的采集、编辑、排版、传输、发行、交互、阅读、存储、检索等全过程。流程数字化是数字报业的关键,是内容数字化与形态数字化的技术要求和必然结果。“手段数字化”是应用网络传输技术、数据存储技术、基础平台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等数字工具实现对报业信息的处理与管理。手段数字化是数字报业的技术标志,是内容、形态、流程数字化的装备支持。报业数字化的发展基于计算机的发展又充分利用着计算机的技术发展。

数字报业的必然性是由数字报业的鲜明特征决定的。数字报业的主要特征主要有五点:一是即时,由于充分利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新闻报道的出现几乎与新闻事实的发生趋于同步。二是互动,在数字报业平台上媒体和受众之间不再是单向的信息流动,媒体成为交互中心。三是共享,数字报业没有信息的秘密可言,任何终端和节点都享有对全部资源使用的权利。四是兼容,数字报业从技术本质上说,是强制性标准和协议,在统一标准和规范协议框架内,各媒体的内容、形态、工具、手段等是兼容通用的。五是覆盖,数字报业把新闻的全区域性和通讯的无疆界性完美地结合起来,使“新闻”覆盖全球(“NEWS”的寓意就是北、东、西、南)。

数字报业通过现代数字技术将网络即时性、电视直观性、广播覆盖性、通讯快速性、手机便携性和报纸信息性的六大特征“化”为一体,从而形成了给人全新感觉的数字报业新媒体。数字报业兼有网络、电视、广播、通讯、手机和报纸的六重功能,是六重功能的组合再造。即,首先,数字技术使网络、电视、广播、通讯、手机、报纸得到了数字化改造;其次,数字技术又通过统一平台使改造了的网络、电视、广播、通讯、手机、报纸,再一次按照标准和协议的要求得到协调和规范;第三,数字技术还为数字报业内容、形态和功能的扩大留足了容纳空间和技术接口。

4 “数字报业”的面临挑战与应对

数字报业向传统报业发出的严酷挑战已经迫在眉睫。一在时间上,全天候挑战办报节奏。传统报纸的办报节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数字时代对时间上全天候的要求。二在空间上全覆盖挑战发行区限。传统报纸的发行地域性,与数字报业空间全覆盖的功能差距甚大。三在形态上全媒体挑战纸媒介质。传统报业惟以纸张为介质,这种单一纸媒介质限制报业生存和发展的状况,已经暴露出其弊端,必将被数字报业的全媒体介质形态所打破。四体现在管理上全平台挑战传统模式。传统报业除排版系统外,其他管理工作仍停留在手工阶段,计算机和数字技术的介入将使具有采编、发行、广告、经营等全部功能的全平台管理系统得以建立和应用。五在技术上全功能挑战行业存在。数字报业全功能技术的颠覆性和替代性不允许传统报业抱任何侥幸心理,顺之则存,逆之则亡。

传统报业应对计算机和数字技术挑战的具体措施诸如:明确战略定位,组建信息中心;突破传统观念,转变办报模式;建立数据仓库,奠定数字基础;架构功能平台,保障信息畅通;研制移动终端,简化便携工具;开发功能软件,创新阅报形式。总之是在新技术的发展上更好地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字技术、网络技术。

建设数字报业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传统报业在建设数字报业的时候,要选择主攻点和突破口。第一,开发全平台数据库。全平台数据库是数字报业的基础,没有全平台数据库,数字报业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且,数字报业的发展一刻也离不开数据库的支持,对全平台数据库的投入永远都不会过时。第二,建设多版互动网站。多版互动网站是数字报业的基础平台,数字报业的一切业务流程都是通过这个平台实现的。“多版”是指音频视频版、图形动漫版、中外文本版、终端互动版等为一体,未来还会有新的版本补充进来。第三,研发移动采编系统。真正能够体现数字报业特点的装备改造应当是手机在采编过程中的应用。具有即时采编、快捷传输、海量存储、影视阅读和在线检索功能的3G手机将成为数字报业系统终端的主角,而且该功能的研发潜藏着巨大的市场商机。

5 “数字报业”的发展瓶颈与思考

用数字技术改造传统报业并不会像传统报业融入数字技术那么容易,其制约数字报业发展的瓶颈体现在:传统办报思维的困扰。认为数字报业“乱”不了天下,因而对数字报业无动于衷;传统办报思想定位的偏离;传统办报模式的约束等等。

传统报业在转向数字报业的过程中,也暴露出难以支撑的软肋。一是依附于网络。作为数字报业平台基础的网络技术、网线带宽、网关控制等,报业媒体无法左右。二是受制于通讯。作为数字报业主要功能的通讯技术、通讯设备、通讯费用等,报业媒体无法掌控。三是阻碍于音视。作为数字报业显著特征的音视技术、音视制作、音视权限等,报业媒体无法参与。四是无奈于技术。作为数字报业技术内核的编码技术、识别技术、安全技术等,报业媒体无法拥有。这些先进的计算机数码式技术并不像筹措资金那么容易。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同时产生的。面对数字报业发展中的瓶颈和软肋,我们的对策从这样几个方面考虑,一是政策保障方面。我国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都是靠政策的力量推进的,数字报业的建设和发展也必须有国家政策的支持。二是媒体合作方面。数字报业的投入是巨大的,其先期研制费用不是某个报业媒体所能承担的,因此必须由牵头机构出面组织若干报业媒体合作攻关。三是资源重组方面。即其存在形态要求传统报业必须按照数字化规律对机构、流程等重新进行排列组合。四是市场竞争方面。我国报业进入市场相对较晚,初级阶段的内部角斗影响了行业间的竞争。用数字纽带连接起来的整个报业应成为市场竞争的行业主体。五是技术武装方面。数字报业是用数字技术改造传统报业。传统报业必须积极用数字技术武装自身,主动改变知识结构、专业结构、设备结构和流程结构,以适应数字报业的技术要求。

我们应当对数字报业进行“冷”思考。因为在数字报业面前,我们容易走入误区。这些误区主要表现在业界人们的认识上:一是数字化就是网络化。把数字报业仅仅理解为办网络版和电子版的报纸,以为有了“网上读报”就是数字报业了。二是数字化就是终端化。把数字报业仅仅理解为解决终端阅读问题,以为研制和使用了“阅读器”就是数字报业了。三是数字化就是视频化。把数字报业仅仅理解为将文本转为音视频,以为能够“在线直播”就是数字报业了。四是数字化就是技术化。把数字报业仅仅理解为数字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以为使用了数字工具就是数字报业了。其实,数字报业不仅是专项的而且是系统的;不仅是技术的而且是社会的;不仅是现存的而且是创新的;不仅是目标的而且是过程的。对数字报业简单地、狭义地、孤立地、静止地理解,都必然会走进枉付巨额学费和贻误宝贵时机的误区。

综上所述,我们建设数字报业需要有正确思想的指导,运用科学方法,遵循客观规律,讲求工作效率。第一,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数字报业。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国家的宏观发展观,也是数字报业建设所必须遵循的重要指导思想。第二,必须用战略性思维规划数字报业。建设数字报业必须有长期规划和动态目标,用阶段性任务的不断完成来逐步实现数字报业建设的滚动目标。第三,必须用系统论方法运作数字报业。对数字报业建设过程和运行过程的控制与管理必须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在整体的联系中促进功能的协调和结构的优化。第四,必须用数字化标准判定数字报业。国家应制定数字报业的产业和行业标准,以此来判定数字报业的性质、规模、外延、归属、目标等,并为出台数字报业的国家法律和产业政策提供依据。

在目前计算机技术日益发展,数字报业扑面而来之际,传统报业的心胸、姿态、动作和应变能力可能会决定自身的存亡。我们提倡和支持的正确态度是:积极热情科学谨慎迎接数字报业;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推进数字报业;因势利导乘势而上创新数字报业;满怀信心展望未来预见数字报业;紧跟潮头有所作为融入数字报业;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掌控数字报业。

参考文献:

[1] 付迁.弘扬知识时代的汉字文化[J].中国发明与专利,2007(9).

[2] 甘露明.论数字化时代的网络写作[J].求实,2005(S1).

[3] 刘涌泉.大陆人看海外中文报纸真累[J].现代语文:理论研究版,2004(1).

数字媒体技术理解范文第5篇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教学已经从传统的模式逐渐过渡到数字化模式。如何采用多媒体技术科学地、有效地建设和完善数字化教学平台,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就数字技术的发展与特征、技术条件、教育内容和方式的合理选择,以及数字化平台的建设等方面内容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教改;多媒体教学;数字化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数字技术的发展与特征

数字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在计算机发展的早期阶段,人们利用计算机进行军事和工业生产的数值计算。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用计算机处理和表现自然事物,包括教育在内的多种领域急切地盼望引入这一新生事物,并且初步地应用于多个领域,为各个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变革。

1.1数字技术的发展

1984年,美国Apple (苹果)公司开创了计算机处理图像的先河,在世界上首次使用Bitmap(位图)概念对图像进行描述,从而实现了对图像进行简单处理、存储以及相互之间的传送等功能。苹果公司的“Apple”计算机运行Macintosh操作系统,首次采用了先进的图形用户界面(就是现在Windows的概念)和Icon程序设计理念,并建立了图形化人机接口标准。

1985年,美国Commodore公司将世界上首台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展现在世人面前,该计算机系统被命名为Amiga。并在随后的Comdex’89展示会上,展示了该公司研制的多媒体计算机系统Amiga的完整系列。

同年,为了解决大容量存储问题,激光只读存储器CD-ROM问世,对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CDDA技术(Compact Disk Digital Audio)也已经趋于成熟,使计算机具备了处理和播放高质量数字声音的能力。

1986年3月,荷兰PHILIPS(菲利普)公司和日本SONY (索尼)公司共同制定了CD-I(Compact Disc Interactive)交互式激光盘系统标准,使多媒体信息的存储规范化和标准化。CD-I标准允许一片直径5英寸的激光盘上存储650MB的数字信息量。

1987年3月,RCA公司制定了DVI(Digital Video Interactive)技术标准,规范了交互式视频技术方面的标准,使计算机能利用激光盘以DVI标准存储静止图像和活动图像,并能存储声音等多种信息模式。DVI标准的问世,使计算机处理多媒体信息具备了统一的技术标准。

1990年11月,美国Microsoft(微软)公司和包括荷兰PHILIPS(菲利普)公司在内的一些计算机技术公司成立“多媒体个人计算机市场协会(Multimedia PC Maketing Council)”。主要任务是对计算机的多媒体技术进行规范化管理和制定相应的标准。制定了多媒体计算机的“MPC标准”。该标准对计算机增加多媒体功能所需的软硬件规定了最低标准的规范、量化指标,以及多媒体的升级规范等。

1991年,多媒体个人计算机市场协会提出MPC1标准。从此,全球计算机业界共同遵守该标准所规定的各项内容,促进了MPC的标准化和生产销售,使多媒体个人计算机成为一种新的流行趋势。

1993年5月,多媒体个人计算机市场协会公布了MPC2标准。该标准根据硬件和软件的迅猛发展状况做了较大的调整和修改,尤其对声音、图像、视频和动画的播放、Photo CD做了新的规定。此后,多媒体个人计算机市场协会演变成多媒体个人计算机工作组(Multimedia PC Working Group)。

1995年6月,多媒体个人计算机工作组公布了MPC3标准。该标准提高了软件、硬件的技术指标,制定了视频压缩技术MPEG的技术指标,使视频播放技术更加成熟和规范化,并且指定了采用全屏幕播放、使用软件进行视频数据解压缩等项技术标准。

同年,美国Microsoft(微软)公司开发的Windows95操作系统问世,使多媒体计算机的用户界面更容易操作,功能更为强劲。随着视频音频压缩技术日趋成熟,个人计算机已经日趋成熟,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国际互联网络Internet的兴起,促进了数字技术的发展,验证了数字化的趋势和必然性。在教育教学领域,多媒体技术领域的发展,把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大众传播技术融合在一起,为建立更广泛意义上的数字化教学平台提供了条件。

1.2数字技术的特征

数字技术具有量化准确、表达方式多样化、便于信息的传送与交流、海量存储等技术特征。其中,对于教学起到重要作用的是“表达方式多样化”这一重要特征。它的具体体现就是所谓的“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是集多种媒体形式为一身的、具有交互性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用多媒体技术构建教学平台,是目前最为科学、最为理想的教学手段。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还应考虑诸多问题,如技术条件、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平台建设的具体细节等。

2技术条件

(1) 计算机的硬件条件。要实现多媒体技术,计算机需要大容量存储器、处理速度快的CPU(中央处理器)、CD-ROM、高效声音适配器,以及视频处理适配器等多种硬件设备,并且需要相应的设备,例如数码相机、扫描仪、打印机、自动控制设备等。

(2) 成熟的数据压缩技术。这是解决海量数据传送、存储与调用的关键。对于教学中常用的图像文件、音乐文件、视频文件的数据压缩,使这些原本数据量非常大的文件得以轻松地进行网络间的传送和课堂展示。

(3) 多媒体的软件条件。就目前发展而言,软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应用领域的大小和可操作性。借助合适的软件,人们才得以在教育教学以及多领域多学科中使用计算机,从而充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解决相关问题。

(4) 相关的技术支持。在多媒体技术中,没有相关技术的支持也是不行的。在多媒体技术所涉及的广泛领域中,每一种应用领域都有其独特的技术特点和条件。将相关技术融合进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中,或者与之建立某种有机的联系,是多媒体技术能否成功应用的关键。

3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合理选择

就理论而言,包括教育教学在内的多学科、多领域都可以被数字化,进而进行数字化处理和管理。但是,并不是所有学科都适合这样做。如何选择学科,使数字化的信息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更便于教学,是重要的问题。

3.1教学内容的选择

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选择的原则可以是如下学科:

(1) 基础教育学科。

(2) 容易量化而又比较抽象的学科。

(3) 适合多媒体表现形式的学科。

基础教育学科是指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以及公共选修课等学科。要求知识面宽,前瞻性强,这是调动各种媒体形式进行教学的合适舞台。而容易量化而又比较抽象的学科在应用了数字技术之后,能够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其形象化、人性化,使理解和交流更为容易。

3.2教学方式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