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子支付优缺点

电子支付优缺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子支付优缺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电子支付优缺点

电子支付优缺点范文第1篇

对现有格局的冲击

目前中国国内的第三方支付产品主要有PayPal、支付宝、财付通、易宝支付、快钱、百付宝、网易宝、环迅支付、汇付天下和汇聚支付。其中,用户数量最大的是PayPal和支付宝,前者主要在欧美国家流行,后者是阿里巴巴旗下产品。据称,截止2009年7月,支付宝用户超过2亿。另外,中国银联旗下银联电子支付也开始发力第三方支付,其实力不容小视。

由于《办法》的实施,加之注册资本的门槛之高,很多还处于“烧钱”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可能消亡于此次的洗牌整顿之中。同时,对于小规模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央行也不会发放牌照,使之不得不面临倒闭、兼并、收购或转行的境地。

这一次整顿已经不是、抓大放小的粗放式监管。以我国其他行业监管格局来看,国家会希望整合资源,推出3家~4家大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公司。如同石油行业的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一样。做强做大,一直是中国谋取更大发展的趋势,也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必要准备。故而我们可以猜想,第三方支付行业会逐渐形成几家大型,甚至带有官方垄断色彩的公司,其他第三方支付公司将逐渐淡出该行业。

银行系第三方支付的崛起

最近,银行也对网上支付的这块“肥肉”也产生了兴趣。目前,中国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广发银行等都已经在网上电子支付投入了很大力量。除了第三方支付企业之间的残酷竞争外,原来第三方支付所依赖的银行也逐渐从幕后走向前台,大有取代第三方支付企业之势。第三方支付产业初期,银行认为第三方支付有利于为自己发展新业务,且不管这些支付企业怎么“折腾”,也都不会威胁到银行自身在这个行业中的主导地位,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使得银行对于当初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能够持一种比较开明、宽容的态度。但随着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发展,市场行业需要进行规范,加之央行批准的15家外资银行准许在中国开办网上银行,这无疑会在中国银行业开放之后对中国国内第三方支付企业造成致命冲击。

银行系已经发觉围绕银行核心业务的其他业务也是一块诱人的蛋糕,近年来,逐渐开始进军融资租赁、第三方支付、金融保险等领域。

银行系第三方支付的崛起是迟早的事,因为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核心就是需要利用银行的账户进行实际交易。如今银行也想做第三方支付,它们的崛起,对传统的互联网支付型企业来说是绕不过去的坎。

第三方支付平台现有模式分析

基于我们对第三方支付的业务模式研究,不难发现其既符合现代的便捷交易,又有一定的安全保障。在第三方支付交易流程中,支付模式使商家看不到客户的信用卡信息,同时又避免了信用卡信息在网络上多次公开传输而导致信用卡信息被窃。以B2C交易为例,第一步是客户在电子商务网站上选购商品,最后决定购买,买卖双方在网上达成交易意向;第二步是客户选择利用第三方作为交易中介,客户用信用卡将货款划到第三方账户;第三步是第三方支付平台将客户已经付款的消息通知商家,并要求商家在规定时间内发货;第四步是商家收到通知后按照订单发货;第五步是客户收到货物并验证后通知第三方;第六步是第三方将其账户上的货款划入商家账户中,交易完成。

行业内如支付宝、财付通、快钱等第三方支付模式大同小异,故我们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优缺点作如下分析:

第三方支付平台有很多优点:一是安全,信用卡信息或账户信息仅需要告知支付中介,而无需告诉每一个收款人;二是支付成本较低,支付中介集中了大量的电子小额交易,形成规模效应;三是使用方便。对支付者而言,他所面对的是友好的网络界面;四是支付担保业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付款人的利益。

第三方支付平台也存在不少缺点:一,这是一种虚拟支付层的支付模式,需要其他的“实际支付方式”完成实际支付层的操作;二是付款人的银行卡信息将暴露给第三方支付平台,如果这个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信用度或者保密手段欠佳,将带给付款人相关风险;三是第三方结算支付中介的法律地位缺乏规定,一旦该终结破产,消费者所购买的“电子货币”可能成了破产债权,无法得到保障;四是由于有大量资金寄存在支付平台账户内,而第三方平台是非金融机构,所以有资金寄存的风险。

新发展方向

经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了解了第三方支付的现有模式、行业格局以及银行系对传统互联网支付的冲击,各第三方支付的参与者必须谋求新的发展,才能在行业中生存。

电子支付优缺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利率走廊 通货膨胀 利率市场化

一、利率走廊(Interest Rate Corridor)的原理

利率走廊是央行调节基准利率的一种货币政策模式,即央行向商业银行提供存贷款,引导构建利率的上下限,形成一个区间走廊,而其中间部分就是央行希望通过调控实现的目标利率。在这个利率走廊中,上限为央行给商业银行的再贷款利率,当商业银行清算资金不足时,可以向央行申请抵押贷款;这个利率走廊中,下限则是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准备金存款利率。央行通过设定和调节利率走廊上下限的利率,引导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的变动并向央行目标利率靠拢,从而实现货币政策的调控目的。

如图1,利率走廊原理可以表述如下:rd代表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存款利率,rl代表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再贷款抵押利率。D代表的是商业银行对准备金余额的需求曲线,在[rd,rl]之间,需求曲线D是向下倾斜的,因为随着利率走低,持有超额准备金的机会成本就越小;而且需求曲线的利率也不会超过这个上下限,因为从逐利性角度来看,商业银行不会以低于rd的利率借出资金,也不会以高于rl的利率借入资金。S代表准备金余额的供给曲线,其垂直的部分R*由央行决定,且受到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影响:当央行进行逆回购向市场投放资金时,R*向右平移。市场隔夜利率r*由S和D共同决定,即交点。这样,无论银行间准备金余额的供需怎么变动,其隔夜利率都会被限制在[rd,rl]形成的走廊之间。央行可以通过测算市场资金需求,利用公开市场操作调节目标利率与市场均衡利率趋于一致。

二、利率走廊形成的背景

(一)电子货币的出现于广泛应用,导致对准备金需求的减少

随着电子货币的出现,并广泛应在经济中,类似储值卡、信用卡、电子钱包、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的出现,使得商业银行的负债形式发生了改变,电子货币的流通减少了商业银行对结算余额的需求,从而使得商业银行的这部分存款负债不受法定准备金约束。这样,就会导致通过调节准备金余额的传统货币政策效应大打折扣。此外,电子货币的兴起,也可能对总量货币政策产生影响。因为电子货币支付的消费和信贷的便利,必然导致货币流通速度加快,从而减少货币总量的有需求,进而导致传统总量货币政策效应的变化。

(二)电子支付结算,也减少了银行间基础货币的需求

当资金价格成本意见不一致是,需要贷款和放款的商业银行难以达成契合,这时央行的介入,就能撮合双方的资金交易,提高资源优化配置。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资金充足的商业银行可以将其多余的资金存入央行,央行则可以降这部分资金贷给需要流动性支持的其它商业银行,余下没贷出去的差额部分则留在结算系统账户上中央银行再将其转贷给借款行。这就使得,有部分流动性的提供,央行基本不需要注入基础货币,就完成了资金在银行间的流转清算。

总而言之,社会经济活动、商业银行和央行在电子支付、结算技术兴起之后,对准备金需求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对准备经的下降也就意味着,经济活动对货币总量需求的下降,从而导致传统的利率调控方式所产生的效应发生改变,没那么有效。在这种背景下,利率走廊的出现并替代传统的利率调控方式似乎成了一种必然选择,与此同时,电子支付结算技术系统的应用,能让央行更准确掌握市场的资金流量,从而更准确测算经济运行对资金的需求。

三、利率走廊的优缺点

(一)利率走廊的区间设定,更利于引导市场预期的形成

在市场利率形成中,既有货币当局的政策引导,同时市场直接参与者的预期也会导致利率的波动,是利率最终形成的组成之一。因此,市场的利率预期也是维持资金市场稳定的保障之一,在政策调控时应尽量避免导致市场预期的过大扰动,甚至传递错误预期。比如,央行的长期目标是维持相对低的利率环境促进经济活跃,但阶段性为了遏制虚拟投机会通过回购等手段收缩流动性,这可能会导致市场的误判,误以为长期政策变化,从而主动收缩生产产能。而采用利率区间调控则更直接和清晰,市场识别度高,更利于预期的稳定。

(二)与公开市场操作相比,利率走廊的利率调控更直接有效

在利率走廊模式下,理论上央行可以持续为商业银行提供抵押贷款。在影响银行间拆借利率的因素中,首先是银行的资金结算需求,其次是准备金。央行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调控同业拆借利率,但有一个前提是必须合理预判银行的资金的需求,如果产生误判,则央行的外生性干预会导致利率的额外波动。而通^设定的利率区间调控,一般情况下央行不需要主动干预,即使出现阶段性较大的流动性冲击,央行可以利用再贷款为商业银行提供流动性补充,不造成利率的过大波动。

(三)利率走廊调控模式,更利于市场化利率的形成

在利率走廊调控模式下,央行作为流动性提供者,在设定利率区间之后,一般不用主动干预市场,商业银行在区间内自由发挥。而作为经济参与者之一的商业银行,本质也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因此,商业银行不会一直依靠央行的再贷款来获取高成本资金,如果有更低成本的资金,它们肯定选择通过交易来获取流动性和利息收益。央行只需要通过公告的利率区间引导金融机构的预期,来引导市场均衡利率的形成,而并未主动进入市场干预。

(四)缺点,理论走廊下限的设定与实际操作的差异

在实际操作中,利率走廊模式并非完全能按理论预期发挥作用,因为央行很难通过设定存贷款利率给市场参与主体提供完全对称的机会成本。由于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存款几乎是无风险的,而同业拆借是有风险的,所以,考虑风险溢价,拆借利率应该高于央行的存款利率。因此,央行的流动性支持并不能完全替代同业拆借。

四、利率走廊在我国的发展和探索

(一)利率走廊在我国的发展

在我国,央行在2013年开始设立常备借贷便利(SLF)为政策性银行和全国性的商业银行提供流动性支持;进入2014年之后,央行有通过SLF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和试点地区的符合条件的中小金融机构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有隔夜、7 天、 14 天三个期限。由于现阶段,SLF还是按需供给,市场多认为,我国未来的利率走廊上限很可能是SLF利率。而利率走廊下限的确定相对比较难。2015年一季度央行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有关于利率走廊的描述:转型期的货币政策需要兼顾“量”与“价”平衡,由于软约束等体制、机制问题,金融改革仍在逐步推进,现阶段完全转向以“价”为目标的货币政策的时机尚不成熟,现阶段数量目标依然有其功效。

(二)未来利率走廊的探索

首先,未来在我国央行是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值还是实行多目标制?

从实践情况来看,目前国际上大部分实行利率走廊国家的央行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即在制定货币政策时,会先明确通胀目标或者变动区间,一旦实际通胀偏离或即将偏离既定目标,央行就会通过改变利率来调节。这时,投资者就可以通过跟踪市场通胀水平来预测货币政策走向,从而调整自己的经济行为。这样简单的行为,更利于稳定预期的形成。而目前我国的货币政策实行的是多目标制,即维持经济增长、保持物价水平稳定、促进就业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不能为了实现某一个目标,而导致其他目标牺牲太多。在多目标机制下,市场参与者很难预测利率的变动幅度和变动方向,这样会导致利率走廊调控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其次,未碓诶率走廊下,短期利率到中长期利率的传导是否顺畅?

按经济学中的预期理论,货币政策的变动导致短期利率的直接变动,并进而影响到中长期利率的预期。实际操作中,长期利率的影响因素众多,利率走廊调控机制能否有效影响短期利率进而引导长期利率的变化,从而顺利完成货币政策目标,取决于市场参与者对未来的稳定预期。虽然,利率走廊调控模式,其应用就能发挥一定的告示效应,并给予市场参与者一定的预期引导。但有一个前提就是央行必须保持政策的独立性、透明度和信誉度。

参考文献:

[1]孟建华.中国货币政策的选择与发展[J].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电子支付优缺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国际结算方式;现状;优劣分析;优化改进

[中图分类号] F7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5)07-45-3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Statusand Optimization of International E-commerce Settlement

Wang Tong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74)

Abstract:In today's world, with the deepening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and integration,and the innovation and the widespread us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 technology, network and e-commerce have become the main carriers of modern commerce and trade patterns, and swept all sectors of the world. International e-commerce settlement hasbecome an irresistible trend of history.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tatus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of international e-commercesettlement, its risks in operations and the transaction process are classified and effective optimization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are proposed.

Keywords:International Settlement;current situation;analysis o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Optimization and improvement

1 国际电子商务结算概述

1.1 国际电子商务结算

国际电子商务结算是在金融电子支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主要依托网络和信息技术,具有实时性和零距离等典型特征,是电子商务中极为关键的组成部分。具体来说,国际电子商务结算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以各类电子化产品为主要媒介和载体,通过计算机通信手段和电子信息的传递模式实现交易资金流通和支付,快捷、安全地完成国际化交易的过程[1]。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与革新,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电子商务新时代,国际电子商务结算已成为配套世界范围内的电子商务活动的最主要方式之一。

1.2 国际电子商务结算的载体――第三方支付平台

所谓第三方支付,就是一些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第三方独立机构,通过与产品或服务所在国以及国外各大银行进行签约的方式,提供与银行支付结算系统相接的支付交易平台,从而实现资金转移和网上支付结算等功能。近年来,随着商品贸易的蓬勃发展以及与银行业的配合愈加密切,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规模也越加庞大,得到了广大网民与商家的认可和推广。

1.3 国际电子商务结算法律体系

电子商务结算的飞速发展,带来了诸如网络隐私权、网络信息与保密等许多新的法律问题,过去的法律无法完全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电子商务网络环境,电子商务结算法律体系亟须建立和完善。

中国国内近年来陆续推出多部相关法律法规,对电子商务结算体系和第三方支付手段的法律建构做了详细规定和约束,诸如2004年出台的《电子签名法》,2005年10月颁布的《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以及2010年出台的关注度极高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等。而在国外,早在1996年,联合国就通过了《电子商务示范法》,美国及欧盟国家紧随其后陆续出台与通过了包括《统一电子交易法》《欧洲电子商务指令》在内的多部法案,为排除电子商务的障碍,促进这一新兴结算方式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法律环境[2]。

2 国际电子商务结算的发展及现状

2.1 国际电子商务结算的历史与发展

国际结算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成长和演变的。世界经济全球化与一体化的演进,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特别是国际货币、银行信用、国际运输、国际保险等领域的兴起和发展,使国际商务结算形式经历了现金结算、非现金结算和电子结算三个发展过程。现金结算在资本主义社会以前一直占据着主要地位。例如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上的对外贸易,在交易中,这种结算方式几乎需要买方直接将黄金白银送至国外交付给卖方,既不方便,又不安全,且代价极高。非现金结算又称票据结算,是指使用汇票等票据或凭证,来传递支付一定资金的指示或命令,通过各国银商场所提取款项的一种结算方式。很显然,与现金结算相比,这是一种方便、快捷且较为安全的国际结算方式。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引用和创新,银行间、商户间越来越侧重于使用一些电子产品或电子平台进行票据的汇付、交易和业务的开展与往来[3]。国际结算开始向着快捷、安全、低成本的电子结算阶段发展,并逐渐成为世界贸易结算的潮流。

4 国际电子商务结算的优化与改进

国际电子商务结算仍然走在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道路上,为更好地、尽快地解决问题,弥补漏洞,消除隐患,降低风险,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积极的努力。首先要加快立法进程,完善法律体系。对于电子商务结算目前存在的诸如合同违约赔偿、电子合同有效性、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主体资格以及电子合同的数字化印章的法律效力等问题应予以明确的立法解释,建立一个稳定、有序的电子结算外部环境。其次,完善电子商务结算安全体系,建立健全安全监管与防范体制。实行电子甄别审查替代人工审查,对于有破坏支付平台安全性的行为进行严格甄别,建立统一安全技术标准的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第三,建立电子商务诚信管理制度,倡导“以德经商,以德从贸”的运营理念,优化支付平台系统的诚信体系,加强信用监管和失信惩罚措施,促进诚信经营,防范交易风险。第四,发展与电子商务结算相配套的物流运输体系,鼓励相关配送产业的兴起,采取“送货到乡,送货上门”的微笑物流配送方针,使物流配送体系早日取得完善和进步。最后,作为消费者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使用者,应从自身做起,诚信购物、诚信交易,为维护网上交易环境的安全性与信誉作出努力和贡献[7]。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改善发展国际电子商务结算,应来自于政府层面、支付平台运营层面和消费者层面三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作为国家经济建设的宏观掌控人,政府应从制度和法律上进行完善和改进,切实对国际电子商务中的问题进行立法规定。监察部门应加大检查、惩罚力度。第三方支付平台应从自身运营安全性、信用性及系统性、配套性进行大力的整顿和改善,从而取得创新和发展。作为广大的消费者,从自身做起,不失信于人;要具备辨别真伪的头脑,防范违法行为,避免上当受骗。

5.2 趋势与展望

国际电子商务结算从孕育到发展至今,深刻地改变着世界的贸易轨迹,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尽管,这一新兴的结算方式仍有许多的风险和隐患,但它终究会克服一切,发展成为世界贸易的主旋律,推动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登上新的高峰,世界必将迎来一个崭新的信息化贸易时代。

参考文献:

[1] 张志平,陈耀东.Web数据挖掘技术及其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07(11).

[2] 李一岚.我国电子商务法律制度构建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

[3] 刘刚.电子商务支付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11.

[4] 刘建伟.第三方支付平台风险控制问题探讨[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12).

[5] 李发强.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趋势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4(19).

电子支付优缺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网上支付;发展现状

一、网上支付的现状

网上支付的发展,疏通了电子商务交易过程的资金流,打通了电子商务发展的支付瓶颈。从整个支付体系看,网上支付将逐步成为我国支付市场和支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上支付由于其独具的方便性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通过对阿里巴巴支付宝进行的调查显示,过半的被调查用户对网上支付有极大兴趣。其中60%以上的用户是因为其便捷性、节省时间而选择使用的。个人网上支付涵盖网上购物、网络游戏、定房订票、网络教育等多个行业,支付方式则多以银行储蓄卡为主。

1.网上支付的主要方式

网上支付有很多种方式,最主要的几种是:支付宝,财富通,安付通,贝宝,快钱,收汇宝。网上支付的流程是:买家-买家存钱银行-认证机构-卖家存钱银行-卖家。这只是一个金钱流动的方向,并不代表任何。很多时候,人们交易成功的过程不是如此,但是都必须有四个机构:买家,卖家,银行,认证机构。这五种支付方式都有各自的不同和优缺点,但都确保了买家把钱顺利交付给卖家。

2.网上支付的问题

我国银行网上支付系统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大部分银行无法提供全国联网的网上支付服务;在实现传统支付系统到网上支付系统的改造过程中,银行间缺乏合作,各自为政,未形成大型的支付网关,网上支付结算体系覆盖面较小;网上支付业务的标准性差,数据传输和处理标准不统一;网上银行法律框架亟待健全、完善,等等。此外,我国网上支付体系的发展还受到来自社会信用制度等因素的限制。信用,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前提之一。但从我国目前的信用制度现状看,社会整体信用制度不够健全,严重影响到市场主体对电子商务安全性的认知程度的提升;同时,基础通信设施不发达、企业信息化程度较低等因素的制约,网上支付体系的发展可谓任重而道远。在目前许多政策、法规、标准尚未制定,社会信用体系尚不健全的情形下,期望银行冒着风险超前建立一套完善的网上结算体系,是不现实的想法。

尽管技术标准、认证中心和支付网关的建立仍制约着网上支付系统的建设,但随着我国电子商务和网上银行的发展,导致源于市场选择作用而产生的龙头企业(银行)将产生,由这些龙头企业制定的行业标准的权威性将逐步确立起来。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之间的交叉认证将加强网上支付系统的建设与发展。最后,经过市场的进一步选择和检验,具有生命力和权威性的为数不多的企业将通过谈判和协商的方式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

中央银行正会同国家立法机构采取积极的态度推动网上支付业务的发展,网上银行业务管理办法也即将出台,网上支付的有关法律框架正在逐步形成,这将进一步促进网上支付的综合结算系统的发展。第四,要最终建成完善的网上支付系统以支撑成熟的电子商务运作,有待银行业实现全国性的跨行联网清算体系的建成。目前,中国的商业银行都在积极加快各自的网上支付结算系统建设,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一个有效支撑电子商务发展的中国网上支付的综合系统将构建起来。

二、网上支付的发展趋势

1.网络支付手段的完善将进一步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支付信息搜寻、订货和支付以及物流配送是电子商务交易的三个环节,其中支付处于重要的环节,影响电子商务其它环节的进行。网上支付有着比传统支付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也正被大多数人所接受。随着网络支付法律法规和安全支付协议的进一步完善,网上支付将成为电子商务的首选支付手段,而网上支付的长足发展也必将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

2.目前,中国最大的B2C网站当当网就在打算进入C2C领域,这个趋势将来必将愈演愈烈。与支付模式融合相伴随的是,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不断发展及其相互竞争的加剧。全球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不胜其数,仅在中国就有近50家互联网机构推出了自己的支付工具,在不同的网站购物用不同的支付工具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不便。因此,支付平台通过竞争优胜劣汰,逐渐融合成几个统一的支付工具,是市场发展的一种必然。从竞争态势来看,拥有自己拍卖网站的支付,会在竞争中逐步建立优势,并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而那些纯粹的第三方平台在成本及收费方面将处于劣势。

3.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手段将应用到支付领域在安全认证领域内,单一模式的认证会慢慢被双因子认证所取代,越来越多的新技术,例如:指纹识别、声音识别、虹膜识别等生物学技术将更广泛地应用于金融服务领域。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手段将被应用到网上支付领域并逐渐得以推广。

4.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将会促进网络支付的进一步发展。目前,不少国家为电子签名立法,确定电子签名的合法性,使网络支付的法律环境不断完善,并进一步促进网上支付的发展。由于网络支付直接涉及资金转移,各国的金融监管部门都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运营规范高度关注,并进一步完善准入制度,以维护稳定的市场秩序,促进支付企业合法合规经营。

总之,网上支付产业适应了新形势下的支付需要,对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及时规范网上支付产业发展环境,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建设,促进网上支付产业的良性竞争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忠诚.电子商务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电子支付优缺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煤炭资源整合 支付结算管理 存在问题 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6-172-02

山西省的煤炭资源整合吸引了全国乃至世界的目光。这次整合,不仅是资源的整合,矿井的整合,更是文化的整合、人才的整合、价值取向的整合、体制机制的整合。走好资源整合之路,对企业来说,既是政治觉悟的检验,也是战略眼光的检验;既是肩负的社会责任,也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如何才能走好资源整合这步棋,从而为煤炭企业今后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本文从支付结算管理角度深入剖析资源整合给企业带来的契机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改进策略。

一、煤炭资源整合带给企业的契机

2009年4月,山西省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有关问题的通知》,煤炭资源整合的攻坚号由此吹响,对于此次煤炭资源整合的主体(焦煤集团、潞安集团、晋煤集团、阳煤集团、同煤集团、平朔煤炭工业公司、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公司、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来说,挑战与机遇接踵而来。此次资源整合采取的主要方式为:主体企业与被兼并企业、重组整合企业均要经共同确认的有资质单位对资源和所有矿井资产进行评估,双方通过企业并购、联合重组、控股参股等形式在当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子公司,企业性质均为有限责任公司,主体企业控股不少于51%,被整合块段所有矿井的股份最高49%,经营方式采取主体企业控股经营,市场化运作。资源整合过程,既要“整”,更要“合”,其本身是一种谋求长远发展的战略行为,整合后的企业既不是原企业的“克隆”,也不是原企业的简单放大或叠加,其最终目的是要创新出新型的商业模式、完成资源的更优化配置,在利用的同时创新模式,为生态圈中的各家提供更好的“公共价值”,这才是最为关键的问题。可以说,此次整合给企业支付结算方式改进带来了一个难得的契机。

(一)新队伍,带来支付结算新理念

整合工作迈出的第一步就是在2009年10月31日前由整合主体向待整合矿井派驻专家型“六大要员”即:生产、安监、财务等专员,并完成对矿井的资产评估工作。目前,整合的第一步已经基本完成,“借整合东风,纳百川精英”,人力资源的整合无疑为被整合企业注入一股新鲜血液,而其中,经集团层层选拔出的财务专员个个都是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会计骨干,既具备专业的财务知识又精通大集团财务会计的实务操作,由其全面负责被整合矿井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必将给企业带来支付结算的全新理念。

(二)新模式,引发结算方式新变革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省矿井由2600座减少到1053座(国有、民营、混合所有制办矿比例为2:3:5),办矿主体由2200个减少到130个,被整合企业由“游击队”变成了“正规军”。在整合主体“大企业,大集团”战略指引下,山西煤炭企业的春天即将到来,而新的企业模式必将引发一场结算方式的新变革。以山西焦煤为例:目前集团已按照“整合矿井统一销售、货款结算”的工作思路成立“整合重组矿井销售管理和监督服务中心”统一管理货款结算,并以财务公司为结算平台,组织开展资源整合矿井内部账户开立和资金归集工作。

(三)新机制,推动支付工作新发展

企业资源整合的四性原则,即:整合的目标性、系统性、经济性、对立统一性决定了煤炭资源“后整合时代”企业支付工作的新机制:严格规范的内部监督机制、高度集中的资金流控制机制、机动灵活的资金运营管理机制。新的工作机制,推动支付工作迈向新的台阶,一系列支付创新工作有序展开:通过财务集中管理降低企业持有现金的成本;通过电子商业汇票等新型支付工具进行票据支付、融资;通过合理利用“浮游量”即合理使用企业账户上现金余额与银行账户上所示的存款余额之间的差额进行现金支出集中管理。

二、企业在煤炭资源整合进程存在的难点问题

资源整合的过程同时也是企业资金管理科学化、支付结算规范化的过程,整合后企业的资金管理模式有了重大改善和发展,支付结算方式有了重大改进,但与国外大型集团企业相比,在控制手段、动态管理、风险监控等方面仍存在明显的差距和不足,同时,不同企业文化、管理理念的融合也使得资源整合面临不少难题。

(一)管理约束力方面:集权与分权的“度”一时难以准确把握

资源整合的过程,也是对整合企业管理集团化的过程,母子公司之间的集权分权冲突成为一个难以避免的矛盾话题。任何一种管理模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主要是相对集权与适度分权的“度”把握的程度不同。而目前集团支付结算管理模式未完全定位,集权与放权的“度”一时难以准确把握。多数企业集团实行的是多级法人制,母子公司层级多,一个大企业集团中有几十个子公司,“委托―”的链条过长,其特征表现在企业内部产权纽带不紧密,成员企业关系松散,导致不少企业集团在财务资金管理上过度分权,造成集团核心企业对集团资金控制不力,难以从集团整体发展的角度来统一安排支付结算工作,整体财务战略和财务监督体系一时尚未建立。

(二)管理集中化方面:整合企业支付结算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目前整合企业支付结算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就整合主体而言,成立财务公司的企业集团管理效率较高,而其他企业支付结算管理效率还有待大幅度提高;就被整合企业而言,由于长期以来采用“多、小、散、乱”的粗放发展模式,支付结算管理效率普遍较低,具体表现为:现金结算仍占有很大比例,导致财务人员仍然将大量精力放在了现金清点、安全问题上,影响了结算管理整体效率的提升;单位开立账户数目较多,资金管理难度较大,集团无法及时了解、掌握整体的资金情况,无法把握资金的流向;票据管理问题仍然突出,还存在着管理不规范、使用混乱、监控乏力等问题,同时,票据信息流通缓慢和不规范也制约了结算管理的针对性,影响了效率的提升。整合企业支付结算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资金使用成本较高,给集团管理集中化带来不小的难题。

(三)风险管理控制方面:支付结算安全管理面临巨大的考验

随着支付结算渠道的扩大,科学技术在结算管理上的不断应用,支付结算管理安全问题日益成为制约结算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支付结算风险潜伏于财务工作的各个环节,其表现形式也呈多样化:一是现金管理风险,现金是企业资产中流动性最强、控制风险最高的资产,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但是,由于企业的现金流动性强,诱惑力最大,极易发生丢失、短缺、挪用或被盗等现象,甚至产生舞弊行为,另外现金体外循环风险、流动性不足风险、资金沉淀风险、洗钱风险等等也不容忽视;二是票据风险,多存在于商品、劳务交易、清算资金等方面,主要表现为伪造、变造票据风险,签发空头支票或者与预留印鉴不符的支票或签发远期支票风险等等;三是计算机技术风险,主要表现为技术软件、硬件可靠性不强而发生的系统风险,这种风险的危害性很大,具体包括软件应用技术的风险及信息安全管理的风险。

三、煤炭资源整合的企业支付结算管理改进策略

如何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在确保结算业务及时顺利进行的同时,发挥出结算管理应有的作用,为进一步提高财务资源的使用效益做出新的贡献成为整合主体支付结算管理面临的新课题。对此,本文结合整体主体支付结算现状提出以下改进策略。

(一)以“责权利均衡,集分权适度”为原则,建立集团支付结算管理体系

构建集团支付结算管理体系时,既要考虑加强对下属企业的控制,实现集团的统一管理、协调发展,又要充分保障下属企业的权益,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责权利均衡,集分权适度”。构建集团支付结算管理体系的根本任务,就是协调集团内部各单位的责、权、利关系,只有使之有效地统一起来,才能发挥集团支付结算管理体系的约束、控制、管理的功能,才能不断提高集团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在集权与分权的选择上,必须坚持集权、分权相结合的原则。要根据财务环境的发展变化与财务主体的行为模式,灵活地调整集团财务资金管理体制,不拘泥于一种固定的模式和方法,一切以更好地实现集团财务管理目标为准则,既不能采取绝对集权,也不能采取绝对分权的财务管理体制。其具体措施,首先要合理设置财务部门机构――集权分权适度、权责利均衡的多级分层分权系统,明确财务资金使用权责范围;其次,要建立健全支付结算控制体系,企业集团在实施支付结算业务控制时,需要从制度、组织、人员等方面进行设计,选择合适的控制方式来协调各方的目标,保证企业集团整体目标的实现。

(二)以“集中化、现代化、信息化”为目标,提高集团支付结算管理效率

一是要建立企业“现金池”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现金池”是指以一种账户余额集中的形式,来实现资金集中管理的办法,有助于集团加强协同和控制,更好的达到企业整体的资金使用和监控。操作步骤:首先选择一家主办行,母企业设立一个账户作为“现金池”;其次分、子企业在各参加行设立母企业账户下的子账户;最后各分、子企业虚拟一个统一的透支额,在每天的一个固定时间,银行系统自动对分、子企业账户进行扫描,并将分、子企业账户清零。当分、子企业账户有透支时,从企业“现金池”中划拨归还,记作向企业借款,并支付利息;当分、子企业账户有节余时,则全部划入企业账户,记作向企业存款,并收取利息;企业为保证“现金池”现金周转而发生的银行贷款利息由企业承担。二是要合理使用新型支付工具进行支付、融资。近年来,随着支付基础设施的不断建成和完善、支付服务组织的健全以及社会信用的发展,非现金支付工具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票据创新业务不断涌现,商业汇票呈快速发展趋势,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在全国推广上线运行,网上支付、电话支付、移动支付等新兴电子支付方式不断涌现,交易量迅猛增长。新兴的电子支付工具不断出现适应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和支付服务市场细分的需求,非现金支付工具的优势已被越来越多的经济主体所接受。整合主体企业要遵循市场化、收益覆盖成本的原则,综合考虑成本、利润和风险因素,兼顾各方利益,建立科学合理的支付结算体系,提高集团支付结算管理效率。三是要通过信息化等手段,借助IT技术和网上银行管理,强化对集团内部企业资金支付结算的动态管理,充分发挥财务资金信息的决策价值与控制功能。

(三)以“安全、稳定、高效、灵活”为标尺,强化集团支付结算风险控制

针对前述支付结算中管理风险,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提出防范风险、提升效益与效率的四大举措:一是构建内容完善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体系。风险管理是支付结算集中管理的核心。集团应在风险因素、风险事件、风险损失进行考察、分析、预测的基础上,正确把握集中运作中的各种不确定性,采取一套系统、科学的管理方法,使风险损失降至最低。在战略层面,应在集中管理中心(如财务公司)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委员会,评估重大事项的风险、审议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在操作层面,通过严密的内控制度防范风险事故发生。同时,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公司整体风险状况进行分析,提出整改建议,落实整改方案。二是建立科学有效的事前风险预警机制。要根据企业(集团)经营和财务目标,分析资金流动运行规律,即时捕捉资金管理过程中的堵塞、浪费、过度滞留等影响财务收益的重大管理失误和管理波动信号,并对企业(集团)的资金使用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及时发出警报,采取相应措施,建立免疫机制,不断提高企业抵抗财务风险的能力,使企业的支付结算管理活动始终处于安全、可靠的运行状态。三是建立高效、安全、稳定、灵活的支付结算信息系统。构建高效、安全的资金业务信息系统,使系统保持稳定性并通过数据甚至系统的异地备份,实现灾难防范。此外,管理系统还应具有灵活性,即能够根据资金集中管理需要和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升级完善系统。在防范风险方面,信息系统应该根据设定的参数,自动对系统中的各项数据进行实时监测,获取数据,进行处理,自动计算出各项风险指标,协助实现风险的评估、化解、防范和规避。四是建立客户分级管理机制,完善客户信息管理数据库。严格防范信用风险。逐步实行客户资源分区、分级管理。细分客户市场,由相关业务部门统一负责有关客户服务,制定客户分级标准和优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