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标准化实施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 标准化
转基因食品如今已经在世界上很多国家成了环境和健康的中心议题。并且,它还在迅速分裂着大众的思想阵营:赞同它的人认为科技的进步能大大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而畏惧它的人则认为科学的实践已经走得“太快”了。而基于现在的状况,过分地肯定或否定都不合适,将其划定在合理的范围内,健康有序的发展,因此对其标准化就十分必要了。
一、转基因食品发展现状
近十余年来,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在农业上显示出强大的潜力,并逐步发展成为能够产生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的产业。1999年,全世界有12个国家种植了转基因植物,面积已达3990万公顷。其中美国是种植大户,占全球种植面积的72%。世界很多国家纷纷将现代生物技术列为国家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扶持生物技术的发展。但是,转基因食品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发展是不均衡的。
二、我国转基因食品标准化的必要性
中国有13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这意味着中国将以占世界可耕地面积的7%养活世界22%的人口。城市化发展使农业耕地不断减少,而人口又持续增加,对工农业生产有更高的需求,对环境将产生更大的压力。为此,从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已将现代生物技术纳入其科技发展计划,过去20多年的研究已经结出了丰硕的果实。目前,抗虫棉等五项转基因作物早已被批准进行商品化生产,转BT杀虫蛋白基因的抗虫棉1998年的种植面积为1.2万公顷。资料显示,到2000年上半年为止,我国进入中间试验和环境释放试验的转基因作物分别为48项和49项。近年来,我国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我国的转基因食品技术仅次于美国与加拿大。
三、我国转基因食品标准化的现状
1、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机构
1993年,国家科委于颁布了《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用于指导全国的基因工程研究和开发工作。
2000年,由国家环保总局牵头,8个相关部门参与,共同制订了《中国国家生物安全框架》。
2001年,《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并施行。由农业部负责全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同年,《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
2004年,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成立,其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九条规定设立,负责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安全评价工作。它由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生产、加工、检验检疫、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专家组成,每届任期三年。
2、现行的转基因检测标准
(1)国家标准:GB/T 19495.1~8—2004 转基因产品检测
(2)农业行业标准:
NY/T 672~675—2003 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检测
NY/T 719.1~3—2003 转基因大豆环境安全检测技术规范
NY/T 720.1~3—2003 转基因玉米环境安全检测技术规范
NY/T 721.1~3—2003 转基因油菜环境安全检测技术规范
NY/T 1101~1103—2006 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食用安全性检测
(3)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SN/T 1194—2003 植物及其产品转基因成分检测抽样和制样方法
SN/T 1195—2003 大豆中转基因成分的定性PCR检测方法
SN/T 1196—2003 玉米中转基因成分定性PCR检测方法
SN/T 1197—2003 油菜籽中转基因成分定性PCR检测方法
SN/T 1198—2003 马铃薯中转基因成分定性PCR检测方法
SN/T 1202—2010 食品中转基因植物成分定性PCR检测方法
SN/T 1203—2010 食用油脂中转基因植物成分实时荧光PCR定性检测方法
SN/T 1204—2003 植物及其加工产品中转基因成分实时荧光PCR定性检验方法
SN/T 1816—2006 番茄中转基因成分定性PCR检测方法
SN/T 1943—2007 小麦中转基因成分PCR和实时荧光PCR定性检测方法
SN/T 2074—2008 主要食用菌中转基因成分定性PCR检测方法
SN/T 2135—2008 蜂蜜中转基因成分检测方法普通PCR方法和实时荧光PCR方法
SN/T 2271—2009 青椒中转基因成分定性PCR检测方法
SN/T 2584—2010 水稻及其产品中转基因成分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
四、我国转基因标准化的发展方向
1、完善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政策、法律法规建设
现行的转基因政策在某些层面上或者是某些领域还不是很明确,有待于国家相关部门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具体操作方案报请国家审查,并予以颁布;在法律法规建设方面,现行关于转基因的法律法规还较为欠缺,在某些层面上或者是某些领域还很模糊,界定有些空泛,有待于国家相关部门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具体条文报请国家审查,并予以颁布施行。
2、控制或限制转基因动物或植物的种养植区域
根据国家的战略需要,建立若干个转基因动物或植物的专门种养植区域,参照现有的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制定相应的转基因地理标志产品标准,严格限定在此划定区域内专门从事种养植,并建立相应的监管体系,防止转基因动植物种养植的扩散。
3、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提高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1)要继续加大科学研究,确定转基因食品的危害性或者潜在危害性的大小,并及时向民众宣传并广为传播,打消或者减轻此类问题的恐慌,提高消费者的知情权;建立健全转基因食品安全等级的评价标准,按照品种对人类健康危害程度,将转基因食品划分为四个安全等级:安全等级Ⅰ:对人类健康尚不存在危险;安全等级Ⅱ:对人类健康具有低度危险;安全等级Ⅲ:对人类健康具有中度危险;安全等级Ⅳ:对人类健康具有高度危险。
(2)建立健全转基因食品的标识制度,中国现行的是以产品为基础的强制标识制度,对应的是美国的自愿标识制度、欧盟的以过程为基础的强制标识制度,但对转基因食品进行标识的最低含量阈值,即当食品中某一成分的转基因含量达到该成分的一定比例时,需进行标识,通过转基因成分检测证实自己的产品无意混入的转基因成分含量低于规定域值,只有这样才能将自己的产品标识为“非转基因”。此方面还没有确切的规定,需要健全。这样就将转基因食品的选择权交给消费者。
4、建立完善的转基因检测技术体系
1 优选品种
选用猕猴桃优良品种海沃德、徐香等。
2 合理选用栽植密度
株行距3~5米×4~6米,每亩地栽植55株以下。
3 加强授粉
猕猴桃为雌雄异株植物,建园必须配栽授粉雄株,雌雄株配置比例以8∶1为宜。花期要开展人工授粉。
4 选用标准化架型及架材
优质示范园统一采用大棚架型。大棚架是用横梁把全园的支柱横连在一起,顺树行每隔6米设置一个支架。支柱和横梁都使用钢筋混凝土制作。钢筋混凝土支柱横断面12厘米×12厘米,内有4根钢筋;横梁横断截面11厘米×11厘米,内设4根钢筋。立柱全长2.5米,地面上杆高1.9米左右,地下埋入0.6米;横梁全长4米,上面顺行每隔50~60厘米设置1条8号铁丝或钢丝,中心一条架设在支柱顶端,每行猕猴桃两端埋设地锚,所有钢丝与地锚连接。
5 提高土壤有机质
(1)深翻改土:每年结合秋季深翻施入基肥,新建园第1年定植穴外沿向外挖环状沟,深、宽40厘米,第2年接着上年深翻边沿向外扩展深翻一遍。
(2)果园生草:猕猴桃园行间实行生草制,种植绿肥作物(毛苕子、三叶草、苜蓿、豆科作物等)1~2年并翻耕还田,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猕猴桃园的生态环境,减少果面日灼,增大果个,提高果实品质。
(3)配方施肥:猕猴桃园要求土壤有机质含量1.2%以上,才能满足作物健壮生长需要。果园施肥一是抓好早秋9―10月施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包括农家肥、绿肥、饼肥等,适当施用化学肥料,氮肥、磷肥、钾肥应配合施用,有机肥使用前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一般每亩施用1500~5000千克。化学肥料为辅,施肥量应占全年施肥量的60%以上。二是抓好作物生长发育期的施追肥。主要抓好萌芽肥、开花肥、膨大肥、壮果肥,以三元素肥为主,占总肥量的40%;叶面喷肥,在生长季结合喷药进行,全年4~5次。
6 适时灌水
猕猴桃喜水怕涝,根据果园生长状况结合降雨量,主要做好冬灌、萌芽期、花前、花后、果实迅速膨大期、果实缓慢生长期、果实成熟期适时灌水,注意在花期、采收前15天左右应停止灌水。连阴雨天做好果园排涝,以防积水泡根。
7 科学修剪
冬剪和夏剪相结合,冬剪从12月中旬至次年1月底进行,夏剪4―9月进行。
(1)培养标准化树形:采用单干双臂结果母枝羽状分布树形。即:一个主干,在架面上培养两个主蔓沿中心铁丝反向延伸,在主蔓上每隔25~30厘米选配一个健壮结果母枝与主蔓垂直,所有结果母枝呈羽毛状。
(2)冬季修剪:按照标准化树形要求选留结果母枝,结果母枝首选强旺发育枝。结果母枝剪留到饱满芽,最长可留到17~18芽。每年修剪时至少1/2以上的结果母枝进行更新,2年全部更新一遍。
(3)夏季修剪:以疏除过密枝条为主,全树留足20个预备枝后,疏去过密处的未结果枝条或细弱结果枝;强旺结果枝在枝条生长势变弱、开始弯曲,即将缠绕其他物体时摘心,其他已经停止生长的枝条不予处理,7月下旬对全部未停止生长的枝条摘心。
8 实施果实套袋
使用单层、橙黄色木浆纸袋,在6月中、下旬套袋,采前3~5天撕开果袋,保证果面洁净无污染。
9 病虫害综合防治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以农业防治、植物检疫、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运用优良砧木、均衡营养、合理负载、规范修剪等综合措施保持强健树势。化学防治为辅,减少化学防治次数,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10 适时采收
一、发展现状
长期以来,首都园林绿化标准化工作以提升园林绿化服务能力为导向,加快构建标准体系,加强标准推广应用,加大标准宣传贯彻力度,大力推进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为实现首都园林绿化阶段性发展目标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和保障。一是标准化体系初步成型。上世纪90年代至上世纪末,北京市的地方园林绿化标准不超过5项,主要侧重于造林和病虫害防治等林业生产中急需的标准。“十五”期间,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制订了20多项地方标准,覆盖面增大,主要侧重于营造林、果树、花卉的生产管理和病虫害防治。自2006年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成立以来,共编制、修订地方标准162项,林业行业标准22项,国家标准2项,且逐渐形成了涵盖园林绿化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安全生产、绿色文化和服务保障等方面的园林绿化标准化体系。二是标准的推广应用成效显著。2006年以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先后组织承担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林业局示范建设的“全国苹果标准示范区”“国家牡丹栽培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北京)”等5个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取得了显著的试验、示范效果,示范区成为国家级样板;分别筛选、集成、制定30多项国家及地方标准,为北京市百万亩平原造林工程、北京城市副中心景观建设工程等大型生态建设工程提供技术支撑,为工程建设质量保驾护航;先后引导企业、农户建立苹果、桃、樱桃、板栗、鲜食枣、鲜切百合、万寿菊、蜜蜂等标准化示范基地30多个,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三是标准的宣传贯彻工作有序推进。为加速推进园林绿化标准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进一步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的标准化意识,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分年度编制下发了《北京市园林绿化地方标准汇编》等材料,通过培训讲座、现场答疑和发放材料等多种方式,加强标准化建设的宣传。近年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共组织平原造林、森林经营、林业碳汇等园林绿化标准化技术培训百余次;组织“零碳音乐季”、林业碳汇“五进”活动、“森林音乐会”等系列科普宣传活动百余次,制作、印发园林绿化标准化宣传材料数千份,印刷并发放各类标准单行本数十万册,宣传活动受教育群众4万人次。通过落实一系列宣传、贯彻措施,园林绿化地方标准在北京园林绿化建设中的作用得到凸显和加强。四是标准化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2013年,为推动园林绿化标准化工作的有序发展,成立了北京市园林绿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简称标委会)。标委会通过加强顶层设计,超前研究部署园林绿化标准化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使首都园林绿化标准化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通过梳理标准关系,加强过程管理,把控标准制修订、示范推广等过程中的关键性节点,进一步提高首都园林绿化标准化发展水平。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首都园林绿化标准化工作取得较快发展,但由于相关工作起步较晚、基础相对薄弱,特别是面对新形势、新需求,仍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园林绿化标准化站位有待提高。北京新城市功能定位要求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要求实现北京、天津、河北三地“优势互补,一体化发展”,并把生态环境保护列为率先突破的三个重点领域之一,这就要求北京要以更大决心、更高标准,率先完成园林绿化标准化领域的协调统一,打破技术壁垒、统一市场准入、实现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这方面的需求十分旺盛,但供给力严重不足。另外,北京尚未主导或参与制定园林绿化国际标准,园林绿化标准化国际合作与交流有待进一步深入。二是园林绿化标准体系建设不平衡。目前,北京园林绿化标准体系虽已初步成型,包括5个板块和近20个重点领域,但各个板块发展极不平衡。现有的标准多集中于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和安全生产三大板块,绿色文化和服务民生板块的标准少之又少,有的领域甚至存在空白。另外,在同一板块内,存在部分标准互相交叉、零散分布等问题,标准的衔接、系列化程度不够,给标准的推广应用和管理带来诸多不便。三是标准推广应用力度还不够。现有园林绿化标准化工作倾向于重制定、轻实施,在标准推广应用方面力度还不够,标准化示范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发挥的并不充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北京园林绿化标准化工作的整体进程。如近自然森林经营技术规程等标准,对于提升森林经营水平、提高森林质量意义重大,但在生产过程中因施工成本、林政审批等原因,推广应用力度并不理想。四是园林绿化标准化自有综合人才缺乏。园林绿化标准制修订需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园林绿化各级管理和技术人员虽有实践经验,但在总结、归纳、提炼方面的能力有待提升,而科研院所相关专家虽然理论知识水平高,但在结合实际方面稍有欠缺,园林绿化标准化自有综合人才的缺乏,科研和生产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园林绿化标准化的科学有序发展。
三、对策措施
关键词:X局点原通信机房;改造;沟通协调;工程质量;安全;工期;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09
1 背景
X局点将原通信机房改造成标准化通信机房集中式数据处理中心,将为该局点数据业务提供每周7天,每天24小时不间断的信息服务,其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体现高可用性、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可扩展性、技术先进的特点,以及全面实现科学化管理的总体目标。数据中心的建设目标和功能要求决定了它在建筑结构、电力、空调系统、通讯设施、安全监控、保密措施、消防系统、机房环境管理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
2 问题、事件描述
X局点通信机房改造项目属于X省X市局重点工程,对于公司来讲,此项目在后期公司市场拓展、品牌推广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通信机房改造项目工期短、系统结构复杂、设备繁多且业务重要。本藉项目包括:装修工程、空调通风系统工程、配电系统工程、防雷接地系统工程、消防系统工程、机房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机房环境动力监控工程、KVM系统工程和通信网络机柜购置等部分。由于是旧机房,涵盖施工内容较多,需要对机房内原来隔断、门窗、天花、地板及部分设施拆除,原机房内70台机柜未做防震固定,全部增加底座进行固定,原消防系统需将原始水消防管道拆除,新安装布放气体消防管道、空调系统拆除原始中央空调、电源系统需新增部分新交流屏、通信电源屏、直流屏等,施工过程中要将原始部分电源柜割接拆除,新机房将全部密封、墙面安装彩钢板、增加精密空调、新风系统、增加服务器机柜、通信机柜、为后期机房扩展做原有铺垫;施工内容包含拆除、割接、新建等,对于如此巨大的工作量,将是对现场项目组及项目经理最大的考验。
3 分析与对策
本项目得知时间短、任务重、在这种情况下,组建项目将付组、及时安排人员对现场进行踏勘,与各班组技术人员现场交流、与设计单位沟通、了解现场实际情况,对各系统工作进行合理规划:
人员及工期规划:项目开工前期,计算工程量及施工人员数量,在满足现场施工进度的前提下,制定整体项目施工进度计划表,方便把握整体施工进度;项目开工后,对项目组成员技术能力、工作擅长重点合理有效的进行内部分工,部分人员做装修拆除工作、部分人员做电源改造工作、部分人员做机柜抬升、线缆清理、设备割接等工作。
方案沟通:因为是原始机房改造,很多未知因素或者隐患存在,经过实际踏勘将存在疑问或者设计存在问题及时与客户进行有效沟通,装修部分、电源部分、新风空调部分等,分别提交详细可行性的施工解决方案;设备割接时,每做一步割接工作,都要输出切实可行的割接方案提交与客户沟通、审核;
安全管理:安全是整个项止实施的重点,绝对不能马虎大意的,根据现场的安全条件、施工范围、工作需要等具体情况,增设专职的“现场工作负责人”,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施工技术、质量管理,对现场整体项目进度、工作安排及项目组成员有效管理,每天工作开始前,对项目组所有成员进行班前安全技术交底,并将每天交底内容进行记录,项目组成员进行登记;设置专职的“安全员”,对现场整体人员安全、设备安全进行安全监督、预防、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临时布置项目组办公室、粘巾各项规章制度;机房区域粘贴相关警示标志,将原始机柜及设备进行防护、防尘处理;定期检查原有设备运行状态,对原有线缆进行保护处理;设置专职的“工具管理员”定期对电动工具及其他工器具进行检查;
材料进场:有了合理的施工方案,根据现场测算出各系统的施工材料数量,对于交付期限较长的设备材料提前通知公司进行跟单采购,避免因材料及设备采购期长影响整体项目交付,设置专员跟进各项材料的采购进行,什么材料几时需要都有合理的计划,避免因材料过多,统统发到现场而无法堆放,安排材料员对材料进行有效使用及进出库管理;
电源及设备割接:割按工作是整个项目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设备都在运行中,又不能断业务,所以割接工作也是考验项目经理、考验现场技术人员的一个关键:在割接工作前,要对现场所有运行设备进行清理记录,每一个设备的本端及对端线缆做好临时标签,使用专用机柜吊架将原运行设备屏柜吊升,安装底座进行抗震加固;X局点局新增一套交流电源系统,一套通信电源系统,前期对新交流电源系统及新通信电源系统安装加电,进行调试并反复测试运行,确认可投运使用;机房内原有三套通信电源系统,每套分别有两组蓄电池,一套作为应急备用,与其它两套分别联有并机线,一套计划继续使用,但有一套年头较长,计划退掉,割接时要特别小心;重点在于制定割接方案,哪一年做错都有可能导致业务中断,在编写方案时,新通信电源屏临时连接一组电池、将继续保留使用的通信电源屏所有负载割接到新屏上面,继续使用的通信电源屏割接完成后就可以安装到新规划的位置上连接电池组及交流电源加电测试,然后退掉的通认电源屏所有的负载割接到这套通信电源上面,最后将备用的第三套通信电源屏加电并分别与第一、二套通信电源并机,作应急保障使用;割接过程中有个细节问题,是最需要注意的,每一路负载割接时,都需要在两端都有人进行确认,避免断错业务而无人知道,引发业务中断事故,经过大家的努力,直流电源部分就割接完成了;接下来就是交流电源负载割接了,一般的服务器或者交换机都有双路电源,在清理这好线缆及确认好设备运行状态后,就可以对设备其中一路电源进行割接,对于单路运行的交流设备,及时与客户进行有效沟通,因为机房内各系统运行设备都有,很多设备年限比较久,割接时需要有客户或者厂家现场配合,避免因设备年限久或者其它原因而中断业务,造成业务中断时间长而不能及时恢复处理,引发故事,要将诸多因素都要考虑进去。
质量管理:工程质量坚持“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检查”的原则,重点落实“通过预防,不让问题发生”以及“防止发生过的问题再发生”,确保“按规范施工、按流程操作”以“追求零缺陷”为目标,争取“一次性把事情做好”。
工程质量控制的根念涵盖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包括前期的准备工作、期间的安装、割接、自检、验收、移交,完工后的总结、问题跟踪、质量检查等一系列的工程阶段,工程质量控制的重点集中在工程实施全过程当中事前、事中、事后的三个大阶段的关键点上,项目经理为现场质量第一责任人,需要严格把控工程质量,并将质量重要性传达与每一位项目组成员
后续工作:各项工作陆续开展,墙面安装彩钢板、天花吊顶、灯盘安装、空调及新风系统、防雷接地、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安装等工作火热有效的进行中,一个现代化、标准化的通信机房在客户方及项目组成员辛勤的汗水下成型。
4 建议与讨论
经过此项目实施,总结如下,标准化通信机房改造项目顺利完成,项目管理很重要,包括熟悉项目组成员各自的技术能力,合理分配工作内容,对现场项目整体了解、把握,有效沟通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沟通贯穿整个项目主体,每一项工作都需要沟通,与客户或与项目组成员,与设备厂家。合格的工程,需要一个优秀的项目组,要靠大家扎实的基本功、技术能力、沟通能力、项目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安雪晖.基于信息技术的建设项目生命周期管理[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3(04).
[2]解帆,程岩.从资源分配的角度透视科研项目的管理[J].科学学研究,2002(05).
近年来,淳安县农业技术部门从当地农业实际出发,在农业地方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截止2008年底已制定颁布了40个农业地方标准,其中淳安县级标准27个、杭州市级标准13个,制定标准的产业涉及到茶叶、蚕桑、渔业、水果、本鸡、桑枝食用菌等。基本上形成了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为基础的农业标准体系。2008年淳安县农业标准化推广实施面积为20.18万亩(其中水产面积61.1万亩、本鸡30万只、猪5万头),建成了19个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个省级无公害科技示范场。
2实施农业标准化的模式
淳安县推广实施农业标准化的模式较多,效果也各不相同,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2.1协会基地示范型
其特征是行业协会通过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衔接,运用协会的技术与组织资源,以生产基地为纽带,把基地上的农户组织起来,推广应用农业标准,形成“协会+基地+农户”、“协会+农户”推广标准化模式。2008年该模式在全县共推广实施农业标准13个,推广实施种植业面积为8.98万亩,鸡30万只。
2.2龙头企业带动型
其特征是农产品加工、流通龙头企业,利用企业的资金和品牌,通过农产品收购合同,将企业的加工、贸易行为和周边的农户、农业合作社及生产基地有机地结合起来,组成生产、技术、品牌、资金相融的利益共同体。形成了“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和“公司+基地+农户”标准化推广模式。2008年该模式在全县推广实施农业标准7个,推广实施种植面积为11.6万亩、水产面积61.1万亩、猪5万头。
2.3品牌创建型
其特征是围绕知名品牌和产品,通过标准化的手段,将品牌产品规模做大,质量做强,效益做高。这种模式在全县较为突出,“千岛玉叶”品牌茶叶就是以此种模式进行推广,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2.4种养大户型
其特征是各类种养经营大户根据市场需要,按一定的产业标准来经营,这也是解决千家万户生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最有效办法,是淳安县推广实施面积最多的一种模式。
3推进农业标准化主要做法
3.1加强宣传力度,转变农民传统观念
标准化实施的主体是农民,要有效的推进农业标准化,就必须改变农民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观念,帮助他们树立起农产品质量标准的概念和与国内外市场对接的理念。为此,淳安县采取两项措施。一是开展科技服务。县涉农部门联合开展科技服务活动,科技人员下到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指导农民按标准化生产;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农业标准化,做到村和农贸市场有横幅标语、报纸网络有文章、电台有声音、电视有图像。
3.2根据产业情况,积极制定农业标准
农业标准化的前置条件是生产上要有标准可依。为此,县政府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实行每制定一项标准补助0.5万元经费的奖励政策。农业主管部门积极编制农业标准,并对原有的标准进行修订整理,在全县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抓标准化体系建设的氛围。
3.3加大农培力度,普及标准化知识
要推进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就必须使农民掌握标准化生产的技术。一是组织生产第一线的农技人员,结合淳安县实际编写了农业标准化的培训教材,根据标准编制模式图,使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二是采取集中办班授课方式,农技人员在推广种养技术的同时,将标准化融于其中,通过举办农业标准规范实施培训班,把农业标准化实用技术送到千家万户。三是强化服务意识,加强技术指导。农技人员积极推广应用生态农业高效技术,指导发展生态种养业、立体种养业。教育与引导农民认识到掌握和应用农业生产标准是新时代农民的必修课,是提高农产品效益的根本途径。
3.4以基地为载体,创新推广模式
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与标准化生产的实施有着不可回避的矛盾。为解决这一瓶颈问题。淳安县积极推行了以科技为基础,市场为导向,基地为重点,充分发挥种养场的标准化示范作用,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和“协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推广模式。通过公司、协会和合作社联结基地和农户,以基地来示范、带动、规范千家万户实施农业标准化的生产,最后通过公司、协会、合作社把产品推向市场,取得了较好地成效。
4推进农业标准化存在的问题
4.1农业标准化认识不够到位
2008年我们对全县农业标准化的认知度作了一次调查。被调查人员包括农技人员和农业生产者,我们将对农业标准认知度设为四级:一是“全面了解”。指对所从事的某个种植或养殖业的最新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都有所了解;二是“部分了解”。指对所从事行业的标准有部分了解;三是“不甚了解”。指仅了解有农业标准一说,却不知标准具体内容;四是“不了解”。指对农业标准化毫无认识。调查结果显示,乡镇农技员中“全面了解”只占31.9%,“部分了解”的占59.6%;农业生产者中有80%左右的是“部分了解”和“不甚了解”。但大多数农业生产者表示“乐意接受并积极参与标准化实施”,仅12.1%的人认为无大用处。
4.2标准不完善、质量不高
淳安县的农业标准化还处在起步阶段,与国内外先进的农业标准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在已制定的农业标准中,由于多种原因,存在标准不全,不统一,标准质量不高,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而且在已制定的标准中,以产中技术规程居多,产后标准少,与市场流通直接相关的标准则更少。
4.3生产规模小而散,市场关联度低
淳安县农业生产严重受人多地少,生产规模小的制约,农户生产依然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为主,市场意识薄弱,对市场反应迟钝,尤其是偏远山区,重生产轻流通,农户分散经营,与市场联系不紧。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导致技术参差不齐,不利于推行标准化。
4.4缺乏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
龙头企业是推广农业标准化的主力军,缺乏农业龙头企业是淳安县农业标准化发展的瓶颈。目前,淳安县实施农业标准化主要依靠农民专业合作社,而淳安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基本上是松散的团体组织,难以对千家万户的农业生产形成真正的规范和制约作用。
5实施农业标准化应采取的对策
5.1标准化生产与农技培训相结合
农业标准化的实施有赖于全体生产者、经营者、服务者、消费者和组织管理者的共同参与,因此,要加大培训力度,把农民实用技能培训、农技干部后续教育培训和农业标准化培训有机的结合起来,针对性地增加标准化内容。如针对农业技术干部,要加强标准化理论知识的培训内容,使他们全面掌握农业标准的最新知识;针对农民,要增加简明扼要的标准化内容,消除农民对农业标准的神秘感,制作农业标准化模式图就是一种非常好的形式;针对消费者,要增加实施标准化必要性的内容,使他们关心支持农业标准化。
5.2完善农业标准、提高标准质量
淳安县虽有40项农业标准,但一部分已不适应新形势下的农业生产。为此要加大农业标准的整合力度,重新修、制定一部分农业标准,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农业标准体系。同时要提高农业标准的修制定质量,把淳安县的茶叶、中药材、柑橘等特色优势产业的农业标准上升到市级标准或省级标准。
5.3整合专业合作社、组建农业龙头企业
目前,淳安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层次不高,存在多而散的问题,有的产业甚至是一村一社。因此,有关部门应加强引导、整合,组建区域性农民专业合作社,改变各自为战的局面,壮大合作社实力。对茶叶、中药材等突出的优势产业,政府应出台一定的优惠政策,组建农业龙头企业,全面带动该业的发展。
5.4标准化生产与农产品品牌经营相结合
随着淳安旅游业的发展,淳安的一些名优农产品如千岛玉叶茶、千岛湖本鸡、千岛湖枇杷、千岛湖有机鱼等一直是市场上的畅销品,市场需求量大,价格高。要加强品牌的整合工作,制定从生产、加工、流通一系列的标准,全力打造千岛湖系列生态农产品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