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于数字媒体技术的介绍

关于数字媒体技术的介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数字媒体技术的介绍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于数字媒体技术的介绍

关于数字媒体技术的介绍范文第1篇

在培训班上,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魏大威重点讲授了“数字图书馆新媒体服务”。他从新媒体服务的概念及特点、新媒体时代图书馆面临的挑战、国内外图书馆新媒体服务进展、国家数字图书馆新媒体服务和以推广工程为契机,增强全国图书馆新媒体服务等方面对“数字图书馆新媒体服务”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与代表进行了交流和互动,解答了代表们提出的问题。

国家图书馆信息网络部总工程师王乐春就“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软硬件平台建设做了介绍。他从统一用户管理系统、与服务系统、唯一标识符系统和文津搜索系统等方面对工程软硬件平台建设和技术做了讲解,并介绍了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总体架构和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成果。

清华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姜爱蓉主讲了“数字图书馆新技术进展及趋势”。她从新技术环境与新一代读者、大规模数字化与图书馆、大数据与云计算、移动图书馆、信息可视化和语义网等方面对新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馆长助理、系统部主任张智雄就“近10年国外数字图书馆技术的发展”和“建设支撑学科化服务与战略决策服务的数字知识环境——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目标、任务和举措”做了介绍。他提出了数字化和数字资源研究与建设、门户研究与建设、集成和互操作研究与建设、下一代数字图书馆研究与建设、数字仓储研究与建设、数字保存研究与建设、本体和语义网研究与建设、Web2.0和开放存取与开源等9大思潮是未来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除培训安排外,还举办了“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体验区,这也是本次系列活动的一大特色。通过把培训班、体验区以及调查问卷等宣传推广内容有机的结合,一方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了代表和读者对数字图书馆建设及服务的理解,让他们亲身感受到数字图书馆服务所带来的方便与快捷;另一方面巩固了这次培训所取得的成果。

关于数字媒体技术的介绍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动画设计;影响

引言

在信息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数字媒体艺术和新媒体正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电子书、动漫、电影、摄影等都是数字媒体在生活中的应用,甚至在信息传播上也用到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在文化信息产业上的应用又发展成新的产业,在未来一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人们对于数字媒体的了解大多是从动画设计开始,也正是由于人们对动画设计的关注,数字媒体被越来越多人熟知。数字技术对动画设计的作用至关重要,两项技术的紧密结合推动动画产业不断改革创新。近年来数字技术运用逐渐成熟,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视觉设计的动画层出不穷。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动画设计带来更多创新性制作,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视觉效果上都会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感受。有了数字媒体艺术,人们的娱乐生活品质又将迈上更高的台阶。可以说数字媒体不仅改变了动画行业,也影响着社会发展和进步。

1数字媒体的概述

数字媒体是一种利用二进制形式来记录、传输、积累和保存信息的技术媒体,这些经过数字处理的信息通过网络、电影、电视节目等方式传播。传统意义上的数字媒体是可以直接让人感觉(视、听、嗅、味、触觉)的媒体,如语言、音乐、各种图像、图形、动画等。数字媒体被分五类,感觉媒体、表示媒体、显示媒体、存储媒体、传输媒体。感觉媒体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媒体,让人对看、听都有直观感受的媒体传播;表示媒体其实就是一种为了传播感觉媒体而产生的媒体,主要是利用一些技术手段先把感觉媒体保存起来,然后把感觉媒体运输到其他地方。例如生活中常见的附在商品上的条形码,现下最流行的二维码等都属于表示媒体;显示媒体也是为传播感觉媒体而产生的媒体,主要是一些用于传播感觉媒体的设施,这些设施分为两类,输入型和输出型。输入型设施主要用于记录信息,比如相机、DV、键盘、录音器等。输出型设备主要是用于传播信息的,比如生活中常用的电脑显示器、电视机、音响、打印机等;存储媒体是一种用来储存感觉媒体的媒体,可以是数码产品也可以是其他材质的物体,生活中的CD、储存卡、书本、纸张等都属于存储媒体;传输媒体是一种输信号的物理载体,例如同轴电缆、光纤、双绞线以及电磁波等都是传输媒体。

2动画设计中的数字媒体技术

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让工作和生活都更加便捷,现在的动画设计和过去不同,人们研发了很多智能软件,这些软件操作简单而且画面效果更佳。现代科技的特点就是创新,把数字媒体技术和动画设计相结合,让创作内容更丰富,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观众也有更好的体验。现阶段的数字媒体艺术主要有平面画面和立体画面,也就是2D和3D。平面动画是使用由MACROMEDIA公司发明的一款网页动画设计软件制作的。而立体动画是用三维动画软件制作。由美国AUTODESK公司推出的Maya三维动画设计软件广受业内青睐,很多口碑较好的动画都是通过这一软件完成制作的,像《海底总动员》、《变形金刚》、《功夫熊猫》等都是用Maya软件制作完成的,震撼的视觉效果让观众大呼过瘾,也为影片赢得了票房。迪士尼的二维动画曾经风靡全球,但是随着3D技术的成熟,立体动画渐渐占领市场,迪士尼二维动画不可避免的遭到冲击。与此同时,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视觉设计的电影动画也进入人们的视野。现在数字媒体艺术在动画设计上的应用越来越多,信息技术与动画结合制作出来的作品也越来越受到观众喜爱。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视觉设计是动画制作的一大创新,是证明科技改变生活的有力证据。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仅改变动画产业的发展格局,也敦促更多制作方要适应时展,只有不断创新进步才不会被社会淘汰。如今迪士尼公司也意识到传统的二维动画已经落伍,他们也开始进军三维动画市场。2013年推出的3D动画《冰雪奇缘》就在全球引起了轰动,立体的人物形象、美轮美奂的冰雪效果让人仿佛置身其中。三维动画不仅让人对动画内容有更深刻的了解,更完美的角色体验,也让观众有更广阔的想像空间。

3数字媒体对动画的影响及作用

3.1数字媒体让动画设计变得更加容易

过去的动画制作从构思到制作完成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构思之后通常都是用手绘来编辑动画内容,然后把手稿转换成动画,手绘的结果往往比较粗糙,有时候要不停修改,这样不仅画质不高还会浪费大量精力在修改上,影响制作的进度。这种状况在数字媒体出现以后得以改变。把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到动画设计以后,不仅可以直接在电脑上创作,利用电脑修改更加精确,更加完美,缩短了制作时间。除此之外,用电脑制作动画对于细节的处理更到位。例如可以在电脑上修边,可以随意调整大小,可以选择更多色彩搭配等,通过对这些细节的处理达到更加完美的艺术表达效果。另外,电脑制作对创作者的画功要求更低,因为创作者可以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对稿件进行更细致的修改,创作者只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数字媒体应用技术即可。

3.2数字媒体可以让动画的艺术表达形式更加多样化

前期的《小熊维尼》、《白雪公主》等传统动画片都是没有字幕的,画面感不足,数字媒体技术出现以后可以把语言、文字、图画、音乐等放到同一画面表现。把不同的艺术形象融入到动画设计中,提高动画在艺术情感、故事内容等方面的表达能力,用更生动的方式感染观众。

3.3数字媒体让动画设计在意境、节奏等方面的表达更加完美

过去的平面动画正在被人们遗忘,立体动画正在带领人们走向更高端的动画电影享受。创作者的想法总是天马行空的,有时候他们在大脑里的构思不一定能够用笔画出来。但是通过数字媒体和电脑的加工制作以后,很多脑海里的想法都能实现。平面动画对人物动作、神态的表达比较刻板,很多动画形象的动作都比较相像。但是应用数字媒体后就不一样了,数字媒体可以做到更夸张的表达,让动画形象更加深刻更加有特点。数字媒体不仅应用在动画设计方面,在其他方面也有应用。很多电视剧、电影的制作都借鉴动画的创作形式,特别在综艺节目的后期制作是通常会加入一些动图或者俏皮的卡通图片。

4结语

数字媒体艺术不仅让动画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也让观众在观影时有更好的享受,满足观众对更高艺术品质的要求。和传统的媒体形式相比,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领域更加广泛。数字媒体艺术在动画设计方面的应用为动画创作提供了新思路,对现代艺术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动性的作用。动画设计通过数字媒体艺术的加工修改,在内容和表达方式上都有很大的改变。这种媒体艺术形式是信息科技发展过程中一个跨越式创新,不仅影响着动画产业发展,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未来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在动画设计方面还将继续发挥着作用。研究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对国产动画设计的影响,可以让人们更加了解数字媒体艺术,把数字媒体艺术应用到更多的领域。同时也要不断改进技术,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上不断创新发展,让这个技术更好地帮助动画设计,同时满足观众对观赏动画的高品质追求。

参考文献:

[1]周莉.试分析动画设计中数字媒体艺术的重要性[J].美术教育研究,2017(01).

[2]吴文娟.关于动画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J].艺海,2016(07).[3]张立,王尊.动画设计-莫须有的仙境[J].文艺研究,2013(04).

[4]楼治良.动画设计市场化策略[J].现代商业,2014(09).

关于数字媒体技术的介绍范文第3篇

关键字 中德;数字媒体;媒体技术

中图分类号 TP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4-0045-02

随着新兴媒体技术的崛起,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已经发展成为现代媒体技术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数字媒体艺术凭借先进的数字化传播及独特的呈现方式,增强了传媒的特色和社会效果。媒体传播艺术已经从语言文字传播、电子传播转向网络传播。只有顺应时展趋势,将数字媒体艺术和传媒工作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更好促进新媒体时代传媒业的整体发展。

1 数字媒体艺术的概念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往的电视、广播以及电影开始慢慢地向着数字视频、数字电影的方向发展,并且在发展过程中和逐渐普及的虚拟现实、电脑动画等一起形成了新时代的数字传播媒体。数字媒体艺术是一门新兴艺术,在德国最早出现于19世纪60年代,真正发挥其影响力是在20世纪90年代,它是以数字科技和现代传媒技术为基础,把人类的艺术感性思维和逻辑严密的理性思维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要求部分或者全面运用数字方法。

现阶段,中国也积极借鉴这项先进的数字传媒技术,将其发展成为传媒领域及艺术设计领域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一项艺术,主要包括:数字影像艺术、网络艺术、4D数字艺术以及虚拟现实艺术等。运用数字媒体进行信息的传播,就是通过媒体计算机,对语言、符号、图像、图形、声音、影像以及文字等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向大众传播。媒体技术可对一些瞬间突变、环境现象及长期渐变等过程进行模拟显示,对疑难、抽象信息的处理非常有利,而且效果极为逼真,逼真、形象的动画、图像与声音,其次,媒体技术具有较快的信息输出速度,传输直观、准确、快速,可以提高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再次,媒体技术多样化的信息输出方式具有显著优势。媒体技术能够依照具体需要采用声、图、像、文等各种形式将信息输出,可以满足受众的不同要求。数字传媒艺术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先进的传媒艺术充分结合的艺术。目前,中国与德国的数字媒体艺术都处在飞速发展的水平,为推动本国的文化、信息传播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传媒事业的现代化水平。

2数字媒体艺术在媒体行业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形态的变化、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使人类社会步入一个新的发展形态,而社会需求使得展示设计变成为大众传播信息的主要形式。尤其是现代社会,展示设计传播信息的特点更加明显,而数字媒体艺术作为现代媒体的主要艺术形式,其与媒体传播的结合将是时展的必然趋势。

2.1数字媒体艺术增强信息的感染力

数字媒体艺术在信息传播中的应用,打破了以往设计的信息传播的空间形式,开创了展示设计的崭新空间。故信息传播的设计过程中空间设计是否合理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展示设计的效果。通常而言,展示设计在形式、内容等方面都会充分利用实物压缩、分割或者创设空间。在新媒体时代,4D数字艺术的应用更是让观众能够充分感知置身于思维空间中的展示效果。在4D数字展示空间内,可以合理选用多媒体声光电技术、各种先进的音效系统,再辅之以动感座椅,能够依据具体环境的变化设置雨雪、气泡、烟雾以及光电等效果,从而构建一种独特的展示空间,让受众在视觉、味觉、触觉中如身临其境。比如:我们熟悉的《阿凡达》、《纳尼亚传奇》等电影,还有很多著名的德国影视大片,都运用了大量的4D数字技术,利用三维立体影像的基础上结合“真实的风雨雷电”感受在四维空间中展示相关气象知识。观看影片的观众可以观察模拟出的不同气象特征充分感受在不同的温度、气象条件下该如何着装、选择哪种出行方式等,这比冷冰冰的摄氏度、风力级别要有趣得多。运用4D数字艺术,在时间的流动、观展者的活动中展示空间的触觉更加明显,将空间的虚拟与真实不落痕迹地融为一体,观展者可以随心转换视角,尽情参与其中,感受其中的乐趣。可以说,数字媒体艺术极大了挑战了人类的视觉急性,扩展了空间艺术,改变了展示空间面貌。

随着数字媒体艺术的加入,促使信息传播的二维展示出现了很明显的变化:静态形式多样化以及从传统的静态开始向动态变化。在传统的展示设计中进行二维展示通常都是静态的文字、图像等,在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早期,就可实现打印、电脑刻绘以及电脑喷绘,现今数字影像、投影艺术的发展又增加了二维展示的表现形式。如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中国馆在馆内巧妙将三维动画技术与现影运用在一起,展现了动态投影版的《清明上河图》,把宋代民间百姓的生活情境直观而生动地展现给观展者。这幅图全长128米,高6.5米,运用折幕的方法展现在观众面前,将中国传统艺术和现影、三维动画技术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既展现了古时宋代人民安居乐业的场景,同时又对宋代的市井生活进行了奇特的想象,从而合理展现了宋代都城汴京人民的生活情境,也巧妙向现代人们表达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传播概念。

之前关于此类信息的传播一般是利用效果图等来表达信息的传播理念,相对较单一、平面化,单单停留在静止表面,处于被动状态。而运用数字影像艺术可以把展示效果发挥到极致,把展示对象的每一个细节都完美地表现出来,而且还能够用漫游的方式联动多个空间,以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参观者。数字影像艺术改变了展示的被动状态,满足了现代受众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但是在应用二维动态影音时要想获得较好的展示效果必须注意影像灯光与整体大环境之间的明暗联系,各种影音之间不可以出现相互干扰的现象。尽管动态影音已经发展成为二维展示的主流发展趋势,但需要和静态不同形式进行合理配合,将动态和静态巧妙地穿插在展示设计中,这样才能保证获得良好的展示效果。

2.2数字媒体艺术更好地实现了信息传播的双向性

信息的传播过程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现代媒体的发展更注重受众对信息的反馈,受众的互动体验能够直接给人以冲击的感受。要想让观众获得互动体验需要拥有相关互动设备,包括可以直接、连续运转的双向电子或者通讯系统的硬件设备。比如:在北京城市规划博物馆中存在“虚拟翻书”的互动展示装置,这个设计就非常精妙,设计人员先制作了一个很大的白色翻开的书模型,充分利用投影仪把图片投放在白色书页中,从整体看来就是翻开一本具体的书的形象,当参观人员左右挥动手臂作出翻书的动作时,书页面中投影画面会按照手臂左右挥动动作进行前后摆动,这是一种新颖的虚拟翻书展示,带给参观人员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并未虚拟翻书所收录的信息总量要大于普通书籍信息含量。

再如上海玻璃博物馆,中德两国专家组成的设计团队通力合作,运用新媒体技术向观众展示了一套基于系统知识的语言,使观众能在此见证人类在玻璃领域的创造和发明。团队将博物馆的主展厅入口设计为一个万花筒的形状,并将五块播放影片的大型视屏置于万花筒的入口处,通过不锈钢折面反射出来。馆内的巨型壁画生动描绘了日常生活,并且还引起了观众“玻璃能有多热”、“玻璃最多有多少块”的疑问。而种种疑问的答案都可以从隐藏在门后面的互动方式的多媒体装置中得出,在观展的过程中,人们通过主动发问、思考,从中获得了科普知识,这种互动技术设备的运用极大地激发了观众的思考意识,在展示和观众心理互动的同时,也放大了传播信息的功能。

3新媒体时代中德媒体发展趋势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时代中德媒体发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多的先进的、新兴的媒体技术将被应用于中国和德国的数字媒体艺术中,这是大势所趋。另外,新兴媒体会与传统媒体、数字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也将进一步融合,媒体技术的应用范围会更加广泛,受众的生活、工作与学习会与媒体技术的关系更加密切。另外,新兴媒体的重要性和会越来越大,应用范围会逐步扩大。未来,运用新媒体技术,会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便利,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会越来越完善,逐步趋于成熟化。

4 结论

新媒体时代,媒体技术逐渐显现出其优越性,数字媒体艺术凭借先进的数字化传播、独特的呈现方式,增强了传媒的特色和社会效果。数字媒体艺术在传媒行业中的广泛应用,不仅适应了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也进一步满足了现代受众的心理需求。未来,中德媒体技术的发展拥有广阔的前景,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会更加广泛,会涉及到更多的领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贡献更多的力量。

参考文献

[1]Zhou Haixia. From a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Sino German media dialogue" [J]. German research, 2010,24(1): 45-51.

[2]German media said 1/3 foreign companies may be several years after the withdrawal of China [J]. China building materials, 2011(11): 74.

[3]Jimmy,without.2012 Chinese television coverage and viewing condition investigation results [J]. advertisers, 2012(12): 90-95.

[4]Nicholas. Based on the hand formula perspective of Yin Donggui v. media defamation case [J]. Chinese Journal (in newborns), 2013(6): 138-138.

关于数字媒体技术的介绍范文第4篇

1.采取项目教学法,根据实际项目题目引导学生以创造性实践尝试的方式设计作品或者编制程序,从而摆脱对书本上案例的依赖对学生创造思维的扼杀。

为增强创造性实践的灵活度,应综合多个实践设计和匹配方法,以应对学生因个人不同实践兴趣而造成的创作理解和实践完成情况。该方法使用时,教师应当用规范的形象的实践师范,使学生切身了解抽象的基础概念和定义,引导学生进入专业的实践教学状态。基于此,之后关于数字媒体技术的介绍和应用,就不会使学生感到畏难乃至回避。

2.鼓励学生以实践操纵软件工具为跳板,了解和追踪自己感兴趣的国内外相关技术最新状况,对专业素养的养成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通过对工具软件的实践操作会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人机交互的方式和方法,从而对于数字媒体技术形成一定的个体思维。教师在此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启发学生逆向思考这些工具软件基于何种技术和思维等问题。这种学有所用的实践效果,为减轻学生对于程序语言类课程的抵触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这种实践方式的突破和尝试激发了学生的专业兴趣,能很快吸引住刚进入专业的学生的注意力,为后续专业学习实践奠定了良好的开端。

3.作为教学成果的佐证,学生提交的实践和设计作品不再只作为阶段性任课教师评分的材料。

这些作品将会如同学生的第二身份证一般,记录学生的成长经历、求职的经历,可参加作品展示、各级专业比赛,也可作为毕业设计创造性实践的依托数据基础。以此学生作品管理方式,将综合型实验环节中学生因不同兴趣而选择的不同实践设计组合整合在一起,既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和自主学习实践的能力,又可以统一进行评价。这种结合独立、统一关系的综合型实践设计为学生更深层次地接触和学习各种数字媒体专业技术提供了灵活、良好的平台。

二、实践教学评测设计

关于数字媒体技术的介绍范文第5篇

在课堂讲授的基础上,组织者还带领学员前往全美最大的数字印刷企业――当纳利印务中心(Danalley)、最大的图书连锁机构英格拉姆以及新泽西州的图书物流企业贝克・特里尔(Baker&Taylor)。

包括学界的精英在内,美国出版界对传统的出版业尤其是纸质媒体普遍抱悲观态度,前来授课的哥伦比亚大学西蒙・斯沃茨教授甚至预言美国的纸质媒体三年内将以全新的传播介质出现。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美国的传统媒介现在都在考虑如何借助于新的技术、新的传播手段,实现数字出版方面的转型与突破,可谓正在经历转型中的阵痛。

关于移动终端与手机媒体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各种传播的终端不断涌现,美国已经出现了一种叫Mywi-Fi的技术,持有者可以随时随地上网,不受无线信号的制约,持有者就是一个中心,于是人们随时随地获取新闻信息、休闲娱乐成为可能。从这一角度来讲,移动多媒体的发展具有极为广泛的潜力,而这就赋予手机以新的功能状态,握有手机你就是一个信息的接收者和者,就是一个新闻中心和接受中心。这里只需要解决一个手机本身的问题,那就是手机本身承载信息的容量、待机的时间以及便于携带,当这一系列问题解决以后,手机将取代各种类似于阅读器的移动终端形式,实现对移动多媒体的统一,而这样的统一不仅仅局限在获取新闻,更多的是即时交流、休闲娱乐、甚至是购物消费。

中国的手机媒体这几年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手机媒体存在的一个最大的弊端就是内容的制作与发送渠道处于相对隔离的状态,渠道的控制权掌握在中国移动、中国电信手中,且两者切走大部分的营运收入。不仅如此,他们还可以经营增值业务,自己经营有自己的报纸,比如中国移动就有自己的早晚报,而且传统媒体编辑的手机报上线以前还需要他们终审。也就是说他们不仅要管修高速公路,还要管高速公路上跑的车,甚至是车上装载的货物。美国两大移动运营商AT&T和T-mobile只负责渠道的搭建与维护,不涉及增值业务,所以像《时代周刊》、《消费者报道》这样的名牌杂志就可以选择亚马逊或者苹果公司作为合作伙伴,通过他们的渠道推广自己的网络阅读、推销自己与经销商联营的商品,由于不存在垄断的状况,所以推送的成本也就低廉得多。

大众网出版的手机报,仅中国移动平台的读者量就达到150万户,加上联通和电信,总的读者达到240万户。但我们与移动的分成比例一直是70:30,最近我们正在与移动下属的负责增值业务的三产公司卓望谈判提高分成比例,但难度相当大。

所以,从内容制作的专业性、安全性以及发展文化产业的角度考量,我们必须界定好内容提供商(媒体)与渠道经销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的关系,协调各方的积极力量,应对新的移动媒体业态的出现。据了解,2010年下半年新闻出版总署已与中国电信签署协议,今后凡是与中国电信合作的产品,内容提供者将切走65%的收入,这无疑为众多的媒体拓展了盈利空间,也将助推移动媒体更顺利地发展。

关于报网融合与混合传播介质

美国的报刊业最近一两年出现了迅速的下滑,经济的不景气是一个原因,更多的是因为新的媒体传播手段及形态的出现,给人们带来更多的选择,而这种选择直接推动以报刊为代表的传播形态走向迟暮。比如,网络的发达、移动终端的出现,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更方便、更省事、更省力,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追逐新的传播载体已是必然的选择。但是,作为报刊的经营者来讲,其核心的竞争力是内容的制作,网络以及其他传播形态的出现将为其拓展新的空间,所以报刊纸质形态逐步消失,并不代表整个报刊业的消亡,它可以以更新型的载体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比如报刊的网络化、报刊向移动媒体的延伸。纽约时报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开办了纽约时报的在线阅读,当时只是将纸质版的内容移植到网上,从初期免费到部分收费,从免费下载到部分免费下载,今天他们终于下定决心实行网络的收费阅读,当然他们还将保留纸质的形态,纽约时报的收费探索究竟会怎样?目前,全美的报刊业都在关注事态的进展。

《新闻周刊》是老牌的杂志,已经有75年的历史,但是直到2007年才有了自己的网站,据其资深副总裁约瑟夫・卡拉尼欧(Joseph Czalarlleall)介绍,1997年以前杂志90%的收入来自于印刷,10%来自于互联网,2007年发生逆转,2010年网络收入已占到杂志的95%。网站早期只是将纸质方面的内容搬到网上,后来做了一些调整再搬到网上,现在是根据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制作内容,80%纸质内容和网上的不一样,编辑也不是同一团队。

由此,我们看到,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各种传播介质不断地出现且日趋融合,并以一种特殊的混合形态出现。以前你是通过纸质媒介阅读信息,现在可以在网络上阅读报纸,而且通过网络可以实现与电视、广播的联动,实现混合平台上与读者的互动,读者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阅读的内容,而并不一定是在单一平台上购买一整张的报纸、一本杂志和一档节目。

所以,报纸的明天是更多地借助于互联网以及其他新的传播手段,通过融合、报台互动,实现传播途径的多元化,并从此找到商机。

关于读者需求与成本控制

几乎每一位授课的专家都提到根据读者的需求组织内容生产,而互联网的发达为读者的需求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为与读者充分互动,美国的E出版中心在图书出版以前就在网上征集读者的意见,并及时与作者反馈,图书出版以后把图书放到网上。页面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上面是图书的介绍,中间是购买区域,最下部是读者对此图书的评价以及与作者的互动区域。在此基础上,根据读者的需求整合不同图书的有关内容,新组成一本图书以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

全美最大的图书物流中心――英格拉姆率先推出按需印刷业务,每年有150万册,平均印数仅有1.8本,此业务的开展主要是基于印刷技术的提高,小型的数码印刷机械的出现使得这样的

小量印刷成为可能,从接到读者、作者的出书清单,英格拉姆24小时就可以完成图书的出版。到目前,小量的数字印刷还不能提供更多的现金流,但是,企业知名度却得到极大的提升。

根据读者的需求组织内容生产、根据作者的需求随时出版图书,这些在互联网平台上似乎变得非常顺畅。根据读者、作者的个性化要求,实现网络的个性化生产,如此生产出的产品恐怕不愁销路,从这一角度,网络化的个性化生产与企业生产成本的考虑,找到了一个契合点,而这个契合点就是网络。

来为培训班授课的20位专家学者均从不同的角度阐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及可能采取的路径,而从实体经营向虚拟网络的转移正是他们节省成本的重要考虑。美国的《消费者报道》杂志专注于为消费者提供网上消费服务,在服务的过程中赢得读者、赚取订费。该杂志有专门的用于汽车性能测试的场地,由杂志聘请专业的测试机构,对汽车生产厂家推出的每一款新车进行性能测试,测试以后将测试的结果与汽车生产者提供的汽车性能数据一起放到网上,供购买者参阅,前一段时间爆出的丰田汽车“刹车门”,就是他们的杰作。不仅仅提供车辆检测,对于一些流行的产品,只要是消费者青睐的,他们就关注,而正是这样的公正、公平、中立的市场监测,为消费者提供了市场选择的参考和维权的依据,所以该杂志深得读者的喜爱,现在已经有300万以上的付费订户,而这些订户大多数是网上实现的,线下的销售已经不多。

还有,如上所述,纽约时报从10年以前就在探索报纸的数字化,一开始是报纸的数字版,后来是直接的数字出版,同时报纸的内容以及编排方式也尽可能地区别于纸质媒体,今天他们已经有足够的信心实现数字内容的收费运营。对于传统的纸质媒体来讲,没有了纸张、印刷以及发行物流的成本,只在网上运营本身就是成本的最大节约。

大众网的内容建设、市场运营方面能否开展与读者的互动?我们有将近100万的注册用户、200多万手机报读者,如何将这些用户的积极性发挥出来,参与到我们的网站建设上来,将他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并转化为我们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这些都需要认真思索。

网络似乎可以通达一切、改变一切

网络可以通达一切,似乎没有互联网解决不了的事情,传达新闻、表达民意、购物娱乐,似乎现实中的一切事情都可以在网上实现,而这样的实现可以足不出户,几乎是零成本。有点成就的美国人大多实现了网上的虚拟生活,网上办公、网上购物、网上娱乐。现在的亚马逊网站是全美最大的图书经营网站,同时还经营其他物品,价格要比实体店便宜得多,所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最近亚马逊网站又推出了Kindle阅读器,在图书在线购买、阅读方面又向移动终端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网络正在改变世界。目前中国的网民已经达到4亿多,加上移动手机用户,这是一个天量数字,也是一个巨大的消费群体。据美国专家介绍,前三个季度全球iPad、iPhone卖出了7500万台,这样的销量无疑会丰富人们获取信息、娱乐生活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