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物流规划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这些数据表明,我国物流业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在当前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发展方式转变进程加快的新环境下,物流园区作为物流业集约化运作的重要载体,对于转变物流运作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的物流园区最早于1998年在深圳出现。进入新世纪以来,得到快速发展。2009年国务院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把“物流园区工程”列为9项重点工程之一。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即“物流国九条”)又提出,“科学制定物流园区发展规划,对纳入规划的物流园区用地给予重点保障。”物流园区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自2003年起,每年举办全国性的物流园区交流研讨活动。先后于2006年和2008年,对全国物流园区发展情况进行了两次调查,在业内产生了较大影响。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全国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情况,推动我国物流园区健康、快速发展,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于2012年对全国物流园区(基地)进行了第三次调查。
近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中国物流学会联合公布了第三次全国物流园区(基地)调查报告(讨论稿)(以下简称《报告》)。
物流园区建设情况分析
园区依据交通条件布局 土地政策调节作用明显
《报告》调查结果显示,物流园区建设日趋合理,多数园区选择交通要道和运输方式进行布局。因为内陆地区物流园区数量较多,所以调查结果表明,靠近高速公路和国道成为首选;工业园区也成为物流园区选址的重要考虑,反映出园区建设者对市场客户因素的关注。
在关于吸引企业入驻的主要原因中,交通方便成为吸引企业入驻的首选因素。其次是园区品牌好、配套设施齐全、服务质量高、优惠条件充分、方便交易、租金便宜等其他因素。
调查结果也显示,从建设进度来看,78%的园区建设进度按计划进行,22%的园区出现建设滞后的现象。建设滞后的主要原因,表现为土地审批和资金问题。从截至2011年底已建成面积进度状况看,100%完成建成面积的比例仅为5%,建成面积在30%以下的比例占41%。
在这里值得说明的是,现实中社会各界都有一种感觉,就是物流园区数量众多、遍地开花。例如,在某些地方调研时,当地政府物流主管部门告诉调查者其本地有数百家物流园区。而经反复核实,这种说法与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在全国物流园区名录中,调研组汇集各种来源形成1204个物流园区的清单,但其中有450个物流园区经多次核实查无实处。说明这些园区仅仅是提出了概念,而在现实中并不存在。
物流园区投资热情高 开发投资主体多元化
根据《报告》调查反馈结果,我国物流园区建设呈现投资热情高、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特点。目前我国在建、运营的物流园区多数由民营企业、政府或国有企业作为投资主体建设,外资、合作投资占比比较小。
从投资来源来看,园区建设资金以自筹为主,其次是国内贷款。根据近年来国际大型物流地产开发商进入中国市场的情况,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外资占比将会持续增加。从园区投资规模来看,物流园区投资规模以1-10亿元为主,占到44%。
从占地规模来看,物流园区占地以0.1-1平方公里居多,占46%。这里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许多地方出于招商引资的需要,有意夸大占地面积。多数园区在宣传材料中乐于讲所谓的“规划面积”,其实仅仅是一个设想。按照目前的土地使用政策,这种设想的“规划”很难实现,但极易给外界造成圈占土地的印象。比如,调查中发现一家“规划面积”为十几平方公里的物流园区,实际占地还不到1000亩。
企业主导开发模式受重视 综合服务型园区占比高
根据《报告》,现实中,我国物流园区的开发方式主要有政府规划、企业主导开发,政府规划、工业地产商主导开发,企业自主开发三种模式。调查结果显示,政府规划、企业主导开发是目前物流园区开发中采用最多的一种。而以2006年、2008年前两次调查结果看,政府规划、企业主导开发模式占比都超过60%,说明政府规划、企业运营模式在我国物流园区长期建设实践中的主导地位。在典型园区访谈过程中,大部分园区建设者、管理者表达了对我国物流园区未来发展走势的持续信心,肯定了各级政府对于园区发展的指导作用。
此外,《报告》调查结果表明,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数量最多,占69%;其次是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占15%,货运服务型物流园区占11%,生产服务型物流园区占5%。与2008年调查相比,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仍占主流,本次调查显示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近年来受到大家比较多的关注。
物流园区运营情况分析
企业自主管理为主流 服务领域不断拓展
此次调查,从物流园区管理现状看,目前物流园区管理模式主要呈现以企业自主管理为主导的管理模式,占62%;由政府管委会负责管理也占到了33%。这两种方式成为目前物流园区管理的主要方式。从园区主要业务功能来看,虽然仓储、运输、配送等传统业务功能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加工、交易、转运、海关报关以及金融物流等服务发展迅速。从园区流转主要商品来看,呈现出商品品种多、服务领域广、综合性强的特点。
在典型园区访谈中发现,目前部分运营的物流园区正在不断寻求服务创新。例如,已经开始推动基于产业联动的服务创新,包括物流与商贸、物流与制造业的联动发展;基于产业融合的服务创新,包括物流与金融、物流与电子商务的服务融合;基于多式联运的服务创新,如保税物流、口岸物流、国际物流的拓展服务。以新业态带动物流园区功能升级和服务提升的趋势已经出现。
园区布局网络化发展 功能集聚特征明显
在经济全球化、组织网络化的背景下,物流园区的服务范围逐渐扩大,并通过贸易不断向周边区域辐射。通过跨区域合作,形成网络化服务体系,逐渐成为现代经济对物流园区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推进,部分城市土地资源供给出现失衡,城市功能分区已经成为城市土地优化以及推进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形式。物流园区的出现则是城市功能分区发展的具体体现,而物流资源空间集聚的经济、社会效应又强化了物流园区建设的必要性,城市化规模扩张将使物流园区的集聚效应持续增强。部分地区形成了核心架构辐射全省的大园区分布格局,呈现出明显的集聚性业态。
根据《报告》,目前,布局合理、产业集聚、功能集成的网络化物流服务体系在我国部分省市逐步形成,整合区域网络资源,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功能日益增强。例如,北京市综合考虑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区域功能定位等多种因素,搭建和完善未来五年的物流网络,突出“广覆盖”、“多组团”、“立体化”的网络结构特征,进一步优化全市物流空间布局。上海市形成了以深水港、外高桥、浦东空港、西北综合四个重点物流园区为核心架构的网络布局,发挥物流园区集聚辐射功能和产业带动提升作用。具有明显开放型经济特征的江苏省,打破园区单点运营模式,建立全省园区联盟组织,推动物流园区网络化运营,推动苏南、苏中、苏北三大经济区的协调发展。浙江省基本形成了以省重点物流园区为核心,不同层级、不同特色的物流园区协调发展的物流服务体系。而以浙江传化“公路港”为代表的部分国内物流园区运营商,通过连锁复制方式逐步实现在全国范围内园区的网络化布局和运营,发展势头较快。
信息化建设得到重视 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需求迫切
本次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物流园区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从信息化投入现状来看,信息化投入超过500万元的物流园区占50%,超过1000万元的比例占33%。
从物流园区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来看,采用委托定制方式的比例达56%,显示出物流园区在信息化工作中多结合自身业务需求组织系统建设。
从物流园区发展未来的重点工作来看,提高信息化水平选项在所有园区重点工作统计中排在第一位。可见信息化在物流运营中的作用日渐明显,物流园区普遍重视信息化建设。同时,由于物流园区往往是物流企业和物流设施的集聚地,所以部分物流园区运营商或地方政府常常将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与物流园区建设相结合,试图通过物流园区支撑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运营,而反过来通过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提升物流园区的信息化水平。这表明实体物流园区(基地)需要信息化改造提升,而信息技术手段也必须依托和服务于实体物流运营,相互之间只有融合联动,才有发展前途。
示范物流园区涌现 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
作者:白世贞
定价:28.00元
16开
2008年9月出版
本实验教程共有13章,即包括13个实验,每个实验下面包括多个子实验,内容涵盖了多方面的物流知识,如物流方面的网络应用、物流商务管理、配送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分析、物流分析预测、物流系统仿真、物流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通过本实验教程的学习,学生不但能增强物流实践的能力,同时还能增强物流问题的分析能力。具体内容是:实验1 网络应用综合实验;实验2 数字证书与CA认证;实验3 网上银行支付;实验4 条形码设计与制作实验;实验5 条形码校验码计算及条形码校验实验;实验6 电子标签辅助分拣实验;实验7 啤酒游戏实验;实验8 用Excel解决线性规划问题实验;实验9 用Excel进行回归分析预测实验;实验10 蒙特卡罗模拟订货法实验;实验11 自动分拣出库系统仿真实验;实验12 自动化立体仓库运作实验;实验13 药品进销存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
《供应链风险管理》
作者:赵林度
定价:35.00元
16开
2008年8月出版
全书共七章:第一章 供应链管理基本框架;第二章 供应链风险管理概论;第三章 供应链风险评估管理;第四章 供应链风险分析管理;第五章 供应链风险响应管理;第六章 供应链风险规避管理;第七章 供应链弹性管理;第八章 供应链应急管理;参考文献。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
(2007―2008)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编
定价:80.00元
16开
2008年5月出版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07―2008)版,以2007年中国物流的新进展和对2008年的展望为总的基调。体例方面,延续了“综合报告”、“专题研究”和“资料汇编”的基本框架。各篇章作者以“老作者”为主,也吸收了部分“新面孔”。他们都在物流管理、经营、研究、教学、新闻、咨询等一线工作,对本专业的情况有深入了解和独到研究,占有相对详尽的资料及数据。特别是相对固定的作者,连续多年的观察和分析,使得本书目标定位更加明确,内容选取更加集中,分析与预测进一步深入。与往年的《报告》相比,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又有一些改进和创新,更适合于政府、企业、科研、教学、新闻单位和境内外投资者以及关心中国物流发展的各界人士阅读参考。
《仓库安全管理与技术》
(第二版)
作者:王丰等
定价:30.00元
16开
2008年8月出版
本书共九章:第一章 仓库安全管理;第二章 仓库设计与安全;第三章 仓库电气安全;第四章 仓库防静电;第五章 仓库防雷;第六章 仓库安全监控系统;第七章 仓库消防;第八章 仓库人员安全管理;第九章 仓库事故管理;参考文献。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街25号(中国物资出版社) 邮政编码:100834
2015年底,一场名为“《中国快速消费品行业供应链物流研究报告》暨商贸物流标准化宣贯会”的活动在北京希尔顿酒店举行。在并不宽敞的会场内,坐满了来自商务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快速消费品生产企业、商贸企业、第三方物流和物流装备企业等的代表100余人。大家关注的焦点,除了公开的《中国快速消费品行业供应链物流研究报告》外,还有正在如火如荼推进中的商贸物流标准化。
自2014年商务部会同国家标准委开展“商贸物流标准化专项行动计划”以来,都采取了哪些行动?取得了哪些效果?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物流处处长张祥在现场发言中表示,在政府、协会、企业的高度重视下,商贸物流标准化推进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商务部在行动
此次由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联合集保物流设备(中国)有限公司共同的《中国快速消费品行业供应链物流研究报告》,主要梳理了快消品行业供应链物流发展现状及问题。报告显示,快消品供应链物流具有对象复杂多样、订货频次高、时间要求高、周期短、差异大等特点,存在着企业基础设施不健全、信息技术水平有待提升、企业缺乏整体协作、物流成本偏高等不足之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行业标准化程度低的问题亟待改善。
标准化是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和保障物流运作安全的重要手段,而推动托盘标准化和循环共用体系是实现商贸物流现代化、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切入点。因此,报告中建议加快快消品行业托盘循环共用体系建设,降低供应链运作成本,提升供应链运作效率。
实际上,快消品行业在供应链和物流方面存在的瓶颈,也广泛存在于整个商贸物流领域,这也是商务部联合国家标准委启动“商贸物流标准化专项行动计划”的主要原因。
1.系统推进
在过去一年里,张祥在出席第七届中国城市物流发展论坛等活动时,多次介绍了商务部推进商贸物流标准化的进展情况和阶段性成果。据介绍,从2014年开始,商务部就选择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着手推进商贸物流标准化。
2014年5月,商务部会同国家标准委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商贸物流标准化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完善商贸物流标准体系,加快重点领域标准的修订,加强物流标准实施与推广,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四项主要任务。随后,两部门联合印发了《开展商贸物流标准化专项行动计划》,提出了开展商贸物流标准化的工作措施、工作路径和工作安排,并由专项行动计划推动物流标准化工作的落实。
根据计划,专项行动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从托盘标准化人手,在快速消费品、农副产品等领域,率先开展标准托盘应用推广及循环共用;二是从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规范和服务规范人手,增强平台服务功能,促进资源共享和信息互联互通,带动中小微企业组织化、规范化。专项行动计划实施时间为5年,其中第一阶段为2015~2016年。2014年12月,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国家标准委服务业标准部在京召开商贸物流标准化专项行动工作部署会议,专项行动正式全面启动。
2.多措并举
作为专项行动的起步之年,2015年的工作任务成为重中之重。例如,为了提高国家商务主管部门、社会中介组织、广大企业对标准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广大企业的参与积极性,商务部会同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仓储协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托盘专业委员会,编制了托盘标准化与托盘循环共用宣传手册并印发;拍摄了托盘标准化宣传短片《托举未来》,用更加直观的方式来宣传物流标准化。
标准化工作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为了让具体的工作人员掌握工作难点和工作部署,商务部会同有关机构,编写了《标准托盘循环共用发展指引》,提出了标准托盘应用和共用建设的指标,建设重点方式、模式以及国内外经验借鉴,并辅以案例给地方和企业参考;同时,通过召开现场会、举办培训的方式给予指导,进行了理论研讨,经验交流,增强了感性认识;并且还充分发挥了商、协会科研能力强、联系会员多、组织活动多的优势,指导广大会员企业积极参与换标。
据介绍,商务部在这一年还加强了对《开展商贸物流标准化专项行动计划》推进工作的总结,将实践中形成的模式、好的案例进行梳理,形成指引手册向社会,供企业学习和借鉴。
此外,商务部研究建立了标准托盘应用与共用状况监测运行分析制度,分半年和全年《标准托盘应用状况监测运行报告》,全面分析总结标准化推进情况。目前为止,通过实践摸索总结出现阶段推进托盘应用与共用的模式,即分别以托盘租赁企业、大型商贸连锁企业、快消品生产企业、托盘生产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五类企业为主体,通过与上下游企业形成联盟来协同推动,在大型企业内部系统推动,试点城市结成区域联盟共同推动。
看得见的成效
通过一年来的努力探索,商贸物流标准化推进取得了哪些成效呢?在张祥看来,成效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提高了地方、行业、企业的积极性。
各地纷纷成立了标准化工作推进组织,提出了标准化推进工作措施和安排;行业组织、中介机构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加快重要标准制定及实施;广大企业积极参与,加大投入对设施设备进行标准化改造,制定并实施与国家相关标准配套的企业规范和标准;国家部门也积极支持和配合推进托盘标准化工作,形成了上下互动,部门联动的工作局面。
第二个方面是涌现了众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探索和模式。
通过试点探索,形成了以托盘租赁服务企业、大型商贸连锁企业、快消品生产企业、托盘生产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五路并进、多措并举、分类探索标准化的局面,初步形成了以下五种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
第一种是以托盘租赁服务企业为核心,推动托盘标准化、服务社会化的模式。如招商路凯公司托盘运营总量达到了5万余板,与华润万家合作开通收货绿色通道,提升其装卸效率3倍,提升其卸货和收货效率2倍多。
第二种是以大型商贸连锁企业为核心,带动供应链整体标准化水平的提升的模式。苏宁、新天龙、物美、北京朝批、雀巢等多家企业达成托盘互换协议,并向众多零售门店进行推广。如上海国药带动34家供应商实现基于信息化管理的带板运输,装卸效率提高了90%以上。
第三种是以快速消费品生产企业为核心,向下游逐级推动的推进模式。如珠江啤酒要求相关企业使用标准托盘,推动一、二级经销商开展成品酒或者空瓶的带板运输,带板运输量由2014年的27%提升至目前的37%。
第四种是以托盘生产企业为主,加强服务、便利使用的模式。如上海新通联公司,在加大生产标准托盘比例的基础上,在湖北、安徽、重庆等地运营区域型托盘服务点,便于客户采购、维修,据测算,其终端客户使用维护费用比一年前降低了23.5%。
第五种是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带动设施设备标准化、一贯化的模式。如广东华兴集团从生产、运输到销售环节超过60%的作业量采用标准化的带板运输,作业效率提升了50%以上,减少了珠三角地区“用工荒”对企业的负面影响,运营成本下降了超过32%,一线搬运人员减少超过50%。
第三个方面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是重点推动企业运营效率明显提升。《开展商贸物流标准化专项行动计划》重点推进企业,如招商路凯、集保物流、华润万家、1号店等企业反映,实施了带托盘运输以后企业的备货效率提升了30%以上,装卸货效率提升50%以上,车辆周转效率提升了l倍以上,库存周转成本降低了29%以上。
二是供应链协同企业效率提高了10%以上。据上海市参与重点推动的企业反映,以核心企业为主推动的供应链协同企业作业效率提高了10%以上。
三是区域中心城市标准化水平提升,物流送货效率提高。近年来,商务部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个重点区域选择中心城市进行重点推动,城市标准化水平、物流综合效率有较好的提高。据广州市统计,目前的标准化托盘占比达到了32%,比试点前提升了9个百分点,试点企业带板运输率约为22%,标准化仓库以及设施设备改造率达到了40%,试点企业综合物流效率比试点前提升了2%。2015年上半年,广州市全市社会物流费用占GDP的比重同比下降0.21%,有效地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流通效率。
四是全国标准化水平有所提升。据对重点推动企业抽样统计,2014年托盘租赁服务商的标准托盘总量同比增长32%以上,实施带板运输项目增长94%以上,标准托盘业务发展速度较快;另外,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托盘专业委员会和商务部研究院调查推算,2015年上半年我国标准托盘市场占有率提高到24%,比商贸物流标准化专项行动开展前增长了1个百分点,标准托盘保有量超过了2.4亿片。同时,通过托盘标准化带动了相关的设施设备标准化、相关的服务规范化水平的提高。未来推动计划
在日前由《物流技术与应用》杂志主办的“2015中国物流装备产业发展大会暨中国物流装备企业家年会”上,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相关负责人在演讲中表示,标准化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工作,目前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依旧存有不少需要改进的问题。比如,还未形成完整的商贸物流标准体系,各个环节的标准协调性不足,企业参与标准化的建设动力不够,宣传贯彻的力度还有待加强等等。据透露,2016年商务部将按照五大发展理念和促进流通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的发展要求,继续以落实《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为主线,促进商贸物流进一步发展,具体方向如下:
一是提高商贸物流标准化的水平。商务部将继续开展专项行动和相关试点工作,形成以托盘标准为核心,与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运输载具,物流箱、托盘笼、自提柜等商品容具以及货架等相连接的物流商品体系,提高物流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营造商贸物流标准化的市场机制。
二是提高商贸物流信息化的水平。发展以企业为主体的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完善金融诚信的增值服务,发挥信息平台在整合资源方面的关键作用,加快建设智慧物流配送体系,选择一批已经形成规模,跨区域运营的平台进行重点支持。
三是促进集约化发展。推动商贸物流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提高核心竞争力,鼓励仓配一体化,推动共同配送、统一配送、集中配送,提高第三方物流的水平,引导从体制、机制、商业模式入手,规划完善城市物流配送服务体系,推广成熟的组织模式。
四是提高物流专业化水平。商务部目前正在抓紧制定出台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专项规划,促进线上线下融合,促进大型连锁企业、实体网店、机关院校等合作开展末端整合;支持具备条件的物流企业走出去,满足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要求;加快发展冷链物流,鼓励绿色物流的开展。
经常有人会问:“为什么需要咨询,咨询公司能为用户创造什么效益?”这是项目建设前期普遍受到关注的问题。美国管理咨询研究院提出的咨询的定义是:给予专业忠告或服务的人,表现出公正忠告以及为客户提供全面的、有竞争力的客观公正的服务。由此可见,咨询的核心是完全站在有利于用户的立场,为用户提供独立、客观、公正的博采众长的多方位服务,并且所提供的服务是科学、细致、可靠的。因此,专业咨询公司需要采用相应的工具与方法论。例如,达特物流咨询中的企业关键技术环节就采用了数据分析、计算机仿真技术、网络优化等相应工具,向用户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以规避风险,确保项目成功。
对用户来说,最重要的是确保项目成功实施。所以他们更希望一个能提供集咨询、规划、设计、协助招标、监理于一体的一条龙服务的企业为自己服务。而仅仅提供完美的物流战略、定位、规划、设计、软硬件功能理论,并不能满足用户的需要,他们更需要可以操作的战术上的支持。
物流咨询的分类与发展
总体来说,国内物流咨询的发展已经走过10年的历程。最初的咨询基本上是物流概念的引入和普及,以物流培训为主要形式。随着物流热的升温,政府、企业越来越关注物流的发展,物流相关企业遍地开花,同时也促进了物流咨询的发展。在此阶段,物流咨询在市场的作用下基本上分为学院类(偏重物流理论)、IT类(偏重物流软件)、设备类(重点是推销自己的设备)。在后两类咨询公司中不乏国际知名企业。他们在提供物流咨询的同时,更注重市场的培育。
笔者对物流咨询的发展进行了大胆预测,认为物流咨询逐渐会发展成为一种“教练”式的运作模式,咨询公司如同运动员的教练,帮助企业达成自己的目标。美国职业与个人教练协会(ACA)把教练(coaching)定义为一种动态关系,意在从客户自身的角度和目的出发,由专人教授他们采取行动的步骤和实现目标的方法,做这种指导的人就是教练。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商业环境不断变化,“物流教练”作为一种新兴的运作模式,就是以中立的身份,用科学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客户及时调整、明确目标,以最佳状态创造成果。
在国内物流工程项目建设中,聘请专业咨询公司参与物流项目的全过程,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物流咨询内容包括物流项目立项、物流总体规划方案设计、对核心问题进行专项论证、物流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编制对土建公用工程设计院和物流供应商的招标书以及协助招标、物流监理(设计监理、制造监理、安装调试监理、验收)、后评价的全过程。咨询公司通过科学细致的分析论证,对项目全过程的重大决策提供支持,成为业主的最得力助手。这类物流咨询我们称之为“工程类”,这是充分利用准确、适用的信息,集中专家的群体智慧和经验,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及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和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为工程项目的决策、实施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物流咨询在项目运作中的作用
针对目前物流项目的运作方式,分阶段进行简单分析。
1.项目建设程序
项目建设程序对于项目的实施过程是至关重要的,忽视任何一个环节都会为项目的实施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从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备采购安调、验收,以及城市规划、消防、环保、能源等环节,都是主管部门为了项目成功进行管理的必要环节。其中,设计招标和物流系统招标都是在保证企业利益的前提下,通过招标的手段得到性价比最优的实施方案和合格的供应商。关键是要在设计院介入项目之前,就从系统使用的角度全方位进行论证、规划、设计,从而将企业可能遇到的各类风险降到最低。所以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不能因为某种原因而忽视建设程序。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法就是,在项目启动的最初阶段找到一个具有专业能力、经验丰富、公正客观的咨询单位,协助企业来完成相关工作。即,企业与咨询单位签订合同后,对外即是“双甲方”的关系,荣辱共享,风雨共担。
2.项目报告书和可行性研究
根据项目的不同要求进行可行性研究和项目报告书,从企业的现状出发,对建设的必要性、指导思想、市场预测、建设规模、建设用地、工程概述、工艺设计方案、专项技术论证、公用工程、环保、节能、劳动安全、卫生、消防、企业组织、劳动定员、投资估算等方面进行描述。如果有咨询公司参与,将在选址和工艺设计方案采用多方案对比的方式,并附以专项技术论证,对优选的方案进行多方面的综合说明,为决策者提供一份科学严谨、数据详实、论据充分的可行性研究和项目报告书,避免将可行性研究变成“可批性”研究报告。
在可行性研究和项目报告书中,咨询公司建议应该对项目的目标进行量化。首先是建设规模及投资,在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和专项论证后,明确如经营类型、标准、工作制度、功能分区、储量及各作业环节处理能力等参数,为顺利进入下一步工作打下基础。项目目标一般都预留发展空间,但往往比较大,咨询公司会提出一次规划、分步实施、操作性强的具体实施意见。系统集成商与设计单位通常会按照“你要什么,我就给你设计什么”的思路为用户进行设计,并且希望建设规模越大越好。系统集成商设计的方案,往往偏重于设计者自身的优势,尤其是在方案中应用某些专用技术,而一旦设计方案更改会为土建、公用工程及相关设备配套带来一系列不可挽回的损失。设计单位设计方案的特点,侧重土建和公用工程。专业的咨询公司则可以集众家之所长,提出恰如其分的系统指标。
3.项目各阶段的招标
因为咨询公司没有开展商务性的系统集成业务,不介入设备的买卖,因此能够从事协助招标的工作,客观地提供招标前、招标中、招标后的专业服务。项目招标是项目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项目实施过程中,因为技术漏项、追加款项、以次充好、拖延工期等等原因影响项目顺利实施的事例,大多是由于招标过程中方案没有可比性,以及技术、商务条款不严谨、不规范造成的。借助于专业物流咨询公司,业主可以在完善的物流系统方案的基础上,得到性价比最优的成套设备及管理软件,合理降低投资。咨询公司还在审定技术协议和合同上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尤其是招标文件中无法规定的内容,如验收标准、详细技术方案、设备技术规格及配置和售后服务等方面。
4.初步设计与施工图阶段
初步设计阶段的工艺设计不仅仅是简单的流程设计,咨询公司可以提供一个集物流技术、信息技术与加工工艺技术紧密结合的、全面的整体解决方案。咨询公司将使业主、设计院、系统集成商、分包商相互沟通、互相配合,要求仓储、分拣、运输、控制、信息等各种技术统一协调完成阶段任务,尤其是从物流工艺的角度提出对土建及公用工程的要求。
5.项目监理
关键词:物流园区;土地利用;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物流园区土地利用问题与对策研究
收录日期:2014年2月27日
为适应物流业快速发展趋势,各级地方政府积极推进物流园区规划和建设,全国物流园区数量稳步增长,类型不断丰富,功能日趋完善,集聚效应初步显现。物流地产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土地的需求量较大,特别是物流园区,通常占地面积在200亩到28平方公里之间。目前,很多企业利用物流地产来做土地开发,目的在于土地升值而不是通过物流业本身的运营来获取利润。本文通过对比中外物流园区占地面积、物流园区的容积率和物流设施空置率三个方面分析我国物流园区土地利用问题,为物流园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提供对策建议。
一、我国物流园区发展基本情况
物流园区是为满足货物转运、产业发展和居民消费等物流需求,依托区位交通条件,与城市综合功能和产业体系相配套的公共性物流基础设施群,是布局集中、用地节约、企业集聚、经营集约的物流功能集聚区。我国物流园区建设规模缺少一个切实可行的标准,物流园区规模普遍都在1km2以上,有的甚至达十几km2,结果使得园区土地大量闲置,平均空置率达60%,极大地浪费了土地资源。根据《第三次全国物流园区(基地)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现有各类物流园区共计754家。对比2006年的207家,增长264%;与2008年的475家相比,增长58.7%。我国物流园区的发展主要有以下特点:园区数量稳步增长,分布格局趋于均衡;运营的园区占比升高,未实质开发的园区比例下降;物流园区转型升级态势显现,增值服务发展较快。
二、物流园区土地利用问题分析
(一)物流园区占地面积普遍偏大。《第三次全国物流园区(基地)调查报告》表明,占地面积偏大,运营效率偏低,与区域经济发展不符等现象的存在,影响了物流园区的生存和发展。根据调查显示,占地面积在1km2的比重下降,占地面积超过1km2的比重上升,尤其是10km2以上的园区数量和比重都增加。(表1)
2008年物流园区的平均占地面积约为2.9km2,约290hm2,2012年物流园区的平均占地面积约为4.6 km2,约460hm2。德国不来梅、汉堡港口等物流园区建设规模一般为100hm2~300hm2,意大利的物流园区规模控制在250hm2~600hm2,荷兰14个物流园区的平均占地为44.8hm2,韩国富谷和梁山的物流园区占地规模都是33 hm2。我国的物流园区规模超过500hm2的只占少数,大部分在500hm2以下,其中用地规模为100hm2~300hm2的物流园区所占比例最大。同国外物流园区相比,我国物流园区平均占地面积仍然偏高。我国的物流园区占地面积过大的现象要引起重视,尤其是借物流园区“圈地”的现象要加强治理。
(二)物流园区容积率偏低。容积率是衡量建设用地使用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容积率将直接关系到建筑用地的大小。物流园区用地具有的用地特性,物流园区的类型、定位、功能需求、规模等方面的不同也使不同的物流园区所包含的用地功能有所不同。物流园区用地控制的具体内容就涉及到用地开发强度控制指标体系,容积率是反映物流园区用地强度的重要指标。
日本大部分物流园区开发强度较高,容积率达到2.0,高出德国标准1.0,建筑密度达到60%,指标相对刚性。我国物流园区容积率普遍比较低,如深圳前海湾物流项目中,园区包括补足功能区、集中查验区、保税物流中心、辅助功能区、汽车物流园区和港区六大功能区,中心毛容积率0.53,平均建筑密度24.1%。南海三山国际物流园区控规中,多层仓库区域建筑密度≤40%,取30%~40%进行弹性控制;容积率≥0.6;单层仓储建筑密度≤50%,取40%~50%进行弹性控制;容积率≥0.4;物流配套产业容积率1.0~1.5,建筑密度35%~45%。
(三)物流园区空置率偏高。根据中国仓储协会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我国物流园区平均空置率已达到60%。根据2010年(株)一五不动产信息服务的“物流设施不动产市场调查”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二季度东京圈空置率为9.9%,大阪圈空置率为7.0%,与上期的8.5%相比下降了1.5%。
三、提高物流园区土地利用的对策
(一)加强立法和监督管理。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加强物流园区用地的立法和有效的监督管理。首先,必须规范物流园区的规划,杜绝仅凭个人经验、不从实际出发的做法。其次,根据我国土地和规划的有关法律法规,要有严格有效的监督管理,避免政府官员或者开发机构为了自身利益,违反这些规定。
(二)协调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开发商之间利益。政府部门需要统一认识,并且将目光放得更为长远,以可持续发展作为制定相应政策的出发点。部门之间做好协调工作,尽可能同时考虑当前的经济发展,但也不要透支资源,加强土地集约利用的程度。政府对物流园区的规划应该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开发,避免政府和开发商为了利益,利用物流园区进行圈地的行为。
(三)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开发强度。物流园区的建设在不同的区域采用不同的开发强度:东部地区经济比较发达,土地资源紧张,其开发强度宜高;中西部地区相对开发强度可以略低,同时对东西部地区物流园区的分布也要根据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分别处理,不能采用统一的标准。
(四)严格控制新建物流园区的土地利用。防止地方政府、企业为了经济利益,盲目跟风,规划不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追求物流园区的规模,但是对物流园区缺乏全局考虑,大规模地进行物流园区的开发建设,将和物流关系不强的项目一起纳入物流园区,借物流园区之名圈地。
四、结论
我国的物流园区发展迅速,数量和规模都发展迅速,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但是在物流园区发展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物流园区的面积偏大,容积率不高和空置率偏高的现象,反映出我国物流园区土地利用效率比较低,集约程度不高的问题。针对物流园区的土地利用问题,应该加强物流园区土地的立法和监督管理;协调政府部门,政府与开发商之间的利益;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开发强度,分类管理;最后要严格控制新建物流园区的土地利用。
主要参考文献:
[1]我国物流地产商发展物流地产策略建议[DB/OL].http:///newsdetail.aspx?doc=20091111100
34.2009-11-11.
[2]张强.2011年广东物流地产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J].广州物流公共信息平台,64-65.
[3]范嵘.论物流园区用地规划控制与引导[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