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字媒体艺术基本概念

数字媒体艺术基本概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字媒体艺术基本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数字媒体艺术基本概念

数字媒体艺术基本概念范文第1篇

一、引言

以网络、计算机为代表的新媒体视觉设计艺术,通过不同媒介的功能融合,实现对信息高速的传播,将声音、影响资源整合,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完成信息的输出。新媒体技术为传统的艺术带来冲击,影响传统艺术的设计发展,但同时为新艺术设计的发展带来了良好契机。本文将针对新媒体基本概念,艺术视觉效果进行合理的传达和分析,研究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不同,分析新媒体的优势,研究媒体发展对新媒体艺术的影响。

二、新媒体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1.新媒体新媒体是依附传统媒体的技术基础,逐步发展起来的。报刊、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是新媒体发展的基础。利用数字化网络运行方式,对电脑、手机等多个终端进行整合,向用户系统具有更加娱乐性的服务形态媒体模式。新媒体的传播模式中包含多种对应方式。其中有一对一、多对一、多对多几种。新媒体是对公众提供个性化的媒体内容,通过分析传播者、接受者对应之间的交流,提升新梅体艺术视觉传播效果。

2.新媒体之间的比较关系新媒体包含个人媒体、人际关系媒体。人际关系媒体是利用对话完成的基本形式,通过速度和控制范围进行蔓延。例如,电话、邮件等等。大众媒体是公共场合的演讲和演说,其特点规定了其传播的速度和范围。伴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大众媒体可利用的工具增多,利于网络演讲、电视视频演讲等。通过网络信息的传播,提升新媒体的传播效果,加深媒体的传播作用。大众媒体的传播特点是对完全相同的内容进行多接受者的传播,内容发出者对传播媒体具有绝对的控制权利。但是缺点是大众媒体不接收个别信息的需求和个性特点。接受者没有办法控制信息的需求量。人际关系媒体与大众媒体的有缺陷是相互对比互补的。人际媒体可以传播个性化内容,大众媒体可以传播公众性质的无数内容,不同的媒体传播需求实现了二者的共存。

3.视觉传播的艺术设计视觉传播的艺术设计是通过视觉传达完成网络化的媒体综合。利用各类传统媒体为载体,通过语言信息传播的方式,对设计表现进行设计分析,确定设计的载体内容,及时分析可接受的信息受体,令更多的人认识和理解相关信息内容的意义。利用新媒体艺术表现形式完成视觉艺术的设计分析过程,加深艺术视觉设计的传播和发展,提高视觉传播设计的变化和管理,逐步改善视觉传达的数据存储方法,通过新媒体艺术视觉传达设计过程,实现对新技术水平的应用。确保新媒体、新视觉艺术的合理发展。

三、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和影响

视觉艺术设计从传统工业形式,逐步发展,不断扩大,形成最大范围的设计标准。利用媒体设计发展内容,对媒体设计技术进行变革分析,确定艺术设计的视觉内涵。艺术视觉设计的兴起自美国十九世纪开始,利用感光板在海报的设计实现对媒体视觉艺术的新型设计,扩大视觉艺术设计效果。八十年代的电脑发展为艺术视觉设计带来发展契机。艺术视觉设计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应用,改变传统载体视觉传达的标准形式,提高视觉艺术设计的发展特性,实现新媒体艺术科技的进步。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和拓新,对不同行业地区都有变化,慢慢的形成了具有视觉媒体关系的新媒体视觉艺术。新媒体艺术发展与科技发展向适应,伴随着信息网络产业的快速进步,新媒体技术不断革新发展,结合计算机、网络、通信传输等各项新科技,逐步完成对新媒体生物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实现多种多样的视觉艺术传播发展。激发人们对新媒体的兴趣,加强新媒体技术应用形式的变化,保证新媒体艺术视觉飞跃的标准形态。新媒体艺术的发展是提升视觉艺术设计传播的重要源泉,是启发艺术设计思维主要体现。通过对新媒体艺术思维的设计,完善视觉传播的艺术灵感特性,提升新媒体艺术设计的稳定发展,确保视觉艺术设计中网络通信、投影、幻灯、电子音像等技术的完美融合,实现对艺术形态的照明,利用激光完成视觉特点的传播,加深视觉设计的运作手法,确保视觉设计的丰富意义。另外,采用视觉传达新媒体技术设计提高了文化广告的宣传力度,在视觉传达上实现了视觉动态传达的发展和应用。

四、结语

数字媒体艺术基本概念范文第2篇

    ,见异思迁。现代广告创作要了解消费者消费心理,追求时尚潮流,追求商品的娱乐化消费情趣,。在产品的创作推广上看可以看到,产品的跨界创作端倪日盛,消费者买的不是单纯的商品,而且是时尚的潮流。Nike与苹果ipod广告战役曾获得克里奥等多项大奖,产品以镶嵌在Nike慢跑鞋底的传感器为纽带,让消费者在脚蹬Nike跑鞋的同时,佩戴可以上传跑步数据的ipod,与“跑友”在网络社区进行交流,使产品的使用功能和与音乐运动等时尚精神相统一。

    其次,要强调广告的美学特征,现代广告是集科学、艺术、文化为一身,具有实用性和审美性的双重身份。

    广告是一种有目的性的审美创造活动,广告绝不是纯艺术,更不等同于绘画艺术,广告创作美的价值在于实用,是实用和审美的统一。广告创作重要的美学特征在于达意,广告作品在达意的同时,也必须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广告作品和其它艺术作品一样具有审美价值,同时依靠艺术的处理,创造出耐人寻味的广告形象和语言,给人以强烈的视听感受,达到其促销的宗旨。

    广告创作离不开形象思维和艺术想象。广告创作的创作过程,就是以形象思维为框架,展开各种艺术创造性想象的过程。随着现代广告语言的个性化,现代广告的设计创作需要一种艺术化的诗意价值。例如瑞典绝对伏特加创作,在它诸多的广告中,无论是建筑还是海洋,天空或者大地,总能找到隐藏其中的着名的瓶子造型,把瓶子融入到不同的地域文化中,体现了极高的审美趣味。

    简约化语言是现代广告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必然趋势,强调适度创作,健康创作、人文关怀的绿色创作概念的盛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消费者审美的变化。近年来亚洲风格创作在世界范围受到广泛的关注。饱含东方美学的创作,手绘、水墨、文字、追求自然、纯净、简约的创意风格正在受到广泛的欢迎。

    二、现代广告创作策略

    (一)鲜明的主题是现代广告成功的前提

    广告主题是广告作品的中心,是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表达的基本概念,它是广告诉求的核心,是贯穿整个广告最具支配力的要素,是主宰广告作品的灵魂。好的广告主题是创作师经过对广告以及市场及消费者的需求的种种因素的观察、分析、思考而提炼出来的思想结晶。广告主题的设定与心理有关的主题,与购买欲望有关的主题,与企业形象有关的主题,与市场营销有关的主题密切关联。广告主题的确立要注意主题的鲜明、新颖和深刻。

    题材是艺术作品的内容要素之一,题材是主题确定的基础,同一个主题可以选择不同的题材来表现,广告主题从消费者心理需求出发,如食物的欲望、安全的欲望、爱美的欲望、被人赞美的欲望等等。当人们的欲望中的一种或几种不能获得满足时,必然会去寻求满足欲望的对象与方法,这就成为消费者的一种潜在动机。这个原理有助于广告创作人员去寻求题材故而真正能打动人心的广告创意应该从“组合商品、消费者以及人性的种种事项”中去开拓和发展自己的思路。为确保广告有说服力,能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今日的广告创作题材较之以往更为圆润成熟,精致灵活,而且更为复杂深奥,更加让人难以抵御它的进攻。

    (二)技法的丰富性为现代广告创作提供了机会

    随着软件的发展,广告也向多元化,纵深性发展。现代广告创作涉及多媒体、影视、界面、动画等多方面领域,以数字为载体,利用电子看板、PDA、手机、互联网等多种媒介创造出新颖、独特、奇异性的震撼效果。现在广告在降低广告的被识别性,广告的元素的重新组合,通过或明或暗的创作主线,将这些知识碎片贯穿其中,形成消费者头脑中新的概念拼图,广告的跨度变化使得广告匪夷所思,使得广告的边缘模糊。如飞利浦家庭影院广告《木马篇》,广告以凝固的瞬间,定格与警匪枪战的刹那,有如标本一般,与以往的影视广告作品相比,既得益于技术,也得益于观念,源于电影,而终于广告。再如宝马汽车在网络上疯传的小电影,受众已经分不清是广告还是在玩。

    (三)创意是现代广告成功的关键因子

    广告和创意息息相关。好的广告会勾起消费者购买欲,是一个企业的成功的保障。一个好的企业一定有成功的广 告。创作好的广告以建立品牌,继而促进市场营销效果,才是是企业所追求的最终目的, 广告创意的多元化倾向。随着消费者品味的提高,好的广告不仅仅是简单地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博取受众一笑,而是重点关注品味,关注并引导消费者的兴趣。好的广告要注意多方面的元素,例如创意、版式、色彩、音乐效果等,这些元

    素都具备了,且完美组合在一起,才会体现出广告完美的效果。如悍马广告,创作师加入了如现代舞蹈,独立电影的元素,使广告更具艺术感染力。

    新媒体的创意和介入,将取代传统单一只靠包装、海报、平面广告这种单一乏味的视觉效果传达来服务于市场的企业营销手段,例如龙玺广告大奖《潮·声·骚》作品,通过对声音的运用,将声音转化成不同艺术形式的商品,进而刺激消费者,就是把商场定位为新媒体艺术的策展人,用艺术的创意来吸引消费者的互动与参与,,从而达到营销的目的。

    三、微博时代现代广告发展新趋势

    在新营销时代,广告应该不只是“创造故事”而是“讲述故事”,才能迅速抓住现在越来越难以捉摸的观众。营销应该是“有效的”而不是“广而告之的”,所以创意人的角色应该更像是某种全新产品的开发人员,而不是娱乐节目演员。从前,广告活动都会推出一些光鲜亮丽、打动人心的完美的概念,观众坐在某个遥远的地方,等待着被它俘获。现在,数码营销是渐进的、实验的、不断改进的(参见互联网中的各种“测试版”),而且永远、永远没有“完美版本”。“数码变革会颠覆你们公司的盈利方式、雇佣方式和报价方式。广告的既成观念不断地被被更先进的观念替代。

    未来广告已经把传统广告流水线作业模式中仅存的一点“艺术”彻底商品化,生产广告不再是一件昂贵、耗费人力物力的工作。如今2000美元一台的摄录机,拍出的画质已经能够满足广告的需求。“互联网广告拥有无限多的投放空间,所以很难再让分析师进行媒体策划了,所有的都用软件来搞定。”新型公司越来越多运用数字科技来完成业务,传统广告公司的作用变得可有可无。一些公司正在竞相提供数字化媒介购买平台;把品牌规划简化为一套运算,5分钟就能产生几套符合需求的品牌logo;在观众数据管理库里,能够追踪广告投入的每一分钱是否花得正确有效。

    广告作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对受众产生无形影响的同时,纷繁复杂的广告也让受众对广告产生了疲软。如何创作成功的现代广告,让受众在杂乱的广告中为之所吸引,从而获得眼球效应,取得良好的广告效果对现代广告的创作来说是一个挑战。但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文化的多元性,各种元素开始运用于广告中,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有创意的成功的现代广告将不断出现,而对文化的商品属性和商品的文化属性的综合运用是成功创意广告创作的非常重要的突破口。

    参考文献:

    [1]《广告设计》西南师范出版社 作者:李魏       

数字媒体艺术基本概念范文第3篇

【文章摘要】

艺术类图书作为图书出版的一个类别,其产品结构包括艺术书籍、艺术教材等。文章主要从艺术书籍、艺术教材的出版现状、市场容量及出版特点等方面入手,分析了艺术类图书出版的总体市场概况、发展前景与出版问题,并从规范意识、精品意识、人才意识及数字化意识等方向提出建议,以进一步开拓艺术图书市场的发展领域与发展空间。

【关键词】

艺术图书出版;艺术书籍;艺术教材;现状;特点;发展

从党的十六大以来,为了更好地落实《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新闻出版产业进行了实质性的体制改革,产业结构日趋优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创新业态及战略发展空间逐步拓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不断提升。新闻出版产业作为资源消耗低、产业链条长、发展领域广的文化产业的一个类别,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全局中凸显出重要的作用与地位。如2011年,全国新闻出版产业总产出超过1.5万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4568.6亿元,较2010年增长17.7%;增加值4021.6亿元,增长14.8%,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0.9%(数据来源2011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我们选取2009―2011年期间新闻出版产业各项经济指标数据(见表1所示),来观察新闻出版业发展的增长速度。

说明:资产总额、净资产(所有者权益)、纳税总额均未包括数字出版。

数据来源:2011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

从表1中可以看到,新闻出版产业,从行业的增加值、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等方面都呈现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速度,整体质量与经济效益逐步提高。

1 图书出版的现状与产品结构

1.1 图书出版现状

图书出版作为新闻出版产业中的一个主要类别,与新闻出版产业主要类别的期刊、报纸、音像制品、电子出版进行比较,发展状况具有较大的优势。本文选取2011年新闻出版业主要类别出版物的相关指标数据,进行比较,来反映出图书出版物与各类别出版物的整体概况与发展现状(见表2所示):

说明:未包括数字出版、 复制、 出版物及版权输出、引进。

数据来源:2011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

从表2中的数据可以看到,在图书、期刊、报纸、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中,图书的品种最多,其后依次为录像制品、录音制品、电子出版物和期刊,报纸最少;图书出版与报纸出版在总印张、定价总金额、增加值、营业收入及利润总额中都占据主要地位;电子出版物作为新兴类别,相对传统纸质出版,还具有相当大的差距。

1.2 图书出版的产品结构

新闻出版业各类别出版物,都有着不同的产品结构。作为新闻出版业主要类别的图书出版,其产品结构主要包括:书籍、教材与图片三大类。

书籍指的是使用中国标准书号或统一书号,但不属于课本和图片的出版物,包括:“社会科学总类、哲学类、政治、法律类、经济类、文学类、艺术类、文化教育类、.医学类、农业科学类、交通运输类、综合性图书等22类出版物”。教材指的是使用中国标准书号或统一书号的教材及教材习题解答等书籍,包括:中学、小学、中专、技校、职校、大专以上高等教育机构及其他学校;图片等指的是各种印刷图片、绘画单片、折页及附录等。

本文选取2011年图书出版不同产品结构的一些指标数据,制作出表3,以更好地分析目前图书出版各产品结构的发行现状:

数据来源:2011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

在表3中,我们可以看到,书籍在图书结构中,无论是品种、定价总金额等方面都占据较大的比重,其品种数量占图书的78.6%,总印数占图书的54.8%,定价总金额占68.3%,均位居第一;其次是教材,位居第二。将2011年全国书籍和教材合计起来,分别占到图书品种的99.8%、总印数的99.9%、接近总印张的100.0%和定价总金额的99.9%。

2 艺术类图书的出版类别与出版现状

2.1 艺术类图书的出版类别

艺术类图书作为图书出版单位中的一个类别,其产品结构同样包括:艺术书籍、艺术教材与艺术图片。

1)艺术书籍:包括艺术专著、艺术画册、舞蹈音乐书籍、艺术设计专业书籍、艺术欣赏书籍、艺术课程辅导书籍(针对大学、大专、中专等艺术教学课程所编写的辅导书籍)、高考辅导书籍(针对各高校专业与考题方向所编写的辅导书籍)等;

2)艺术教材:包括中小学义务美术与音乐等艺术教材;普通大学、大专、中专等艺术教材;成人及函授大学、大专业余艺术教育教材;研究生教材。

3)艺术图片:包括绘画印刷品、年画、美术画片、摄影图片等。

2.2 我国艺术图书的出版现状

笔者从艺术类图书的三个类别:艺术书籍、艺术教材与艺术图片的出版概况来分析目前我国艺术图书的出版现状:

2.2.1 我国艺术类书籍的出版种类与出版概况

有关艺术方面的书籍主要分为:表演艺术、视听艺术、视觉表现三大类艺术书籍。

表演艺术书籍:有关音乐(声乐、器乐)、表演、播音主持等方面的书籍;视听艺术书籍:有关歌剧、戏剧、电影等方面的书籍;视觉表现艺术书籍:有关画册、艺术设计、书法、艺术教育理论、艺术欣赏等方面的书籍;其中“画册包括:素描,油画,雕塑,壁画,版画,国画,水彩画,水粉画,蛋彩画等;艺术设计包括:服装设计、广告设计、室内设计、建筑艺术设计、会展设计”等方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艺术书籍的出版得到快速发展。如:2011年在使用中国标准书号的22类出版物中,艺术类书籍印数为17468万册(张),占总印数的2.27%;艺术类书籍印张为1254779千印张,占总印张的1.98%;艺术类书籍与2010年相比,种数增长18.10%(初版增长11.14%),总印数增长24.91%,总印张增长26.94%,总定价增长28.21%”。

本文依据新闻总署的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的统计数字,选取近五年的艺术书籍出版数据,可以看到我国艺术书籍出版的出版现状(见表4):

数据来源:新闻出版总署统计信息2007――2011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

http:///govpublic/1003.shtml

2.2.2 我国艺术教材的市场容量及出版概况:

我国艺术类教材市场主要集中在艺术基础教育与艺术类高等教育方面,主要包括:普通小学、中学、高中的美术、音乐教材;中等职业学校艺术类教材;普通本、专科艺术类教材;成人本、专科艺术类教材;文学艺术类研究生教材等。可见,我国艺术类教材的市场容量与学生的在校学生数密切相关。为此,通过2011年我国普通小学、中学、高中在校学生数及高等教育艺术类在校学生数,能看出目前我国艺术教材的整体市场容量(见表5)。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1年

3 不同类别艺术图书出版的市场特点

3.1 艺术书籍的出版特点

近年来,艺术书籍的出版有着惊人的发展速度,艺术品种与艺术专业种类的数量剧增。但在这种繁荣的背景下,一部分出版机构从逐利的角度,还有一部分人从职称评定的现实方面出发,对艺术专业书籍的专业质量与精品意识,还是有着功利化、平庸化的一些情况出现。因而,各种类艺术书籍(视觉表现、表演艺术、视听艺术三大类)从出版评价标准、艺术学术规范以及专业艺术书籍的编写、编辑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的出版特点。

对于表演艺术、视听艺术、视觉表现三大类艺术书籍,要具有较强的专业指导性。另外,对于画册、艺术设计、艺术摄影等视觉艺术书籍,要有高清晰度的画面与准确的色彩还原度。在版式编排设计上要注重变化与对比,不落俗套,具有一流水平的专业内容。

3.2 艺术教材的出版特点

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的艺术教材编写,应该严格按照教育主管部门的教学大纲,应体现出艺术课程的目标、性质、内容标准、基本理念及艺术价值。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将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艺术能力整合发展,中小学艺术教材的编写已经逐渐走向美术、音乐与舞蹈等多学科的综合与联系,以形成美好的审美情感、审美观与基本艺术素养。

相对基础教育阶段的艺术教材来说,艺术类高等教育教材编写则有着比较宽松的出版环境与自主出版空间,此类教材目前受政府引导,但已经由出版社和院校主导决定,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但由教育主管部门主导的国家级及省级规划教材,如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其申请与审批则非常严格。 高等教育阶段的艺术教材,要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从基本概念、原理人手,注重内容以实践的联系度,要以专业表现与实践运用为导向。

4 艺术图书出版中的问题

随着物质条件的丰富,人们对艺术的需求与艺术教育得到迅速发展,进一步促使艺术图书出版的日趋旺盛。但在这种艺术图书繁荣的市场背景中,我们不难发现艺术图书发展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状况,以帮助进一步探讨艺术图书的良性发展空间:

4.1 艺术图书市场不规范,产品同质化现象强,结构协调失衡

现在有很多艺术图书往往以商业利益为主,一味迎合市场的需要,另外也存在一些作者频繁参与各种艺术书籍与教材的编写,这些造成了艺术图书市场的出版现状混乱,艺术图书选题与内容的同质化。目前,艺术图书市场资源分散,存在着产业集中度低,资源配置不尽合理,产业结构整体规范较差,结构协调失衡,恶性竞争压力大等现象,这种现象造成许多出版机构处于一种发展不均衡及亏损的状态,使得艺术图书库存也逐渐增大,成为资产质量不断下降的不良资产,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大量出版费用及出版资源。

4.2 艺术书籍的评价标准体系缺失,专业品质有待提高,创新能力不足

艺术书籍的品质,离不开一支高水平的专业作者队伍及专业编辑力量。由于现在许多出版社在艺术书籍出版时往往依赖某些专家,没有建立起完善、多层次、国际化的艺术专业作者队伍,造成了艺术作者队伍资源稀缺,结构比较单一。另外,当前艺术图书学术研究比较浮躁,可操作性的评价体系与标准缺失,且缺乏具有较强艺术学识水平与鉴赏力的专业编辑,加上出版社往往更多关注发行数量与经济效益,这一切都使得艺术书籍的水准差异较大,市场生命周期较短,降低了艺术图书出版的专业质量、独创性与含金量。还有,在这个新媒体时代,艺术图书内容的呈现形式应丰富多彩,应该更注重创新能力,注重结合新的载体来搭载不同的内容,以进一步拓展艺术图书市场的发展空间。

4.3 艺术教材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系统化不够强

在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时期,高校艺术教材不仅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厚度,能够率先反映学术界的研究动态,促进艺术教材出版领域的教师作者队伍的建设;另一方面,高等艺术学校的教材,在编写中,更应与社会艺术实践有一定的联系与结合。目前,高校艺术教材对于一般性专业理论有系统的阐述,但理论与社会实践需求、实践运用有一定的脱节性,需要更务实的艺术指导,需要把握艺术最新动态的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等实践案例与运用表现,应系统化地将各艺术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统一起来,才能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开阔的艺术思维。

【参考文献】

[1]柳斌杰:《以时不我待精神引领产业大发展》[EB/OL].中国新闻网,[2010―01―06],

http:///cul/news/2010/01-06/2055851.shtml

[2]蒋建国:《新闻出版业实现大跨越、大发展、大繁荣》[EB/OL].东方网,[2012―11―11],

[3]《2009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EB/OL].新闻出版总署统计公报,[2010―09―07],

http:///govpublic/60.shtml

[4]《艺术展览》[EB/OL].百度百科网,[2010―1―18]

[5]《什么是美术》[EB/OL].百度文库网

[6]《2011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EB/OL].新闻出版总署统计信息,[2012―07―12]

[7]张乔:《综合的艺术史及其写作要素―解析和》[J].艺术教育, 2012,01 ,32―33页

[8]张乔:《综合的艺术史及其写作要素―解析和》[J].艺术教育, 2012,01,32―33页

[9]水明:《数字出版中的新媒体艺术语言》[J].西北美术,2010,01,18―19页

[10]孟耀:《高校学报发展数字出版的问题与对策》[J].航海教育研究,2008,04,112―114页

[11]郭丽杰:《网络环境下馆藏资源建设的思考》[J].图书馆学刊,2003,06,32―33页

[12]郑丽娟:《从电子出版物的特点看其发展》[J].绥化师专学报,第21卷第3期,2001,09, 134―1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