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字媒体技术的前景

数字媒体技术的前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字媒体技术的前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数字媒体技术的前景

数字媒体技术的前景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数字技术 媒体 优势 前景

1 数字媒体概述

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感觉媒体、表示这些媒体的表示媒体与通过计算机语言获取、储存和传输的实物媒体,三者统称为数字媒体。从狭义的概念上看,数字媒体一般仅指感觉媒体。数字媒体是信息时代的产物,随着数字媒体的不断发展,数字媒体也从封装型数字媒体发展到网络型数字媒体。

2 数字媒体的特点

2.1 数字化的语言

数字化的语言是数字媒体的基础,因此,数字媒体也是伴随着计算机的出现而出现的新的媒体形式。在计算机系统中,借助于接收设备,将音频、视频和图片等,转化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0”和“1”的信号,然后经过运算与加工,储存在硬盘中。因此,数字技术可以将任何传统媒体所要表现的事物数字化,媒体创作人员也是基于数字化的语言而创作。

2.2 多样的表现形式

数字媒体使用统一的数字语言和工具,创作的媒体可以无限复制,通过多样化的传播媒介,传播更为广泛,奠定了数字媒体表现多样化的技术基础。例如在传统的话剧表演中,可以借助于计算机设备,将视频、音频利用声、光、电等手段,与传统的话剧表演相结合,使观众更容易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2.3 高效率的制作

媒体的制作周期较长,并且需要多次修改,即使是全部推倒重新开始的例子也很常见。利用数字技术,可以为媒体制作人员提供较大便利。对于创作的媒体,可以多次的,频繁的进行修改,为高效率的制作奠定基础。例如在大型开幕式中,大规模的彩排既浪费人力和物力,又难以组织和协调。但是利用数字技术,可以在电脑中模拟彩排效果,跨越了想象和现实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大大提高了创作效率。

3 数字媒体的优势

数字媒体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可以储存更大容量的信息,利用检索软件,实现实时的快速检索,这都是以往传统媒体无法实现的。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数字媒体在很多功能方面都表现出传统媒体无法超越的优势。数字电话和互联网取代了传统的电报、即时通信业务和电子邮件取代了邮政系统的大部分功能,并且减少了成本支出,方便了广大群众。特别是传统的报纸行业,随着电子书刊和电子报纸的推出,数字媒体具有的容量大、易检索、内容丰富等优势,逐渐将报纸边缘化。

4 数字媒体的应用

4.1 画面数字化

利用数字技术,可以将观众看到的画面数字化。在这个过程中,摄像机可以对画面进行实时的拍摄,最大程度的还原画面。此外,通过镜头的拉伸和焦距调节,还可以使观众看到肉眼无法看到的画面和细节。然后借助于各种传输设备,将画面信号传输到电视、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中。在现有的条件下,基本可以实现实时传输,使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4.2 音效数字化

声音包括了各种音乐、说话声以及动物的叫声等,声音可以使媒体的时空表现力更加复杂。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快,声音的制作已经进入到了数字化时代。相比较于传统的模拟音频信号在复制和传输过程中容易产生信噪比的问题,数字媒体经过量化和重新编码,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任意幅度内对信号进行更改,大大降低了信噪比。同时,借助于更加专业的录音设备,人们可以不断追求更高、更真实的音质。

4.3 特效数字化

在数字媒体诞生之前,所有的特效都依赖于演员亲自完成,不仅增加了演员的危险系数,还增加了拍摄费用。利用数字技术,可以实现特效的数字化。通过安装在计算机上的特效软件,可以表现动物、人物和景物等复杂的画面和场景,特别是一些规模宏大的场面,利用数字特效软件,在摄影棚就可以完成拍摄,不仅提高了制作的效率,还给观众更加逼真的效果。

4.4 色彩数字化

传统的色彩调节是一种物理性的调色,利用颜料、涂料和染料等基础材料进行配色,其原理是光的反射,因此也会造成不同光源下色彩的失真。在数字媒体中,色彩分析是传统色彩的延伸,通过红、黄、绿的三原色进行配色,是一个基于传统光学色彩的混色系统。色彩的配置更加快速,也可以避免不同光源造成色彩失真的问题。

5 数字媒体未来的发展

数字媒体的产生,为观众提供了一个虚拟的,也是充满了各种奇观的世界。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可以跨越时空,还原亿万年前的场景,欣赏不能去的美景。数字媒体在传播具有的无可比拟的优势,使创作者的作品受众更加广泛。我国的数字媒体虽然比发达国家晚,但是在新一代技术浪潮中,我国的技术并不落后。但是媒体的内容创作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数字媒体都应当向内容服务发展。数字媒体从业者要充分利用这一技术,促进我国数字媒体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叶,田源.浅谈数字媒体技术的优势应用以及发展前景[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4(11):161-162.

[2]冉强辉,高雁.我国体育电视媒体与新媒体互补发展的研究[J].体育科学,2011(04):48-56.

[3]樊娜.用传统媒体的优势拓展新媒体的空间[J].新闻爱好者,2011,12:71-72.

[4]肖莹艳.数字技术视野下的新媒体艺术设计[J].美术文献,2014(05):119.

[5]文思慧.新媒体艺术与数字技术--解构北京奥运开幕式[J].艺术探索,2009(02):56-57.

[6]马进宝.数字媒体技术及其相关应用探讨[J].海峡科学,2010(02):81-84.

数字媒体技术的前景范文第2篇

摘要: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当前新媒体技术逐渐受到国家的重视,基于网络数字化的广播电视技术也成为我国信息传播工作的重要方向。本文先简要分析了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相关概念以及技术的特点及优势,并探讨了W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应用前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数字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快,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在网络数字化的影响下,其原有的发展模式与传播方式都发生相应的变化,使得传统广播电视的效益得到迅猛提升,并且在维护起来也有较大的优势。基于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在当前信息传输中的巨大优势,相信在未来将呈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1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概述

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核心是互联网科技,在该技术体系中,核心部分是借助互联网构建的网络服务器。具体的组成包括广播电视需要传输的信号,并且信息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联系,形成相应的界面,而用户也可以自主作出选择,用户的选择与服务器的智能化运转相联系,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信息服务。通过网络数字化,用户选择与获取信息的时间更快,操作起来也更加简便,用户摆脱了以往需要繁琐操作才能获取信息的落后方式,借助鼠标,通过轻点几下页面就能够进行节目的观看。并且在服务器的管理终端,还有用户喜好的收集与整理功能,通过统计用户平常观看节目的情况,由服务器定期向用户推送节目。在该服务器中,还有供使用者进行视频制作的工具,可以将各个节目的视频进行压缩处理,将其上传到客户端,供用户进行浏览。此外,网络数字化广播台的高度自动化及程序化也是该技术非常突出的特点。

2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特点及优势

(1)信息的共享度高,传输效率快。互联网汇聚了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并且通过互联网的信息汇总,将其综合到相应的平台中,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资源的共享,相比传统广播电视而言,其优势将更加突出。并且利用互联网构建的服务器在信息传输上还具有高效率的特点,达到提高信息传输效率。相关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人员能够使用计算机编辑信息,并且使区域的分工更加明确,并使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质量与传输效率大大提升。(2)提高编辑的效率。传统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人员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用于视频的剪辑与后期处理。而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上,节目编辑人员只需通过互联网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编辑处理,然后向制作处传输制作完成的节目即可,并且节目可供选择的样式多种多样。这大大提高了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容量与传输速度,提高重要信息传输的时效性。在传统广播电视的播出中,图像清晰度与传输效率往往呈反比关系,而借助网络数字化,则能够大大提高电视节目播出的质量,降低节目传输过程中受电磁场、人为操作失误造成的节目质量下降的情况,有效提升用户的观看体验。

3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应用现状及前景

(1)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应用现状。网络数字化与广播电视的融合在十几年前就开始发展,并且在长期的技术磨合中逐渐使该技术步入正轨,受我国网络数字化技术应用刚起步的影响,在信号的传输与发射上有待进一步提升。在技术的应用功能上,包括广播电视视频信号的数字化及音频数字化。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相比传统的广播电视而言,在抗外界干扰能力上较强。而在音频数字化发展上,为了给受众良好的视听享受,数字视频与数字音频的发展速度相一致,为了实现动态视频的展示,声音信号实现数字化,通过音频与图像信号频率取值的一致性,真正达到声画同步。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满足了当前人们对各种信息的需求,为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更大的便利。为了进一步提升与完善广播电视技术,当前需要处理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要解决好网络问题。推广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需要解决好基础的网络问题。网络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潜力是非常巨大的,但是在功能的开发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需要关注的重心是不断改善宽带网络IP,加快网络的建设,提高网络传输速度。在传输材料的选择上,目前广播电视网络专用的线路为光纤网,然而鉴于光纤网建设成本较高,因此为了提高广播电视的播放效率,应降低运行成本,通过网络IP技术与广播电视技术相结合,实现信息传输的高效,并且还为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第二,应解决好信息源问题。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传统广播电视要想追赶时展的脚步,就应形成信息与网络资源互补的局面。在当前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形式下,传统媒体面临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然而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却是新媒体无法媲美的,为了加快两者的发展,应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能够不断拓宽传统媒体的功能,使广播电视行业的业务组成逐渐延展到基本业务、增值业务与拓展业务共存的局面。而基本业务主要是广播电视平常工作的组成部分,拓展业务与增值业务可以通过网络媒体环境进行运营,从而实现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优势,进而使网络数字化技术给广播电视技术的革新与发展带来更大帮助。(2)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应用前景。互联网时代下,网络数字化必将得到快速的发展,因此势必会带动传统的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从而扩大传统媒体的影响力。根据当前人们对信息的个性化要求,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的传输形式必然会呈现多元化发展的局面,并且在发展过程中也会不断的改进节目的制作方式以及节目的编制方法,从提高节目的传输效率与传输质量出发,提升用户的观感。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网络数字化与广播电视也应追赶时展的脚步,不断提升传输水平与传输质量,并且还要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的开发更加广阔的市场,注重用户市场的引导,结合市场与用户的需求,对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进行改进与优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我国传媒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数字媒体技术的前景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数字电视 现状 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TN949.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10-0219-02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尤其是数字技术迅猛发展,社会已经进入了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这些技术也在电视领域得到了最大化的体现。数字电视技术是电视数字化和网络化后的产物,本文阐述数字电视的主要特点、优势和应用,对数字电视技术的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相关的探讨。

1、概述数字电视技术

1.1 数字电视技术的定义

数字电视技术是一个系统,是与传统模拟电视技术相对的一种电视数字化和网络化的电视信号传播方式,又称为数码电视或者数位电视,是指电视节目从演播室到发射、传输、接收的所有环节都是由0、1组成的二进制数字流来进行信号传播的电视类型,数字信号的传播速率是每秒19.39MB。数字电视并非只是传统意义上的电视,它可以允许几种制式信号的同时存在,提供图像、语音和数据等全方位的服务,是3C融合的标杆,是计算机、消费电子和传输平台3个环节的聚焦。

数字电视按信号传输方式可分为:卫星传输数字电视(卫星数字电视)、地面无线传输数字电视(地面数字电视)、有线传输数字电视(有线数字电视)。[1]

1.2 数字电视技术的特点和优势

数字电视采用的技术与模拟电视有很大的不同,模拟电视采用模拟信号传输和处理电视图像,其特点是采用时间轴取样,每帧在垂直方向取样,以幅度调制方式传送电视图像信号,视频、音频信号是分别传输,信号数据量少,存在易受干扰、清晰度低、色度畸变、亮色串扰、色彩失真、易闪烁和临场感弱等缺点。

数字电视技与原有的模拟电视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

(1)信号杂波比和连续处理的次数无关。因为数字设备只输出1和0两个电平,恢复时不究大小,只要满足处理电路中可能识别出是“1”电平即可,因而在连续处理过程中或在传输过程中引入杂波后,其杂波幅度只要不超过某一额定电平,通过数字信号再生,都可能把它清除掉。所以,在数字信号传输过程中,信号稳定,抗干扰强,不会降低信杂比,避免了系统非线形失真的影响,大大提高了图像和音频的质量,不用担心远距离的数字传输信号受损。

(2)可避免系统的非线性失真的影响。而在模拟系统中,非线性失真会造成图像的明显损伤。压缩后的数字电视信号经数字调制后,可进行多种形式的开路广播,在设计的服务区内(地面广播),观众将以极大的概率实现“无差错接收”(发“0”收“0”,发“1”收“1”),收看到的电视图像及声音质量非常高,基本无损伤。

(3)具有开放性和兼容性。通过电缆调制解调器或者机顶盒可以实现模拟接收和回传信号,改变了模拟体制下PAL、NTSC、SECAM制电视节目不能交换的特性。

(4)易实现信号的存储,且存储时间与信号的特性无关。近年来,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迅猛,使其可以存储多帧的电视信号,从而完成用模拟技术不可能达到的处理功能。例如,帧存储器可用来实现帧同步和制式转换等处理,获得各种新的电视图像特技效果。

(5)数字技术可实现时分多路,充分利用了信道容量,并利用数字电视信号中行、场消隐时间,可实现文字多工广播(Teletext),容易实现数字变换,为图文、声音、数据并茂的综合业务数字网开拓了广阔的应用领域。

(6)可以合理地利用各种类型的频谱资源。

(7)在同步转移模式(STM)的通信网络中,可提供全新的业务。借助双向网络,数字电视不但可以实现用户自点播节目、自由选取网上的各种信息,而且可以提供多种数据增值业务。

(9)很容易实现密码措施,即加密/解密和加扰/解扰技术,便于专业应用以及广播应用(尤其是开展各类收费业务)。

(9)具有可扩展性、可分级性和互操作性,便于在各类通信信道特别是异步转移模式(ATM)的网络中传输,与计算机配合可以实现设备的自动控制和调整。

(10) 数字电视采用数据压缩技术,便于实现Internet、电信网、电视网三网融合,构成一类多媒体通信系统,成为未来“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的重要组成部分。[2]

2、数字电视技术的现状及前景

2.1 数字电视技术的现状

2.1.1 国际数字电视发展介绍

在全球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进程中,美国的数字电视发展处于世界领先行列,早在1990年美国开发出世界上第一套全数字高清晰度电视系统,1994年率先实现了商用卫星数字电视业务播出。在欧洲,数字电视出现的标志是法国于1996年开播了第一个商业数字电视。之后,欧洲的数字电视技术发展迅猛,至今欧洲的卫星数字化已将近100%。而在亚洲,有线数字电视开始于日本,2003年12月,数字电视在日本正式开播,在2010年基本完成改造所有有线网的数字化。2005年,韩国也开始在全国开播数字电视。2011年,全球各国加快普及数字电视,全世界有数字电视观众8亿户,彩电业加速步入数字电视时代。据英国市场研究公司数字电视研究发表的研究报告称,2016年全球将有30多个国家将完全普及数字电视机,配备数字电视的家庭数量将比2010年增长一倍,将达到11.9亿个,覆盖80%的家庭。

2.1.2 国内数字电视发展现状

我国的数字电视技术发展起步比欧美要晚,直到2000年6月,广西南宁才出现第一家数字电视广播电台。2002年,上海开始了有线数字电视的试播,观众不仅可以观看到更精彩、更清晰的电视节目,还能根据自己喜好点播电视节目,并能及时跟电视台进行双向沟通。2003年5月,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了《我国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时间表》,这标志着我国有线数字电视工作开始正式展开。我国有线电视数字化的整体转换大体上分为三步:第一步是从2003年开始有线电视的数字化;第二步是2006年发射广播电视直播卫星,开展数字化的卫星直播技术;第三步是2008年开展地面电视数字化。

2008年,中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量为4501万户,2009年,中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量为6200万户,2010年,中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量为1.051亿户。2011年,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量达到1.16亿户,有线电视数字化程度达到49.14%。

2013年,预计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新增2500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量达到1.5亿户。2014年,预计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新增1500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量达到1.65亿户。预计2015年,中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新增825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量达到1.7325亿户,有线电视数字化程度达到87.57%,并停止模拟广播电视的播出。到2016年,中国数字电视家庭数量将占全世界的25%。[3]

2.2 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前景

2.2.1 卫星直播电视

卫星电视直播的实现是通过相应的通信卫星。目前,通信卫星技术得到了很大进步,它的发射功率很大,通过它可以把电视信号直接传送到接收终端。由广播卫星自己所提供的电视直播业务称为DBS(Direct Broadcasting Satellite Service)。直播卫星波束的国内覆盖特性很好,很多都是在本国覆盖上应用,卫星直播业务具有很强的国内覆盖特性,即在国内能收到绝大部分电视节目。

DTH指的是由通信卫星和广播卫星一起所提供的电视直播业务,其覆盖范围大,很多都是在跨国领域上面应用。因此,在我们国家的某些地区,可以收看到国外的一些卫星转播的电视节目。DTH方式可以提供直接到户的用户授权和加密管理,开展数字电视、高清晰度电视等多种类型的先进电视服务,不受中间环节的限制。此外,DTH方式还可开展许多电视业务之外的数字信息服务,如高速Internet下载等,在电视与电信、计算机日益融合一体的将来,这一点成为重要。随着现代社会节奏越来越快,电视接收设备的升级也很迅速,数字电视技术向卫星直播发展的趋向也会越来越清晰、越明朗。

2.2.2 数字高清电视

数字电视技术与传统模拟电视技术区别最明显的就是清晰度,数字电视节目的清晰度远远高于传统的电视节目。数字电视根据节目清晰度的不同可以分为:数字高清晰度电视(HDTV)、数字标准清晰度电视(SDTV)、数字普通清晰度电视(LDTV)。

高清电视是“高清晰度数字电视”的简称。完整的高清数字电视体系包括:高清电视节目源、高清机顶盒、高清电视机和必要的传输网络,缺一不可。相比传统模拟电视和标清数字电视,高清电视图像分辨率成倍提高,达到1920×1080,而标清数字电视分辨率仅为720×576。高清采用的宽高比为16:9的大屏幕播映方式,使电视节目具有更强的逼真性和感染力。目前,全球已有12个国家开播高清电视节目,包括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韩国、德国、奥地利及一些北欧国家。在我国,已经有包括中央电视台、东方卫视等在内的数十家高清电视频道开通,免费提供高清电视节目。随着人们对电视节目的清晰度的要求日益提高,向高清晰度电视发展是数字电视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

2.2.3 多媒体移动终端

数字电视接收终端发展有“大”和“小”两个极端。“大”指的是超大画面高清晰度的有线数字电视,适用的场合是家庭、办公室及室外;“小”指的是可以移动接收的终端,包括手机电视、平板电脑、数码相机及MP4等便于携带的移动终端设备,它们接收和传送的内容非常广泛,不只限于电视节目,还有数据、图文、视频等多媒体业务。[4]多媒体移动终端代表是手机电视,现代手机特别是智能手机的普及范围广、功能强大、技术更新快、屏幕越来越大,为使用手机收看数字电视提供了便捷的条件,提升了普及效果。虽然其图像和音频效果不如普通的电视,但因为可以移动着接收信号,而且在3G无线网络和WIFI热点普及的帮助下,其在网络上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成为名副其实的“微型电视”甚至“微型电脑”。

目前,便携式多媒体移动终端已经形成较完备的技术标准体系和产业链,已初步形成全国统一运营体系。2006年,国家广电总局正式颁布了CMMB(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China Mobile Multimedia Broadcasting)行业标准,确定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移动多媒体广播行业标准。至今,全国各省均已完成CMMB业务运营支撑系统建设,共有300多个城市通了CMMB信号,下一步将是推广至乡镇。CMMB已经做到了在时速250公里/小时的条件下稳定接收广播电视信号,也就是说只要信号能覆盖到,在火车、地铁、汽车等交通工具上都可以使用CMMB。由此看来,多媒体移动终端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所以这点也是数字电视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向。

2.2.4 智能互动电视

智能互动电视,也有人称为网络电视(IPTV),它以因特网为传输载体,以PC机或者机顶盒+TV为终端设备,把各种单向、交互式业务提供给用户。智能互动电视采用开源性软件平台,用户可以按自己需要定制相应的功能,因为因特网可提供双向通道,用户还可以像现在使用智能手机一样在电视网站上定制需要的应用功能软件。智能互动电视的节目源除了由网络传输外,还可由各种数字存储媒体来提供。智能互动电视超强的互动性、丰富的节目和存储手段,以及计算机网络的日益普及,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们被分流到智能互动电视中去。它的功能还不止这些,随着交互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脑和电视的界限进一步模糊。智能互动电视随着数字电视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智能互动电视业务的扩大也越来越明显。

3、结语

数字电视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动了电视制作、播出、传输、接收等各个环节的技术开发和设备制造的全面发展。我国数字电视技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未来的10年内,中国的数字电视产业将得到长足的发展,整个数字电视产业的规模会达到2万亿元,广电将步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在我国数字电视产业链逐渐完善的情况下,未来其市场规模不可限量。数字电视将创造更多的投资机会,我国数字电视产业必须深入分析当前发展形势、把握未来市场发展方向、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并根据行业趋势制定发展战略,才能把握好数字电视发展的契机,大力促进我国电视媒体的技术升级,从而促使优势产业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对推动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燕莉.数字电视技术与发展研究[J].网络技术,2010(11):60-62.

[2]黄高高.数字电视技术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展望.科技创新与应用[J].2012.1:41.

数字媒体技术的前景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多媒体;多媒体技术;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0-0000-02

众所周知,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信息的传输、信息处理和信息的共享已成为现代社会进步的关键,多媒体技术就是适应于这一需要的产物。它将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了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并模拟了人的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能力来综合处理和应用这些信息,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计算机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使信息接收和处理能按人类最自然、最习惯的方式进行,难怪有人称多媒体技术是信息处理技术的第四次革命性的飞跃。

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概念

所谓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就是通过计算机将文字、图像、视频、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媒体信息通过一系列的变换,转变成为数字信息,同时,把这些数字信息通过友好的界面进行显示出来。多媒体的范围非常广泛,比如文字、图像、视频、声音、动画通以及用于传递信息的计算机程序等均属于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在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地方,例如:数字化图书馆融入了多媒体技术后,使得数字化图书馆更加生动真实。

数字化技能将文件处置带入了新之域地,使人门能够用更快之速度出产文件,用更便当之样式修改图象并且文件,应用 Internet 通信把图象并且文件火速地传到四面八方。通过数字收缩,在那根本上解决了录像带资本来源长久保留之难点。未来之人门需要某一内容时候,能够通过 Internet 调出,在那 Internet 终端上阅读,自满时候,再在那终端打印机上打印出来。因特网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不知不觉地走近了我们的生活。

二、多媒体发展现状

多媒体(MULTIMEDIA),指信息表示媒体的多样化,常见的图像、声音、文字、动画,承载信息的程序等都是媒体。多媒体技术是指我们利用电脑把文字、图形、影象、动画、声音及视频等媒体信息都数位化,并将其整合在一定的交互式界面上,使电脑具有交互展示不同媒体形态的能力。多媒体技术极大的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传统方法,符合人们在信息时代的阅读方式。多媒体技术的雏型被认为始于1984年,Apple公司首先引入了位影射bitmap的概念对图形进行处理,并使用了窗口和图形符号作为用户接口。目前多媒体技术仍不完善,等待解决的问题还很多,尤其是我国处于起步、发展阶段,需要不断拓展应用领域,探索新的应用途径,以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多媒体技术的特点

(一)多媒体信息表现与交互

在多媒体平台下,多种媒体并存,各种媒体在空间如何进行组织,媒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何描述和解释,在时间上怎样安排,都是多媒体在表达信息时必须考虑的问题,其交互的作用和影响在表现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成份。

(二)音频采集技术

音频采集通常将模拟信号采样生成数字信号,经过计算机处理后再现或存储到数字介质上。VFW。技术和DirectShow技术都能实现Windows平台上多媒体信息实时采集,但DirectShow目前市场上比较流行的WDM硬件驱动模型,不仅支持比较早的VFW方式的驱动,而且解决了采集设备性能的差异以及兼容性问题与多媒体本身数据量巨大的问题,是目前音视频采集开发的首选技术。

(三)数据压缩技术

多媒体是面向数据、文本、语音、图像、三维动画等多种媒体的处理。为了得到满意的视频画面质量和听觉效果,必须对音频和视频信号实时处理。数字化后的视频和音频信号的数据量是非常巨大的,如一幅640×480mm分辨率的真彩色(24 bit/象素)视频图像,数据量为7241Mbit/ 帧,1000MB 的硬盘只能存放1000帧未经压缩的图像。

四、音视频的压缩/解压缩

无论声音的采样参量如何,原始声音的数据量都很大,原始数据量计算方法如下面公式所示。

数据量=采样频率×采样位数×声道数/8(字节/秒)

例如,采样频率位44.1KHz,采样位数为16,双声道,则数据量为181.5千字节每秒,如果我们直接把原始数据在网络中传输,将消耗较多的带宽,并且用网络状况的变化,可能导致声音传输的不平滑,不连续。因此,采样的原始数据必须压缩后才能发送。目前较多的使用开源的MP3压缩代码。

视频数据量远远大于语音,例如视频帧量化为离散的象素,每行181个象素,每幅图像151行,每个视频帧的分辨率都需要大约39KB来表示其内容。若视频帧不经过压缩以25帧/秒传送,那么原始的视频序列数据率约为7.7MbPs。视频相关的应用和推广完全依赖于理想的视频压缩技术。

五、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

计算机多媒体技艺之成长前景有三个方面:多媒体技艺集成化、多媒体终真个智能化及嵌入化、Internet 化成长。

数字媒体技术的前景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数字电视技术;有线电视网络;传媒发展

数字电视技术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我国经历了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的发展历程,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数字电视等新技术,数字电视技术和有线电视网络的融合是我国电视技术发展的一大趋势。数字电视网络技术的出现是多种技术相互结合的成果,具有极为丰富的内容和形式,能够满足不同阶段人群对节目的不同需求。

1数字电视技术概述

我国电视技术的发展方向已从模拟电视技术转向数字电视技术。一般而言,数字电视技术是指利用数字信号传递声音、图像技术。这种技术能够将由电视台传递出的节目信号通过数字解调和压制转换为电视信号,再由光缆或卫星将信号传递到用户,最后通过机顶盒,将电视信号重新还原为图像和声音,完成信息的传递。当前,数字电视技术正在迅猛发展,是我国电视技术的一次革命性变革,必将推动媒体传播行业的改革。数字电视技术能够为电视用户呈现高清的画面,稳定的音质,克服了传统模拟电视技术中画面不稳定、声音不清晰、信号差的弱点,并在此基础上与有线电视网络相结合,为用户提供更加多样的电视服务。比如,可根据用户的需求,自定义电视节目,编制电视节目单,获取网络资讯,进行电视网络娱乐等。这种电视技术能充分利用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多元化的优势,提升用户的电视体验[1]。

2数字电视技术应用于有线网络电视的优势

2.1清晰度得到显著提高

数字电视技术应用于有线网络,能够显著提高电视画面的清晰度。原有的电视技术通常注重电视功能的实现,较少关注电视成像和音质的质量,数字电视技术的应用使电视的图像色彩更加鲜明、清晰度更高,能够大幅度地降低噪音。

2.2信号的高稳定性

与传统的模拟电视技术相比较,数字电视技术在信号稳定性方面的功能更强,能够避免电视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出现失真的情况。在信号传输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数字化技术,使信号更加稳定可靠[2]。此外,在信息处理方面,这项技术还能避免系统出现非线性失真现象,提高信号传输的质量。

2.3可操作性强

数字电视技术的可操作性更强,它采用异步的信号处理方式,在信号传递方面能够提高效率并且保证信号的准确性。这种技术在时间上并无限制,增强了其通用性。此外,在显示实时信息方面,还能够多路分用,利用信道和信号的消隐时间,对信号进行处理,增强了其多路分用的实时性。

2.4节目的频道范围扩大

在有线电视网络中采用数字电视技术,能够克服传统电视频道在信号传输和传递方面的局限性。模拟电视技术在频带传输时,往往只能传输1套电视节目,不能满足人们对电视节目的多样化需求。数字电视技术则凭借编码技术传递电视信号,同一时间可传递多套电视节目。而随着编码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电视技术在传递频道节目方面必将能满足人们多元化的电视需求,传递更多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为人们呈现多姿多彩的世界[3]。此外,数字电子技术还与网络相结合,在传递电视信号与提供电视节目的同时,还可提供付费点播、娱乐操作及网络服务等方面的内容,利用网络化的优势,为用户提供更具个性化的服务。

3有线电视网络中数字电视技术的应用

3.1数字电视技术在有线电视网中的应用现状

随着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其在有线电视网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有线电视网络主要包括3个部分:有线电视前端、网络以及用户终端。其应用主要是通过机顶盒实现的,具体的过程是电视信号通过有线电视前端传输到有线电视HFC网再到用户终端,经机顶盒接受信号通过AV接口输入电视机,用户可通过这样的方式收看到数字电视节目及各种图文信息。此外,在不适用机顶盒的情况下,原有的通过模拟电视技术传输的电视节目也可收看,用户可在这两种技术中进行选择,同时数字电视技术还可为用户提供境外信息和点播服务[4]。

3.2数字电视技术在有线电视网络中的具体应用

目前,数字电视技术还在发展中,其在有线电视网络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利用机顶盒传输并还原模拟电视信号。机顶盒的应用原理是在电视信号进行传输时,可将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保证图像和声音的清晰度和质量。在播放时将信号通过调制解调器进行还原,实现节目的完整传输。采用全电缆光纤或网络混合网作为信号传输介质,可实现多种形式的交互使用,比如电视节目指南、付费点播、数字电视广播、软件升级、网上冲浪等。机顶盒通过数字电视技术能增加比原来多4倍的电视节目,同时其视频点播、节目指南、IPTV等的发展也使得数字电视技术能够拥有其他电视技术无可比拟的优势。在数字电视一体机尚未出现的今天,机顶盒的使用能极大地方便人们的生活,并推动多媒体处理器的发展。

4数字电视技术在有线电视网络中的进一步发展

将数字电视技术合理运用于有线电视网络中,不仅增加了人们选择电视节目的空间,其收看品质也有了显著提高,而且还能够推动媒体行业的持续发展。数字电视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一是建立同步数字体系和异步传输模式的光缆干线以及同轴电缆入户的混合网,在未来的发展中,将实现全部的光缆网覆盖,同时带宽将扩大到2GMHz,频道数量将会增加至200个,目前的光缆网带宽将扩大到1GMHz,依旧沿用光缆和电缆混合网;二是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5],将数字电视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对家庭环境进行监测,避免出现家庭意外事故,在对家庭环境进行数字化录像时,一旦监测到异样情况,可利用网络进行自动报警,提高家庭环境的安全性,减少家庭的不稳定因素,避免家庭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三是根据电视用户自身的兴趣爱好和需求,为用户提供更多个性化的增值服务,比如一些网络远程服务,电视购物、资讯获取、个性节目单制作、频道设定、IP通话等。通过提供这些服务能极大地提高数字电视的智能化操作,促进有线电视网络的发展。

5结束语

从目前情况看,数字电视技术还需要朝着智能化和网络化的方向不断发展。数字化电视技术是人性化与技术逐步提升的重要体现,不仅提高了电视画面的质量,还对我国有线电视网络的发展与推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不断升级更新该项技术的基础上,还需要深入挖掘其对有线电视网络发展的核心价值,推动我国电视行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宝军.当前有线电视网络中数字电视技术应用及发展前景[J].西部广播电视,2013,(18):55,59.

[2]李嘉.当前有线电视网络中数字电视技术应用及发展前景[J].硅谷,2014,(16):6-7.

[3]吴昌进.浅析当前有线电视网络中数字电视技术应用及发展前景[J].科技资讯,2010,(13):13.

[4]申永君.当前有线电视网络中数字电视技术应用及发展前景[J].新媒体研究,2015,(02):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