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学理念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增强学生的体质
体育教学对增强学生体质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同时,体育教学还是一种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的养成教育,使学生不仅有一个强健的体魄,而且有一定的体育素养,以适应现代的学习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2.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首先,体育运动能促进大脑的发育,改善机能,为人们从事智力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体育运动可以促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的发展。
3.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
首先,在体育教学、训练和比赛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克服一个又一个心理和生理的困难和障碍,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极大的努力,胜利往往取决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其次,体育以其丰富的内容和形式,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所以,长期、系统的体育教育有助于学生良好个性和心理品质的形成。
4.陶冶学生的情操
体育教学、训练和比赛中,学生都将获得各种强烈的情感体验,且有鲜明、强烈、丰富、多样、易变等特点,对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其责任感和团结协作与助人为乐的精神具有特殊作用。
二、渗透素质教育应坚持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教师的主导作用非常重要,但教育必须符合学生的内在需要,只有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认同接受,教育才能起到作用。因此,要特别确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启迪和引导学生的主体意识,把外在的教育要求转化为内在的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自身素质。
2.整体性原则
体育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还应与素质教育的内涵有机地联系起来,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3.因材施教原则
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每个学生依据自身条件得到其可能得到的最佳发展,并在基本素质全面展现的同时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
4.长期性原则
从广义上讲,要制订出长远规划,将素质教育面向教学的整个过程;从狭义上讲,教师应从课的开始到结束,课与课之间要紧密联系,不失时机地渗透素质教育,使学生接受信息更深刻、更牢固。
三、实施渗透的途径
1.确定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体育教学是体育教师向全体学生传播体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广大青少年素质、发展智力、融合美育和劳动教育的重要形式,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过程中担当桥梁作用。
体育教育中,教师要具备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学习新知识,探讨新教法,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三个基本特性,提高教学质量,为人类教育的发展作贡献。
2.发挥体育环境的熏陶作用
体育环境包含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是指体育场地、设施和运动器材,软件是指学校体育的氛围。学校体育以其鲜明的导向特征、强烈的时代特征及独特的调适和规范特征,在素质教育中居重要地位。今后学校体育的走向是:以[提供写作论文的服务dylw.net]紧扣成长为主题,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主旨,以强身健体为目的,以课内外为结合点,以班级为依托,开展广泛的形式多样的活动。
3.拓宽体育养成教育的渠道
(1)进行角色转换。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组织练习和活动,由被动变主动,使活动内容更符合学生需要,活动方式更易于被学生所接受,并以此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活动的综合效果。
(2)因势利导。在体育养成教育中,学生既富有理想,但又易丧失信心;既希望体魄强健,又害怕吃苦;既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又不愿承担义务等。为此,必须注意因势利导,通过激发学生的积极因素来克服消极因素。
(3)拓宽体育养成教育的渠道,变单向为多向。打破传统的学校体育方式,把学校体育同家庭教育、社会体育结合起来,把学校有组织的体育活动与学生自发的体育活动结合起来,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4.结合实际,开展“快乐体育活动”
把开展“快乐体育活动”定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证明是成功的,而且在理论上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1)从理论上讲,“快乐体育活动”是一种投资小、见效快、效益好的学校群众性活动,是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新路子。“快乐体育活动”的开展,容易形成区域性教育优势,具有较强的辐射力。它既针对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又能发挥体育教学改革的优势。
(2)从实践上讲,“快乐体育活动”具有丰富的内涵,它以形式多样的器材和设施,寓健体于快乐之中,促使学校体育由课堂向课间、课余延伸;变单调的纯技术传授为丰富多彩的活动;变少数人的竞技为全体学生的锻炼;变要学生练为学生要练。让学生乐中玩、玩中练,不仅增强了身体素质,也促进了其它各方面的发展。它顺应了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因此,“快乐体育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促进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化,还能推动学校各方面工作沿着素质教育轨道健康发展。
5.利用体育教师进行无形的渗透
一、展直观,抓本质,建立概念
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师根据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从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实物的操作、模型的演示等进行直观教学,这是贯彻“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基本认识规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物理概念是用来表征物质的属性和描述物质运动状态的,任何物理概念都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我们讲物理概念时,应尽可能从具体事物、事例或演示实验出发,使学生对物理现象获得清晰的印象,然后通过分析,抓住现象的本质,使学生从具体的感性认识过渡到抽象的理性认识。
例如讲“导体的电阻”时,首先进行演示实验,让学生留意观察:通过某段导体的电流强度决定于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并且当导体不变时,电流强度与电压成正比,即电压V与电流强度I之比值是一个恒量。其次,换另一个导体做实验,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对另一个导体,电压V与电流强度I的比值是另一个恒量。由实验可知,对任一导体,电压V与电流强度I之比是一个恒量,用R来表示,这个恒量就表征导体的一种物理性质,那么R表示导体的什么性质呢?再进行直观教学,将甲、乙两导体并联、加上电压V时,通过甲、乙两导体的电流强度分别为I甲和I乙,我们发现,当R甲>R乙时,I甲<I乙,这就说明R这个恒量可以用来表征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小,从而得出结论:R是表证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的物理量,它的大小可用公式R=V/I量度,这时必须进一步揭示本质:导体的电阻不是决定于电压和电流强度而是由导体本身的物理性质来决定,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对同一导体来说,不管电压和电流强度的数值如何,电阻的大小总是不变的,这就抓住了电阻概念的本质。
通过直观形象教学,抓住现象的本质,物理概念也就顺理成章地建立起来了。
二、破难点,抓关键,强化概念
概念是反映物质的本质属性,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有的概念,难度比较大,这就需要突破难点,抓住关键。例如磁感应强度这个概念,通常用B=R/IL来表示,我们决不能受数学公式的影响误地认为B跟F成正比,跟IL成反比,因而得出F越大,B越大,F等于零,B也等于零的错误结论。一定要明确比值F/IL是表示磁场强弱的一个物理量,与F及IL不存在正比、反比关系,B是由磁场本身性质决定的,与试验电流通电导线受力的大小、通电导线的长度及电流强度大小无关,突破了这一难点,这样就可避免学生产生“通电导线不受力的作用时磁感应强度等于零”的错误概念。
三、分层次,抓阶段,完善概念
教育学告诉我们:教学中要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这也是学生认识能力发展规律的要求,讲物理概念,必须按照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注意形成概念的阶段性。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只能是从简单到复,逐步加深。不可能一下子就理解得很透彻,所以讲概念要循序渐进,不能越等而进、不能操之过急。例如“力”的概念,初中只讲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到高中才进一步把力和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联系起来,指出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强调力的矢量性,由重力到弹力、摩擦力,进而到万有引力。由力学中的常见三种力到热学中的分子力;由电场力到磁场力;由宏观上的引力到微观里的核力;由物体直接接触的相互作用到物体与物体不直接接触而通过场发生相互作用,我们讲力的概念、就要依据教材,依据学生认识规律逐步加深。如果试图在初中或高一就过早地要求学生对力的概念有全面透彻的理解。就违反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就会事倍功半、欲速而不达、只有分层次、抓阶段、才会不断深化概念,对概念的理解更加全面、更加完善。
四、巧设疑,抓练习,巩固概念
通过置疑法,给出对物理概念的错误说法,经过辩析,进一步揭示概念的内涵,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运用已经掌握的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这就使概念的掌握更加精确与透彻。从这个意义上说,练习也是形成概念的延续。
例如对速度和加速度这两个概念,我们可以设疑:速度大的物体加速度就一定大吗?加速度大的物体速度就一定大吗?速度为零加速度就一定为零吗?加速度为零速度就一定为零吗?
一、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前的旧观念,要让学生在学习上主动起来,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知识水平为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进行学习上的动手、动脑,可尽量让学生自己先进行理解,教师再适当的加以补充和讲解,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就要找到学生对知识的兴趣点,让学生轻松快乐的进入到学习当中,从而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果。教师要多关心学生,多和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从而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帮助,提高学生学习信心,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减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有利于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课堂知识。在学习中,只要能通过学生自己的能力完成的知识,教师都可以让学生自己完成,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慢慢依靠自己学习,减少对教师的依赖。只要是学生能解决的数学问题,就给学生自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敢于质疑,能够提出自己的意见,让学生正真成为学习中的主体。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仅要学会数学知识,还要懂得如何去学,学会靠自己的能力去学习获得知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者的工作,多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表达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主动地获得知识,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更加认真的学习。
二、给学生自由学习的机会
在课堂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疑难点,确定讨论和交流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每个学生都勇敢讲出自己的想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补充自己在知识中的不足,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深学生之间的关系,提高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能力。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讨论,调节学生情绪,适当转变学生思路,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加强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在课堂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各种不同层次的习题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检查学生学习结果,找出学生存在问题的原因,以改变数学题型练习让学生加深理解,让学生把知识点之间联系起来,让学生自己寻找学习规律,轻松地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注意联系学生实际,适当调整练习形式,提高学生学习上的兴趣,让学生展开思路一题多解,让学生对知识活学活用。通过练习,学生能对知识能有更进一步的消化,而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作业完成结果,可以了解到学生,发现学生的问题,采取适当的方法及时帮助学生。教师要让学生提高对知识的掌握,就要在课堂上多让学生提问,在课堂上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就在第一时间把自身对课堂的学习情况展现在教师的面前,教师结合学生的问题可以找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不足,帮助学生及时的补充知识,促进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尽量把当天的学习任务当天完成,让学生能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在学习中能自觉思考,遇到难题不退缩,不气馁,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将数学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做到学有所用。
三、教师要让学生“会”学
黄炎培职教思想的核心理念是“手脑并用、敬业乐群”。“敬业乐群”便是其职业道德教育思想的概括。“敬业乐群”出自西汉?戴圣《礼记?学记》。所谓“敬业”,是指“对所习之职业具嗜好心,所任之事业具责任心”。即热爱所业,尽职所业,有为所从事的职业和全社会作出贡献的追求。所谓“乐群”,是指“具优美和乐之情操及共同协作之精神”。即有高尚情操和群体合作精神,有“利居众后,责在人先”的服务乃至奉献精神。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该职业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在职业生活中处理和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道德准则。职业道德是整个社会道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化。
高职院校学生
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要性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对德与才有精辟的论述:“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他给圣人、君子、小人下定义:“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他提出的选材标准是:“苟不能得圣人君子,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是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我们所培养的高职院校的学生也应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素质全面的人才。即手脑并用,德技双馨。
1.职业道德教育是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保障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要求学生既要有“才”,还要有“德”。 即学生在具备较高职业技术技能的同时,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据分析绝大部分企事业单位对于青年就业人员的最大希望和要求就是:懂做人的道理和敬业精神。绝大多数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都将职业道德素质作为衡量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换句话说,一名员工无论技能操作多么娴熟,如果工作态度、为人处事等方面不够成熟,缺乏吃苦精神,缺乏合作意识,缺乏集体观念,将来也不会被企业委以重任。所以,我系德育工作首先注重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习惯与能力。利用班会课、板报等形式,让学生学会“开口”,一段时间下来,师生间相互问候增多了,同学间因为口角发生矛盾有所减少了。学生犯错,到系部处理时,我们不是对其破口大骂,而是首先询问他自己对这件事情的态度与看法,让他换位去思考一下,大多数的学生都能逐渐认识自己的错误,从而化戾气为祥和,化干戈为玉帛。
2.职业道德教育是高职院校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
从南京一初中生埃及神庙刻“到此一游”到复旦投毒案,从许久前的马加爵事件到诸多的离家出走及跳楼事件,血淋淋的教训摆在我们的面前。如今的一代,浮躁、消极、自我、高傲,不善与人交往合作,缺乏集体观念、吃苦精神,遇事冲动,无不体现着道德的缺失。职业道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反映了学生的精神风貌、求学态度和走上工作岗位后的职业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衡量一所学校内涵的重要标准。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对于学风、校风建设乃至校园文化将产生重要影响。所以,我们系部在举办各种活动时,都充分考虑对学生道德修养的提高。例如:职业礼仪讲座,通过讲座让学生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平时应该着重培养、提高自身哪些方面的素质,教会学生如何在职场中处理与人与工作的关系,如何遵守职场中的规范,如何在工作中尽力创造价值、自我成长;再如大合唱比赛,比赛前一段时间,班主任组织学生利用课余、自习等时间加强练习,整个教学南楼时时飘扬着歌声,虽然不是很动听,但是作为德育管理者,我有种如沐春风的感觉。比赛时,班级整齐的服装,嘹亮的歌声,充分体现了班级的团队凝聚力。篮球赛、拔河比赛等体育活动,场上队员奋力拼搏,场下观众摇旗呐喊,无不体现着集体的力量,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还有,“我爱我家”住宿生系列活动、建立“知心姐姐”谈话室等,在活动当中让学生找到归属感,挥洒无处安放的青春。再如,结合文明风采大赛。通过“感恩”这一主题,让学生在写作当中逐渐去体会、学会感恩;通过摄影大赛,让学生用镜头去捕捉生活中的美,从而培养其优美和悦之情操……
在组织与参与各种活动中,我发现我们的学生确实存在着诸多的缺陷。但是,只要我们能潜下心来耐心的引导,他们还是能逐渐的明辨是非沿着正确的方向成长。我们也有过年少轻狂,回首我们逝去或终将逝去的青春,作为教育者,我们不能被极个别无药可救的害群之马蒙蔽,一概而论,一棒打死所有。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一颗平和、善良、宽厚的心陪伴他们一起成长。等到桃李满天下时,我们所有的付出都会显得那样的珍贵、值得。
一、教育教学理念应有“真、善、美”
陶行知说:“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不难看出,陶先生所倡导要创造真善美的活人,是教育追求的目的。人才培养目的达成需要内化至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中去,引领并实现培养具备真善美品质的人。
(一)“真”的重要性。现代社会需要诚信,也缺乏诚信。一桩桩、一件件触目惊心的社会事件中,既反映出社会的病态,更折射出现代人的缺“真”,失信于人。教育承担着培养人的责任,培养“真”人显得十分重要。陶行知先生曾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一语中的说明了培养“真”人的重要性。“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是从老师的角度出发,千教万教中的千和万都是形容多,教就是教育、教人学习等意思,求真是这句话的真谛,即追求真理、真实、诚实、正直等意思,合起来理解,即不管怎么教育,都是为了要教人追求真理。“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告诉人们,不管学什么,不管学多少,都要学着做个诚实正直的人。因此,老师无论教学生多少,最重要的是要教人学会追求真理;学生无论从老师那里学会多少知识,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做个诚实正直的人。从深层次的理解应该是为人师者必定是真人,也是幸福之人。
(二)“善”的重要性。“上善若水”语出老子《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人的品格应该像水一样,做事情行云流水,静止如水。人的最高境界要像水一样,能屈能伸。若水古代指雅砻江和金沙江的汇合处。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之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善有很多方面,作为教育工作者最根本的体现在于“和”与“爱”。“和”更应体现一种和而不同:和而不同是平等基础上融通;是融通基础上的协调;是协调基础上的合作;是合作基础上的分享;是分享基础上的共同发展;是个性发展与整体进步的统一。“爱”则是一种极为神秘的现象,很难给出确切的定义,也很难接触到其本质。关于爱的研究,是心理学界最艰难的课题之一。迄今为止,不曾有谁给“爱”下过真正令人满意的定义,这恰恰证明了爱的神秘。爱分成许多种:肉体之爱、精神之爱、手足之爱、完美的爱、不完美的爱。因此,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爱能融化一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三)“美”的重要性。人对自己的需求被满足时所产生的愉悦反应的反应,即对美感的反应。不少人以为美字由“羊”与“大”两个字构成,认为美是来源于古人认为羊大为美。至善方能至美,美是善的标准语汇中的一部分,美是善的另一种形式。因此,只有把善付诸行动才称得上是美的。在教育教学理念中所呈现的“美”应该包含既有教育教学创新实践的愉悦过程,更具有追求一流、达至极致的精神内涵;有影响力、有品位、有特色、有活力的美和追求极致“美”。这种美既能从教师对工作的求真务实的态度上反映出来,也能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流露。
二、教育教学理念要体现“有集体”
集体这种组织形式,其组织成员的结合对群体和个人都有意义,拥有共同价值、共同活动目的和任务。教师站在学校的角度来说,应该以主人翁的姿态去立足学校这个团体,也就是说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团结一致,不分彼此,发挥团队协助的精神,更不能在学校里面搞什么小团体。站在班级的角度来说,作为班主任或科任老师,都要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的精神,让全班同学团结在一起,教育学生要有荣辱感,班荣我荣,班耻我耻。这样的班集体才有凝聚力和号召力,教师开展工作才会事半功倍,教育教学工作才会如鱼得水。精神的引领能让团队焕发异彩,让团队的力量无处不在。
三、教育教学理念要体现“有信息化”
人们到处在谈论信息,我们越来越多地听到“信息”这个词汇。特别是在一线城市学校交流跟岗学习中,我所到的每一所学校都有各自鲜明的办学理念及办学特色,但所有的办学理念及办学特色都围绕着“抢占教育新的制高点,率先实现教育的国际化和信息化”这一战略目标迈进。没有“信息化”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师们将难以适应新时代下对教育的要求,也将会掉队!
四、教育教学理念要体现“有孩子”
教师只有容纳孩子的一举一动,成为一名“研究者”,才能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行为意向,从而提高指导的有效性。观察孩子不仅需要敏感的眼睛和耳朵,还需要敏感的心灵。只有走进孩子的内心,倾听他们的心声,才能真正和孩子零距离接触,才不会偏离教育的初衷。当教师心中有学生,上课时,他的眼睛就不会再情不自禁地只盯在尖子生身上。一个老师喜欢学习成绩好、品行好的学生,是很容易做到的;而喜欢成绩不好、调皮捣蛋的学生,并不是每位老师都能做到。作为老师,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分层授学,让每个学生都因有所表现而快乐,让每个学生都因喜欢你的课而有所期盼。让学生喜欢你的课,除了你的学问与修养,可能还取决于你有没有教学的激情,能否让学生在你的课堂上尽情地表现自己,哪怕是犯点错误。小学的课堂,除了有探索和发现,有理智和情感,还应当有孩子的童趣,有少年的率性……
五、教育教学理念要体现“有自己”
“有自己”就是说在教育教学理念里有教师自己的思考,有教师自己的智慧。作为孩子王,你才有高度和深度,才能引领与发展。因为教师“有己”才能“有为”。在盛产教育教学概念的当今,教师千万不能沦为教育教学概念的贩子。教师要提高自己的基本素质:修炼自己的声音,让它引人入胜;修炼自己的眼睛,让它传神丰富;修炼自己的表情,让它神采飞扬;修炼自己的行为,让它规范专业;修炼自己的学识,让它犹如涌泉;修炼自己的脾气,让它逗人喜爱;修炼自己的个性,让它鲜明唯美;修炼自己的心灵,让它平和美丽;修炼自己的气质,让它超凡脱俗;修炼自己的灵魂,让它崇高圣洁;修炼自己的人生,让它阳光幸福。不懂得休息的教师便不懂得工作,不懂得工作便不懂得生活。所以,教师要树立“留一点时间给生活,留一点生活给自己”的观念,这才构成完美的幸福。教师要锻炼身体。健康的体魄是“革命”的本钱。现在的教师工作任务繁重,工作节奏十分快,要预防和消除这种情况带来的不良后果,教师应该自觉做到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有效的事情,不要透支生命去做不利于自己也未必利于他人的所谓“奉献”,不能累倒想到歇,病倒了才检查,要学会自我保健,照顾好自己;要善于利用业余时间适度地进行运动,每天锻炼身体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
六、教育教学理念要体现“有固本培元方”
有幸聆听了南海小学“固本教育”实践综述,其有观点认为,“本:母语文化是本,传统美德是本,儒家思想是本,国学经典是本,古今文学是本,现代文明是本……固本:打牢基础,稳固根本,传承血脉,弘扬本源,创新发展,持续改进。固本教育是固身心之本;固德育之本;固教学之本;固学科之本;固教师之本;固生活之本。”由此便让我思路打开,对固本培元之方有了新的认识。固本培元之方是激励与唤醒、培趣与巧导、方法与策略、目标与梦想、成功与快乐。孩子们在生态的课堂中成长,兴趣得到激发、心灵得到滋养、能力得到提升、思维得到发展。建议教师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有固本培元之方的理念,定能真正发挥教育教学的功效。
七、教育教学理念要体现“有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