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空气治理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大型客机;气动噪声;噪声机理;噪声控制
Research Proposal for Aerodynamic Noise Generation Mechanisms and Its Control in Large Passenger Aircraft
Abstract:Acoustic design of modern passenger aircraft is the key link in whole aircraft system design, which is related to whether or not the aircraft meets the airworthiness regulations. Besides, there has recently been increasing interest among airlines and aircraft manufacturers in controlling the acoustic environment within aircraft cabins in order to provide passengers with a more comfortable environment, and provide the flight crew with a flight deck environment that does not impair communication. Obviously, it is required to gradually develop more advanced control techniques for both cabin interior noise and outside noise of aircraft to meet this goal.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project is aimed at preliminarily establishing the acoustic design system of large passenger aircraft, which can basically meet the future requirement of domestic aircraft development. To realize this objective, considerable basic research surrounding this topic has been planed in the proposal. In fact, emphasis has been first put on the aerodynamic noise generation mechanism, including landing gear, flap and slot noise from airframe, rotor/stator interaction, buzz-saw and jet noise from aircraft engine. Both aeroacoustic analytical method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moving boundary and CAA methods will be explored to study the acoustic fields generated by various aerodynamic sound sources and find the relevant control method for reducing the sound source strength. In addition, it is noted that the control of sound propagation is a kind of effective way to suppress aerodynamic noise. In this respect, two related works will be conducted. For cabin noise problem, study will be focused on how to use advanced composite material to isolate more aerodynamic noise 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fuselage boundary layer fluctuations. For aircraft engine noise propagation, a great effort will be made on investigating how to develop adjustable acoustic liner to realize the optimal noise attenuation in nacelle. In most of work mentioned as above, the relevant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will also be carried out in order to fully reveal the aerodynamic noise generation mechanism and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some novel noise control techniques developed in the present project. The present project contains five subjects to cover the above research contents, including 1. noise generation mechanism and its control method of aircraft engine; 2. airframe noise and its control; 3. acoustic design of nacelle; 4. cabin noise control with boundary layer fluctuations and 5. turbulence model and CFD techniques related to aeroacoustic applications. This project is undertaken by 6 institutions. They are respectively, Beihang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Acoustics, CAS, Tsinghua University, Hong Kong University, Aircraft Streng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and AVIC Commercial Aircraft Engine Co., LTD.
19世纪进入工业急速发展期的英国伦敦,工厂产生大量废气,形成了极浓的灰黄色烟雾。20世纪50年代,“雾日”成为伦敦的常见景象。
1952年12月5日清晨,伦敦像往常一样覆盖着浓雾,市民们并未很在意。但很快,伦敦变成了云中楼阁,到处可以闻到浓雾的恼人气味,喉咙难受,开始咳嗽。
浓烟不断侵袭,公共汽车无法运行,一名试着开车的司机后来回忆:“煤灰的油烟像油漆一样挂在挡风玻璃上,都没办法擦掉。”渐渐地,全城的戏院、剧场和电影院都逐渐被浓雾所占领。这座工业之城的交通彻底瘫痪了,只有救护车停在路上,应付突发的情况。
伦敦的报纸起初只是关注大雾对人们衣食住行的影响,但医院开始传出这样不幸的消息,死亡人数越来越多。
英国官方数据显示,从12月5日起,短短一周时间内,伦敦市因支气管炎死亡704人,冠心病死亡281人,心脏衰竭死亡244人,结核病死亡77人,此外肺炎、肺癌、流行性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也有显著增加。在接下来的两个月中,这起事件总共造成12000人死亡。
这就是后来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
因为这次沉痛的灾难,英国人民开始深刻反思。英国政府开始“重典治霾”,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治理效果。
今天的伦敦,已成为一座“绿色花园城市”,空气质量有了极大改善,烟雾事件时期的首要污染物二氧化硫(SO2)年均浓度下降了99%。
伦敦如何有效治理雾霾?《中国经济周刊》联合中国清洁空气联盟共同《伦敦烟雾治理历程》报告(下称“伦敦治理报告”),分阶段详解伦敦的治理经验并探讨其对中国治理雾霾的启示。
祸从煤出
专家后来解释烟雾事件时指出,在集中供暖时代之前,寒冬的伦敦,数以万计的家庭只能烧煤取暖。由于战后经济困难,政府将优质煤出口国外,而伦敦人则烧劣质煤,污染更为严重。
烧煤的工厂排放的大量浓烟、汽车排放的机油废气和从欧洲大陆飘过来的污染云,都令伦敦的空气质量变得很差。
当年的伦敦,工业排污量非常大,每天都有1000吨的浓烟从烟囱中飘出来,排放2000吨二氧化碳(CO2)、140吨盐酸和14吨氟化物。更为严重的是,当大量的SO2从烟囱中排出后被氧化,混合了水蒸气之后,就形成了800吨的硫酸。
当空气不流通的时候,这些污染严重的黄烟就被“困在伦敦上空”。中国清洁空气联盟秘书处主任解洪兴告诉《中国经济周刊》,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物是SO2和黑烟,而高浓度的SO2可以诱发急性呼吸系统疾病促发死亡,因而在两周之内导致了几千人的过早死。
事实上,在烟雾事件之前,伴随快速的经济发展,伦敦的空气污染形势已经渐趋严峻,在冬季发生过多起空气污染案例,最早的记录甚至可以追溯到1813年。此后100多年,工业革命推动英国经济快速崛起,大量化石燃料,尤其是煤炭的消耗量不断增加,使得伦敦大气污染愈演愈烈,并最终酿成惨剧。
烟雾事件成为一个楔子,以此为节点,拉开了英国治理大气污染的序幕。
制伏SO2和黑烟
伦敦治理报告通过梳理史料和大量数据,将伦敦近50年(1950—2000)的烟雾治理过程,按照其空气质量的改善趋势划分成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1953—1960)。伦敦治理报告显示,烟雾事件后,倍感压力的英国政府于1953年成立了由比佛爵士领导的比佛委员会(the Beaver Committee),专门调查烟雾事件的成因并制定应对方案。在比佛委员会的推动下,英国于1956年出台了专门针对空气污染的《清洁空气法》,该法提出禁止黑烟排放、升高烟囱高度、建立无烟区等措施,并且在控制机动车数量、调整能源结构等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
同一时期,清洁空气委员会(Clean Air Council) 成立,负责监督空气污染的改善情况,并从对空气污染治理有经验、有学识或有责任的人那里获取空气污染治理建议。
在具体的管理措施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由地方政府负责划定烟尘控制区,改造家用壁炉,更换燃料,禁止黑烟排放;设立奖惩机制,对控制区内进行壁炉改造的合理费用,由地方政府补贴至少 70%,而对违反条例的人员则依情节处以10~100英镑罚款或最高3个月的监禁。
1960年,伦敦的SO2和黑烟浓度分别下降20.9%、43.6%,取得了初步成效。
第二阶段是显著削减阶段(1960—1980年)。1968年,英国政府对《清洁空气法》进行了修订和扩充,赋予控制黑烟的住房和地方政府部部长更多权限,包括出台新的锅炉颗粒物和烟尘排放限值的权力,和可以强制要求地方政府设立新的烟尘控制区的权力。
政府还在1974年颁布了《污染控制法》(Control of Pollution Act) ,规定了机动车燃料的组成,并限制了油品(用于机动车或壁炉)中硫的含量。
这一阶段最核心的措施,就是大幅扩大了烟尘控制区的范围,到1976年,烟尘控制区的覆盖率在大伦敦地区已达到90%。
解洪兴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伦敦空气中SO2和黑烟的浓度在第一阶段还略有波动,但到了第二阶段,伦敦的空气质量便有了显著变化,空气中SO2和黑烟的浓度在短期内均大幅下降,10年降幅超过80%。
1980年,英国治理大气污染终于进入平稳改善阶段,控制重点也从控制燃煤开始逐步转向机动车污染控制。政府陆续出台或修订了一系列法案,如《汽车燃料法》(1981年)、《空气质量标准》(1989年)、《环境保护法》(1990年)、《道路车辆监管法》(1991年)、《清洁空气法》(1993年修订)、《环境法》(1995年)、《国家空气质量战略》(1997年)、《大伦敦政府法案》(1999)、《污染预防和控制法案》(1999年)。
2000年之后,伦敦的空气质量和20世纪50年代相比,有了巨大的改善,SO2和黑烟浓度再下降84.2%和47.4%,都不再是伦敦的主要污染物。
2002年,伦敦市长经过广泛咨询后了伦敦的空气质量战略,其中详细说明了伦敦要如何达到国家空气质量目标。此后,伦敦的空气质量战略在2006、2010年进行了两次修订。目前,伦敦空气质量控制的重点是机动车污染控制,而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氮(NO2)和PM10。
“拥堵费”和“低污染排放区”
伦敦治理报告显示,无论是在人均GDP、三大产业比例还是能源结构方面,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和现阶段的中国都有很多相似之处:中国在过去30年间也经历了空前快速的经济增长,粗放型的增长模式和大量能源与资源的消耗,带来了空气质量的严重退化,并最终引发了2013年大范围持续的“雾霾污染”。
根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环境质量状况随着工业化发展恶化到极致;到达某个临界点或称“拐点”以后,随着人均收入的进一步增加,产业结构转向以服务业为主,其环境污染的程度逐渐减缓,环境质量将逐渐得到改善。
然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律,而是传统工业化“先污染、后治理”教训和经验的总结,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的调整,环境、资源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中国不能坐等“拐点”的到来,而是要吸取教训,尽早行动。
根据中国目前面临的现实情况,伦敦治理报告指出,“拥堵费”和“低污染排放区”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措施很有借鉴意义。
从2003年开始,伦敦政府采取了收取“拥堵费”的政策以缓解伦敦市中心的拥堵状况,该政策减少了机动车排放对空气的污染,增加了财政收入,为推行其他交通控制措施筹集了资金。
该政策的具体规定是:收费区域为伦敦市中心8.5平方公里区域(现在已扩展到了22平方公里),从周一到周五的早上7点至下午6点在收费区域内行驶,需要缴纳10英镑/天的拥挤费用。研究表明,该措施减少了收费区域内26%的交通拥堵。区域内行驶速度增加了5~10公里/小时;2003—2006年,该措施减少了由交通排放的氮氧化物(NOX)、PM10和CO2污染物浓度分别为17%、24%和3%。
此外,伦敦政府在2008年推行了低污染排放区政策,目的是为了加快污染严重车辆的更换速度,促进老旧车辆加装减排装置,降低车辆的污染排放,使伦敦的空气质量得到改善。在低污染排放区内行驶的车辆必须达到一定的排放标准,否则将会被征收费用。
研究结果表明,与低污染排放区以外的区域相比,该措施的执行使得PM10污染浓度下降了约2.46%到3.07%。而且,伦敦的空气质量战略也强调,未来会通过不断提升低排放区的准入门槛,加强对机动车排污的控制。
大气治污仍任重道远
解洪兴告诉《中国经济周刊》,1952年烟雾事件后的60年间,伦敦政府采取了许多空气治理措施来改善伦敦的空气质量,但伦敦烟雾治理的成功经验主要来自于完善的立法,形成有效的管理模式,推行诸如烟尘控制区、地方空气质量达标管理等有效的管理措施,同时不断改善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
解洪兴认为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管理机制得以成功运行的一个必要前提就是有充足的资金支持,以及足够的接受过相应教育、培训的人力资源。“英国国家级的环保部门包括环境、食品和乡村事务部(Defra),环境局(Environment Agency)等不同的机构。截至2011年3月31日,仅英国环境局就有员工11527人,2010—2011年该部门全年的预算就达到12亿英镑(约合119亿元人民币)。
伴随着英国空气质量的改善,英国的能源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煤炭占总能源消耗的比例,从1948年的90%下降到了1998年的17%,而天然气的占比却从0上升到了36%。
有鉴于此,近年来,北京也在对煤炭的消费总量进行控制。2013年8月,北京市颁布《2013—2017年加快压减燃煤和清洁能源建设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到2015年底实现核心区无煤化;到2017年,北京市的燃煤总量将控制在1000万吨以内。北京市还计划显著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到2017年,优质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90%以上,煤炭占能源消费比重下降到10%以下,电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供应力度与能源平衡进一步加强。
不过,伦敦治理报告最后指出,伦敦60年的空气治理经验给中国最大的启示是:治理空气污染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完善的法规,需要政策的支持和人员资金的投入。“尽管伦敦的空气质量和1952年相比已经有了巨大改善,但随着欧盟空气质量标准的提高,今天的伦敦仍然未达到欧盟空气质量标准的要求。伦敦的经验似乎也在宣告,在应对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道路上没有捷径,需要长期的控制策略和持续的努力。”
乙方:_________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和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的《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十项标准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甲、乙双方就绿色环保装修问题,达成如下协议:
1、乙方保证工程实行环保设计、采用环保材料、进行环保施工、装修后室内空气质量达到国家环保标准。
2、可检测工程(符合本合同4.1及4.2款的要求)验收后,甲方如果认为有必要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检测,可以委托下列具有国家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空气质量检测,检测费用由甲方承担。
国家建筑材料检测中心-室内环境检测总站
地址: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
3、室内环境空气检测项目为“甲醛”、“苯”、“tvoc”三项,检测数据以本合同列出的,上述具有国家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的《环境检测报告》为准。
4、甲方同意在室内空气进行检测时,必须符合以下条件,否则检测结果无效,室内空气质量不合格的责任由甲方负责。
4.1 检测须在未搬入家具,未配置木地板、橱柜等项目的情况下进行;室内所有对环境能产生影响的材料(如板材,涂料等)均须为乙方报价明细上和增减项单上的项目,且为乙方提供。
4.2 如果有非乙方施工项目,或有未与乙方书面约定(指合同或变更单)而进行施工的项目(包括数量增加而未有书面约定的),检测结果无效。
4.3 检测时间应在可检测工程完工验收_________天(不算做工程延期)之后进行,在此期间,室内必须每天24小时通风换气,地漏和下水管须用遮盖物封闭。
4.4 检测由乙方专职人员(非施工人员)检测中心专业人员、客户三方同时在场的情况下进行,唯此情况下进行的检测视为有效。
4.5 符合本合同列出的,具有国家资质检测机构所要求的室内、室外空气条件、温度等其他必要条件。
5、由于装修引起室内空气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使用了环保不合格的材料,因此如果室内空气经检验不合格,则首先要在使用材料上寻找原因。甲、乙双方首先共同查找在检工程中的材料,如果发现有本合同4.1及4.2条款的情况或行为,室内空气质量不合格的责任由甲方负责。如没有发现本合同4.1及4.2条款的情况或行为,装饰所用材料全部为乙方承诺使用并提供的(文秘站:)材料,责任由乙方负责。
6、室内空气质量不合格的原因除装修污染外,还有建筑主体、家具等污染,对装饰装修以外的污染,乙方不承担任何责任。
7、由于乙方原因导致室内空气不合格,乙方按下列步骤解决:
7.1 进行综合治理,治理期限为一个月,治理造成的延期交付视同工程延期,乙方每日按合同造价的3‰承担违约金。检测机构出具检测报告之前的时间(以检测报告上标明的出具时间为准),不算做工程延期。
7.2 治理结束后,经检测室内空气仍不达标的,乙方为甲方办理退单,并退还甲方已交全部施工款。
7.3 乙方退还甲方已交全部施工款后,本合同自动终止,乙方不再负有其他责任。
8、由于室内空气中有害物质含量会因挥发越来越少,因此空气质量不存在保质期。
9、本合同必须与施工合同同时签定方可有效。乙方拥有对本合同的最终解释权。
10、本合同一式两份,甲方、乙方各执一份。
甲方(签字)_________
乙方(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签订地点:_________
所谓PM2.5,是指空气中悬浮的颗粒物,其直径小于2.5微米。因为这些颗粒物太轻,很难沉降落到地面上,而是长期漂浮在空中,不仅小到看不见,更小到可以直接进入肺泡。从某种程度上说,叫它“凶手”并不为过。
自2010年10月以来,包括京沪在内的我国多地持续出现大雾天气,灰蒙蒙的天气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引发了网民对空气质量问题给健康带来的担忧,也让PM2.5这个由英文和数字组成的专业术语进入公众视野,成为人们口中的网络热词。
事实上,危害人体健康的PM2.5,在中国一些城市已徘徊多年,只是一直未能纳入国家空气质量评价体系。直到2011年1月1日环保部的《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才首次对PM2.5测定进行了规范,2012年2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PM2.5终于写入“国标”,纳入各省市强制监测范畴。
PM2.5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说明了国家对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表明了政府对环境污染防治的决心。PM2.5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比较大,将PM2.5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说明政府高度重视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生存环境问题。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重金属、饮用水源、大气、土壤、海洋污染等都是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加大源头治理力度,已成为各级政府及官员面前最现实迫切的任务之一。
PM2.5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也表明中国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任何发展最终是以人类的发展为目的的,我们要科学拿捏和平衡环境保护与发展之间关系,要用行动昭告世界,我们一定能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为此,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被列为2012年的主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环境审计;雾霾防治;启示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8.075
1.雾霾防治背景
1.1国外背景
19世纪50年代,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美国出现了资源消耗巨大、浪费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颗粒物直径更小、对人体危害更大的雾霾污染频发。在1955年,洛杉矶雾霾事件中,致使400多人因中毒、呼吸衰竭而丧生;而后在1970年,致使全市四分之三的人患病。从1970年到1979年,美国审计署出具了247份与空气污染治理相关的审计报告,通过一系列系统性、连续性政策措施,监督和推动政策措施的执行,大力加强了审计监督。到1979年“绿色十年”结束,不仅雾霾问题得到了有效治理,而且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环保局、环境诉讼和审计监督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努力,建立覆盖全国的、有效的环境保护体系。联合国环境工作会议召开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标志着环境审计真正的纳入环境保护和环境责任管理领域。
1.2国内背景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企业排放越来越多的污染物,人类的排放量也大大增多,这些都使我国的空气质量严重受损。2013年,我国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频繁出现持续性的雾霾天气,不仅造成了交通事故等问题,也极大的损害了居民的利益。2014年1月4日,国家首次将雾霾天气纳入2013年自然灾情进行通报;2014年2月,在北京考察时指出:应对雾霾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控制PM2.5,要从压减燃煤、严格控车、调整产业、强化管理、联防联控、依法治理等方面采取重大举措,聚焦重点领域,严格指标考核,加强环境执法监管,认真进行责任追究。但是我国的环境审计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完善;环境审计的内容单一,制约其发展;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2.美国雾霾防治中环境审计的实施情况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先后两次的洛杉矶事件,给人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因此,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时美国的主要问题。美国雾霾治理审计的主要目标及成果。
2.1审计目标
2.1.1明确治理政策的制定是否切实可行
为了达到治理效果,可能会出台多种政策,但是政策的可实时性、可操作性以及可能对未来发展造成的影响,都难以预测评价。有些州为了达到指标,虚报数值,弄虚作假。因此,必须明确治理雾霾政策的可行性,以便综合评价。
2.1.2明确政策的实施效果是否可信
在政策实施过程中,由于政策的宣传不到位、传达信息不明确等,企业和居民可能不信任或不参与政策的实施。而各州可以利用信息不对称等相关因素,欺上瞒下,最终的实施效果不言而喻。因此,必须确实政策实施效果的可信度。
2.2注重资金的使用性能
由于二十世纪70年代两部清洁法修正案还有其他相关法规中涉及到投大量的资金,而在七十年代美国审计署也先后出具了58份与空气污染治理资金管理和预算执行相关的审计报告。在审计报告中,审计署指出联邦政府对空气污染治理上的资金投入呈现高抛物曲线的状况,从1972年到1975年的短短3年中,空气污染控制方面,投入的金额大约900亿美元,且每年以大于25%的投入速度递增。但是高额的资金投入并没有取得环保局声称的收益比。
2.3注重政策的履行情况
美国审计署在审计过程中,不仅发挥审计的监督和推动作用,而且还很注重联邦政府及地方政府执行政策的效率和效果。因为美国在制定相关法规中,不仅确立了空气质量标准,而且还明确任务进程的时间表。1970年《清洁空气法修正案》中要求各州在1977年必须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审计署对各州的完成任务情况进行追踪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
2.4注重环保局的运行力
尼克松政府成立了具有独立机构、职能和最高环保决定权的环保局。环保局自成立以来,做出了大量成绩,但仍有很多不足。审计署在多份审计报告中,指出环保局存在任务量过大、人力财力不足、处理问题能力不足等问题。
2.5审计结果
美国审计署出具了247份与空气污染治理相关的审计报告,通过一系列系统性、连续性政策措施,监督和推动政策措施的执行,大力加强了审计监督。
3.中美环境审计的比较及启示
3.1环境审计的中美比较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环境审计引起了国内学术界和政府的广泛关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的审计机构已经开展了一些专项审计项目,环境审计在我国具有重要的发展机遇。然而,由于起步较晚,中国的环境审计和美国和其他国家的环境审计仍然有一个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在审计的切人点上,美国的环境审计以政策为主,环保局在环境方面有着最高的决定权;而我国的环境审计在收集、使用和分配的节能减排资金为突破点,主要审查资金使用是合理,绩效的开展深度不够。
(2)在审计中,美国环境审计的基础上,对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政策执行和实施,资金分配进行审查;中国环境审计模式主要是单一审计,具体单位,财政和财政收入和支出和其他相P经济活动进行审查。
(3)在审计范围上,美国的环境审计范围较广,从政府及有关部门政策履行情况的管理审计到依据环境政策分配的财政专项支出;而我国的环境审计以资金为主,对于绩效方面涉及不多。
(4)在信息披露上,美国的环境审计结果大多数都是公开披露的;而我国的环境审计结果主要以审计报告的形式,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公开披露较少。
(5)在审计问责上,美国的环境审计强调对单位和个人的问责;而我国的环境审计在这方面比较薄弱,有些地方还在追求着经济增长,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具体直观比较如图1。
3.2对我国治理雾霾环境审计的启示
(1)建立科学的雾霾防治环境审计评价的指标体系。审计评价是指审计机关根据审计目标分析判断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并公布审计意见的行为,是审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雾霾防治中的环境审计应在关注资金的使用绩效的基础上向上递推到政策和管理绩效的层次上。
(2)关注政策的执行效果。要使上级的政策下传畅通无阻,落实到位还必须保证决策的正确和客观,最后还要关注地方各区对雾霾防治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