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上教学预案

网上教学预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上教学预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网上教学预案

网上教学预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SMTM教学模式;协作学习;立体化教材

文章编号:1672-5913(2010)08-0100-0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互联网中信息安全事件不断地出现,信息安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信息与网络安全课程是高校信息安全专业中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必修课,也是其他计算机专业的选修课。设置该课程旨在让学生建立信息安全的重要观念,掌握信息与网络安全的必备知识,让学生在设计、开发、使用软件及计算机日常的维护中,牢牢树立“安全问题无处不在”的观念。但由于本门课程难度大、知识范围广等特点,造成本门课程在实际教学中枯燥、乏味、抽象、难理解等现象。因此,探索出该门课程的成功教学模式成为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根据该课程的特点及知识层次,提出一种新的立体化、多层次化的教学模式(Steric Multi-level Teaching Model,SMTM)。经实际教学检验,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受到师生的好评。

1 总体思想及模块功能构成

SMTM教学模式的主体思想是通过教学的立体化、多层次化的结构将本门课程内容以多方式、多感观地传授给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术科研素质。其总体思想及操作模块如图1所示。

1,1五个模块

SMTM主要有五个操作部分组成:学、练、研、讨和复;每个部分又同时以思、问和协作为基础,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在每个环节中布置一些具有代表作用的习题或思考题,要少而精。现在,分别对各个操作模块进行简要说明。

(1)“学”模块。在此模块中,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学什么?如何学?笔者认为,学生的“学”应放在必要的关键性知识点、基本且重要的概念和理论上。而学的素材可以是教材、教辅、课件网站等,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来完成课程内容的传授。教材在传统教材基础上,要增加网络教材和立体化教材,要以多感观的形式让学生快速学习和掌握知识要点。

对于教学中的内容,如果学生能够自学的就让学生自学,教师只讲解重点和关键部分,要与学生“学”的进度配合起来;同时,要根据知识难度划分层次,以便于更好的实施本模式教学。这样,不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将在“教”上节省的时间分配到后面有关的实践环节中。

(2)“练”模块。“练”是“学”的促进、消化和吸收,通过实验、仿真等手段来练。这一过程做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本模式中对于练的实施,主要在硬件平台上开展,让学生先完成基本实验,然后使用相关的仿真软件,如Boson NetSim、HW-RouteSim、Bos rsim以及抓包工具等;同时,将科研上的一些问题融入到“练”中,培养学生认真钻研的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学术作风。对于信息与网络安全课程而言,必须通过学生的实验,学生才会真正理解所学的内容。

(3)“研”模块。“研”是学生提高水平的重要阶段,该阶段能够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科研精神。对于理论及实验上的难点,只要有不明白之处,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或师生共同探讨和解决。一般情况下,此过程研究的问题基本都是课程中的难点,或者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障碍。对于这些障碍,即使学生们在实验上做完了,但仍然会存在理解不够深刻的现象。

教师要经常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激发学生对科研攻关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自信。此阶段的题目要小而专,切忌不可大而深,要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成功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并让学生在成功和喜悦中学习。

(4)“讨”模块。“讨”是学生发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也是发表不同见解的场合。对于同一问题的不同解法,学生们会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和见解,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对于存在争议之处,不妨以学术会议的方式组织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对于有独到创新之处的同学的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于虽有新观点和思想,但存在理论上或实践上的一些错误的同学,也要给予鼓励和修正。在计算机领域中,有很多成功产品的灵感来自于看起来有些荒诞不经的设想。所以,在计算机这个学科中,只要人能够想到的,在条件和技术成熟的情况下,这些产品最后都会开发出来。所以,要在讨论中鼓励那些产生很多好的、新想法的同学。

(5)“复”模块。“复”是学生巩固知识的必要手段,是不失时机地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的过程。及时复习能够让学生深刻理解和扎实掌握所学的知识,如果学生能够总结出一个思路清晰、逻辑严谨的报告或操作清单,说明学生已真正掌握了所学的内容。如果没有这个过程,学生即使完成了任务,有许多新的收获,但对于知识的掌握无法主动整理出清晰的脉络。因此,对于新做的实验、新学习的理论知识,学生要及时做好总结和归纳。此外,学生的“复习”要具有概括性和纲要性。

1,2三个重要的要素

尽管上述五个模块能够很好完成教学任务,但在每个模块的实施过程中,以下的三个核心要素不容忽视:

(1)“思”为五个模块的基本基础。思考的重要性人人皆知,但精要问题的提出和设置,能够令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和富有创造性。

(2)“问”是对知识的理解和升华。不仅要“问”,而且要会“问”。只有在“问”的过程中,才会深刻地理解问题。如果学生能够提出一个好的“问题”,说明学生已深深地喜欢上本门课程,并对此产生浓厚的研究兴趣。

(3)“协作”是提高效率和培养合作精神的前提。协作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CL)是一种以小组或小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协同合作完成某种既定学习任务的教学方式。在信息与网络安全课程的协作学习中,要求学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实验,甚至可以通过网络来完成协作过程。

通过网络来完成协作学习,具有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高交互性和高灵活性等特点,而且丰富的网络资源能够让学生在充当任务内的角色外,还可充当其他角色,全而展现问题的情景,促进学生思维和发现探索能力的提高。

1,3SMTM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SMTM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意识,突破传统教学中的束缚,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SMTM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具有很多不同点,其区别如图2所示。

在SMTM模式中,教师的授课时间被压缩,要 求教师将课程内容的主要知识脉络及结构清晰地介绍给学生,并让学生初步理解本课程的整体思路及关键所在。然后,教师采取任务驱动方式辅导学生做好实践环节,任务要具有代表性和一定难度,各个任务合在一起要能够在知识范围上覆盖本门课程的主体内容。

在小组协作、研讨及总结复习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可以不参与或少参与。当教师在必要情况下参与研讨时,一方面能够使学生的讨论沿着一个正确的方向进行,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的讨论沿着学术方向发展。在讨论中产生的新思想、新方法都可以回到小组协作环节中去实践和证明。

2 SMTM在信息与网络安全课程上的实践

通过在信息与网络安全课程上实施本方案,检验SMTM的实际教学效果,教学内容上选取学生普通难以接受的难点和重点,搭建学习平台、开发所用的素材,使之能够按SMTM进行操作执行。

2,1软硬件资源

为实施SMTM模式在本课程上的改革和实践,须配备必要的硬件及软件资源,现以小组为单位组建局域网,每组配备5台计算机、1台三层交换机和1台路由器,各组直接接入校园网,共设4组。此外,将所需要的共享资源集中放在一台服务器中,如防火墙软件及防病毒软件、仿真软件、网络嗅探、包分析工具和VMWare等。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使用Visual c++来编程实现简单的网络通信等软件,以此加强学生对安全防范的理解。

2,2教学平台的建设

由于学时的压缩,有些内容需要学生通过自学来完成。在实践中,利用开放源代码的Sakai建立了本课程的立体化网站;同时,建立师生互动平台,加强师生之间的学术交流。

将学生以每5人为一组,设立组长(由具有一定组织能力、学术能力和研究精神的学生来担任),制订计划并记录重要内容,其日志也存储在所建的Sakai平台中,供大家查询、交流和合作,提高学习效率。

2,3成绩评价

本门课程原有理论学时32学时,现压缩为20理论学时,另外12学时增加到实验部分。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现场或网络平台来管理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探究学习内容,将教学难点和重点融入其中,提高教学效果。当教学模式发生改变时,学生课程成绩的评价也要做相应的调整。本门课程中笔试成绩占30%,小组任务占30%,研讨占20%,总结占10%,平时表现占10%。经过调整后,突破目前绝大多数课程的仅根据笔试及平时表现来决定学生最终成绩的现状,积极促进学生对各个环节的参与和努力,真正达到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的效果。

2,4效果分析

经过教学模式的改变后,学生对此门课程的主动学习能力增强了,兴趣度也大大提高了。据学生测评反映,学生对内容理解普遍强于传统模式,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自觉地开展了研究式学习;尤其是在研讨中,学生们积极发言及切身经验交流的高涨热情,大大超出预料程度。为了能够正确评价采用本教学模式前后的教学效果,现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新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可接受程度是很大的,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效果也是显著的。

3 SMTM模式的实际意义

本文所提出的SMTM教学模式是一种适合专业教学实际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严谨的科研精神、高素质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此外,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并培养其实是求事的态度。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也会强烈感受到成功感和自信感,对学生健康心理的成长也是大有裨益的。

网上教学预案范文第2篇

新《会计法》明确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的资格证书,而《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中明确指出:会计人员资格证书要实行年检;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不达标者不予通过年检,未通过年检的,其从业资格证书自证书载明的有效期限终止之日起自行失效。两法的颁布及修订,使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走向法制化、正规化。而建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系统培训制度就是将成熟有效的培训方式固定下来,形成制度,同时还要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形成灵活多样的培训机制,使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具有长期性、稳定性、连续性,使会计人员培训井然有序,充满活力。

继续教育系统培训制度的核心是它的系统性,第一是内容上的系统性。即完善会计继续教育的内容,将继续教育培训的内容重点放在会计人员急需的知识更新、技能补充、思维变革、观念转化、知识结构调整方面,并使之系统化,还要涉及其他相关专业如金融、证券、管理、信息技术等最新知识,并要强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使会计人员适应社会发展。第二是形式过程中的系统性。针对各地各行的会计特点,会计人员培训学短期集中的培训外,还应有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如自学、卫星远程教学、网上教学等,并逐步使之系统化,做到可持续发展,使培训具有全员性和辐射度。

本文认为建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可以采取以下做法。

一、制定一系列能适应各地各行的会计培训预案,建立和发挥培训基地的特点和优势

随着会计人员培训工作的逐步深入,会计培训班也会呈现多样化发展态势。举办常规班的单一预案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因此要善于总结培训班经验和教训,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不同的培训规模,准备不同的预案,以确保各地各行会计培训能适应各种不同类型培训班的需要,并且要明确培训机构,建立稳定的培训基地,充分发挥不同培训基地的特点及优势,积极探索新的培训方式,以期满足不同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

二、细化各项培训管理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有一定制度,但有待细化,要根据建立系统培训制度的要求,重点制定集中培训管理办法,对名额分配、报名登记、培训日程安排等日常工作进行严格管理。在教学上,要分析和研究所培训的会计人员的构成情况、行业特点,并根据会计人员所处行业、专业技术职称、文化程度,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工作水平等方面的层次性和差异性,将受教育的会计人员分为不同层次或不同群体,以统一的培训规划和知识体系为基础,分层次安排教学内容,并尽可能采取研究式、案例式、体验式等教学形式,增强内容的可听性、教学的互动性,提高培训效果和质量。还要根据会计培训的进展情况,制定相应的规划,设置相应的目标管理。为适应新形势还要多开展一些专题讲座,提高讲座质量,设立讲座审批制。还要在教学中注重教学相长、推陈出新,建立学员意见反馈机制,以督促授课教师不断提高授课水平,做到精益求精。总之,要在每一个环节都做到有章可循。

三、提供一套理论、实践与形势发展相结合的培训教材及资料,建立一个较为完备的课程设置体系

根据学以致用的原则,采用由浅入深、逐级递进、螺旋上升的思想,设计出一套内容较为全面、理论联系实践的培训教材及资料,同时设置高质量的培训课程。培训课程必须具有相当的知识面,每一讲都要观点明确、内容详实、重点突出,每期培训课程要相对形成一个严谨的课程体系。

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培训教师队伍,建立培训教师信息库

目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由有关负责同志和专家授课,同时聘请个别高校教师讲授有关课程,采取的是内外结合、专兼结合的方式来完成的,因此围绕继续教育课程的设置,积极收集教师资料,建立教师信息库,并及时更新教师信息,为会计人员的培训提供充足的教师资源保障。并根据细化的各项规章制度,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五、拥有一套健全的现代化培训手段,进行远程教育和设立网上培训课堂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要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逐步完善会计人员培训设施建设,开展全方位的会计培训。集中授课时可利用多媒体进行生动有效的课堂教学,还可通过卫星远程传输系统,建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远程教学网,因时因地开展会计人员培训学习;并在会计网站上设立会计网上课堂,为会计人员参加网上培训学习创造条件,要在现有的网站资源上,不断加强技术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继续教育自己的远程和网络培训系统。

网上教学预案范文第3篇

如何使得我们的语文教师拥有有效的理念,进行有效的教学行为,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进行了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理念和策略的研究和实践,这其中,课堂有效教学的准备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它是整个教学环节的基础,也是课堂取得良好效果的先决条件,在这里,我结合当前实际情况,仔细研讨,多方请教,集百家之长,就如何准备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二、做好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性

学生在课堂上,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活动,学习内容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经过选择和教学加工的,人类已经创造出来的、最基本的文化知识,课堂便成为教师演出“教案剧”的特殊场所,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着配合教师的角色,课堂因此失去了其核心性质,课堂生活变得单调,缺乏应有的活力,导致了学生厌校,厌学。

因此,教师在预案设计时要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必要的条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的情况随时大胆地调整教案,应学生而动,应情景而变,捕捉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只有还学生心灵飞扬的空间,教学设计才能脱去僵硬的外衣,显露出生机。从某种意义上讲,最终的教案定在课堂上。

三、做好课堂有效教学准备的策略

在我们的教学实际中,虽没有上面这样愚蠢的“渔夫”,却有这样的愚蠢行为:一些教师上课前精心制作了教学课件,先讲什么后显什么都按照计算机程序预先设计好,课堂上教师也会偶尔问几个问题,但如果学生回答的不是课件下一个程序所需要的,教师往往就会“避重就轻”或“迂回而过”,接下来一般还是按照自己课前预设的程序把内容上完。为了避免这种情形出现,讲课前你可以按一下几条去做:

1.修炼专业,丰富备课资源

学海无涯,教无止境。教师要进一步登高望远,注重自身经常性学习,不仅要博览本专业名著,还要多读一些优秀的教育报刊。因为优秀刊物上的文章比较精粹,也比较集中于大家所关注的问题,比较前沿和新锐。《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都是国内一流的教育类报刊。同时,关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资料以及教育心理学书刊。

2.共享信息,拓展备课空间

21世纪将是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的支持,互联网平台的建立,多媒体的综合运用都为人们以最有效的方法去获取和利用各种信息提供了可能和便利。基于此,应探索传统备课与现代技术取长补短的新途径,最大限度利用网上信息进行筛选、整理、提炼,为我所用。

3.在备课时要尽可能地少设定,多设想

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当然有其规定性,课标、教材一经确定就相对稳定,而学生是动态有差异的,教师在备课时要洞悉学生心理和时代精神,构建符合学生智力发展的情境。尽可能多地把学生考虑在内,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也应是我们备课的出发点和归属点。无论是教学环节的预置还是课堂组织方式的确立,都要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前提。在备课中,我们需要把自己放回到学生那个年龄层次,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时代精神,尽可能地设想学生在学习中的“可能”,设想学生经验基础上的“可能”,设想其“可能”感兴趣的问题。当我们在独立研究了课标和教材之后,才可在此基础上设计一般性学习目标。

4.在备课构想中渗透应变策略

课堂教学的开放必然带来教学的多样性、多变性,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设计必须拟设多样性的应对方案。作为预案,从教材内容的角度看,要着力解决以下问题:

(1)在能够产生多样化解读的内容上,从拓展学生思路,优化学生思维出发拟设应对预案;

(2)在容易产生疑问的内容上,多角度地拟设应对预案;

(3)在生成性问题上,诱导学生思辨,坚持个性化表达,激发创造性,拟设应对预案。从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看,要从学生的个体需求、交流合作需求以及其好奇和乐于探究的需求等来拟设应对预案。课堂教学中的许多即时情况是我们无法预料的,因此教学设计必须富有弹性,具有充分的应变意识和策略。

5.教学设计要具有时代性和挑战性

要融入教师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过去,教师过分依赖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影响了教和学的创造性发挥。如今,新课程使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增加,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教材、教学参考书为教师留有充分的余地,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创造性发挥智慧的空间。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要在了解学生的学习意向、体察学生的学习情感、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的基础上,设计出真正关注学生,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教学策略。同时要跳出“教教材”的圈子,引导学生体验和领悟教材的精华,并对学科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再创造,让教材成为学生积极发展的广阔的策源地,通过激活教材,使教学达到一种新的境界。

结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备课前不能故步自封,参看他人的见解是必不可少的。但备课的教师绝不见风就是雨,丢弃自己,人云亦云。准备不一定非要用,它是以不变应万变。它是在需要时,随机做一些必要的补充,从而促使学生的认识进一步向前推进。最后记住:弄清楚备课不是为了背课而是为了上课,因为“备”,可以信手拈来,课也因随处生景而丰富,充满灵气,富有弹性。

参考文献:

[1]刘芳,周小山:《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2]“有效教学”的研究现状与问题探讨,《上海教育科研》2007年第2期

[3]叶澜:《重建教学价值观》、《重建教学过程观》、《重建教学评价观》

网上教学预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体育; 理论网络考试; 举措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6-119-001

高校体育课作为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考试课程包括专项技能和理论考试。传统理论考试实行纸质试卷考试,自2007年我校实行网上理论考试以来,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但实践发现,仍存在一些问题,考试网络不稳定,考试规范化受到质疑,学生淡漠考试,致使理论考试流于形式,未能充分发挥设立网络理论考试的真正意义。

一、网上理论考试存在的主要问题

体育理论考试一般采用传统考试形式,即集中组织考试、发放纸质试卷、学生书写作答、教师批改试卷,这种方式耗时耗力,占用教师大量时间,同时,传统考试命题欠科学,缺乏对试题构成的科学分析和筛选,评分主要靠手工操作,容易出错。网络考试在克服传统考试存在的问题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发现,网络方式考试问题越来越凸显,如何有效利用网络平台,正确、规范地进行体育网络理论考试,成了目前亟待解决的任务。

1.理论考试的前期准备工作不到位

普通高校体育课理论考试的最终目的是提供学生运动锻炼过程中必要的自我指导理论知识。但是调查显示,目前,学生体育知识的运用能力普遍不高[1],学生反映考试的问题越来越多,主要原因是对理论考试不重视[2]。教师在体育理论教学中除讲解理论知识内容外,对理论考试方法、注意事项不讲解或不强调,在考试中学生没有按照考试要求关闭杀毒软件、QQ聊天等与考试无关界面,考试中出现弹出页面视为作弊,导致考试自动中断,这种情况下,学生会向管理员求助,额外增加了教师工作负担。

2.体育网络考试题库内容不够丰富

教师组卷需要从题库中抽取大量试题,因此题库中必须有充足的试题供筛选,这就要求老师花大量精力去结合课堂教学知识丰富题库内容。由于这项工作量很大,教师准备时就容易出现错题、漏题以及答案不正确、题库不及时更新等情况[3]。此外,试题难易程度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各个专项老师负责本专项试题库的建立,在实际操作中,就容易出现各个专项试题难易程度不同,不同专项学生的分数出现较大差距,容易在学生间产生不好的舆论,影响后续选课。

3.网络考试系统的稳定性不足

网络系统的稳定性对网络考试正常进行的影响越来越凸显。目前,在理论考试过程中,我校常见的问题是考试过程中由于受到网络、电脑系统两方面的影响中断考试,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考试的公平,任课教师会在规定的考试期间允许学生重考。因为学生人数较多,考试时间持续一周左右,学生会在考试期间不固定的时间跟任课教师联系,这样,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其次,由于任课教师对学生考试情况不了解,对出现所有状况的学生设置重考,这其中难免会造成考试的不严格,会有学生利用这一漏洞重复答题,以期更高分数。

4.网络考试系统的严密性不足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学生人数较多,系统设置时一般使用比较简单的准考证和密码作为初始密码,往往存在密码盗用的现象,如甲考生用乙考生的号码登录并进行答题,进而影响到乙考生不能正常进行体育理论考试操作,以致该考生的考试成绩并非是该生真实成绩。其次,由于网上考试的身份验证只是通过准考证和密码,没有相应的监控措施,对考生的真实身份无法识别,所以,考试中存在学生替考现象。

二、改进体育理论考试举措

1.做好理论考试准备检查工作

首先,建立理论课授课和考试监督考核机制,做好理论考试时间的安排、考试检查工作,如考试分专项、分时间段进行,这样,一方面减轻服务器压力,另一方面可以有针对性的解决考试中出现的问题。其次,任课教师应丰富理论课内容,激发学生理论知识学习和运用的兴趣,重视理论课考试方法和相关事项的讲解,最大限度的避免考试过程中由于个人问题出现中断考试的情况。最后,应对教师理论考试的组卷、时间安排进行检查、督促,保证考试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

2.成立各专项命题小组并规范题库制定标准

为保证各专项试题难易程度相当,可以以教研室为单位,成立专项命题小组并确定试题题库标准,各个命题小组、专项根据统一标准命题,保证试卷布局合理,各个专项试题难易程度相当,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体育网络理论考试的试题库建设。

3.加强网络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建设

在体育网络理论考试中,为了保证学生登陆的安全性,尽量做到每个考生的初始密码各不相同,可以用身份证号或者相关问题作为登录密码,避免账号被盗用情况。二是加强网络的稳定性建设,通过改进软硬件条件,在学生考试过程中出现网络不稳定情况时,可以对已经完成的试题进行保存,待学生再次进入系统时能够继续考试。此外,在学校资源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统一组织安排考试,为学生提供考试机房、固定时间考试,这样,出现问题可以及时解决,也可以避免替考现象。

4.完善理论考试突发问题解决机制[3]

网络理论考试相对于传统纸质试卷考试,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制定一套解决理论考试突发问题的应急预案,是当前理论考试亟待解决的问题。制定的应急计划,根据每所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应该有专人负责,可以通过实践理论问题、讨论论坛和其他方式进行测试,确保预案在理论考试中切实发挥实效。

参考文献:

[1]向征.高校体育理论考试实际功效的调查和分析[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2000(3)

网上教学预案范文第5篇

1.网络备课的可能性

在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中,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决定》把“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单列一条,就是要通过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实现优质教育的共享。在教育信息化的政策导向下,网络备课如猛虎添翼,必将迅速蔓延。

广大教师迫切需要从繁重的手工式的教案编写中解放出来,校园网络建设,教师待遇的提高(据调查一些学校为了推进网络备课,对教师自己购买电脑、打印机、上网都给一定的经济补助),教师人手一台电脑打印机、上网,已逐渐成为现实,在网络走进校同、走进家庭的情况下,网络备课已成为一种历史变革的必然。

2.网络备课的优越性

(1)网络备课,实现了教师从“刀耕火种”到“现代化”的大跨越。

运用计算机实行网络备课,首先提高了文字的编辑速度。一个熟练的书写者每分钟书写汉字约40个左右,一个熟练的打字员每分钟输人汉字至少达60字以上。单从文字的编辑来看,也许采用计算机网络备课优势并不大。然而,手工书写,一般只能是直线式编辑,具有一次性的特点,成型后难以修改,修改后为保持整洁,义得重新誊写,造成了一些重复抄写的无效劳动,十分费时。而电脑文字编辑,是非直线性的,其文字可以如拼七巧板似的随意插人、改动、剪贴、复制。它的修改功能是手工笔录所无法比拟的,大大减轻了广大教师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备课的效率。

如果是教者备课,是将电脑硬盘或软盘中保存的旧教案或从网上载人的教案进行修改性的备课,那效率更高。这样,就可以把广大教师从劳动密集型的“刀耕火种”般的落后备课方式中解放出来,有更多时问去学习教育理论,钻研教材,进而进一步提高备课的内在质量。

(2)网络备课,催化了教师个体独立备课转向群体协同备课。

为使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吃透教材,确保每一课时的教学质量,各地现在都提倡开展集体备课,发挥众人的智慧。例如每一单元的内容,首先集体讨论,然后分工撰写新课时教案。每个新授课题指定一人主备,集体讨论定稿后,复印给其他教师,其他教师根据本班情况和个人教学特点,作出修改、完善。这样的集体备课存在着人员难以召集、周期长、耗时多、高成本、劳动量大的缺陷,难以经常开展。而网络备课则有效地解决了以上问题。在校园网上,教师可以将自己设计的教案,直接输到学校“虚拟备课库”,高度共享备课资源。从“备课库”中随意调进自己所需的几份、十几份同课时教案,进行参考,修改后打印,就是一份高质量的教案。对某一教学点的设计,大家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在聊天室开展讨论。一个教师遇到问题,在网上发一个帖,应者如云,一个问题可以及时得到几个甚至十几个答案。教研组织从一个学校、一个乡镇扩大到全市、全省,甚至全国。网络集体备课与传统的集体备课相比,它既有效保留了传统集体备课的优点,克服了它的先天缺陷,真正实现了跨时空、低成本、高效率。町以极大地融合众人甚至名师的智慧,会极大地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保证备课的整体水平的提高。

(3)网上备课,可以检索到丰富的资料进行参考。

过去的备课限于时间、资料、信息等多方面的制约,教师难以得到最新、最广泛的资料,备出来的课大多知识陈旧、内容枯燥。而瓦联网络里面的信息资料包罗万象、浩瀚无边,可以给教师极大的启发,帮助教师备出一节义一节形象、生动、信息丰寓,学生感兴趣的课,如教学《圆明同的毁灭》,只要搜索进人“圆明同欢迎您”网址,就可看到圆明同历史的介绍、圆明周各个组成部分丰富的图片,圆明园毁灭的电影片断,专家对圆明园的评价。从互联网上教师参考并裁人这些所需资料,结合课文,就能备出一堂丰富多彩,资料翔实,爱国主义感情浓厚的好课。

(4)网上备课,教案呈现出立体化、交互式的电子形式。

教师的备课不再停留在纸上,教案的组成不再是单一的文字和静止的图形,在教师的备课中,其教案的组成,采用了全新的数字技术,集视频、音像、图像、文本等多种媒体于一体,形成了一种崭新的交互式虚拟电子教案形式,或储存于网络,或储存于软盘。教案不再是直线条、单情节的发展,呈现为射线性、多情节发展的预案没计,根据教学的实际变化,教师可以随时从备课中取出所需的信息资料。这种全新的电子教案形式,也许是我们现在难以想像的。

3.对网络备课的思考

哈尔平(A.Halpin)与克罗夫特(D.Croft)理论认为:教师行为特征中有“敷衍了事”的特征,指教师其实并无真正的责任感,只想“快点完事”的倾向,我们设想,教师利用网络备课,是否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由于有丰富的教案资料的参考,其实教师并不认真去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其备课仅是旧教案或互联网中他人教案的简单复制,来应付学校的检查。对此传统的备课管理,将无能为力,我们必须研究新型的备课管理方式。

针对教育网址偏少,专业性不强,资料分散现状,有关部门应尽早筹建教育网络中心,加强教育资源建设。资源建设应执行国家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库的建设标准,分为两部分:按媒体分,有文本素材库、视频素材库;按内容分,有课件库、配套教参库、试题库、教学案例库等,来满足广大教师备课的需求。否则,教师网络备课,只能是低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