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字媒体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本次参加第十一届深圳文博会,以“传统出版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为主题,通过音频视频、实物展示、体验互动等多种形式,集中展现了集团公司“数字化、全媒体”发展的主要成果,同时还展出了集团公司精品出版成果和出版产业创新工程建设成果。
河北出版传媒集团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作为重要发展战略,坚持“数字化、全媒体”的融合发展思路,充分运用信息网络、移动互联等新技术推进传统出版的数字化转型,努力构建特色鲜明、形态多样、技术先进的现代出版产业体系。本次在第十一届深圳文博会上,以主展墙大屏幕液晶屏幕的方式,重点展示了河北教育资源云平台、释美艺术――中外历代名画家艺术数字文献库、聚精采――河北特色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等三大主要数字平台;还通过电脑、Pad以及手机屏幕等方式展示了阅明中文网、方圆微课网、《耳边的河北》有声产品、《万神之王》冀版网游、中金录刻笔等多款数字平台和数字产品,一方面反映出集团公司将传统出版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部分成果,另一方面还能让参观者深刻领会并体验全媒体数字出版的概念与创新。
河北出版传媒集团公司是全国知名的大型综合性文化企业集团,主要业务包括图书报刊、电子音像和数字网络出版,印刷复制,发行物流,出版物资贸易和文化投资等,拥有27家全资或控股子公司,员工近万人。近年来,集团公司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河北深化文化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积极推进转企改革和股改上市,大力实施资源整合和战略重组,全面推动产业升级和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呈现强劲上扬的良好态势。2014年集团公司资产总额、销售收入和利税分别达到114.71亿元、159.8亿元和10.1亿元。同年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列“世界媒体500强”第123位。
集团旗下的北洋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12月,由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控股,北青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中南出版传媒股份公司、北京君联资本、上海文化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等9家企业参股。按照打造“数字化、全媒体”现代出版传媒上市企业的战略规划,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拥有20家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公司、具备完整出版业务产业链,资产80多亿元、年营业收入50多亿元、利润超过7亿元的上市主体,正积极推进上市申报等工作,争取尽快登陆A股市场。
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催生了新的文化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深刻影响了社会舆论的形成机制、传播方式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传统出版与数字技术的进一步融合,提高了新闻出版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数字媒体;“动漫”设计;艺术
中图分类号:J2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05-0134-01
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不断拓展的领域之中,数字媒体技术成为了一种跨媒体的技术,它以其独特的优势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渗透进入了书刊、影视、动漫、摄影摄像等领域,有力地拓展了传统文化领域,尤其是在与“动漫”设计相融的过程中,提供了良好的数字动画设计空间与环境,对“动漫”设计具有深远的影响,具有极为巨大的发展潜力。
一、“动漫”的起源简介
“动漫”涵括了动画和漫画概念,它最早出现于动漫讯息刊物《动漫时代(Anime Comic Time)》,并在时代的发展历程中,衍生出动漫电影、“动漫”广告、游戏、“动漫”影视等形式,我国一些经典的“动漫”片,如:《黑猫警长》、《葫芦娃》、《魔方大厦》等,在计算机动画技术的融入下,渗透了“关键帧”的制作技巧,极大地提升了“动漫”制作的效率。
通常的“动漫”设计技术可以称为“时序动画”,它源于动态几何图形的数学问题,其设计和制作过程是将静止的各图案按照顺序,用快慢不同的速度加以展示,让观众欣赏到时间先后顺序、快慢控制状态下的动画。在其设计与制作技术的具体环节中,主要采用绘制、过渡和衔接的技巧,运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动漫”的流畅与自然。
二、数字媒体的涵义及融入“动漫”设计中的制作技术阐释
数字媒体是当前的主流媒体模式,以交互式的特点而广为应用,其实质是一种信息载体,用二进制的方式对文字、图像、音视频信息施以记录、存储和处理,包括有:实物媒体、逻辑媒体、感觉媒体等,并主要分为四种:其一,感觉媒体,指对人的所有感官产生触动的媒体形式。其二,表现媒体。是将人体的感官触动、感知等信息进行存储,并对这些感官信息进行处理后加以传输。其三,显示媒体。指利用输入和输出设备对人体的感觉进行显示,例如:打印机、话筒、摄像机、投影仪等。其四,储存媒体。这是对人体的感觉媒体加以长期存储的载体,如:U盘、移动硬盘等。
数字媒体融入“动漫”设计的技术,是基于时序动画制作基础,对同一画面上不同目标加以改变而实现。其设计变化原理类似于多项逼近任意连续函数,主要体现为:(1)选取曲线函数上的任一点,记录该自动点的目标速度、范围及类型,运动状态持续至接收到中止命令,这属于半自由点运动。(2)曲线上各点间具有几何约束关系,一点动而其他点皆动,会产生整幅动画的改变,称之为受约束几何对象的运动。(3)自由点可以随意改变,与此相关联的几何对象也会发生改变,这称之为拖动自由点引发的运动。(4)利用目标的变化导致图形呈现出变化,则是“动漫”设计最为本质的运动变化状态。(5)相对固定的目标在一定几何关系的变换下,可以取得与另一目标的关联,并引发固定目标的运动,则称之为几何变换创建的运动。数字媒体的“动漫”设计可以运用上述技术,得到策划的某类效果,并通过制作器和播放器,进行“动漫”设计的编写和播放。
数字媒体“动漫”设计技术可以参考Flash软件制作动画中的“关键帧”设计思维,它主要运用“补间”动画、遮罩动画和引导层动画功能,实现对“动漫”的目标大小、位置、形状的控制改变。在数字媒体“动漫”设计技术下,可以设计“动漫”人物不同维度的造型,表现出“动漫”人物的思想、观点、运动状态等,从而营造出具有空间感和层次感的场景。例如:国外优秀动漫作品《玩具总动员》、《冰雪奇缘》、《冰河世纪》等,就融入了数字媒体技术,运用Autodesk Maya、Adobe After Effects、NUKE软件,揉合了动作捕捉技术、Autodesk Maya调节技术,为“雪宝”创设出特色的骨骼系统,并在“雪系统”中,采用雪的粘性、破碎等物理现象,用数字媒体创设出恢宏、如梦如幻的视觉刺激效果。又如:《魔比斯环》的“动漫”设计中也采用了大量的3D数字制作,造成了震撼的视觉效应。
然而,在使用高科技的数字媒体技术融入“动漫”设计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两个方面:其一,要借助于数字媒体技术,而不能依赖于数字媒体技术进行“动漫”设计。富于立体感、层次感的数字媒体技术可以给人以新鲜、刺激的视觉享受,然而如果数字媒体成为了喧宾夺主的工具,则会丧失“动漫”的本质,消弥“动漫”的内涵。因此,要在数字媒体融入“动漫”设计之时,以“动漫”的实质性特征为出发点,进行高科技的融入,实现“动漫”艺术内涵与科技商业化的结合,使“动漫”具有持续的吸引力。其二,要设计出中国富有特色的“动漫”作品,不能对国外作品亦步亦趋,要根据中国观众的审美口味,创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动漫”作品。
三、数字媒体的发展对“动漫”设计的影响剖析
(一)数字媒体促使“动漫”设计进入了全新的时代
在丰富、多元化的数字媒体艺术表现形式之下,“动漫”设计步入了全新的发展时代,数字媒体以其交互性、开放性、兼容性的特点,将传统信息产业、大众传媒产业、通信产业相整合,呈现出大众传媒的“小众化”、“分众化”趋势。数字媒介借助于网络,实现了跨地域、跨文化的传播,扩大了传统传媒的视野,将庞大的信息资源在网络平台上进行传播,促进了由单一媒体向多元媒体、单向传输向双向互动的根本性转变。
(二)拓展了“动漫”设计的创作形态
数字媒体融入“动漫”设计之中,渗透入全新的艺术语言,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借助于计算机软件,设计和制作富于震撼性的视觉效果。如:计算机可以对照相机拍摄的照片加以特色处理,通过多种元素的添加、删减、修改,赋予照片以全新的视觉效果。在视频影像的设计与制作中,也可以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创设出全新的意境。
(三)延伸“动漫”设计的表现内容
传统的“动漫”设计要受到诸多条件的制约,而引入了数字媒体艺术表现形式,则延伸了“动漫”设计的表现内容,使“动漫”设计的空间更为广阔,例如:在对历史时代的“动漫”画面展示时,就可以借助于数字媒体技术,从多元化、多层次的维度,对古代历史场景进行还原和表现,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将古代历史风云变幻、天马行空的场景置于观众的眼前。
(四)提升了“动漫”设计的创作效率
在数字媒体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之下,极大地缩短了制作、设计时间,节省了人力、物力的资源浪费,对于设计、制作流程也进行了优化和整合,呈现出较高的效率。另外,我们在提高“动漫”数字媒介设计的效率的同时,还要重视“动漫”艺术作品的本身价值,要在引入数字媒体技术的同时处理好与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
四、结语
我国的“动漫”设计与制作市场正在不断扩大,数字媒体的融入给“动漫”设计提供了全新的理念和场景,在计算机软件技术的支撑下,极大地丰富了“动漫”设计的内涵,并使“动漫”设计作品在画面、场景布设等方面更为精良,效率得到了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潘明歌,高婷.数字媒体对动漫形象品牌运营的推动与影响[J].大众文艺,2013(11).
关键词:手绘设计;数字媒体文字设计;变异发展
生活中我们所能够看到的广告、电视、服装以及生活用品都是通过设计而来,可见生活离不开设计。我们的经济已经面向全球化,随着几次工业革命,现代社会已经开始从传统的工业社会走向科技信息社会了[1]。时代是进步的,所以用以设计的方法和手段也在不断的更替中,在设计的领域里电脑设计的方法逐渐受到重视,并且慢慢开始取代传统手绘设计。电脑设计技术日趋成熟,在很多方面成功的完成了以前只能依靠双手来完成的手工设计,并且值得称赞的是,电脑的效率十分高,可以完成数量很大的工程[2]。以此趋势发展,手绘的应用领域越来越狭小,而计算机设计则是顺风顺水,占领到了有力的地位。在设计中,通常都会遇到一些十分复杂的文字处理和繁琐的工序,如果将这些工作全部用手绘完成,不仅困难而且耗时长,如果利用电脑处理就不一样了,不但操作简单而且可以对整个设计过程进行任意的修改。因为手绘设计的完成是必须要有一定的绘画功底的人才可以,如果利用计算机就又不一样了,计算机的操作相对比较简单,没有任何绘画基础的人也可以完全学得会,并且只需要简单的培训就可以熟练的操作。正因为电脑功能的强大,手绘设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下面将从文字设计作为例证,找出手绘与电脑设计的利弊,以及将来的发展和变异。
一 手绘在现代文字设计中的尴尬现状
现今,如果和业内人士谈及到设计,他们所讲到的,我们所看到的,似乎都与电脑有关,比如说软件、程序、命令和图层等等,这些领域都要用到设计作品,而完成这些设计组品的工具就是电脑。甚至,在一些大型的工程标志设计招标时,所提交的竞争作品大都是电脑设计而成的,手绘的作品根本就与之无缘。那么,再把目光转到学校,很多设计专业的学生也都不进行手工绘制,而是利用电脑软件完成[4]。学生们都是比较注重电脑的学习和操作的,他们只要熟悉常用到的设计软件,就可以轻松的完成课业了。其实,人们却都忽略了一件事情,电脑仅仅是一种视觉传递的手段,我们却将设计中较为关键的计划、规划、摄像和问题的解决轻视化了。俗语说心手相应,也就是人们心中所想的事物,通过手来表达才是最合适的。在设计领域中,只要是有一定追求想得到更高设计能力的人,大多数都会采用手绘的方式,传达自己的思想和灵感。但难以让人相信的是,即使手绘的作品再怎么优秀,都无法改变电脑设计作品横行业界的现况。这样的情况继续发展下去的话,手绘设计的压力会越来越大,人们也会渐渐的完全被电脑设计的空间、材料和质感的效果所吸引,那么我们所引以为傲的手绘设计就会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位置了。
可见,似乎现在的社会环境对手绘设计的发展十分不利,但这并不意味着手绘设计走到了尽头。无论科技发展有多快,社会有多进步,这些都离不开人的掌控,所以机器再先进,也无法代替人的作用。电脑可以代替人类完成各种各样的工作和设计,但只有这样也不能完全取代手绘设计,尤其是文字设计。当下设计领域比较依赖电脑,也只是这个时期的一个必然现象,这种按照一定程序来完成设计作品的方式,毕竟有很多的弊端。手绘作品中所能展现的灵动和扩散思维,无法在电脑设计的作品中清晰的展现出来。
二 手绘文字设计与电脑文字设计的异同
不论是手绘设计还是电脑设计,都是用来进行视觉传递的。从设计的起源开始,都是设计师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表现,用电脑或手绘的初衷都是一样的。观察他们在设计上所展现出来的优势,电脑能够做到高精确度、高工作效率、高质量,并且可以随时进行修改,而且操作简便[5]。可是,机器所创造出来的东西,多少都会有点呆板、冰冷和没有活力,无法将作者的真实心声百分百表现出来。手绘作品在这方面就占有很大的优势了,因为手绘设计本身就是作者思想和灵感想碰撞出来的火花,所以每一个文字都可以渗透出作者的心声。手绘作品中的文字是作者激情的影射,所以更加亲切和生动,会给看字的人一种回归大自然的感觉。比如说,如果设计者想在包装盒上展现书法字,用电脑来设计的话就显得非常古板,表达不出设计者的想法;将其换成手绘的以后,就发现突然多了几分生气,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可见,手绘设计的独特的魅力是无法被取代的。
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到了,在学习的时候,手绘要比电脑困难的多。从学习的时候开始,设计师对电脑的依赖度就十分高了。可事实上,很多取得一定成就的设计师都是用手绘方式来完成各种作品的。对于这些大师而言,他们在面对利用电脑软件设计数字媒体文字的做法并不特别支持,甚至有时会持反对的态度。传统的手绘方法,在使用时会觉得有些缺少科技含量,并且需要花费的时间也比较长,却可以将文字的精髓展现出来,让设计作品中充满活力和艺术生命力[6]。在现实生活中的作品中,比如海报、包装纸和标志等,手绘设计的文字更可以将作品的灵魂展现出来。但不能否认的是,在电影特效、平面处理等具有复杂工序并且对作品的真实度和仿造度有很高要求的作品中,电脑还是要比手绘实用的多。所以,手绘和电脑设计这两种传递手段都各有千秋,各有利弊,它们不需要互相取代,只需要互相补充就好,只有在合适的时候使用适合的手段才能创造出最好的作品。
三 手绘是文字设计的原点和终点
设计者灵光一现的设计理念经过延伸以后就会形成一个好的创意,而我们所分析的手绘则是设计理念最直接的表现手法。如今电脑在设计领域慢慢开始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市场,可是对于设计者来说,就算电脑的分量再重要,也无法让手绘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因为具有同样功能的两个手法,在同一个领域的作用肯定是此消彼长的。仅从文字设计来看,对于以手绘设计为主的设计者,通过手绘设计过程的复杂工序,可以完全释放自己的设计理念,他们慢慢的整理自己的思绪,让设计理念和作品完全的融合在一起[7]。相对而言,利用电脑设计的人,因为设计的整个过程变得简单了,这样作者就会变得有较强的机械性,失去了最先的艺术灵感。无论是艺术家还是设计师,在进入佳境之前都要有一个慢热的过程,只有在繁琐的工序中,循序渐进的一步一步进行作品的绘制,才可以让最先的设计理念升华再升华。
要进行手绘设计,就要求作者必须有一定的绘画功底。所以,手绘技能的培养也就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再加上专业级的训练,才可以真正掌握手绘的规律和技巧。这只是入门的第一步,所以想要成为一位真正的手绘大师,就必须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虚心的学习成功人士的经验,同时培养自己的艺术素养,慢慢达到想要的高度。作为一个初级学员,需要几年的绘画训练,以及大量的设计经验,才可以了解到绘画的技巧,感受到手绘的魅力。也就是说,想要掌握手绘设计的技巧很难,理解手绘的精髓更难。
日本著名设计家佐野宽曾经这样说过:“只有从艺术家到设计家,没有从设计家到艺术家。”[3]这句话重点是在强调艺术家和设计家之间的亲密关系,强调以艺术为功底的设计的重要性。也就是说,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设计师,就必须兼备艺术家的素质和修养,甚至更需要有良好的美术功底。在我国,目前比较有名的设计师位数不少,比如陈绍华、韩美林、韩家英等等,他们都是采用手绘的方式进行设计,通过手绘完全可以惟妙惟肖的传达出自己的设计思想和内在含义,这是电脑再先进也无法做到的。
设计在一开始的时候,完全是依靠设计师手绘来完成的,所以作品的好与坏就代表着设计师的水平高与低。设计者会更加看重绘制出来的效果图,效果图也顺理成章的变成了判断手绘作品好坏的标准和尺度。而电脑的闯入,让手绘的地位受到严重的影响,使其慢慢的淡出人们的视野。可电脑设计的崛起相信也只是有时段的,在将来,手绘会让人们再次发现它的优势,在设计领域掀起另一波。
四 正确看待手绘与电脑的关系
传统的手绘设计真的要丢弃并且完全可以被电脑设计取而代之吗?当然不是。我们必须注意到设计的本质内容。将计划、规划、设计和问题的解决办法,以视觉的方式传递给其他人的活动,统称为设计。设计的核心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整体设计和构思的框架搭建;第二,将解决计划、构思和设想等问题的方法以视觉的方式传递出来;第三,达到传达目的以后的措施。也就是说,设计师依靠人的大脑来完成的,灵感与思想之间可以擦出设计的火花。那么对于设计而言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呢?就是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而设计的手段就是为其锦上添花的。手绘的设计手段和电脑的设计手段是完全不一样的。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是现代社会逐步呈现出商业特性,数字媒体文字设计的趋势让设计艺术面临很大的冲击。西方的文化价值伴随着经济的步伐慢慢的渗透到国内,并且对我们的传统民族设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手绘设计和电脑设计上升到更深的层面可以演化为传统与现代的矛盾,也可以看成是观念和语言的分歧[8]。
在设计领域,我们要从自己的思想深处认识到手绘的重要性和电脑的先进性,这样才可以让设计的艺术精髓充分展现出来。无论是电脑还是手绘,都是设计的表现手法,都要从设计自身的要求出发。所以,必须在教育的初期就强调学习手绘的重要性,让初学者在认识的初期就了解到其重要性,充分对二者的优势有着科学的认知。不容忽视的,手绘方式是传统观念和语言的保留和继承,可并不是说电脑设计就是现代的手法。手绘设计和电脑设计是设计者的传达手法,所以决定作品是传统还是现代的关键就在于作者的意识和观念。我们要从实质上去分析和辨别,然后正确的对待手绘和电脑。
参考文献
[1] 刘洋;论视错觉图形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12.04:26-28.
[2] 郑国喜;图形开眼法在广告设计中的运用[J]包装工程.2012.10:36-39.
[3] 陆一文;图形设计中的“显著点”[J]包装工程.2012.10:46-51.
[4] 陈岩,唐建. 论艺术设计的全球化与中国文化[J]. 建筑与文化. 2010(10) :112-115.
[5] 张宏. 书籍装帧中的文字版式设计[J]. 湖南包装. 2007(01):1-2.
[6] 闫利霞.试论展示空间设计的趋势与构成[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6(22):2-6.
从媒体演变看数字媒体艺术
视觉艺术的表达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人类为了自身的交流和发展,寻求相互沟通交流的媒介。我们今天仍然可以在石器时代人类居住的洞穴墙壁上了解到人类最早的视觉沟通媒体。19世纪,报纸迅速普及、大众传媒出现所带来的一切信息引起了人们无限的兴趣,使人们可以生活在一个更为广泛的空间中,这也标志着视觉传媒的新发展。数字媒体艺术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萌芽的,当时主要用于计算机专家的创作实验,其目的也只是在于了解电脑的潜力。然而,到了80年代,随着个人计算机的普及,面向艺术工作者的专业软件的开发、专业艺术家同计算机专家之间联系的增强,以交互式为特点的数码艺术崭露头角。著名艺术家罗伯特・劳申伯和设计大师乔治・开普斯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成立了专门机构研究数码图形与数码艺术。20世纪的最后20年,数码媒体艺术逐步走入我们的生活。今天,人们的生存与媒体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和全方位,人们每时每刻都在接受数码技术创造的影像、图形、声响、数据等信息。现代的数码技术在艺术表现领域中开始形成自身独特的视觉表现语言,体现出更高的艺术价值,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开始进入到艺术的古老殿堂。美国《财富论坛》杂志预言:21世纪发展的三大方向将是Internet、电子商务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艺术在今天已无可阻挡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已势不可挡地充斥着影视、娱乐、游戏、军事、建筑、网络等各行各业,左右着社会的视觉语言。不管你拒绝与否,你都不可避免地与它接触,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人们观察事物的方式、获取知识的手段,以及人们的思维与观念。它改善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影响到社会结构的调整,并有力推动了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
地处黄河流域的中原,具有悠久和灿烂的文化,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中原地区的文化艺术是祖先们智慧的结晶,如何在中原文化的艺术宝库中吸取精华,并利用数字媒体艺术这种艺术形式表现出来,使中原文化艺术发扬光大,这是一个值得研究和亟待解决的课题。
中原文化中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优势
市场优势。中原地区作为我国人口密集的地区,会成为电脑的最大消费市场。而利用电脑创造的艺术也将通过消费来体现其价值,尤其是在未来移动媒体时代,拥有着全国最大电脑用户数量的中原地区将是数字媒体艺术的最大消费市场,这为数码艺术的发展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仅以电脑游戏为例,早在2003年,网络游戏市场的规模为13.2亿元人民币;到2007年,这个数据达到了67亿元人民币。而中原地区发达的电脑网络,便捷的交通更会促进数字艺术在中原地区的传播与发展。
文化优势。中原民间美术是中原民俗文化的一种,是中原劳动人民在生产、发展中流传几千年的美术作品,它存在于劳动人民生活的衣、食、住、行之中。中原悠久的历史,积淀着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凝聚了中原地区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的民俗文化和民间故事都可以成为数码艺术创作的基本题材,如传统的民俗皮影。皮影最迷人的地方就在于将一张原本平面、静止、毫无生气的图纸变成一个经由人们操控就能活动、表情达意的“人”。我们仔细观察演出的影偶时,会发现灵活的接合点是影偶必须具备的,只要有了灵活的接合点,经由人的操控,就可以使影偶行、走、坐、卧,这种皮影艺术难道我们不可以应用到动画设计中吗?朱仙镇木版年画极具观赏价值,被誉为中国的“国宝”。朱仙镇木版年画之所以与天津的杨柳青、苏州的桃花坞、山东的潍坊、四川的绵竹并称为全国著名年画,是由它独特的风格决定的。朱仙镇年画构图饱满,线条粗犷简练,造型古朴夸张,色彩新鲜艳丽。人物头大身子小,既有喜剧效果又觉得匀称舒适,我们完全可以借鉴,或者把造型方法与表现形式运用到现代设计中,这种手法对一些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使其富有时代特征。中原剪纸、河南木偶戏、水墨画和保存历史悠久的壁画等也是中原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颗闪亮的明珠,这些艺术元素都可以灵活地应用于今天的数字媒体艺术之中,为中原文化艺术的发扬和传承作出巨大的贡献。
后发优势。中原地区人口众多,随着计算机的迅速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到这一领域,因而从事数字媒体方面的劳动力占据了绝对优势,而在校的数码艺术专业方面的学生,也将是未来中原高素质艺术人才的可靠保证。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统计,我国今年数字创意、游戏人才缺口达1.5万人,有专家预计未来3至5年内人才缺口将在60万人左右。
促进数字媒体艺术在中原文化基础上的发展
中原文化艺术是我们设计的源泉,展望过去,放眼未来,面对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优势,笔者认为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必须从下列几个方面展开:
坚持中原本土特色。中原文化源远流长,有着独特的魅力,每件艺术作品在其创作之前都有自己的特定借鉴,这就是传统。没有传统就不会有原创性,原创也正是和历史的衔接,从而才可能成为明天就要流传下去的新“传统”。中原传统文化伴随着世世代代的成长,这些几千年历史沉淀下来的瑰宝,我们怎能轻言放弃,而去盲从于表现一些陌生的国外题材呢?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数字媒体艺术想要异军突起,必须以自己的语言、方式去演绎自己的故事,并广为传播,使之发扬光大。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表现过程中,吸收中原文化,与中原艺术形态领域的相互补充、借鉴是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根本。中原民间美术品种极为丰富,既有供玩赏用的造型艺术,也有衣食住行中以实用为主的工艺品,又与民俗、宗教及其他民间文艺存在密切关系,尤其以朱仙镇木版年画、淮阳泥泥狗等闻名于世。结合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是不断充实数码媒体艺术设计的魅力和生命力所在。
从艺术手法上借鉴。中原文化艺术包含什么?包含儒道文化!这些文化随着具体的事物通过视觉表现出来,如国画、书法、易经、禅学、五行八卦等。中华文明的发展深深打上了中原文化艺术的烙印,经过历代画家、艺人、工匠、百姓的创作实践,积累了大量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到殷商时期的青铜;从战国时期的漆器、帛画到洛阳出土的汉代雕塑、画像石;从唐宋的绘画到明清的瓷器,以及中原民间广为流传的剪纸、木版年画、皮影、建筑纹饰、戏装、面具等,充分体现了或恢弘或灵动、或简约或精致、或工整或粗犷、或热烈或娟秀、或质朴或奢华等多种手法。无论是逸笔草草的国画笔墨,还是板刻敦厚的装饰图案;无论是造型夸张的民间剪纸,还是色彩强烈的木版年画,这一切无不为数码艺术设计提供着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图式语言。
俗话说“根深才能叶茂”。中原的诸多艺术门类都或多或少地体现着这种传统的表现形式。豫剧表演中,一将、九兵就代表了千军万马的部队,骑马用挥挥马鞭的动作来表示,划船就用划桨的动作呈现,使观众一目了然。汉代画像石《荆轲刺秦王》,采用了剪影形象,忽略细部,只刻画大的动态和影像。东汉青铜器《马踏飞燕》的造型是:马在飞,燕子也在飞,时空停止,接下来的动姿留给观者去想象,中原传统艺术中空白、虚形的表现方式不自觉地体现在许多现代设计师的作品当中。所以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作品中应多借鉴这种虚实、灵动的艺术手法。
从图像元素上借鉴。中原文化艺术在经过漫长的历史凝练后,逐步形成各种具有典型文化内涵的图形和纹饰,它们包括人物、植物、动物、景物、图腾、几何符号等形式在内的图像,这些乡土味浓郁的图像元素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张道一先生指出的“民间艺术是一种本元文化”。如果将这些富有民族特征的元素有机地组合到现代设计中,无疑会给单调枯燥的现代设计风格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荷兰画家、图形大师埃舍尔的一些作品与秦汉瓦当的《三雁纹》、清代的《四喜人纹》、《一团和气图》如出一辙,利用形与形不同轮廓之间的关系,构成一个新的形,彼此的共用线相互依存,互生互长,图地互换。申奥标志是大家众所周知的图形标志设计,它看上去有点像五角星,让人联想到中国的国旗及国旗上的五星;它又像是一个悠然自得的太极拳师,太极拳发源于中原,它代表着中原的传统文化与思想,整套动作都在“画环”,讲究天人合一,外柔内刚,富含哲理,有“四两拨千斤”之功;也可以把它看做是民间游戏“绷手线”中的彩色丝线构成的巧妙形态,“绷手线”也是中原传统的民间游戏,蕴含着合作和周而复始、不断变化、无止境的趣味,充分体现了中原民俗、民情与“合”为贵的中国传统思想。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贯穿着一个传统艺术风格与现代数码艺术创作风格相融合的主题,最终使用韩美林先生手绘的笔墨表现风格来升华陈绍华先生的数码图形创作,为我们解决用传统艺术精髓来丰富数码艺术创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证。
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过程中,首先应当切合设计主题,借用某些具有象征意义的传统图形来表达某种意趣、情感和思想;或是把传统图形的某些元素进行变化、重组和创新,使其既有传统图形的形似和神韵,又融入现代设计的一些构成形式、表现手法和版式技巧以及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将中原传统图形用现代意识和技法加以演绎,赋予传统图形以新的风尚、内涵和新的视觉感染力,进而体现中华民族的气质、精神和理念。
提高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格调。在艺术世界中,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与其他艺术门类一样,对于格调都是极为关注的。格调的基本意义是指艺术作品中所体现出的作者本人的品格、气质、专业水平和艺术修养等方面的综合因素。
中原地处平原,地理位置处于中部,自古多为政治文化中心,中原人讲气派追求艺术层次,其格调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作者的人品、气质、道德和修养,因而从一个更高的层次上标志着作者和作品的身价。有时候把格调作为评鉴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重要标准之一,不仅是对中原人文传统精神的继承与回归,同时也丰富了数码艺术的精神内涵,更强化了现代数字媒体艺术的艺术特征。
结语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原经济的腾飞,现代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已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中原民间美术是我们设计的根本,将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图形元素和符号运用到数字艺术设计中,是对中原传统文化很好的继承和发扬。掌握民间美术在数码艺术设计中的应用规律,进行设计实践,通过设计作品将中原艺术的精髓发扬光大。作为设计者首先应立足于自己的本民族、本地方的文化进行中原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开发,立足于中原民间美术的理论实践展开研究,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才能创作出既现代又不失文化内涵的设计作品。
数字媒体艺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为丰富中原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中原文化艺术在新的平台上既有巨大的创作源泉基础,又有巨大的市场消费空间和大量潜在的人力资源。我们应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思想,将中原传统的文化艺术形式,用现代数字艺术形态表现,具有传统神韵而又不拘于陈旧的格式,追求设计的新意而又不忽略传统文化风格的体现,使中原文化艺术更富于韵味,使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作品既体现传统性,又具有鲜明的时代个性,这才是我们应不断努力和追求的。
我们所熟知的传统报纸主要是以纸为载体,用刊登文字和图片的方式来呈现新闻,属于一种静态新闻传播。而报纸新闻的数字化就是要改变这种单一的静态化新闻传播模式,通过数字影像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等电子技术来实现新闻产品的动态化、互动化传播,以期建立报纸新闻的可视化、可听化以及可选择化的多媒体数字传播模式。这是一种将纸质媒体与互联网、手机、微博等新兴媒体联结起来、丰富报纸新闻传播方式、扩展新闻传播渠道的新方式。数字影像技术、电子通信技术等为报纸新闻带来的变化是无穷的,它让“静”的新闻动了起来,鲜活了起来,对受众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一、报纸新闻数字化的几种方式
1.建立报纸官方网站
当前,报纸新闻数字化的一种重要方式就是建立报纸新闻的官方网站,将纸质媒体与网络媒体作联结。许多报纸都有自己的官方网站,并把报纸的新闻内容复制到网站上,形成报纸的电子版。这样做既丰富了报纸新闻的传播方式,又能使更多的网络受众能够阅读新闻,了解实时的新闻信息。例如:人民网就是依托《人民日报》而建设起的以新闻为主的大型专业网上信息平台,其中包括每日的《人民日报》电子版,由人民网定期向网络受众免费。人民网除了转载《人民日报》当日的信息外,还报纸上没有刊登的新闻信息,并且建立体育、文艺、教育以及科技等专栏,建立和网友的互动平台——新闻社区等。网站与报纸相结合,完善了新闻信息的传播链条。
2.设立官方微博
微博是近几年来兴起的另一种新兴媒体,是自媒体时代的一种重要传播方式,深受广大网民的追捧。报纸新闻数字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将报纸新闻与微博传播结合起来。报纸借用微博的平台来传播新闻,既可以对新闻信息进行实时传播,又可以通过评论、转发等功能实现与网友的互动交流。目前,国内有许多报纸都注册了官方微博,《人民日报》在新浪注册的官方微博现在粉丝数已经超过540万,《南方都市报》的粉丝数超过420万。可见微博庞大的受众群是保证报纸新闻传播的有力支撑。
3.采用二维码技术,使用手机阅读新闻
报纸新闻数字化发展的另一种方式就是利用二维码技术来和手机媒体结合。记者将采访的新闻做成视频、音响等动态新闻,编辑制作完成后上传到网站,同时,报纸编辑将有价值的视频网址生成二维码,并将二维码刊印在新闻稿件之后,读者如果对该新闻感兴趣,想深入了解有关的新闻信息,就可以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然后用手机观看新闻的相关视频,实现报纸新闻的可视化、可听化效果。这种将文字、摄影以及视频新闻融合成一体的新闻信息传播方式,更符合全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模式的发展。
二、报纸新闻数字化的不良运用——《苹果日报》“动新闻”案例
诚然,报纸新闻的数字化发展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它改变了过去纸质媒体陈旧的新闻传播模式,提高了报纸新闻传播的速度和效率,等等。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数字技术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和影响。台湾《苹果日报》的“动新闻”就是报纸新闻数字化恶性发展的一个实例。“动新闻”是《苹果日报》于2009年11月推出,它标榜以全新的写实动漫方式来呈现新闻,手机可以下载,网络也可点阅。但它以大量模拟动画方式报道害、性骚扰、家暴等社会新闻,巨细靡遗地模拟暴力、自杀等画面,节目播出后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批评和指责。“动新闻”扭曲事实、误导视听,模糊了新闻与非新闻的界线,也模糊了新闻与道德的界线,对社会的发展极其不利。因此,在报纸新闻数字化的过程中,要坚守新闻职业道德,杜绝类似“动新闻”式的不良运用。
参考文献:
[1]谢睿:《中国网络报纸的未来——多传媒+综合数字化服务》[J].《中国报行》2007年第2期
[2]王能玉:《全媒体时代背景下报纸的数字化转型思考》[J].《出版广角》2009年第9期
[3]熊资佐、李岚、马永锋:《报业数字化生存的转型必然》[J].《新闻战线》2009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