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数字媒体的理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数字媒体 教学设计 艺术创作
20世纪80年代,随着电脑技术的成熟和个人电脑的普及,与之相匹配的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数码扫描仪和打印机等的出现,以及飞速发展的网络科技,使影像世界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数字媒体艺术创作被提上日程,在大学的艺术系,数字媒体艺术创作被逐步应用到教学中,笔者通过数字媒体艺术创作的特点与语言、数字媒体艺术创作的教学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创作的不足与对策等方面阐述数字媒体艺术创作教学中的经验。
一、数字媒体艺术创作的特点与语言
在多媒体日益发展的今天,人们有意无意拿数字媒体艺术创作与传统的艺术载体相比较,感受到了数字化影像带给艺术全新的变革,其通过技术和艺术的结合构成丰富多样的表现形态。这种全新的创意和创作使得刊物、网页和电影生动起来,达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给观众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数字媒体艺术创作使人们得以在现有的环境中体味和感受多种方式的交流互动,而这也必将对高校的数字媒体艺术创作和商业化现代设计理念提出新的发展要求。
数字媒体艺术创作,不仅仅是电脑软、硬件技术水平的体现,更是艺术创作水平通过技术的再现。与传统的数码影像和简单的电脑绘图相比,数字化影像具有自身的特点:第一,具有可宣传、传播性。数字化影像艺术创作在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尤其是广告、电影电视、地产、金融、保险等。第二,成本高,数字媒体艺术创作基本都是在后期完成,需要大量的制作资金作为保障,因此,数字媒体艺术创作只用在很少的场景中。第三,视觉冲击力强。任何刊物封面、电视电影场景、地产广告加入了数字媒体艺术创作,便有一种直观性和立体感。数字媒体艺术把充满了想象力的艺术元素用二维、三维等各种技术构建了与现实不同的奇异世界,而这反映在数字媒体艺术创作另一个明显的语言特征是其特有的节律,数字媒体艺术创作语言形式也是丰富多彩的,如视觉效果、听觉效果等。
二、数字媒体艺术创作的教学设计
随着数字化影像艺术在国内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这一庞大的需求在各大、专院校也引起反响。各大、专院校已不同程度招收理工、工程、艺术、多媒体等方面的学生加入这一学科的学习。那么如何在实际的课程中对学生进行数字媒体艺术创作的教学,笔者为此设计了一整套教学课程,作为教学实验。
1.市场现状。数字媒体艺术在近几年强势进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很多时候控制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数字化图像、影像已成为人们沟通和交流的桥梁和渠道,甚至影响到社会某种体系的变革,毫不谦虚地说,数字图像艺术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也已成为21世纪社会文化体系建设的主旋律。由于数字媒体艺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这方面的人才显得捉襟见肘。既懂影像技术又具艺术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就更是凤毛麟角,对此,市场和社会急需数字媒体艺术创作方面的人才。
2.培养方向。技术的发展对数字媒体艺术创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大批既懂数字化技术又有艺术素养综合素质的人才。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方向培养运用数字化的影像、音乐、图像、图形等数字多媒体形式进行艺术表现的专业人才。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具有良好的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吸收国外先进的数字媒体新理念和新技术,从而适应数字化技术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
3.课程设计。这一专业的课程设置上,从艺术和技术两方面开设。艺术设计的课程如艺术欣赏理论、建筑艺术欣赏、工艺美术欣赏、雕塑艺术欣赏、绘画艺术欣赏、书法艺术欣赏、音乐艺术欣赏、舞蹈艺术欣赏、戏剧艺术欣赏、戏曲艺术欣赏、摄影艺术欣赏、电影艺术欣赏、服装表演艺术欣赏、动画作品的欣赏、网页设计的欣赏、室内设计的鉴赏、景观设计鉴赏、展示设计鉴赏等课程。
计算机方面课程如现代艺术设计原理、应用计算机辅助图形图像处理、视频合成、动画制作、影像编辑、音响技术、互动技术、二维、三维多媒体创意设计。
数字技术课程如造型设计、数字表现设计、网络媒体设计、数字娱乐设计、数字插画艺术。
创新设计系列课程——创新设计、数字媒体创意思维训练、数字媒体专题。
4.教学手段:这是数字媒体艺术教学的最主要环节。
教法分析:
第一,课程体系以学期或者学年为单元进行课程整合,进而形成阶梯式系列循环教学对课程设计中的课程进行系统的学习,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有了一整套系统的理论研究。
第二,展示案例,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再提出明确可行的任务,并引导学生分析任务,提出设计题目,然后让学生充分发挥艺术的想象,并辅助技术,进而心中有数,做出理想的艺术品。电影中数字化影像艺术的运用更能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人们在欣赏电影时,已经不是停留在过去那种对单纯的故事情节的关注上,电影中色彩、光影、音乐、音响、画面、造型的细节更为人所重视。一部大片问世,人们总会评价电影的艺术性和欣赏性,画面色彩、光影、画面等的运用是否到位。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审美感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影像风格,数字媒体艺术为不同的导演群体提供了新的创作手段。
第三,总结数字媒体艺术运用的合理性。无论是动画还是刊物的设计,抑或是电影,都开始把数字化影像运用其中,使其摆脱了传统的固定的黑白单一模式,尤其是电影,一组组快速变化的画面,各种场景的氛围几乎都可以看到艺术的韵味和数字化技法的运用。从一个个场景的变换到演员的服饰,处处都渗透出数字媒体艺术的痕迹,很多场景中,表现人物心情常常通过周边环境的移动和色彩的变换来体现,更多时候,一部电影中写实和写意的创作手法用数字化技术体现。其实,我们在电影中能看到的现实中难以实现的理想或者场景,是数字媒体艺术在电影中最佳的诠释。
第四,给学生布置作业,学生自己选择题材,自己进行创意。制作复杂的特技效果,并让学生根据自身艺术的领悟和对数字化技术的熟练掌握设计作品,使学生达到最大限度的自由发挥。这种教学实验需要三四年时间课程的教学,也是学生在大学四年或者研究生在高校度过的时间,不是一蹴而就能达到的。
三、数字媒体艺术创作的不足与对策
数字媒体艺术在国内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当今我国教育工作者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然而,比起其他科目,数字媒体艺术这一专业仍旧不太完善、不太成熟。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其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
(一)数字媒体艺术创作的不足
第一,数字媒体艺术在国内还处于初期阶段,缺乏一整套有序系统的理论研究。众所周知,任何一门成熟学科的教学都是因为其在教学过程中具有自身的规律与方法,然而数字媒体艺术教学在国内却是缺失的一环,在教学理论体系中没有应有的研究热情和氛围,导致国内大、专院校数字媒体艺术创作教学专业理论知识缺乏。
第二,数字媒体艺术学科中,艺术与技术之间还有一定的不对称,学校教育要么欠缺对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要么忽略了对计算机技术的重视。一方面,在国内教育体制中,在数字媒体艺术课程设置上,欠缺对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成为各大、专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的艺术素养参差不齐,过多地重视和强调技术层面,只会使这一学科限于呆板化和程式化,很难满足市场对数字媒体艺术创作专业人才的需求。这就是因为利用计算机的技术功能被提到了很高的地位,对数字艺术的工具应用能力占据主要部分,使得这一学科的教育停留在技术培养的表层上,学生设计出来的作品缺少艺术的表现,看起来更像一种技术产品而非艺术品。另一方面,有些大、专院校在体现数字媒体艺术创作教育的课程设置上,很多时候排斥计算机的技术优势,认为数字媒体艺术仅仅是另一种艺术的载体,注重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而对数字媒体的技术完全茫然无知。纯粹的表现艺术或者对纯粹的关注电脑、影像的技术,两者割裂使得数字化影像艺术创作理论研究无法适应时展的需要。
第三,很多大、专院校缺乏雄厚的师资力量。国外数字媒体艺术正高度发展的时候,国内的数字化教育体系处于滞后封闭状态。当国外的数字媒体处于成熟期时,国内的数字媒体艺术教育推广刚刚起步,其现有的技术与理念难以与国际接轨,虽然有些高校有意识培养这一学科的师资力量,选送一批教师到国外接受数字媒体艺术学科的先进理念和方法,但这毕竟只是个例,大部分教师队伍还是缺乏对数字媒体艺术创作的方法和观念的理解,直接影响了国内数字媒体艺术创作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整体水平。
第四,数字媒体艺术观念的滞后和创意的缺乏也是其问题所在。国内各大、专院校的这一专业还停留在早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或者是电脑绘图的初始阶段,很多人根本不了解计算机绘图、电脑美术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区别,表现出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知识的贫乏和肤浅,对这一专业的观念没有跟上目前日新月异的发展。而同时,人们对创意的理解也仅仅局限在对计算机以及软件是否用得精到。更多的创意主要是抄袭外国的一些刊物、画册甚至是他们在电影、电视中数字媒体艺术的运用,脱离了自身的实际状况,往往起到了相反的效果。
(二)数字媒体艺术创作的应对措施
1.面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不足,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追本溯源,应加强和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在教学体系中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对学生授业解惑,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水准与学生的学习质量息息相关。国家应考虑对数字媒体专业的资金投入,以此确保对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知识的培养,所以教师有足够的专业素质和过硬的专业知识是提高数字媒体艺术创作教育质量的有效方法。相关的教育机构制定一系列的培训计划,比如和国外某些擅长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定期输送一批教师去深造;同时也要定期开展培训,为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搭建良好的平台。
2.数字化技术与艺术两者相辅相成。数字媒体艺术创作不仅仅是单方面艺术或者技术,而是艺术和技术的完美结合。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中,数字技术与艺术修养对于培养出优秀的数字媒体艺术创作专业人才缺一不可,这一专业的佼佼者需要能将数字化技术与艺术修养两者实现和谐统一。
3.数字媒体艺术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更要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要重视根据市场需求培养复合型人才,而实行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是行之有效的措施。很多时候,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很难适应社会和市场对数字媒体艺术创作专业人才的要求,那么我们应该意识到高校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衔接问题,所以学校应当深入市场,以市场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与企业合作进行产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这样的双向培养,一方面能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另一方面通过在学校的理论知识,结合市场的需求,能较快地适应这一领域在社会上的实际功用,从而实现高校与企业的双赢,最后能快速填补市场对数字媒体艺术创作人才的迫切需求。
参考文献:
[1]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2]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孙冬梅,纪涛.浅析当代数字艺术教育发展前景[A] 数字影像传播研究,数字艺术理论体系构建及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19—02
[4]凌继尧,徐恒醇.艺术设计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5]夏进军.数字化设计艺术审美探析[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6.
[6]张晓艳.CG环境下的中国影视教育[J].电影评介,2009(14).
[7]梅格斯.20世纪视觉传达设计史[M].柴常佩,译.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1989.
[8]索晓玲.动画影片画面赏析[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9]徐军强.论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4).
[10]章利国.现代设计美学[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99.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 人才培养 核心能力
数字媒体是近年来一个新兴产业,发展速度非常迅猛,其经济增长点仅次于IT产业,被誉为21世纪知识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全国各地高校为应对数字媒体专业人才需求,纷纷开办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但由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育中存在的“专业方向定位模糊,课程设置拼盘化”现象,导致学生缺乏专业核心技能,大多数毕业生并不能够胜任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工作岗位。因此做好专业人才定位和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能够切实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人才培养体系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一、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内涵与核心能力
《2005中国数字媒体技术发展白皮书》给“数字媒体技术”的概念做出了解释:根据数字媒体创意设计,以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图像图形技术、网络技术等为支撑,主要研究图、文、音、像等数字媒体的捕获、处理、存储、传播、运营管理,再现各个环节相关的技术,就是数字媒体技术。根据以上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定义和理解,可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核心能力分为数字媒体认知能力、数字媒体创意能力和数字媒体制作能力三大类。
数字媒体认知能力主要是对数字媒体的艺术审美、文化、传播等方面的认知,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基础能力。数字媒体创意能力决定了数字作品的优劣,是数字媒体技术的灵魂。数字媒体制作能力包括媒体软件操作能力、程序设计与系统开发能力、媒体内容安全控制和相应的管理能力,是数字媒体专业的关键能力。
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一)制定适应市场需求、突出核心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出来的人是否掌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核心能力,需要市场对人才进行检验,因此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学校自身特点,紧跟市场需求的变化,制定和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以下是对数字媒体技术主要制作岗位的工作内容与能力要求的分析,如表1所示。
严格来说,底置教寮际跞瞬诺呐嘌目标应是从认知能力、创意能力和制作能力多层次角度培养应用创新复合型人才。但是,如果不结合高校自身办学特点和优势进行人才培养,必然会导致学生核心能力不突出、泛而不精。目前,开办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院校可分为三类:理工类院校、文科艺术类院校和综合类院校。
(二)抓住核心能力,构建合理的专业课程知识体系
数字媒体技术行业是一个融合了人文、艺术设计和计算机技术的新兴行业,所包含的知识点非常多,综合全国高校数字媒体技术的专业核心课程多达50门以上。我们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成功的教学模式,来构建具有核心能力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知识课程体系。
根据跨学科的特点,应整合课程资源,确定技术与艺术相融合的基本教学指导方针。在对学生进行三种核心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开展数字技术、交互技术、多媒体技术与人文修养、艺术创意等课程,如图1所示。
这种技术与艺术结合的教学计划不是简单的课程堆积,而是根据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知识体系进行科学设置,有利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专业建设与发展。一方面兼顾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核心能力中人文艺术、技术和创意思维三个能力,对于每个方面能力的培养都单独开设了课程,保证了专业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另一方面,这三种能力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各种能力均有相互的交叉,交叉部分也开设了课程,体现了能力之间的关联性。三者的交集为数字媒体创作与开发,着重培养学生将三者综合运用的能力,体现技术、人文艺术素养和创新性的统一。当然,各院校可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和优势,增加或更改其中的课程设置,使其适应市场需求,更具竞争力。
(三)校企协同,实现核心能力协调发展
为实现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实践型、应用型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应该尽可能多地与社会上的企业、事业单位建立联系,并与有较多联系合作的企业建立实习基地。数字媒体企业机构里拥有大量成功经验的专家能手,高校要尊重他们的知识、技术,聘请他们为学生教学,指导学生实践,这样能够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数字媒体技能,也可使高校数字媒体教育与产业实现成功对接。
学校应成立学生创新实验中心,并配备相关的设备、设施、师资和资金等条件,学生可根据项目成立研究小组,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意能力。借助企业的实际项目展开工程实践训练,了解企业项目的实际开发流程,可提高学生的项目意识和项目规范能力,最终实现数字产品创意和制作能力的提高。
校企实践的协同,能解决“眼高手低”的顽疾,把天马行空的创意落地,增强严谨规范的工作能力,有利于核心技能协调发展。
三、结束语
此种设计是基于核心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的有效尝试,针对专业核心能力对课程进行设置,强调课程之间的融合性和学科知识的系统性,改进了以往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培养机制中存在的核心能力培养模糊、交叉学科课程意识淡薄等现象。其制定了以核心技能为中心的跨学科的人才培养机制,确保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数字媒体产业发展迅速,而我国的数字媒体产业刚刚起步,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还处在探索阶段。从第一所高校开办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至今已过去十余年,随着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希望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能逐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为我国数字媒体产业发展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潘琪.数字媒体跨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3(4):5-8.
关键词:数字多媒体 高考练耳 运用
视唱练耳是高中音乐教学中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学生必须对乐理知识有一定的学习理解,通过视唱、听觉和听写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听觉方面的训练以及技能方面的训练,通过这样的训练来提升学生音乐方面的技能。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数字多媒体应用于高考练耳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一、数字多媒体教学概述
数字多媒体是以信息科学和数字技术为主导,依据大众传播,将信息传播技术应用到文化、艺术、教育等领域的科学与艺术高度融合的综合交叉学科,数字多媒体包括了图像、文字以及音频、视频等各种形式。数字多媒体已经成为继语言、文字以及电子技术之后的最新的信息载体。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一定的教学设计,合理选择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手段或方式。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进行组合,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
二、我国视唱练耳教学现状
原有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听讲,课下时间主要是学生以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为主要任务。长期以来,在我国的视唱练耳教学中都是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教学工具只有一架简单的钢琴加上一块黑板,每节课一般是45分钟。课下布置的作业多是在课堂上进行检查,一般为了节约时间,多会选择抽查,这样的教学现状大部分是由于教学条件决定的。不过现在社会不断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普及。我国的视唱练耳也有所改善,但仍旧有很多方面需要改进。
三、数字多媒体在高考练耳中的运用
(一)数字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学生对歌唱状态的把握与音色的修正
高考前学生的神经是一直绷着的,他们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通过数字多媒体进行练耳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用那么吃力,而且通过数字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好的使学生把握歌唱状态,并及时发现自己音色的错误,及时进行修改。例如在学习《弦乐四重奏 No.1》时,教师可以教学生使用 SONAR软件,将这首音乐演唱并录制好,加载到Auto-Tune Evo软件上,换到图形修正模式上,这样所唱的每一个音都会在Auto-Tune Evo中显示,每个音的音高、音长都很直观的以图像的形式显示出来,使学生能够很快了解到这首曲子哪里唱错了,然后进行及时的纠正。通过数字化的多媒体技术在高考练耳中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帮助学生更好的应对高考。
(二)数字多媒体对音准的纠正
音准问题一直是学生在高考中失利的重要原因之一,音准问题多是由于歌唱状态不正确引起的。在声乐演唱中学生经常因为在特定的一个音区里出现音准问题,多是由于不能很好的掌握唱歌技能造成的。很多情况下,是因为在高考的现场压力大及精神的高度紧张,造成心中所想的音高是正确的,但是一唱出来就出现了一些差异,在没有参照物的状况下,学生唱完都不会意识到自己唱出来的是错误的音准,但是考官一听就能听出来。如“Cessa crudel”这一句,“Ce”字是乐曲的最高音,而且比较难唱,在音准上经常被唱的偏低。这时,教师可以把音高不准的波形剪下来,先给学生讲解哪里有问题,再修正音高。让学生在唱歌时作一些调整,运用好气息。通过数字多媒体在高考练耳中的运用,处理音准问题又多了很多有效的途径,为更好的提升学生在高考中的表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三)运用数字多媒体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觉
学生为了高考不断的努力,不论是在乐理知识上,还是演唱技巧上都下了很大的功夫。同时,学生还应该不断的培养自身对音乐的感觉,音乐能够很好的表达一个人的情绪,还能安抚舒缓一个人的心情。通过对数字多媒体的应用,在放松心情的同时,加强对音乐的热爱。对此,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例如在学习《叫我如何不想他》这篇作品时,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晰的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先让学生了解这篇作品的基调,再进行一些细节的讲解,第一段的微风让学生感受春天,感受作者要表达的积极的情感,第二段海洋是要表达夏天的到来,通过教师的讲述,然后再细品音乐,就会完全沉浸在教师所讲的感觉中。通过这样不断的反复练习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对一些背景知识也会记忆的更加深刻。这样的教学,对学生来说是轻松的,对教师来说也可以很好的达到想要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通过数字多媒体在高考练耳中的运用,可以更好地使学生应对高考,在掌握了一定的乐理知识的同时,对音乐的演唱技能得到较大提高,以使学生在高考中不再因为音准等问题丢分。学生高考前的状态一直是紧张的,通过在教学上对数字多媒体的充分运用,可以大大缓解学生的高考压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以更好状态应对高考。
参考文献:
[1]江贵海.浅析多媒体教学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的益处[J].学苑教育,2011,(24).
关键词:数字内容 管理与保护技术 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09-0000-00
在管理数字内容各环节中相应的保护需融入其中,以此保证内容更具完整性且使用权限满足内容管理要求。从现代数字内容管理看,其过程体现在生成与收集内容并做好相应的评价分析以及销毁等环节,但目标实际管理中仍存在问题如内容资源的不合理分配或被非法应用等,究其原因在于未做好保护与管理工作。因此,对保护技术在管理数字内容中的应用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DCMP技术的相关概述
对于数字内容的保护与管理,其可简称为DCMP,在目前许多行业领域中都有所体现,如图书馆数据管理、网页制作、电视媒体或数据中心等,其融合许多现代学科内容包括计算机学科、法律内容以及道德等。为保证其满足标准化要求,DCMP应用过程中相关技术内容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1 从描述数字内容角度
描述过程主要正对数字内容、框架以及权利等进行。其中在数字内容方面,现行对其描述的规则可归纳为:①对机读书目进行描述、存储与检索中涉及的相关标准,将其规则界定为机读目录;②国外发达国家数字内容管理中提出的MODS与RDA规则;③分类法规则的引入,其主要以学科知识内容为依据,、利用相关数字或字母对数字内容进行描述;④描述数字内容中主题词表的应用,具体指为可将词间语义关系显示出来且提供索引的词汇表;⑤以知识关联与语义为基础的知识检索,其在应用中具有明显的智能化检索特征,将相关的组织与处理技术融入其中。而在框架描述方面,根据以往学者研究总结通常用于框架描述的规则体现在XML、RDF、METS等方面。以XML为例,作为一种文本语言,在信息描述过程中具有明显的自我描述性特征,可使不同类型数据或来源不同信息以统一格式进行显示,是满足数据内容管理标准化要求的重要工具。而RDF则称为资源描述框架,其能够将Web资源元数据描述出来,如相应的Web资源许可信息或是否具有一定的版权等。除此之外,框架描述过程中也涉及METS与MPEG-7等规则,其中前者可体现出明显的数字化特征,对资源管理与描述以及权限设置都可发挥重要作用,而MPEG-7由称为描述接口,主要应用对象为多媒体内容,且在构成上包括定义语言、方案以及描述器等。另外在描述权利方面,其主要对需要保护的内容进行描述。以RELs为例,相比传统ODRL语言,描述过程中更侧重于从用户需求角度出发,避免因技术专业性过强而影响用户对数字内容的使用[1]。
1.2 数据内容标识与存储
标识与存储是保护与管理内容的主要环节。在标识过程中,可分别以DOI、OID、URI以及Digital Item为规则完成内容表示。其中DOI是一种识别符系统,由相关字符串、数字以及字母构成;OID则可作为一种标识符,主要对网络中相关客体或对象等信息与特征进行标识;URI可理解为网络中的协议要素,能够将相关的资源如文档或图像进行定位;Digital Item又称为数字项,所描述的数据具有结构化与描述性特点。另外在保存数字内容过程中,主要集中于存储与保存两方面,一般能够对数字内容进行保存中需引入相应设备如光盘、硬盘以及磁带等。但需注意设备选择过程中应结合存储设备的应用优势,如流媒体应用上主要以磁盘为主,而用于系统离线或近线的设备则以光盘或磁带为主。目前在存储方面相应的技术主要包括如云存储、IP存储等。另外在保存数字信息方面,主要技术包括迁移、仿真、信息更新与数据再造等技术,是数据资源得以保存的关键所在[2]。
2 DCMP标准化要求
2.1描述内容的标准要求
以当前多媒体元数据为例,标准化要求中对内容描述的相关标准主要体现在:第一,描述文档元数据中的标准如印刷生产、APP电子书、DC元数据等;第二,网页数据描述的相关标准主要以HTTP、URL等,且目前在描述标准完善过程中逐渐引申出可用于描述很多具体环境的URI与URN等标准;第三,描述多媒体元数据方面也需考虑到其他标准如MPEG-7或实际交换框架等。另外,在数字内容格式方面,应注重满足DCMP标准化要求。例如处理媒体信息过程中,需在压缩的基础上完成传输或存储措施,其中涉及的标准主要包括JPEG压缩标准以及MPEG标准等,且在编码与文档方面也存在较多具体标准如BMP或PDF等[3]。
2.2 标准化要求在保护数字内容中的体现
保护数字内容首选需考虑内容保存的具体要求,根据以往学者研究总结,在保存数字内容方面主要可结合数字遗产相关的保护规则、档案信息管理中的相关模型、保存与管理数字内容的具体指导以及主题门户网站对数字资源的管理与保存等。从保护技术的应用情况看,主要体现在三方面技术:第一,知识产权保护中MPEG体系的应用,其对内容版权具有明显的表示与保护作用,且在描述版权过程中采用两种描述符,是保护数字内容的重要DRM机制。第二,数字媒体项目的应用,其在技术措施的应用要求引入相应的政策内容,可使以往DRM应用中无法满足用户需求或用户隐私、权限等方面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得以解决,所构建的DRM平台具备极强的可操作性以及统一特点。第三,音频与视频的编码。用于保护数字内容的编码内容主要以AVS体系架构为主,其中的如网络电视档或广播档等都与现行数字内容保护标准化要求相适应[4]。
3结语
DCMP关键技术的应用是各行业领域保证其数字内容安全可靠的重要途径。实际应用中需从其标准化要求出发,明确描述数字内容与内容格式的相关标准,并注重保护技术的应用,以此使数字内容管理水平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棠丽,高麟鹏.数字内容管理与保护技术与标准化[J].中国标准化,2011,12:71-75.
[2]刘灿姣,董光磊.出版企业数字内容管理问题与对策[J].出版发行研究,2010,07:55-57.
[3]刘政春.数字电视前端数字内容管理器FPGA系统设计[D].西南交通大学,2012.
[4]王黎征.一种基于数字内容管理的低成本三维动画资源管理方法[J].经营管理者,2011,20:301.
计算机音乐是一门集计算机技术与音乐艺术于一体的新兴学科,是计算机数字化在音乐领域的集中体现。20世纪80年代中期,计算机音乐传入我国,多所音乐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的艺术类专业纷纷在教育投入、学科建设、设施配备、师资培训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其中,计算机音乐软件教学模式和教学法的研究与讨论较为多见。当今的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即教学以学生的先导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和认知特点作为切入点而展开。以接受了几年甚至几十年传统音乐教育的学生作为教学对象时,不能只从艺术或技术的角度去传输计算机音乐的知识,而需兼顾学生的艺术特点和计算机的技术特点,以数字化的理念指导教学,以媒体的视角检验教学。本文借助数字媒体艺术的设计理念,提出一种新型的计算机绘谱软件的教学方法,以充分挖掘学生的艺术底蕴,合理运用计算机的智能化,使学生在掌握软件操作方法的同时,能遵循艺术规律,灵活创作艺术作品。
一、计算机绘谱软件教学现状分析
计算机音乐是伴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更新换代而不断发展的。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提出与普及,软件化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计算机音乐亦是如此,合成器、采样器、音源等诸多重要硬件因素的软件化使得计算机音乐逐步走向通用和自由。软件教学是计算机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而计算机绘谱软件能够将乐谱由纸媒介输入到计算机中,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到磁媒介上,继而可以对乐谱进行编辑修改、MIDI回放、输出打印、联机等处理,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和重复利用,因此,计算机绘谱软件常被作为计算机音乐的入门级软件,以及作曲、配器等课程的先导课程。许多艺术专业教师对计算机绘谱软件的教学法进行了相应研究,也有许多软件工程师对软件技巧进行了探索与总结。然而,专业教师在教学中侧重的是音乐织体、曲式特征等专业因素的考量,忽略了软件本身的智能化;而软件工程师则注重软件技巧的运用,忽略了音乐的视听规律。这样的教学往往会导致两个结果,一是学生对于软件的学习止步于打谱、改编、输出、回放等与音乐相关的片面功能;二是学生对于软件技巧的关注过度,而不能从音乐的角度激发灵感、创作作品。这些都不是计算机绘谱软件教学所追求的效果,因为绘谱软件是音乐艺术与计算机数字化结合使用的工具,故而无论从哪个角度去单方面传输知识都是不科学的。如果从数字媒体艺术的设计理念出发,在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各个教学环节都做到艺术数字化,便能够使学生真正理解绘谱软件,并合理利用软件进行艺术创作。
二、数字媒体艺术的教育指导理念
数字媒体艺术是指以数字科技和现代传媒技术为基础,将人的理性思维和艺术的感性思维融为一体的新艺术形式,是以数字科技作为必要的创作手段、以数字媒体作为传播途径、以数字媒体用户作为传播对象的艺术,具有综合性、交叉性、艺术性、多样性以及大众化等特征。数字媒体艺术创作与设计的核心是艺术创作和设计与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交叉,其研究的重点是如何运用数字艺术创作工具(如数字图形、图像、音频等采样、创作工具和软件等),根据人们的使用需要、审美需要以及艺术创作和设计规律,来创造具有艺术美感的作品。数字媒体艺术可以说是在艺术构思与创新思维的基础上融入了当代数字技术的最新成果,其结果是促成了集视、听、触等多种感官效应于一体的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出现,引导了艺术观念以及艺术创新思维模式的改变。李四达先生曾撰文论述数字媒体艺术的符号学解读,即借助现代逻辑符号学,将数字媒体艺术的设计过程进行分解,定义为由元数据经过模块化、数字化、语法表现到交互艺术的过程,进而阐释了在符号学分解的情况之下对元素经过剪切、拼贴、扭曲、重组、合成而得到新型艺术形式和艺术作品的可能性与具体构想,这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与创作的教学提供了重要参考。计算机音乐是影音艺术与数字化科技相互交叉融合的数字媒体艺术,同样具有数字媒体艺术的全部内涵和外延,因此,将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和设计理念应用于计算机音乐软件教学是科学合理的。特别是计算机绘谱软件作为基础软件,如果其教学理念渗透了数字媒体艺术的设计思想,便能够将这一理念延续下去,体现于后续其他软件的教学当中,有效地指导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创作。
三、基于数字媒体艺术理论的计算机绘谱软件教学法
本文讨论的是音乐院校(或专业)计算机公共课中计算机绘谱软件的教学。作为计算机音乐课的先导课程,计算机基础课担负着多重任务,并具有其明显的特殊性,即必须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软件的使用,而又不拘泥于软件的操作技巧,其教学重心应定义为在艺术的层面讲授技术层面的内容,这正是数字媒体艺术理论教育理念的宗旨,具体表现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1.教学目标的定位数字媒体艺术是基于数字科技的艺术表现形式,是艺术的一种非线性表达,具有即时性、时空性、交互性、多样性、数字化和虚拟化等特点,由此分析,计算机绘谱软件的教学目标势必要顺应其自身的特点及内涵,第一,使学生在学习软件之初理解软件在处理乐谱中的数字化与非线性表现;第二,使学生在简单使用软件时理解软件在设计编排乐谱中的即时性与多样性表现;第三,使学生在深入掌握软件时理解软件在作曲、配器中的时空性与交互性表现。如此定位教学目标,既可以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理解和掌握软件的功能与数字化技术,又抓住了学生对计算机音乐的研究和学习兴趣,从而为后续内容的学习积累必要的技术能力和音乐情感。
2.教学方法的选择李四达先生在数字媒体艺术方面做了大量的教学实践和研究,他论述的数字媒体艺术的符号学解读是对数字媒体艺术的一种精髓式的分析,也是对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与教学方法的全新解释。计算机绘谱软件作为借助计算机处理乐谱的工具,具有很强的符号学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学之初的内容可以类比“语法、表现形式”的认识,采用发现法与讨论法,使学生在掌握乐谱导入导出、MIDI回放等基本功能的同时通过讨论加深对绘谱软件操作手段的认识,同时发现绘谱软件的强大功能,并培养起对计算机音乐的浓厚兴趣和学习意向。其次,乐谱深度处理的内容可以类比“元数据、模块化”的理解,采用演示法与实验法,使学生在观看演示的同时掌握软件的相关功能和操作方法,随后在主题实验中练习软件的操作,并运用专业知识合理改造编排乐谱,加深学生对计算机音乐及计算机辅助处理功能的理解。最后,乐谱创作及配器作曲的内容可以类比“数字媒体与交互艺术”的定义,采用互动法和开放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充分运用专业知识,激发音乐创作灵感,借助绘谱软件,在设定的主题和曲式范围内进行音乐创作。#p#分页标题#e#
3.教学评估的设计数字媒体艺术是现代科技手段与艺术思维相互结合的体现与产物,新技术、新媒体带来新思维,这就意味着数字媒体艺术的教学评估不能只从某个或某几个方面去片面地进行,而应集中考察教学在技术层面、艺术层面和交互层面的效果,因此基于数字媒体艺术理论的计算机绘谱软件的教学也应从这三个方面在不同阶段进行评估。在教学初期,教学评估应考察学生对绘谱软件功能的熟悉程度和对计算机音乐的认知水平;在教学中期,教学评估应考察学生对绘谱软件操作的熟练程度和对乐谱处理的感知水平;在教学末期,教学评估应考察学生对绘谱软件的综合运用能力和作曲配器的艺术设计与创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