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场教学的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物理概念;感性具体;理性抽象;理性具体;有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8-0056-04
一、问题缘起
高中物理难学,在很多学生心中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逾越的坎,对于城市普通高中的学生,更觉得高中物理是影响高中学习的一道“魔咒”,高中物理难学,也是大家“公认”的事实。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学生完成高中物理学习任务,我们申报了微型课题《城市普通高中学生物理学习障碍分析与教学策略优化的实践与探索》,目的是想通过课题研究,找到形成城市普通高中学生物理学习障碍的原因,探求高中物理教学策略的优化,提高学生物理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书面问卷调查与学生个别交谈,学生反映了造成物理学习困难的多种客观原因,其中很多学生反映在物理每个阶段(或单元),对新的物理概念一开始学习时,就不够清楚、理解不到位、更谈不上应用。学生的反映使我们意识到,帮助学生认识、接受、理解并能应用物理概念是学生顺利完成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作为一名教师,物理概念的教学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与策略是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思考并探索的内容。
二、理论学习
对于物理概念,高中物理教学大纲中明确了教学要求:“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 也指出物理概念教学的方法:“教学中要重视概念的建立过程,要重在理解。应该使学生认清概念所依据的物理事实,理解概念的含义,理解建立且适用的条件,认识相关概念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同时大纲中还指出了教学中的注意点:“概念的教学要思路清楚,使学生知道它们的来龙去脉,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领会研究问题的方法”。
什么是物理概念呢?物理概念是对物理现象的概括,是从个别的物理现象、具体过程或运动状态中抽象出的具有相同本质的物理实体。在中学物理中主要有三大类:一类是用词语直接表达的物理模型,如质点、点电荷、轻杆等;一类是用词语直接表达的概念,如位移、力、电动势等;另一类是用数学语言表达的概念,如加速度、动能、电场强度,等等。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知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认知过程是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即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特征与内在联系的心理活动。它由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认知要素组成。心理学的理论学习,使我们意识到,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对一个物理概念的认识,应该且需经过三个阶段:感性具体——感觉,理性抽象——知觉,理性具体——应用。
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物理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心理学基本原理,我们在物理概念教学模式中,尝试注意抓住三个环节——感性具体、理性抽象、理性具体,以帮助学生克服物理概念学习的困难,加深学生对概念理解的深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物理学习兴趣。
三、探究过程
1.物理概念中——物理模型的概念教学。
【“质点”教学现场】
教学环节一 :感性具体。
师:请同学们观察两幅图片。一幅是“ 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的新闻图片,一幅是天宫一号飞行轨道在地图上的投影图片,在这两幅图片中天宫一号是如何表示的?
师:在观察天宫一号飞行轨道在地图上投影位置时,是否需要标明完整的外形?在观察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过程能否用两个亮点代替?为什么?
评议:通过学生比较感兴趣且有物理模型“雏形”的物理事实,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模型学习过程中必要的感性认识。
教学环节二:理性抽象。
师:在研究物体运动过程中,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有时忽略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常常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物理学中,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质点。
师:在物理学中,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经过科学抽象而建立的理想化 “物理模型”,并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是物理研究中经常采用的一种科学方法——理想模型法。质点就是这种理想化物理模型。
师:上面两幅图片中,天宫一号飞行在研究什么问题时可以看成质点?什么时候不能看成质点?为什么?
评议:物理模型是对实际问题的抽象,每一个模型的建立都有一定的条件和使用范围,在物理模型建立过程中,让学生弄清物理问题中所给信息的诸因素中什么是主要因素,什么是次要因素,
教学环节三:理性具体。
巩固训练(题略)
评议:学生在接受物理模型概念中,由感性的具体到理性的抽象比较容易,关键困难是——理性的具体:在学习和应用模型解决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设置同一物体在不同物理情境中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理性思考,掌握抽象研究的方法,并形成一定的经验性的能力,既会建立物理模型,更能理解使用物理模型。
2.物理概念中——用词语直接表达的概念教学。
【“位移与路程”教学现场】
教学环节一 :感性具体。
师:物体的位置变化说明物体在运动,如何表示物置的变化呢?
物体的位置变化了,物体会通过一定的路程。但是路程是否能准确表示物体的位置变化呢?
现在我们请两位同学做一个游戏。
(上课时,教师准备好米尺,展放在教室的走道之间如上图所示,在A点(0米处)、B点(3米处)和C点(7米处)三个位置放置三个标志架,然后请两位同学分别从不同的路径从A点走到C点。)
师:两个同学的位置变化情况如何?
生:一个同学先向北走了3米,然后向西走了4米;另一个同学先向西走,后向北走,然后向东走,具体走了多少要用米尺测量后才能知道。
生:两个同学的位置变化都是西北方向,“距离”都是5米。
评议:通过“实验”,让学生在观察具体物理现象的同时,注意认识现象中客观规律,并能学会科学地预见事物和现象的发展趋势,为接受并理解新的物理概念做好感性准备。
教学环节二:理性抽象。
师:我刚才的问题是请大家描述两个同学的位置变化情况,大家是否注意到“变化”这两个字,如何描述会比较清楚、准确?
生:两个同学的位置变化是向西北方向移动了5米。
师:在物理学中,把表示物置变化的物理量定义为位移。从同学们刚才的回答应该注意到,位移既有大小也包含了方向的含义。位移表示质点的位置变动,位移的大小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的长度,有向线段的方向表示位移的方向。刚才两个同学的位移都是5米,方向指向西北。
评议:在对用词语直接表达的概念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具体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有自信与勇气在认识活动中运用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总结并分析后得到较为恰当的概括,在此前提下再进行理性抽象——建立新的物理概念,学生理解基础比较充实。
师:从定义可以看出路程与位移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位移表示位置变化,而路程是指物体经过的路线长度。位移含义中要表明方向,路程没有方向的意思。
教学环节三:理性具体。
巩固训练(题略)
师:同学们归纳出位移与路程的区别?位移的大小又如何计算呢?
生:①位移与路程不是一回事。只有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除此之外,两者大小不会相等。②位移是有方向的,路程没有方向,位移只与初末位置有关,与路径无关,而路程与路径有关。③位移的大小,根据具体题目需要借助有关数学方法计算大小。
评议:对于用词语直接表达的物理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启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现象、对比分析和推理归纳,让学生在分析具体问题时,按照刚刚建立的物理概念,根据事物发展规律和原则来考虑问题,而不凭感觉(经验)做去分析处理问题,也是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阶段。
3.物理概念中——数学语言表达的概念教学。
【“加速度” 教学现场】
教学环节一 :感性具体。
师:物置变化了,表示物体运动了。物体的运动快慢用速度来表示,速度大表明物体运动快,物体运动慢说明物体的速度小。有些物体运动越来越快,有些物体运动越来越慢,那如何描述物体“越来越快”或“越来越慢”呢?
某自行车竞赛运动员启动时,3s内速度达到6m/s;某高速列车启动时,140s内速度达到252km/h;而100m跑运动员起跑时,0.2s 内速度达到12m/s。这三个物体的运动都是越来越快,但是那个物体速度变化更快?
请同学们把三个物体启动过程中相关数据填入表中。
评议:对于用数学语言表达的概念,普通中学的学生一般情况下难以形成具体的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利用表格形式,可以帮助学生在观察现象的同时并预见客观规律,为接受并理解新的物理概念做好感性准备。
教学环节二:理性抽象。
师:在描述物体运动快慢时,可以通过比较物体速度变化相同的条件下所用时间的长短,也可以通过比较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速度变化的大小。
师:在物理学中把速度的变化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为加速度。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变化的物理量。加速度也就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
评议:对于用数学语言表达的物理概念,借助数学表格和类比思维方法,可便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最终认识新的概念。
教学环节三:理性具体。
巩固训练: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启动 ,4s后保持匀速直线运动,9s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停止。下表给出了不同时刻的汽车的速率。
(1)请在v-t图象中画出速度的变化图象。
(2)根据图像如何直观判断物体的运动方式?如何比较物体加速度的大小?
师:物体在减速运动加速度为什么会出现负号,它有什么物理意义?根据v-t图象中物体速度的变化图象。对照两个物体的实际运动比较两个图象的区别。两个图象倾斜的方向不同,在同一图中倾斜的角度也不同。从倾斜的方向和大小能反映物体运动的什么特征?
评议:用数学语言表达的物理概念,学生普遍感到比较抽象,理性的具体——及时巩固非常重必要,练习中的感悟和图像直观的表示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接受并理解新的物理概念,并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强调概念理解中的注意点,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
【跟进反思】
物理概念是中学物理的精髓之一。如果把中学物理这门科学比作高楼大厦,那么物理概念就是构成这座大厦的砖石。要求学生学好物理首先是抓好基础知识,指的就是抓好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学习。
1.以上三个教学探究现场,是我们在探究过程中根据三种不同类型的物理概念特点“节选” 的。当然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不论采用什么教学模式或策略,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的教学方法我们的探索是建立在普通中学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面对实际困难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研究,也是建立在心理学原理基础上的。
一、具体体会
(一)以分工合作的形式,构建起了“空间与图形”中几何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网络
这项课题研究省里的总课题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案例研究》,荆门市承担的子课题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几何概念教学的有效性案例研究》,“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几何概念教学包含四个方面内容: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荆门市又将其细化分解为七个方面的内容,市直6所学校承担平面图形与测量的研究任务,钟祥市2所学校承担立体图形的研究任务,京山县、沙洋县6所学校承担位置、观察物体、图形与变换的研究任务,东宝区、掇刀区4所学校承担角的研究任务,今天进行现场汇报交流的6所学校基本涵盖了这些研究内容,通过这样进行分工协作,就构建起了一个研究框架与网络,支撑起了“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几何概念教学的有效性案例研究这个课题,这样安排非常科学合理。
(二)以案例研究为手段,探索出了“空间与图形”中几何概念的有效性教学策略
1.石化一小课题组通过创新性研究进行了有效的教学探索。如在“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学”这一案例中,石化一小的老师们创新性的设计学具3组9根小棒(颜色相同的长度相同),让学生摆三角形,然后通过旋转、平移得出3个三角形完全重合,也就是全等,再让学生摆四边形,同样比较发现虽然边的长度固定,但摆出的大小、形状不同,从而让学生明白了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固定了,形状与大小也就完全确定,这就是它的稳定性。
2.钟祥市实验小学课题组通过专题式研究对立体图形的教学形成有效策略。从“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这一案例中可以看出他们对几何概念教学采取的策略是层级推进。首先是直观展示,感知概念。如教学长方体的面、棱、顶点,通过实物教学具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初步感知面、棱、顶点。其次是动手实践,理解概念。通过动手操作,制作长方体框架或模型,学生会做,说明他们理解了长方体的特征。再者是空间想象,内化概念。利用多媒体技术,系统地呈现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及长、宽、高的空间关系,让学生建构一套关于长方体特征的思维体操,将概念深深印在脑海中。最后是解决问题,巩固概念。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达到巩固概念的目的。
3.市实验小学课题组通过对比式研究探索有效教学策略。他们研究的是“圆的概念教学”,学校课题组采取的是“同课异构”这种对比式研究办法,由多位实验教师分别执教“圆的认识”这一课例,来探索不同的设计,哪一种或哪一点更适合教学实际,更为有效。
4.沙洋县高阳小学课题组通过反思性研究进行有效性教学探索。学校课题组通过对教学案例进行反思、研讨,促使课题研究走向深入。如在“位置与方向”这一课例中,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温故知新,发现问题;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等策略准确地把握了确定位置的两个要素:方向和距离,使课堂教学变得有效。
5.石化二小课题组通过问题式研究对长度、面积单位概念教学进行了有效探索。他们针对小学数学几何概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忽视概念的实质,注重结论的记忆,仅以课本知识为导向,割裂了系统间的概念等进行了一些典型课例的研讨,形成了诸如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化难为易等有效策略。
6.东宝区象山小学课题组通过实践性研究形成角的概念教学的基本模式,即按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巩固,概念的应用四环节展开教学。
(三)以课堂教学为阵地,在“空间与图形”中几何概念教学的有效性课题研究中促进了师生共同发展
课题研究必须立足于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在师生的发展上,从今天现场汇报以及通过课题资料展示的学校情况看,通过两年多的研究,真正落实了“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的研究理念,课题学校的师生都在研究中成长、发展。
二、几点建议
一是注意课题研究的真实性。现在教师对课题研究要么是应付型研究,认为课题研究是负担,纯粹完成任务;要么是功利型研究,研究时不做事,结题时要挂名。其实课题研究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是相当有利的,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教学研究越来越懈怠,专业发展就不够,专业化程度就不高。如果我们做研究型教师,同样可以越老越值钱。2012年2月份教育部出台了《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老师们可以对照标准看一看,自己有多大差距。同时也希望老师们认识到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在研究中促进个人专业成长。
一、对有效研修概念的认识
学习得知“有效”强调对研修效益和质量的追求。它要求研修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树立成本意识、效益意识,不断追求更低的投入成本。谋取更高的质量效益。“研修” 主要是指校本研修,重视“活动”和“现场”研修在活动中实现,在现场中展开,因为学校在研修活动中的独特位置和作用。有效研修主要讨论如何提高校本研修的有效性,通过有效研修,提高学校和教师发展效益。也就是参与者以较少的时间、精力、物力投入,获得尽可能高的教师专业发展效益和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效果。这是我对概念的认识。
二、有效研修的内容的理解
研修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三新一德”。“三新”指的是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一德”指的是师德教育。
(一)加强师德修养
作为教师首先需要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并努力实践,奠定做人处事的基础,然后才可能形象生动地教育学生,使学生从小事和身边的事做起,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师德重在自我修养。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必定是一个自觉进行师德修养的教师。2、道德修养的方法:包括“学、思、行”。学是学习道德知识,认识道德规范和要求。思是在学习和认同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变外在的规范为内在要求,并反省、思考自己的道德言行,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剖析自己。行是指实践道德规范。一个人不仅要通过学习来分清是非,更重要的是要求身体力行,指导自己的行动。把所学所思应用到实际行动中去。
(二)树立教育新理念
教育理念是教育思想的最高境界,教育理念是教师的一种高层次的社会性需要。它有三个表现特点:一是对某种观念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作为人生行动的行为准则;二是带有情绪情感色彩,按理念去行动会产生肯定而积极的情感,否则就会产生否定而消极的情感;三是带有“习惯”性,人会自然地按照自己的理念去行动。有教育理念,意味我们有理想、有信仰、有追求。确立教育理念的过程,就是教师确立教育思想、教育追求的过程。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具体实践方面,素质教育有三个意义:第一面向全体学生,第二德、智、
[nextpage]体全面发展,第三让学生主动发展。
(三)推进新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涉及教师教育教学生活等方面,新课程改革实践不断向我们提出研修的新问题,如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主动投入学习,形成主动学习的心态和能力?及如何处理好课前预设和课堂创生的关系等。
(四)提高教育技术运用能力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不仅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在进入信息时代要加强教师的信息素养,让教师逐步掌握并不断提高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效整合的能力。
三、有效研修的途径和方法
校本研修的三个主题词是“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它既揭示了校本研修的主要实现方式,同时又揭示了在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包括教师自己、工作中的同伴、给予专业引领的专家。“实践反思”是教师与自我的对话,“同伴互助”是教师与同行的对话,“专业引领”是实践与理论的对话。
我通过对《有效研修》的学习,学到了新的知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把《有效研修》的知识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更好的为教学,使我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明确了有效研修的概念,知道了有效研修的内容,有效研修的途径和方法。为今后更好的教学奠定了知识基础。
一、对有效研修概念的认识
学习得知“有效”强调对研修效益和质量的追求。它要求研修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树立成本意识、效益意识,不断追求更低的投入成本。谋取更高的质量效益。“研修” 主要是指校本研修,重视“活动”和“现场”研修在活动中实现,在现场中展开,因为学校在研修活动中的独特位置和作用。有效研修主要讨论如何提高校本研修的有效性,通过有效研修,提高学校和教师发展效益。也就是参与者以较少的时间、精力、物力投入,获得尽可能高的教师专业发展效益和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效果。这是我对概念的认识。
二、有效研修的内容的理解
研修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三新一德”。“三新”指的是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一德”指的是师德教育。
(一)加强师德修养
[nextpage]
作为教师首先需要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并努力实践,奠定做人处事的基础,然后才可能形象生动地教育学生,使学生从小事和身边的事做起,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师德重在自我修养。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必定是一个自觉进行师德修养的教师。2、道德修养的方法:包括“学、思、行”。学是学习道德知识,认识道德规范和要求。思是在学习和认同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变外在的规范为内在要求,并反省、思考自己的道德言行,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剖析自己。行是指实践道德规范。一个人不仅要通过学习来分清是非,更重要的是要求身体力行,指导自己的行动。把所学所思应用到实际行动中去。
(二)树立教育新理念
教育理念是教育思想的最高境界,教育理念是教师的一种高层次的社会性需要。它有三个表现特点:一是对某种观念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作为人生行动的行为准则;二是带有情绪情感色彩,按理念去行动会产生肯定而积极的情感,否则就会产生否定而消极的情感;三是带有“习惯”性,人会自然地按照自己的理念去行动。有教育理念,意味我们有理想、有信仰、有追求。确立教育理念的过程,就是教师确立教育思想、教育追求的过程。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具体实践方面,素质教育有三个意义:第一面向全体学生,第二德、智、体全面发展,第三让学生主动发展。
(三)推进新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涉及教师教育教学生活等方面,新课程改革实践不断向我们提出研修的新问题,如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主动投入学习,形成主动学习的心态和能力?及如何处理好课前预设和课堂创生的关系等。
(四)提高教育技术运用能力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不仅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在进入信息时代要加强教师的信息素养,让教师逐步掌握并不断提高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效整合的能力。
三、有效研修的途径和方法的把握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信息技术;数学课堂;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6-098-0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求。而传统的教学和现在的许多教学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使其和丰富的资源、现实完全隔离,致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日益衰减。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这充分说明了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二、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
数学教学过程,事实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的过程,继而对其进行延拓,创新的过程。于是,教师如何设计数学问题,选择数学问题就成为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而问题又产生于情境,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景就是组织课堂教学的核心。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如网络信息,多媒体教学软件等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情景资源。例如:我在《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及《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的教学中,利用Powerpoint制作动态的平面向量课件,学生通过探索,发现了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深刻的理解了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的意义和作用。在讲解与《空间四边形》有关的问题时,如果只利用模型让学生观察,在黑板上作出空间四边形的平面直观图,大部分学生在课后解决相关的问题的时候,总自然而然的认为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是相交的。我在教学中利用三维立体几何画板导入基本图形,现场制作旋转运动的空间四边形图形,现场添加线条,在旋转运动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空间立体图形的形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和思维能力,从而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留下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不相交的深刻印象,在解决其它有关问题时不致出错,同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异面直线的概念,为后面的《异面直线》的教学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情景产生的作用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三、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有利于帮助学生获取技能和经验
数学是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创造性与想象力与一身的科学,数学教学则要求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或提供的环境中通过积极的思维不断了解、理解和掌握这门科学,于是揭示思维过程、促进学生思考就成为数学教育的特殊要求。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数学教育中存在深藏的潜力,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获取技能和经验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我在讲解《极限的概念》这一节内容之前,先要求学生自己利用网络查询并收集有关极限的资料,通过整理资料,提出与极限有关的实际问题,在通过我的动画课件,学生归纳出了极限的概念,同时揭示了极限的概念的内涵。
四、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计算机使用技能
远程教育网校的建立,给教育工作者创建了一个庞大的交流空间,各地各级的优秀教师云集在这个空间中,他们为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支援。通过网络交流,我们可以学习到他们新的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实践证明,经常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用于课堂教学的教师,他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总是走在最前列的。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就要求教师有相当的计算机使用技能,计算机使用技能的高低是新一代评价个人文化素质的标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每个人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教师,更应该积极的推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用于教学课堂,这样利人又利己。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涉及知识面广,内容相对繁杂,与实践联系紧密,技校学生缺乏对机械制造方面的感性认识,教师仅凭板书和口头语言很难将机械制造的工艺方法和工艺过程描述清楚,学生听起来也枯燥乏味。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铸造、锻压等章节的学习中,教师通过播放视频录像或制作多媒体课件授课。内容丰富的影像资料将铸造、锻压的工艺方法和工艺过程呈现在学生面前,图文声像并茂的学习内容,从多角度调动了学生的情绪和注意力,使学生充满了新鲜感和好奇心。然后,教师再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通过师生互动,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使学生对铸造、锻压工艺有了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
二、以能力为本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越来越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行为导向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都是提倡以能力为本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对车削、刨削、钻削、铣削等章节的学习,教师可带领学生到学校实习车间,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对照课本和机床实物自主学习。
然后,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学生现场讲解机床的主要部件和功用,并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同学讲解的更准确、全面。教师再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机床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了解机床的运动以及工夹量具的名称、作用及如何使用,这样就使课堂上教师难讲、学生难懂的问题迎刃而解了。关于零件切削加工工艺方法,教材按照概念、工艺范围、工艺装备、工艺过程及方法、工艺特点的模式编写。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完整详细地讲授一种切削加工工艺的概念、工艺范围、工艺装备等内容,然后要求学生按照此模式自行探究、分析其他种类的切削加工方法知识。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先给予适当的辅导,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构建起各类切削加工方法的知识框架。自主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体验到学习过程的快乐。
三、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学的一项基本原则,理论教学的目的是为了生产实践服务。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学生在加强课本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还必须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一是现场授课。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利用校内实习车间进行现场讲解。比如在焊条电弧焊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在焊接实习车间对照现场实物讲解焊条的结构、电弧焊的原理、引弧的方法、运条的方法及焊件的缺陷等。这样使教学过程兼具理论知识的条理性和生产现场的直观性,学生很容易理解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