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学方法的理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是由一系列的教学情境构成的。教学情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的现实环境。“知识具有情境性,而且是被应用的文化、背景及活动部分产物。知识是在情境中通过活动而产生的”。因此,情境是学习环境中重要的要素,情境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堂课就是一段生活,一段教师和学生交流互动的生命历程。在创设的情境中学生把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创设一个有趣的现实情境,使学生更快地、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将新知识与自己认识结构中原有知识建立起实质的联系,这样有助于学生真正地理解新知识。高一化学(苏教版)《氯气的性质》部分,讲解了物理性质以后,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在2004年某月,京沪高速路淮安段发生特大液氯泄漏事故。大量的氯气逸散出来,如果你也在现场,那么你该如何逃生?学生会根据氯气的式量马上作出回答:“往山上跑”,“向高处跑”等,紧接着我就问:是顺风跑还是逆风跑?学生都积极地发言。在讲完氯气的性质以后,还可以继续问:又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进行营救?学生就可根据氯气能与碱反应的化学性质,采用浸有水或弱碱性溶液的毛巾捂住口鼻。对这次事故的处理当时采用的办法是将液化氯气槽罐车投入水中,向其中加入生石灰。设计这样的情境,使课堂教学轻松愉快,学生也对这种密度比空气大的有毒气体的性质有了较深的印象,很轻易地理解并掌握,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由此说明,只要让学生处在适宜的学习情境中,并亲自动手做、动脑想或动口讲(讨论),就会全身心地溶入情境之中,主动去学习。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创设提供学生学习诱因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与教材顺利实现对接。
二、“反思”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
反思教学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所依据的理念、思想、教学结果、教学伦理、教学背景或给予肯定、支持和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和修正,从而不断地提高自身驾驭新课程改革的能力。同时也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以提升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使之成为学者型、智能创新型的教师。
课改以前,实验内容没少讲,习题也没少练,演示实验也没少做,然而实验考查总是不理想。为什么?反思时找到本质的原因是学生缺少亲自动手做实验的机会,那么就充分利用课本上的探究实验。例如:蒸馏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温度计放的位置、水流方向及原因,特别是要从失败中找到原因,同时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做好记录,然后将其过程用准确精练的语言整理出来,以此加深理解。通过这样做,绝大多数的学生能抓住实验要点。通过改进教法和学法,问题突破了,此后的考查中,学生的出错率大幅下降。
三、“对比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运用对比实验导入新课有利于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形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上课伊始就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可使学生人人参与讨论,活跃了课堂气氛,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避免教师唱“独角戏”的现象;在教师的点拨下,同学们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求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而得出结论,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Na2O2的性质教学中,采用让学生参与的边讲边做对比实验的导入方法。在每小组前摆放两个烧杯,烧杯中已经放入适量的大理石,每组推选两名学生代表进行实验操作,一位同学取半药匙Na2O2,用棉花包好,放在燃烧匙中;另一位同学在小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待反应完成后,将燃着的火柴置于烧杯中,火柴立即熄灭;前一同学将准备好的燃烧匙置于烧杯内,过一会儿发现棉花在烧杯内燃烧起来。通过对比实验产生的鲜明现象,让学生形成认知冲突,积极思考产生现象的原因。因为在过去学生的认识中CO2能灭火,燃烧着的火柴能在CO2熄灭而为什么包有Na2O2的棉花能在CO2中燃烧呢?接着让学生回顾物质燃烧的条件,并叫同学讨论,是CO2使棉花着火的吗?显然不是。同学们很容易想到是因为CO2能和Na2O2反应产生O2,只有氧气就能使棉花燃烧吗?显然不行,还需要一定的温度,学生就不难分析出该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在此基础上有的同学又提出新的问题:假设用一大烧杯制取较多的CO2,而棉花较多Na2O2较少,反应产生的氧气不足使棉花完全燃烧,会不会棉花先着火后又熄灭。让学生讨论,然后通过实验来说明问题,此时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大家争着做实验。
通过对比实验,让学生亲身观察、体验,先产生认知冲突,形成矛盾的心理状态,进而激活学生思维,然后在教师的指导、点拨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教学效能不高,是长期以来困扰着化学教学的悬而未决的问题,在新课改之风劲吹,化学在科学中的地位日益突显的今天,如何使化学教学满堂生辉,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激发学生高昂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智力、能力、思想等方面得到相应的发展,是一个颇为值得探讨的、有意义的话题。下面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尝试。
一、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科学,现代生活离不开化学,现代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化学,现代信息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化学,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接触社会生活,让学生用所学的化学知识,科学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并加以创新利用。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生活中五彩缤纷的节日焰火,发酵的秘密、啤酒变酸、食物变质,都和化学密切相关,可用化学知识加以分析和解决。
新的化学教材内容和编排体系上都突破了传统学科知识体系,不再从结构、性质、制法、用途等方面系统地学习和研究有关物质,实现了向生活的回归。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化学物质和现象入手,学习有关的构成和变化。化学产生于生活,又实践于生活,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二、倡导探究意识,实现学习方式的突破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时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科书中呈现的知识,是科学家们早已发现,已成定论的知识,虽然学生学习并非是去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但也绝非是贮存知识的容器,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者的灌输。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的精神世界是自主地、能动地生成建构的,而不是外塑的结果,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从这一意义上看,学习活动不仅是由认知和情感共同参与的过程,也是一个知识“再发现”或“重新发现”的过程。探究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善于创设联系生活和教学内容的课题,或把探究目标让学生直接探究,或把探究目标转换成系列深度题进行探究。
三、展示化学科学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艺术大师罗丹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化学教学同样如此,化学本身并不是美学,要想使化学教程从枯燥的铅字变成闪烁美的光彩的科学诗篇,关键在于教师平常教学中,是否认真发掘化学科学美,是否去展示其美学特征,创设美的意境,让学生在润物无声中受到关的熏陶。
在一些人的眼里,化学无非是一些瓶瓶罐罐,反反复复地从事一些琐细的实验。其实,化学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学生一旦真正融入化学的天地,就会感受到它迷人的魅力。广西桂林地区溶洞内钟乳石、石笋、石柱形成的风景壮观的景象,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背后竟是一种简单的化学反应。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从化学的角度看,这首诗形象地道出了从石灰石到石灰的化学变化过程,反应条件、反应现象,包含着美的情感。再如DNA螺旋体的“碱基配对法则”,每个链条上的“短”碱基总是跟另一链条上的一个“长”碱基连接,体现了大自然的规则:天然形成的结构,从来就是十分合理而且完美的。自然界是合理、简单、有序的,科学家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往往以科学美作为追求目标,科学实验中产生的化学理论,在内容、形式上都自然、和谐,放射出美的光辉。化学的简洁美,化学方程式简洁无比,却体现了自然界物质间变化的规律。化学的对称美,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溶解和结晶,加热和冷却,生成沉淀和放出气体,油水难溶,醇水相融,具有相反相成之美。再如原子虽小,微不足道,但它的内部却是一个庞大的“帝国”,电子飞速旋转,原子核心恪守本性,中子自守“中庸之道”,妙趣横生,如梦如幻,美丽可人。
四、融入人文情怀,激发学生情感
【关键词】高中历史;人本教育;本地化教学
一、从故事到知识――一种落差、一种失望、一种矛盾
“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之急务,为国家之要道。”唐代史学批评家刘知几的这句名言,绝对精彩,一语中的,道出了历史于人、于国、于社会的重要价值。
但实际情况是,在高中校园,历史学科的地位被边缘化,尤其在重点高中。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特金及其同事对认知方式的场依存性一独立性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中国学者加以借鉴,得出场依存性一独立性认知方式对高中生学习产生的影响,场独立性学生更喜欢数学等自然科学,对记忆负担较重的历史学科则敬而远之。相对勤劳,在记忆层面上更容易有所获的女生们,因为需要花大量时间去“对付”语数英等“重点”科目,而无暇顾及历史。于此,高中历史教学的一些矛盾便以凸显。
至此,也许很多人会认为高中历史教学地位的困境与教师们无关,尴尬也并非教师能够改变。笔者认为,并非如此。因为隐藏于这些矛盾当中的还有一个矛盾,便是历史的智慧与生硬知识的矛盾,鲜活历史与机械记忆的矛盾,历史的遥远与无法企及的矛盾。换言之,在学生心中,故事历史的有趣性一旦变成他们认为枯燥无味的知识之后,历史就被打入了冷宫。
读史使人明智,如何让学生感知历史是一门智慧的学科,让智慧成为历史课堂鲜活的空气,历史才能与学生真正地融合,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功能。
二、历史与我同在――本地教学资源与人本历史关怀的双重应用
人都有爱听故事的本性,这无可厚非。除了故事的趣味,恐怕最深层的并不止于此。高深莫测的奥秘并不能让学生觉得有趣,反而会给他一种云里雾里的感觉。悬疑或许可以拉动一个人的求知欲,但却不是一种科学的教学理念。让历史与学生同在,让历史的智慧伴学生前行,改变历史在学生心中死记硬背的机械学科的判断,是广大历史老师需要努力在教学中去探索、去展现、去引导、去纠正的。
自从实行新课改以来,一系列的教学新观念、新方法、新手段不断得到运用,努力从教师教教材到教师用教材教转变,所有@些都体现了人文教育的精神。在历史教学领域,笔者认为,人文精神可以不断下放,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如何将世界史、中国史,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在学生的心里扎根、开花,笔者认为可以借用本区域的教学资源,借地方史的素材,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地域历史的变迁,再将小历史置于大历史的环境中,达到小球撼动大球的效果。
笔者所任教的中学地处浙江东部,面朝大海,做“海文章”比较容易。以《“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为例,在学习“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这一知识中,笔者以乘坐中远之星从浙江台州玉环大麦屿出发游台湾这一与本地密切相关的一个现实生活话题切入,让学生了解玉环实现直航台湾这段历史,进而让学生梳理海峡两岸关系进展这段历史,可以帮助学生拉近历史的距离,能让学生较直接感受到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进程,并使学生会继续关注两岸关系的最新进展;也通过这样一个可感可知的身边事,真切感受一个历史事件对自己的生活乃至对本地区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窥一斑而视全豹,通过身边的例子,再逐渐放大,放大到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两岸问题对全中国,对未来全体中国人的意义就显得不是那么生硬了。
在历史知识的落实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某些历史知识存在认知的困难。笔者认为用本地的教学资源采用以小见大的教学方法,可以达到于细微处见精神的教学效果,也较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必修二《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为例,在学习“海禁政策”中,笔者采用《玉环地方志》中关于“明朝初年与清朝前期玉环因海禁两度被迁弃,长期沦为荒岛,闽浙一带百姓迫于生计常偷偷到岛上开荒种地”的相关记载,给学生讲述玉环因何实施海禁,如何实施海禁政策,海禁对玉环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怎样影响,包括对今天玉环文化生活的影响,以了解本地区前世今生的方式讲述历史,使存在距离感的历史一下子变得亲切了,让人想亲近它,进而了解它。见微知著,学生理解海禁政策这一知识点,就显得随理成章了。
在教学过程当中,学生往往觉得“影响”一项是最遥不可及的,在他们心里,影响总是那么的虚无缥缈,不着边际。如何让冷冰冰的影响重获新生?笔者认为可以多寻找大事件的影响与小人物生活的连接点,找到影响的影子,感受这种影子的如影随形。比如,的影响之一,促使了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这种变化和每一个中国人息息相关。本人在引导学生得出这个结论的时候,做了这样一个假设:“假如没有,男同学们在早上起来后需要多做一件事,是哪一件事呢?”同学们先是愣住了,接着很快就反应过来,“梳辫子”,继而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本地教学资源的运用,拉近了学生与遥远历史之间的距离。历史来到了同学身边,同学们可以从身边发现历史留下的足迹,体会历史在自己身上留下的印记。这一切无不体现着一种人文关怀。一旦历史知识散发出人文魅力,并被学生感知、接受的时候,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教育目标也就达到了。也许学生会想:祖国统一的进程正发生在我们身边,作为一个玉环人真自豪……学生对历史会犹然起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知识的严谨性会得到加强,因为每个文字后面都有深刻的内涵。这是历史学科的价值与魅力。对于高中历史教师而言,巧妙地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利用最容易让学生感知的教学资源,让学生逐渐找到学习的自信与乐趣,让历史知识与学生的内心产生共鸣。这种共鸣,必然会在学生内心产生强大的动力,高中历史教育的目标也就真正达到了。
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高中历史教育的一点反思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人是很渺小的,渺小的像溅起的水花,刚在空中飞舞,就马上灰飞烟灭。历史的沧桑感恰巧显示了历史学科的价值,只有真正热爱历史、理解历史学科价值的人,才善于把握它的价值,为自己的人生添砖加瓦,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历史学科的教育,就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历史的最高价值――历史对人类、对社会、对个人发展的借鉴。学生最令老师失望的莫过于在同一类型的题目一错再错,人在生命消失的那一刹,让她后悔莫及的也许是人生走过许多不应该走的弯路,而有一些弯路明明不用走,就是因为自己的固执。罗滨逊《昨日与今日之世界》一书开篇便说:“我写这本书的目的,是因为除非研究过去,无从了解现在。”
借用著名历史学家齐思和之言与广大历史教育者共勉:“我们须对于人类社会进化的过程,有确实的认识,以便了解现在而控制将来。这是史学的新目的,史学的新使命。”我们应该发挥历史学集过去、现在和将来三者于一身的特点,让学生珍惜过去、把握现在、奔向未来!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应该是沉溺于找一个性价比很高的工作的人,而是胸怀大志,愿意投入某一个领域,执着努力、坚毅付出的人。
参考文献:
[1]刘知几.《史通・史官建置》.
[2]谢斯骏,张厚粲编.《关于场依存性问题的研究概况》.见《认知方式》.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1-20页.
[3]李寿卿,宋广文.《关于高中生认知方式的测验研究》.《心理学报》,1994年11月.
关键词:CDIO;教学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7-0129-02
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国内高等教育体系的发展变化,人们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同时也在某些学科领域进行大胆的尝试。但是总体来说,培养出来的学生却并不尽如人意,很难满足国内外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这一方面与高校各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传统的大学教学方法有关。要想使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符合社会的要求,一方面,高校需要对专业课程体系结构进行改革,另一方面可以结合CDIO工程教育理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1 CDIO 工程教育模式
CDIO 是构思 (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 (Operate)这几个单词的缩写,它所代表的工程教育理念也是现在国际工程教育的最新成果,更重要的是它提出了系统的能力培养、全面的实施指导以及实施过程和结果检验的12条标准,使得其一经提出就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并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许多专家学者都在借鉴工程教育理念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以更好地为社会培养人才。
2 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
教学方法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的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等。除此还有一些现场教学的方法,如参观法、调查法等,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自学的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课外作业、辅导等方式进行学习。
在现代的信息环境中,传统的教学方法逐渐暴露出其内在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学上以教师教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学
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是以教师为中心,重心都在教师的教授知识上,而很少去关注学生的学,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知识传授上大都为注入式填鸭教学
注入式填鸭教学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忽视了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教师对学生独立学习的指导。
(3)传统教学方法使用单一
传统的教学方法把教学活动局限在一个模式中,忽视了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教学任务的多方面性,教学对象的差异性,使用的教学方法也应多样的,因而不利于整体教学目标的实现。
3 现代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
教学方法一直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是没有的。现代的教学方法都是从古代至今演化发展的结果。在现代教学中,这种发展的脚步不仅没有停止反而比以往任何时代的需求更为迫切。教学方法的发展变化是通过不断的进行改革来实现的。现代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扬弃,既对传统教学方法中的一些因素进行否定,同时也对其中的合理因素进行肯定和继承。
现代的科学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一方面促使教学方法不断更新,另一方面也为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可能,新的教学理论的应用也为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长期以来,国内外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趋势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教学上由教师教授学生知识逐步转为教师教会学生自主学习
传统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现在的教学改革都把重心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从教师的一味地知识传播转移到重视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这种重心的转移使得教师教学不仅能够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还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能使学生获得学习知识的方法和能力,这也是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
(2)摒弃注入式填鸭教学,推行启发式教学
注入式填鸭教学忽视了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教师对学生独立学习的指导。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还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既肯定教师在知识传授中的主导作用,又注重对学生主动学习的培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方法由单一化发展为多样化
由于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学任务的多样性,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在教学中应根据实际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需要,同时也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锻炼,兴趣爱好得到良好的发展,更有利于满足社会的要求。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有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才能相互取长补短,相互协调,才能更好地适应和满足教学的要求。
4 基于CDIO理念的教学方法创新
相对于一般的教学理念,CDIO工程教育理念更加强调结合学科和产业的特点去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它不仅仅要求有知识的传授,更重视对学生个人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结合当前教学方法的改革发展趋势,笔者提出以下基于CDIO理念的教学方法。
(1)充分采用案例教学方式
CDIO模式是一种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待人才的培养,不论是课程或专业的培养目标还是课程体系的设计,以及所采用的教学模式,都是在这样的理念下去设计的。大学中有的课程的应用性比较强,这就使得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广泛地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所学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真正实现学以致用。这也会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仅仅传授知识。在采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不论是教师将案例内容和课程内容结合在一起进行讲解,还是让学生在课堂上依靠自己的能力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都可以让学生把所学过的各门课程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综合,还可以充分发掘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 “学以致用”。通过有效的案例教学,也能让学生在构思―设计―实施―运作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2)充分利用相关资源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图书网络资源的作用。一方面教师利用学校的图书馆和网络数据库资源教学收集当前最新的学科资料,为学生介绍学科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另一方面,CDIO工程教育模式标准8指向主动学习,要求实施基于主动经验学习方法的教与学[1]。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超越教材去自主学习学科知识,而不是在学习中仅仅依赖教材,要教会学生学会自我学习,
让学生真正做到“我要学”而不是 “要我学”。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跟不上队的现象。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外多阅读一些学科的专著和期刊,以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与学生迸发出交流的火花,学术的共鸣。
(3)采用问题引导式教学
CDIO模式会更加强调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结合,通过“教学做一体”的模式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利用能力。因此,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引导式教学,帮助学生构建一个解决问题的认知方式,教会学生如何将知识融会贯通以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积极的提出问题, 用问题去引导学生在课下积极开展阅读学习工作,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更好的形成自身的学科知识体系。学生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学生通过学习生成自己的疑问,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2]。同时,教师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积极引导,引导学生的自我学习。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在各门课程的学习中提高自身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高等教育的质量才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4)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动式教学。
CDIO的教育模式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互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如可以利用现有的课堂条件,让学生自己做PPT,表述自己的观点,还可以让学生采用辩论的方式对某一问题进行探讨。这样,可以使学生通过同学间的交流来强化对课程内容的理解。CDIO 为学生提供一种学习经验和情境,使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养成个人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产品系统构思、设计、实施、运行能力[3]。有了同学之间的相互的学习和交流,学生自我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才能得到更好地提高,各方面的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培养,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5)积极有效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
CDIO的教育理念会考虑到产业的发展和需求,因此在教学方法上也会结合产业的发展因材施教,以培养适应产业发展的人才。因此,对一些应用性比较强的课程,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结合课程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充分深入到企业中去进行参观学习,让学生通过实地参观进一步了解这个产业的特点,同时也可以使学生通过参观或参与相关项目活动来加深对所涉及的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还可能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对所学知识产生一些全新的认识和思考。通过第二课堂的辅助教学来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
5 结语
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已经不能适应当代高等教育的需要了。教师作为课堂教学主导者,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变革创新教学方法,这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移,体现“以生为本”。在此过程中,也需要学校进一步加强软件和硬件建设,以更好地为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胡文龙.基于CDIO的工科探究式教学改革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163-168.
关键词:初中物理新教材;设计特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7-0038-02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要求以全面提升中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物理课程目标设计的基本定位,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学习要求去设计初中物理课程。它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科学探究的能力,以及保持探索科学、关心科学技术发展的兴趣与情感。[1]经过多次修订,初中物理教材的设计已经基本符合新课标对初中物理课程设计的要求。要使新教材的设计理念不再流于形式,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和方法,是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的关键。
一、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新教材的设计特点
1.从教育思想角度看,初中物理新教材的设计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前提,要求符合全体学生的基本学习要求,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物理知识的兴趣和能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参与探究的过程中,应培养学生对身边物理现象的关心,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
2.从教材内容及学科专业的角度看,新教材以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学习要求为出发点,降低了对物理知识深度、广度的要求,降低了知识难度,注重知识本身与当今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的联系。在文字表达方面通俗易懂,还多处使用图片、漫画、案例等多种方式呈现,增强了物理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避免使其与现实生活相脱节,以提高学生学习、探究物理知识与未知世界的兴趣。
3.从教学方法的角度看,新课标极力要求转变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式教学方式,使用探究、讨论、实验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探究物理知识的积极性。注重物理教学、物理探究的过程,减轻对教学结果的要求。让学生在自主参与探究、教学的过程中,发现物理知识,体会、掌握学习方法,提升学习兴趣和情感。
物理新课标下的教学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供了新的机遇、更广阔的自由度和发挥空间,它使物理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学生动手实验、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能力增强,以及应用课堂知识解释、解决生活问题等能力也得到增强。但同时,它也给初中物理教学的实施带来了新的挑战。如文字叙述过于简略,使重难点不突出,以至于学生每学习一部分知识都需要结合多种参考资料。而学生在搜寻各种资料时,由于知识和能力所限,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物理新课标下的教学在减轻学生课堂学习负担的同时,还增加了课余学习负担;同时,教师的课时紧张,不能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教学内容,尤其在自然科学领域,这种现象更为严重。要使新教材的设计理念不与教师的教学过程发生冲突,初中物理新课标的设计理念不再流于形式,必须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和方法。
二、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新教材的教学方法探究
初中物理知识多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因此,教学过程应多与生活实例、探究与讨论、实验、学案的方式进行教学,培养初学者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和提高自我探究、学习的能力。
1.小组探究、讨论的教学方式。在探究、讨论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通过探究、讨论让学生发现某些物理规律,同时还应注重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对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并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即科学探究的过程应注重从学科知识、学生能力的提高、良好兴趣和科学态度的养成三方面达到初中物理新课程目标的要求。学生探究的教学内容尽量以生活实例、现象,以及学生提出的问题为出发点和资源。将学生分成小组,可事先将需要研究的内容做出相应的提示,在实施教学之前就让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并作相应的思考,做到有备而来,课堂教学才能达到预期效果。这样,让学生自己在发现、探究、学习身边物理知识的同时,激发初学者对物理知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2.学案教育方式。学案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即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和载体。顾名思义,它与教案教学过程相比,将教学过程的主体由教师变为学生。
学案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学案设计要紧扣新课程标准;②重、难点知识要突出;③学案设计思路要符合中学生的知识背景和思考特点;④每个学案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知识点的学习过程。另外,初中物理学案教学的实施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对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需要实施不同的学案进行教学。反之,则很容易让学生刚开始学物理就拉开差距,甚至让其产生厌烦情绪。学案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比较高,教师需要事先将有关知识点的相关内容进行精心设计、筛选。
3.实验的教学方式。由于物理课程,尤其是初中物理课程本身实践性强的特点,特别是《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的许多教学内容要求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来学习,这使学生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占很大的比例。初中物理实验按照操作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两种。教师演示实验主要以教师的演示为主,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思考和分析而进行的一种实验方式。学生实验则以学生自己动脑和动手设计、操作实验为主,与教师辅指导相结合的一种实验方式。实验教学的内容相对比较重要且为难点,实验操作过程又比较费时,一般情况下,仅仅依靠学生自己动手做、教师独自指导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可以选取实验动手能力强、实验效果好、操作规范的一些学生与教师一起指导其他学生完成实验。这样既可以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同时也可使实验能力强的那些学生在指导其他同学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进一步检验、体会、探索实验的过程和意义。
三、结语
课程改革不单纯是教材的更换或改革,也要在教育理念、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评价方式等多方面进行改革。教材和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的改革是一个漫长,且要经过反复推敲和经教学实践检验的过程。随着新科学领域的不断涌现,以及学生群体身心发展的不断变化,新教材、教学方式在适应、解决现有教材与教学矛盾的同时,也会再次面临新矛盾的挑战。物理教材和教学的改革之路亦是如此,因此,不断发现、研究初中物理教材在使用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是它不断适应新的教学环境、逐步走向科学化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