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边城教案

边城教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边城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边城教案

边城教案范文第1篇

    一、制订课堂教学目标的出发点由“大纲”向“学生”转变

    传统教学方式下编写教案、制订教学目标的出发点是根据大纲要求,完成教材知识传授目标。教学目标是针对教师“教”制订的,是惟一而不能改变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备课就是为了熟悉大纲,吃透教材,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材知识传授目标。一份优质课教案适用于多个班级的课堂。而实行课程改革后编写教案、制订教学目标的出发点是根据培养学生成长的要求,传授教材知识目标。课程标准是针对学生的学习而制订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层次要求,具有弹性。因此,教师备课是为了了解学生,熟悉课程标准,吃透教材,以便更好地适应学生发展需要。任何优秀的教案都不可能包打天下。

    在备课中,教材、学生都很重要,但把什么放在第一位却体现不同的教育观念。把学生放在第—位,是以“人”为本;把教材放在第一位,是以“本”为本。

    二、课堂教学目标的内容由“重知识”向“重能力”转变

    传统教学方式下编写教案、教学目标只注重知识目标。尽管不少教案也强调能力目标,也提到思想教育,但是这种“能力”只是解决知识问题的解题能力,这种“思想教育”是从社会的角度进行僵化的、空洞的说教。而实行课程改革后编写教案、知识目标只是教学目标之—,解题能力只是知识目标的组成部分,让学生学会学习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才是最重要的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人生观是取代以前“思想教育”的又—个教学目标。它是从学生个体的角度提出社会要求,尊重学生作为鲜活的人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审美情趣,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课程改革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作为教学根本目标。

    三、课堂教学目标的方法由“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变

    传统教学方式下编写教案,教学过程以“教”为中心。是否有利于教师传授知识是编写教案的主线,学生按老师的规定听课、练习是“责无旁贷”的事。在课堂上,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教师“演”得好就是课上得好。

    实行课程改革后编写教案,教学过程以“学”为中心。是否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是编写教案的主线。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启发者和示范者。在课堂上.教师是“导演”,学生是“学员”,学生“表演”是否到位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四、对学生的认知层面要求由“简单描述”型向“多视角反思、挖掘”型转变

    对于一些教学内容如地球的形状问题,传统教学主要停留在简单的描述这一认知层面上。学生不能得到更高一级的思维训练,这不仅是对课程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丝毫得不到探索的乐趣。而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我们重视知识的产生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为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人的各种综合能力不是直接从结果中直接产生出来的,而是在过程中体验和积累起来的,要体现这种新的理念,必须对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不同视角的反思和挖掘。若体现这种理念,必须要求教师在备课中必须增加学生反思的机会,创设不同的情景,比如在地球形状的教学中,可以设计这样一些问题:如果你有孙悟空那样的本领,你会到达天边吗?假如你是一位3000年前的古人,你会如何思考和验证脚下大地的形状?等。

    五、检测教学目标的评价标准由“重知识”型向“重方法、重情感”型转变

    传统教学的目标的评价标准注重的是“教”的结果,即学生是否达到教材知识目标。实行课程改革后,教学的目标的评价标准注重的内容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即不仅考察学生是否掌握知识,更要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学习方法,是否有积极的情感态度。

    六、教育手段:由“单一型”向“多样型”转变

    传统的教学在教案中只需写好如何讲解即可,教育手段非常单一;而未来是信息时代,教育手段应该是“多样”的:实物展示、投影运用、多媒体音像引进、网上浏览、适应学生认知和身心发展需要而增大信息量、科技量,有利于提高质量;用简单、新型、交互、愉悦的学习技巧将他们的才智与世界上最好的专家连接起来,实现网络教育,则可以满足其个体自我发展需要。

    七、师生关系由“师道尊严”向“师生平等”转变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人格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真理的化身和绝对的权威。 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动者,是支配者,而学生是被动者,是服从者。而新课程下的师生关系强调的首先是师生在人格上的平等,是正常的人与人的交往关系。这就是说他们的思想(意见)、情感(体验)、意志(欲望)和行为方式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学生应该得到足够的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机会。正是由于这种师生关系的转变,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学生能够提出的问题,多方面思考课堂可能发生的情形,以便能够在课堂上应对课堂。

边城教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子教鞭;无线射频;调制与解调;HID

引言

随着教育电教化的普及,全国大多数学校都采用多媒体教学,其中PPT、Word、PDF文档和图片是最常使用多媒体讲稿。讲授进度通过鼠标或者键盘来控制,这带来的缺点就是教师被束缚在电脑跟前,空间相比于整个讲台小了很多,行动上受到限制,肢体语言施展不开,课堂气氛不活跃,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要把授课教师从电脑前面彻底解放出来!秉持这一初衷,本文提出一套低成本无线教鞭设计方案,让教师不再受空间限制,真正实现“自由移动讲课”,系统由无线发送设备和无线接收设备两大部分组成。工作频段为433MHz无线射频,因此发射和接收不存在角度问题且符合工信部的《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设备管理暂行规定》。接收设备插上PC机USB接口,Windows98以上操作系统,为HID(人机接口设备)类设备提供了通用的驱动程序,符合即插即用的要求。

1.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系统中无线发送设备由编码电路和发送电路组成,完成遥控信号的编码以及ASK调制;接收设备由接收电路,解码电路完成射频信号解调解码,还原出相应的遥控信号指示HID类USB设备电路实现“上翻”和“下翻”动作。在器件选型中不仅考虑了性能参数,同时成本也是考虑的重点,使得设备商品化时成本较低。图1是系统的功能框图。

图1 系统级框图

2.无线教鞭硬件电路设计

2.1 发送端硬件电路

编解码电路的作用一是区分不同的遥控指示信号;二是为了防止多个收发设备同时工作时相互之间干扰。编码解码芯片选用Princeton的PT2260和PT2270。PT2260/2270最多可提供310地址码和4位数据端,设定的地址码和数据码以及同步码从15脚串行输出,每次发射时至少发射4组字码[1]。PT2270只有在连续两次检测到相同的地址码才置位相应的数据引脚和VT端。外接电阻阻值越大振荡频率越慢,码宽越大,发一组码的时间越长。常用振荡电阻选用PT2260/820KΩ和PT2270/1MΩ组合,适应的电压范围较宽[2]。由高频管和声表面波谐振器组成的433.92MHz高频发射电路,器件少,成本低,电路工作非常稳定,发射频率不会漂移[3]。图2是发送端电路图。

2.2 接收设备电路

接收电路将接收到的调制信号通过放大,混频,中放,以及ASK解调,还原成编码后的信号,输出给解码电路解码,最后由HID类USB设备电路根据遥控信号完成“上翻”和“下翻”键值的上传。PT4316是一款工作在甚高频低功耗超外差式无线接收IC,它内部集成低噪声放大器,混频器,基于声表面波的振荡器,片上等值低通滤波器,中频限幅放大器以及模拟基带数据恢复电路,接收灵敏度可达-103dBm[4]。它的应用需要注意外接的声表谐振器和天线设计。接收端电路图如图3所示。由于PT4316中频链路的-3dB带宽是从250KHz到3.1MHz,其中最适宜的值大约为1.2MHz,公式(1)是用来计算合适的振荡器频率的。例如发送端声表谐振器的频率为433.92MHz,则PT4316应用电路才用435.1MHz声表谐振器比较合适。

(1)

图2 发送端电路图

若采用印制天线,确保没有任何元器件在天线的背面,也不能有地线层。对于FR4材质PCB(=4.7),线宽为30mil,天线长度计算公式如(2)所示:

(2)

式中,L(cm)为天线长度,f(MHz)为工作频率,c为光速,3*1010cm/s。

图3 接收设备电路图

HID类设备电路由Silicon公司的带USB控制器的C8051F321单片机来完成,其集成的全速/低速USB功能控制器和收发器符合通用串行总线规范2.0版。相对于传统的由单片机和USB接口芯片组成HID类设备电路,节约了很多PCB空间(C8051F321是MLP28封装,只有5mm*5mm大小),成本也降低了一半。同时利用其集成内部可编程振荡器,省去外部晶振,减小了时钟频率的倍频对射频接收电路的干扰,提高接收灵敏度。

3.系统软件设计

3.1 HID类设备识别过程

HID类设备需要遵从USB启动流程:设备插入总线复位设备枚举数据接收/传送。流程中的设备枚举就是告知PC设备描述类型。当插入USB设备后,主机会向设备请求各种描述符来识别设备。为了把一个设备识别为HID类别,设备在定义描述符的时候必须遵守HID规范,因此除了USB标准定义的一些描述符外,HID设备还必须定义HID描述符。每个描述符都有固定的格式和含义,USB HID设备是通过报告来给传送数据的,报告是一个数据包,里面包含的是所要传送的数据,USB HOST可以分析出报告里面的数据所表示的意思,通过发送相应的描述符。主机通过识别描述符从而认识设备,认识设备数据通信格式,从而才能正常进行数据传送和接收[6]。图4是枚举设备描述符调试中2种状态截图的合并图。

图4 调试过程2种状态截图

图5 主程序流程图

3.2 单片机本地端主程序

从图3的硬件电路原理图上可以看出,C8051F321单片机的P1口以及P2.0、P2.1是与PT2270的地址端连接在一起的,可以通过软件来设置接收设备的地址码,一改传统硬件方式设置地址码。P2.2和P2.3引脚信号来自发送端的遥控信号,用于指示单片机上传相应的键值。单片机本地端主程序可参照图5流程编写代码。单片机初始化包括IO端口初始化和时钟振荡器初始化,注意设置内部振荡器的基频12MHz为系统时钟,USB工作在低速方式,时钟必须为6MHz,因此将内部振荡器二分频即可得到。USB控制器初始化包括工作方式选择(低速)和中断寄存器使能等功能配置和控制操作。

USB中断子程序包括公共中断,端点0的IN/OUT/SETUP中断以及端点1、2、3的IN/OUT中断。在数据被成功发送或接收后处理器产生USB中断,USB控制器中的串行接口引擎(SIE)执行所有低层USB协议。当接收数据时,SIE在接收完一个完整的数据包后中断处理器,相应的握手信号由SIE自动产生。当发送数据时,SIE在发送完一个完整的数据包并且收到相应的握手信号后中断处理器。当收到损坏/错误的数据包时,SIE不中断处理器[5]。 中断程序编写需要参考C8051F321数据手册和HID类设备用法列表。

HID类设备描述符枚举成功后,PC机识别为USB人体输入学设备。此时单片机根据图3中所示的遥控指示信号PU(P2.3脚)和PD(P2.2脚)电平高低,通过端点1发送USB键盘相应的键值给PC机,PageUp或者PageDown键值需要放在第三个字节上。AT-101键盘上PageUp和PageDown两个键的键值0x4B和0x4E[7],例如:0x00,0x00,0x4B,0x00,0x00,0x00,0x00,0x00,这八个字节作为一组上传。当按下某个键,同时也要及时释放,即在中断程序端点1上传成功子程序里面上传八个0,PC端就知道释放该键。

4.结论

低成本无线电子教鞭方案从实际应用角度提出来的。经实验和现场应用,设备性能稳定可靠,灵敏度高,手持端功耗极低,室内40m教师任意角度和方位使用,均能发挥自如。接收端即插即用,Windows98以上操作系统,提供了通用的驱动程序,极大程度上方便了教师使用。

参考文献

[1]Princeton.PT2260/2270 Datasheet[EB/OL].2007,10:4-6.

[2]陌尘.编码解码芯片PT2262/PT2272工作原理[J].电子制作,2004(08):44.

[3]余宏生.声表面波谐振器在高频无线电遥控电路中的应用[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4):62-65.

[4]Princeton.PT4316 Datasheet[EB/OL].2007,12:1-10.

[5]Silicon Laboratories Inc.C8051F320/1 Datasheet Rev.1.1[EB/OL]. 2003,12:143-170.

[6]涂晓强,周洪利.基于HID类的USB人机接口设计[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7(06):62-64.

边城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构主义;Android编程;教材设计

0、引言

近年来,我国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智能手机用户数量连年上升,已近4亿,其中,Android手机市场占有率超过80%,移动软件开发人员需求旺盛,因此许多高校开始尝试开设Android相关课程,但是,各高校普遍存在师资缺乏、适用教材难寻等问题。

教材作为体现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模式的知识载体,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引导教学方向、保证教学质量的作用,因此,符合高校课堂教学需求的教材非常重要。目前已有的Android相关书籍大部分是技术参考书、培训用书或经典案例教程,大多不符合高校Android相关课程的教学需要。

Android编程课程重基础与实践,而且教学课时短,强调“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来,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它要求学生用探索法、发现法来建构知识,强调学习中的互助合作,要求学生主动收集和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建构。这一观点非常符合高校Android课程的教学特征,因此可以尝试从建构主义视角去分析和设计Android编程教材。

1、国内Android图书现状分析

1.1 Android图书出版情况

笔者于2014年1月在当当网以“Android”为关键字对相关书籍进行搜索,共搜索到288本(有些Android书籍可能未在当当网上销售),其中2009年出版的仅有7本,2010年出版的有22本,2011年出版的有54本,2012年出版的有113本,2013年出版的有92本,可知近两年出版的Android书籍很多(见图1)。

根据书籍主讲内容,我们可将288本书分为以下7类:Android应用开发入门、Android手机游戏开发、Android案例开发教程、Android手机操作、Android高级编程(如网络编程和3D编程等)、Android系统原理与内核、Android安全。其中,Android应用开发入门与Android手机游戏开发书籍居多,与人才市场上Android应用开发工程师和Android游戏开发工程师需求量相符。

根据内容介绍、目录以及编写体例等内容,图书可分为以下5类:①技术人员根据自己的开发经验和成果总结成的学习笔记或技术手册;②培训机构根据培训实践在培训讲义基础上整理的培训教材;③详细介绍经典案例的案例教程;④国外优秀Android书的翻译本或改编版;⑤高校教师设计和编写的教材。这些图书以面向就业、自学、培训导向居多,由教学经验丰富的高校教师根据高校培养目标和教学特点设计的面向高校学生的教材则非常少。

此外,封面上明确标明各级各类规划教材或系列教材的不到30本,说明多数教材为零散行为。从图书篇幅来看,技术手册、培训教材、案例教程篇幅往往较长,在500页左右,而高校教材的篇幅大部分在300页甚至200页以内。

1.2 Android教材内容分析

笔者选取了10本Android应用开发入门教材(见表1)进行比较,以确定Android应用开发入门所需掌握的知识点,选取时主要参考以下4点:①封面标明XXX规划教材或XXX系列教材;②多个出版社出版的;③尽量最近出版;④销量比较大的(如已改版)。

表2所示为10本教材在所含知识点、教材阐述方式(如是否包含综合示例、章节小结和课后练习等)的统计。由表2可知,Android应用开发入门必须包含Android环境搭建、Android界面设计、Android事件处理、Handler消息处理等Android的四大组件,以及Intent、Android中数据的存储等知识点,而简单图形图像、Android资源介绍、网络编程、多媒体编程、游戏开发、NDK开发、位置服务和地图、综合示例等可作为拓展知识,让学习者进行选择性的学习。

Android课程现有教材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过分强调实践,教材中详细列出了各个操作的步骤,缺乏必要的理论、原理的介绍,大部分学生根据教材讲解能够完成案例、实现功能,却不能举一反三,这种教材随着Android技术的更新与发展很容易被淘汰;另一种是过分强调理论的系统性、逻辑性,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培养,教材中详细列出了各个知识点的作用或功能说明,学生可以对Android有大致了解,明白如何做Android开发,但是要具体开发某个示例时,却无从下手。

由于Android编程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的新课程,理论与实践间需要有效平衡,因此有必要分析Android课程的特点、结合高校教学特色,探索和设计一本符合高校教学要求的Android优秀教材。

2、Android编程教材设计

2.1 教材设计理念

Android编程是Android应用开发的入门级课程,除了要讲解Android应用开发理论基础,培养学生Android应用开发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Android编程的方法,养成规范的代码编写习惯,为后续Android高级应用开发学习打好基础。因此,在教材设计时,理论与实践要对半分,理论部分本着常用、实用、够用原则来编写,实践部分注重运行效果、功能的分析,通过设问引发学生的思考。在教材中只列出一些关键代码,完整的功能实现则由学生自主完成。

高校课程教学与社会培训集中授课不同,具有课时少、间隔长、课堂教学内容有限、对学生课后要求不高等特点。通常,一门课程一个星期只上一次。若想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好课程,就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其主动地进行课后学习。因此教材中教学示例的选取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再次遇到该情景时,会自然联想到课上所学的知识,有助于知识的迁移与巩固。教材中应多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只有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印象才会深刻;同时,教材中应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清晰的知识结构图、简练的章节小结,以方便学生掌握重难点和复习。

除此之外,教材设计时,还需注意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内容要有层次性;教材内容要与时俱进,基于最新版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教材篇幅要适中,以免给学生带来畏难情绪。

2.2 教材体系结构设计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已确定Android编程必须包含的知识点以及一些可选的知识点,考虑到可选知识点之间相对独立、高校教学课时有限、教材篇幅不宜过长等问题,没必要将所有可选内容都放到教材中。根据市场需求和知识使用的频率,最终选取的可选知识包括简单图形图像、网络编程、位置服务和地图、综合示例。对于相同的知识点,不同的教材组织顺序会有所不同,但有些知识点之间有严格的先后关系。知识点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组织教材内容时,主要参考知识点间内在的先后联系、知识点的难易程度以及知识点的使用频率。综合考虑教材单个章节的内容不宜过多(如将Android界面设计分为Android界面编程基础和Android界面编程高级两章),知识对比学习(如将数据存储之SharedPreference、数据存储之文件存储、数据存储之SQLite数据库等合为一章)等因素,最终将教材分为三大部分:基础入门篇、技能提升篇和专题教学篇。

基础入门篇主要讲解Android编程最基础的知识,如界面设计、事件处理等。通过该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够设计出一些简单的手机软件界面,对手机软件有一个视觉感官体验,但不涉及业务逻辑处理,处于设计阶段。

技能提升篇主要讲解Android比较核心和特色的内容,如Android的四大组件、Android的数据存储等。通过该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将对Android应用程序的开发步骤和执行原理有一个比较深的领会,能够自主开发一些有一定功能的应用程序。这部分的学习会经常设计业务逻辑代码,进入编程阶段。

专题教学篇主要是对Android应用开发中的高级部分进行专项学习,如网络编程、位置服务等。这部分内容学生可根据兴趣以及实际需求进行选择性地学习。通过该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将对某一块Android应用开发非常熟练。

教材设计时,考虑到学习者的个性化特征,可以将知识有针对性地分为基础、进阶、高级等,并在教材中给出明确标记,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能够从教材中学习到相应的技能。同时,作为一本教材,学完每一章内容后,应及时进行总结,让学生从众多知识点中把握重难点,梳理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还应对学生所学内容进行形成性评价,以便及时获取学生的掌握效果,帮助教师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进度。因此,每章除了教学内容外,还包括章节小结和课后习题。Android手机编程教材最终的目录安排如表3所示。

2.3 教材章节内容设计

教材每章内容包括:本章要点、本章知识结构图、本章示例截图、本章概况、知识点介绍、示例效果演示、示例界面分析、示例程序结构分析、关键代码展示、注意事项、问题与讨论、本章小结和课后练习。章节内容组织顺序如图3所示。

“本章要点”部分简要概括本章包含的知识点以及需要达到的目标,学生带着目的去学习,更能抓住重点;“本章知识结构图”部分则通过图解展现各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一目了然,方便读者课后复习和回忆;“本章示例截图”部分展示本章将要实现的案例效果,给学生直观印象,使之明白学完本章内容后,能够做什么,吸引学生注意力;“本章概况”部分则用文字描述本章的主要内容,与前面所学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能够干什么、有哪些应用。“知识点介绍”部分讲解各知识点功能、如何使用等;接着通过一个具体的示例将相关知识点关联起来。示例设计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实用为原则,尽可能将前面所学内容添加进来,以方便学生复习、巩固。首先是“示例效果演示”,展示示例运行的效果图,以及用户操作后相关界面变化的效果图;然后用图解法对这些效果图的界面进行分析,使读者明白界面具体是如何实现的;接下来即可进行代码的编写。但教材不是视频,视频教学可以手把手教编写代码,而教材更多是教如何阅读已有的代码,它是一个展示代码的载体,应注重代码整体结构分析,使学生快速了解该程序包含哪些文件,每个文件的作用又是什么,使学生明白其原理,启发学生思考,而不应只列出长长的代码,让学生立即钻入代码实现的细节中,机械地记忆代码。

了解程序结构之后,下面就是对一些比较关键的代码进行详细说明。教材中不宜列出所有的代码,一方面容易使教材篇幅过长,另一方面不能为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代码的表现形式要方便读者阅读和教材自身描述,主要采取以下措施:①显示代码所在文件的相对路径,方便学生快速定位;②对于部分关键语句给出必要注释;③为每行代码添加行号。即使关键代码也要符合代码编写规范。程序的完整代码可共享在网站上,由学生自由下载。学生通过书上给出的代码并不能运行得到结果,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把代码补充完整,这也符合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效果,提高其成就感,确实做不出来时也可以下载和参考给出的代码,与之比较存在哪些差异,这也是一种提升的手段。

“注意事项”部分主要提示代码中一些容易出错的地方、程序运行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一些编码规范要求说明,在教材中以加粗、下划线或对话框的形式引起学生注意。同时对程序中的一些关键步骤和问题引发学生讨论,例如不这么做可不可以?如果要添加一个功能,怎么实现等。通过这种方式启发学生思考、课后实践、举一反三,促使学生知识的迁移。

“本章小结”回顾本章所学知识,突出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梳理、复习所学知识。最后是“课后练习”,既包括基础概念题,也包括扩展实践题,对本章的示例效果给出建设性的修改意见,让学生课后自主实现,诱导学生去思考、探讨某些问题,方便教师及时检查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调整教学方式。学生也可在课后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技能,巩固所学知识。

3、教材应用综述

《Android应用开发教程》教材编写后,经过内部试用、培训班讲义等多轮使用,再根据使用效果进行改编,并于2013年1月在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该书出版一年来,被江西省11所高校选用,如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东华理工大学、赣南师范学院等本科院校以及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南昌工学院、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等多所专科院校,江西省外也有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厦门理工学院软件学院等十多所高校选用本书,累计已有2000多学生使用。本教材的出版,带动了部分高校开设Android相关课程,同时吸引了一批网友的关注。许多教师与网友反映,教材实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可读性强,特别适合于大学课堂教学和入门自学。

为了方便学校使用,我们还开发了教学大纲、电子课件、测试题库等一系列教辅资源,录制了“手把手教你学Android4.1”系列演示视频,建立了课后辅导答疑群。其中,教学视频完全公开于土豆网和传课网,单个视频累积播放最高达5000多次,该书的学习交流群(群号287966120)现有成员800余人,大多是看了网络视频资源后加入的,而且还在不断增长。很多自学者反映,自己看其他教材和视频看了很久都不理解的内容,听了本书的教学视频后,很快就懂了,并期望我们再开发Android高级编程教材及相关的应用视频。

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弘成教育集团(Nasdaq:CEDU)下属弘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也与我们签约合作,在其远程教学平台上基于本教程开设Android编程的在线课程。

边城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可编程控制器; 案例教学法

一、背景

目前高职院校中,传统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分别进行,各自为政,互不干涉。理论教师注重理论知识讲解,实习教师注重实际操作,再加上课程进度不一,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严重脱节,不但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困难,也造成了重复教学和资源浪费,更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应用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现有三段式(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训)技能培训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

为适应市场需求,现代职业教育呼唤新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正在实践与探索中。这种教学模式,是将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案例技能训练为主线,以突出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为重点,能较好地解决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脱节问题,减少理论课之间及理论课与实习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更适合专业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用人单位的需要。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英文为Programmable Controller,在二十实际七十至八十年代一直简称为PC。由于到90年代,个人计算机发展起来,也简称为PC;加之可编程序的概念所涵盖的范围太大,所以美国AB公司首次将可编程序控制器定名为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为了方便,仍简称PLC为可编程序控制器。有人把可编程序控制器组成的系统称为PCS可编程序控制系统,强调可编程序控制器生产厂商向人们提供的已是完整的系统了。

目前我国的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发展主要面临着三大问题。一是技术层面上的,在国际上可编程序控制器迅速发展的形势下,我国还没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可编程序控制器产品,原因主要在于我国的整个基础工业还有一定差距,如芯片制造、模具加工等方面限制了我们的发展。二是竞争层面上的,实际上也是一个经济竞争的问题。现在 95% 的国内市场由外国的可编程序控制器产品所占领,中、大型可编程序控制器中,几乎全部由国外几大公司垄断,随着我国使用可编程序控制器领域的不断扩大,市场越来越大,然而国外几大公司几乎每年都会针对市场推出新的产品,一旦人们使用了新的产品后,他们就会逐渐的提高产品市场价格,没有我国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在经济竞争中就只能处于被动。三是市场秩序层面上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加入 WTO 后,我国巨大的市场份额极大的吸引了国外的大公司,他们开拓市场的方法都是采用大范围建立销售渠道,每个公司的分销商、系统集成商都会有数十家,甚至上百家之多,造成了我国的分销商、系统集成商之间的激烈竞争,而这些无序的竞争为国际大公司分而治之、获取稳定的高额利润创造条件。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学生要好好学习这门课程。

二、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一个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分析过程中,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手段,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诸如案例讲解火力发电系统内的辅助系统的工艺流程的控制多为顺序控制和开关量控制两种。目前用于火电系统控制系统的DCS虽技术日益成熟但近年来其发展日趋缓慢,PLC的产生及发展使其与DCS相互吸收彼此特点,逐步同化,并逐步发展成为新的控制系统――FCS系统,其既保留了原来系统的特性又实现了工业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并使数字化、 智能化控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因此其近年来在火电厂的应用日益广泛。

学生一旦确定了问题的解决方法,老师就可以告诉他们在实际组织中的问题是如何处理的,结果是什么,隐去那些可能违反案例分析保密性的内容。此时,有些学生可能会为他们的方案辩解,因为他们已经投入时间和精力研究出了解决方案,所以,有必要重申很少只有一种"正确"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培训小组的解决方案比实际的解决方案不好也不坏。

在经验方面,老师可以问一系列问题来突出主要的概念,强化新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这些问题应该说出与培训课程的目的密切相关的要点。老师总结讨论的要点,让学生在处理相同的组织问题时加以引用。然后,要求学生描述自己学习中遇到的类似问题,说出如何根据案例分析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

案例研究教学法鼓励学生为案例中介绍的问题寻找可行的解决方法,分析其可行性并解释证明原因。这只有在学生搜寻更多对于他自身来说的新信息并且/或者利用现有资料获取信息的情况下,才会成功。学生必须全面考虑这些信息,并跟案例紧密联系起来。利用案例研究进行学习有两个目的。一是学生认识到某些问题的解决方法,二是最后要检测,哪些重要的关系尤为突出,可以从个案的罕见的步骤和关系出发可以推断出哪些普遍的现象。

三、小结

边城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职教育 C语言 结构化编程 互联网

如何提高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学生非图形模式下的结构化编程能力,是高职计算机教育中的一个普遍问题。作者通过三年的努力,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在教学内容、教材建设、实训设计、网站建设和考核方式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探索,将电子教材、电子教案、学习论坛、编程工具、学习资料等,整合成为学习网站,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论坛程序不同版本,实施案例驱动,课后通过QQ群进行辅导答疑,通过论坛、电子邮件进行作业提交批改,建立了基于案例驱动的结构化编程教学模式。本文具体论述了基于案例驱动的高职C语言结构化编程教学的过程和方法。

1 教学内容

在课程设计上,针对高职计算机专业学制短,技能要求高的特点,提出了“一条线两阶段,三结构四循环”的教学模式。

“一条线”是指在一年级的编程教学课中,贯彻C语言一条线。曾经有一种观点,认为高职计算机专业的编程语言教学,直接从面向对象语言开始学习,可以节约时间。但是,70%的企业依然要求学生具备面向过程的结构化编程能力。考虑到企业的需求,结合后续的课程安排,我们决定在一年级的课程安排上,贯彻C语言“一条线”,即在第一学期,开设“程序设计基础”,第二学期,开设面向过程的“C语言程序设计”。

“两阶段’指课程安排分为“程序设计基础”和“C语言程序设计”两个阶段。“程序设计基础”解决程序的基本结构,重点在建立学生的结构化程序的基本框架和概念;以C语言为基本语言,使学生能有实际操作的平台,但准确把握“把C语言作为伪语言”的原则,不让学生陷入C语言多变的泥淖,而把注意力放在结构化程序的基本结构上。“C语言程序设计”放在解决C语言的使用上,把握“C语言”是编程工具而不是研究对象的原则,根据企业的编程规范,对“C语言”进行简化,重点是如何使用C语言解决一般复杂程度的结构化编程问题。

“三结构”是指在一年的学习中,学生要学习三个成绩管理软件的编程,分别是基于一维数组、二维数组和动态结构数组。从企业实际应用来看,动态空间的使用,可以用动态数组解决。因此我们去掉了链表,重点是让学生写出有工程实际意义的结构化程序。

“四循环”是指编写基于“三结构”的每一个成绩管理软件过程中,教师四个以上的程序版本,引导学生改写、增加函数,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软件的功能是如何一步一步构建起来的。

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建立起结构化程序的框架是很困难的。一个简单的成绩管理软件,代码就超过300行。对初学者来说,看懂超过100行的程序就需要很长时间,学生又如何能在短短的课堂时间里通过增加/改写函数来增加功能呢?这也就是很多学生学完了C语言程序设计,依然不能编写一个简单的应用程序的主要原因。我们发现通过论坛程序版本,利用工具软件BeyondCompare,比较不同的程序版本之间的差异,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软件的功能是如何一步一步构建起来的,如图1所示。程序的第一个版本,就是一个主函数,不超过10行,只显示程序的几项功能菜单,学生很容易理解,然后通过第二个、第三个版本,每一个版本实现或改进一个菜单的功能,直到最后版本。

通过图1,我们可以看到程序功能的增加是由哪些代码实现的,而通过不断反复的比较,学生就可以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过程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比较版本,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复杂的程序功能是如何由简单的函数一个一个构成的。学生经过“程序设计基础”的课程设计,基本掌握主函数与模块函数的作用和相互关系,可以看懂超过100行的C语言源程序,理解基于一维数组的成绩管理系统;在“C语言程序设计”的课程设计中,学生对主函数与模块函数的理解更加深入,可以看懂超过300行的C语言源程序,理解基于动态结构数组的成绩管理系统,掌握主函数的设计方法,并按照规范的格式写出自己的函数。回想三年前,因为没有采用这种方法,只要是超过20行的程序,学生就普遍反映看不懂。由此可见,采用新的方法后,学生编程能力的提高十分明显。

2 教材建设

2004年9月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作者主编的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程序设计基础》,教材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了改革。

(1)强调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程序的能力,使学生真正能够编写实用的程序

在教材编写思想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变成为程序并进行处理的能力,强调转变讲授思路,推行引导学生首先想清楚“我要做什么?”,然后才教给学生“如何做”,最后上机进行验证的三步教学法。

在教材的编写风格上,对全书所有的例题进行了通盘的考虑,在循环、数组、函数和结构化设计等单元,所有的例子都有前后的联系,强调内容的前后衔接,特别注意工程规范的引入,在变量的命名、程序格式方面,均按工程要求进行。在案例选择上,全部采用工程实际和实际生活中的案例。

(2)提出了以“三大区域”为特色的c程序的基本框架

通过把一个基本的C程序从上到下分成预处理区、变量声明区、执行语句区“三大区域”为特色的C程序的基本框架,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程序格式与规范。“三大区域”概念的提出,明确规定了程序的基本框架,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按固定的格式进行编程,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

(3)提出了使用函数的“三大步九要素”的基本方法,建立使用函数的清晰框架

我们提出的使用函数的“三大步九要素”的基本方法,在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所谓“三大步”,是指我们在使用自定义的函数时,对函数进行声明、定义和调用。三大步按顺序进行。

所谓“九要素”,是分别指函数声明、定义、调用各有三要素共九点:函数声明的三要素:返回值的类型、函数的名字、形式参数。函数定义的三要素:形式参数、功能、返回值。函数调用的三要素:名字、实际参数、返回值。通过对“九要素”的理解掌握,学生能够建立起使用函数的清晰框架。

3 实训设计

对高职学小的技能培养,实训是很重要的环节。我们采用了项目驱动的思想来设计实训项目,每一单元的实训,都是构成最终程序的不同版本,在“程序设计基础”头程序版本8个,“C语言程序设计”共程序版本10个,构成了实用的软件框架,学生相当于参与了一个中等复杂程度的软件开发,积累了经验。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完全可以以此为模板,进行结构化程序的开发。

4 网站建设

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学习资源。2003年建立了“光华之窗”教学网站,在网站平台上,将电子教材、电子教案、学习论坛,编程工具、学习资料等,整合成为学习网站,设计了“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论坛,两年来积累了完整的教学过程资料。可以说,网站的建设和运行,为课程的质量提供了保证,避免了“课随老师走”的问题。

5 考核方式

相关期刊更多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

飞天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

昌潍师专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昌潍师范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