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字媒体技术发展

数字媒体技术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字媒体技术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数字媒体技术发展

数字媒体技术发展范文第1篇

一、数字媒体对字体设计的新要求

传统的字体设计是立足于静态画面的,无论是海报、招贴还是包装等设计领域,文字作为画面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始终是静态的。随着数字媒体技术与传播手段的多样化,传统的字体设计已不能满足数字媒体的快速发展。因而,数字媒体对字体设计提出了新要求。首先,文字作为人们情感交流和信息传达的主体,是视觉设计的重点与核心。在设计中不仅要有美观的构成方式,还应有更为显著和独特的传达功效,使字体设计在媒介的传播过程中达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次,数字时代人们对文字的信息传播更加追求个性化、潮流化、综合化,注重参与性和沉浸感,期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致使字体设计按照视觉设计的规律进行从整体到局部的、有艺术性的精心编排。再次,媒介技术的发展造成文字传播在声像主导的时代日渐式微,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字体设计的传播创造了再发展的机会,借助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衍生出数字杂志、数字报纸等新型的传播形态,不仅成功延续了文字传播的传统,还为字体设计在数字媒体平台上迎来了大变革。

二、字体设计与数字媒体的互动性

数字媒体时代的字体设计不仅仅遇到现有设计工具、显示载体改变所带来的冲击,更重要的是设计师还需要面对在新的阅读媒介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读者。交互式界面、三维动画以及影视特效制作这些新的设计领域,都不再是传统上简单的静态画面,而是具有动感和交互性的动态画面。在这些画面中字体所扮演的角色依然重要,在功能上又有新的发展。就字体设计而言,只针对某一特定标志服务的年代已经过去,只有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数字媒体的发展。随着字体设计的功能、形态和审美的不断演化,其设计意识、设计方法及视觉效应也在信息化、数字化等现代因素的渗透下,不断蜕变。字体设计通过不同的载体变得更为流动和不固定,在很多情况下可以同时应用于多种平台,例如从电影到游戏再到平面设计等领域。基于此的字体设计作品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表现形式,也激起了人们对数字媒体的追捧。因此,我们对数字媒体时代字体设计的判断标准不仅要从美学的角度出发,还要考虑不同平台上的字体识别和应用功能。适应不同的媒介平台以成为现代字体设计首要考虑的问题。同时,将动态设计原理融入字体设计之中,让字体设计与数字媒体紧密结合起来,这就需要数字媒体的传播技术与平台尽可能地实现字体设计的美感与价值。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字体设计得以与数字媒体互动性发展,不断扩大外延和内涵,实现了质的飞跃,体现出全新的意义:是审美、文化、技术以及新媒体的融合。

三、字体设计在数字媒体平台中的应用

字体设计借助多媒体技术,将声音、文本、图形、视频、动画融入字体设计中,通过影像合成、结构成组、拼贴透叠或方向旋转、移动变化等形式形成一个多维空间的版面,已不单是平面的,纯粹的构图关系,而是构成了多视点、矛盾性空间层次的立体化。比如网页编排、影视片头、以及通过LED和高端多媒体技术3G调光、3G投影等进行广告展示推广,其视听效果非常好。例如凤凰卫视的台标及各节目的片头动画,就是应用多媒体技术对字体进行静态到动态的设计,根据不同的栏目内容来组织不同的版面,形成了自身的风格特点。在网页设计与影视片名设计这些以屏幕为表现载体的媒体,对字体的设计要求应该是最能体现其行业性质的多元化与交互性。数字媒体中的设计元素不仅包括影像,而且有时还会以特殊的字体设计引以为荣。数字媒体作品中以动态字体的设计与视听形象的结合,内容、画面、声音、字幕四位一体才能构成一部完整的作品。数字媒体的发展为文字设计提供了全新的创作平台,传统字体设计形式阈于材质的造型与展示的能力得到了大大释放。

(一)字体设计在网页的表现

网络技术发展到今日已经不能简单的满足于阅读这一基本要求,更使用户在视觉、触觉、听觉上得到全方位完美的互动体验,网页设计是集合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各种元素的综合性设计。在网页设计中文字不仅要能传递信息更要打动人心。网页设计作为一种视觉语言,特别讲究字体的编排设计和布局,通过文字图形的空间组合,表达出和谐与美。网站上信息的传达,绝大部分是利用文字进行的,字体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网页设计的视觉传达。因此增加文字的触感体验是当前文字设计的关键,而动态文字的交互性特点恰好可以满足这一需求。[1]动态文字在网页设计中的传播呈现多元化和交互式的特征,可以很容易表达字体的“运动”特征,具有交互式特点。Flash、Dream-weaver、Photoshop等数字化技术软件的应用更加丰富了网络文字的动态表现形式。

(二)字体设计在影视片头的表现

影视剧在成为人们休闲娱乐不可或缺的同时,人们对它的要求也不单单停留于内容的精彩程度。决定着人们对一部电影或电视栏目第一印象的往往是它的片头设计。片头字幕的设计不仅能给作品锦上添花,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吸引观众的眼球,从而奠定影片的整体基调。一方面,为了使字体设计与片头元素更好的融合,创作方法往往会运用字体与影像的合成效果,使其设计图形化,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半文半图形式。大量电脑字体的运用难免会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疲乏,片头文字设计的好坏,与影视栏目的内容、性质和气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例如在央视荧屏上有一条感动了无数人的公益广告《爱的表达式》,这则公益广告通过对英文单词“family”字母演变,把每个字母变成代表家庭成员的人物形象,逼真地演绎了家庭成员的成长经历,诠释了“家”的温情与内涵。字体设计很好地把握住了影片表现的主题思想,通过对字母增加背景肌理来营造故事的环境和氛围,烘托画面主题,使文字形象更加丰富饱满,正好与影片的基调吻合,从开始就把观众的视线引入了整个影片的情境之中,产生看下去的欲望。[2]另一方面,为了让影视栏目的片头更有震撼力,对字体设计运用“视觉质感”的手法,会有出奇不意的效果。文字的“视觉质感”也就是我们用眼睛所能看到的字体质感,它通过不同的材质运用,体现出各种肌理效果。在影视片头的字体设计中,视觉质感的表现方式非常多,常用的有:立体金属质感、图案文字、光效文字以及一些特效文字。这些文字都用一些金属、水、火、光线、粒子、图案等纹理来表现。例如2014年马年春晚节目的晚会片头,在倒计时字幕的设计上就采用了立体金属质感的文字特效,整个片头十分华丽、大气,在配上带有立体金属质感的文字,春晚的片头设计会彰显气势磅礴的场面。这些质感文字的运作,让影视作品更具震撼力,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结语

数字媒体技术发展范文第2篇

关键词:消费电子;电视环保;LED

中图分类号:G2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3-0000-01

Consumer Electronics Technology Development Effect on the New Media of Radio&Television

Gan Meizhong

(Xiamen Overseas Chinese Electronic Co.,Ltd.,Xiamen361006,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from the terminal display technology,multimedia technology energy saving materials and technology,and a more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 to the relevant radio and television consumer electronics,broadcasting and film concludes with a new media deal with the consumer electronics industry measures and proposals.

Keywords:Consumer electronic;Televis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ED

广电新媒体产业化程度提高,也使产品与服务日益贴近消费者。因此,不仅消费电子行业的成功经验值得广电新媒体借鉴;而且,消费电子行业最新产品与技术发展也对广电新媒体相关产业进展产生直接影响。

一、终端显示技术

GSA最新的报告显示,截至目前,全球已有35家设备供应商提供大约100款LTE终端设备,包括最近在CeBit展会与移动世界大会亮相的的产品。从目前来看,LTE生态系统正在快速完善,尤其在终端发展方面。今年2月,GSA在的一份报告中称,截至2011年2月,全球已有63款LTE可用终端设备。而最新数据表示,相比2月,现在LTE终端设备数量增长比达到55%。LTE生态系统是迄今为止发展速度最快的技术,全球70个国家已有180家运营商确认投资LTE,52个国家的128家运营商致力于部署商用LTE系统,另外还有52张预商用及测试网在18个国家部署。目前已有17家运营商已经推出了商用LTE业务,分别位于奥地利、丹麦、爱沙尼亚、芬兰、德国、香港、日本、挪威、波兰、瑞典、美国和乌兹别克斯坦。

(一)LED技术

通过GPRS/EDGE/CDMA/3G无线网络,实现从信息编排、发送,中心服务软件自动生成信息播放列表,并通过数据中心下发到对应的分组终端设备,由下位机控制系统在有效时段内于LED显示屏按时滚动播出。系统包括用户管理,系统管理、节目管理、终端管理、统计查询等业务功能,具有组网规模大、不受距离限制、覆盖范围广、实时信息、同步效果佳、安装维护方便等优点,可以广泛应用于车辆、气象、政府、商业、交通、餐饮、娱乐、地产、旅游、医药等各个行业的信息。不仅提升美化了城市形象,丰富了广大市民的生活,也为城市架起了经济发展的信息桥梁,带给人们享受无线信息的乐趣。

(二)平板电脑

目前,平板电脑已经成为继PC、智能手机之后的第三大类IT终端产品,仅仅1年的时间,平板电脑就一跃成为去年整个IT界的最新宠,国内外各大权威机构均分析报告预测,平板电脑将在今年呈爆发式增长,且这一旺盛增长趋势将至少持续到2015年。全球著名的德勤咨询公司甚至在其年度预计报告中指出,平板电脑将取记本成为消费者的首选产品,今年企业用户将消化掉平板电脑出货量逾25%的市场份额,明年该数量还将继续上升至少25%。平板电脑此番大热的态势,必将影响PC产品的销量。尽管业内的意见普遍倾向于平板电脑不会取代PC和智能手机,但是平板电脑的份额还是继续上升。市场研究公司IDC的数据显示,去年平板电脑出货量达到1700万台。

二、影像技术

(一)WebP影像技术

Google新WebP影像技术可让网页图档有效进行压缩,同时又不影响图片格式兼容与实际清晰度,进而让整体网页下载速度加快。Google在今年的Google I/O大会上除了提出Google TV概念外,在第一天也提出针对HTML5技术应用外,也提到WebM相关编码技术。除了希望能将影片内容赋予更有效率的编码即减少档案大小外,Google也希望能针对静态图文件作到“减肥”的目标,因而提出WebP的新影像技术。透过WebP编码技术,原本如JPEG格式的图档可有效减少40%的档案大小,而虽然图档经过压缩却不会严重影响内容呈现,甚至一般肉眼根本无法判别是否经过更改。而网页内容随着图档尺寸变小,提供下载的速度也能更快,同时也能减少频宽负荷(根据Google官方统计,约有65%的网络流量是在下载网页图档内容)。目前Google准备将WebP影像技术变成标准技术,不仅是一般网页可用,其它诸如数字相机、手机等装置均可使用。

(二)超高清液晶电视

NHK公司的研究人员开发了数字视频系统研究样机,称作超高清视频系统Super Hi-Vision。NHK公司可以从摄像机或硬盘存储器读取视频流,并把它发送到显示屏。这一系统的摄像系统,由一个摄像头和一个连接16个光学高清晰度串行数字接13的控制单元构成。摄像头使用4个1.25英寸的有800万像素的CMOS图像传感器,它们分别用来捕红光(1个)、蓝光(1个)和绿光(2个)。据NHK公司称对于视频摄像来说,这种新的图像捕捉系统能每秒6O帧的速度处理800万像素的图像。

三、广播影视新媒体应对消费电子行业发展对策及建议

随着国家和行业发展的需要,“三网融合”已经从构想走向了切实实施。各类数字电视终端层出不穷,家用电视仍然是普及面最广的消费电子产品,对广电而言,抓住家用电视终端,相当于占领了“三网融合”发展导向的先头阵地意义重大。随着环保意识增强,消费电子相关环保技术标准呼之欲出。当前,美国、欧洲各国、日本等国家已经制定了相应的环保标准,广电部门也应该结合产业发展现状,抓紧时间、组织力量尽快出台相关技术标准规范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数字媒体技术发展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传统戏曲 数字音乐 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c)-0234-01

戏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随着社会的发展,戏曲艺术由从勾栏到厅堂,再进入了剧场的舞台艺术,发展到今天的戏曲小品、戏曲电视剧的银屏艺术。为了发扬和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戏曲工作者不断的创作符合现代社会进程的戏曲作品。然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戏曲仅在传播载体或作品本身题材上的更新,还不能完全使我们的传统艺术走出困境,背负着传统的表演模式和古老的历史故事的戏曲艺术不断遭逢着“生存”的危机。高科技的视听艺术是否取代传统戏曲?戏曲艺术的生存空间将如何把握机遇以拓展?都将是一个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

1 “传统艺术数字化”时代的到来

我们正在走进一个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信息的流通空前活跃,数字化已经逐渐蔓延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和角落。艺术的超时空性,多维性和多样性的交融是经过数字化处理的艺术作品的一个鲜明特色。随着数字化不断创新的进程,各种视听艺术形式层出不穷,艺术的功能不断扩宽加强,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正给中国的传统艺术带来了新的契机。

1.1 新的戏曲艺术形态

对于戏曲的传播来说,“数字化”时代的来临,新媒体艺术的盛行,不仅为继承发扬中国古代艺术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同时在数字媒体产业化模式的进程中,戏曲艺术也在改变传统的创作模式和欣赏模式,与其他媒体行业交互合作,彰显着戏曲艺术的魅力。

“新的传播媒介与传统艺术的结合必然碰撞出不同于原来的艺术形态”[2]。如戏曲电视、网络戏曲、手机彩铃戏曲、影视戏曲、游戏动漫戏曲等,它们是数字媒体产业链中具有巨大潜力的一员。

而“2007上海电子艺术节会展”的“新视觉电子音乐会”更是一次打造新感受戏曲剧场的大胆尝试。它结合音乐、视频、舞蹈、戏曲等多种艺术类型,运用视听多种高科技打造的一场三维立体的音乐会。它以中国文化遗产昆曲为音乐的基本元素,以“节奏”作为贯穿整体结构的主线。并通过不同段落的表现形式,力图多角度诠释“节奏”的内涵。观众们可以通过听觉与视觉,感悟音乐和画面的律动。整场音乐会都是用一种“交互式”的制作概念,向听众展示新媒体艺术的魅力。

这次音乐会打破了传统音乐会单一的听觉欣赏模式,在视觉上运用的景观装置、影像装置等多种艺术装置作品,加入演员与观众的互动,让观众接受了视觉和听觉上多重的艺术享受。它是电子、数码、光影等技术和音乐、美术等创意的结合而产生的新形态的艺术作品,是传统艺术和现代技术结合大胆尝试,带给人以全新的感受。

1.2 戏曲紧跟着科技发展的脚步

技术的发展绝不是戏曲艺术的绊脚石。人们可以发现从音乐会、演唱会、唱片、影视音乐到新视听电子音乐,从电子琴到合成器,再到数码工作站,音源、采样器、电脑等直接使用于乐队的现场表演,从多媒体运用到新媒体技术的融入,无不是科技为音乐开拓了更为多样和广阔的表现空间。运用最新的高科技电子技术可以将为我国的传统民间艺术进一步传承发扬开阔广阔的空间,奠定技术基础,提供新的表现形态,如二维三维影像的捕捉与再现、虚拟现实技术、交互式电子音乐技术、实时音频与视频处理技术、多声道音频技术等,以耳目一新的形式,突破传统构架,使其成为一部既深含民族文化底蕴、又具有当代都市气息的艺术作品。

2 新视听的戏曲艺术发展需要多个领域交互沟通,共同努力

新视听戏曲是文化、艺术及数字技术三个领域的综合交叉艺术。它的生产发展需要多个领域的共同努力,即戏曲的创作者,表演者,传播者,伺服者。

2.1 戏曲创作是新视听戏曲发展的基础与核心

新视听戏曲不仅仅带来传播方式的改变,其本身也需要注入新的血液。继承传统,结合社会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创作具有时代感的戏曲艺术,是对戏曲一线人员提出的新要求。艺术本身随着载体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戏曲的创作必须与社会现代化相结合才得以继续生存。

2.2 戏曲表演者是戏曲艺术的第二创作者,由他们将纸上的艺术呈现给人们

随着戏曲现代化的进程,戏曲艺术品种不断丰富,戏曲表演者也分为了两个领域即戏曲演员和戏曲数字技术人员。首先,电视剧戏曲、MTV戏曲的发展要求演员具备新的表演素质,戏曲不再是纯粹的舞台表演,演员一味追随古老的表演形式,已无法将戏曲的时代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其次,戏曲艺术还发展了FLASH戏曲、三维戏曲等现代数字化表现形式的艺术品种,从而带来了戏曲表演者的多元化。数字技术人员根据戏曲作家的谱本直接进入第二创作阶段,将声画数字化展现给受众。如电子人声合成或纯电子唱腔的音频制作,二维或三维的非真人演绎的视觉效果。这些都大大加强了戏曲的艺术性、观赏性、趣味性、娱乐性。数字技术领域的创作者就需要加强对戏曲剧作的解读能力,或与戏曲作家产生共鸣,贴切的或更丰富的表现戏曲内涵。

2.3 屏幕或互联网是新视听戏曲的传播载体

科技的发展,电脑的普及,都为这一领域提供了条件。然而网络上各种流行元素的汇集,戏曲艺术占的比例却是少而莫甚。因此,在政府给予戏曲互联网传播的支持与鼓励的同时,还需要文化传播和数字技术领域人员加强创新能力,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加大戏曲艺术的信息量,给人们提供更多的观赏机会。

2.4 戏曲的伺服者指从事戏曲艺术的理论研究、教育事业等为戏曲发展服务的人员

在信息流通海量性、获取信息渠道多元化,交互行为空前活跃的今天,数字戏曲这一新艺术的发展更需要正确的理论为依据,新人的培养为支柱。戏曲理论家,教育家的正确引导,新一代戏曲艺术人才的培养,都将有助于优化数字戏曲的创作,提高受众的鉴赏水平,创建戏曲艺术良性发展的社会氛围,最终完善数字戏曲的发展。

同时,我们在享用数字技术给传播戏曲带来便利时,还要注重不同门类艺术的整合。只有多种艺术领域在发展专业本身的同时,不断加强与其他领域的合作,数字戏曲的多媒体产业化才能得到发展,我们的数字戏曲才有可能在互联网上与其它的流行元素相抗衡。

3 结语

当代的戏曲不再是乐谱上平面的艺术,唱片、无线广播中纯听觉的艺术,电视里单向的视听艺术,而是摆脱守旧的单一的传统模式,发展成为集交互性、海量性、多媒体性的综合艺术。技术是艺术发展的催生计,为艺术的前进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走数字化道路,利用互联网新技术保护、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是戏曲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数字媒体技术发展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数字媒体;设计;艺术设计;现状

一、关于数字媒体艺术设计

在20世纪的七十年代,计算机就已经涉足到艺术设计领域。进入70年代后期,一批艺术家开始体会到计算机这种新型绘画工具带来的便捷。同时,设计师们也逐渐运用数字媒体做起了设计。到20世纪80年代,数字科技的发展迅猛,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便依托技术的发展而迅速的发展起来。进入90年代,数字技术更加成熟,微型计算机即我们俗称的电脑也普及开来,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进入全新的阶段并逐步形成势头强劲的产业。

从技术上看,当今在全球有很多国家都注巨资投入数字媒体技术的研发。我国数字媒体产业起步比国外晚了至少十年,但经过近几年的努力,从无到有,进入到一个混沌中发展的阶段。现在已形成动画、网络、数字设计等为主体形式,以数字化媒介为载体的产业链,涉足传播、信息、广告、通信、电子娱乐、网络教育等多个领域,形成较庞大的产业队伍。据相关统计,我国数字媒体产业产值至2008已达900O亿元,从而成必将成为支柱型产业。

而数字产业发展的核心是人才需求,具有关专家指出,目前我国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人才缺口达15万人以上,远远超出了对传统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因此这两年全国有许多家艺术院校都纷纷办起了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但大多苦于还在探索阶段,没有符合数字媒体设计的统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并且对这门新型的交叉学科的内涵也缺乏统一的规范,造成这门专业目前在名称和课程设置上各大院校都各自为阵的状态。相关人才的培养便呈现出不足的现状。

二、我国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发展现状

目前,对于我国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大力发展是必然趋势。如今本国从事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人才正在成为就业市场中非常具发展潜力的一个新群体。作为创意产业的一个分支,随着创意产业的飞速发展,其广阔的发展空间正吸引着大量的以年轻人为主的群体。有数据统计,05年,中国的青年创意人才已超300万人。设计专业目前已经是我国高校学科专业里招生人数比较多的专业,但是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校还屈指可数,且即使开办了本专业的学校,其专业的办学质量也未必能得到保证。经过笔者的调研发现,这主要在于具有真正专业水准的师资力量的严重缺乏。总体来看,现今我国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和欧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相当严重的滞后。从最根本上讲,中国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瓶颈是人才的匮乏,具有专业水准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师以及教育者是教育与培养中国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人才的绝对前提,而只有具有大批合格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师,中国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甚至说是创意产业才能又快又好的发展。

我国文化市场潜在的消费能力是非常巨大的,与其发展息息相关的新闻出版、影视广播、音像、娱乐、广告等行业也正在蓬勃发展之中,于是相应的产业人才缺乏现象日益突出。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则是其中一个相当重要的方面。不管是动画、影视、娱乐还是新闻出版业都与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如今的状况是这样的:(1)从业人员缺乏,合格的从业人员更是不足,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且造成了整体水平低下。目前中国从事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人员在总的就业人口中的比例不到千分之一,远远低于欧美等国。(2)由于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在我国的起步较晚,缺乏大量的实践材料,在人才培养方面就必然会存在许多的阻碍。比如:毕业生无法较好的满足企业需求,其主要原因是设计教育沿用传统教育方式,忽略了设计教育应与时俱进与时代与实践结合的特点。作为以新媒体为平台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必然与传统设计教育之间存在着许多区别。而国外一些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教育发达的国家,其专业教师有90%来自于市场。(3)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人才应具有多学科的综合素养,比如平面,动画,广告,数字插画,甚至社会学,心理学,营销学等等,但国内教育多依托与美术学院,在老的思维模式下,必然会对数字媒体教育产生不小的阻碍。(4)数字媒体方面的人才构成上存在不平衡。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的范周教授说:“创意产业涉及十几个行业,人才构成不平衡的现象比较突出,比如传媒行业发展比较早,目前人才已经相对饱和。而新兴的如动漫和游戏行业,人才就比较缺乏。”动漫和游戏行业正是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中的两场重头戏。

缺乏将艺术与技术结合的能力,是目前中国的多媒体艺术设计人才与国际专业人才相比最大的不足之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新媒体,是和技术结合相当紧密的一类设计。以动画为例,目前国内漫画的绘画技巧并不逊于动画产业发达的国家,缺少的主要是好的制作和数字包装。

“玩也是生产力”,作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主角之一,中国的数字游戏市场、手机游戏市场规模等都在以一定的速度膨胀。面对巨大的游戏创意产业需求,目前最突出的同样是产业发展和人才匮乏之间的矛盾以及技术人员与艺术家之间的鸿沟。

三、总结与展望

进入信息数字化社会,人们依靠数字化化媒体获得大量的信息。数字化环境的形成,改变了并将更加深刻的影响人们的生活理念以及生活方式。传统概念上传统介质上的视觉设计已不能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求,聚力发展新型的多维的数字化艺术设计,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今天,我们在全球化的数字媒体产业发展以及信息技术迅猛前进的环境下,应该很好的抓住时机,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使其迅速并健康的发展起来.

【参考文献】

[1]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概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1;

数字媒体技术发展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数字化;网站;数字报;现状;新闻中心

中图分类号:G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12-0049-03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推广,媒体数字化进程不断推进。数字化是指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把声、光、电、磁等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或把语音、文字、图像等信息转变为数字编码,用于传输与处理的过程[1]。报业集团一直试图抓住时代契机谋求新的发展机遇,但无论是网站或数字报,报业集团总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搭建新的传播渠道,但从效果来看,并不乐观。本文前半部分主要探析数字化媒体环境下报业集团所处的困境,后半部分主要探析数字化媒体环境下报业集团的发展方向。

一、报业集团网站发展现状堪忧

栏目名称

日 期 4月24日 4月25日 4月26日 4月27日

稿

数 平均每篇阅读人数 稿

数 平均每篇阅读人数 稿

数 平均每篇阅读人数 稿

数 平均每篇阅读人数

专稿(推荐)

首页 85 1017 77 1230 62 927 66 762

记者即时播报 90 798 79 962 51 833 69 763

社 会 43 762 24 1074 23 829 21 753

国 际 33 1282 33 941 25 887 32 744

国 内 54 651 61 744 42 830 23 754

上 海 83 664 107 797 111 600 89 548

财 经 69 528 51 607 43 479 28 461

娱 乐 34 840 37 598 50 446 15 464

体 育 25 837 25 373 18 282 20 299

消 费 11 616 5 995 0 0 16 950

生 活 9 1398 14 2555 20 600 1 231

图 片 23 1091 32 1716 24 1055 20 783

20世纪90年代,网络在我国逐步发展起来,不少目光敏锐的报业集团开始创办网站。截止到2009 年底,国内70%的传统报纸已经建有自己的网站[2]。虽然起步较早,但由于网站与纸质媒体在内容上同质化情况严重、网站经营毫无特色等原因,对于多数传媒集团而言,经营网站并没有为其带来实际效益,反倒增加了运营成本。

以上海的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为例,于1998年创办“解放网”,后改名为“解放牛网”,新闻内容方面主要设有专稿首页、记者即时播报、社会、国际、国内、上海、财经、娱乐、体育、消费、生活、图片、视频等13个板块。笔者连续4天对其新闻栏目进行观察,发现其读者数远远低于新浪、腾讯等网站。以上板块在4天内共1795篇新闻稿,其中仅有7篇稿件的读者人数超过1万人次,平均每篇稿件阅读人次最高的只有2555人次(如表1所示)。而据梅花网数据显示,新闻晨报发行量为75万份、解放日报为55万份、申江服务导报为55万份、新闻晚报为22万份[3]。与纸质媒体相比,解放集团创办的网站所吸纳的读者数量不及报纸发行量的1%,既没有弥补纸质媒体在时效性方面的缺失,反而由于其经营不善等原因,加快了解放集团亏损的步伐。

上海另一大报业集团文新集团旗下的“新民网”也常年处于亏损状态,今年上半年已经有部分员工离开工作岗位。

网站无法吸引读者的主要原因在于表现形式单一、内容缺少原创性。对于大多数报业集团而言,报纸的发行量才是保证其生存的根本,因为发行量意味着广告商。因此,在刊登稿件时,报纸有绝对的优先权,最优质的稿件往往都先刊登在报纸上。网站上刊登的稿件一般转载自报纸,刊登出来的少量原创性稿件,一般是报纸编辑部筛选下来的稿件。此外,报业集团主办的网站大多的是文字信息,少有图片和视频信息,尤其是视频信息。另外,由于影响力小,在互联网媒体广告营收增长的形势下,报业集团创办的网站几乎没有得到广告商的青睐。因此,是否需要继续创办网站,值得商榷。

表1 笔者根据“解放牛网”信息统计得出其新闻栏目读者人数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