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经济新常态的认识

对经济新常态的认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经济新常态的认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经济新常态的认识

对经济新常态的认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经济发展新常态;理解;未来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G8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2-0099-01

随着时展和进步,我国经济建设工作面临着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挑战,需要通过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及未来经济发展方面内容进行分析,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产生更多的理解,进而对其进行正确引领,采取适宜的措施促进我国未来经济建设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理解

(一)对新常态是经济发展必然过程进行理解

过去的30多年,我国经济呈现高速增长趋势,年增长率甚至达到10%左右,这是过去的经济发展常态。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是由于对外开放、劳动力飞速增长以及储蓄率较高的影响。而如今,受客观因素、客观经济规律等方面的影响,我国劳动力数量有所减少,适龄劳动人口数量下降,并且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劳动参与率方面的情况和过去相比有较大的不同,种种因素导致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出现。此外,储蓄率的缓慢回落同样导致对经济增长方面的支持减少,低利率、低工资以及资源产品价格较低的情况逐渐消失,知识储蓄率逐步下降;对外开放的外溢效应、劳动力转移效应有所削弱;我国已经逐渐步入第三产业比重增加的阶段;环境及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对经济增长约束力有所提高,在这些方面因素的影响下,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出现便可被视为是必然的。

(二)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征及内涵的理解

经济发展新常态,即我国经济已经逐步向复杂分工、结构合理以及高级形态的方向发展,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的增长,并且由规模速度型的粗放增长转变为质量效率型的集约增长;站在经济结构的角度进行分析,发现由增量扩能转变为做优增量及调整存量并重。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消费需求、投资需求以及出口需求的三大需求产生变化,并且生产要素、生产能力以及经济风险等方面发展趋势出现变化,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出现了许多新的机遇。针对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新兴技术的发展及逐渐成熟、新需求及业态的出现以及环境保护工作为经济发展带来的新增长动力等,经济建设工作发展趋势良好。

(三)积极主动适应新常态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经济增速较过去相比有所下降,国家、企业以及人民均需要对新常态进行主动适应,对自身认知及行动进行调整,把握经济发展机遇。人们需要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产生正确而全面的理解,进而对稳中求进的基调进行把握,对稳定增长重要任务进行正确理解。目前服务行业的发展及就业形势仍旧较为乐观,对居民收入的提高具有一定积极影响;经济结构方面的升级和调整使服务业提供的就业机会增加,而采掘业、化工以及冶金行业等存在产能过剩和生产变慢的问题,电子信息、医药等方面增长情况较好,现代物流、文化以及旅游行业等发展较好。我们需要对经济增长效益及质量方面的问题产生更多重视,需要对生产、投资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以外的服务工作产生更多重视,对社会保障、教育以及医疗等方面公共服务水平进行提升。对企业而言,不能只盲目注重产能扩大,在新常态下必须进行相应的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创造出更多的市场竞争优势。此外大学生创业、普通民众的理财等方面的变化也应与新常态相符,最终对新常态下的机遇进行更好的把握,促进经济发展。

二、未来经济发展

通过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理解和认识,能够对未来经济发展进行更好的把握,我国经济在发展的同时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环境污染、就业问题以及医疗教育等方面的问题等,因此人们需要对未来经济发展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进而对上述问题进行更好的解决。

首先,对农业、工业等方面的发展进行分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未来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使农业经济从粗放型朝着集约型的方向转变已经成为发展研究方面的重点,通过增加农业新技术的应用、使农民接受更多的教育并且对固有农耕观念进行调整显得尤为重要;就工业发展方面而言,人们最先想到的便是“中国制造”一类的字眼,制造业发展及扩张在过去较为迅速,但是达到一定峰值后,逐渐呈现下降趋势并且陷入低谷,初级产品的制造是我国制造业的主要内容,例如某些基础零部件的制造等。针对上述问题,企业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对产业结构进行转变,由低级产业链底层向上过渡,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扩大内需等手段促进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

其次,对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新趋势分析。国民经济的服务化便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及方向之一,服务业及服务行业就业方面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积极影响,并且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增加,我国经济从产品型向服务型经济的方向进行过渡;此外服务业发展信息化、科技发展的高端化、居民购物网络化以及能源结构朝着绿色化的方向发展同样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经济发展的趋势。

最后,未来经济发展前景分析。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消费便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人们需要结合经济发展新常态对经济发展进行正确、清醒的认识,对未来金融业的增加值有所上升、货币流速逐渐变缓、区域经济发展趋近于平衡等未来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解,进而采取有效的经济措施对经济发展工作进行调整。

结束语

总结全文,近几年我国已经将新常态定为未来经济发展主旋律,通过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内涵的理解,对新常态之下经济可持续发展趋势的掌握,人们能蚨跃济发展新常态进行更好的适应,为今后经济建设工作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及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更多支持。上文对新常态及未来经济发展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希望为我国经济建设工作提供一定可供参考的建议。

参考文献

[1] 贾康.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1):4-10,14.

[2] 张俊山.用社会再生产理论分析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及结构调整方向[J].当代经济研究,2016(7):5-13.

对经济新常态的认识范文第2篇

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首先要有新思维。

新常态不是人为设计,因此并没有旧常态

新常态的“新”是指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发展的新阶段,其表象为经济增长速度进入了换挡期,即由原来的依靠投资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转换到依靠创新和技术进步驱动的经济发展的模式。但本质是由一个“非常态”发展的模式转换到一个“常态”发展的模式。因此,中国以前的经济发展模式不是“旧常态”而是“非常态”。这种模式的转换,在目前这个时期到来,是中国经济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所内生触发的,是倒逼出来的,而不是人为设计的。主要有三个重要因素,一是生态环境的倒逼,二是能源供给的倒逼,三是产能过剩的倒逼(世界需求减少因此表现出来产能过剩)。因此,我们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

罗伯特・索洛1956年发表《对经济增长理论的一个贡献》,提出了索洛模型,该模型已经成为研究经济增长的基准模型。1987年索洛因此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索洛模型揭示了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的奥秘。主要结论是“如果没有技术进步,依靠投资一个国家和地区可以获得一段时间的高速度增长,但由于投资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经济最终要减速,最后增长速度将收敛为零;如果发生了技术进步经济增长速度最终将收敛于技术进步速度。”这种技术进步速度是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速度,经济学上称为均衡发展速度,我们现在成为“经济常态”发展。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表现出来只有3%左右,实际上就是技术进步的速度,因此是可持续发展的速度。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具有“后发优势”,基础设施和人均资本存量还不完善和不高,因此,依靠投资获得中高速增长还有一定空间和时间,但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更远的未来经济增长速度必然还会进一步降低,最终收敛于技术进步的速度。

经济新常态并不是经济危机阶段性的表现

有的学者认为经济新常态是一种经济危机的表现,因此可以采用凯恩斯主义的积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应对和渡过。我认为这是将经济的短期和长期问题以及短期应对措施和长期发展措施相互混淆,混为一谈。新常态是经济发展驱动力的转换,而不是短期的经济波动问题,因此不能够用凯恩斯主义的政策措施来解决。恰恰相反,我们现在面临的经济发展的换挡期提前到来,正是2008年以来实施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的结果。因此凯恩斯主义的药方不解决问题,该药方就像给一个吸毒的病人开出的药方一样。因此,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创新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性,从而引领新常态。

新常态下政府的作用

最近笔者作为自治区发改委的咨询专家,参加了自治区“十三五”规划前期重大课题的论证工作,感觉从政府到课题承担单位还不同程度地存在“非常态”的思维方式。突出表现,就是存在一个不切实际的假设,即政府比市场聪明,能够知道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因此可以规划和引领产业的发展方向。笔者最近到企业调研,深刻认识到,不但政府不知道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就是企业家往往也很迷茫,正确的产业发展方向是依靠企业家的试错和创新并且由市场检验来确定的。因此,在新常态下政府避免过度进行产业规划和增长速度规划(增长速度只能是预期指标),要建立底线思维和红线思维的理念。要深刻领会中央政府管理宏观经济的基本思路。以笔者的理解,以7.2%左右的GDP增长速度为底线,低于底线启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但目的不是保增长速度而是保就业;红线是3.6%的通货膨胀率,当通货膨胀率高于此时,启动稳健的货币资产。在底线和红线的区间内,政策定力是“稳中求进”,但要深刻领会其中的含义。“稳”是指经济增长还要依靠投资但不能依赖投资,投资主要面向基础设施的短板、新兴产业和新业态;“进”不是保增长速度,而是指突破性改革,以改为进,最主要的改革是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打破垄断,减速行政干预,发展教育,促进技术进步,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这是新供给主义的思路。

对于内蒙古而言,政府首先要了解底线在哪,要测算内蒙古的奥肯定律和潜在增长率;其次要知道基础设施的短板在哪?如何在传统产业中生长出新兴产业?我们曾测算内蒙古的宏观投资收益率,结论是内蒙古的宏观投资收益率虽然近年有所降低,但还是高于银行贷款利率的。这就是说内蒙古依赖投资的发展模式并没有失效,制约因素主要是生态环境因素和水资源约束。因此,消除约束的产业就可能是内蒙古的新兴产业。

对经济新常态的认识范文第3篇

>> 新常态下政府行为调整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的结构调整 中国新常态下的经济结构调整 经济新常态下的政府职能转变 论经济新常态下的政府职能转变 新常态下的小学教育调整 新常态下的结构调整 政府财政支出:新常态下的结构调整 浅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 新常态下政府形象的塑造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创新驱动与转型调整* 浅谈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新常态下攀枝花市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考 新常态背景下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策略研究 经济“新常态”时期下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 经济新常态下加强基层政府内部审计的着力点 经济新常态下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和路径 新常态下的财政战略调整 经济新常态下的“微刺激” 经济新常态下的全民创业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Adjustment of Government Behaviors under the New Normal of Economy

Zhu Qianwei

[Abstract]Market economy in China is dominated by the government. Market will become the driving force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under the New Normal of Economy. The transformation requires the changes of government behaviors accordingly, including transforming from economic-oriented to well being-oriented, from authority-ori-ented to accountability-oriented, from approval to regulation, from management to service provision, from governing to consultation, and from quantitative-oriented to qualitative-oriented. Effects of changing govemment behaviors are related to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governments. Therefore, government reforms should return to its original point, namely building a limited, accountable, law-based, and transparent government.

对经济新常态的认识范文第4篇

6.9%的增长是完全正常的、合理的、符合经济规律的增长水平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中高速增长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大幅放缓”、中国经济“硬着陆”等观点,变成国内外在每年的年底、年初对中国经济判断的主基调。这些判断的误区是,尽管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但国内外的分析人士并没有用新常态的逻辑来分析数据,来判断现状和未来经济的态势。

有些媒体对今年前三季度6.9%的经济增长用“经济增长是七年来的最低”来表述,显然参照系是过去30年的高增长,这个参照系是不对的。现在是新常态经济发展阶段,新常态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从高速增长变成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7%左右就是中高速增长,也是两会报告确定的今年的增长目标。如果我们用新常态的逻辑来看待6.9%的增长,参照系是新常态经济的中高速增长,6.9%的增长是完全正常的、合理的、符合经济规律的增长水平。用新常态经济观念来分析增长数据,国内的经济增长是稳定的,与中高速增长的的目标是一致的。那种认为中国经济大幅下滑、硬着陆、崩溃的分析是思想方法的问题,分析思路根本没有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阶段。2014年12月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十的一些相关文件反复强调,要认识新常态。只有认识新常态,才能适应新常态,最后才能把握新常态。如果思想方法上没有进入新常态经济的转变,观念上不可能实现从过去的发展阶段向新常态经济发展阶段的转变,对新常态经济阶段的形势判断就是不准确的。

季度GDP增长数据出现零点几个百分点的波动是预料之内的,不必过度解读

当前,我国正处于“三期叠加”的新常态经济发展阶段,“三期叠加”是指经济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换档期是什么意思?是我们的经济增长从高速增长变成中高速增长,是对一个经济规律的描述。新常态经济发展阶段的一个重要改变就是劳动力红利开始减少。当劳动力红利开始减少的时候,当人口出现老龄化的时候,经济就会出现增长速度的换档。很多发达国家都经历了这样的改变,美国、日本、欧洲都在劳动力比较优势改变后出现过换档期,这是经济发展的规律性。我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去法国留学,由于人口结构的变化,法国经济在80年代就面临增长速度放缓的现象,所以说换挡期是一种规律性的变化,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出现这种规律性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

转型期是什么意思?从整体经济的层面上讲就是经济结构的转型。从投资为主转变为投资、消费增长的合理比重;从第二产业为主转变为二、三产业并举;从依靠较多的外需转变为内外需共进;从劳动密集、资源密集转变为技术密集、知识密集。而经济结构转型最主要的压力来自于第二产业。过去30多年高速发展的同时,包括“第三期”――政策消化期的盲目投资,使第二产业累计了高耗能、高污染、产能过剩这种不可持续的深层次矛盾。在新常态经济阶段,要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变,使经济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第一,不合理的产能结构要调整,将不合理产业的投资降下来。第二,培养新的增长点,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这两个方面的调整是不同步的,不合理产业结构调整使这些领域的投资减少,而新的增长点还在培育过程中,增加的投资不能很快覆盖减少的部分,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状况,带来了经济下行的压力。

围绕“三期叠加”所作的规律性和结构调整的分析,我们应该看到,“叠加”效应,即所谓过渡期、投资下降、经济下行、都是已知信息,是存量的概念。月数据特别是季度公布的GDP增长数据,如果出现零点几个百分点的上上下下应该是预料之内的,不是“增量”下行的概念,包括投资下降以及出口方面存在问题,这都不是增量信息。如果解读为“增量”,可能在重复使用“三期叠加”分析的信息,过度释放一些本不该由这零点几个百分点所承载的信息,刻意淡化存量概念而去放大增量概念,这是非常误导的。

正确认识进出口数据改变的原因,不能简单重复传统刺激出口的政策

今年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17869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9%。其中,出口102365亿元,下降1.8%;进口76334亿元,下降15.1%。进出口数据是否非常糟糕?我认为一定要把信息对称起来。第一,出口数据显示加工贸易低于一般贸易。在过去很长的时间内,我们的加工贸易占主导地位,远远高于一般贸易。加工贸易是一个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当我们的劳动力红利逐渐减少以后,加工贸易业就逐渐转移到更有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地方去。这是个渐进的过程,从十几年前就已经开始了。近几年来,因为劳动力成本增长特别快,所以那些港台企业基本上都走了。本地的企业因为没有能力走出去,很多就关闭了。企业迁走或关闭,订单也走了,加工贸易的出口已经连续几年低于一般贸易。这是我们进入新常态以后,劳动力红利改变所带来的贸易结构的变化,也是国际贸易中规律性的变化。我们不能盲目的说,出口增长下降就要加大出口退税。当前出口增长下降的原因根本不是税收造成的利润下降所致,退税根本没有意义。我们还是要改变出口结构,增加一般贸易。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少了,那就增加一些附加值高的产业,出口加工制造升级为高端制造,调整出口产品的结构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要正确认识进出口数据改变的原因,不能简单重复传统刺激出口的政策。

第二,中国已经在2011年代替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进出口国家,占到全球45万亿美元贸易规模的11%左右。国际贸易是按照比较优势的交换。如果仍然停留在低端制造,中国的贸易特别是出口不可能继续保持大幅增长,因为中国在11%以外的贸易领域不具备比较优势。仅盯着出口增长率下降而考虑短期政策,不抓紧培育有新的比较优势的产品,可能会错失未来国际贸易发展的良机。

第三,我们的进口也是负增长。这是因为我们进口的产品中大部分是大宗商品,大宗商品的价格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一直到现在大幅度下降,石油价格降了一半多,所有的农产品都在降价。我们进口产品的一半以上都是大宗商品,就算我们的进口量不变,因为价格降了这么多,所以我们的进口规模一定是下降的。不能简单地说,进口负增长就是我们国内对外面的需求下降,我们的经济不景气。

宏观政策要稳,不能总是调来调去

宏观调控在新常态下已经有基本原则。新常态经济宏观调控的基本原则是: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大规模的刺激政策就是危机政策。既然是常态,宏观政策就要稳,不能总是调来调去。短期财政、货币和投资的政策到位,稳增长应该是没有问题。在常态的情况下,受季节性因素、天气因素、自然灾害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经济也会有上有下,但这样的波动是正常的,与危机引起的大起大落不一样。

每当经济增长数据出现零点几个百分比的下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说法就会被强化,就出现呼吁稳增长政策微调和更宽松货币政策等加大短期刺激政策的声音。实际上,12%的货币供应量的增长(M2)目标本身已经是一个很宽松的指标。上半年名义GDP的增长是6.5%,也是经济增长所需要的货币需求增长水平。但是既定的货币供给增长是12%,有5.5个百分点的差距。这意味着货币供应量的增长要超过货币需求增长5.5个百分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货币政策应该是宽松的。但是现在11%左右的M2增长,在既定12%的M2增长政策范围之内,从这个角度,货币政策在执行层面是稳健的。政府一直在强调货币政策是稳健的,但指标本身是被宽松的制定了。

总之,要正确认识宏观经济指标,思想方法一定要正确。思想方法不同,利益导向不同,对问题的看法也就不同。用新常态的逻辑去分析数据,判断形势,才能避免误判形势、误导政策。对当前经济增长稳定的判断,并不是说我们的经济没有问题,但关键是找准问题,找到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充分发挥调结构在稳增长中的关键作用

我们的经济存在下行压力的根本原因是结构问题。正确的方法不是印发更多的钞票,而是要对症下药,要进行结构调整。不合理的结构要往下调,加大力度去推动新的产业结构核心增长点。如果不把这个问题解决,而是用短期政策去稳增长,那就一定会固化现在的结构性矛盾,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2014年12月11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五项任务,第一项任务就是稳增长,紧接在稳增长后面的一句话就是“稳增长的关键是调结构”。虽然也说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但关键是落脚在调结构上。如果结构没有理顺,今年短期政策稳增长,明年结构问题带来的下行压力就仍然存在。持续增长不能年复一年地靠短期政策来保证。

充分发挥调结构在稳增长中的关键作用。调结构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将不合理的结构往下调,另一个是必须同时形成合理的新产业结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今年第二项任务是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这与新的合理的产业结构形成是联系在一起的。在经济存在下行压力的情况下,我们要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作为经济增长的驱动,应该必须从现在做起,而不是要等到明天。

(作者为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

对经济新常态的认识范文第5篇

 

当前,我国经济不仅要顺利度过经济增速换挡期、转入中高速增长阶段后的均衡状态,而且要告别传统粗放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旧常态,进入注重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新常态。面对新常态,煤矿企业必须要有新的发展思维和新的发展手段。在经济新常态的大环境下,机遇与挑战共存,煤矿企业要抓住机遇,低碳发展,实施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推广新技术,科学管理,应对新常态下的挑战,在新《环境保护法》的重压下实现升级转型。

 

一、新常态的本质与内涵

 

中国经济经多年的高速发展,传统竞争优势变弱,潜在增长率开始下降,面临着“三期叠加”带来的挑战,经济增速放缓不可避免。与此同时,此前积累的诸多矛盾和挑战,以及继续强行维持高增长可能付出的代价,从而让一直紧绷的增长之弦有喘息调整之机。即“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在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其评价经济发展的标准可分为两种——速度和质量。新常态下,对速度的追求有所降低,同时对质量的提升却更加重视,要求经济运行的结构更优、效率更高。这也正是一段时期以来,中国经济所发生的最大变化。即“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经济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投资驱动型,靠的是低成本要素的大量投入,虽然成果显著,却也“后患无穷”。新常态就是要改变粗放的增长模式,逐步向集约的发展模式转变。在转变过程中,既不能让增速放缓变成一落千丈,又要实现结构更优、效率更高,这意味着不能再依赖于传统的经济增长引擎,而只能更多地向创新要动力。即“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通过提升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倒逼各项改革,从而实现增长动力和发展方式的平稳转换。这种转换的顺利实现,我国经济可以在一个相对较低的增长速度下良好运行,规模与质量、速度与效益的关系达到一种新的平衡,增长速度“下台阶”和增长质量“上台阶”得以同时实现。

 

二、经济新常态下煤矿企业的挑战

 

随着世界能源发展面临供需关系、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三个主要挑战,中国经济新常态下能源发展趋势将向新型绿色低碳能源转变。煤炭的新常态就是低价格的一种常态。而国家对煤矿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安全监管力度加大,迫使煤炭企业改善生产环境,加大煤炭生产投入,煤炭企业的成本将会有所上升,控制成本成为煤炭企业发展面临的严峻考验。高额的材料成本和人工工资支出,以及安全保障的系统投入,与煤炭价格在经济下行压力下的巨大反差,给煤矿企业以极大的经济压力。入不敷出的经营模式,给煤矿企业的管理者带来严峻的考验。

 

三、煤矿企业的环保状况分析

 

煤矿企业面对的环境保护主要体现在矿井废水的处理、生活用锅炉烟气的净化、机械噪声的降低、固体废弃物的妥善处置以及山体滑坡和地表塌陷等方面。建立健全环保设施,用好环保设施并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是每个煤矿企业的社会责任。在新《环境保护法》颁布实施之后的环境监管重压下,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成为煤矿企业继艰难经营的又一承重负担。因此,煤矿企业在无法承担这笔极大的环保设施投入和运行费用时,以应付环境保护监管部门的检查和在法律边沿铤而走险的行为将时有出现。环保设施的间断运行、污染物的偷排和不完全净化处理等现象,成为煤矿企业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经营收入的途径。甚至部分煤矿企业以应付环境保护监管部门的检查而形同虚设的环保设施,给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与颁布新《环境保护法》的初衷相违背。这些现象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与经济新常态下煤矿企业的经营状况有关。那么,煤矿企业怎样适应经济新常态,推进煤矿企业发展成为思考和探讨的课题。

 

四、适应经济新常态,推进煤矿企业环保新发展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煤矿企业必须科学认识、主动适应、积极应对新常态,用新常态来对照观察、分析判断煤矿企业和市场前景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乘势而上,有所作为。

 

(一)抓住机遇实现升级转型。新常态下,煤矿企业要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实现企业的升级转型。利用科技创新,将煤炭作为化工原材料,以生产清洁能源为转型目标,提升煤炭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煤炭企业也可以增加与电力企业的资本合作,参股或新建适合自己企业煤种的电厂,当产业链建设成功,煤矿企业和电力企业可以实现经营“双赢”。

 

(二)引领科技,强化管理。对煤矿企业自身加强体制建设,强化内部管理。以安全生产为前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煤矿企业。利用信息技术、集中控制等现代科技减少劳动力的投入,以降低人工工资的支出。严格材料管理,降低成本投入。对煤矿企业的生产投入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鼓励技术创新,减少材料消耗和设备维修,提高生产效率。

 

(三)清洁生产,低碳发展。创建清洁生产煤矿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节能减排。开展清洁生产工作,提高员工 “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意识,从根本上改变了老观念、老习惯和老做法,改变不可持续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走绿色发展的道路。

 

(四)节能减排,综合利用。在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有机结合、节能减排和综合利用并重的条件下,使用节能环保型设施,淘汰老旧耗能设备,降低能耗投入。加强综合利用创新,提高中水复用率、余热利用率、煤矸石的使用率等有效措施,变废为宝,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投入。

 

五、结语

 

在我国经济长期高速发展的同时,煤矿企业做出了不置可否的贡献,大量使用煤炭资源,给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在经济新常态下,提出了“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加快形成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等要求。煤矿企业受到煤炭价格走低的冲击,其环保设施的投入和运行费用成为煤矿企业的经营负担。破解正常运行环保设施以保护绿色矿山的难题,从煤矿企业自身出发,引领科技、低碳发展、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实现煤矿企业升级转型,推进煤矿企业环境保护新发展,以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煤矿企业,是保护环境和企业发展的双向“高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