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业创新发展

工业创新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业创新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工业创新发展

工业创新发展范文第1篇

目前,国内的工业设计已初步形成产业,特别是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已初具规模。然而,由于我国建材工业长期处在以原材料为主的发展阶段,加工制品业发展缓慢,工业设计在建材工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一直未引起应有的重视。从“十二五”开始,我国建材工业将由原材料制造为主向加工制品生产为主转变。工业设计在我国建材工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并将成为推动我国建材工业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

工业设计将为建材加工制品业发展提供支撑

目前,我国人均住房面积已经达到30平方米左右,人们的住房消费将开始升级,对于居住场所节能环保、舒适方便成为住房消费的新期待、新需求,这就要求建筑业转型升级。走建筑工业化发展道路,也要求建材工业大力发展加工制品业,而这些光靠技术是不够的,需要通过工业设计提供支撑。

发展工业设计,有利于推动建材工业差异化发展

目前我国建材产品基本上处于对发达国家先进产品的模仿跟进阶段,不仅严重影响先进企业开发新产品的积极性,也不可避免地导致产品的同质化竞争,伴随而来的是知识产权的不端行为,使得我国在国际上广受诟病;另一方面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难以满足。这就需要工业设计来实现产品的差异化生产,满足消费者个性需求的同时将产品同质化竞争降到最低。

发展工业设计,有利于培育和打造知名建材产品品牌和知名企业品牌

目前,我国建筑陶瓷在国际市场的平均售价还不及意大利、西班牙的1/3,石材不及1/2,深加工等贴牌产品60%以上的利润被国外公司拿走。究其原因最主要的还是我们缺少品牌竞争力。因此,为了推动我国建材工业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除了需要依靠自主技术创新外,更需要工业设计作支撑。

发展工业设计,有利于推动企业商业模式创新

沈阳远大集团上世纪90年代还只是一个仅拥有30几人的铝合金门窗安装公司,近20年内的发展,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玻璃幕墙提供商,2008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序列,2011年营销总收入突破250亿元。巨大的成功归功于采用了全新的商业模式,通过构建设计团队,用设计方案进行市场竞标,中标后根据细分产品设计采购原材料加工成建筑部品,并最终交由其安装施工,产品设计构成其核心竞争力。可以说,没有工业设计,就没有远大的今天。

发展工业设计,有利于促进建材工业绿色发展

绿色设计是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节点产业,还是发展绿色建筑的重要支撑产业,通过绿色设计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提升建材资源综合利用的价值。北京宝贵石艺就是通过绿色设计变废为宝,提升资源综合利用价值的成功案例。另外,通过绿色设计,还可以推动绿色建材品质和功能的提升,为发展绿色建筑提供更为可靠的支撑。

发展工业设计,有利于促进智能化建材的发展

当今时代已进入信息化时代的最高阶段,发展智能化建筑是满足人们方便快捷工作与生活方式的有效解决途径,而智能化建筑的发展需要智能化建材作支撑,发展智能化建材同样离不开工业设计。

对我国建材行业发展工业设计的初步构想

工业设计犹如一块魔方,一旦与建材工业发展嫁接,将会对促进我国建材工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作用,应当引起全行业的高度重视。

重组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建材工业设计专业委员会,为推动行业工业设计搭建服务平台

为促进建材工业设计的发展,恢复建材专委会停滞已久的活动,经过一段时间以来的协调,目前已经明确建材专委会的办事机构挂靠在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组织开展“工业设计建材行”活动,在全国广泛宣传工业设计以及工业设计在建材工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加快构建行业工业设计创新体系,提高行业工业设计的自主创新能力

工业设计亦属技术创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主导、产学研相结合的新体系;促进越来越多的建材工业企业成为工业设计创新投入的主体;积极探索组建全国性或区域性,以产学研结合为主要形式的多种形式行业工业设计创新联盟;探索组建全国性或区域性建材工业设计产业园区;高度重视建材工业设计产品的标准化工作,既高度重视工业设计产品的生产制造标准,也高度重视工业设计产品的施工应用标准的研究制定。

加快构建行业工业设计人才培养体系,为促进行业工业设计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选择有基础、有条件的高等院校,设立侧重于建材产品设计的工业设计专业。同时,在现有建材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增加工业设计的课程,创造条件引进国外优秀工业设计人才回国(来华)从事建材产品设计工作,积极探索以工业设计培训为主要形式的各种工业设计人才培训方式。

工业创新发展范文第2篇

关键词:自动化;工业机械手;创新发展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2.043

0 引言

机械手装置是按照给定程序、轨迹及要求模拟人手的动作来实现抓取、搬运或操作等特定功能的自动机械装置。工业机械手是当前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科技含量高的自动生产设备,也是三大支柱产业――工业机器人的一个强有力的组成部分。通过程序员的编程可以完成各种预期的作业,尤其是在构性能与结构上,人和机器都有各自的优点。

按照规定的时间、位置和编写的程序,工业机械手能完成工件的传送和装卸等操作,前提是按照生产工艺要求编程完成,还能因地制宜,以此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操作必要的机械设备完成装配,大大降低劳动强度的同时实现工业的自动化,提升效率,增加产能。

1 工业机械手现状

工业机械手可按编写的程序对工件进行抓取、运输等操作,在实现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情况下能替代人工作,也可以替代人做繁重的体力活,更可以在有毒有害等特殊情况下代替人工作,保障劳动者的人身安全。

手和运动机构无疑是机械手的核心部分。机械手的自由度包括升降、伸缩、旋转等独立运动方式的运动机构。依靠至少6个自由度可以在空间中抓取任意的位置、任意的角度和方向的工件,因此,自由度是工业机械手在设计与安装、调试、检修过程的关键参数。举个例子,二指回转型的手爪,结构方式采用滑槽杠杆形式,常用常开触点对夹紧装置进行操作,根据力学结构基本分析可得下图1:常见的滑槽杠杆式手部结构图。

2 创新发展与方向

2.1 模块化

通常情况下模块化拼装的机械手是最具有灵活性的。模块化机械手在同一机械手上由于应用不同的模块而具有不同的功能,其自如的运动可以扩大机械手的使用范围。

2.2 重复高精度

机械手对于要达到指定工作点的精确程度,如果动作重复多次会发现,机械手到达同样位置的精确程度就是重复精度。对于一个机械手其定位不够精确,通常会显示一个固定的误差,但其可以预测,从而可以通过编程予以校正,然后通过一定次数地反复运行来测定与限定随机误差的范围。

2.3 无给油化

要满足各行业无污染要求,已研究出不供油的各种元件。当今新形势下,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材料新技术也是突飞猛进,结构特殊的新型材料,便拥有节省油、安全文明、稳定性高、使用耐久等种种优势。

2.4 机电一体化

自动化技术的核心目前是由“PLC(可编程序控制器)-传感器-液压元件”组成典型的控制系统,发展与电子技术相结合的自适应控制元件,这样即可从“开关控制”进升到高精度的“反馈控制”,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2.5 创新研发

(1)工作介质的发展新方向。随着我国工业的转型升级、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机器人与机械手的生产成本下降,未来“十三五”期间,机械手与机器人依然是重点发展对象之一,自动机械手产业正面临加速增长拐点。液压技术的创新与改革可以体现在比如新兴的电流变液、磁流变液研究与发展,例如用水做的水液压,具有无污染、节能安全、清洁卫生的优点,尤其是在环保上也可以得以保证。

(2)工作效率。工业机器人本体,如多自由度机器人、并联机器人、坐标机器人、桁架机械手、助力机械手,其泄露问题是影响工业机械手系统工作效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密封件产品的质量和密封系统设计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重要指标。

(3)材料方面。面向焊接、喷涂、涂胶、堆垛、搬运、装配、检测、分拣、包装等应用领域的工业机械手,其机械元件质量和品质的提高将极大推动新的发展,尤其材料表面的处理也会成为该领域新的研究动向。

(4)故障自动检测系统。伴随着系统传动和控制在矿山机械、自动化生产线、工程建筑等越来越多的应用,发现液压系统内部故障检测比较困难,因此其在线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是很必要的,可以从操作系统、开发平台、仿真技术、测试技术与设备、应用软件着手。

3 总结

工业机械手已经成为行业及机器人等装备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今后的工业生产制造中,它既可提高劳动效率,也对环境要求低,还可以不间断工作,由于电气自动化领域等的不断进步与创新发展,自动液压机械手在未来一定会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杨尔庄.二十一世纪液压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液压与气动, 2013(03).

工业创新发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工艺美术;草原文化;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J50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6-0183-01

内蒙古的工艺美术作为草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过程可以看作是草原民族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内蒙古特色的工艺美术作品,其蕴含的内容和表达方式反映出了内蒙古草原文化独特的文化。内蒙古工艺美术品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与此同时,也具有实用性和文化价值,是将人类审美与实用融为一体的创新产品。

一、内蒙古工艺美术的品种及几大特色

近年来,内蒙古的工艺美术业不断发展,其衍生出来的美术品不仅仅是草原民族日常生活用品,也是一种生产用品。生活用品主要有民族特色服饰、民族特色饰品、民族碗筷酒具、各种挂饰摆件、蒙古包以及皮艺等;而生产用品主要有运输、挤奶以及剪羊毛、烙马印等。结合对内蒙古美术的相关普查报告结果,可以将工艺美术品按照材质进行分类,包括草木、混合材质、皮革以及骨角等。其中,金属工艺品主要包括马鞍子、各种摆件、蒙古刀等美术工艺品。金属工艺品的特点就是工艺十分精湛,且外部图形也较为富力。蒙镶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其做工精美,蕴含着浓郁的特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金银制品的制作中[1]。

二、内蒙古工艺美术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内蒙古工艺美术业有着十分悠久的传统历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工艺美术业也加快了发展步伐。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内蒙古工艺美术业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传统的工艺美术怎样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针对此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两大方面:即创新和传承。

在传承方面,内蒙古的工艺美术是一种传统的技艺,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积累着精华,而这种精华该如何传承,怎样从草原文化的角度解析这种技艺;在传统工艺美术中,怎样将经典传承下去,更好地将草原文化的内涵表达出来;怎样结合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将传统的精湛工艺传承下去,这些成为了内蒙古工艺美术业需要思考的问题,需要从草原文化的视角,整体地进行观察和分析[2]。

在创新方面,民族的生活生产需求是传统的内蒙古工艺美术品不断创造和发展的动力。群体创造是其主要的表现形式,工艺品的设计师也是产品的使用者,而产品的使用者也是设计师。工艺品就是产品,而产品的用途就是方便自己和大家使用。现代内蒙古工艺美术产品虽然样式繁多,但是设计师缺少对草原文化的理解,也缺少生活实践,其设计产品能否满足草原民族的需求,能否符合人们的审美,还需要进一步思考。

三、内蒙古工艺美术业草原文化的创新发展

内蒙古工艺美术业想要发展创新,首先需要对传统的继承,只有先传承才有之后的创新。

首先,传承方面。对于内蒙古的工艺美术来讲,其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是草原文化传统的继承,其发展是随着草原文化发展而逐渐演变而来的。工艺美术产品不仅仅需要满足草原民族的生活生产需求,其内容需要体现出草原文化的理念,产品是草原民族精神寄托的表现。因此,在文化层次方面,工艺美术品需要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其次,创新方面。工业美术业的创新需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改进,首先需要对草原文化蕴含的内容有正确的理解。草原文化是工艺美术业的设计源泉,工业美术的发展需要对草原文化进行详细的解读,对草原民族的文化形式加以理解,以此为核心,将理念融入到设计中,不断创新,进行深一层的艺术创造;在形式创新方面,将创新逐步融入到产品的创作理念中,结合时代的特色,以此为切入点进行创新;在技艺方面,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可以引入新的材料和新的创造工艺,例如,在银碗的制作上,可以应用数控技术进行银碗的雕刻技艺,不仅能够保持特色,增加艺术效果,还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3]。

四、结语

内蒙古工艺美术业是草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传承方面,无论是文化、形式还是技艺都需要以传统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深刻感受草原民族的精神,在对设计的阐述及技艺方面寻找新的途径。除此之外,可以制定相关的美术品保护条例,保持内蒙古美术工艺品的个性生产,促进工艺美术业草原文化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庆著.内蒙古自治^工艺美术行业普查报告[J].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1.

工业创新发展范文第4篇

会议期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首钢总公司董事长朱继民接受了本刊记者的独家采访。以下内容根据采访录音整理而成。

MIE:就当前宏观经济和钢铁行业形势而言,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在不断增加,市场形势相当严峻。请朱总介绍一下首钢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

朱继民:当前,如何尽快提高首钢钢铁业竞争力,加快北京地区产业转型,做强做大其他产业,已成为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摆在面前。在钢铁产能过剩、消费需求增速下降的形势下。我们面临如何超前把握市场、快速响应市场、加快结构调整的考验;在资源环境约束增强、钢铁行业微利形成常态的形势下,我们面临如何加快节能减排步伐、加大降低成本力度、提高综合竞争力的考验;在首钢转入生产高端板材的形势下,面临如何加快建设高端板材能力体系的考验;在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势下,非钢产业面临如何加快转型发展的考验;在北京钢铁主流程全面停产、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形势下,面临如何加快首钢北京工业区改造和产业转型的考验;在首钢多业、多地、多领域集团化发展的格局下,面临如何加快体制机制改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考验。

从6年前开始、花费了大量投资的首钢大搬迁工程是一个国家级的战略,承担了民族钢铁企业转型和发展的任务。如何建成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的企业?尤其是作为从传统的长材企业转向高端板材生产的后来者,首钢面临大量需要几代人来解决的问题。2012年是首钢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打造“三个首钢”(即首钢服务、首钢品牌、首钢创造)综合竞争力的系统攻关之年,是提高钢铁业竞争能力、抓好北京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开发的关键之年。而在迁安举行会议,完全是适应当前形势和任务,为首钢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提供新的经验和新的动力。

我相信,仅靠各种现代化的生产设备,没有科学的管理软件是难以支撑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的。而信息化建设,更加突出反映出企业面临的各种发展瓶颈、矛盾和困难。因此,很多新的领域需要探索,如果不虚心学习,不通过创新性思维和办法来解决,那么首钢的投资就可能面临巨大的浪费。

在这样的情况下,把首钢自己的事情办好更加关键,以打造“三个首钢”综合竞争力引领各项工作,增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坚定性、自觉性更加紧迫,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整体运营管理水平,为提高首钢综合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了。

MIE:首钢此次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改变传统企业现场交流会在迁安举行。据我们观察,会议规格之高,时间之长,内容之丰富,乃首钢前所未有。请问朱总,公司管理层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其目的和意义何在?

朱继民:这次会议之所以在迁安召开,是因为我们的决策层一直认识到“基层工作最精彩”。在严峻的市场形势下,我们必须挖掘内部资源,通过树立内部最“闪亮”的典型形象来解决总体要求解决的问题。而位于迁安的杏山铁矿和迁钢公司正是典型代表中的佼佼者。

杏山铁矿是创业50多年的矿业公司,是我们第一家露天转地下开采的铁矿,过去从来没有过地下开采,但却在40天内达到了稳产的高速度和高效率。他们相继创造了“人人是创新主体、处处有创新课题”、“十小促十变”、“百队千员”工程,“皮带革命,皮带减负”、“001质量稳定工程”、“数字化矿山”等非常丰富、鲜活和系统的经验,成为“三创”(即创新、创优、创业)的重要载体。更可贵的是,他们没有科班出身的信息化人员,完全利用自己的土专家,借鉴国内外同类矿山经验,通过自主研发和集成创新,建成了具有首钢自主知识产权的地下采矿自动化信息化控制系统,最大程度地保障了安全、稳定、高效运行,达到了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这样成绩的取得,是矿业公司长期以来坚持建设创新型学习型企业的结果。

可以说,从露天到实现具有先进水平的地下开采,其历程就是以创新的办法取得的成果。年前总公司管理层下到矿井里亲自感受并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认为过去没有做到的事情。通过转型发展也能取得成功。当然,如果没有过去的创新积累和转型积累,是搞不成一个地下矿山的。

而迁钢公司自投产以来坚持推进信息化,用数字化、精细化管理。迁钢提出了“一个核心、四个一体化”的思路,即以成本管控为核心,持续推动信息化平台建设,逐步形成了具有竞争力的质量和工艺技术管控一体化、生产管控一体化、设备管控一体化、能源管控一体化管理体系,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迁钢转型的成功也是很有说服力的。首钢此前从来没有过冷热薄板,更谈不上高端品牌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其实从迁钢建设的初期,我们就把它作为练兵场和试验场,要求它具备创新的思维、创新的体制、创新的团队和创新的能力,虚心学习国内外企业的先进经验,在这个过程中,迁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第一次参加全球性的竞赛(网络虚拟炼钢)就得到了冠军。这充分证明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对炼钢这种内在规律的掌握能力。

这两家企业的成功为集团树立了好的榜样。

这两个生动的案例告诉我们,每个企业在发展中都会莫罗尼大量的困难,遭遇大量的矛盾。但只要我们认识到创新发展的必要性,不怕困难,坚定不移地创新发展,一定会取得成绩并带动整个集团的转变和提升。在目前全球经济形势严峻、国内钢铁行业过剩、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创新驱动实现转型发展是唯一可正确选择的道路。

MIE:那么,信息化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过程中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朱继民:作为企业,光有创新驱动和实现转型发展的理念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探索有效的途径,要采取必要的手段,包括采用现代化的工具与方法。

国家之所以将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到要求两化深度融合的高度使我们认识到,这是通向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学习型组织的必要途径和必然的方向。

总结首钢信息化建设近十年的经验,我们认为,走信息化建设的道路,可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思维和水平,可以让企业内部资源得以优化,可以整合成学习和创新型的组织,可以实现精益协同管理的要求,还使我们面向客户服务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MIE:首钢搬迁对当地经济的带动带来了哪些积极的影响?

朱继民:首钢的搬迁是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涉及10多万人的就业和稳定问题以及北京职工能否适应外地工作的问题,涉及国家未来钢铁工业能否顺利完成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的问题,涉及国内传统制造业如何从高能耗、高载荷的企业向绿色制造转变等一系列变革的问题,在国内是没有先例的。

首钢的搬迁使得地区的钢铁产业布局更加科学和合理,这是不容置疑的。当然,搬迁并不是把污染带到了一个新的地方,而是搬出了新的发展模式钢铁企业发挥产品制造、能源转化和再利用以及社会协调发展这三个功能,而且对地区经济增长和人员就业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对促进地区的发展是不言而喻的。

首钢不仅仅是首都和河北人民的,也是全国的。首钢从93年前成立的那一天开始就是民族企业,必须担当起企业相应的责任。一个企业最可贵的、最不可缺少的就是民族精神。我们为员工创造了必要的生活条件,努力提升企业和个人的价值,使员工通过劳动提高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在愉快的氛围中劳动。所以首钢职工才愿意搬到偏远的迁安来工作,这也是基于对我们的信任。当地政府也给与了极大的支持,在交通道路、小区建设等方面提供了条件。

十年前,这里还只是一个乡镇级城市。今天发展到如此地步,除了改革开放和当地政府人民的努力以及地方产业的发展之外,首钢的到来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多少改变了当地的生产和消费观念。迁安在城市的建设规划,大桥的建设、水系的治理以及整体城乡面貌的变化方面,也都与首钢在这里建设一个现代化的钢厂有关系。由于钢厂的起点比较高,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带动了整个地区的参观交流,推进了企业之间的学习和提升。

“三个首钢”是首钢“十二五”规划的核心追求。通过打造“三个首钢”,全面提升首钢的竞争实力,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MIE:作为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您如何看待整个行业的信息化水平?

朱继民: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应该说,大多数全国性的钢铁工业都在推进并且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果。启步最早的是宝钢,宝钢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具备了很多自己创造的、别人不可复制的能力,走出了一条符合自己需求的道路,在精益制造、敏捷制造等方面为全行业乃至整个制造业树立了榜样,获得了国家级的大奖。

工业创新发展范文第5篇

贵港市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广西重要的林板加工基地和林产品贸易集散地,形成了以甘化集团恒运通中纤板厂、金田林业等为龙头的林产品加工群体。2011年,全市以旋切单板、胶合板业为主的林产品加工企业已累计发展到2112家,林产工业总产值达70亿元。初步形成了以森林资源为基础,林工贸一体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一)林业产业投资环境日趋完善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林业产业发展,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打造林业强市的目标与战略,出台了《贵港市加快林业发展的意见》,把林业产业列入十大骨干产业加以大力推进发展。2007年-2011年全市共投入林产业财政资金4965万元,其中中央、自治区资金4787.7万元,市本级资金176.8万元。同时,贵港市还做好林产业项目的审批、备案制度,备案总投资达19526.65万元,贵港林业产业发展的大环境已初步形成。

(二)广西重要的林板加工基地和流通中心已初步形成

1996年成立地级市时,全市只有锯材加工企业388家,年加工量4.39万立方米,林业产业产值仅4.73亿元。近年来,贵港市围绕以项目带动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思路,积极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全市以旋切单板、胶合板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得到快速发展。2011年底林产品加工企业累计已发展到2112家,人造板产量达240万立方米,实现产值25.5亿元,旋切单板产量达320万立方米,产值7.8亿元,造纸业实现产值15.5亿元,林化等产值1.5亿元。同时,林产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种植业的大发展和农村劳动力就业,全市非林地种植速丰桉面积达32万亩,安排农民工就业7万多人,增加了农民收入,林业助农实现人均纯收入220元。还吸引周边120平方公里半径内种植速丰桉面积近千万亩,每年进入贵港加工的木材达150多万立方米,初步形成了广西重要的林板加工基地和流通中心。

(三)科技带动林业深加工产业链发展

随着贵港市投资环境的改善和工业原料林的迅速增长,旋切单板加工的快速发展,以及单板、胶合板市场畅销,吸引了香港、台湾客商和各界企业兴办二次加工胶合板系列产品,大大促进了贵港市林板加工业的发展,产业链得到不断延伸。积极引导一些资金比较雄厚的业主乘机开展技术改造,提升产品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减少能耗,提高综合利用水平。如贵港市恒运通有限公司自2008年7月份自制拥有自主产权的胶水,生产EE级的产品,销售价格比同类产品每张高4—5元。投入2000多万元建立热能中心,通过集中供热,利用废弃物做燃料,降低成本50元/m3。鸿盛隆木业有限公司投资200多万元,把原来生产建筑模板的设备进行技术改造,生产装饰板,不但产能增加,而且产品从原来的1300元/m3,增加到现在的1700元/m3,产品供不应求。

(四)金融支持林业产业发展力度逐渐增强

1.积极探索完善金融支持林业发展的制度保障

辖区金融系统积极探索完善金融支持林业发展的制度环境。人行贵港市中支及时转发总行有关金融支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林业发展的政策文件,使辖区各县市支行和金融机构及时了解政策走向。同时,结合贵港市实际制定印发了《贵港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业发展金融服务工作实施意见》,并通过联席会议等方式加强窗口指导,引导各金融机构进一步做好林业发展的金融服务。辖内各金融机构也积极组织客户经理、信贷人员学习各级关于推进林权制度改革以及金融支持林业发展的相关文件,结合贵港辖区实际逐步改进完善林业信贷管理制度;加强与林业主管部门研究、商讨辖区内的林权情况及林权抵押贷款操作问题,为开展林权抵押贷款等林业综合金融服务打下良好基础。

2.切实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推动林银互动发展

近年来,贵港市逐步探索开辟了一条通向林银双赢的有效途径:一方面,贵港林业产业发展的良好前景陆续释放出金融部门扶持发展林地经济的潜能.有望成为金融机构尤其是涉农机构新的业务增长点;另一方面,广大林农以及林业企业的信贷需求逐步得以满足,进而激活耕山造林热情,促进林业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方向发展,客观上助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化以及林业贷款需求的增加。2011年,贵港市金融机构各类林业贷款余额8.79亿元,同比增长16.58%,新增林业贷款1.25亿元,同比增长15.99%。在2011年全市贷款总体增量同比少增的情况下,林业贷款仍然实现同比多增,可见信贷资金加大了林业领域的支持力度。从贷款投向主体方面看,林农贷款、林业企业贷款余额占全部林业贷款的比例分别为21.45%、78.55%;从贷款用途方面看,林业种植贷款、林产品加工贷款、林产品流通及其他经营贷款的比例分别为30.15%、50.77%和19.08%;从贷款担保方式看,信用贷款、保证贷款和抵(质)押贷款余额占比分别为4.75%和95.25%。目前,贵港市林业贷款质量较好,不良率仅为0.14%,主要为次级和可疑类贷款,信贷风险处于可控范围。林业贷款的较快增长提高了各类林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资金需求满足率,同时也为破解“三农”融资难创造了条件,有力地支持了贵港辖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顺利开展以及林业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3.拓宽融资担保途径,丰富林业综合金融服务内涵

由于林业生产经营的多样化,林业发展对信贷资金的需求呈现多层次、多主体、多样化特征。针对不同林业主体的不同信贷需求,贵港辖区金融机构通过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逐步尝试采取林权抵押或林权联合担保贷款、小额林业贷款及信用证、保函、承兑汇票等多种信贷产品和灵活多样的还本付息方式。尤其是实行林权制度改革后,农行、农村信用社等农村金融机构找到了除土地、房产之外的有效信贷方式,拓宽了金融支持林业领域发展的途径。如农信社积极发放农林贷款、农行依托“惠农卡”开展的多元化林业金融服务体系,…2011年,农信社、农发行、农行林业贷款余额分别为57352万元、6175万元、2802万元。邮政银行提供银行卡、资金结算、存单质押贷款等金融服务项目。

二、林业深加工产业链可持续发展SWOT分析

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贵港市林业深加工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内部因素的优势(S)和劣势(W),外部因素的机会(O)和威胁(T)进行评估,并针对贵港市自身情况,提出对贵港市林业深加工产业链发展有益的对策。

(一)优势分析(S)

1.林木资源优势

贵港市地处亚热带丘陵地带,发展多样性的林木资源条件优越。“十一五”以来,全市累计完成植树造林186万亩,其中,完成速丰林造林150万亩,速丰林面积占新造林面积的80.65%。到目前为止,全市林业用地面积714万亩,有林地面积684万亩,非林地造林3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4.69%,比“十五”期末41.9%提高了2.79个百分点;活立木总蓄积量达到1780万立方米,为林业加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2.区位优势

林业产业作为大宗货物,便捷的交通是其发展的基础。贵港地处珠三角、北部湾和大西南三个经济圈交汇点,面向粤港澳,背靠大西南,联通东南亚,黎湛铁路、南广高铁、324国道、209国道以及西江黄金水道横贯全境,千吨级船舶常年可通航,30多个小时可直达香港和澳门,是华南地区水陆联运的交通枢纽、大西南地区东向出海的重要通道之一。贵港港作为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海关、检验检疫等口岸联检机构齐全,拥有我国华南、西部地区最大的内河港口。目前,贵港港年货物吞吐量已超过3000万吨,进入全国内河港口10强行列。

3.持续发展优势

2011年新增林产品加工企业560家,其中,自治区级审批50家,市级审批233家,县级审批277家,林产品加工企业累计已发展到2112家,各项优势如前所述,目前初步形成了广西重要的林板加工基地和流通中心。

(二)劣势分析(W)

1.企业规模偏小

虽然全市林产加工厂已发展到2112家,但大多数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其中,90%的企业规模在年产1万立方米以下,仅有少数达到2万立方米以上,实际年产量不足200万立方米,全市仅有2家年产值超亿元的林产加工企业。单板企业旋切机的数量多为1—3台,工厂占地和产能规模普遍较小,年实际产量多为几千立方米;配有10台以上旋切机,年产量上万立方米的企业仅为少数。

2.林业深加工配套机制不完善

目前贵港市存在着林业深加工产业的配套产业发展明显滞后。如林业化工,除了少数企业如贵港市恒运通有限公司拥有自主产权的胶水外,基本上在市内尚是空白。市内仅有一家林木机械生产厂家。同时,相配套的服务业也发展迟缓。虽然已成立林业产业行业协会,但其作用尚未得到真正的发挥。大型林产品交易市场、物流基地、林产品信息产业等没有发展起来,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林业产业的发展壮大。值得注意的是,林业深加工产业链的下游产业在贵港市现在还没有形成,如家具制造、木材工艺品、木材装饰制造等高附加值的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

3.深加工科研经费不足导致科技含量不高

贵港市的林业深加工企业都是产值不到5000万的中小企业,技术装备落后,2010-2011年,林业深加工R&D(科研)经费仅为1483.8万元,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行业缺乏技术质量标准和高技术装备,加工产品科技含量低,缺乏科技开发深度,没有林木加工专业研究和开发机构,初级产品比重大,产品更新换代慢。

4.产业链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目前贵港市林业深加工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流通体系也不健全,深加工企业获得市场信息的手段落后,信息传递速度缓慢,准确性不高,…深加工交易方式陈旧落后,尽管有部分企业了解深加工产业是高附加值的行业,但由于没有典型的行业、企业为领航人,其行为很少从整个产业链的全面发展去谋划,因此产业带动不起来。

(三)机会分析(O)

1.各级政府的支持和扶持

近年来,贵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林业产业发展,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意见》,在加快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的同时,把推进林业深加工业作为新的“三农”工作的突破点,加以大力推进发展。自治区林业局为加快林板深加工业的发展,批准贵港市作为广西林板加工基地和广西重要林产品集散中心,给予政策倾斜,并放宽我市木材经营加工项目许可审批的准入条件,为我市林业产业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市场需求旺盛

国内市场需求看,我国目前每年木材消费总量近2亿立方米,而国内仅能提供1.2亿立方米,近几年全国木材及各种木制品进口总额一直在150亿美元左右。当前经济发达国家年人均的木材消费达到1.16立方米,而中国只有0.16立方米,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木材消费量将达到6亿立方米左右。从国外市场看,世界各国对林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据海关统计,单是我国的家具出口就已从2001年的39.68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232.68亿美元,2008年受国际金融风暴的影响虽然木质家具出口量下降了10.74%左右,但其总量仍然超过了200亿美元。

3.东部产业转移带来的机遇

随着东部产业转移的步伐加大,沿海的广东和海南等地由于土地、人工成本等原因,各种资源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大幅度向内陆地区转移。林业深加工产业是一个资源消耗型产业,广东等地的家具厂和木材装饰材料厂把眼光放到了具有丰富林业资源的贵港,纷纷到本地投资建厂,带来了大量的林业相关产业先进的技术和经验,给林业深加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

(四)威胁分析(T)

1.林业深加工产业化程度低

由于贵港市林业深加工产业起步晚,目前主要集中在生产旋切单板加工、单板、胶合板等几个主要的品种上,产业没能形成产业链条,各类产品之间关联配套程度低。目前,贵港的林产加工产业化程度偏低。2011年,全市生产单板180多万立方米,占林产产品总量的60%。在胶合板中,普通胶合板占主导地位。从产业链条看,贵港林产产品大部分属初中级产品,原材料消耗高,附加值却比较低,有被沦为外地木材加工原料基地的倾向。

2.产品和原材料竞争激烈

由于林业深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上马工厂众多,产量激增,且产品都集中在少数胶合板和旋切单板上,大量涌入市场,低价恶性竞争,导致企业同质竞争激烈,利润水平持续下降的,有部分企业处于亏损经营。同时,由于全市木材年采伐量80多万立方米,而年木材加工量达到320多万立方米,缺口在200多万立方米,远远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木材加工业需要,60%以上的原材料从周边县市购买,与周边的玉林、来宾、柳州等地形成了木材原料的竟争态势,本地木材原料价格明显比附近地区每立方高出50~100元。

3.财政金融支持缺口

由于林业深加工业的整个产业链中,上中下游的产业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但是贵港市财政在林业投入方面主要集中在种植业,2010-2011年仅投入2312.2万元,对深加工业没有涉及到。同时由于年内货币政策转向稳健,银行贷款门槛提高,产业链内各企业贷款获取难度大。近年来,贵港市各金融机构积极开展林业贷款,加强对种植林业农户和企业的信贷支持,但仍远远无法满足林农及林业企业资金需求。

据统计,2008-2011年,贵港市获得林业贷款农户数分别为161户、277户、203户和237户,贷款金额分别为1720万元,38270万元,7338万元和8920万元;获得林业贷款企业数分别为5户、9户、14户和17户,贷款金额分别为7000万元,7100万元,9950万元和12720万元。据我们抽查的200户林农和100户林业深加工企业反映,资金缺口分别为78.2%和51.3%。

(五)林业深加工产业链可持续发展的SWOT评价

根据SWOT分析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实际情况,对各因素的重要程度确定权重,并进行按4分制打分,由高到低分分别给4,3,2,1,平均分为2.5分。从表3,表4,表5的SWOT分析模型中看出,企业的内部因素评价指标得分为2.3,低于平均标准分2.5,而外部因素评价指标得分2.6,高于平均标准分2.5。所以在SWOT分析表中贵港市林业深加工产业链在选择发展战略时,应选择WO战略,即相对于市场有优势,企业实力偏弱,就以扭转战略为主,发展龙头企业,扭转企业的不利局面。从战略选择分析上来看,发展贵港市林业深加工产业链,面临着融合资源,体制创新,通过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在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下,促进林业深加工产业的集聚效应,加快整个产业链的升级和革新。

三、推进贵港市林业深加工产业链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优化林产品结构,提高林业深加工产业化水平

1.促进林产品的精深加工和新产品开发。要加快发展具有贵港市特色的林板、林浆纸、桂油、油茶等林产品的精深加工。特别是在林板一体化、林浆纸一体化产业迅速发展的情况下,要配套建设相应的深加工生产企业。要建设若干个大型家具企业,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制造工艺,生产高档产品,不断开发新产品。同时,要抓住国际家具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良机,大力发展符合国际标准的中高档家具,加快贵港市形成广西乃至全国重要的木材生产加工基地。

2.培育龙头企业。大力扶持龙头企业是推进林业产业化的关键,也是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要培育壮大现有的林板、林纸、林化、竹藤加工、森林旅游等企业形成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发挥技术、管理、品牌、销售等优势,通过兼并、重组、联合等方式,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要大力引进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外商资本,发展林木加工龙头企业,尽快培育一批规模大、实力强、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林木加工骨干龙头企业。要强化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和林产品生产的标准化建设和管理,注重提高林产品的质量,打造林产品品牌,增强特色品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份额,促进产品销售。

3.培育名牌产品。创立品牌、保护品牌、发展品牌是企业参与竞争、产业求得发展最重要的战略手段。要制定政策,加大资金、技术的投入力度,着力培育一批通过ISO国际认证的产品,促进我市林产品走出国门,参与国际林产品市场竞争。要树立品牌战略意识,对产品正确定位,从质量、市场、创新发展意识三个方面对品牌进行统筹策划和战略谋划来提升品牌形象,整合品牌资源,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企业可以采取以实造名、借实成名、以名带实、以特成名等多种方式独立创造自己的名牌;也可以在起步阶段采取“借名启动”和“嫁接名牌”的方式,与引导强者联合创品牌,把各个胶合板、拼板、细木工板、木工艺品等同类企业联合起来做大品牌,共享品牌资源。要大力保护和宣传品牌,避免被人抢注,对相似或相同的商标及时提出异议,以保护品牌。同时,要通过质量认证与服务配套,市场细分与规模带动来塑造品牌。

(二)加快林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力度,以项目为载体推进林业深加工产业链可持续发展

1.加快林产品加工园区建设。要加大覃塘林场1000亩和港南区八塘镇2300亩林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力度。要提升入园企业胶合板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加强木业加工机械设备研发,扩大生产能力,提高管理水平。支持发展园区生产物流配送业务,发展木业机械设备零件加工和设备维修业务。加大设施建设投入,进一步完善园区内交通、供电、供水、供气、信息网络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发展产业加工配套服务项目,建设木业加工设备维修站、园区货运中心、综合管理服务中心等配套服务业项目。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内外一流的板材加工企业、林产品加工企业、林浆纸企业到我市投资,建立一批大型的林业产业加工企业项目,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扩大产品出口,迅速提升我市林业产业的整体水平。要建立和完善招商项目库,利用互联网和其他媒体定期向国内外信息。要认真落实对外商投资企业的优惠政策,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外商投资项目审批工作效率和招商引资效果。对影响大、辐射带动强的特大型知名企业,要采取“一企一策”的措施予以扶持,着力提升林业产业项目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

3.选择条件成熟的重大项目,力争国家、自治区扶持。发展林业产业化,并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必须以项目为载体。建设好项目的前提是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原则上林业加工项目前期工作以业主为主进行,而基地建设的前期工作主要由资源所在地政府牵头。对已经引进或纳入规划的项目,各级政府、行业管理部门要积极配合,按照有关的规定和程序做好服务工作。同时,对条件成熟、发展前景好的项目要积极向国家、自治区争取扶持。

(三)坚持科技兴林,提高林业深加工产业链可持续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1.加强应用研究,突出地方特色。要加强与全国知名的林业科研院所对接,切实加强林业产业的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重点抓好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的研究;加强对以松、杉、桉、玉桂、八角、油茶和竹子等林木的良种选育与速生丰产综合配套技术的研究;以林业生物制剂技术为主的生物技术研究;以林板、林浆纸为主的木竹加工及深加工技术研究,以经济林、苗木花卉高产高效技术研究。以建立完善名特优新林木良种、造林技术以及林产化工、木竹加工等生产技术和产品标准为重点,建立健全林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检测和认证体系,更好地适应林产品的国际竞争。

2.抓好技术创新,促进成果转化。各级政府和林业部门要积极推介林产企业与实力雄厚的林业科研院所合作,加强林业产业的技术创新,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逐步实现产业化。进一步加强林业科技推广工作,制定科技推广计划,以推进林业产业化建设为切入点,筛选一批技术成熟、适用面广、见效快、效益好的林业科技成果,通过组装配套和优势集成,加以重点推广。有重点有选择地建立一批林业工业园区和科技示范点,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充分发挥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强化林木加工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推广网络尤其是龙头企业的骨干、示范作用,建立覆盖全市的林业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宣传、培训、咨询、服务网络体系。鼓励林业科研机构、技术推广部门以及科技人员到林业产业生产第一线开展科技承包、技术咨询和创办林业科技型企业。对重点林业产业项目实行总工程师技术负责制。对在林业科研、科技成果推广和转化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科研单位与科技人员给予奖励。

3.加大林业产业经费投入。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级的科技项目,努力引进市内外科技项目。创新林业科技投融资体制,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元化林业科技投入体系,鼓励企业、外商和个人等社会力量投资林业科技事业,多渠道增加对林业产业化科技事业的投入。加强林业产业人才培养,实施引才、引智工程,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引进林业产业建设研发人才。具备了一定条件的企业要建立自己的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中心,企业从销售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基金,增加科技投入。坚持在发展林业产业项目、科技项目中培养人才,做到上一批项目,出一批成果,育一批人才。

(四)拓宽融资渠道,积极筹措建设资金

1.充分利用财税杠杆予以支持。要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要将林业产业化发展列入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支出比例,形成长期稳定的投资渠道。同时,安排一定资金,重点用于原料林基地的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优良种苗的开发推广;财政适当安排原料林基地开发补助资金,并实行动态管理,扶优扶强。林业产业加工所在地财政每年从项目业主缴纳的税收留成中,拿出一定的比例,按提供的木材数量比例分配返还给原料林所在地财政。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引导社会资金的投向,促进林业加工企业、林业和农业产业链的有机形成,使林业产业发展走上企业自主投资的市场化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