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园教育质量提升

幼儿园教育质量提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园教育质量提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幼儿园教育质量提升

幼儿园教育质量提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策略

一、以幼儿为主体

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四阶段论中,3~6岁的幼儿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幼儿自我中心性特别强,这时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幼儿对于教师教的内容根本不感兴趣,而且并不认同,这样势必影响幼儿园数学的教学质量。除此之外,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总是处于主体地位,一切以教师的教为中心,以学科知识为中心,忽视了教育三要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受教育者,即幼儿。因此教师不妨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鼓励幼儿凭借自己的直觉、情感等形象直观地去感受、体味、领悟、认识、发现并创造,最大限度地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学习“左”“右”这两个方位词时,教师首先要以幼儿为中心,引导他们认识自身的左右,然后逐渐脱离幼儿自身,通过“换座位”的游戏,请幼儿说出自己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最后脱离自身,通过“帮助小动物找家”的游戏,让幼儿学会以客体为中心认识左右。通过亲身体验,幼儿很容易能认识左右,并且能正确区分以自我为中心和以客体为中心的区别。

二、游戏化教学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他们接触、认识、感受社会的渠道之一,因此可以说游戏与教学是相互渗透的。幼儿教师应尽可能地在幼儿的游戏中渗透教学知识,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活动,只有两者紧密结合,相互渗透,幼儿才能掌握更多知R,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在“跳方格”游戏中,教师可以在方格中标上数字1、2、3……也可以贴上要求幼儿认识的水果图片、蔬菜图片、各种车的图片等,这样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不仅可以学到许多数学知识,诸如:方格中有3个苹果图片,4个香蕉图片,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算出方格中一共有多少个水果,在这样的游戏氛围中,幼儿将会在无形中掌握10以内的加减运算。而且当遇到不认识的蔬菜或者水果时,他们会积极向同伴、教师等寻求答案,在这样的环境下,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会不断提高。

三、多媒体教学

3~6岁幼儿由于受其身心发展水平的影响,他们的具体形象思维始终占据主导地位,而传统的幼儿园教学受到环境的限制,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幼儿有时难以通过传统的教学方法获得更全面的知识和能力,这样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协调发展。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听觉感、视觉感与触觉感强的事物更能吸引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基于此,集声音、图像于一体的信息技术的加入恰恰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极大地提高幼儿园数学教育的质量。那么教师应当怎样借助多媒体技术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呢?教师可借用多媒体技术作为一堂数学教学活动的导入环节,也可借用多媒体技术来巩固幼儿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体验式教学

由于幼儿自控能力差、情绪波动大等特点,他们注意力保持的时间很短,因此要在一定时间内教会幼儿数学知识,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让幼儿亲身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样才会在有限的时间内吸引幼儿的眼球,让幼儿获得数学知识。

例如,在“认识梯形”这一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用“图形王国的国王给小朋友送来了请柬”来导入,让幼儿以一个“嘉宾”的身份亲自参与到图形party中,然后通过观察、比较图形王国里的各种图形,幼儿可以初步感知每个图形的不同,这时教师引出“梯形”,促使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最后,以图形国王想考验小朋友对图形的认识为由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巩固了幼儿对梯形的认识。这样的教学活动给予幼儿亲身体验图形王国奥秘的机会,将枯燥的“认识梯形”变成一个有趣的party,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梯形的特征。

综上所述,数学是一门抽象性较高的学科,正因为数学的这一特点,逻辑思维能力较差的幼儿很难接受抽象的数学知识,因此传统的数学模式已无法达成幼儿园数学教学的目标。基于此,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首先要以幼儿为主体,遵循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只有掌握了幼儿的已有经验,了解了幼儿的兴趣需要,然后在此基础上再选择一些适合幼儿的数学学习方式,比如游戏化教学、对媒体教学、体验式教学等,只有在正确教学观念的引导下,在正确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下,幼儿园的数学教学质量才能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幼儿园教育质量提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卓越项目;课程改革;质量提升

一、卓越教师项目的核心指向

针对我国师范教育中存在的教师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不强、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陈旧、教育实践质量不高、教师教育师资队伍薄弱等突出问题,教育部启动了卓越教师培养项目。目的是希望通过深化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下同)协同培养新机制,培养一大批师德高尚、专业基础扎实、教育教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突出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幼儿园教师的培养在规模扩大的同时,也显现了很多现实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培养院校无序扩容,专业教师严重缺乏,课程体系陈旧,学生专业基础不扎实,不能满足幼儿园对新教师队伍的基本要求,学生缺乏持续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应该严把专业审批关,严把教师和课程准入关,并切实贯彻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项目的实施意见。真正做到适应学前教育改革发展要求,构建厚基础、强能力、重融合的培养体系,培养一批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综合素质全面、保教能力突出的卓越幼儿园教师。卓越教师是一种未来指向的追求,一个毕业生刚出校门,不可能就成为卓越教师,那么卓越教师培养项目的核心指向是什么呢?就是为未来教师打好坚实的科学、人文和专业基础,将特定阶段的教师专业标准落实到课程体系中,在学生学习和发展中融入卓越的潜质,使之有可能在不断地学习、工作中努力成为卓越教师。因此,幼儿园卓越教师培养项目就是要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为指导,深化课程改革,优化师范院校的教学和资源体系,充分吸收幼儿园对新教师的要求和期待,努力做到与政府和幼儿园的协同配合,造就能确保有质量甚至高质量的学前教育的新教师,并为他们的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二、卓越教师项目的行动路线

卓越教师培养项目的实施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工作,也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必需系统规划,周密设计,细致安排,切实实施。首先,要认清教师培养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形成解决方案。每一个师范院校的教师培养工作都或多或少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认清问题,是卓越教师项目实施的重要前提。要通过学习与对照,全面深入地发现问题。要认真领会《专业标准》的精神,切实明确国家对幼儿园教师的基本要求。并从对《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求出发,理解幼儿园教师面临的主要任务、基本的工作要求和核心的岗位职责,以此来衡量师范院校的培养方案、教学体系等方面的问题和不足。也可以从对相关院校幼儿园教师培养经验的借鉴中,思考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正视问题是一个组织和个人不断前进的前提和基础。对一个师范院校来说,不管有多少荣誉、有多长的历史,问题一定是存在的。如果发现没有问题或者仅仅是一些表面的问题,那么很难真正触动现实问题的根基,很难真正解决问题,改变现实。发现问题要“实”,学习和借鉴要“诚”,改变现实要“力”。要努力从问题出发,找出影响具有卓越潜质的未来教师的根源,并制订相应的方案,采取切实的措施,切实改革和创新,努力完善幼儿园教师培养体系。其次,要建立准入制度,打造适合于合格并有潜质教师培养的完整体系。随着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推进,我国的师范教育体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2009年到2014年的五年中,我国在园幼儿的增长率和幼儿园班级的增长率均超过了50%,幼儿园专业教师的增长率更达到了68.7%。说明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和高增长率需要一支庞大的师资队伍来支撑。近五年来,我国学前师范教育也的确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新增的各层次师范院校数量很大,尤其是产生了很多培养幼儿园教师的高中职学校。这一方面,对缓解学前教育师资短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学前师范教育总体水准的下降。《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大力发展“广覆盖、保基本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学前教育的质量关键在师资,而师资质量的关键在师范教育。因此,必须切实从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高度研究师范院校的准入问题,切实把好专业准入关,让真正具有专业力量的院校来培养幼儿园教师,真正杜绝无专业设施、无专业教师、无专业积累的院校培养幼儿园教师的现象。同时,要加强教师准入,师范院校的教师队伍影响到培养的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影响到培养的质量,必须让具有合格专业学历的师资充实到教师队伍中,避免滥竽充数,误人子弟。在幼儿园教师培养中,要彻底杜绝语文教师教卫生学、物理教师教美术教学法的现象,真正把专业教师的配备当作专业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再次,要深化课程与教材改革。师范院校的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有了一定的进展,但离学生的要求和幼儿园的要求还是有距离的,离《专业标准》的要求更是有距离的,尤其是一些职教类学校。师范院校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几个方面。一是课程的设置没有真正突出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尤其是观察能力、课程计划与设计能力、教育活动组织能力、评价能力等等;二是基本的科学、人文素养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缺乏发展的后劲;三是课程内容陈旧,没有反映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新进展,没有充分体现国家有关学前教育规章和政策的要求;四是较多地关注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没有充分关注,缺乏与教育实践的深度联系,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五是较多关注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教材体系更多体现传授的逻辑,而不是阅读——思考——探寻的逻辑,学生处于比较被动的状况。学前师范学院课程与教材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一要凝聚力量,联合攻关,确定课程与教材的一般要求。要充分发挥全国教学指导委员会及各省教学指导委员会等学术组织的作用,认真分析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与教材的问题,尤其是分析融入卓越潜质的可能性与可行性,从培养高质量师资的要求出发,确定学前教育专业教育硕士、本科、专科及中师等各层次毕业生的基本专业素质要求,以此确定课程与教材的基本要求。二要分步规划,有序推进,全力形成新一代教材。学前教育专业教材建设要避免一哄而上,不顾条件,不求质量,必需凝聚全国或地区的力量,周密设计,静心选择,组织优秀的力量从事教材建设。要突出卓越教师培养的核心素养要求,要体现学前教育发展对教师的新要求。三要转换立场,转变观念,转化教材。要一改过去唯知识逻辑演绎的教材,要以开放性、联系性、拓展性、延伸性的方式来设计教材,尤其是要紧扣学生的卓越潜质,紧扣学生的后继发展,紧扣学生的专业能力,真正让教材为学生服务,以学生为中心。最后,强化实践教学,着力提升专业能力。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是整个培养体系和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重点在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存在三种情况,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一是忽视甚至无视实践教学,有些学校实践环节可有可无,随意性大,没有真正成为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主要环节。二是忽视甚至无视对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一个月或一个学期甚至有些学校一整年把学生放在幼儿园,没有派出足够的指导力量,学生无法见到教师,指导工作全由幼儿园教师完成,“双导师”的要求形同虚设。三是院校派出了指导教师,但基本上都是年轻教师,对幼儿园的教育特点和规律没有足够的了解,指导教师成了管理教师,主要的工作就是巡回管理,不能给予专业上的指导,学生的很多专业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要强化实践教学并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充分重视实践教学,真正认识到实践教学是学生专业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是一个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必须经历的过程。实践教学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了解和积累实践性专业知识的过程,对学生未来的专业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二是科学规划和设计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要精心设计,注重学生不同阶段的实践需要,应切实构建一个由浅及深的实践教学系统。一般至少要关注专业入门教育,对幼儿园进行考察和观摩,了解幼儿园的一般环节和存在价值;关注与相关课程对应的教学见习,通过见习,理解课程内容,理解一些基本的科学结论和理论;关注基本的教学实践能力,可以通过保育实习、教学实习、教研实习等方式参与实践过程,全面理解和把握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环节,发展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三是加强实践教学的指导。一方面,精选有质量的幼儿园,精选有水平的指导教师并加强与幼儿园指导教师的沟通,加强实践指导培训,把好校外指导关,通过政府和幼儿园,建立起一个稳定、有序的实践教学体系。另一方面,选好校内指导教师,一定要安排有经验的、讲师以上的教师作为实践指导教师,确保实践教学的成效。

三、卓越教师培养的根本目的

幼儿园教育质量提升范文第3篇

1.条件要素

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的条件要素反映的是影响幼儿园发展的基本状况,包括办园性质、规模、物质资源、办园理念、幼儿园管理、师资队伍、幼儿园教研与科研情况等。条件要素是的,一般不会对幼儿的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但这些因素也很重要,它们的状态如何会通过其他因素直接作用于幼儿的发展,甚至还可能是其他因素能否发挥作用的关键。因此,对幼儿园教育质量进行评价首先要对条件诸要素进行评估和评定。

2.核心要素

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的核心要素反映的是影响教育质量的直接要素,包括班级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一日活动的组织(课程)、教师的行为、幼儿活动等。这些要素直接作用于幼儿的发展,根据蒙台梭利的理论,儿童具有“强大的吸收性心智”,能够源源不断地从环境中汲取有价值的营养,因此班级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孩子参与的一日生活的内容以及方式,教师作用于幼儿的行为,幼儿的主要活动等都是孩子成长的自然有机土壤,对这些要素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专业的评估,能够引领幼儿园正确的走向。

3.目标要素

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儿童的身心发展就是评价的目标要素,这是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评价体系建构的决定要素。主要包括:儿童身体的发展、认知的发展、社会性的发展、语言的发展、良好习惯的养成等。当然不能以儿童发展的绝对水平来简单评估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因为影响儿童发展还有家庭教育的因素,家庭因素对幼儿的影响在某种意义上还可能大于幼儿园的因素。但儿童的发展是有共性规律和个性特征的,我们的研究是为了更好地按照共性规律促进个性发展。

二、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

1.评价主体和形式单一,实效性不强

当前幼儿园的评价工作基本上都是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组织,至上而下进行的,尽管有业务部门或一些专家学者的参与,但真正发挥组织和引领作用的依然是具有行政化色彩的政府部门。这样的一种评估方式有它的优势,可以使教育行政部门更了解幼儿园发展的状态,从而更好地发挥管理和引领作用;可以使幼儿园积极参与,使各项工作有序、科学发展;可以很好的协调各方面的力量,使评估工作顺利进行。但这样的一种评估方式会存在一些风险,首先,教育行政部门的权限过大,而且缺乏监管。如果政府或业务部门的负责人专业性不强,就会使评估工作失去实效性。再有,幼儿园更多的是被动的参与,是被评估的对象,往往是根据评估指标准备各项活动和材料,难以体现园所文化和园所优势,评价的实效性有待提高。

2.评价的功利性价值过高,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弱化

当前幼儿园参与评价的目的往往很明确也很单一,就是为了评定等级。等级的评定有利于幼儿园扩大社会的影响力,甚至直接影响到幼儿园收费标准的确定,因此幼儿园愿意积极参与评估工作。而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向我们示明,评价的核心价值不在于鉴定和甄别,而在于促进发展。当前幼儿园的评估工作更多的发挥的是鉴别功能,功利性的色彩过浓,促进发展的功能不凸显。

3.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标准适宜性不强,缺少针对性

当前评价主要发挥的是鉴定和甄别的功能,要想更好的鉴别,就必须有评价标准,一般包括指标体系、评价内容、评定的标准、具体分值。这样的评价标准体系,便于对评估结果做量化的处理,便于行政部门鉴别。我国地区之间发展差距巨大,发达与欠发达地区、沿海与内陆地区、南方与北方地区等经济、地域文化、历史传承等各方面发展均不相同,同一个省市不同地域、城市与农村发展也不相同,但在各省市各地市进行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工作中,所采用的评价标准却相差无几。整齐划一的评价标准难以考量出不同幼儿园实际的发展状态和需求,过于追求量化的评价结果也难以产生预期的公信力,难以让幼儿园真正理解问题的所在。

三、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的正确走向

1.进一步完善评价的体制,使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过程常态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的“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其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的评价主体多元化的理念,在实践的操作中,根据学前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和目前我们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幼儿和家长参与教育评价工作还只能是点滴的和尝试性的,难以做到系统化和全面化。但可以完善三级评价模式:即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体,发挥监管和引领功能;以幼儿园为主体,在过程中充分发挥评价的发展功能;以教师为主体,通过不断的反思,发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功能。教育行政部门主要是进行阶段性的验收检查工作,主导幼儿园的发展方向。同时要协调和引领幼儿园进行自主评估,以更好的协调、规范、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发挥其教育价值,在常态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提升。无论是他主评估还是自主评估,都要以教师的自我反思和提高为保障,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因此要要求、指导、引领教师不断进行自我的反思、总结和提升。三级评价模式要相辅相成,有机结合,真正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过程的常态化。

2.发挥评价的发展,提升对评价核心价值的解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以及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评价的核心价值是如何调整、改进和提高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促进幼儿的发展。这样的观念应成为指导评价工作的根本理念。以此为核心才能轻装上阵,整合各方力量和资源,发挥评价在促进幼儿园发展,促进教师发展,促进幼儿发展的功能。

3.分解评价的指标体系,建立有侧重阶梯式评估机制

幼儿园教育质量提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常规养成;礼仪习惯;感情教育

一、幼儿园生活礼仪教育的内涵

幼儿园礼仪教育是指幼儿园老师在园内对幼儿进行教育时,有目的的培养幼儿日常生活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品质习惯,让幼儿能够遵守简单的、日常的行为规范。幼儿园礼仪教育使一种礼仪习惯的常规养成,是科学的教育方法,笔者认为幼儿园礼仪教育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通过幼儿园礼仪教育能够使幼儿具有良好的行为礼仪习惯,有助于幼儿适应未来的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提升幼儿的综合性素质。

第二,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来担负祖国建设的主人翁,从这一角度来看幼儿园生活礼仪的教育也是时代的需要。

二、幼儿园生活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一,幼儿园生活礼仪教育观念和实践相背离。幼儿园生活礼仪教育是由幼儿园管理者来制定的,幼儿园管理者虽然均认识到了幼儿园生活礼仪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作为实施者的幼儿园教师却对生活礼仪教育不了解,不能够在实践上做到和理论上的一致。此外,幼儿园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由于园内孩子较多,照顾不过来也就不能完成生活礼仪的教育。

第二,教师对幼儿耐心不足,缺乏感情教育。幼儿有自身的特点,年龄较小,较易产生问题,所以一个幼儿教师只有真心喜爱孩子,喜爱 自己的职业,才能够胜任幼儿教师的工作。幼儿教师尤其要和孩子建立感情联系,只有幼儿依赖老师,老师才能够顺利的实行生活礼仪教育。

第三,教师素质对幼儿生活礼仪教育影响巨大。幼儿教师对幼儿进行生活礼仪教育时,常常从自己理解的生活内容进行教育,这就导致幼儿生活礼仪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与教师个人素质息息相关。此外,幼儿教师的继续培训机会较少,也导致了幼儿生活礼仪教育质量得不到提高。

三、幼儿园生活礼仪教育的对策

第一,优化幼儿教师教育观念,提高幼儿生活礼仪教育质量。一是要树立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考虑到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具有自身的个性,生活礼仪教育要尊重个体的差异和独特性。二是要激发幼儿教师和幼儿之间的感情,使教师和幼儿双方能够心灵上建立联系。只有教师对幼儿具有积极的感情,才能够在教育幼儿生活礼仪时具有极大的爱心和耐心,帮助幼儿学习和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三是教师在进行幼儿生活礼仪教育时要注意尺度,不能够过于强调细节,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幼儿生活礼仪的养成,让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四是要注意对幼儿生活礼仪的常规养成,可以通过常规教育方法,养成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提高幼儿生活礼仪教育质量。

第二,提升幼儿教师的个人素质,规范生活礼仪教育的内容。幼儿教师是生活礼仪教育的执行者,故其必须具备生活礼仪教的素养。一是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培训,可采用多种方式来提升幼儿教师的生活礼仪素质;二是幼儿园要组织好教师对纲领性文件的学习,以此为此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幼儿生活礼仪教育的内容;三是幼儿园的管理者和教师要根据幼儿实际生活需要,争取把幼儿生活礼仪教育形成课堂环节,进行系统、规范的教育。

第三,幼儿园要努力营造良好的环境,为生活礼仪教育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社会和家庭要帮助幼儿园要创造良好的园外环境,俗话说父母是最好的教师,幼儿在幼儿园的时间是有限的,于是良好的园外环境十分重要,社会和家庭要创造良好的礼仪帮助巩固幼儿园内的家庭礼仪教育。二是幼儿园要营造美好的园内环境,一是要把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布置好,在布置幼儿园布置环境时,有机的融合礼仪教育,将礼仪图册、标语等内容融入到幼儿生活环境中;二是创建良好的幼儿园人文环境,只有融洽和谐的利益氛围才能使幼儿体会到利益,通过家长、教师之间的礼仪互动,能够让幼儿在成长中体会到友好的氛围,从而规范了自己的言谈举止。

第四,幼涸敖淌σ创新教学方法,一是可以通过榜样示范的方法来教育幼儿,幼儿都有模仿的习惯,教师在幼儿心目中作为权威者也会被幼儿模仿,所以教师要规范自身言行来引导幼儿;二是通过同伴互助的方式来协助教师的教育。教师可以采取同伴监督和教育的方式来巩固幼儿所学的生活礼仪行为知识,来辅助教师的生活礼仪教育。三是启发引导幼儿学习生活礼仪,可以通过儿歌、故事等方式让幼儿在快乐氛围中学习生活礼仪;四是通过正面强化和行为训练的方式来强化幼儿的生活礼仪教育,通过不断的行为训练方式来增强幼儿对生活礼仪的记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结语

良好的生活习惯会受益终身,幼儿园的生活礼仪教育能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本文认为可以从优化幼儿教师教育观念、提升幼儿教师的个人素质、营造良好的环境和创新教学方法四个方面来提高幼儿园生活礼仪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人民教育出社2013.

幼儿园教育质量提升范文第5篇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终身教育的起点,在素质教育战略中具有奠基性地位。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的落实,学前教育将在政府管理、教育公平、质量提升、机构改革深化、中国特色理论体系形成和国际融合等多方面呈现出发展趋势。把握学前教育未来发展前景,顺应其发展方向,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意义重大。

 

一 政府对学前教育的管理力度将进一步加强

 

?学前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战略中具有奠基性地位,事关民族素质的提高,政府对幼儿教育发展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国学前教育立法层次偏低的状况对保障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极为不利,依法治教要求加快学前教育法制建设,通过学前教育立法,建立一个公开、透明的学前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学前教育的责任、领导体制、管理体制、办园体制、经费投入、教师的权利、责任、待遇和办园条件改善等方面,做到有法可依、依法协调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幼教发展的方针、政策,切实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管理。在实现学前教育公平中,政府通过采取相应的经济、法律与政策手段予以保障;在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中,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在学前教育改革中,明确政府责任,进一步加强指导、监督的职能等。

 

二 学前教育公平的大趋势与局部两极分化并存

 

1.推进学前教育公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学前教育的政策以教育公平为原则,更多地倾向于“弱势群体”,改革中将进一步突出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公共性,通过政策调控,缩小城乡间、区域间的差距。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学前教育,视其为民族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实行免费,如加拿大,有的公立幼儿园收费低廉,日本积极推动学前教育免费化进程,英国学前义务教育工作也已启动。借鉴西方先进做法,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应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方向,而学前一年义务教育逐渐过渡为学前义务教育是适合我国国情的较理想模式。

 

2.学前教育的均衡化

 

学前教育的均衡化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前提,《纲要》指出:“教育公平的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可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目标的落实,城乡间、地区间的学前教育发展将进一步均衡化。?

 

为了满足社会不同层次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多元办园体制在实现学前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大趋势下,局部两极分化的现象将不可避免:一是有良好师资和基础设施的贵族化。二是体现教育公平的平民化。两极差距相对缩小的矛盾运动既是教育公平的永恒追求,又是学前教育质量得以提升的必然形式。

 

三 学前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1.幼儿教师专业化前提下的学前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是学前教育师资水平提升的必然结果,我国独生子女特殊地位,加之“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思想观念的影响,使得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断上升,随之,家庭和社会对学前教育投入的加大,在逐渐满足社会对学前教育量的扩张过程中,学前教育质的提升是未来的必然趋势,这种现象在两极分化较大的机构中显得尤为明显,由此产生的辐射功能在诸如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的辅助下直接导致整个学前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在整个提升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直接从事幼教事业的幼儿教师,社会对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渴望要求学前教育必须专业化,专业化需要的是从事学前教育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尽管曾一度出现学前教育发展落后于社会要求时专业化受忽视的情况,但质量要求下的专业化必然趋势是学前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

 

2.体现在幼儿园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前教育理念、内容和方法等一系列变革带来的水平提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是新形势下为了推进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而制定的,其指导下的幼儿园课程改革包括了课程指导思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形式、课程评价等多方面的改革。幼儿园新课改把促进幼儿终身可持续发展,以奠定素质基础作为学前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把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育的重点,教师在新儿童观和教育观的指导下,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尊重幼儿的兴趣,视幼儿为积极主动探索者,为幼儿提供自主活动的环境条件,满足他们多方面的发展需要,让幼儿通过自然经验、社会交往和游戏等方式自主地学习,尊重幼儿的兴趣和个性,提供适合幼儿个性发展的教育,因材施教,挖掘潜能,培养幼儿自尊、自信、积极的情感和创新能力等。新课改的实施对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无疑起到了

 

推进的作用,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推广,将对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产生积极影响。注重幼儿整体发展基础上的个性发展趋势,将使幼儿智能优势开放其潜能的特色幼教机构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 学前教育机构改革不断深化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将加快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的步伐,在市场机制下,多种形式的学前教育机构将不断涌现。

 

1.积极稳妥地推进幼儿园办园体制改革

 

“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积极发展公办幼儿园,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要实现2020年学前一年毛入园率95%,学前三年毛入园率75%的目标,单靠正规的公办幼教机构是不现实的,因此,在办好公办幼儿园,使其成为示范的基础上,依照公办的标准大力扶持民办幼教机构的建立,形成公办与民办相结合、正规与非正规相结合的社会参与多元化办园体制,满足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将是未来学前机构体制改革的趋势。

 

2.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探索多种方式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

 

?随着国际合作的扩展、深化,吸引境外学前教育机构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参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满足社会对学前教育国际化需求的良好途径。

 

五 中国特色学前教育理论体系的国际融合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