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场勘查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本程序适用于区行政区域范围内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二)事故调查处理应当遵循“四不放过”的原则,符合客观公正、依法依规和提高效率的要求。
二、报告时间、程序及内容
(一)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区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区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要及时报区委、区政府,并逐级上报市相关部门,每级上报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二)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事故发生单位概况;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事故的简要经过;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已经采取的措施;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
三、接报和处置
区政府接到事故报告后,根据报告的伤亡人数和现场情况,立即通知相关人员第一时间到达事故现场。
发生死亡1人(含)以下的事故,由分管副主任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立即赶赴事故现场,进行事故前期调查,协调相关工作,并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及时通知安监、监察、公安、工会、检察院及有关职能部门赶赴事故现场进行勘查和救援,参与调查取证工作。事故现场情况由分管副主任随时向区人民政府报告。特殊情况或事故可能造成一定社会影响的,必要时请区人民政府分管副区长赶赴事故现场进行处置。
发生死亡1-2人的事故,由区人民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区政府办主任或分管副主任和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到达事故现场。必要时,请区人民政府区长赶赴事故现场进行处置。
发生死亡3人以上的事故,由区人民政府区长牵头,率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赶赴事故现场进行前期处置,待市事故调查组成立后配合开展工作。
涉事街道办事处、开发区、中央商务区和行业主管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除及时上报外,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应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组织参与事故救援和善后处理工作。必要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
四、调查组的组成
(一)区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的事故,由区人民政府授权区安监局组织事故调查组代表区人民政府进行调查。事故调查组由区安监局、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区有关部门、区监察局、公安分局以及区总工会派人组成,并邀请区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必要时,区人民政府直接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二)一般事故的事故调查组组长由区政府指定。事故调查组组长主持事故调查组的工作。
(三)区安监局根据区人民政府的委托和事故现场初步查看情况,及时成立事故调查组,并组织有关部门、涉事街道、社区和事故相关单位召开现场工作会,宣布事故调查组的成立和事故调查组组成部门,听取事故相关单位有关事故情况、现场救援、现场保护等工作,宣布事故调查期间需要相关单位配合的事项和具体要求。
五、调查程序
(一)现场调查。调查组及时与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见面,初步了解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应急处置及伤亡情况,督促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积极履行配合事故调查等法定义务,不得阻挠和拒绝事故调查,在事故调查期间不得擅离职守。
(二)现场勘查。一是仔细勘查事故现场,了解事故发生情况,认真做好现场勘查记录和拍摄事故现场概貌、局部和定位等情况、受害者位置、可能被清除或移动的痕迹等,必要时应当绘制事故现场示意图。二是对现场伤亡人员情况的调查,内容包括:死伤人数、伤亡人员基本情况(性别、年龄、职业、职务、从事本职工作的年限、持证情况、个人防护措施状况、事故发生前受害人、肇事者的健康状况等)。
(三)询问笔录。根据现场了解和勘查的基本情况,确定和落实询问调查的对象、问题和询问顺序,并做好询问笔录。询问调查由调查组2名以上调查人员负责实施,内容一般包括:事故发生时间、现场目击状况、现场人员情况、设备设施运行情况、异常变化情况以及其他与事故有关联的情况。询问结束时,其笔录经被询问人逐页核对并签字确认。
(四)收集证据。仔细收集现场物证,并做好详细记录,贴上标签;查阅、提取、复制与事故相关的证照、档案资料、操作记录等书面证据,收集、查封、扣押、登记保存与事故相关的设备、设施、原材料、工具、装置等物品。
同时,事故发生单位需提供以下资料交调查组:
1、事故经过详细报告;2、事故单位(法人)营业执照;3、事故单位法人身份证;4、事故单位(法人)资质证书;5、安全生产许可证;6、有关经营承包合同、租赁合同、安全协议;7、企业主要负责人和有关管理人员培训上岗资质证书;项目经理资格证、安全员资格证;8、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组织体系、安全生产责任制);9、技术标准、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技术交底;10、安全培训教育记录、现场安全检查记录;11、施工组织设计报批材料、施工安全专项方案;12、伤亡人员的自然情况(身份证、特种作业操作证或其他上岗资质证、抢救病历或医疗诊断证明、法医医学鉴定、死亡证明书、火化证明、伤亡赔偿协议);13、事故调查组要求提供的与事故有关的其他材料。(注:上述资料均需加盖单位公章,除第1项外,其他均为复印件。)
(五)根据事故调查的需要,委托有关专家或有资质的专业技术机构开展事故原因技术分析和作业环境评估检验。
(六)调查组召开事故调查分析会,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认定事故的性质、责任和责任人员,提出处理建议,并对事故发生单位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的建议。
(七)调查组汇总调查资料,形成调查意见,由区安监局负责出具事故调查报告,经调查组讨论确定后,报区人民政府审批,按规定报市安监局备案。
六、事故处理及结案
(一)事故调查报告报经区人民政府批复后,事故调查组成员单位应当按照批复意见要求,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事故发生单位和有关人员进行行政处罚,下达和执行处罚决定,出具结案文书,及时予以结案。
(二)事故发生单位应当认真吸取事故教训,严格按照区人民政府对事故调查报告的批复意见,落实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接受行政处罚,并对本单位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进行处理。
(三)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和涉事街道、开发区、中央商务区应当在事故调查报告批复后30日内,对事故发生单位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关键词]水文地质 地热勘察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7-0378-01
一、地热井勘察报告编写总纲:
(一)、地热井勘查目的任务
简述任务来源、双方合同约定的井深、出水温度、出水量、工期等具体要求,叙述经主管部门审批同意后的地质设计及成井工艺要求。总结地热井所在地区的以往地热地质工作程度,对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地热地质、地热开发利用所取得的成果和认识,以及对本次勘查工作的指导意义。
(四)、本次工作概况
详细叙述本次工作的过程(包括前期论证)、起止时间、成井周期、完成的工作量及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水温、水量、水位等),现场三方(甲方、勘查施工方、质量监督方)验收日期及验收意见。
(五)、规范报告编写格式及术语
地热井勘查报告编写的格式及术语要严格遵照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11615-89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执行。
二、地热地质条件和地球物理特征
(一)、区域地质条件
1、简述勘查区在区域构造单元中的位置,地热井所在地区(或热田、构造单元)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分布、控热构造和主要热储层埋藏条件及其变化趋势。报告编写人员要清楚以往区域地质条件的重要性,通过区域地质条件调查(井泉水温调查、构造踏勘、水质取样等)可以初步对勘查区域内地质条件做以了解。为日后具体实施工作奠定前期基础。
(二)、地热成井地质条件
1、通过对岩屑录井、岩矿鉴定、钻时录井、物探测井、水文观测等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确定分层标志,以组为单位建立本井的地层层序,详细描述各层单元(包括侵入岩、断层破碎带)的岩性、岩石化学、钻时物性、水文地质等特征,阐明各地层单元的埋深,钻遇的溶洞、漏水、涌水、涌砂、逸气、塌孔等现象发生的区段及层位,分析现象发生的原因并总结热储及盖层特征。
2、简要介绍前期论证和钻井施工中所布置的地球物理勘查工作方法,重点通过对前期论证、实钻结果与物探测井资料的认真对比和综合分析,对可行性论证报告及前期物探资料进行再认识,总结评述各种物探勘查手段在当地的有效性,合理解释设计推断结果与实钻结果产生差异的原因。有效合理的分析地球物理资料并结合以往资料以及水文资料为井位的布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多方面的验证,可以大大提高地热井勘查的成功率。
3、报告中应描述地热井钻进及成井工艺并附钻井流程图
3、 利用测井曲线并结合钻井过程中发生的漏失、放空等现象分析研究钻遇的岩溶、裂隙发育带、断裂破碎带,确定热储层的富水地段及深度和厚度,计算盖层及热储层的地热增温率。分析导热导水的控制条件。
4、分析论述井孔中岩芯、岩屑的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同位素等测量结果,研究其对地层划分的指导意义。
三、地热井产能测试与可开采量评价
(一)、详述稳定流或非稳定流抽水试验所使用的设备型号,试验方法、过程,稳定延续时间、落程、热水井的静水位、抽水下降水位、热水头恢复最高水位、出水量、出水温度,绘制相应的历时曲线,确定流量与水位降深的关系,计算储层的流动关系,确定产层有效厚度。概略计算储层渗透率和渗透系数、弹性释水系数、压力传导系数等。
(二)、依据产能测试资料计算井的最大出水量、稳定出水量、允许开采量、及可利用的热能,确定井流方程。
(三)、估算地热井在稳定产水量条件下的影响半径及采矿权申请范围。
(四)、依据地热水水质分析结果,评价地热水用于生活、医疗、矿泉水的适宜性。
四、地热井钻探施工方法及质量评述
(一)、钻探施工
1、仪器设备的描述
要详细叙述采用钻机型号、钻井方式、各井段孔深、口径、冲洗液性能等相关仪器设备的型号。
2、井管装置及井身结构
叙述各井段井深及下入管的钢级、口径、壁厚及管串套长度,上口与下 口装置深度,各级套管的重叠长度;叙述裸眼取水井段深度、孔壁结构、有无护壁筛管,以及筛管的规格口径、长度和下入位置;简述各段井斜测量结果,以及纠斜方法。依最终井斜数据绘制井斜图。3、固井
叙述各井段固井方法,水泥标号、用量、水泥返高及水泥封堵止水井段的具体深度及长度。
4、地球物理测井
地球物理测井是地热井成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过程,通过物探测井,根据物探测深曲线图,可明确井下是否有凉水混入及具体深度,如发现漏水段应及时进行处理。报告中简述测井时间段、测井工艺及采用方法并附有地球物理测井曲线图。
岩溶地区房屋基础施工一直以来是建筑工程施工领域的难题,需根据桩基区域溶洞发育情况,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本文将结合岩溶地区地质特征,分析探讨岩溶地区房建基础施工技术要点。
关键词:
岩溶地区;房屋基础;溶洞发育
石灰岩属于可溶性的岩层,在长期流水侵蚀和机械受力情况下所产生的水文地质现象统称为岩溶。岩溶地区房屋建筑基础施工的地质条件十分复杂,溶洞十分发育,给基础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如何处理好岩溶地区房屋建筑基础施工的各种难题,对后期房屋建筑主体工程有序进行影响十分明显,本文将结合笔者多年的现场施工经验,分析探讨如何处理岩溶地区桩基础施工难题。
1岩溶地区地质特征分析
1.1地层分布
在灰岩地区中,其地层分布按由上至下的顺序依次为:①表层为人工填土层;②冲洪积层。主要有粉质粘土、砂石、砾石和粉土等,软塑状态或可塑状态,有较强渗透性,且孔隙潜水的水量充足;③残积层。灰岩经风化与残积形成残积层,流塑状态或可塑状态,在残积层和基岩间的接触带上,因受到潜水的作用主要呈现出流塑状态;④岩层。岩层主要为灰岩,可见裂隙与断层,岩溶十分发育,基岩面上有明显的溶蚀作用,形成溶沟与溶槽。
1.2岩溶的发育特点
岩溶发育通常遵循一定规律,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按由上至下的顺序岩溶不断减弱。通过地层分布的分析可知,基岩面受到溶蚀作用已经形成了溶沟和溶槽,相比之下浅层基岩有较强的岩溶发育,部分甚至以串珠的形式从上到下分布,深层主要是古老溶洞,少有分布,其中暗河是由溶洞连通形成的;②浅层溶洞中含有较多充填物,而深层溶洞的填充物较少。溶洞内填充物表现为“全充填—半充填—无充填”的规律特点,大多为流塑状态或软塑状态;③岩溶构造裂隙较发育,在地下水活动较为频繁的位置岩溶较发育。
1.3灰岩地区地下水特点
按照地下水的赋存介质可将灰岩地区中的地下水分成三类:①在冲洪积与残积层内赋存的地下孔隙水,其一般具有很强的渗透性;②在下伏溶洞、暗河与溶蚀裂隙内赋存的地下岩溶裂隙水,其具有良好的连通性,且水量充足;③在构造裂隙带内赋存的地下裂隙水,其具有良好的连通性。
2施工准备工作
2.1全面岩溶场地勘查
经过选址勘察和初步勘察之后,需要对建筑工程施工区域开展详勘,探明施工区域溶洞发育情况,建筑工程桩基础作为地下隐蔽工程,在施工过程遇到溶洞若处理不当,后期施工将难以进行。而且对于桩基溶洞处理不当,在施工过程中极容易造成掉钻、卡锤、漏浆、塌孔等事故发生,不仅仅影响到了施工质量,而且还会对施工进度造成巨大影响。因此,在桩基施工之前,必须要对施工区域地质情况进行详细勘察,充分了解桩基施工溶洞发育规律、形态、大小等具体情况,提前制定出有效的处理方案,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2.2平整场地,做好钻孔施工平台
对施工区域进行全面详细勘察之后,桩基施工需要根据桩基点位分布、现场实际情况来平整场地,做好钻孔施工平台。对于溶洞较发育的情况,应在施工场地周边设置较大的泥浆池,以满足施工过程中所需要的泥浆量。同时,还要结合给水分布情况,铺设施工用水管道。一般而言,针对溶洞发育的情况,需要在施工周边备好回填所需的黏土、片石及水泥等,当出现漏浆时能够及时处理进而避免出现大面积坍塌现象。
2.3结合地质勘查报告确定好施工技术方案
在岩溶地区,地质勘查报告是建筑工程桩基础工程施工最有效的参考资料,需要综合勘查报告中地质岩溶节理裂隙走向,岩溶大小,岩面的高低等条件来确定施工技术方案,开孔顺序也需要根据由深到浅、由多到少、由大到小的原则确定开孔顺序,这样处理的方案是为了应对串珠状溶洞贯通导致的施工困难。除此之外,针对特大型溶洞和地质复杂的溶洞,需要事先制定好处理措施,尤其是多层溶洞,串珠状溶洞情况,需要根据地质勘查报告确定溶洞位置,在施工即将到达溶洞位置时,进行溶洞处理,要及时和现场施工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采取技术措施来确保施工质量。
3岩溶地区房建基础施工技术要点
根据施工区域溶洞分布情况,建筑工程基础施工通常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3.1片石粘土筑壁法
针对施工过程遇到的3m以内的,半充填或无充填的溶洞,施工过程难以保持钻进护筒水头高度的情况,一般可以采取片石粘土混合复冲的方法,复冲的目的可以使其混合形成泥石护壁,通过反复的回填复冲,直至冲击形成泥石护壁,孔内不再出现漏浆现象为止,片石粘土筑壁法是目前在处理桩基溶洞非常成熟的方法,在处理小溶洞问题有十分显著的方法,且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采用粘土片石筑壁法施工时,钢护筒埋设位置必须要穿过砂砾层和卵石层,这两层区域易出现漏水漏浆现象,进而导致出现坍孔。若施工区域地下水不丰富,也可以采取人工挖孔,砼护壁的方式成孔,采取这种施工方案施工质量容易控制,成本低,但是当设计桩深超深时,人工挖空成桩的方案将难以进行,不仅仅会影响施工进度,而且还会伴随出现较大的安全隐患。
3.2钢护筒跟进法
当桩基础施工遇到较大溶洞,洞内无充填物或流塑状充填物,伴随着较为严重的漏水情况,在采用粘土片石复冲无法取得满意效果时,通常采用的方案是钢护筒跟进施工法。所谓的钢护筒跟进施工法,即根据冲孔不断冲进,及时在桩内埋设护筒,通过钢护筒来隔离溶洞内流塑状充填物冲入桩内,杜绝出现难以成桩的问题。如图1。钢护筒跟进施工方法有两种,在冲击钻不断冲击成孔的过程中,上部孔壁已经形成了泥浆造壁,当冲击钻冲击位置到达溶洞区域时,泥浆护壁无法满足施工要求,此时通过埋设钢护筒在溶洞位置,进而达到溶洞堵漏的目的。当施工过程中地下水十分丰富,桩内地下水难以排出,人工挖孔难以开展的情况下,所采用的钢护筒施工方法是冲击钻成孔,钢护筒跟进施工,换而言之就是在开孔钻进的过程中,钢护筒一直跟进到持力层位置,在施工过程中若遇到钢护筒跟进困难的情况,通常要先下大护筒后下小护筒的方案,确保成桩后桩砼和护筒的连接。若施工遇到岩层,冲击钻扩孔系数小,钢护筒下沉跟进困难时,此时可以采用电雷管的方式进行焊破,确保钢护筒能够及时跟进。施工过程需注意,钢护筒跟进必须要确保最终桩孔竖直,不能出现歪斜、缩颈问题,且必须要达到一定的刚度,一般以8-10mm为宜。
3.3注浆法
若施工过程遇到多层夹层溶洞,且串珠状贯通,夹层中存在较厚的砂层,针对这类地质情况,可以采用高压旋喷注浆的方法,调整注浆机压力不超过0.4Mpa,在稳定后注浆在溶洞位置,注浆完成后方能继续冲击成孔,注浆法能够有效的处理这一类溶洞问题。
参考文献
[1]韦军宏,宋晓磊,谢立伟.新建贵广铁路岩溶地区钻孔桩施工技术研究[J].福建建筑,2010(05):97-99.
[2]张毅,房明.灰岩地区复杂地质条件下勘察、设计和施工应注意的问题[J].安徽建筑,2012(06):111-112.
关键词: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1.前言
房屋类型千差万别,地基处理永远在前。学习、研究、创造性掌握先进的地基处理技术,是建设者的毕生追求,也是建筑高质量楼房的前提。因此,作为企业的施工人员和管理着,仅了解房建位置的地质结构,现有状况是不够的,还要亲临现象,根据施工点的具体情况,精心选择施工方案,地基处理技术,以确保地基建成后的稳固性,为提高房层建设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2.影响房屋建筑地基基础质量的主要因素
(1)地基基础缺陷的种类及其对建筑物使用、安全、耐久性等方面的影响。
(2)上部结构的整体性、安全度、使用要求等具体情况对地基基础变形的适应性。
(3)地基基础和结构变形的数值,发展速度和趋势。
(4)地基基础缺陷和加固上部结构的可能性和经济性。
3.确保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合理性
3.1 重视工程勘查的准确性
工程勘察报告要全面反映房屋建筑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预防地基与基础的工程事故,首先对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全面正确的了解, 要做到这一点关键要搞好工程勘查工作,根据建筑物场地的特点, 建筑物情况合理确定工程勘查目的和任务,勘查工作是设计的重要前提,决不能忽视不做,也不能随便做而不考虑是否适用。特别是对复杂的、软弱的地基,更应慎重对待。
3.2 提高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地基基础的设计应当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结构型式和工地的土质条件,并结合现场具体情况,在适用与经济的前提下,保证建筑物的主要承重结构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不发生裂缝或损坏。设计人员应慎重对待工程勘查报告提供的地基承载力建议值,严格计算基础的实际土压力,若对勘查报告的建议值有怀疑,可以再做载荷试验验证。施工人员在天然地基上建造大中型工程时,应复核设计地基承载力的合理性。一旦发生地基产生较大的沉降或倾斜,必须立即停工,会同勘查、设计和使用单位共同研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地基和建筑物发生灾难性破坏。
4.工程实例
阳江市某建筑工程项目分为四个建设区,1 区和3 区分别为14 层和l0层主体建筑物,2 区为5 层的裙楼部位,4 区为4 层建筑物。1 区和3区的高度分别为58.30m、40.25m, 四个区的建筑主体结构均为框架抗震墙结构,单柱最大荷重约为4500kN、10200kN;2 区的建筑主体高度为27.60m,单柱最大荷重约为6800kN,为框架结构;4 区建筑主体高度为16.40m,单柱最大荷重约为5500kN,为框架结构。通过地质勘查情况,可以发现:①场地内人工填土分布连续,结构紊乱,均匀性较差,承载力低;②场地内粘土、粉质粘土分布基本连续,其承载力均偏低;③场地内细砂呈层状或透镜体分布于卵石土顶板,承载力较低,属可液化土,地基液化等级为中等;④场地内中砂呈透镜体分布,承载力较低,属不液化土;⑤场地卵石土分布连续,主要以稍密、中密、密实卵石为主,局部地段为松散或夹透镜体中砂。稍密、中密及密实卵石具承载力高、压缩性低的工程特性,为场地良好的天然地基土。
从工程实践中得知,素填土、粉质粘土、细砂不能满足荷载要求,且细砂为可液化土层,未经过处理不能作为基础持力层。卵石土能满足荷载要求,可作为基础持力层。
5.地基处理技术要点
5.1 人工挖孔灌注桩
(1)主要施工程序。场地平整放线、定桩位一浇垫层一架设支架,安装设备等一边挖边抽水一桩孔周壁的清理一支撑护壁模板一浇灌一周护壁混凝土一拆模后继续下挖,支模,浇护壁混凝土,循环作业一作扩大头,对桩孔验收一排除孔底积水,钢筋笼设置固定一浇灌桩身混凝土。
(2)成孔工艺试验。挖孔桩在正式施工前应进行成孔工艺试验,数量不得少于两个,检验桩侧壁土层有无坍塌缩孔、流泥、涌砂现象,混凝土护壁是否起到应有效果,桩端扩大头成型能否符合设计要求。
(3)桩距开挖顺序。当桩净距小于2 倍桩径且小于2.5m 时,应采用间隔开挖。排桩跳挖的最小施工净距不得小于4.5m,待第一批桩浇灌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60%时,再开挖相邻桩。
(4)挖孔方法。由人工从上至下逐层用锹镐进行,遇坚硬土层用风镐、锤钎破碎,遇孤石时应由专业爆破人员采取可靠的爆破措施。爆破时应注意安全,防止炸坍护壁,设计建议优先采用小剂量炸药多次爆破法进行。挖土次序为先中间后周边,按设计桩径加两倍护壁厚度控制截面。
(5)护壁。每节护壁长度为1000mm,应视现场挖孔情况而定。第一节护壁须高出地面200mm, 同时做护肩, 第一节定位后安装护壁钢筋,支护壁模板,然后浇灌混凝土。护壁混凝土强度达5.MPa 以后,方可进行下层土方的开挖。护壁往下施工时,以每一节作为一个施工周期,每浇筑完三节护壁,需校对桩中心位置及垂直度。
(6)钢筋笼制安。钢筋笼制作、安装、主筋接头错开50%,螺旋箍筋每隔1.0~1.5m 与主筋按梅花形用点焊固定, 每隔2m 加设一道加劲箍。对于长度大于15m 的钢筋笼可分段制作,现场吊装就位时焊接,应采取措施将钢筋笼悬固在孔内正确位置及标高上。
(7)混凝土浇筑。浇筑前必须对成孔进行复测,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及时处理;浇筑混凝土时,孔日处应设护口筒,灌注时尽量避免碰撞孔壁;灌注桩的混凝土灌注充盈系数不得小于1.0,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80~100mm;浇注混凝土时应采用串筒,串筒末端离孔底高度不得大于2m,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分层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实;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进行养护。
5.2 冲孔灌注桩
(1)设备及调试。钻孔机具及工艺的选择应根据桩型、钻孔深度、土层情况、泥浆排放及处理等条件综合确定。
(2)护筒。施工前应定出施工所用护筒的规格数量并运到现场。护筒埋设应准确、稳定,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的偏差不得大于50mm。护筒埋设深度应超过杂填土埋藏深度0.2m。护筒周围应用粘性土分层回填夯实,并在开钻之前复核一次护筒的位置。
(3)泥浆护壁。施工期间护筒内的泥浆面应高出地下水位1.0m 以上,在受水位涨落影响时,泥浆面应高出最高水位1.5m 以上。在清孔过程中,应不断置换泥浆,直至浇注水下混凝土。浇注混凝土前,孔底500mm 以内的泥浆比重应小于1.25,含砂率小于等于8%。
(4)清孔。浇灌混凝土前,孔底沉碴厚度应≤50mm。
(5)桩允许偏差。桩孔桩中心位移偏差100+0.01Hmm;桩的垂直度偏差H/ 100(H 为桩长);桩径允许偏差+50mm。
(6)钢筋笼制安。主筋接头错开50%,螺旋箍筋每隔1.0~1.5m 与主筋按梅花形用点焊固定,每隔2m 加设一道劲箍。对于长度大于15m的钢筋笼可分段制作,现场吊装就位时焊接,应采取措施将钢筋笼悬固在孔内正确位置及标高上。
(7)混凝土浇筑。浇筑前必须对成孔进行复测,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及时处理, 合格后尽快浇筑混凝土; 水下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80~220mm。泌水率应控制在4%之内;浇注混凝土时应采用导管,导管定长偏差不超过,0.5%,连接部位内径偏差不大于2mm,,内壁光滑平整;连接成导管时,轴线偏差不大于20mmc。连接后在0.5~0.7MPa 的压力下不漏水;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对混凝土进行养护。
参考文献:
【关键词】地质勘查,问题,对策
1.前言
我国对地质勘查工作非常重视,尤其是这对于缓解当前我国经济建设中存在的日益严重的矿产资源约束,以及保障国家对地质矿产资源进行科学、协调、可持续的利用具有巨大作用。加强地质勘查,对于推进我国城乡社会建设以及积极开展国土资源管理具有巨大意义,对于改善当前人居环境也有巨大的作用。
2.主要问题
通过参与省内外各类地质项目评审、检查与验收,笔者总结出了近几年来地质勘查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如下:
2.1立项阶段
由于在前期工作的欠缺,选点没有认真调研,没有对前人成果加以借鉴,文献资料搜集不全,野外考察不认真,立项原则不清楚,工作不认真,从而使得后期问题较多,结果不理想。由于在目前阶段,地质勘查投资渠道单一,一些队伍的构成很不合理,竞争力不高,找矿的效果也不好。我们应该尽快建立起地质勘查的投融资新的运行模式,完善相关的流程。对地方勘查单位要减员增效,以克服当前普遍的机构臃肿,体制僵化的问题。
2.2设计阶段
(1)设计前没有进行实地勘探,没有对已往地质勘查工作的情况进行细致了解,工程布置不合理,立项依据不充分,导致后期实施不顺利。(2)设计资料不全。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设计要求编写,附件如任务书、资格证书、矿权证明等不齐。图像不完整,不规范。(3)设计工作方法叙述不规范,技术指标的要求不明确,可操作性不强。(4)预算不合理,高定工程技术条件和高套预算标准的情况较为普遍,甚至一些预算员都没有经过正规培训,预算没有严格审查,预算格式不对,甚至计算结果错误。
2.3实施阶段
(1)没有按批准的设计及专家意见实施。工作流程不正确,没有系统性;样品测试结果不及时,从而不能有效指导勘查工作;工程随意布置,钻孔位置及工作量的变动没有正常的申报审批手续;甚至出现了一些越界施工、边探边采等严重的违法行为。(2)测试地质剖面位置不佳;导线点及界线点无标志;记录不完全,不准确;分层不清楚或不合理;标本采集不规范;剖面与平面图不吻合;岩矿鉴定及采样结果没有及时补充进剖面记录,导致错误;剖面实测中的地层划分单元、岩矿石名称、描述及其他原始资料混乱;没有及时按实测剖面编制出地层柱状图。(3)地质填图观测点现场没有标志;实际观测点位与图上不一致,测量坐标误差大;实测地质界线与推测界线没有划分清楚;有效点较少;记录格式不规范,观察不细致,描述不完善,没有路线描述以及没有应有的地质信息;没有现场素描图或照相材料。(4)槽井探布置间距参差不齐;施工没有达到地质目的,见矿率不高;规格不达标,不平整,没有清楚的基岩界线,缺少质量验收记录;地质观察、素描简单,记录不全;槽端、井口及基点均无标志,采样位置不易观察到。(5)钻孔布置不合理;矿体斜深不够,从而导致浪费大量工作量;观察、素描简单,记录不清楚;没有测斜、校正孔深的记录;岩心与岩心箱标识不规范;缺岩心签、分层签、样品签的使用不规范,数据不对应;岩心处置没有经请示;钻孔竣工验收不规范,没有钻孔验收报告;没有封孔设计及封孔质量记录;孔口没有放置水泥标志或标志不合格。(6)采样方法不正确,探槽与坑道中基分样不能用拣块法;分样不合理,没有按矿种、矿石类型等来划分样段;样长不合理,通常不应超过可采厚度;矿体顶底板没有样品控制;刻槽样槽不清楚或根本找不到样槽,样槽不平整,规格不对;岩矿心样应该采用钜心法或着劈半法;样品野外称重不认真;样品分析结果不及时;样品内、外检数量不对及单位不规范。(7)综合研究不够,资料整理不及时,野外验收时没有一套完整的资料,缺资料清单、详细的工作总结、初步综合研究成果图表;没有对资料进行分类装订;野外描述的内容与实物不一致;签名不全;三级检查不严格或流于形式;没有项目任务书和经评审通过的设计书以及设计审查意见。
2.4报告阶段
(1)各类报告是地质工作的最终成果体现,但很多报告提出的结论与建议毫无建设性意义;报告格式不规范,甚至出现报告题名、责任页、摘要、附图附表附件和内容要求都不符合要求的现象。(2)报告内容很多相似,机械套用他人成果,抄袭严重,有的甚至出现甲项目名称用在乙报告中。(3)不同的报告有不同的要求,比如资源储量报告、储量核实报告、地质勘查报告等,名称不同,内容不同,要求也不同,因此我们要注意区别,按不同报告编写提纲和相关的技术要求来编写。
3.问题的解决
现在就如何加强地质勘查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我们要加强综合信息研究,不断坚持地质科技的改革创新,为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做出贡献。当前我国的矿产资源勘查严重落后,一些重要的矿产无法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求,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我们必须用先进的地质理论去武装我们,指导我们科学找矿,尤其是现在找矿的难度越来越大,我们更要用创新的地质理论以及先进的勘查手段来帮助我们找矿,我们不能受传统理论和观点的束缚,要敢于不断提出创新的思路。所以,加强综合信息研究,并且积极推进地质科研创新,对于科学找矿具有重大的意义。
应该制定具体合理的规划,为缓解我国当前的资源压力作出努力。为此我们提出了,要加强能源以及非能源的矿产勘探,并建议国家对重要的矿产和重要的成矿带编制出具体的可操作的勘查规划,落实任务,保障资金,确保国家对矿产的需要。
对于公益性的地质工作,国家主要负责全国的能源和资源的远景调查与潜力评价,因此凡登记矿权的资源勘查,从预查到勘探项目都是根据目前地质勘查规范。预查地质的效果不好,普查也不是很准确,许多项目还有待验证,投资风险较大,对于企业和社会资金的投入十分不利。
国家出资形成的矿业权的收益,应该充分考虑地勘单位的权益。尤其是最近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出通知,明确了国家出资形成的探矿权和采矿权收入,中央和地力二八分成,这对于完善矿业权的有偿转让具有重大意义,规范了矿业权的收入分配。
应该积极落实国有地勘单位的扶持政策,这对于保持地质勘探队伍的稳定以及加强地质工作和促进地勘单位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们不仅要依靠市场‘无形的手”也要政府用‘有形的手”来对矿产的开采和勘探进行宏观调控。控制好规模,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从而实现人居环境的改善。
4.结束语
我们应该统筹好地质工作的开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也要做好公益性地质调查与商业性地质勘查的协调,做好矿产的地质勘查和环境的地质勘查的工作,统筹好国内的地质事业发展和对外合作,并根据国家产业政策,适时调整矿产资源的总体规划,协调好各地地质勘探工作的推进,为构建和谐社会不断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柯洪,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 , 2006
[2]徐绍锉,张华海,杨志强,王泽民,GPS测量原理及应用[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