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传媒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随着我国传媒行业的兴起和发展,传媒公司不断加强内部管理,探索有利于公司高效发展的管理制度,力图增强公司发展活力,提高公司行业竞争力。预算管理是适用于现代传媒行业发展的科学管理制度,对于传媒公司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预算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对经营行为和财务状况进行规划和预测,对经营过程进行合理控制,以促使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经营效益的最大化。目前,预算管理在我国传媒公司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大,在实践过程中呈现出诸多新特点,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总结。
1传媒公司预算管理的特点
1.1传媒公司预算管理具有全面性、全程化的特点
传媒公司的预算管理是全方位的,在人力成本计算、推广成本、材料成本预算、投资预算以及投资回报率的预算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统筹计划。预算管理是一个预测、指导、控制的管理过程,并不是编写计划就能一蹴而就的。传媒公司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对于公司实际运作与预算的一致程度进行全程控制,对于与预算不相符的情况,会加以约束,确保内部运作与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一致。互联网催生了传媒行业非常多的增长点,比如网络剧、付费小说等,这就需要传媒公司在进行成本预算时,对新生项目进行全面的预算管理,这同样是创新产业模式,促进传媒行业共享互联网时代的红利的必要条件。
1.2传媒公司预算管理具有整体性、规范化的特点
传媒公司为了保证预算编制的统一性,会根据公司的实际运营情况和市场发展情况,制定公司预算的标准和规范,使各个部门按照统一的规则进行预算的编制和管理,以更好地实现公司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同时,编制预算和执行预算时,需要公司各部门、各管理层级都能统筹规划,严格执行,协调一致。预算管理不只是财务部门的职责,也不只是部门领导的职责,是需要全体员参与的过程管理制度。
1.3传媒公司预算管理具有前瞻性、预测性的特点
预算管理是对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对未来一段时间所面临的经营状况的预测和评估,为企业能够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资源、提高资金流动和回报率,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传媒公司在编制预算时,致力于促进公司良好的发展前景和解决可能面临的运作问题,对于公司发展具有前瞻性的指导作用。根据企业之前运作中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下一年度的预算时,会充分预测企业运营各个环节的发展情况。
1.4传媒公司预算管理仍具有不完善性
1.4.1传媒公司预算管理存在理念陈旧的现象在新媒体经济发展如火如荼的形势下,传媒行业发展也是瞬息万变,传媒公司预算管理制度必须适应于不断变化的市场形势,很多传媒公司在预算管理理念上跟不上行业发展的变化,出现与公司发展现状脱节的现象。例如,某传统报业公司顺应行业发展潮流,营销部设立了微信公众平台,希望能够扩大公司受众群体,提高公司知名度,寻求促进企业发展的新思路,并且实际推广过程也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公司财务部门对于新媒体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于预算管理中出现的新项目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在年度预算中对于平台运作的预算为6万元,这远低于该公司公众平台运营的成本,导致该报业公司公众平台运作受阻,致使该公司在新媒体的领域中落后于同行业的竞争者。1.4.2传媒公司预算管理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的现象传媒公司作为文化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公司市场化操作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不成熟的方面。预算管理作为重要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之一,传媒公司在引入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存在很多内部制度不完善的情况,致使预算管理体系混乱,预算管理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1.4.3传媒公司预算管理人员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传媒公司的经营模式跟传统企业的模式存在很大差异,在成本控制、资金投入等方面存在特殊性,预算管理人员存在对于传媒公司业务发展的实际情况不甚了解的情况,极容易导致预算跟执行存在很大出入的问题。例如,某传媒公司新入职的预算管理人员,由于之前没有传媒行业的从业经验,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忽略了传媒行业的一些特定的支出项目的重要性,传媒公司的图书推广会、读者见面会、约见访谈对象产生的差旅费等项目都没有进行合理的预算,反而对于接待费用的预算数额远超传媒行业的一般预算,导预算在实施过程中产生了诸多问题。1.4.4传媒公司预算管理存在管理方法单一的现象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下,传媒公司在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行业转型的过程中,拥有诸多创新项目。传统的预算管理手段并不能完全适应于传媒公司,传媒公司在预算管理方面重视程度仍然不够,投入的人力物力不足,管理方法单一,导致预算管理的积极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2进一步加强传媒公司预算管理的措施和途径
2.1传媒公司应该转变预算管理理念
传媒公司,尤其是由事业单位改制成的传媒公司,不能固守旧有的预算管理理念,要不断加强对传媒市场的研究,在充分合理地对资本、投入、产出、防范风险和收益分配等方面进行前瞻性预算,用以指导公司战略经营目标的实现。传媒公司应该认识到,预算管理应该是一个公司全程化的管理制过程,企业从管理层到具体的执行部门再到基层员工,都应该是参与到预算管理中去,从而确保预算的全面性和有效执行。同时,对于符合市场变化的新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传媒公司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学习。同行业之间也可以加强沟通和互联,相互学习公司在预算管理方面的新模式,共创行业发展的新未来。
2.2传媒公司应该制定严格的预算管理制度
传媒公司应该依据市场形势的新变化,制定严格的预算管理制度。在财务部门中,设置专门的预算管理小组,在动员全体员工参与到预算编制的同时,对于相关工作必须进行专业化管理,建立完整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确保预算管理发挥应有的作用。对公司年度预算目标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定,在符合企业实际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经营战略目标来编制年度目标,以预算目标为导向,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建立完善的预算监督体系,对于与预算严重不符的情况,相关管理部门必须进行严格的核实。
2.3传媒公司应该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传媒公司应该重视对于预算管理相关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同时对于新的财务管理理念和新的管理方法进行培训,开阔管理人员的视野,鼓励员工加强自身学习,为员工建立合理的晋升渠道,给予具有良好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员工以合理的奖励,实现公司和员工的互利共赢。
2.4传媒公司预算管理应该充分利用新技术
新兴的科技手段,特别是互联网在我国的飞速发展,催生了许多新的经济形态,同时给传媒行业的发展也带来很多挑战和机遇,但是机遇大于挑战,与传统的传播方式相比,互联网的传播范围更广、速度更快、影响力更大。传媒公司应该充分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寻求符合行业特点的预算管理的新方法。传媒公司可以通过建立公司内部统一的预算管理网络系统来实现预算的高效性和准确性,让全体员工都能参与到运算的制定和执行中来,共享管理信息,真正实现全面有效的公司预算管理。
【关键词】先锋传媒;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引言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其存在于整个财务管理过程中。但是,近几年一些中小型企业由于自身实力较为薄弱等原因,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暴露出应收账款回收不力、资本负债率过高、偿债能力不足等问题。此外,还不断有大型企业、跨国企业也传出破产的消息。通过观察研究可知,这都是因为没有做好财务风险管理造成的。由于企业相关人员缺乏财务风险意识,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财务制度不完善,缺乏相应监管等原因,导致企业财务风险不断积累。一旦财务风险失去控制,就会导致财务危机的出现。因此,企业需要在分析自身原因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防范措施来规避风险,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促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文献综述
黄锦亮,白帆(2004)认为企业需要在筹资、投资、资金回收和收益分配四个方面分别实施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防范与控制三个环节的风险管理活动。有效地对财务风险实施管理,最大限度地保证企业的利润,形成稳定健康的现金流[1]。周若君(2012)认为当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主要存在风险意识淡薄,资本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项目投资分析不科学,收益分配政策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2]。金昌旭(2012)认为开始全面财务风险管理研究是完善企业经营管理的必然要求,也是财务风险管理理论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立一个全面有效的财务风险防范和控制体系,以最小的财务风险成本实现最大的企业价值是全面财务风险管理的主要目的。倪学辉(2009)总结出财务报表能够全面综合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他要求企业经营者进行经常性财务分析,建立预警分析指标体系,进行适当的财务风险决策。
三、成都先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财务风险分析
3.1 公司财务指标风险分析
3.1.1从偿债能力方面分析公司的财务风险状况
3.1.2从营运能力方面分析公司的财务风险状况
3.1.3 从盈利能力方面分析公司的财务风险状况
4、成都先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加强财务风险控制的建议
4.1 加强应收账款催收管理
当一个正常运营的公司其应收账款过大时,这将会影响到公司的现金流,经营计划及决策等。截止2014年底,成都先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应收账款金额达到4,732.11万元,并且还有不断增加的趋势。为此,公司应加强应收账款催收力度,特别是要加大对世家机构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及时改变现有业务收入和项目结构比例,积极应对市场风险。另外,公司还需建立健全的科学高效应收账款催收机制,制定相应的《销售与收款制度》和《应收账款管理规定》等。
4.2 注重公司经营管理,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成都先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应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及内部人员岗位责任制度,明确规定公司领导层、财务部、经营部等部门的财务管理职权,并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此外,公司还应明确制定关于财务支出管理、应收账款管理、经营合同管理、预算调整等相关环节的财务制度,并要切实在实际工作中得以全面落实。
4.3加强内部管理,注重行业创新
面对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传统纸媒应积极应对新媒体行业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公司应从采编工作、经营工作、管理工作三个层面进行改进及提高。在采编工作方面,应加强对内容生产导向的把控指导和监督管理,加快推进新媒体和采编内容的深度融合。坚持“内容为王”,扩大先锋系列品牌影响力。在经营工作方面,应坚持以利润为核心,以市场为主导。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实现向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转变。规划投融资渠道,实现全营销战略;在管理工作方面,要全面推进公司依法制企,及时对公司相关制度进行修订完善,引导全员严格依照法律、公司章程和公司管理制度的规定履行职责。不断加强成本管控,增强成本观念,贯彻全员成本管理,合理平衡经营拓展与成本控制的关系,提高资金运作水平。
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选定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以“媒介融合与地市级电视台”和“地市级电视台人力资源”两个主题的相关文献为基础,通过对其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掌握地市级电视台人力资源发展现状,了解媒介融合环境对其生存和发展带来的影响,以管窥媒介融合环境下传媒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现状。
1.媒介融合与地市级电视台。截至2014年7月30日,发现研究“媒介融合与地市级电视台”理论命题文献的相关论文有287篇左右,其中有代表性的论文:《媒介融合背景下地市级电视台发展策略》(费毅恒,《采写编》,2014年1月)提出媒介融合背景下地市级电视台存在的弊端,分析其发展存在的困境;《媒介融合中电视台网站发展探析——以凤凰网为例》(韦颖,《东南传播》,2007年8月)一文探讨了在媒介融合中电视台网站应如何和电视媒体进行良性互动的问题,并分析了凤凰网在媒介融合中是如何把握自身优势而成为电视台网站中较为成功的典范;《媒介融合的现状及对传媒业的影响》(邢仔芹,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一文展示了媒介融合的发展现状,探讨目前的媒介融合实践及这一背景下传媒业存在的问题。从这一方面的文献研究来看,媒介融合环境给地市级电视台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定困难:强势卫视、互联网媒体的垄断、同类电视台节目之间的竞争等。
2.地市级电视台人力资源。研究发现“地市级电视台人力资源”理论命题文献的相关论文有370篇左右。同样,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对电视台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的若干思考》(詹正茂,《现代视听》,2007年7月)一文中提出了我国电视台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观念陈旧,革新意识不强、组织结构老化,运行效率低下、人力结构不合理,员工发展缺失、测评标准不明晰,激励机制不健全等;《地市电视台人力资源的问题分析》(张健,《中华新闻报》,2004年5月)一文中指出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困境:人力资源建设理念模糊、人力资源结构失衡、部分人员专业失范、普遍欠缺人力资源的再开发机制等问题;《内蒙古电视台人力资源管理的困境及对策》(任佳琪,内蒙古大学硕士论文,2012年5月)一文通过研究内蒙古电视台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以及抽样调查的补充说明,提出高端人才匮乏是内蒙古电视台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最大困境,并探讨可产生其问题的主要原因:对高端人才价值认识不足、招聘机制不完善、薪酬评价体系不科学以及激励竞争机制不健全等。从多篇文献的梳理中可以发现地市级电视台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根据上述的研究现状可以发现,关于研究媒介融合环境对地市级电视台生存和发展的影响等相关文献较多。不论是对地市级电视台发展现状的理论研究还是实证分析,在媒介融合环境的影响下,新媒体的发展和强势媒体的壮大都对地市级电视台的生存带来较大的冲击和挑战。关于研究地市级电视台在内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等文献也较为丰富。但是,综合研究发现,关于媒介融合环境对地市级电视台人力资源管理产生的影响和作用等方面的文献研究却存在较大的空白。
(一)媒介融合环境下地市级电视台的生存困境1.新闻时新性被弱化。在新媒体出现之前,具有地域特色的地市级电视台在信息和更新过程中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话语权,获得当地人的喜爱和青睐。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兴起,媒介融合环境让新闻、信息的渠道变得广泛化,地市级电视台的收视率迅速下降,其优势逐渐被新媒体所取代,新媒体的信息更迅速,甚至成为传统媒体信息的重要来源。2.广告投放量逐渐减少。在媒介融合环境下,广告商对地市级电视台的广告投放量逐渐减少,转而投放在收视更高的网站、视频等相关新媒体中。《2013年视听新媒体蓝皮书》分析表明,“在近年视频行业的高速发展中,视听节目网站的媒体价值逐步被认可,广告数量稳步增加。全国在线视频行业收入在2010年只有31.4亿元,但2011年实现62.7亿元,再到2012年增加30亿元达到92.5亿元”。3.受众更加老龄化。新媒体具有全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等优势,引领媒体产业潮流,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吸引着更多低龄人群,逐渐导致传统媒体的受众人群老龄化。地市级电视台同样面临受众老龄化的现状,国家广电总局的《2013年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显示,“40岁以上的消费者成为电视受众的主流群体,电视受众群的年龄结构呈现‘老龄化’趋势”。
(二)地市级电视台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困境1.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弊端显露。在我国传媒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事业单位管理制度长期以来根深蒂固,在经济落后时代,事业单位制度能够保障固定收入和社会福利,有利于传媒单位的人事稳定。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的弊端日益显露,在传媒业中,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由于安稳,导致许多工作者缺乏创新,缺少竞争意识,不利于传媒业进步。所以,在近几年,传媒单位人事管理制度逐渐从事业单位向企业化转型,地市级电视台人事管理部门也面临转型期的重重困难。2.人力资源配置方式不合理。我国传媒市场的人力资源配置方式不合理,主要表现在进入和退出机制不科学。在传媒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中,部分人事部门不能根据媒体发展的实际情况招聘人才,尤其是地市级电视台,很难引入专业型人才,更多是根据主管单位的要求来安排人员,甚至有一些与传媒业不相关的人员进入此行业,占据许多辅岗位,存在严重的因人设岗问题。与此同时,不适合岗位的工作人员由于占有事业编制,没有形成合理的退出机制,从而影响传媒单位的整体发展。
(三)媒介融合环境对地市级电视台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情况分析我国学者在此方面的相关文献研究较少,但若从媒介融合环境下地市级电视台的生存困境,以及地市级电视台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面临的问题分析,媒介融合环境也直接或间接地对当下地市级电视台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较大的影响。1.注重地市级电视台“创意型”人才的培养。媒介融合环境彻底重塑了市场竞争格局,并强化了市场竞争。一方面,新媒体的发展趋势逐渐强大,导致传统媒体陷入生存困境,电视台等相关产业的自然垄断属性被不断弱化;另一方面,电视台在内容制作上存在同质化问题,商业性质过于严重,同类节目的“山寨”现象尤为突出,并缺少技术上的更新,导致地市级电视台收视率偏低。究其原因,传媒业生产的是内容和信息,由于产品性质不同,人才已经成为传媒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若改变地市级电视台的发展现状,必须要注重“创意型”人才的培养,重新审视人才的重要性。“创意型”人才不但要具有新媒体的技术和思维,还要有营销理念和方法,确保地市级电视台在媒介融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吸引受众的眼球,挖掘自身特色,以此改变地市级电视台在市场竞争中的发展现状。2.减少地市级电视台人才流失。当前,媒介融合环境间接改变了传媒业的人才结构,传媒业的人才流动频率逐渐增大,地市级电视台普遍存在留不住人的现象。比如:更多技术型传媒工作者选择新媒体、在实践中培养出来的主持人、播音员也在机遇面前另择良木,选择更广阔的发展平台。长期如此,致使地市级电视台整体水平落后,难以在节目中进行创新和突破。对此,人事部门需要深刻认识到人才流失的瓶颈,并采取相关措施改变现状:在人才管理上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媒体人在工作中感受到自身尊严;人事部门要科学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并提供培训平台,让工作者能够给单位创造价值;地市级电视台应该丰富单位的激励机制手段,有针对性地在精神上给予员工更多的关怀和鼓励,在物质上为员工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和福利,让人才在自身工作岗位上得到满足,以更好地留在人才。
三、研究展望
DM广告的区域性
位于大连的四海传媒目前在全国拥有258家分公司。正以每个月20家的速度递增。四海传媒的前景与空间,是通过全国各地分公司的整合,来完成全国广告市场的布局,从而形成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广告载体,并开发影音广告、新型显示屏广告等项目,真正形成全国联动的多元化广告公司。DM与其他媒介的最大区别在于:DM可以直接将广告信息传送给真正的受众,而其他广告媒体形式只能将广告信息笼统地传递给所有受众,而不管受众是否是广告信息的真正受众。
四海传媒总经理毕诗海在没有从事广告行业之前,经营的是实体商业。作为商家,离不开广告宣传,现在的媒体形式很多,但是缺乏一种针对本地消费市场的广告载体。这不但是大连的状况。同时也是全国各地区商家面对的问题。他认为首先要对这个市场需求进行整合。创立一家针对当地市场、服务于各个阶层商家的广告载体,再将这种模式进行全国的推广复制。
DM广告的优势
DM广告和其他媒体相比,具有时效性长、广告费用低、图文并茂信息直观、受众群体广泛等优势。经营DM和其他媒体相比,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客户群体广泛、运营成本低、资金回笼快等方面。
DM与其他媒介的最大区别在于,DM可以直接将广告信息传送给真正的受众,这样就减少了浪费,而其他媒体只能将广告信息笼统地传递给所有受众,而不管受众是否是广告信息的真正需要者。因此,DM广告与其他媒介相比,更具有强烈的选择性和针对性,持续时间长以及灵活方便的“集群式轰炸”等特点,不同于一般的报刊广告。DM广告的广告主可以根据自身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版面,自行确定广告内容的长短及印刷色彩,决定预算规模,以最经济的成本获得最大化的宣传效果,以达到产品促销的预期目的。
DM是对事先选定的对象直接实施广告。广告接受者容易产生其他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越感,使其更自主关注产品。一对一地直接发送,可以减少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客观挥发。使广告效果达到最大化不会引起同类产品的直接竞争,有利于中小型企业避开与大企业的正面交锋,潜心发展壮大企业。可以自主选择广告时间、区域,灵活性大,更加适应善变的市场。内容自由,形式不拘,有利于第一时间抓住消费者的眼球。信息反馈及时、直接,有利于买卖双方双向沟通。广告主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随行就市。对广告活动进行调控。摆脱中间商的控制,广告主可根据自己理想的效果重新调配广告费及广告设计。
为商家打造品牌是不变的宗旨
毕诗海讲述了他的经营理念是:智慧创造价值、卓越成就品牌。在这样的经营理念引导下,始终将客户的品牌打造放在第一位。为很多商家成功打造了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四海传媒为客户服务的成功案例有很多,比如在帝豪健身会馆没有开业的时候,四海传媒就为其做好了品牌宣传规划:首先以帝豪健身会馆的名义运动健身的理念;开业以后是对健身场馆及运动项目的详细介绍;在此期间也为帝豪健身会馆做了一系列的会员拓展策划;在经营半年的时候,针对帝豪健身会馆做了三场活动:普湾新区全民乒乓球大赛、普湾新区首届登山节、女子瑜伽大赛。这三场活动均以帝豪健身会馆来冠名,时间历时5个月;以后还做过运动项目开发、第二轮会员拓展计划、社区送健康等方面的运营策划。消费者反馈效果非常好。
在广告行业竞争这么激烈的趋势下,还有很多加盟商加入到了四海传媒的大队伍中,这对于四海传媒是一种鼓舞,良好的口碑来自于市场和客户,只有市场和客户的口碑评价才是最权威的。四海传媒的全体员工时刻谨记公司箴言:把品牌作为一种生命――精心呵护;把营销作为一种思想――不断创新;把创意作为一种专业――匠心独运;把传播作为一种责任――责无旁贷。本着执著、拼搏、创新、进取的精神,为客户真诚服务,努力让客户成功。只有客户取得成功,四海传媒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所以,四海传媒在为客户服务的时候,都是务求尽善尽美。也只有如此,才会赢得市场和客户的良好口碑。
探寻管理模式,开拓未来发展空间
管理是企业的生命线。一个企业的发展,取决于完善的管理制度和人力资源机制。管理制度可以不断地修正在企业经营中出现的偏差。也可以让员工处于公平的环境中。最大化地减少内耗,更好地完成工作。
毕诗海表示,人力资源机制在企业的经营中更加重要的,很多企业经营者都曾感叹现在的竞争太激烈了。究其根源,企业的竞争最终为人力资源的竞争,正所谓得人才者得天下。一个成功的企业不但要招聘来人才,更要有留住人才的方式,而留住人才其实也是满足需求的过程。这就是在员工可以得到应得薪水的前提下,还能拥有良好的成长空间,并实现自己的价值。做好这些就不用为员工跳槽而苦恼了。所以。做好完善的管理制度和人力资源机制,是企业成长的重要的环节,四海传媒也正是凭借这些,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越走越远。
一、 内部控制是企业赖以实现各级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
内部控制是相对于外部控制而言的,是由于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
狭义的内部控制仅指企业的财务控制和监控,广义的则是指企业的内部管理系统,包括为保证企业正常经营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证监会、经理层和企业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等在北京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自2009年7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基本规范》构建了以内部环境为重要基础、以风险评估为重要环节、以控制活动为重要手段、以信息与沟通为重要条件、以内部监督为重要保证,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五要素内部控制框架,拉开了我国全面、系统地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序幕,具有相当积极的意义。
二、传媒集团内部控制建设的现状
以党报为主体的传媒集团,由于其“事业单位企业化运作”的特点,一方面是,肩负着党和国家新闻宣传、舆论引导的重要历史使命,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面向市场,在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实现做大做强的战略,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传媒集团的内部控制从一开始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在体制改革中探索适应于采编和经营的需要。现在,为寻求更大的发展,响应国家有关转企改制、资本上市的相关规定,传媒集团都在不断完善适应事业发展需要的内部组织架构,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整合资源,优化各种业务流程,建立健全各种经营、管理制度。
但是,传媒集团的内部控制建设离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1.控制环境基础薄弱。没有建立起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集团领导及员工对内部控制系统建设的重视不足,投入不够。2.内部控制活动执行不力,授权不尽合理,沟通协调成本高。员工岗位责任制覆盖不全面,工作规范不健全。制度建设更新不及时,或执行不力,考核流于形式。3.风险意识不足,缺乏前瞻性。传统传媒抵御政策变化、新科技变革、新媒体冲击等风险的能力较弱,内部效率不高,导致依靠自我积累、自我增长的能力薄弱。4.信息系统应用不充分,提供共享信息和增值服务不够。5.内部监管没有形成长效机制,监控的成果不显著。
三、 按照内部控制五要素建立健全传媒集团内部控制体系
(一)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是任何企业的核心,是企业的人以及它所处的环境,是推动企业的引擎,也是其他要素的基础。控制环境主要有五个方面组成。
1.建立适应集团事业发展的治理结构。传媒集团应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以产权和业务流程为纽带,完善有关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
为坚持党管导向、党管媒体和党管干部的原则,传媒集团党委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对传媒集团的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的一切权利和义务。集团党委是集团的最高机构,对内部控制负全责。
党委会下设战略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四个专门委员会,明确党委会的主要职责和议事规则,以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促进董事会科学、高效决策。
按照采编和经营两分开的原则,党委会下设事业法人和企业法人及若干高效的职能部门。采编业务、采编人员的管理和非经营性资产的运营纳入事业法人,经营业务、经营性资产的运营和经营人员的管理纳入企业法人,拟上市的组织结构按照《公司法》等相关法规的规定设置。
2.建立完善、高效的公司内部控制组织架构。根据事业需要划分事业部制,缩小管理层级,各管理层级、各部门之间职责明确,分工合作,各行其责,不相容职务职责分离、相互牵制,人员配置合理,形成有效的分层级负责任的管理机制。
3.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完善内部稽核体系。审计部审计负责人由审计委员会提名后党委会任免,对审计委员会负责,并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工作。审计部行使审计监督权,依法检查公司会计账目及相关资产,对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进行监督和评价,对公司的资金运作、资产利用情况及其他财务运作情况进行分析评价,保证公司资产的真实和完整,对集团及子公司内部控制运行情况、募集资金的使用与管理以及公司业绩等进行内部审计,充分发挥其在强化内部控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4.以人为本,人力资源政策。传媒业的竞争主要是人的竞争,人的素质直接影响媒体主业的质量及经营成效。传媒集团的人才结构包括具有正确新闻理念和敏感新闻眼光的新闻采编队伍,具有企业经验、善于经营管理的职业经理人队伍,掌握专业知识、精通专门技术的专业人才队伍,具有熟练岗位技能、爱岗敬业的基层员工队伍。要管理好这一企业的核心资源,就需要建立高效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健全职位说明书,明确每个职位的任务、职责、与其他职位的关系,以及该种职位的工作环境和任职要求,并根据各个岗位的能力要素,对其贡献进行评估,确定岗位薪酬级差,实现内部公平性和外部竞争力。要对人力资源需求做准确预测,完善招聘流程和引入机制。对员工和部门实行量化考核指标,定期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其薪酬挂钩,督促其实现业绩目标。通过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提拔人才,淘汰业绩和能力都落后的员工。要建立员工轮岗制度,培养集团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要建立绩效和发展导向的员工培训体系,引导和协助员工做好个人职业规划,使每位员工的职业生涯目标与组织发展的战略目标一致。
5.企业文化。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为事业稳健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如果没有成形的价值观,而是口口相传的师徒制,无法保持集团文化及价值观的统一和延续。传媒集团是文化企业,集团党委更要注重完整的价值观体系建设。集团应该提出简明的核心价值观,由人力资源部将宣贯、传播核心价值观当作一项重要职责。通过管理人员职业操守准则和员工行为守则,引导管理层和全体员工掌握企业内部控制的本质要求,促进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提高专业胜任能力,自觉遵守企业内部控制的各项规定。
(二)风险评估。
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在整个集团范围内进行一体化的风险管理。针对可能面临的政治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信用风险、财务风险、人才风险、新技术变革风险、管理层道德风险等一系列的风险,建立识别、分析和应对程序,分类、分等级区别量化管理,始终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有可能时将风险转化为机会。
(三)控制活动。
传媒集团要以战略统筹事业发展方向,以全面预算管理统筹发展进度。要在采编、经营等重要环节规定必要的控制政策和程序。可以采取编制与工作相配合的内部控制手册的方式,作为统一公司的制度和流程的手段,加大宣传、培训力度,使各级人员掌握本职岗位规范流程,了解与其相关部门的工作规范和纪律,促进团队合作,提高工作效率。主要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交易授权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资产接触与记录使用控制、独立稽查控制、电子信息系统控制等,使内控制度覆盖法人治理、投资、销售、人事、财务、行政管理等各个方面。健全内部管理报告系统,详细规定上报时间及报告线路,强化内部报告的分析与跟进。
(四)信息系统与沟通。
信息与沟通要始终贯穿在风险评估和控制活动过程中。集团要加大投入,借助先进技术和管理手段,创建强大的内部和外部信息系统,为采编、经营管理提供高效支持,并通过管理程序减少风险。要实现各个子系统的信息交换,为管理层及时有效地提供信息、业绩报告。创建宽松、平等的沟通环境,建立及时有效反馈机制,使集团全体员工知悉集团在业务、经营、财务报告及法律遵循方面的责任及约束,纠正可疑的不恰当事项和行为。内部沟通的充分性不仅使员工能够有效地履行其职责,与广大受众、供应商、监管者和其他外部人士的有效沟通,使管理层面对各种变化能够及时采取恰当的进一步行动。
(五)对控制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