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

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

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范文第1篇

会议指出:前期规划编制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从2015年年初以来根据在参加吉林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精神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吉政办明电〔2014〕101号)部署安排,我委共承担《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总体规划(2016-2025年)》、《吉林省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以及其他专项规划、专题报告,共计33个规划及专题报告。工作涉及内容多,任务量大。省农委党组对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高度重视,制定下发了《吉林省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吉农办计〔2014〕4号),先后召开了2次党组会进行安排部署,形成以《率先规划》、《“十三五”总体规划》为牵头拿总的工作推进机制。李国强主任亲自部署、亲自过问,各个分管领导分兵把口、各负其责,各处室、单位积极谋划、科学研究,按步骤要求扎实推进,取得了较好的阶段性成果。《率先规划》已得到省委、省政府印发施行,朝鲁书记批示:此规划报告全面性、系统性、操作性较强,同时也得到农业部等国家部委、全省各级各部门的得充分肯定。《吉林省农业可持续规划》已完成了全部起草、征求意见、论证等工作,已通过省政府审核,近期将以八个厅局联文的形式印发。《“十三五”总体规划》已完成意见征求和专家论证,其它专项规划、专题报告都形成初稿。

会议要求:扎实做好下一个阶段的规划编制工作。今年是“十三五”规划启动年。按照省政府的部署,今年上半年所有规划都要完成审核印发。目前已进入四月,全国两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并3月17日公开。《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也将于近期。国家和省里“十三五”发展的思路目标、重大战略、重点任务等都已明确,一方面为修改完善各个专项规划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任务,另一方面也标志着要抓紧推进各个专项规划修改完善及审核等规划编制收尾工作。下一步要重点做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抓紧推进《规划》的修改完善。各个专项规划、专题报告大都是去年年底前形成的,使用的数据往往都是2014年的,国家和省里新精神、新部署都没有很好融入。这次修改必须紧紧围绕这些问题,凡是总结分析使用数据必须使用2015年统计公报数据,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必须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部署要求相符,准确把握国家和省里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总体安排,做到方向清晰,思路科学,重点突出,措施有力。

(二)做好《规划》的各方面意见征求工作。我委制定的各个专项规划、专题报告是《吉林省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子规划,是一个有机联系统一规划体系,也是全省“十三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个《规划》间是相互衔接、相互支撑,也就是说我编制的各个《规划》间不能“打仗”,并且与各省直相关部门制定的专业规划也不能“打仗”。特别是数据使用上、目标设定上、任务提法上往往出现相互矛盾的问题。为此,各个规划、报告修改完善后,必须扎实做好意见征求工作。要在委内各个处室、单位间,也要在业务相关省直部门间做好意见征求,比如,农业科技规划就应委内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征求省科技厅、省科协、省人社厅、省农科院等相关部门的意见,再如,园艺特产业规划就应在委内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征求省林业厅、省畜牧业局、省国土资源厅等相关部门的意见。对于各方面意见综合吸收,并做好调整完善。

(三)做好《规划》的论证审核工作。在做好规划编制修改、征求意见的同时,各个处室、单位要积极开展专家论证工作。可以通过召开专家论证会、去电去函咨询等方式,发挥“外脑”的智力支持作用,确保规划编制质量。在此基础上,报请委里各个分管主任审核把关。比如园艺特产业等《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总体规划(2016-2025年)》提出20项重点任务,都应提交委党组会进行审核。

会议强调:为确保圆满完成规划编制任务,要做好三项工作。

(一)必须高度重视。编筐窝篓重在收口。目前已进入春耕大忙季节,农业生产、农村改革等各项工作任务都全面展开,各个处室、单位的工作很忙。但这绝不是不重视规划编制工作的理由。大家要统筹兼顾,两手抓,做到相互促进。要指派专人负责,留出工作时间。

(二)确保时间要求。到6月时间不到2个月时间,时间是很紧。鉴于省里“十三五”规划还没有印发,还需等待省里一些统计数据材料等,以及修改任务较重等,请各处室、单位按照以下大体时间掌握。要于4月20日前形成修改稿,5月1日前完成征求意见,在5月15日前完成相关审核形成送审稿报委发展计划处。

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村土地;组织制度;招商引资;产业化

一、促进农村组织制度

在新的农村组织制度中,原乡级政府的一些重要职能部门可以转化为县级政府相应职能部门的派出机构,以市场机制作为资源配置的基本方法,通过济手段和导向性政策来实施宏观调控。通过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如专业协会、合作社)把众多小农户重新组织起来,行使农业生产方面的组织职能,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成为农业产业化的主导组织模式。而村级的日常事务则可以由村民委员会处理,实行村民自治。

二、重视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是一个很好的尽快搜集发展所需资金的很好办法,并且它具有传导效应,可以吸收先进的技术,国家要吸引外资,工业生产要招商引资,农业同样需要招商引资。农业招商引资,是指提供优厚条件,吸引有资金、有技术的个人或团体来当地进行农业生产,以尽快改变农业现状的措施。要进行农业招商,也需要进行土地承包制度的改革,把农民手里富余或生产效率极低的土地承包给承包商,让他们进行现代化耕作或者是多种形式的农业型生产活动。这项措施和吸引人才入农业交相呼应,那些大中专毕业生可以进入这些承包商的门下,进行技术研究指导或者是市场开拓。

三、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投资

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但关系到招商引资的力度,也是城市化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保障,必须引起重视,建议国家和地方要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切实的改变农村的电力、通信、供水、供气、交通等状况。对农业的投资不但要减轻农业税,主要必须集中在加大对农业技术的科研上,改善农业生产的灌溉和抗灾害等能力。

四、支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保障

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1)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采取政策扶持措施,例如可以对以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主体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给予税收政策优惠,从而为农民就业创造机会;(2)建立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培训体系;(3)进行户籍制度的改革,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消除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各种歧视政策与措施。

2.农村劳动力转移保障体。(1)对失去土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失业最低保障制度,对于完全失去土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应在其过去拥有土地使用权的有效期内为农民提供相当于每年土地获益水平的失业最低生活保障;(2)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医疗保险制度;(3)农村剩余劳动力子女教育保障制度。通过建立一系列有效的保障制度来保证农村劳动力既能转移出去又能站得住脚。

五、加快城镇化步伐,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要把农村经济搞上去,必须进一步解放农民。历史证明:每给农民松一个绑,国民经济就有一次大发展,农村经济就有一轮高增长。推进城镇化建设,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发展小城镇建设,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功能,发展服务业,增强小城镇的聚集力、带动力。推进小城镇健康协调发展,增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承载能力和农村经济的拉动作用。制定和完善小城镇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吸纳民间资金向城镇集中,鼓励和引导农村经济能人到小城镇经商办企业,引导小企业向小城镇集中。通过加快小城镇建设,把农村的经营大户吸纳到小城镇来,把过剩的劳动力引到城镇来经商,发展服务业,带动农村的发展,促进繁荣。

六、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要通过科技培训、科技教育、科技引进示范、科技推广应用,把农村经济发展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积极开展农业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引进、推广工作,加快农业新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并使之真正产生效益。培养一批服务农业生产的稳定的高水平科技服务推广队伍,推动农业科技水平的迅速提高。 要鼓励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研发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

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豫东地区;生态型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基地

一、豫东地区发展生态型现代化农业特色产业基地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一)豫东地区发展生态型现代化农业特色产业基地面临的新机遇

1.惠农政策支撑有力。

党的十六大确定了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战略。党的十七大在提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强调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新召开的党的十更明确强调确保到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中央、河南省委省政府和商丘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做好“三农”统筹发展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连续出台了“两减免”、“三补贴”、严格保护耕地、加大农业投入、适度控制农资价格、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保护等一系列支农、强农、惠农的方针政策,大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以工支农、以城带乡、 “城乡统筹”、“三农”协调,已成为未来豫东地区农业发展的大趋势和政策基点。

2.支撑新型农业现代化的经济基础条件坚实。

目前,豫东地区农业在GDP中的比重已降至18.6%,城市化水平已接近42.6%,这标志着豫东地区的综合实力已进入工业化前中期发展阶段的新水平,具备了以工支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基础条件;同时,随着新型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实施,又必将实现以工业反哺农业,以城镇、城市带动农村,为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活力。

3.农业发展路径清晰。

国内和国际居民食物消费结构的新趋势是:由数量型消费向质量和享乐型消费转变,安全营养、方便快捷的加工食品和休闲观光等需求将呈现加快增长趋势。商丘市委市政府顺应农业这一未来发展趋势,进一步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由数量型农业向质量效益和休闲观光型农业的加快转变,由资源消耗型农业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循环生态型农业的加快转变,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推进农业产业化和企业化经营。这就为新型农业化道路的抉择提出新的要求。

(二)豫东地区发展生态型现代化农业特色产业基地面临的新挑战

1.传统农业文化与后现代知识化农业文化的挑战。

由传统的现代化农业向新型后现代知识化农业文化转变,需要以新型的后现代知识化农业文化为支撑,即依托新型工业化、信息化、科技化、经济全球化为发展战略背景的鼎力支持,实施新型农业现代化,就需要卓有成效地加大农业新型文化的改造,切实提高广大农民的现代科技知识水平。这是豫东地区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面临的一个新挑战。

2.可持续发展的新挑战。

未来10—20年,豫东地区人增地减,耕地、水等资源紧缺矛盾仍将呈现上涨的趋势,诸多资源、环境、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与问题对农业发展构成潜在的威胁,这是豫东地区新型农业现代化抉择面临的一个新挑战。

二、豫东地区发展生态型现代化农业特色产业的思路和重点

豫东地区生态型现代农业的发展,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发展中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优化为目标,继续在区域优势特色上狠下功夫的同时,加快豫东地区农业向生态型现代农业的转变,将生态、特色、效益三者有机结合,坚持走“绿色环境、特色产业、国际精品、高效经济”的生态型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切实提高市场竞争力、资源利用率、生态稳定率和土地产出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和农村经可持续发展。

(一)注重绿色环境

要充分发挥豫东地区得天独厚的平原广阔、一沃千里的自然优势和生态优势,坚持生态立农的原则,结合传统和现代农业技术,加强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保护。要发挥农业对生态的修复功能、持续平衡提升功能,坚持走以生产型为主转向以生态型为主的农业发展路径,着力提高生态农业发展的效益与质量。要适应市场变化,以绿色消费需求为导向,切实体现农产品的绿色化、特色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兼容性。要充分利用豫东地区农产品加工业的明显优势,在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大力建设全国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生产迎合国内外人们消费观念的有机、绿色农产品,提高农产品质量品味,创造豫东地区特有的农产品“绿色”品牌,将“绿色”特征贯穿延伸于农业生产的整个链条中。

(二)突出特色产业

科学制定生立足豫东地区特色农业资源优势,以四大粮食作物(小麦、玉米、大豆、红薯)、五大经济作物(蔬菜、花生、棉花、油菜、水果)、两大养殖产业(畜牧、水产)、五乡(夏邑县:中国食用菌之乡;柘城县:中国三尖椒之乡;宁陵县:中国酥梨之乡;民权县:中国河蟹之乡;整个豫东地区:中国泡桐之乡)、三个一(一个主产区:国家粮食核心主产区;一个农产业集团:集公司、农户、基地于一体的全国500强企业之一的科迪集团;一个市场:全国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310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依托,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发掘特色农产品优势。在巩固全国优质商品粮基地地位的同时,加快优质粮食基地、特色林果业基地和绿色畜牧业基地建设。正视和解决豫东地区农业生产环节中出现的各种生态问题,依据各个区域的特色优势,建立适合不同区域的生态经营和管理模式,大力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加大豫东地区生态农产品的产出,培育和建立优质专用农产品原料生产体系和绿色生态型农产品生产基地。以农产品加工业和龙头企业带动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生产,市场化经营,基本建成集中连片的区域化优势产品产业带,形成一批优势产业群,加快生态农业种植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化,走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经营的道路。

(三)追求高效农业生态经济

要通过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加大对农业资源的有效利用,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与生态、特色资源有机结合于豫东地区生态型现代农业发展的各个环节中。通过发展生态型现代农业和产业化、企业化、合作化经营,全面提高农业经营效益,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将生态型现代农业的生态优势最终体现到经济效益的增长上来,走一条高效双赢农业发展的道路,最终形成和实现生态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格局。

三、豫东地区发展生态型现代化农业特色产业的建议

生态型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制度、政策、知识、技术、观念等多方面因素。各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作用于生态现代农业特色产业的各个环节。发展生态型现代农业特色产业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解决好这些突出的问题,对加快推进生态型现代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科学制定豫东地区发展生态型现代化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规划

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其他省区生态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结合豫东地区的地域特色和种植作物特色,研究制定豫东地区生态型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特别是加强与人们饮食健康息息相关的食用农作物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明确特色林果、设施农业、粮食、蔬菜、水产养植等领域发展生态农业的思路、原则、建设目标、区域布局和政策措施。要加强相关行业发展规划与豫东地区生态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衔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防止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

(二) 加大豫东地区发展生态型现代化农业特色产业的人才、技术、资金培养、供给力度发展生态型现代化农业特色产业的关键在于充分利用豫东地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的优势,将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以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带动促进农业现代化。加快新型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关键在于:为豫东地区生态型现代化农业特色产业提供建设的物质、技术、资金、人才保障,以科技、人才、资金、技术的优化带动新型农业现代化,以新型农业现代化促进科技、人才、资金、技术的高层次提升,形成良性互动发展,从而实现豫东地区生态型现代化农业特色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范文第4篇

 

今年以来,31个省(区、市)全部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机制,各地各级乡村振兴局相继挂牌,乡村振兴全面提速。6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正式施行,乡村振兴战略迈入有法可依、依法实施的新阶段。

 

当前,做好下半年乡村振兴工作,必须加快构建农业农村新发展格局,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提升乡村产业现代化,激发乡村振兴动能。

 

下半年,乡村产业发展要聚焦地方主导产业,优化区域布局,拓展乡村多种功能,大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要继续加大乡村产业链、供应链推进力度,开展50个全程试点县建设。推动实施脱贫地区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促进脱贫地区产业提档升级等。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要继续以县为单位开展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加强现有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产业强镇等项目整合,示范引领农业设施化、园区化、融合化、绿色化、数字化发展,形成梯次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格局。

 

另一方面,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上半年,农业农村部制定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组织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持续深化农村改革,稳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完成53万个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

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发展

1前言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长久以来,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于国内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水平是个不争的事实。就此,随国际贸易往来的日益频繁,这种生产力水平低导致竞争力弱问题更为突出,大大制约着国内农业发展走向世界的脚步。为促进国内农业的高水平发展,非常有必要加快国内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实现良好的农业信息资源交流,使我国的农业生产实现最优配置,以进一步提升我国农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而在此过程中,农业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可以起到良好的桥梁作用,对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有着极大促进作用。

2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2.1农业信息化是带速传统农业发展的倍增器

信息技术是高科技发展产物,现如今的时代,信息技术与任何产业的结合,都将很好地助推本行业的倍增发展。同样,与农业产业结合,同样会起到意想不到增速效果。长久以来的传统农业发展,都处于一种低质低效的状态。虽然农业劳动力成本较低,但是,同样管理、技术、经营等综合素质水平也不高。实现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发展,注意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用当今最先进的农业信息技术带动传统农业的飞速发展,将实现传统农业跨越式发展。

2.2农业信息化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

在现代农业的生产发展中,信息化有着更为广阔的市场需求。在经过的大量农业市场调查中,对本地市场中农产品需求的变化,不少农户不能适时地进行掌控和了解。农业信息上的闭塞,往往导致农业种植的盲目性,待本农产品上市收获时,往往不再有那么大的市场潜力,带来的经济损失是极为惨重的,同样会浪费大量的劳动力资源,对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在此,农业信息化在我国的农业市场中的需求量是非常巨大的,只有充分发展农业信息资源建设,使农业信息资源得以快捷准确的流通,使农民真正掌握最新的农业市场信息,才能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2.3有必要将农业信息当作一种产业来规划发展

由此,综上所述,一方面我们认识到农业信息化是带速传统农业发展的倍增器,另一方面我们洞悉到农业信息化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在此,非常有必要将农业信息当成一种产业来发展。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农业信息化更是已成为科技含量更高、利润更高的产业之一。

3借助农业信息化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3.1完善健全农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建设

农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完善,同样为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某种程度上来讲,信息化指标的高低,同样反映了本地区、本行业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而完善农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建设,则重点由如下几部分构成:1)信息量:包括单位面积内人口的通话次数、E-mail数、信函数、报刊数、网上信息数、因特网点数等。2)信息装备:包括单位面积内人口的电话机数、电视机数、计算机数、上网微机数等。3)信息主体水平:如单位面积内人口中的第三产业人口数、大学生数、信息从业人员。4)信息消费:如个人、单位或集团消费中信息消费的绝对值和相对值等。

3.2利用农业信息化系统保障粮食购销的安全稳定

建立健全农业信息化建设,对保障地方粮食购销安全运行,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信息的实时交流,全面了解市场粮食购销情况,能起到很好的预警作用,避免种植农产品没有销路。通过建立农业信息产业,对实现这样的风险预警信息系统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当然这样的信息预警系统决不是简单的农业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更重要的是对农业信息进行的深加工、分析和预测。如同天气预报,原始的水文、气象资料信息对最终消费者没有多大意义,但经过对这些原始资料加资料加工分析产生的新的天气预报信息却更有价值,这其间通过信息加工形成新的信息产品,使信息在深加工过程中得以升值。粮食预警信息系统也同样如此,在粮食预警信息系统中不单要研究国内农业信息,还要研究国外信息,不仅要从粮食品种、质量、产量、面积、价格等方面进行研究,还要从气象、灾害及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形成新的信息产品,以保证粮食运行体制的安全。

4结论

农业信息化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中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一则体现在传统农业的发展一直处于一种低质低效的状态,信息技术作为高科技发展产物,能更好地带速传统农业倍增发展。二则现代农业的生产发展中,信息化有着更为广阔的市场需求,非常有必要将农业信息当成一种产业来发展。而且,在全世界范围内,农业信息化已成为科技含量更高、利润更高的产业之一。借助农业信息化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首先应该完善健全农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建设,其次利用农业信息化系统保障粮食购销的安全稳定,应该全面了解市场粮食购销情况,预警粮食购销的潜在市场买家,避免种植农产品没有销路。

参考文献

[1]林宝洁,谷永丽,魏晓军.呼伦贝尔市农业环境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4,(6):114-116.

[2]夏晓波.智慧农业应多做“生态”文章[J].江西农业,2016,(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