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字媒体技术的核心

数字媒体技术的核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字媒体技术的核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数字媒体技术的核心

数字媒体技术的核心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设计;信息传播;传播媒体数字技术

一、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兴起

科学的每一次进步,都会对艺术设计领域的变革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成为艺术形式繁荣的发展动力。在整个艺术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医学和人体解剖学的研究,为素描、雕塑提供了重要的创作理论参考;几何与透视学的发展,为绘画提供了符合人体视觉原理的透视理论;颜料化学的进步,为油画家提供了明亮而富有层次的颜色表现空间;光学原理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使印象派画家遵循光学的原理,分析和组织物象的各种关系,同时光学应用的研究还促成了摄影技术的诞生,从而对艺术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切都体现着科技对于艺术的重要推动作用。

进入20世纪以来,科技对艺术的影响变得更加强烈和迅猛,数字技术的发展为艺术创造了更广阔的表现空间,上世纪80年代初,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成为现代尖端的视觉表现手段和形式,快速迅猛地出现在电视、电影、平面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展示艺术设计和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等大众传播媒介和视觉艺术设计领域之中。WWw.133229.cOm计算机图形学的出现,被称为第三次图像革命,其意义甚至大于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的前两次图像革命…。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数字艺术设计”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出现在艺术设计领域,它融合了“艺术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学科。数字媒体艺术是基于数字科技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生的艺术形式,关于新媒体艺术的特点新媒体艺术先驱罗伊·阿斯科特(royascot)说:“新媒体艺术最鲜明的特质为连接性与互动性。”从国际学术界和教育界对数字化“设计”的诸多称谓及科学内容的设定来看,数字媒体艺术主要涉及到视觉艺术、人机界面、信息传播、多媒体、数字网络、动画、广告、游戏、虚拟环境,虚拟产品设计等,其主要范畴都在2l世纪数字化“设计”的“数字媒介”囊括之中,由此就可以比较明确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基本内涵和范畴。

进入2l世纪,全球范围内以新媒体、数字影像、cg特效、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内容创作行业已经成为当代知识经济产业的核心产业,在美国、日本其产值超过了传统的汽车工业,而韩国更是将游戏为代表的数字内容产业作为立国之本,并已成为韩国经济成长的新动力。目前全球数字内容还在不断地向更深更广的领域扩展,而这个产业也必将成为

三、目前数字艺术设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数字艺术设计及其产业的迅速发展给国内外视觉艺术设计界带来了很多问题。最突出的就是跨学科人才的知识分离化现象严重,其次是人才需求和教育模式的问题,传统的艺术教育体系在设计人才培养定位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两极分化现象。

以上问题的出现,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在认识新媒体艺术设计和培养数字艺术人才的过程中存在着几个方面的问题而产生的:

首先是认识的问题,数字技术在艺术设计领域的应用大致可以归纳三个大的方面:①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②数码新媒体艺术设计(包括网络、多媒体、电子产品、动画、游戏等方面)。③非商业化艺术类数码艺术创作在平面、环境等一些学科方面,数字技术是一种辅助手段,而在广告、新闻等方面它是传媒的载体和形式,或是一种工艺和创作手段。④数字媒体设计是随着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和艺术相结合的新型学科,同其他的艺术学科相比,它具有实用性、时代性、跨学科和复合性的特点。对于新媒体艺术需要有新的思考和理解,如果还保持原有对艺术类理念的认识,它既不符合学科的发展,也不符合市场的需求,因此正确地认识理解和探索新媒体艺术及其相关领域对于数字艺术设计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是人才素质结构的培养问题。数字艺术是一门跨学科、多学科结合的复合型学科,培养和训练既懂得艺术设计规律,又懂得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能操作相关应用和后期制作软件的数字艺术设计人才,已成为当今数字艺术设计产业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课题。数字技术人才和创意人才都是社会急需的,但是需求的比重却有很大的差别,因此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制定培养不同层次的技术人才和创意人才的教育目标。

最后就是培养对象问题。随着普及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到艺术类学科,随之而来就产生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专长的相互矛盾的问题,学生的综合修养和知识结构错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对于新媒体专业的教学和培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种现象在艺术类院校表现得尤为突出,可以考虑数字媒体教育不要只限于文科的艺术类学生。

四、根据新媒体艺术的特征来完善人才培养

为了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发展和新媒体艺术人才的培养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在人才培养院校建立各个学科间的交流和资料的资源共享、学科间的优势互补的教学体系。2.开设学科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学习教学的立体化平台。这样有利于形成循序渐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培养扎实的艺术设计功底和熟练的数字工具操作能力、充分利用各方面有用的信息资源。3.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建设教学资源立体化平台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将传统艺术教育与现代数字技术教育有机融合,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创建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工作室,以及数字人才培养创新工作室。4.同时为培养高层次的教师队伍提供了更好师资环境,更好的保证教学质量。5.加强教学体制在选材阶段就提出相对较高标准,培养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选材将更符合新媒体专业对培养对象知识结构的要求,就更有利于培养出优秀的人才。面对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发挥社会和院校之间的各自优势,可以更好的解决数字艺术人才在培养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培养出真正适合社会需求的数字艺术人才。当然数字艺术人才培养的完善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既不能只埋头研究教学的建设,也不能只是应付市场的需求。

数字媒体技术的核心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 人才培养 核心能力

数字媒体是近年来一个新兴产业,发展速度非常迅猛,其经济增长点仅次于IT产业,被誉为21世纪知识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全国各地高校为应对数字媒体专业人才需求,纷纷开办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但由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育中存在的“专业方向定位模糊,课程设置拼盘化”现象,导致学生缺乏专业核心技能,大多数毕业生并不能够胜任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工作岗位。因此做好专业人才定位和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能够切实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人才培养体系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一、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内涵与核心能力

《2005中国数字媒体技术发展白皮书》给“数字媒体技术”的概念做出了解释:根据数字媒体创意设计,以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图像图形技术、网络技术等为支撑,主要研究图、文、音、像等数字媒体的捕获、处理、存储、传播、运营管理,再现各个环节相关的技术,就是数字媒体技术。根据以上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定义和理解,可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核心能力分为数字媒体认知能力、数字媒体创意能力和数字媒体制作能力三大类。

数字媒体认知能力主要是对数字媒体的艺术审美、文化、传播等方面的认知,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基础能力。数字媒体创意能力决定了数字作品的优劣,是数字媒体技术的灵魂。数字媒体制作能力包括媒体软件操作能力、程序设计与系统开发能力、媒体内容安全控制和相应的管理能力,是数字媒体专业的关键能力。

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一)制定适应市场需求、突出核心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出来的人是否掌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核心能力,需要市场对人才进行检验,因此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学校自身特点,紧跟市场需求的变化,制定和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以下是对数字媒体技术主要制作岗位的工作内容与能力要求的分析,如表1所示。

严格来说,底置教寮际跞瞬诺呐嘌目标应是从认知能力、创意能力和制作能力多层次角度培养应用创新复合型人才。但是,如果不结合高校自身办学特点和优势进行人才培养,必然会导致学生核心能力不突出、泛而不精。目前,开办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院校可分为三类:理工类院校、文科艺术类院校和综合类院校。

(二)抓住核心能力,构建合理的专业课程知识体系

数字媒体技术行业是一个融合了人文、艺术设计和计算机技术的新兴行业,所包含的知识点非常多,综合全国高校数字媒体技术的专业核心课程多达50门以上。我们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成功的教学模式,来构建具有核心能力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知识课程体系。

根据跨学科的特点,应整合课程资源,确定技术与艺术相融合的基本教学指导方针。在对学生进行三种核心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开展数字技术、交互技术、多媒体技术与人文修养、艺术创意等课程,如图1所示。

这种技术与艺术结合的教学计划不是简单的课程堆积,而是根据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知识体系进行科学设置,有利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专业建设与发展。一方面兼顾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核心能力中人文艺术、技术和创意思维三个能力,对于每个方面能力的培养都单独开设了课程,保证了专业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另一方面,这三种能力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各种能力均有相互的交叉,交叉部分也开设了课程,体现了能力之间的关联性。三者的交集为数字媒体创作与开发,着重培养学生将三者综合运用的能力,体现技术、人文艺术素养和创新性的统一。当然,各院校可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和优势,增加或更改其中的课程设置,使其适应市场需求,更具竞争力。

(三)校企协同,实现核心能力协调发展

为实现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实践型、应用型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应该尽可能多地与社会上的企业、事业单位建立联系,并与有较多联系合作的企业建立实习基地。数字媒体企业机构里拥有大量成功经验的专家能手,高校要尊重他们的知识、技术,聘请他们为学生教学,指导学生实践,这样能够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数字媒体技能,也可使高校数字媒体教育与产业实现成功对接。

学校应成立学生创新实验中心,并配备相关的设备、设施、师资和资金等条件,学生可根据项目成立研究小组,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意能力。借助企业的实际项目展开工程实践训练,了解企业项目的实际开发流程,可提高学生的项目意识和项目规范能力,最终实现数字产品创意和制作能力的提高。

校企实践的协同,能解决“眼高手低”的顽疾,把天马行空的创意落地,增强严谨规范的工作能力,有利于核心技能协调发展。

三、结束语

此种设计是基于核心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的有效尝试,针对专业核心能力对课程进行设置,强调课程之间的融合性和学科知识的系统性,改进了以往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培养机制中存在的核心能力培养模糊、交叉学科课程意识淡薄等现象。其制定了以核心技能为中心的跨学科的人才培养机制,确保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数字媒体产业发展迅速,而我国的数字媒体产业刚刚起步,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还处在探索阶段。从第一所高校开办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至今已过去十余年,随着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希望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能逐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为我国数字媒体产业发展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潘琪.数字媒体跨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3(4):5-8.

数字媒体技术的核心范文第3篇

1.1居民生活环境中的应用

在过去,人们接触网络通常都是在工作单位,现在,人们下班后可以在家中进行网上冲浪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了。在这种需求背景下,房产开发商提出了智能小区建设的规划,为小区住户提供了高质量的宽带交互式多媒体信息服务,并提供了实用的网络平台。当今在智能小区中,居民能够利用此平台实现网上销售与购物、远程医疗、视频在线、视频会议、电子商务、远程通讯、居家办公、异地间的资源共享等,真正地将居民日常生活所关心的家庭保健、家庭娱乐、工作学习等问题进行廉价、快速地信息化解决。

1.2信息化教育

如今,互联网与教育这两种力量决定着时代的命运。而这两种力量的融合促成了教育的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以计算机、多媒体以及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信息化教育是信息社会的产物,同时是信息化社会对教育的新要求,其出现具有着时代的必然性。

1.3日常中的设备信息化

随着人们对生活信息化的需求,更多的日常设备都或多或少的应用上了信息技术。如:彩电的数字网络功能和冰箱的恒温控制系统等。而逐渐走入百姓家的汽车更显现出信息技术在日常设备中应用发挥到更高程度。汽车工程界专家曾指出:电子技术的发展已使汽车产品的概念发生了更为深刻的变化。汽车的新电子系统由各个电子控制单元(ECU)组成,能够独立操控,同时还可以协调到整体运行的最佳状态。

二、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的特点

电子信息技术是当前计算机发展的主体特征,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如下特点:

2.1电子信息技术的集约化与智能化

智能化是计算机发展的主要方向,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已经能够模拟人的感觉行为以及思维活动,进行集约化的逻辑分析及信息综合处理。

2.2电子信息技术的网络化与数字化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进一步深入,网络已经成为现代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结合产物。通过使用计算机高清晰数字处理技术以及网络化运行,这样使信息资源得到共享与互动交流。

2.3电子信息技术的高效化与快捷化

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是在各种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存储的基础上,使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从而实现各种信息的高效率与快捷化管理。

三、电子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

3.1光电子技术是未来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

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经历了电子学和光电子学两阶段的发展,随即步入了光子学新阶段。许多科学家预测,本世纪将是光电子技术得到迅速发展的世纪,光子作为信息与能量的载体,逐渐产生了信息光子学及能量光子学,两者都在按自己的规律及市场需求不断向前发展,推动了现代光电子交叉学科及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所以,光电子学是未来信息技术的核心,将在未来许多科学技术领域中起到带领作用。

3.2微电子技术系统集成化

在电子信息技术中,电子信息硬件产品的“核心”即集成电路制造技术。集成电路的应用范围是十分广泛的,例如从计算机的CPU到IC卡的各种类型,都需要运用到集成电路。微电子技术已经过了大规模(LSI)、超大规模(VLSI)以及特大规模(ULSI)集成时代。作为高科技代表的集成电路技术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集成电路产品的发展趋势体现在芯片面积趋大,集成度也越来越高,特征表现在尺寸越来越小,芯片上的系统也日益趋于完善。在未来十年内,集成电路的发展仍将以硅基CMOS电路为主流,其主要发展趋势是加工细微化及硅片大直径化。

3.3计算机技术向多媒体与智能化发展

计算机技术包括网络计算、移动计算、并行计算等,PC机、服务器和外部设备设计开发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近年来计算机性能几乎每两年提高一个数量级。当前的CPU已由32位向64位过渡了;产品结构已经从计算机为核心向因特网网络设备为核心转变;存储设备在系统中的比重趋大,存储技术向海量存储方向转变;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将使计算机、通信以及家电融为一体,DVD光驱已取代CD-ROM,语言与手写识别技术和数字图像交互技术已趋于实用化,多媒体技术在微机中绿化带的配置引起了注意,电脑将更加趋于个性化与拟人化。笔记本电脑得到了迅速发展,手持电脑也以全新的面貌面向世人。

3.4通信技术向宽带化、综合化及个性化

发展通信技术包括光纤传输技术、数字微波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有线或无线接入技术与卫星、等。低轨道卫星通信当前已经实用化;光纤传输技术使其传输速度翻一番,传递活动画面的通信业务已经在人们生活中得到应用;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CDMA、GSM数字移动通信已经全面取代了模拟移动通信,GPRS走向商用,而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国际标准正在制定并予实施;数字微波系统由数字系列(PDH)向同步数字系列(SDH)全面转变;在通信产业中宽带接入技术发展较为迅速,光纤主干网站接入已超过G级,Internet无线接入技术以及蓝牙技术日臻成熟;IP电话向电信业务的深入,使得传统电信技术和IP技术融合速度得到进一步加快,其中IP选路、包交换、DWDM光传输及Web应用已成宽带网下一代必须考虑的四大要素,IP技术将与ATM技术相互结合。

3.5网络技术向大容量、多业务与高性能发展

目前,IP业务呈爆炸式增长发展,宽带综合业务超高速因特网、数字网(B-ISDN)将是未来网络技术发展的重点。第二代融合数据、语音以及影像的多元Internet网络取代第一代Inter-net单一数据网络已经成为必然,使用密集波分多路复用技术(DWDM)的光通信网络将极大降低网络传输的成本,使用户享受无限带宽,使多媒体实时通信成为了可能。网络多媒体通信的主要任务就是实现所有媒体成份数据的有效传输与应用。

四、小结

数字媒体技术的核心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数字出版 媒介融合 文化逻辑 产业规制

[中图分类号] G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2012) 02-0018-04

[Abstract] On the view of media convergence, this article described the two trends of industrial diffusion and industrial clustering driven by digital technology, analyzed of the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and cultural change with media convergence and the formation of cul-ture logic be yard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And thu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onflicts between culture and regulation of the digital publishing indus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digital publishing industry’s core driving force. Given this point:monopoly force and competition force to be balance,that means “Checks and balances”, which is the driving force on the healthy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digital publishing industry.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digital publishing industry regulation is the coexistence of monopoly and competition.

[Key words] Digital publishing Media convergence Cultural logic Industry regulation

我国的传统出版正处在急剧变革当中,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技术、内容、服务、资本的融合,形成一系列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合作、联营、并购、重组的传媒形态,出现了全新的融合媒体组织;媒体机构的兼并重组、体制机制的改革、传媒与其他行业的渗透兼容,打破了以往出版产业的格局和产业模式,促使传统出版实现数字化升级和产业化转型的变迁。随着主流媒体的国际化拓展和媒体集团化趋势,各传媒集团将主导我国传媒产业各个领域的发展,并力争在国际上争夺更多的市场空间和政治经济文化的传播话语权。

然而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快速发展正朝着两个看似矛盾的方向发展。

一方面,出现产业扩散和媒体延展的趋势。数字技术的渗透和新媒体的产生,大大地降低了生产和销售成本,扩展了现有的分销渠道和市场空间,使得消费者能够在体验新技术的同时使用功能强大的新的内容产品,可以对内容进行诸如存档、注释、循环利用之类的操作,享受良好而快捷的消费服务;出现了纸媒、电子书、手机读物、听书等各类数字内容产品并存的局面;形成了传统出版社、内容集成商、UGC(Users Generate Content,用户生成内容)等多元化的内容生产和提供方式;出现了手机移动阅读、手机音乐、当当书城、电子书网站、游戏动漫等平台化的营销和服务;移动运营商、大型网站、硬件生产商、教育医疗卫生等行业也纷纷介入出版领域。这表明我国的出版业务主体正向传统出版以外行业拓展,呈现产业扩散的趋势;可以说全民参与出版、多行业参与出版的数字出版时代已经到来。

另一方面,呈现产业集聚和媒体融合的态势。在资本与制度的推动下,出版行业与其他行业在技术、机构、资本、市场等方面产生融合,出现了融合媒体或机构;出版产业的边界正在拓展,逐渐向其他行业渗透与融合。具体表现在介质融合、渠道融合、内容融合、技术融合、市场融合、资本融合和机构融合等现象,并重新组建新的出版集团和媒体组织,具有跨行业、跨区域、多元化竞争的优势。可以说媒介融合已经在数字出版行业得到印证。

似乎很少有媒介批评家能同时把握这个媒体扩散和媒体融合的矛盾天平的两端。有人担忧传统主流媒体会在新媒体的生长中被淘汰出局;有人庆幸传媒行业的淘金时代已经来临;还有人担忧内容碎片化将会导致共同价值和大众文化的丧失。有人看到了数字化技术带来的便捷和自由,对媒体的失控表示恐惧;另一些人又说媒介被控制过度。一些人看到了一个没有把关人的世界,另外一些人又看到了把关人具有前所未有的权利。这种种现象和问题,都集中于数字技术和媒介融合国际大背景下的数字出版产业之中。笔者以媒介融合和制度经济学视角,尝试分析数字出版的文化逻辑和产业规制之关系,求教方家。

1 技术推动之媒介融合

媒介融合是在技术推动之下不断演变发展,媒介融合改变了传媒行业的技术、产业、市场、体制和受众这五者之间的关系;媒介融合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技术转变,本质上是在制度经济框架下的产业转型;融合仅仅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终点。

随着新媒体便携性的增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媒体无处不在的时代。我们能够使用各种不同类型的媒介来了解世界,并且多种媒介的功能被整合在同一种媒介工具之中,出现了融合媒体的终端设备。以手机为例,在今天手机已不再是一种简单的通讯工具,它们能够让我们从互联网上下载数字内容、接收发送图片和音乐、收看电视、玩游戏、定位和搜索地理信息,甚至可以取代身份证和银行卡,多种其他媒介的功能被整合在手机这一个媒体之中,手机可以说是融合媒介的典型代表。如今数字内容产品的激增给人们带来多元化的文化消费和市场,人们可以通过DVD播放器、车载收音机、IPod、随身听、MP3播放工具、网络广播电台、音乐有线频道或音乐网站,甚至是SD芯片卡来收听音频节目;可以采用有线电视、IPTV、卫星电视、数字电视、社区终端视屏等设备,甚至是手机来收看视频节目;三网融合技术下,可以通过数据线来查阅社区生活信息、电视、广播、电子书刊等多种数字内容,享受便捷的信息服务。凡此种种都是媒介融合趋势下产生的融合媒体,并由此生产了融合媒介的文化现象和经济现象。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技术无所不在、技术无所不能,数字技术看似主导了数字出版的产业发展,但是,真正推动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因不是技术,而是制度规制模式下的产业嬗变。主要体现在传媒所有权模式和产业利益链模式;技术融合只是媒介所有权模式和利益链模式的具象方式和表现。当古老的好莱坞还致力于传统的电影制作时,而一些新媒体集团,比如说美国著名的维亚康姆公司在所有权模式和数字技术支撑下,已经开始打造和控制整个娱乐产业的利益链条,它生产电影、电视、流行音乐、电脑游戏、做网站、做玩具、主题公园、图书、报纸、杂志和漫画等,实施融合媒体的战略。可见数字技术促使了媒体的变革,加速了新的融合媒体组织的诞生。

融合媒体一方面促进了产业的重组和兼容,反过来,媒介融合又影响了媒介市场,影响了我们对媒体的使用和消费。人们使用融合媒体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年轻人在操作电脑的时候,可以同时留连于四五个窗口,浏览网页、听音乐、下载音乐、和朋友聊天、完成文字处理的文件、回复邮件等;流行电视剧迷们也可以模仿对白,概括剧情,对电视剧内容进行讨论,创造原创流行的小说剧本,创作音乐,谱写乐章、制作自己的视频电影――然后通过互联网进行全球传播。这种融合现象发生在同一种设备里,存在于具有相同经营权的企业里,存在于消费者的大脑里,存在于“群迷”里,甚至存在于一个人身上。

因此,在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和进程中,人们使用融合媒体的现象也越来越普及,这种融合媒体造就了新的传媒文化。

2 数字出版之文化逻辑

对文化而言,媒介融合将是一个“杂糅”的文化现象,数字技术和新媒体构成了新的利益关系和价值链,从而形成新的传媒文化,媒介融合促进了文化的变迁。可以看到,文化变迁、传媒规制和媒介经济三者的合力加速了媒介融合,并促使技术设施和媒介设备发生变化。

媒介融合的速度在不同的文化阶层和消费阶层里具有不同的表现:那些最富有的、最懂技术的少数精英将变成最早的融合媒介产品的适应者,并被其他阶层的人追捧为时尚,而努力模仿和追赶。媒介融合的速度在国家之间也是有差别的:媒介融合将形成强大的传媒帝国,直接导致权利和财富在发达和富有的国家高度集中,同时也将改变发展中国家原有的格局。融合不仅是企业品牌扩张的机会,它也意味着媒体力量的重新配置和媒体美学、媒体经济学的重塑。法国网络信息理论家皮埃尔・利维(Pierre Levy)用“集体智慧(Collective Intelligence)”这个术语来表述在某些网站社区出现的大范围的信息收集和处理活动。他认为,人们利用互联网把个人的专门知识或技能加以传播分享以实现共同目标。而UGC模式目前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和新媒体业态之中;如维基百科、YouTube、MySpace等网站都是UGC的成功案例,社区网络、视频分享、博客、播客和微博等都是UGC的主要应用形式,这就是“集体智慧”的体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著名的传媒理论家亨利・詹金斯(Henry Jenkins)教授认为“集体智慧”的出现可以归因于媒体融合以及共享文化。

新知识新文化层出不穷,人和人之间的传统联系方式已经开始支离破碎;新技术支持下,人们的联系方式更加多样、更加快捷。网络社区的新结构正在形成,这些新社区往往通过自愿的形式,即时的方式,通过情感投资的形式加以确认并形成,有些还通过企业的产品推广营销、互赠知识、互换信息的活动方式组合,形成了人们自己的社交圈和网络社区。

知识文化将会逐渐地转变商业文化,甚至会转变国家民族的文化传承方式。新技术带来了许多新的生产方式、生产流程和销售模式。例如,点对点技术不断被推广,越来越多的新生销售和传播方式如在线阅读、跳转链接、分章节销售、碎片化的知识检索等,已经无需再经过传统的“整本复制”环节,这种新的生产和传播方式严重地挑战着旧有的分销和所有权系统。

媒介融合的发展,最终势必会造成商业传媒和“集体智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可以想象,传媒领域将会有两种不同类型的媒体权力:一种来自于媒介融合,以网络电视这种融合媒体为例,任何需要播放的信息,都需要获得授权;另外一种就是“集体智慧”,信息传播是面向不同公众组成的松散网络人群,信息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取而不需要付费。由此造成了“传播权被高度集中”和“传播权被彻底粉碎”的媒体生存博弈。

此外,传统主流媒体是处于国家议程的核心位置,将主导国家和民族的核心价值观。草根媒体或新媒体往往会以维护公民的知晓权、参与权的面貌出现,构造出与那些主流媒体核心价值观不同的观点,严重地挑战着主流媒体的权威与核心地位。主流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竞合不断演进,技术、产业、市场、体制和受众这五者也永远处于博弈之中,主流文化的价值观与旁门左道的价值观在媒介传播中不断碰撞、不断博弈,商业传媒与“集体智慧”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不断斗争,这就是媒介融合下的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背景与文化逻辑。应该看到,传媒创新往往出现在主流媒体与新媒体这两者之间的边缘地带,把握好边缘地带往往就能巩固主流媒体的导向,这要求文化研究必须重新审视和重新思考传媒文化和核心价值,探索其内在的文化逻辑。

3 数字出版之产业规制

数字出版产业是内容产业,涉及意识形态领域;因此,产业发展不能脱离现实的国情和文化环境,受到宏观社会发展的制约,更主要地受到制度经济模式的制约,具有多种规制方式和特征。

规制是一种普遍现象。传媒规制在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普遍存在,可以说大凡有传媒产业的地方就有规制的存在。不同国家对传媒规制都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国情,产业体制各异,但规制恒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尤其是传媒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加拿大等国,都有专门的传媒规制机构对传媒产业进行直接或者间接的管理,并有一整套完善的制度、政策和规制系统,以激励产业或者制衡行业。

垄断与竞争并存是数字出版产业规制的主要内容。媒介融合的内生逻辑及终极指向是通过规模化和差异性来满足人们即时即地的信息需求,一方面需要垄断经营以提高数字出版产业规模效益和产业整体优势,另一方面又需要竞争,以提高效能。数字出版垄断巨头和新兴媒体企业并存是数字技术条件下数字出版产业的现实;垄断和竞争并存是数字出版规制的主要内容之一。

制衡是规制的天平支点。媒介融合过程和传媒形态是在垄断作用力和竞争作用力之间的博弈中不断发展的,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只有当两者力量呈现均衡状态时,所产生的产业效益是最大的。因此,媒介融合背景下,数字出版产业规制的核心就是要让具有调适垄断作用力和竞争作用力这两股力量达到均衡的能力――“制衡”,以“制衡”作为平衡数字出版产业内部作用力的原则。在规模经济驱动下的垄断经营的空间中调适垄断性作用力,扩大产业边际效益、提高产业效能;同时也要最大可能地激励竞争,通过放松管制、不对称管制和反垄断等手段来调适竞争性作用力。这两股力量达到均衡就是数字出版产业规制的“支点”,也是数字出版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核心原动力。

发挥数字出版规制的“公器”作用。以政府为代表的规制主体,基于法制和科学管理,采用有效而稳健的渐进式制度改革和规制措施,激励和制约数字出版企业在保障社会效益的前提下,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数字出版企业在开拓市场,使产品的生产和消费社会化的同时,也往往可能为追逐最大利润而牺牲社会效益或给公共安全带来负面影响,因此需要运用政策、法律、经济等各种规制手段来引导产业竞争和发展。传媒规制是传媒社会的“公器”,因此在数字出版产业发展中要牢牢把握“规制公器”,发挥规制的“公器”作用,引导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快速健康地发展。

数字技术和媒介融合环境下,对我国数字出版的发展模式和产业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伴随我国传媒体制的改革和产业转型,应该把握媒介融合的发展特征,认清媒介融合背景下新的文化发展逻辑和产业特征,运用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把握规制的平衡点,从文化新形态和传媒新业态特征入手,根据媒介融合的变化来调整传媒规制,为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LevyPierre.Collective Intelligence[M].Cambridge: Perseus,1997

[2]Lawson Borders.G.Media Organizations and Convergence: Case Studies of Media Convergence Pioneers[M].Lawrence Associaties,Publishers,2006

[3] Henry Jenkins.The cultural logic of media convergence[J].journal of cultural studies,2004,Volume 7 (1), DOI:10.1177/1367877904040603

[4]王鸿涛.媒介融合的现状与前景[J].中国记者,2007(6)

[5]杨云香.集智:一种重要的研究方式[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11)

[6]郑晓华.我国媒介融合的内外动因解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收稿日期:2012-01-29)

数字媒体技术的核心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数字媒体 课程体系 专业培养模式

一、数字媒体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在数字媒体产业发展领域,与世界发达地区国家相比,起步比较晚,但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并通过借助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从无到有,取得了不错的发展成果。就目前来看,国内数字媒体产业已经自成一系,基本形成了摄影、动画、网络、互动多媒体、数字设计等为主形式的产业链。包括在新闻传播行业、出版行业、科技教育、通信技术、动画娱乐等领域,均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果。仅仅在2010年,数字媒体产业总产值就突破了1万5千亿,与2005年相比,增长近4倍。发展到2015年,仅影视和文化产业,在数字媒体大时代背景趋势的带动下,这一产业规模已然突破了1万8千亿,年增幅保持在15%以上。

高速增长下的产业规模,同样离不开国家政府的大力扶持。在十一五和十二五发展期间,数字媒体技术一直都是产业战略发展的重点建设内容,国家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和支持数字媒体技术及产业的发展,相继创建了相关的产业基地,并加大了关键技术的研发与投入。比如,在十二五(2011-2015)期间,相继在北京、上海、成都、长沙等地成立了数字媒体产业发展基地。

二、数字媒体时代下的高校教育策略探析

2.1 产业前景

在高速发展的互联网信息时代下,以知识经济为核心动力的数字媒体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推动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的同时,也对高校教育及专业人才的培养与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关于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切实融入到实际实践探索当中,立足于发展实际。

2.2 课程体系结构的变革,应当适应社会需求

以交互式数字应用、动漫与新媒体技术这两个专业方向来说,在课程体系调整与搭建的过程中,不仅只需要强调基础课程建设,同时也要关注专业选修课的修改与重组。比如,交互式数字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应当以技术为主,注重对学生实践、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学理念需要与互联网时代社会发展内涵相吻合。

三、基于产业需求的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本次提出产业需求下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针对的是当前国内高校在专业教育与课程教学层面,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数字媒体专业人才的培养,严重滞后于产业发展,所以我们经常看到,整个行业企业对于高素质、高技能、专业程度高的数字媒体人才的紧缺,造成的不利局面就是学生就业难、企业人才揽收难。因此,通过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需求为主线的高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无论是人才培养定位、还是课程体系设置,都更具专业特色、更具针对性,从而使得人才培养能够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在课程体系的重新搭建上,需要切实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强化专业各课程之间的贯通。比如,通过在一些艺术课程教学中,增加其在计算机领域的应用内容,强化学生对于理论知识体系的理解与巩固。例如,平面设计的课程教学中,教师适当改变课堂教学方法,借助于多媒体技术,通过Web页面、手机界面的应用案例,非常有效的将技术与艺术衔接,极大的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此外,可以重新开设一些综合性的课程,通过实训项目的教学方式,分层次、递进式的对核心课程知识进行贯通,如此一来,便可加强学生对专业课程内容的理解,增强了专业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梳理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第二,建立新知识特色课程体系,突出专业特色,充分展现出专业教学的优势。之所以要建立新知识特色课程,这是因为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本质,包括在各行业领域,对于技术的研发与投入一直在不断增强,而相应的就决定着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跟上行业、企业发展的步伐。因此,为了尽可能地适应、满足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各个领域的发展所需,在专业教育领域增设新知识、新技术,开办特色课程很有必要。以动漫相关课程为例,例如手机平台的动漫、原创儿童系列动漫,这些虚拟现实动漫均是当前大众市场比较受欢迎的“产品”,相比较之下,传统的一套课程体系,无论是理论传授,还是实践设计,多为一些基础性的知识,局限性较大。总的来看,在全新的数字媒体时代下,应当将产业新知识的传授融入到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当中,对于一些理论性过强的课程,有助于实践教学、课程项目的创新设计。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