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人文科学的好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有学者说,我们现在的物质文明,比如现代交通工具、通讯工具、网络、传媒、家用电器等,无一不是来自西方的发明。这让有着几千年教育传统的我们感到汗颜。我们的教育,造就了一个朝代又一个朝代的忠臣和清官,造就了国学大师们极力称颂的贤士、哲人和圣人,造就了一大批“知书达礼”的社会良民,却造就不了一个能研究血液循环,能研究神经、呼吸、消化等系统的医生,更不用说小到细胞、分子、原子层面的生物学家、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了。
新时代的语文教师,能不能在“科教兴国”的战略中,除“教育”这个层面外,在科学上也做点什么应该做的呢?答案是不容置疑的。现在的语文教材,已编入了不少涉及自然科学方面的文章,但语文教师有相当一部分只擅长分析文言文,擅长分析写人叙事的记叙文和阐述观点的议论文,至于涉及科学知识的文章,虽也能按照教参的基调读讲,却由于自身的知识面窄,讲课效果不怎么让人满意。就拿初中语文课本里的《敬畏自然》来说,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生物学、天文学、哲学、物理学和环境科学方面的知识,甚至基督教的《圣经》都要有所了解,才能讲得生动透彻。《奇妙的克隆》一文,教师如果有比较厚实的生物科学和伦理学知识,就有可能把课讲得有滋有味,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其敢于创新的精神。
就学科分类来说,语文属于人文科学的范畴,其内容还是以人文教育为主,科技说明文分量很轻,这无可非议。但语文也有工具性的一面,它传授阅读和写作的方法,这方法就可认为是工具,这工具既适合于人文科学,也适合于自然科学。
传统的语文作为工具,是用来“载道”的,所谓“文以载道”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这“道”,指的是人文思想,“百家争鸣”时三教九流的观点理论,属“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的“儒术”,属“道”,今天的思想教育,也是“道”。
现代的语文作为工具,除了继续用来“载道”之外,还应该用来“载”科学。君不见,某些发达国家的科学作品层出不穷,他们国家的青少年看过以后,会对科学产生大胆的想象,会激起探索科学奥秘的冲动和兴趣。近现代重大的科学发现和发明,几乎都来自欧美,也就不足为奇了。
由此而想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内曾热播的日本电影《血疑》,与其说是人文教育的情感片,还不如说是一部介绍医学知识的科学片。电影的剧本属“文”,这文既载了“道”,也载了科学。
我们的语文教育,也可以尝试着走这条路,这条路走起来也不会很难。本人博客里的学生作文《克隆单老师》也许可以说明这一点。
那篇短文想象丰富,用克隆一位不受欢迎的小学老师的科幻故事,表达自己的愿望,同时又把刚学到的克隆科学知识运用得恰到好处。这短文既载了“道”,也载了科学。
人们为解决艺术与科学技术在设计艺术中的关系而一直努力,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1919年在德国成立了包豪斯设计学院。包豪斯在设计艺术教育上的出发点是寻求在设计艺术中实现“艺术与科学的统一”,达到创造出符合人们物质和精神需要的设计产品。在实际的教学中因为教员多为当时杰出的艺术家,从而在解决艺术与科学的关系中更多侧重了艺术的内容。而战后在德国成立的乌尔姆设计学院,由于战后人们理性的回归和当时急待复苏经济的社会背景,乌尔姆设计学院则更侧重科学中的技术。这两种不同的设计艺术教育理念正是说明自现代设计艺术发源之时就从未分离过艺术设计与科学之间。
而1956年接任乌尔姆设计学院院长的托马斯•马尔多那多则更关注艺术设计与科学之间的联系,他将设计艺术注重单纯的艺术教学进行改革,从而转向与设计艺术相关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人文科学相结合的领域。在教学中增添了数学、符号学及社会科学等内容,并强调学生研究人体工程学、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及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除此之外,乌尔姆设计学院还特别注重新技术在设计领域中的作用,特别强调实证主义为准则的科学基础,发展严格系统化的设计模式,并建立高度理性的系统设计方法体系。
我国的钱学森教授在晚年十分关心艺术与科学的教育并建,他指出,科学与艺术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学问,其目标是一致的。科学与艺术是从不同视角、不同侧面,以不同手法去探索世界的奥秘和揭示事物的真理。1995年11月,钱教授解释分析了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思维过程。他说:“从思维科学角度看,科学工作总是从一个猜想开始的,然后才是科学论证。换言之,科学工作者是先艺术,后才是科学。相反,艺术工作必须对事物有个科学的认识,然后才是艺术创作。在过去,人们总是只看到后一半,所以把科学与艺术分了家,而其实是分不了家的。科学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科学。”科学家在运用理性的逻辑思维过程中,需要具备以独特的视角敏锐观察客观世界,以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执着求索的艺术热情发现真理和表现真理。而艺术家在艺术创新之际,更需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如果没有实事求是的调查研究与科学分析,其艺术作品也难展现无穷的艺术魅力和艺术境界。
我们一直在设计创新中强调的创造性思维也就是艺术思维结合科学思维的产物。钱先生始终在强调,科学家应该学点艺术,艺术家也应该学点科学。他还特别提倡艺术工作者多与科学工作者交朋友,要多了解科学技术,了解科学家,这样才能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
关键词:电影资源;物理教学
1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足,而相对的,精神生活却相对匮乏。社会毒瘤随处可见:社会公德缺失、拜金主义、高科技犯罪等等。精神文明没有跟上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脚步,归根到底是教育出了问题。应试教育存在着很大的功利性,学生认为学习就是为了提高学习成绩,为了升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一味地强调成绩,而忽视了学生正确三观的建立和培养。有一些学生学习成绩很好,但是三观不正、品德败坏。比如:复旦大学研究生投毒害死舍友、北大学霸弑母、清华大学学生用硫酸泼熊。等等这一切的背后是教育的缺失。教育只承担了授业解惑,却没有肩负起传道的责任。因此每门学科都应当渗透人文主义教育,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建立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物理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电影资源的剖析,不失为一个良好的措施。
2电影资源能够应用于教学的特点
2.1经济性
目前全球的电影行业非常成熟,主题繁多、内容丰富多彩,授课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下载电影资源,将电影资源中的物理元素摘取出来,用于教学设计,无需花费大量的金钱和精力,经济又实用。
2.2直观性
众所周知,物理学科相较于其他学科来说,内容晦涩难懂,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而电影的情节非常刺激、配色绚丽,若将陌生且难懂的物理知识与生动直观的电影情节相结合,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能帮助学生加强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形象直观地理解物理。电影能够直观生动地再现一些危险性大难度大的物理场景,将科学的浩瀚海洋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弥补课本上知识的不足。尤其是科幻作品中的高科技智能化会激起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向往,增强学习兴趣。
2.3多样性
电影资源内容多样,包罗万象,包含了各个学科,可以说是一个大型知识库。对于授课教师来说,其能够帮助教师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备课。
3电影资源在物理教学中的功能
3.1学生通过电影体验物理的美感
物理本身是包含美感的,但是由于学生对物理提不起兴趣,更不用提专心研究物理,发现物理的美感了。这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授课教师只注重于物理知识的灌输、讲解,没有引导学生研究物理的美感。对于素质教育来说,审美教育是重要的一环。学生只有发现物理的美感,才能提起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而电影正好能够起到这个作用。在电影作品中物理知识体现最多的当属科幻电影,在科幻电影中有浩瀚无垠的宇宙,它用艺术的形式将物理的美感表现出来。所以学生能够通过电影尤其是科幻电影,发现科学之美,发现物理之美,使学生更加深入专注地学习物理。
3.2使学生有人文科学精神
在人类发展的数千年历史进程中,物理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源泉。上至远古时代人们对杠杆的使用,到金属器具在农业中的应用,近至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电气化时代,以物理学为首的各种科学将人们的生活进行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凡事有利有弊,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弊端,比如核武器、环境破坏、生化危机等等问题,不仅引起了生态失衡,同时给人类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在学习运用物理时,要避免对科学的盲目崇拜,毕竟科学蕴含巨大的能量,能够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发展推力,也能给我们带来巨大灾难。因此在教育中必须重视对学生人文科学精神的培养。在电影中有很多滥用科学技术带来的巨大灾难的场景,通过这些电影场景可以让学生学会对科学理性的思考,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科学精神提供直观生动的素材。
4电影作品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鉴于物理学科知识的枯燥难懂和电影资源作为教学资源的显而易见的优点,将电影资源融入到教学中是非常切实可行的。下面分析一下电影资源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4.1用思想来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许多的物理理论和原理都需要用实验来验证。不管是中学物理还是大学物理,理论课都要和实验课相辅相成,因此学校必然建立有各种物理实验室。但是毕竟实验经费有限,学校不可能将物理课本上的所有理论和原理的验证实验全都放到实验室里。因此许多的物理知识可以跳过实验,借助电影作品尤其是科幻作品进行“思想实验”。用思想进行实验早有先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实验就是著名的思想实验,伽利略、阿基米德都做过思想实验。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也可以使用思想实验。比如影视人物闪电侠,其移动速度接近光速,故而具有瞬间移动的特性,移动必然需要消耗能量。将这个影视人物引入课堂可以进行质能方程的例题讲解。对电影中的某些情节真伪甄别,看是不是符合科学原理。尤其是涉及到物理知识时,要甄别其使用物理知识的正确性。比如《碟中谍》中汤姆克鲁斯为了骗过安保系统设计了“隐形”。目前世界上已经研制并运用了许多隐形设备,比如雷达测不到的隐形飞机,所以《碟中谍》中的某些高科技情节虽然目前还没有全部实现,但是是有科学依据的。而一些电影中,轻功能飞檐走壁,超人会飞,都是不符合科学规律,没有科学依据的。因此,在运用电影情节作为授课素材时需要先甄别其科学的真伪。
4.2创设情境
有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前提条件,学生之所以对物理学习提不起兴趣,一方面因为物理知识晦涩难懂,另一方面在于没有能够引起学习兴趣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借助电影作品可以将抽象的物理概念与直观的场景画面结合起来,将枯燥的文字转换为形象的画面,可以迅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静电屏蔽时,可以播放电影作品中穿戴着防护服的表演者表演电流的画面,再讲解静电屏蔽的原理,告诉学生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电流没有伤害人体。
4.3翻转课堂
电影作品能够用于教师的教学设计中,将课前、课堂上、课后很好地连接起来,完成翻转课堂教学。首先,在课前,教师将与本堂课知识有关的电影作品片段留给学生,让学生自行观看,学生在观看后将对电影情节中的现象感到好奇。其次,学生带着课前的好奇进入到课堂学习中,可以先让学生们对电影中的物理现象进行分析和讨论,再引入相关的物理知识讲解,带着疑问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更快更深入地理解相关物理知识,学习事半功倍。最后,在课后,可以让学生下去收集和课堂上相关物理知识有关的电影片段,自行分析其中的物理现象。这样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医学人文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必须重视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将医学人文精神渗透到医学教育的始终,以促进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
医学生;医学教育;人文素质
医学是人类社会历史上最古老一门学科,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医学给人类带来无法估量的益处。当代医学发展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医生被认为是治病救人的高尚职业,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和高度认可。但是今天,人们在享受医学带来的诸多好处的同时,逐渐对医生、医疗界产生极大的不满,医患关系呈现前所未有的紧张。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患者对于医生、医疗环境的误解,但从侧面也折射出医学高等教育存在的不足,这种不足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医学人文素质的匮乏。重技术、轻人文是医学教育、医疗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作为医学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刻反思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积极的措施解决问题,以促进医学教育和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
1医学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医学与人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文精神是医学的核心价值。医学教育应是医学科学教育与医学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缺失医学人文教育的医学教育是残缺的教育,既不利于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培养,也不利于医学学科的完善,更不利于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1]。现代医学已经从生物医学模式逐渐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生给病人治病的同时更要对病人心理的和社会的要素给予关注,在诊疗过程中要贯穿对病人的尊重、关怀,积极与病人进行沟通交流,要充分体现“仁心妙术”的基本原则。积极的医患交流、人文关怀本身也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很多慢性病患者在长期承受身体病痛的同时,承担着巨大的精神或心理压力,对于这样的患者,医生的关心、同情、劝慰也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可以增加患者的依从性,增强患者与疾病抗争的信心,促进疾病向好的方向转归。有效的医学人文关怀可以加深医患之间的信任,有利于营造和谐的医疗环境,可以说没有医学人文精神支持,医学就得不到健康发展。所以,作为一名卓越的医生,精湛的医术固然重要,高尚的人文素养同样是不可或缺的。
2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水平得到飞速提高,而与此同时,医学人文素质发展远远滞后,我国医学人文发展还存在很多缺憾,没有充分发挥医学人文在医学发展中的引领与规范的作用。大量调查结果证实:在引发医患纠纷的因素中,非技术性因素占很大比重,医生在行医过程中“见病不见人”“治病不治人”的现象非常突出[2]。医患关系恶化升级,医者忧心,患者不满,医患之间甚至存在严重的戒备心理,这对营造健康、和谐的医疗环境是极其不利的。在医学教育中,医学人文教育工作也并未引起医学院校的足够重视。目前我国多数医学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处于主课程的边缘,而且课程设置流于形式,缺乏规范性,课程内容理论性强、时效性差,人文教育与医学实践没有实现有机结合,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构建亟待提升。学生本身也并不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选人文课程的目的多半出于功利心,应付考试,凑学分,并没有将医学人文精神内化于心。学生认为将来自己只要会看病,看好病就可以了,期待通过自己的学习成为技术高明的医生,并没有意识到通过人文素质的培养让自己成为医德高尚的医生的重要性。此外,当前医学专业教师人文素质偏低,医学人文教师队伍建设不够,严重影响了医学人文教育的发展。
3加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
为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需要,医学院校必须改革教育方式,加大对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质培养的关注度,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医学生能够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需要。尊重生命价值医生最基本的责任是尊重生命的价值,对于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也要源于对生命的尊重,如善待实验动物。在很多学生眼里,实验动物就是一种实验材料,学生在处理实验动物时简单、粗暴,甚至拿动物嬉闹,完全没有把实验动物当成鲜活的生命体来看待。一些学生走进解剖实验室时,认为自己看到的就是单纯的人体标本,缺乏一种敬畏心理。因此,教师在实验课前有必要给学生开一堂教育课,让学生认识到实验动物对医学发展的贡献是无比巨大的,付出的代价也同样巨大,让学生重温医学前辈那句朴实无华的话语带来的震撼:“我宁愿你在我身上划千万刀,也不愿你在病人身上划错一刀。”让学生由衷发出对医学学习的尊重、对生命的敬重、对医学人文的维护、对逝者尊严的保护。
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对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职业价值观作为医学生在职业选择中所依据的一种内在价值标尺和驱动力,直接影响着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执业态度[3]。医生的职业是崇高的、圣洁的,医生服务的对象是人的生命,生命的价值不能单纯靠金钱来衡量,所以选择了医学就不应受世俗的功利心影响,就不能以利润为目标,要明辨是非,防止价值观错位。作为一名医生应始终牢记,具备人文精神是医生的品质和社会责任,无论置身于怎样的环境,都要有仁心、责任心和进取心,都要把病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关注病人的感受,尊重病人的价值。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临床实习阶段医德教育的功效,医院里病人的痛苦、无助,都会使医学生产生强烈的同情心和责任感。这些丰富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医学生形成“救死扶伤、健康至上”的价值观[4]。
加强医学人文课程建设医学人文课程是培育医学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强医学人文课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医学院校应确立人文科学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防止人文教育在医学院校边缘化。要完善医学人文学、医学伦理学课程设置,加强课程与医学实践的联系,增强课程的时效性。要意识到人文理念的灌输不是一个学期讲好一两门课程就能实现的,要使医学人文教育产生更深远的影响,就必须将人文教育贯穿医学教育全过程,不同的医学课程都可以结合自己的课程特点增设人文、伦理知识,给医学注入更多的人文因素。加强教师人文素质修养医学专业教师是医学教育的直接参与者,教师的言传身教、职业素养对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因此,作为医学专业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学术底蕴,更要有优秀的人文素质。医学院校和教师都要转变理念,认识到教师人文素质的培养与学历、能力同等重要。学校可以通过组织人文知识讲座、培训、社会实践或继续教育等形式,加强教师对人文知识的学习,营造人文氛围,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应着力加强师德建设,真正实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博学厚德,扶伤济世”。通过教师的实践多向学生灌输正能量,使学生在教师的耳濡目染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此外,学校对教师考核评价中也应适当增加对人文素质的考核,以对教师起到一定的敦促作用。
4结束语
医学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互融合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医学的本质是社会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体。医学实践需要人文理念来约束。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医学人文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会越来越重要,医学与人文的融合成为医学教育发展的趋势。当然,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作为医学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并将人文素质培养贯穿于医学教育的始终,以促进医学人文精神的回归。
参考文献
[1]张俊.当下高等医学人文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32(8):64-66.
[2]杨晓晖,李荣耀,尹玮.将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融入教学之中[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8):2271-2272.
[3]毛启刚.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的医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8):621-622.
“中小学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我在上海南模中学受到的良好教育,为大学学习和日后取得成绩打下了扎实基础。”成功后的王选时常记起在南模读书的情景:“那时候,学习环境很宽松,每天的课外作业大约一个小时就能完成,剩下的时间就是玩许多有趣的游戏。印象较深的是参观明代科学先驱徐光启的墓地,以及参观有专家在现场讲解天文知识的徐家汇天文台和佘山天文台。这使我萌发了对科学的好奇心。”
在《难忘的七宝南模初中三年》中,王选这样结尾:“座右铭:一个献身于学术的人是没有权利再像普通人那样生活法,必然会失去一些常人所能享受到的乐趣,也会得到常人享受不到的不少乐趣。对后学想说的一句话:从青年时代起就应养成艰苦奋斗和与人友好相处的习惯。”
王选还记得,五年级时,学校举办过一次作文比赛,他把父亲的故事写了出来,得了优胜奖。南模高中毕业生大多数考入理工科,但语文、历史等文科知识对王选后来的科研和教学大有好处,所以他很赞成理工学生要增加人文科学知识,而文科学生应具备更多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学生干部经历最难忘
事实上,求学经历给王选后来从事管理工作打下一定基础。
王选曾回忆,小学的学习环境是宽松的,只要上课比较专心,每天的课外作业大约一小时就能完成,剩下的时间就是做各种有趣的事情。王选小学时课余的爱好是打乒乓球、踢毽子和在泥地上打玻璃弹球,练就了一些“绝技”。这些户外活动培养了同学间的友谊和集体精神。大概由于王选人缘较好,有一次以压倒多数的票数被选为班上品行最好的人,小学5年级被选为班长,以后一直当学生干部直到大学毕业。
另外,南模时代给王选留下的宝贵财富,还有就是如何成为一名团队的领导。在一次回母校的报告中,王选曾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提醒比自己年轻好几轮的校友:要想成为一个有所成就的人,就要勇于争当学生干部,坦然面对各种挫折。在读小学时,老师要求全班同学选举一位品行好、大家喜欢的同学,王选以压倒多数的票数当选。尽管这一荣誉是非正式的,但在时隔数个几年, 当王选举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荣誉证书时,仍然坦言:一生中得到的最重要的荣誉,就是小学五年级时被选为品行好、大家喜欢的同学。
王选还说过:“我曾经做过个几年的学生干部,不仅培养了我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还学会了怎么严格要求自己,这段经历在后来的生涯中让我受益匪浅。”
痴迷于京剧乐当票夜
卸下耀眼的光环,同窗记忆中的王选是个“喜欢历史和京剧的数学天才”。
儿时的王选,耳畔总会响起袅袅的京剧唱腔,“京剧迷”父母常带他们兄弟姐妹到剧院去看戏。渐渐地,受父母影响,王选也对京剧着了迷,并将这爱好保持一生。有同学还记得,“他能将著名京剧演员、唱腔流派甚至各派绝活儿,都一一道来。”
从小一有闲暇,王家众兄妹便在家里“排演”,花脸的差事总交给小弟王选。虽然都是折子戏的“段活儿”,可模仿名家、揣摩角色、相互指导、舞之蹈之,其乐融融。王选说:“我小学时就看《三国志》、《西游记》和各种武侠书,这种对历史的偏好也加深了我对京剧的喜爱。”
采访过王选的记者都知道,“若同他谈起京剧,你也就走进了他的童年”。在王选看来,京剧与科技有着相通之处。他曾说:“京剧讲‘一招鲜’,名演员在保留剧目中都有一些绝招,所以久演不哀,科研也要有自己的特色,也要有‘一招鲜’甚至‘几招鲜’,这就是创新精神。京剧界讲一台戏就是‘一棵菜’,生旦净末丑各行当一起托戏,搞科研项目,也需要这种团队精神。”
中学时显露数才能
王选曾写过:“难忘数学老师,正是他的睿智风趣让我从初中开始喜欢上了数学。有一学期中间,我就把该学期数学课程的全部习题提前做完了。”王选曾评价说:“南模的教学生动活泼,特别重视概念清楚,从来不搞题海战术、疲劳轰炸,而是启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高中期间每天家庭作业也从不超过两小时。” 而南模老校长、特级教师赵宪初所教的三角,更被王选赞为“一绝”。王选清晰地记得这样一件事:“”期间,一位著名美籍华人学者访问上海,指名要见赵先生。赵先生出现了,那位学者深深地鞠躬说:“中学的课程我都已忘了,唯独还记得赵先生教的三角。”
与此同时,王选的数学才能也日渐显露,数学成绩一直是全校师生所关注和羡慕的,成为同学们学习的榜样。在《难忘的七宝南模初中三所》中,王选写着:“章玉麟先生……他大概对我印象很好,所以毕业题字时,在我的纪念册上写了很长一段深情的话。他大概认为我是成绩好、品行好的好学生。确实我在初中时代一般不与人争吵打架,也不说下流话,算得上是个好学生。”
顽皮少年考入北大
学生时代,王选在所有老师的眼中一直是一个品学兼优、中规中矩的好孩子。然而事实上,他也有着和他年龄相仿的调皮。那个时候的冬天,老师普遍穿的是棉袍外面套一件罩衫,布扣子分布在身子的最右侧。他就找一个要好的同学作掩护,让同学缠着老师问问题,而自己就在一边解老师身上的扣子。最最难解的是腋下的扣子。那个时候,王选就有一种迎难而上、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倔强劲,总是费尽心机让老师把注意力集中在回答同学的问题上, 自己则将老师棉袍上的扣子解得一个也不剩。这似乎跟他以后坚持不懈地攻克难题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
1954年从上海南洋模范中学毕业后,王选考进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成为莘莘学子中的佼佼者。在大二下学期细分专业的时候,数学力学系有三个不同的专业方向。当时,纯数学是最为热门的,力学次之。计算数学,是北大刚设立的一门学科,教材和师资都严重匮乏,可谓门可罗雀。当大多数人将手中的绣球抛向前两者的时候,王选却毅然选择了计算数学专业。尽管这是一门新兴学科,但他认为越是新的领域,留给人们的创造空间就越大而且计算机在今后社会发展中会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一次的专业选择,成了王选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