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物流运输规划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Quest;车间物流;物流规划;仿真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制造业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通过在加工阶段提高效率来降低成本的潜力越来越小,目前企业竞争的关键在于能否充分运用与制造业密切相关的物流技术,帮助企业缩短占产品生产周期90%~95%的物流时间,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同时有资料表明,已运行的复杂制造系统约有80%没有完全达到设计要求,其存在的问题中60%可以归结为初期规划不合理或失误,其中尤其需要解决生产能力不匹配和现场物流规划以及布局不合理等问题[1-2]。
随着计算机仿真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在产品越来越复杂、生产设备和制造系统日趋复杂和昂贵的今天,引入数字化工厂技术,并通过定量的手段来分析和优化各环节,进行工厂建设的成本分析和生产过程变更分析,能保证在可制造的前提下,实现快速、低成本和高质量的制造[3]。尤其在生产线物流的规划过程中,利用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对未来生产现场进行模拟,建立三维物流仿真模型,物流规划工程师可以直观地进行物流线路的分析,分析物流的瓶颈点,并提供柱状图或饼状图的分析工具以便捷地进行物流线路的调整以及物流负荷的调整。因此,它被广泛地应用于产业园以及厂房的规划设计中[4-6]。
本文将以某重型机械上市集团公司新规划的管道生产车间为例进行基于Quest的车间物流规划与仿真优化问题研究,从车间物流运作模式、运输工具数量、各类暂存区规划,以及通道拥塞程度分析等角度进行车间物流规划与仿真验证优化,最终得到一个可行并较优的物流方案。
1 车间物流规划
车间物流规划即是将车间内的所有生产设备、运输工具、附属设施(休息室、卫生间等)和各种作业流程(转运、仓储等),依照生产流程,作适当的安排与布置,使工厂的生产活动能够顺利和流畅[6]。
本文以某重型机械上市集团公司新规划的管道生产车间为例,对其车间物流进行研究。首先利用过程分析与数学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物流配送模式、运输工具数量、暂存区面积进行初步规划,然后通过Quest仿真软件进行物流方案的仿真验证,得到一系列参考指标并进行分析优化,找到较优的物流方案。实现的过程如图1.1所示。
1.1 车间生产流程
该车间主要包括单层淬火管(六代管)、双层淬火管(五代管)、拖泵管、法兰、和弯管等产品生产线。由卷管线生产出的各管件经过各自的生产线加工成型再依次经过热处理、涂装以及产出成品运至立体仓库。车间物流简图如图1.2所示。
卷管线的原材料由门S2经过通道由货车运输到卷管线线前端,吊装上线,然后依次经过纵剪分条,开卷对校平焊,活套等工序,产生管件原材料。该生产线共生产5种类型的管件,分别为单层淬火管、双层淬火管(由于是复合管,需要两种类型的管件原料)、拖泵管、弯管生产线的管件原材料,前4种经地下运输线(图1.2中蓝色线路)分类暂存于法兰生产线右端的焊管缓存区,弯管原材料则直接由卷管线左端配送至弯管线边(传送带)。
单层和双层淬火管的原材料由焊管缓存区通过积放链(图1.2红色线路所示)运至线边缓存区,部分由行车直接吊装进行切割下料并除锈焊接,焊接所需的法兰由法兰输送系统自动配送到达,焊接完成的产品由地下运输线输送至U形热处理线,热处理线采用单件悬挂方式流动生产,然后再经悬挂链送至涂装线缓存区,管件在缓存区进行分类装框,再经抛丸,涂装形成成品,最后在涂装区的左侧区域进行贴标、打包、小货车运送入库。与单层和双层淬火管不同的是,拖泵管焊接线的成品直接通过轨道电动车运送至涂装线进行加工而不进行热处理,但其后的加工过程与上述类似。
弯管原材料由焊管线通过传送带运至线边缓存,此线类似复合管,每一个成型的弯管毛坯需要同厂外配送的内管一对一进行组合,加工地点与法兰组装地点相邻,成型的弯管再经过涂装抛丸成品打包运至车间内的立体仓库。
眼切产品则是原材料由厂外运至加工地点,完成之后由小货车运至立体仓库入库。
根据车间设计规划的需求,本文主要对物流运作模式、各缓存区以及线边库存量、运输设备数量进行设计规划,然后进行Quest仿真建模,对运输工具的利用率以及门径吞吐进行验证,由此反应出该车间的物流状况。
1.2 物流配送模式规划
拉式物流配送是按JIT准时化生产的思想,“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配送所需的产品”,通过生产的计划控制及库存的管理,追求所谓的“零库存”或库存的最小化。其优点为按需配送,避免线边物料堆积;应变能力强,后方系统支持线边物料需求的变动;对物料需求的回馈及时性好,配送组盘过程能够在物料需求指令发出后,全力满足此指令的需求。缺点为系统分析较复杂,应变的情况较多,随机性大;存在配送到货延时的风险。
推式(非JIT)物流配送中物流控制的基本原理是根据最终需求结构计算出各阶段的物料需求量,考虑各阶段的提前期之后,向各阶段物料分拣或配送指令。此种配送方式的特点是流程控制集中依赖于发货顺序表,可对之进行独立的优化,人员和设备利用率高,但机动性不够强,每个节点的物料配送主要根据主生产计划进行安排,按照一定时间间隔配送,线边库存水平相对较高,同时也不利于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紧密联系。
本文所涉管道成型车间的配送流程主要包括:直缝焊接线板材、内管(弯管)、眼切原材料、法兰的配送。特点为:品种少、批量大、配送频次低。对此,我们选择采用一种改进的批量拉式配送模式,其流程如图1.3所示。
各个需求点的物料低于最低库存时,便向暂存区发送要料请求,物料暂存区接受指令并向配送人员传达发货指令进行组盘和配送。
此种配送方案继承了拉式配送的优点:按需配送,避免线边物料堆积;应变能力强,支持线边物料需求的变动;对物料需求的回馈及时性好,配送过程能够在物料需求指令发出后,全力满足此指令的需求,同时由于该车间配送品种少批量大的特点,也避免了JIT模式下系统复杂、反应能力要求过高的缺点。
1.3 配送工具数量规划
根据物流配送路径、配送方式以及工艺部门提供的流程规划和配送工具信息对各个通道内部的车辆数目进行初步分析,具体过程如下。
获取各种运输工具的基础数据:其中叉车的空载速度为1.5m/s,负载速度为1m/s;并获取各个配送流程的装载时间和卸载时间等。
1.4 暂存区规划
该车间暂存区规划主要为满足延续性生产的各加工单元线边最低库存的规划。加工单元线边为满足生产连续性而设置的临时库存,一般直接摆放在加工机器附件的区域以便及时满足加工需求。线边最低库存不仅与生产有着直接联系,更是JIT生产(或者看板生产等拉式生产模式)的源头,该管道车间的拉式生产模式如图1.3所示,最低库存作为原动力拉动整个配送体系正常运转。
2 基于Quest的仿真与优化
Quest是达索(Dassault)公司旗下产品Delmia的一部分,是用于对生产工艺流程的准确性与生产效率进行仿真与分析的全三维数字化工厂环境。它提供强有力的交互式仿真建模功能,是用于实现系统过程可视化和确认生产流程决策是否满足产品生产要求的强大的仿真开发和分析工具。
2.1 Quest建模
利用Quest进行生产线仿真首先要在设计厂房的CAD布局图以及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建立几何模型,然后确定几何模型之间的关联关系和其对应的仿真参数仿真以及使用SCL仿真语言对仿真模型内在的逻辑进行设定。
该管道车间的部分系统参数与运输工具参数如表2.1和表2.2所示。
根据厂房规划的CAD图纸用Quest建立几何模型,根据车间工艺流程、规划的物流配送模式(1.2小节)以及初步评估出的运输工具数量(1.3小节)等进行逻辑建模,最终模型如图2.1所示。
然后通过SCL语言控制仿真结果的输出,包括计数器数值输出、利用率报表的输出等。具体过程为:Quest通过编写的SCL语言将仿真结果输出到DAT文件中,Excel再通过VBA读取DAT文件中的数值,最终在Excel中将数据转化为表达更加直观的图表。该实验中,我们用SCL语言编写了对各个运输工具的利用情况和主要门径(N1、S1、S2)的吞吐状况的统计分析程序语句,随着仿真的进行,目标事件触发程序计数器,将结果输出到指定路径的DAT文件中,最后在预先用VBA语句编制好的EXCEL文档中读出DAT文件并转化成直方图和表格数据。
2.2 仿真结果分析及优化
每天的加工时间为20h,由于该车间的换线周期为3天,即可将此实验的仿真时钟设为60h,进行仿真实验,得到各运输工具的利用情况如图2.2所示。
由此可见,该物流方案下,所有配送点均满足配送及时性,但成品运送(图中的成品小货车1和2)的平均利用率偏高,达到了82%。根据经验值,利用率超过75%,视为不安全,即超过安全阈值(实际生产中总会有类似设备故障等各种异常事件发生,仿真分析中配送工具的利用率如果超过75%,则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极可能遇到因异常事件发生而无法满足正常配送的风险),需改善。
将成品入库的配送车辆数目增加一辆,其他物理模型以及逻辑模型不变,再次进行仿真试验和数据统计分析,得到的运输工具利用情况如图2.3所示。
此时成品小货车利用率降为了58.2%,所有的配送工具利用率都在安全阈值范围内,判定方案合理。
在车间物流的研究中,除了运输工具的工作负荷和利用率至关重要以外,门径吞吐量也直接反应了相关通道的拥塞程度,从而可以一定程度上衡量该车间的物流状况是否良好。为了验证该物流方案是否较优,对改进后的方案再次进行仿真试验,得到门径吞吐统计输出结果如图2.4所示。
横坐标统计时间间隔为30min,纵坐标为每30min经过该门径的车辆数目。图中显示,在3个周期的生产中,门径吞吐最高峰出现在S2门,此时每30min通过测试点的车辆数目最多为12,即最高峰时期,每两辆车之间经过测试点的平均时间间隔为2.5min,负载速度(实则为车间里最慢的行驶速度)为1m/s,则物流最高峰时两辆车之间的距离最近为150m,叉车间的安全行驶距离为90m,这个距离远远超出安全阈值,即通道畅通,物流状况良好。
由此,对于该车间从物流运作模式、暂存区的规划到运输工具的规划这一整体的物流方案,可作为工厂产线规划和持续改善过程中的有效参考。
3 结 论
本文以某管道车间为案例,对其各项物流要素进行规划,并利用Quest数字工厂平台进行仿真优化,最终得到一个可行并较优的物流方案。研究表明,利用仿真软件对生产运作进行仿真,可弥补传统设计规划方法所考虑不到的因素,并且快捷方便,效果明显。此种研究方法可提高企业规划的准确性,有效地降低规划成本,不失为工厂物流设计的一个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高举红,陈思宇,刘晓宇. 基于精益设计的生产能力分析与现场物流改善[J]. 工业工程,2010,13(1):90-96.
[2] 冯定忠,吴能,范佳静,等. 基于SLP和SHA的车间设施布局与仿真分析[J]. 工业工程与管理,2012(4):12-25.
关键词:灰色预测 物流需求 误差检验 运输问题
1 概述
近年来,纵观物流研究的领域,定性研究居多,定量研究很少,导致物流决策中随意性比较大主观判断居多,决策结果失去客观性和科学性。在数据少的情况下,选择一个合适的数学模型预测物流的需求量,预测结果可以为企业的下一步生产提供决策和依据。[1]由于运输问题是物流的核心,降低物流费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根据预测出结果建立一个线性规划模型来求出最优调度方案,从而使运输成本达到最小。
2 灰色预测理论
3 运输调度问题原理
运输问题是一个典型的物资调运问题,根据已有的交通网,应如何定制调运方案,将这些物资运到各消费地点而使总运费最小,这类问题可以用以下数学语言描述:已知有m个生产地点Ai,i=1,2,…,m,可供应某种物资,其产量分别为ai,有n个销地Bj,j=1,2,…,n其需求量分别为bj,从Ai到Bj的运输单价为cij,问如何调运才使总运费最小。设xij为从Ai到Bj的运输量,则运输问题的数学模型为:
4 应用实例
汶川地震之后,灾区重建工作需要大量的原料,企业在供料的同时,也应该预测出下一个供货周期的物流需求量,同时,物流部门也应该制定出一个最优的调运方案,使其运输成本最小。设四川某水泥公司生产的水泥销售到汶川4个使用水泥的工地,已知该公司下设有4个生产厂:A1、A2、A3和A4,在目前的生产条件下,它们每周的最大生产能力分别为70t、60t、50t和40t;有4个销售地:B1、B2、B3和B4,它们前五周的销量,见表1:
根据前面的算法,通过MATLAB的计算(以B1为例),得出如表3所示的精度表,并得到的第六周的预测值为67t。[3]
从表3不难发现,用灰色预测模型求出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相差很小,误差都在10%以内。同理,还可以得出其他销售地的预测值,B2、B3、B4的预测值,分别为:47t、59t、39t,并且都通过了检验。
由于两种误差都在10%以内,所以67t可以作为第6周B1的预测需求量。同理,还可以预测出其他销售地的预测值,B2、B3、B4的预测值,分别为:47t、59t、39t,并且都通过了检验。
根据上述的预测值,将数据编入LINGO运算,得出目标函数值为752单位,有如下的调运方案,并用矩阵X表示:[4]
在运输成本最小的条件下,上述矩阵明确地给出了各生产厂对各工地的运输量,除了生产厂A1、A3、A4按照各自的最大生产能力生产外,只有A2生产厂在第六周只生产52t。
5 结论
灰色预测模型在物流需求预测中是非常有效的,在物流需求方面的预测精度很高,可以达到90%以上,而且需要的历史数据可以少到只有5个。求解基于线性规划的运输问题,可以为企业制定出运输成本最小的调度方案,并且还可以给出各产地具体的产量,从而避免了产量过多而导致库存费用或者产量过少导致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张国玉,夏文汇.运用MATLAB软件求解物流运输问题[J].技术与方法,2009,第3期:73-74.
[2]党耀国,刘思峰,王正新等.灰色预测与决策模型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关键词:物流增值服务 供应链 一体化物流
从概念上看,物流增值服务是相对于物流常规服务而言的。物流常规服务一般是指提供物流的几大基本功能要素,比如提供仓储、运输、装卸搬运、包装、配送等服务,它们提供了空间、时间效用以及品种调剂效用。物流常规服务大多是与完成货物交付有关的服务,主要依靠物流设施、设备、器具等硬件来完成,是资产和劳动密集型的服务,具有标准化的特征。物流增值服务则是根据客户的需要,为客户提供的超出常规的服务,或者是采用超出常规的服务方法所提供的服务。创新、超常规、满足客户个性化需要是增值物流服务的本质特征。在信息主导商业发展的今天,增值服务主要是借助完善的信息系统和网络,通过发挥专业物流管理人才的经验和技能来实现的,依托的主要是企业的IT基础,因此是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服务,可以提供信息效用和风险效用。这样的服务融入了更多的精神劳动,能够创造出新的价值,因而是增值的物流服务。
从国外来看,物流增值服务起源于竞争激烈的信件和包裹快递业务,现在则在整个物流行业全面展开。事实上,几乎所有和物流运输业有关的公司都在想方设法地提供增值服务。跨国快递公司中的中外运敦豪(DHL)、联邦快递(FedEx)和联合包裹(UPS)都已经开始选择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他们的服务涵盖了一件产品从采购到制造、仓储入库、外包装、配送、回返及再循环的全过程。而由这些巨头们领跑的速递业已不再是简单的门到门、户到户的货件运送,而是集电子商务、物流、金融、保险、等于一身的综合性行业。再比如传统的物流企业――航运公司,现在不仅仅负责运输货物,而且提供诸如打制商业发票、为货物托运方投买保险和管理全程的服务,事实上也就是要努力提供完整的供应链管理服务,使得客户可以在第一时间追踪到自己的货物方位、准确进程和实际费用等动态信息。这种以海上运输为基础而又大大超越了传统运输范畴的增值服务,原本是航运公司在他们的核心业务――集装箱业务下降时的应急措施,没想到却无心插柳柳成荫。然而,这种微妙的变化却使物流业内的两个终端因此而受益匪浅:客户端可以得到更全面的和个性化的服务,有利于集中精力去做自己的核心业务;物流服务端也会因为这种新颖而别致的服务而获得更多客户的订单。
当然,从全球一体化物流和供应链集成的发展趋势来看,增值服务的范畴要广阔得多。基于一体化物流和供应链集成的增值服务是向客户端延伸的服务,通过参与、介入客户的供应链管理及物流系统来提供服务,这种服务能够帮助客户提高其物流管理水平和控制能力,优化客户自身的物流系统,加快响应速度,为企业提供制造、销售及决策等方面的支持。如库存管理与控制、采购与订单处理、市场调研与预测、产品回收、构建物流信息系统、物流系统的规划与设计、物流系统诊断与优化、物流咨询及教育培训等。这类服务往往要企业发挥更大的主动性去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需要更多的专业技能及经验,具有更大的创新性和增值性,是高技术、高素质的服务。这种高层次的增值服务需要建立在双方充分合作信任的基础上。
1.我国物流企业常见的增值服务模式
(1)以快运公司、集装箱运输公司提供的承运人型增值服务。如:从收货到递送的货物全程追踪服务;车辆租赁服务;被客户退回的商品回收运输服务;运输设备的清洁或消毒等。
(2)仓储型增值服务。如:材料及零部件的到货检验与安装制造;制成品的重新包装和组合;产品捆绑促销时的再包装服务;成品标记服务;商品退回的存放并协助处理追踪服务;为食品、药品类客户提供低温冷藏服务等。
(3)货运型增值服务。如:租船订舱、包机包舱、托运、仓储、包装;货物的装卸、集装箱拼装拆箱、中转及相关的短途运输服务;报关报验、保险;多式联运等。
(4)信息型增值服务。如:向供应商下订单,并提供相关财务报告;接受客户的订单,并提供相关财务报告;利用对数据的积累和整理,对客户的需求预测,提供咨询支持;运用网络技术向客户提供在线的数据查询和在线帮助服务等。
(5)第四方物流增值服务。如:向客户提供全面意义上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管理和技术等物流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对物流作业流程进行再造,甚至对其组织结构进行重组;对客户物流决策提供咨询服务等。
2.新型增值服务模式:金融担保服务
货物抵押融资在欧洲的工业企业、贸易公司和银行界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这是一种成熟的对政府和企业都相当保险的资本营运。货物抵押融资就是在货物运输或仓储过程中,将货权转移给银行,银行根据市场情况按一定比例提供融资。当生产商、贸易商或运输商向银行偿还融资金额后,银行向负责运输或仓储的机构发出放货指示,将货权还给原货主。当然,如果贷款人不能在规定的融资期内向银行偿还融资金额,银行可以在国际、国内市场上拍卖掌握在银行手中的货物。货物抵押融资将使物流企业的经营得到国外金融机构的支持,进而在无需政府担保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的运作。这种融资方式的优点在于银行不需要政府或企业的担保,而是掌握运输和仓储货物的所有权,即得到了对融资的担保。它也没有经营期货的风险,而是以实实在在的货物作抵押。货物抵押融资可以增加企业流动资金,降低进出口商品的费用,从而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加速资金的流动,使经营进出口
商品的物流企业更加具有竞争力。
3.增值服务的功能
(1)增加便利性。一切能够简化手续、简化操作的服务都是增值。提供完备的操作或作业提示、免培训、免维护、省力化设计或安装、代办业务、24小时营业、自动订货、传递信息和转帐、物流全过程追踪等都是增值。
(2)加快反应速度。快速反应已经成为物流发展的动力之一。传统观点和做法将加快反应速度变成单纯对快速运输的一种要求,但在需求方对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它也变成了一种约束,因此必须想其他的办法来提高速度,所以第二种办法也是具有重大推广价值的增值性物流服务方案,应该是优化电子商务系统的配送中心、物流中心网络,重新设计适合电子商务的流通渠道,以此来减少物流环节、简化物流过程,提高物流系统的快速反应性能。
(3)降低物流成本。推行物流管理技术,如运筹学中的管理技术、单品管理技术、条形码技术和信息技术等,可以提高物流的效率和效益,降低物流成本。
(4)业务延伸。向上可以延伸到市场调查与预测、采购及订单处理;向下可以延伸到配送、物流咨询、物流方案的选择与规划、库存控制决策建议、货款回收与结算、教育与培训、物流系统设计与规划方案的制作等。
以上这些延伸服务最具有增值性,但也是最难提供的服务,能否提供此类增值服务现在已成为衡量一个物流企业是否真正具有竞争力的标准。
4.增值服务的未来发展方向
(1)引导客户需求。企业在实施任何新的服务策略之前,一定要明白客户到底需要什么服务,什么时候、什么环境下需要这种服务,而不能以自己提供的服务产品决定客户的需求。这里是指企业的服务策略必须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对症下药,才能有的放矢。
但是,客户需求往往千变万化。不同客户,甚至同一客户在不同的情况下,往往也会有不同的服务需求。有时候甚至连许多客户自己都不清楚到底需要什么服务,这时物流企业就应该适时对客户需求进行适当的引导,为客户分析市场形势,提供量体裁衣式的增值物流服务,并努力让客户体验到物超所值的物流增值服务。只有服务对口了,到位了,满足了客户的服务需求,客户才能体会到服务增值的感受,自然也就提高了对物流企业的信任度和认可度,才会放心接受所提供的其它增值服务。企业的服务范围因此得到扩展,服务质量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高,最终实现企业与客户,服务与需求的良性互动循环。
在企业与客户的互动循环中,引导客户需求是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万事开头难,物流企业引导客户需求,不仅要进行充分详尽的客户需求调研,而且要把提供增值服务与实现客户增值体验结合起来,要让客户知道自己得到的服务价值超过自己所支付的服务费用。这就需要物流企业解决好两个问题:如何满足客户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如何实现物超所值的服务承诺。
(2)提供一体化的物流解决方案。传统物流服务的内容大多都集中于传统意义上的运输、仓储范畴之内。众所周知,我国物流企业大多是从传统的储运、货代企业转型而来,他们对传统物流服务内容有着比较深刻的理解,对物流环节中的某个单项服务内容有一定的运作经验,但却缺乏将多个单项服务内容有机组合起来的经验和尝试,即缺乏针对客户专门提供一体化物流的解决方案。这种能力的欠缺造成了我国大多数物流服务商很难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也就很难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物流增值服务。
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的现状客观上要求物流企业,尤其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加快向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变速度。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并不是一个崭新的概念,国外已有一些比较优秀的物流企业具有这方面的成熟运营经验,他们可以是物流咨询公司,也可以是以物流软件起家,继而以物流软件为基础提供解决方案的企业,譬如德国著名的SAP公司、韩国的SLI等等。国内的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大都与物流软件供应商合作,共同为客户提供物流解决方案。一般来说,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不需要硬件投资,如仓库设施、运输工具等,只需要提供物流运作思路和物流管理方案。相比之下,国内由传统储运企业转型而来的3PL不仅拥有成熟的配套硬件设施,而且积累了丰富的物流运作经验,相对其他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而言,在基础设施和运作经验上更具优势,阻碍他们向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的唯一障碍便是优秀物流专业人才的缺乏。
第三方物流要适时向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增值服务,不仅需要突破人才瓶颈,还应该形成独特的商业模式,尽快开发出针对常见物流需求和物流问题的配套方案模型,包括物流信息系统解决方案、物流优化配送解决方案、物流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等。如广东邮政在原有一体化物流服务的基础上,已经瞄准了增值服务这块蛋糕,即向客户提供全程的物流解决方案。
(3)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增值服务承诺。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IT服务包括两个方面:系统应用服务和信息服务。
系统应用服务:系统应用服务指第三方物流企业利用自身的信息系统资源,为客户提供运行信息系统的平台和技术支持。系统应用服务可采用租赁、部分售出的形式,这不仅为客户节省了软硬件投资成本,而且利用规模效应减少了企业运作成本。
铁路高铁及客运专线的全面建设,标志着铁路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划时代,随着技术能力的逐步提高,基本实现了客货列车分线运行,为铁路货运市场带来了新的营销增长空间。然而,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速的放缓,货运市场需求也发生了极大的结构性变化,逐渐从“单一大宗原材料运输”向“多样化与灵活快捷运输”演变。
由于铁路传统货运组织方式对市场缺乏吸引力,铁路货源相继出现了大宗货物持续低迷、零散白货份额虚糜的态势。为更好贯彻落实国家《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计划》,以及应对金融危机对铁路运输带来的不利影响,铁路运输需按照现代物流和铁路运输自身的规律,树立新型发展理念,通过拓展物流服务和既有业务的能力,促进铁路运输发展模式的转变。
一、铁路市场物流业的现状
(一)开拓铁路市场物流的优势
1.改革红利。国务院制定了《大力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及《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有利措施,同时铁路总公司也出台了相应的具体细化方案,这在政策层面上给予了大力支持,为铁路发展市场物流业打下了良好的政策基础。
2.完善的设施设备。铁路号称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半军事化,具有安全、准确、快捷的功能,以及运能大、成本低、全天候、节能环保等优势,并且已经拥有了一定覆盖面的路网、大量的货场仓库、充足的专用线,以及种类繁多的集装箱运输体系。以哈尔滨铁路局为例:全局拥有247个货运营业站,遍布各村镇,有完善的储运设备:库房335个、货场261个;有完备的装卸设备963台;在用专用线859条;有完善的信息网络:通信线路12万km,覆盖了所有营业站,铁路总公司、铁路局相联相通的计算机网络;运输管理系统和调度指挥系统相结合的实现,充分的实现了信息共享,在保证系统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增强了运输多种服务功能。
3.市场的需求。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百姓对服务质量会有更高的要求,铁路的发展空间将无限增大,大宗货物的价格优势、专业化的服务,都为铁路市场物流业提供了发展空间。下面就以地处哈尔滨主城区的滨江站为例:滨江站所处地域10公里范围内有多家批发市场,一直是哈尔滨市零散货物的集散地,在零散货源集散上有天然的优势。在路局的支持下开行了“朝发夕至”的货运快车,充分发挥了市场物流中的 “仓储配货”、“货运”的优势,同时主动与大型批发市场、中介商等建立了供求信息,有利地抢占了零散货物运输市场。自1999年推出了点对点“滨江快车”,近10年来已累计装车15万多车,辐射管内20多个到站,发送零散货物600万吨。业已成为黑龙江省零散货物始发和中转物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哈尔滨附近多个大型批发市场、中介商。
4.近几年,铁路总公司加快了货物改革,优化了资源配置,充分实施“两整合、一建设”的货运方案,同时加强市场调查和营销,提高装卸车管理和货运营销的力度,加大作业人员队伍建设;形成对接市场需求的布局方案和运价方案,保证百姓的需求得到兑现。
(二)开拓铁路市场物流的劣势
1.思想上对市场物流认识不清。铁老大,唯我独尊,缺乏发展市场物流感性认识,加上长期的“坐商”思想,对研究由传统运输业向市场物流业转变,存在认识上的差距,甚至会有抵触情绪,无法放弃铁老大的架子。
2.业务上欠缺物流人才。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铁路向市场物流发展的一个大问题就是没有高端的物流人才。
3.缺乏经营理念、出击意识。死等、硬靠,你来我就办、不来我也不请,车照跑,钱照拿。不变的运价对善变的市场,重运量、轻效益。计划松散、衔接不紧密,日常运输生产与经营管理的指导性不强。
4.信息化程度低。信息化网络建设的研发与市场物流业发展不匹配,虽然实现了运输管理系统和调度指挥系统的结合,但是系统间的信息共享还有差距,各营业站的联网及运输服务功能不健全,在货物信息实时跟踪方面也不完善,客户有时就不能有效的掌握相关信息,这些都制约着市场物流业的发展。
5.货场规划率低。目前铁路各大枢纽布局不完备,货场的布局缺乏一盘棋的观点。特别是有些路局与省、市级政府在物流园区方面的规划不协调,导致各铁路局货运场站的物流辐射区域重叠,造成各局间及路局内部产生了无序竞争。
二.做好铁路市场物流的规划
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氛围。在日常运输和经营管理上做好宣传,树立市场物流的理念,积极培育各层次管理和营销人员,要把市场物流的理念落实到每一名营销人,让每一名干部职工认清铁路传统运输向市场物流发展转变的必然性,要认清当前经济形势、货源下滑的严峻形势,传统运输方式对铁路发展已形成了严重制约,因此必须发展市场物流业,这才是铁路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2.加强人才储备,为发展市场物流业做好准备。要提前准备高层次物流业管理人员及专业人员的培训,因铁路发展物流业需要大批综合性人才,加大引入机制,增强培训机制,成长和培育是需要时间和空间来实现的。通过培训班对现有的高层次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使现有管理人员快速进入管理状态,以解决发展物流业务的燃眉之急。
3.做好谋划工作。依据铁路总公司出台的相关政策,各铁路局、各部门应成立相关部门参加的市场物流发展的研讨机构,对所辖的区域依据国家经济发展规划,制定出路局物流发展规划,同时与所涉及的省、市及相邻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积极进行沟通、协商,共谋发展良机。
4.强化体系建设。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是企业发展的需要,物流业中各环节运输方式、各生产环节方式要实现有效链接,以减少运输中产生的各类不协调问题。
5.加强信息化建设。运输网络的强化是实现真正的社会物流信息共享的标准。所以,物流业的发展应实现货物的实时跟踪请车、承认车的信息公开化,大力拓展铁路运输的服务范围,使物流的网络化运作真正为所需的物流运输服务。
【关键字】物流园区、功能区域、港口、铁路
物流园区的功能区域布置是在园区规划是的重要一环,它包括物流作业区的布置,辅助活动区域的布置,物流园区的景观绿化体系的布置。在物流作业区域的布置中,要决定物流中心的联外道路型式,厂房空间范围、大小及长宽比例,物流中心内由进货到出货的主要物流路线型式,并按物流相关表和物流路线配置各区域位置。而布置辅助活动区域时,一般在物流园区行政办公区均采用集中式,并与物流仓储区分隔,进行合理的配置。物流园区的景观绿化体系则需要绿化隔离和组织微观交通。
经过规划分析,可以得到物流园区的功能区域布置草图,但最后还应根据一些实际限制条件进行必要的修正与调整。这考虑调整的因素包括:厂房与土地面积比例、厂房建筑比率、容积率、绿地与环境保护空间的比例及限制等因素。物流园区区域面积布置受到已有的总面积的形状及大小的限制,必要时得修改物流或设施的规划以符合实际情况。建筑的造型、长宽的比例、柱位的跨距、梁高等限制或要求。土地建筑法规、环保卫生安全相关法令、劳动法等因素。交通出人口及所在区域的特殊限制等因素。
在完成物流园区布置方案修正后,需要对物流中心布置方案进行评价,只有做好方案评价,才能确保规划设计的成功。常用的布置方案评价方法有优缺点比较法、加权因素比较法等。不管怎样布局,物流园区整体优势的发挥,依赖于物流园区各组成部分的有机结合与协调,而这种协调除了依靠信息系统的整合外,物流园区系统功能的优化配置(功能整合)既是信息系统整合的基础,又是整合物流园区系统的重要手段。物流园区所具有的功能与地区物流发展、物流服务需求、进驻物流园区的物流企业的性质、物流园区所处位置的物流特点等因素密不可分。因此,合理规划物流园区功能,利用功能的优化配置整合物流园区系统,是发挥物流园区整体优势的基础。
物流园区完善的功能,是建设物流园区的总目的。它把分散的物流作业集合在一起,形成包括运输、保管、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和物流信息管理的综合化主体,有效的提高了服务质量,物流效率,节约了成本,并为物流产业乃至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保证。因此,在建设规划物流园区时,应该尽量把物流园区的功能最大化,合理的规划和设计物流园区的功能,是实现物流园区建设目的的保障,也是规划建设整个物流园区的工作基础。
物流园区的功能组合分为九个中心,本文重点研究了港口集装箱物流区域和铁路型物流园区系统的功能规划设计。
(1)港口集装箱物流区域
港口集装箱区域根据其功能和作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功能区,主要包括集装箱堆场,集装箱货运站,仓储、配送、流通加工区,辅助作业区等。
集装箱区域规划一般要考虑到该区域的面积问题,使在物流需求得到满足同时区域面积最小,力求有效、合理的利用空间。这里所说是面积包括仓库面积、集装箱堆场面积与货运站拆装箱场地面积。
集装箱物流区域的部分功能区域同样存在于散货物流区域,但港口散货物流区域还具有以下功能区域:堆存作业区、流通加工区、地磅与交接区和管理中心。散货物流园区的堆存作业区往往由作业堆场、皮带机、堆取料和装船机等作业机械和储存空间组成的一个有机系统,在堆场作业区域完成散货的装卸、堆存、筛分等物流作业。有些散货要进行流通加工,如钢材的剪切、开平、折弯等加工功能,需要额外的加工场地和加工机械。地磅与交接区是陆地、水陆运输的连接点,主要是承重计量和交接货物,并交接各种单据,检查出门的车辆是否符合公路规则的要求。管理中心主要有中央控制室,室内有控制信息系统、指挥和遥控设备以及相关办公室组成。综合港口可以几个不同货种的物流园区合用一个管理中心大楼。
(2)铁路型物流园区系统规划与设计
铁路型物流园区是指依托铁路货运站或者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的货运集散功能形成的,提供铁路货运中转等诸多功能的枢纽性物流园区。与其他物流园区相比,铁路型物流园区最大的不同在于充分利用园区内铁路物流系统提供的快速、大批量货运集散功能,来实现货物的区域集散,以及以货物运输为核心的仓储、流通加工等功能。
铁路货运站是铁路运输网络的节点和基层运输生产单位,在路网中的主要职能是进行货物的装卸、调配与发送,是保障整个铁路货物运输通畅的关键节点;同时也是铁路货物运输生产过程起始和终止的地点,与国民经济各部门直接发生联系,是铁路货物运输营业的依托。货运站由装卸区、铁路引导线、货物存放区、汽车停放处和调度管理区构成,承担着货运管理的诸多职能。
货运站布置应该做到设备的数量根据货运站的业务量进行合理配置,人与机械的合理配置,大型固定设施的布置要考虑到车站远期的发展。
总而言之,物流行业涉及的行业、领域广阔,对基础性设施建设的要求很高,并非所有的地区都适合建设物流园区。物流园区是物流企业或配送中心的集中场所,因此需要以市场经济的眼光科学选址,这是因为能否吸引足够的资金和企业是物流园区建设和运营成功与否的关键。进行物流园区的建设,必须有一个总体规划,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需要研究场址的概况和各方面的因素。
参考文献:
[1]王媛媛.物流园区规划与运作若干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04).
[2]赵旭.关于我国物流园区规划与选址问题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