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外国教育方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开放式教育之宏观解读
“小外”创办的“开放式教育”,是指以全方位开放式教育理念为办学基本指导思想,通过开放的空间、开放的环境、开放的课程、开放的活动、开放的资源等一系列开放式管理手段,按照《天津市特色高中建设实施方案》中提出的“多样化、整体性、重内涵、重创建”的原则,结合外国语学校自身优势,将学生培养成为既有民族情怀又有世界胸怀的复合型、国际型预备人才,以满足国际社会对未来人才需求的特色教育。
“三维目标”
教师:具备宽广的国际视野、开放的心态,实现由传统教育理念向现代教育理念的转变。具备3种知识和4种能力———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与时俱进的新知识;精湛的教育教学能力,坚实的教育科研能力,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大胆创新的能力,并形成开放、独特的教育个性和教学风格。
学生:熟练掌握语言技能,实现由语言学习向文化学习的升华和语言学习向语言能力的转化;通过各类课程的学习,奠定宽广的知识基础,实现人文、科技、艺术素养的提升;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和广泛深入的对外交流,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促进个性发展。
学校:实现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办成全国知名的国际化(由中外师生组成,并从校园环境、课程、活动、管理等方面显示出中西文化的融合)外国语学校。
开放角度
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是开放的:在校园中创设多元文化育人环境,既体现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又融入其他国家的异域文化,让学生生活在校园中就像置身于多国环境之中,受到世界多元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在学校课程设置上是开放的:在落实国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开设多语种外语课程,实施小班授课,选用部分国外原版教材,采用交流式教学方法;同时引进国际课程,开设国际课程实验班,给学生更多的学习选择。在校本课程的开发方面,既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也重视中西方对比文化课程的开设;既重视科技教育,也重视艺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外语特长的同时,丰富学生的人文、科技、艺术素养。
在对外交流上是开放的: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通过建立姊妹校合作关系、项目交流等形式,组织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走向世界各国,实地考察和感受多国文化;同时邀请国外的师生来到学校,加强多元文化的交流,增进国际理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校园文化活动上是开放的: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多语种国旗下演讲、校园文化艺术节、读书节、体育节、外语角、外语口语大赛、校园辩论赛、模拟联合国大会以及学校各类社团活动等,从多角度、多方面培养学生能力,为培养国际型未来人才做准备。
在教育教学上是开放的:提倡教师教学个性化、特色化,鼓励教师教学百花齐放,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通过各种社团活动激发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在招生上是开放的:在现有的招收天津市学生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学校国际部规模,招收更多的外国留学生到学校就读,办好国际班。
在学生升学上是开放的:根据学生需求,通过多种途径,让高三毕业生部分保送到国内各重点高校,部分直接考入国外知名大学,部分通过参加国内高考升入大学,拓宽学生升学的途径。
开放式教育之文化建设方案
校园文化建设
“小外”围绕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在学校现有的硬件设施基础上,本着科学布局、整体构建的原则,完善学校建筑、设施、环境、标志等文化,使之体现学校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开放式教育文化特色,形成建筑风格独特、设施齐全、环境优雅、标志鲜明的中西文化融合的校园文化。
筹建“模拟联合国大厦会议厅”。会议厅内完全按照联合国大厦会议厅圆桌会议的模式,悬挂各国国旗,作为学生“模联”(模拟联合国大会)社团活动、学校“模联”大会以及天津市中学生“模联”大会会场。平时也可摆成分组模式,作为其他社团或会议的活动场地。
建立具有本校特色的外语网页。学校网站开辟外语网页,借助这个平台,师生可以进行内部交流和对外宣传,国外姊妹校、校友以及社会各界也可以随时了解学校的发展和建设。
编写《教师英语日常用语手册》。发挥英语教师的作用,带动全体教师学习英语日常用语,鼓励教师不仅在课下说英语,而且在课上使用简单的课堂用语,争取做到双语甚至多语教学。
建立校史馆。在老教学楼三楼建立校史馆,一方面记录学校发展变迁的历史,另一方面宣传杰出校友的事迹,为校友留下青春的印记,同时对在校学生进行校史教育、爱校教育。
制度文化建设
修正、完善学校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建立一套人性化的、具有弹性的管理制度,形成新的制度文化。把学校的价值理念外化为师生的自觉行为,形成独特、鲜明的学校核心价值观。
2012年3月~2013年12月,“小外”将依据现代化学校建设标准,对现有的学校岗位职责及学校各项管理制度进行疏理、修订、完善,形成具有“小外”文化特色的《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校本管理制度汇编》。同时,学校还将修订并完善教育教学评价及奖励机制,设立“奖学奖教”基金;成立校友会,建立校友与母校之间及校友与校友之间的沟通交流机制,促进办学对外开放,推动学校的建设与发展。
课程文化建设
依据课程建设的综合性、均衡性、选择性原则,在开好国家规定课程的同时,引进部分国际课程,并开发体现办学特色的校本课程,构建具有“小外”特色的“三大板块”、“两种类型”的课程体系。三大板块为:国家课程、国际课程、校本课程;两种类型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这三大板块与两种类型的课程形成交叉网状结构,课程结构具有高度的开放性、选择性、现代性和探究性。
成立外语特色教学研究小组。积极研究构建外语教育课程体系、活动体系(即以课堂教学为主,以“英语沙龙”、口语大赛、兴趣小组和“模联”社团等活动为辅)和外语教学评估体系(即教学考核、英语考级等),提高教学质量。
小班化教学模式。外语课采取20~25人的小班化教学、每周8节外语课、每班每周不少于1节外籍教师课等措施,保证外语课堂教学质量;课前5分钟值日生演讲等交流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有更多的语言实践和交流的机会,更大程度地满足学生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愿望和要求。
多语种的外语课程。开设英、日、德、法、西五种外语,为学生提供多元“文化大餐”,为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提供可能。
多种国内外教材。既采用国家统编教科书,又严格筛选、引进国外各语种原版教材,同时选用全国外国语学校实验教材。从不同的视角优化教材结构,丰富学习内容,让学生学到更纯正、更鲜活的外语及语言文化。
辅修外语课程。采取“一主一辅”的多语种未来人才培养模式。即每个学生主修第一外语,辅修第二外语,高中阶段第二外语变为选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和能力,选学第二外语或第三外语。高中毕业时,学生主修外语达到大学二年级水平,辅修外语达到高中毕业水平。对第一外语为小语种的学生,从2012年9月开始,将强化英语能力培养,实行“双外语”教学,使学生未来发展更具竞争力。
多种选修课程。每周五下午作为全校选修课程时间,开设中外文学作品导读、国际热点研究、数学与当代生活、英美文学对比、中西饮食差异、德国教育研究、日本文化、法语电影赏析、兵器知识等各类选修课程,扩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活动文化建设
开放各种教育信息和资源。在教育教学中融入国际交流、学生社团、社会实践等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成长,开阔视野,激发潜能,发展个性,提高国际理解能力。
开展七彩校园文化活动。一是“模联”社团活动。这是一项国际理解教育,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极好体验形式。学校计划3年内把“模联”活动建成学校的品牌,实现班班有“模联”。每学期召开一次“模联”大会,每年承办一届天津市中学生“模联”大会。二是“外交家讲坛”。学校定期聘请担任驻外大使的校友回学校讲学,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外语听说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拓宽视野,了解时政,培养爱国精神和民族情怀。三是“外语地带”。在教学楼设立外语文化长廊,定期组织学生自编、自画外语墙报,展示作文、小诗等作品,给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营造外语学习氛围。利用校园电视台,开通校园英语频道,由学生自己编辑、采访、主持,每周一期定时播出,让整个校园充满浓厚的国际化氛围。定期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外语活动,每月举办一次“外语角”(歌曲演唱、速读擂台、词语接龙、猜谜、游艺等)活动,每年举办一届外语节(书法比赛、外语演讲比赛、外语作文竞赛等)活动。办好“两报”、“两刊”。每年各编印两期《天津外大附校报》和全外文的《亮点报》,每年各编发一期《天外》文学杂志和《阳光心旅》心理健康杂志。
一、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特点
(一)内容丰富,地位提高。
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和经济效益越来越明显,因而在国外日益受到重视和钟爱。新加坡政府把它作为国家教育政策的三大基础之一(另外两个基础是能力教育和双语教育),使之具有战略地位。美国许多州的大学都硬性规定,必须拿到政治科目的学分才能拿到学位。有的国家还专门建立了“社会道德委员会”等机构,实行专人专做道德教育的有关工作。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政府,拨出相当数量的专款,资助道德教育的调查和研究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逐渐丰富起来。美国的政治教育和价值观教育有两个主旋律:一是把美国的宪法和《独立宣言》作为最高经典进行传播和灌输;二是宣扬美国的三权分立政治制度和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价值观念。在新加坡,政府提出道德教育要“三兼顾、五强调”,即个人、社会、国家兼顾;法育与人情味兼施;理想与现实兼行;强调国情,强调国家利益,强调新加坡特色,强调内容形式应符合时代要求,强调寓教育于故事之中。德国的中小学要求培养学生“具有必要的思想品质和行为标准,使他们具有为发展社会生活、发展科学技术的献身精神”。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表现出高度的政治性和组织化,这与韩国、德国十分相似。
(二)途径广阔,方法灵活。
第一,学校德育。
1.课堂教学是主渠道。英国、法国、新加坡、日本等国都专门设置了德育课。英国中学的德育教材是《生命线》,很有特点。如教材上有这样一些问题:有人纵火会发生什么?一个男孩请他喜欢的女孩看电影,该由谁付款?为什么?让学生讨论,学会做判断。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关心和发展深思熟虑的生活方式。日本的道德课教学方法也是多样化的,如讲解、讨论、看录像、演剧、唱歌、辨论等。不拘一格、活泼有趣。道德课的评估不打分,而是对学生的有关认识特点和行为倾向进行分析。在美国,虽没有专设道德课,但包含了许多德育课程的科目。而且,美国很注意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德育。学习任何一门专业课都要回答三个问题:这个领域的历史和传统是什么?它所涉及的社会和经济的问题是什么?要面对哪些伦理和道德问题?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去思考与专业有关的社会伦理问题,有利于德育目标的实现。以上这些做法都值得我国学习。
2.组织课外校外活动。新加坡教育部规定中小学生必须选择参加课外活动,并把分数计入成绩册。他们推行真实教育,课堂讲授结合社会生活,不但带学生去参观社会发展的成就展览,也带领学生参观监狱、禁毒展览、反艾滋病展览等。这样学校德育就是开放的,延伸到学生的校外生活中。
3.隐蔽课程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师生关系、教师对教学所持的态度、学校提倡的东西、校内的舆论导向、校园的面貌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作用不亚于正式的课程,所以西方国家称之为“隐蔽课程” 。日本极其重视隐蔽课程的作用,对教师的学历、仪表、言谈举止甚至容貌都有规定;对学生的要求就更加严格,有详细具体的学生守则、操行评定标准、多种多样的奖惩制度。美国教育界历来重视隐蔽课程对于学生思想品德成长的作用。一是力求课堂学习与环境教育活动目标一致。二是校园环境应与社会环境相一致;校内生活的伦理准则、价值观念应该与社会一致,这样在校内生活中获得的经验才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4.务实的管理。许多国外学校十分重视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道德行为导向的管理。世界导师制发祥地的英国牛津大学对学生的衣食住行几乎都有规定,导师对学生要求也非常严格。美国的公立学校也有类似我国学校的“班主任”制度。中小学班主任除了要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外,还有管理学生的“硬任务”,如学生的注册、考勤、身体及心理状况,组织参观、旅游,与学校和学生家长联系等。香港地区的学校对学生管理的过程中,重视充分发挥学生会的作用,增加自治能力。
第二,社会性思想政治教育。
1.宗教教育。西方国家除直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之外,更多的是继承了把宗教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去的传统。通过遍布全国的宗教团体和广泛的宗教活动,把民众的宗教信仰巧妙地转化为对政府的顺从。美国政府极其重视利用公民宗教作为实行统治的思想舆论工具,美国公民自幼年起就时时处处感受到“上帝”的存在,“美国精神”也随之一点一滴沁入心脾,铸成他们的灵魂。在今天,俄罗斯总人口中有一半以上处于东正教精神思想控制之下,教会日益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机构。
2.政党与政治活动。政党是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角色之一。两党竞选往往被看成是一场政治闹剧,但从普及和宣传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社会主张和价值观念等方面来看,又是很有时效的。新总统的就职演说的主旋律就是爱国主义。约翰·肯尼迪在就职典礼时讲的“不要问你们的国家能为你们做些什么,而要问你能为自己的国家做些什么。”成为美国人崇尚的名言。1993年46岁的比尔·克林顿在就职典礼上喊出了 “振兴美国”的口号,他号召年轻一代为美国的发展做出贡献。这种政治活动给美国公民上了一堂关于美国价值观念的政治课。
3.家庭教育。新加坡视家庭价值为东方社会生存发展的核心观念,所以对于家庭教育格外关注。政治通过立法、政策导向来维护家长的完整,取得的效果非常明显,是对学校教育很好的补充和深化。日本的家庭教育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日本通过建立家长教师协会等组织来促进学校和家长的沟通和配合。
4.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工具和重要途径。政府通过电视、报纸、电影、书籍等媒介宣传官方的政治道德信息,去影响公民的政治倾向、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目前,电影、广播、电脑网络、高保真唱片等技术已被国外学校广泛运用于各类教学,包括德育教学。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提高了教学效果,也有益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知识水平。
二、对我国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
第一,借鉴别国经验,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效益。
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国际化趋势提醒我们,务必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到战略地位上来。西方发达国家曾因片面追求高科技而忽视青年人的人格教育,造成公民道德败坏、家庭崩溃等社会问题,现在各国已采用不同的方式和途径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益。我国现代化比发达国家晚了近一百年,我们已没有时间重演别人的悲剧。必须借鉴别国成功的经验,汲取其教训,加强对社会成员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并注重对教育效益的研究。这方面我们可以学习发达国家的做法,由政治拨专款资助研究工作的进行。
第二,坚持“意识形态化”,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导向。
各个国家都在旗帜鲜明地宣扬本国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美、英、法、德、日都在宣传资本主义如何优越,新加坡、韩国则一方面毫不含糊地宣传自己的资产阶级民主建国理念,一方面又抵制“西方”思想的侵蚀。所以政治性是思想政治教育题中应有之义,我们绝不能忽视。中国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并且宣传四项基本原则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含义,抵御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的“西化”和“分化”。
第三,将学校德育重点转移到发展道德思维和培养道德能力上来。
学校德育的任务是向学生灌输社会的主导思想意识和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以往,我国的学校德育特别注重观念的灌输,在方法手段上缺乏灵活性,学生的道德思维得不到培养和发展。我们应该借鉴国外学校德育的方法,把教育对象置于一定的认识情境,帮助他们掌握认识问题的方法,提高处理问题和矛盾的能力,要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固定其思想的基本思维模式,达到使他们独立自主地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的。道德观念的建立到道德行为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只有重视发展受教育者的道德思维,培养道德实践能力,才能保证受教育者真正具备较高的道德素质。
[关键词]研究生 资助体系 借鉴与启示
[作者简介]马强(1978- ),男,广东韶关人,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学校教育管理;蔡茂华(1971- ),男,广东五华人,华南农业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学校教育管理和大学生思想教育;鲍金勇(1980- ),男,安徽望江人,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学校教育管理。(广东 广州 510642)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0年广东省研究生教育改革重点项目“培养机制改革背景下地方院校研究生资助体系优化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0JGXM-ZD06)
[中图分类号]G6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7-0096-02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规模的扩大,如仅靠国家支持研究生教育已不现实。2006年,国家开始在部属高校中试点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在收费的同时,通过以研究生培养资助体系为切入点,实现研究生教育理念的转变和研究生管理体制的根本变化。①在部属高校全面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背景下,对于没有参加教育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地方院校而言,面临着诸多压力,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优质生源的快速流失。在此形势下,地方院校如何结合自身情况来提高研究生资助标准、扩大资助覆盖面等,将是地方院校培养机制改革中必须应对的难题。国外发达国家研究生资助体系健全,发挥着促进教育公平、社会资源再分配的重要作用,分析其情况并吸取经验,对地方高校完善研究生资助体系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一、发达国家的研究生资助体系现状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主编的《国外高等教育调研报告》中,对加拿大、美国、法国等多个发达国家的教育财政分析后指出,不少国家为了增加高等教育入学机会,采取了多种行之有效的资助措施,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可供选择的资助项目。②而在规定高学费的同时,高资助水平、各级多种资助项目能很好地起到促进教育公平的作用。
(一)美国的研究生资助
美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是“高收费、高资助”并存的典型,有着完善的资助体系。美国研究生学费由个人和家庭承担,但联邦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私人等都广泛参与,实际上形成了多方参与分担研究生教育成本的局面。③美国的研究生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完善的资助体系,它包括了助学金、奖学金以及贷款等多种资助方式。同时还将不同的资助方式进行搭配,以“资助包”的形式提供给学生。
1.研究生资助金。研究生资助金主要是由不同的基金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或其他部门设立,主要是资助研究生在读期间的各种生活费用,如研究资助金、岗位津贴资助金等。
2.助学金。助学金是研究生利用空闲时间从事学校提供的工作所获得的报酬,包括补助金、助学金、助教津贴、助研津贴、实习津贴、差旅补贴金等。
3.奖学金、贷款。奖学金主要是根据学校或其他相关团体的评估标准,向被认为优秀的学生发放奖学金或减免全部或部分学费的资助方式,这类奖学金大多名额有限,但却是很高的荣誉。④助学贷款的资助面广,是美国研究生资助的重要组成,有着完善的体系。贷款分两种,一是联邦政府学生贷款,二是商业银行贷款以及私人贷款。
(二)英国的研究生资助
英国的研究生资助体系非常完善,保证了在实行高学费的同时,让想接受研究生教育的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2003年起,英国政府成立的“公平入学办公室”,独立审查并对外公开各大学奖助学金的来源及使用情况。从2006年9月起,英国开始实施新的缴费标准及资助政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先上学,后付费”和“差异收费”的学费政策。“先上学,后付费”是先允许所有学生贷款上学,在学生毕业工作并有了一定的收入后,再来偿还助学贷款。英国大学可自行确立学费(0~3000英镑),对于贫困家庭的全日制新生,政府提供了最高金额为2700英镑不用偿还的全额生活补助。学生受补助或助学贷款的金额依据学生的家庭年收入而定,大约有50%的学生可以获得全额补助。差异收费指学习不同的专业、课程交纳不同的费用,如就业前景好的专业学费较高,而就业前景一般或不太好的学费较低。
2.“按收入比例还款”的助学贷款政策。非全日制的学生不能申请贷款,但可得到250英镑的生活补助和575英镑的学费返还。所有的全日制新生均有权申请贷款,贷款业务由属于第三方的学生贷款公司,贷款本金纳入政府财政拨款。学生毕业后,年收入超过15000英镑后开始还贷,通过国家税务系统扣取贷款。若贷款学生毕业25年后仍不能还清,剩余的部分将由国家偿还。⑤
(三)日本的研究生资助
日本的学生资助体系包括各类奖学金和教育贷款。奖学金主要包括:日本学生支援机构奖学金,各都道府县奖学金,企业、民间团体奖学金和大学奖学金,其中以日本学生支援机构奖学金为主。日本大多数金融机构都开设教育贷款业务,学生在申请贷款时必须提供担保,学生于毕业6个月后开始还贷,还款期限最长为20年。⑥
在日本的学生资助体系中,从设定目标、筹措资金到回收贷款、分摊风险等各个环节,均由政府来牵头,避免了在多职能部门参与时出现“真空”,同时保证了教育公平,也让学校专心教书育人。
(四)其他国家研究生资助概况
其他国家对博士生教育的经费投入比较高,博士生通常在高校资助下都能专心研究。在德国,博士研究生不仅不用交学费,而且可以按科研在编人员身份领取“工资”。在荷兰,博士生能得到充足的经费资助,经费支持分为岗位工资与研究津贴。四年的岗位工资高达10~16万欧元左右,研究津贴主要包括:学术会议资助费、资料费、设备费、课程选修费等。⑦
二、国外高校资助体系成功经验对地方院校的启示
我国现在正处于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的过渡时期,在培养机制改革试点高校的推动下,我国研究生资助工作取得较大的发展。地方高校在改革研究生资助制度时,可借鉴国外及试点高校的优秀经验。
(一)资助政策法制化,发挥政府主体作用
开展研究生的资助工作,应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为依据。如在高等教育法等相关法规中增加关于研究生资助的政策内容,引导研究生资助工作发展方向。在美国,每项研究生资助计划都会以法令的形式体现,同时以法案、法令的形式推动资助工作,保证研究生资助的公正性、合法性和社会参与性。
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是分不开的,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好坏对整个国家科技水平、经济水平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我国当前正是研究生教育大发展时期,政府应当发挥主体作用,将研究生教育培养及资助政策纳入国家教育发展政策体系中,从而引导建立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生资助体系,以此来对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进行调控和引导,保证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人才供给。
(二)明确高校责任,发挥高校研究生资助自和灵活性
目前国内很多试点高校根据各校自身特点来制定奖学、助学、贷学机制,并就不同的学科或重点而有所侧重。与部属高校不同,地方高校自很大程度上受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约束,相关规章制度在明确高校研究生资助责任的同时,应给予地方高校足够的自。
地方高校在制定资助政策的过程中,在不违反研究生资助的原则上,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构建特色资助体系以发挥研究生资助的最大作用。如研究型大学以各种奖学金、科研津贴、科研奖励为主;而教学型大学可以主要以建立“三助”奖学金、勤工俭学、校内兼职等为主。同时,地方高校可根据相关政策、学校建设等情况,对部分学科进行扶持和资助。如可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制定导师资助经费的比重,适当对交叉学科和相对冷门的学科进行扶持;对于重点学科、应用学科和新兴学科,也应适当有所侧重。⑧
(三)引入多方资源,拓宽资助经费来源渠道
教育成本分担理论、多元混合的资助理念使美国研究生的资助呈现出资助机构多层次、项目多元化的局面。在这一模式中,政府起到引导社会资源流向高等教育的作用,这对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启示。
根据成本分担原则,研究生教育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社会、政府、企业、社团、个人等作为受益方应当承担一部分成本。因此,研究生教育除了政府拨款外,更重要的是争取高校、企业、社会团体、民间机构和个人等力量共同参与研究生资助。地方高校可通过科研成果转让、科技服务、科技咨询等途径,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对研究生教育的投入;可以联合办学的形式,吸引和争取社会资源广泛设立企业奖学金、名人奖学金等;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有能力的个人可对家庭经济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资助。而国家则制定捐赠者利益补偿机制,如优惠的税收政策、科技服务政策等。对于一些专业应用性比较强的研究生,高校可以引进企业或科研单位,设立定向奖学金,合作培养研究生;企业也可以以专项奖学金、横向课题经费支持等方式激励成绩优异的学生。
(四)合理规范研究生贷款项目,扩大贷款比例
建立以贷款主,勤工助学和奖学金为一体的资助体系,是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目前高等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有效途径。研究生助学贷款在我国资助体系中所占的比例仅为4.11%,而世界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助学贷款平均比例为20%左右,发达国家则更高。美国研究生贷款多样化,英国、日本研究生贷款实施机制完善,为研究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参考他们的做法,政府可运用政策的引导功能,借鉴商业贷款的运作模式,为研究生提供多层次而灵活的助学贷款。
1.成立专门的资助机构。可以建立类似英国贷款公司的半事业性或者企业性的贷款机构,直接向各级政府的助学贷款管理中心负责,该机构负责学生贷款的审核、发放和回收。
2.健全减免政策,优化贷款回收渠道。国外贷款比较人性化,有着完善的减免政策。与之比较,我国的贷款减免政策尚不完善,如学生在毕业后丧失劳动能力、造成终身残疾,甚至死亡等情况下,贷款人不能获得减免。在贷款回收途径上,参考国外的税收或社会保险系统回收贷款,不但具有可操作性及保证放贷机构利益,还减轻了追贷的成本。同时,英国的“按收入比例还款”“政府代为偿还”等人性化的机制也给予了很好的借鉴意义。
3.开发更多的贷款项目。美国的贷款具有多样化,我们可借鉴美国的经验,在政策允许的基础上,积极吸收社会资源,逐渐增加企业、社会团体、个人助学贷款方式,为学生提供多种贷款服务。
(五)完善勤工助学机制,增强研究生实践能力
美国高校的勤工助学与我国目前实施的“三助”制度有相似之处但更完善。他们的优胜之处在于不仅仅提供高校行政部门和后勤部门服务岗位,还为研究生提供企业兼职和实习机会,在缓解了研究生经济压力的同时,还可将所学技术、知识运用于实践,增加了社会阅历。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最高层次的教育,研究生拥有更宽广的学术背景及专业技术,相应的勤工助学应相适应地向高层次智力型方向发展。学校相关部门或导师尽可能安排他们从事“学术”含量较高的兼职岗位,在解决他们经济困难的同时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六)研究生资助方式人性化,形成良性竞争机制
国外研究生资助体系不但健全,而且相对更人性化,他们对不同学生、不同资助目标、不同的学科进行特色资助。地方高校在进行研究生资助改革时,可借鉴国外的做法,如农林类、民族学等就业市场或个人收益相对处于弱势的专业,适当提高奖助学金的覆盖面,在奖学金的设置上重点照顾。在“三助”的设置上,对于人文和社会科学类专业研究生,他们相对较难获得各种外界资助,应采取“助教”“助管”的形式较为合适;而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科类研究生,课题经费、外界资助相对较多,采取“助研”“联合培养”的资助方式较符合实际。而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多种资助方式结合,从而促进教育公平。
与此同时,采取动态的奖助学金评审制度,形成良性竞争机制。第一年主要依据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大学期间及研究生有关表现;第二年起则依据上一年该研究生的考核情况、学习成绩、综合表现情况等。动态的奖助学金评审制度,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进一步建立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长效机制和内在激励机制。
[注释]
①许丽红.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下新资助体系的问题及对策[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7):65.
②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国外高等教育调研报告[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
③夏茂林.美国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及资助特点对我国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9(3):76.
④包海芹.美国研究生教育资助类型及特点[J].高教探索,2011(2):77.
⑤张民选.英国大学生资助政策的演进与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7(5):4.
⑥马晶.日本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研究[J].世界教育信息,2007(9):69.
关键词:家庭教育;家庭教养方式;学业水平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017-02
心理学家长期以来对于父母如何影响孩子的社会化和健康成长都有很大的兴趣。父母教养方式也是他们感兴趣的点之一,父母教养方式可以被定义为一个态度的群集,包括父母行为表达所带来的情感氛围等(Darling and Steinberg 1993)。父母教养方式捕捉到两个重要的要素:父母的应答和父母的需求(Maccoby and Martin 1983),父母的应答就像父母的温暖或者支持性的,它主要涉及"父母有目的地培养孩子个体,自我规范,和自信,通过协调、支持和迁就孩子的特殊需要和要求。" (Baumrind 1991, p. 62). 父母的需求它着重强调的是行为的控制,主要包括"父母要求孩子去变成家庭的一部,以此来让家庭便成为完整的整体,通过他们成熟的需求、监管和纪律的努力,和面对孩子的不服从。"(Baumrind 1991,p. 61)父母教养方式被分成严格型、严厉型和溺爱型基于Baumrind的父母类型划分。权威型的父母是高应答和高期望的,他们强调监督和制定清晰的标准为他们的孩子,但没有侵犯性和限制性。而严厉型的父母也是高期望的,但是很低的应答。这些父母提供一个良好秩序和结构的环境,带着清晰的规定。他们期望孩子遵守规定无需解释。溺爱型的父母是具有很高的应答,但有很低的期望需求。他们是宽容的,没有导向性的,不需要成熟的行为。之后,马克比和马丁(Maccoby&Martin1983)基于维度理论将家庭教养方式分为四个基本类型:权威抚养型、独断扶养型、宽容溺爱型和宽容冷漠型。类型化弥补了单纯维度片面性的不足,又系统地探讨了家庭教养方式的各个变项与儿童的人格特质、情绪适应、学业成就、价值观念、道德判断等各方面的关系,揭示了儿童的个性形成并非由父母的某个行为维度决定,而要受到父母整个行为模式的影响,但这一取向依然局限于亲子关系中的单向影响,未能探讨更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
关于父母的家养方式对学业成绩的影响的研究较早,1874 年英国著名心理学家高尔顿研究家长的工作对儿童教养的影响。1966 年美国心理学家科尔曼创建研究小组进行相关实验研究,发表《教育机会均等》的研究报告,报告中指出:学生的能力和父母教育方式影响儿童的学业成绩,是导致学业差异性的主要两个因素,该研究使家庭教养方式成为教育学及其心理学的重要范畴。文献表明,育儿风格影响了学业成就、学业自我概念和自我概念。研究结果表明育儿风格可以产生直接和间接影响孩子的学业成就。权威型的父母教养方式被认为最适合的育儿方式(Chao 2001)。Turner and Heffer (2005) 也发现权威型的父母教养方式是最有意义和价值去预测大学生的学业成就。学生的父母高度牵扯进来,是非常鼓舞人的,同时给与高自主性产生高的学业成就。 Weiss and Schwarz (1996)也证实,父母教养方式的重要性,他们认为权威型、民主型和The 放任型的父母教养方式,都能够促进青少年积极态度的发展。据Darling (1999)称,权威型父母教养方式是一个持续预测的方法,预测青少年的认知能力。 Pong et al. (2005)也发现,相比权威型的父母,专制型和溺爱型的父母教养方式,孩子的学业成绩相对更低。Tiller et al. (2003)也发现,专制型和溺爱型的父母教养方式会消极的和孩子的认知成就有关。Ruzina (2005) 和Matnizam(2004) 也证明,权威型的父母教养方式对于孩子的学业成就具有积极的意义,而专制型和溺爱型的父母教养方式却没有发现这种关系。Aunola et al. (2000)的发现指出,权威型教养方式下的青少年倾向于应用更多的适应性的学业策略,例如自我提升的归因。权威型的教养方式可能会鼓励青少年控制信念,这可能会提高一个青少年在学校成功的动机。Juang and Silbereisen (2002)报告称青少年的学业能力信念与权威型的父母的变量,比如父母的温暖、父母的兴趣参与教育和讨论的学术知识与父母很重要他们之前有一个重要的积极关系。这个结果表明他们有更好的学业成绩,这之间有一个有意义的连接在青少年的学业能力信念和学业成绩之间。
父母教养方式对于自我概念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自我概念是一系列关于他(她)是谁的属性、能力、态度、和价值的集合体(Berk 2000)。这些概念是从一个人的经历和个人的环境的解释中形成(Shavelson et al. 1976)。 自我概念可以分为学业自我概念和非学业自我概念。学业自我概念的定义是个体在学校和其他同学相比而形成的关于自己能力的评价认知 (Brookover 1959)。而非学业自我概念包括社会的、心理的、道德的、个人的和家庭的自我。文献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能够影响自我概念。Nasrin (1999)在对大学生进行研究时表明,家庭教养方式和自我概念之前有着密切的关系。Ainol (2000)在对中学生的研究也证发现了这种关系。Sallay 和Munnich(1999) 报告称,专制型父母教养方式对于自我概念的形成具有消极的影响,而权威型的父母教养方式对于孩子的自我概念形成具有积极的影响。他们进一步证实了父母教养方式对于孩子的学业成就具有间接的影响,因为权威型的父母教养方式能够给他们带来一个积极的自我概念,这对于提高他们的学业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这是因为一个积极的自我觉察能够带来更多的自信,而且能够激发一个人成功的动机。本项研究的大部分目标是为了测试有经验的学业成就的完整模型。通过使用结构方程(SEM),这种方法基于权威型和专制型父母教养方式资料的收集。它旨在了解更深入的家庭教养方式在自我概念方面和中学生的学业成就。这个模型是假设权威型和专制型问卷的信效度很好,适合做模型。此外,这个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检验家庭教养方式对于自我概念和学业成就是不是其调节作用。此外,在研究的过程中,学者们不再采用单一的质性研究和静态分析,而是借助更多的研究方法,借助 SPSS 和 LISREL 等统计软件,使研究的结果更复杂、全面、精确,提高了研究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Levine, D. U.. Society and education (9th Ed.)(M). Boston: Allyn and Bacon, 1996.
[2] Lareau,A.. Social class differences in family school relationships: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al capital(J).Sociology of Education, 1987.
[3] Rhine, W. R.. Making schools more effective: New direction from follow through [VI]. New York:Academic Press,1987.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材;外国作品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优秀作品被纳入我国的高中语文教材中,使高中学生们充分感受到外国优秀作品所带来的不一样的写作风格与内函,同时可以使高中学生们通过对外国优秀作品的赏析中了解外国的文化,对培养学生们的全方位认知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一、我国高中语文教材中外国作品的起源
众所周知,早年的中国还处于一种全封闭的模式,任何国外的东西都是无法引进到中国来的。直到国内“五四”运动后,中国逐渐从全封闭的国家转为半封闭国家,许多外国的先进技术及产品也不断被纳入中国。“五四”运动后期,我国著名的几位文学家受国外先进文学作品的影响与感染,将一部分国外作品引入中国,并编排进了高中语文教材中。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国高中语文打开了外国作品学习的开端。
二、我国高中语文教材中外国作品的现状
我国自“五四”运动后不断有一些外国作品被纳入进高中语文教材中,但相对国学古诗词以及白话文的比例则是十分低的。本文就人教版语文教材为例,至1990年,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白话文:古诗词:外国作品的比例为5:4:1。由此可见,外国作品并没有真正进入中国教育界。
直至2000年初,国家教育部门实行小至高中教材改革后,外国作品在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才有所提升。随后,国家又出台了十二年义务教育总体规划制度,使高中语文教材大纲重新得到了整体的规划,许多优秀的外国作品被纳入到高中语文必修课的教程中。直至今日,越来越多的外国作品出现在高中语文教材中,这无疑是教育史上的一次伟大的革命。
除此之外,做为一本好的语文教材,其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们通过对教材的学习掌握对社会环境、经济环境以及人本环境的分析与辩证能力。国内从古至今涌现出许许多多的优秀文学作品,但其都是以国内大环境为写作背景的,虽然写作年代不同,但其大体的背景环境是基本相同的。而外国作品的引入更能够让学生们从各方面领悟出不同环境背景下所需掌握的生存技能,使学生们有足够的能力去适应各种生活中的考验。
三、名国作品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作用
现如今的社会要求学生们必须要有全面发展的基本以及应对各种环境下的能力。尤其对于高中学生来讲,高中是人生的一次重要的转折点,也是指引学生们今后道路的一个方向。而在高中各门课程学习中,语文教学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高中学生来讲,基本的生活技能及对环境的感知判定能力已经形成,这时在语文教学中加入大量的外国作品会让学生们更容易通过作品了解外国的环境,并通过对外国作品的判断及分析了解到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生存法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多方位应变能力。另外,与国内的许多优秀作品不同,外国的作品中除了有写实的部分外,还会通过较惟美的写作手法舒发出作者写作时的感情。或者是通过一些较为幽默、诙谐的语言表述出作品中的中心思想,使学生们在轻松的阅读环境下了解作者所想表达的中心内容以及通过作品了解文字中真正的内函。
四、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外国作品教学措施
随着我国教育部门近几年的不断改革,高中语文教材中越来越多的外国优秀作品被纳入其中。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转变。然而虽然有越来越多的优秀外国作品被纳入高中语文教材中,但对于接受教育的高中学生来讲,能否接受并真正了解外国作品中的深意则是当前教育部门最为重视的事情。以以往学生们的学习中,对国内作品的阅读及分析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如何让学生们打破传统的授教模式,使学生们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感知外国作品所带来的美感是当前各高校及教育部门首要的问题。教育部门负责人员及各高校工作人员通过多年的教育经验,总结出了几点可行性较高的教学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一)创建自主的学习氛围
在现如今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中,通常由于高考的压力使学生们失去了学习中那份轻松自得的心情。尤其是对于外国作品的学习,是需要学习们在平静、轻松的气氛中享受作品中所带来的美感的。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自主对名国作品进行阅读。而后让学生们自主进行讨论,将各自对作品阅读后的感想及对作品的认知讲出来。另外,老师可以在课堂中组织一个小型的辩论会,将学生分为两组进行讨论。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们整场讨论中,老师要始终保持沉默。因为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一但老师开口进行发言,势必会影响学生们的讨论情绪,甚至某些学生会害怕老师责骂或当场指出错误观点而将自已对作品中所感悟出的真实情感隐藏起来,那么,这场讨论会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
(二)角色扮演教学法
除了上述辩论会的教学方式外,老师还可以利用外国作品中人物的不同进行分配,在课堂中让学生们分别扮演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对话,老师只读旁白部分,使学生们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完全放松下来,并真正犹如置身于外国作品的写作场景中一样,通过自身角色的扮演及阅读更快掌握外国作品中的内函及写作情感。另外,这种角色扮演的学习以及轻松的学习方式,能够使学生们更容易融入到作品中去,也更容易体会出作品中所表述的深层含意。对提高学生们的阅读及学习能力是十分有效的。
五、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高中语文教材中外国作品对提高高中学生们的鉴赏美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们了解外国作品与国内作品写作方式的不同,教会学生们通过外国作品所舒发出的感情挖掘出其真正的作品内函。同时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们的特性,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措施,使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与教学事业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琰.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外国作品及其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