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体育教学困惑

小学体育教学困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体育教学困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体育教学困惑

小学体育教学困惑范文第1篇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解决问题常常被赋予狭义上的理解,往往是特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数学教学中的“解决问题”是根据数学情境,在老师的指导下能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收集信息,理解与简化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从中发展数学思维,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本文就笔者在低年级数学教学实践中碰到的一些“解决问题”教学方面的困惑谈一些个人的体会。

小学生感知事物比较笼统简单,不够具体,往往只是注意一些表面的现象,不能看出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对事物感知缺乏整体性。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他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好动,往往会虎头蛇尾,丢三落四,这也影响着孩子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在教学中也有一些非智力因素,如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习惯不好等。

《数学课程标准》中解决问题的总体目标是:“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其中一条具体的要求就是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在我们的教学中怎样克服负面因素,更好地帮助学生观察、理解、分析,顺利地解决问题呢?

一、多阅读

数学需要阅读,也离不开阅读。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学生出错后,让他自己读一遍,他就会了。认真阅读,是一个搜集信息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只有在读懂、读透题目意思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正确解答。试想,如果学生不了解题目的意思,甚至不明白题中问的是什么?真的很难想象他会解答出正确的答案。就像“盲人摸象”的故事,只是摸到很少的一部分,就跟着感觉走,做出判断,那只能闹一个笑话而已。如果学生认真、仔细阅读了,就很容易知道某【题1】中问的是“小兔比小熊多跳了多少下?”,是一个相差问题,而不是求和问题。课堂上我们一直强调学生要先理解题意,再解答,而理解题意的基础就是阅读,一遍不理解就多读几遍,甚至可以作一些符号,圈圈、画画,帮助理解。某【题2】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读到“小红和她的3个好朋友”时,用画线的方法提醒自己,这里引起重视,有4个人呢。某【题3】中,学生读到“一头大象的体重比这头牛的8倍还多162千克。”可以把“8倍”和“还多162千克”圈起来,明显这里要做两步计算,这样引起重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减少产生错误的机率。

二、多比较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维的基础。”通过比较可以让数学概念更清晰。概念是人们用于认识和掌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纽结,是认识过程中的阶段。数学概念是组成数学知识的元素。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时,有关那方面已有的知识、技能。这些旧知识,往往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教师只需在这之间巧妙地搭上桥梁,学生就能通过自主探索获取新知识。通过比较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数学概念,才能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如某【题4】中的“一件上衣”和问题中的“一套”衣服作比较,很明显“一件”只是上衣,“一套”是裤子和上衣合起来,所以算出裤子的价钱后还需要求和。某【题5】中“8角钱”和“4元钱”作比较,单位不一样,先把单位化成角再计算。某【题9】中问“杨树一共多少棵”,那杨树到底多还是少,更加要比较了。在“柳树有35棵,比杨树多17棵。”这句话中,究竟是谁多?让学生仔细阅读,比较得出是柳树比杨树多17棵,也就是杨树比柳树少17棵。通过比较,促使学生的理解走向深一层,只有真正理解其中的关系,才能有的放矢解决问题。

三、数形结合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数形结合百般好,割裂分家万事非。”“数”与“形”是反映事物属性的两个方面。数形结合是数学解题中常用的思想方法,教育学家认为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使很多问题迎刃而解。

小学体育教学困惑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创造性思维;内涵;对策

近年来,小学体育教学逐渐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一定的优化和调整,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很多体育教师过度重视学生的体能训练和技巧掌握,忽略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和培养,对于学生健全人格和全面发展带来很多消极影响。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内涵

1.质疑精神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质疑精神是关键的前提之一。试想学生在整个小学体育教学中都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式的教育,从来不会主动去发现问题,对困惑和不解的地方不向教师提出质疑,这样学生不仅不会积极主动地和教师进行互动,而且对于知识的学习往往是浅尝辄止,并不了解体育精神和内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缺乏土壤,难以获得有效培养和提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具备质疑精神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知识,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形成良性互动。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首先需要重视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鼓励学生敢于质疑。

2.好奇心和观察能力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有效透彻地理解知识,及时发现不同事物之间的关联,都需要通过好奇心和观察能力的激发来实现。故教师需要指引学生对体育技能和动作要领进行掌握。向学生进行动作示范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来分析每个动作要领之间的密切联系和衔接性,使学生在头脑中能够对这一动作形成整体印象,掌握这一动作要领,并通过不断的练习加以巩固。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需要强烈的好奇心作为动机,一旦学生对体育教学充满好奇,便能积极主动地自行进行仔细的观察和琢磨,对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二、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对策

1.教师带头示范,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互动频繁,教师应该利用自身的专业技能和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各个动作要领进行亲自示范,使学生意识到动作规范的重要性,在示范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及时进行仔细观察和学习,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去记忆和模仿示范动作。另外,教师在示范动作时,不能只是沉默地进行身体示范,还需要通过幽默形象的表达来详细描述动作的每个细节,让学生初步构建动作的整个基本流程,规范学生的体育动作,促进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2.优化和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教师必须不断转变教学观念,对教学模式加以创新和优化,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和思考,教师只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管理,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体育教学环境,使学生感受到主人翁地位,积极主动地投入体育学习中,积极大胆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系统全面地学习体育理论知识和技能。教师要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构建完善的教学平台,提供思考和学习空间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力,教师需要构建完善的教学平台,并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够自由发挥自身的优势,进行独立的思考和想象。同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确保学生的学习和思考始终保持在正确的轨道上,逐渐转变和更新学生的思维模式,让其能够从不同角度和多个层面进行全面的观察和分析,勇于表达自身观念和想法。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制订阶梯性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进行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1]周 静.试论小学体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当代体育科技,2012,(31).

小学体育教学困惑范文第3篇

“教育”一个并不陌生的名词,从古至今已走过了几千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我国的教育也在不断深化与改革,尤其在当今社会,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大潮中,教育课程改革给教育工作者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但是,针对目前的体育教学改革,不少的体育教师在教学思想、观念等很多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的困惑,这些都需要我们去研究、总结、归纳。本文将结合教学实际,谈一谈对现代体育教学及内涵的理解,希望能对中小学体育教育同仁们有所帮助。

什么是体育教学模式?当代首次系统研究教学模式的是美国教育学者乔伊斯和韦尔。他们在《教学模式论》中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课业、选择教材、揭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型或计划”。吴志超等先生在《现代教学与体育教学》中进一步指出,教学模式是按照一定原理设计出来的一种具有效应结构和功能的教学活动的模式和策略。教学模式可以看作是教学系统、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中介和桥梁。他们为体育教学模式的定义做了进一步的定位,更具有实践意义。个人假想,教学模式就是一本剧本,每一本剧本的剧情不同、内容不同,所体现的意义也不同。结合体育教学,快乐体育教学、情景教学、成功体育教学、发现式体育教学等各种教学模式,给我们体育教育者一个什么启示?个人认为,体育教学模式不是固定的,也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化的,各模式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灵活运用即可千变万化。

我们在阅读一些与体育教学相关的文章时,或与体育同仁探讨体育教学时,经常会提到传统体育教学。传统体育教学是掌握前人已经积累起来的各种经验,即所谓“传道、授业、解惑”,其传知识之道,授知识之业,解知识之惑。而现代教学除上述任务之外,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教会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知与行的结合。

从教学的双边关系上看,传统教学主要是强调和研究教师如何教,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即教学论或教授论。而现代教学论既重视教师教,研究教师如何教,也重视学生学,研究学生如何学,使教学论真正成为“教”“学”论,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从教师关系上看,传统教学论是以教学为中心,只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能动作用,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而现代教学论则是强调双主体,即要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主动的自学活动。从教学方法来看,传统教学主要采用言传身教,缺乏或很少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忽视学生实践活动中环境的作用;现代教学则采用多种信息,传递方法,重视电化教学及电脑在教学中的作用,其除重视课堂教学外,也重视课外活动、校外活动及其校园文化在教学中的影响作用,重视优化教学组织环境。从内容上看,传统教学往往局限在书本知识,以书本为中心,而现代教学论则体现了开放、综合、系统的时代特征,摆脱以往的狭隘的时空和具体问题的研究,不断扩大视野,进行内外交流,注重教学实践。从研究方法上看,传统教学是科学主义的定量研究,而现代教学是偏重人文主义的定性研究。

体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是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健康是一个大系统,必须从完整人的角度来定义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应从三个方面来定义健康:身体方面;心理方面;社会方面。社会学家塔尔科特、帕森斯给给健康作了如下定义:健康可以解释为社会化的个人完成角色和任务的能力处于最适当的状态。此定义虽有片面性,但它改变了“无疾病即健康”的传统观念,在体育教学中,运动仅仅只是诸多因素中的一个,而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不是体育教学甚至整个学校体育所能撑起的重担,人们并不把学生体质的改善归于体育教学,但体育教学系统却一定要以增强体质为已任。只要转变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勇于探究现代体育教学模式,“学生健康状况堪忧”的现状一定会改变。

小学体育教学困惑范文第4篇

此次培训我带着一种责任和压力而来,也带着久违的清新走进了大学校园和学习的课堂。10年前的自己作为学生在广州体育学院求学,那时的我心态是轻松的,思想是单纯的,在学习上要求自己都不是那么高,总是不学无术过日子。现在的我带着一种教师的身份来到广州培训学习,以双重的身份走进了课堂,无形中感觉到以往的不拘与懒惰,也感觉到现在到来是一种责任。因为不想辜负校领导对自己的期望与关心支持,更不想对学生以后的身体健康开玩笑。作为工作在一线的农村体育教师的我,参加培训的机会少之又少。我们每一位学员都非常珍惜这次培训机会,希望通***过这次培训能在教学能力、理论水平上上一个新台阶。在培训中我聆听了省教厅领导、学院教授的精彩讲座,在这些讲座中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当前的体育改革动态和文件精神,而且也理解了一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怎样上好每一节体育课等等。我经常在领导、教授们讲授的一些教育教学的实例中产生一些共鸣,从而让自己能从理论的高度来解释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现象。通过领导教授的点拔,困扰了许久的一些教学问题也迎刃而解。拓宽了我的视野,更新自我理念使我在体育教学中有了新知识、新思路、新方法。

开班礼结束后,省教厅教研室体育教研员庄弼教授给我们介绍了《学校体育教学现状与改革思路》。他的报告思路明确、观点鲜明、指导性强、贴近实际,使我们懂得了为什么要搞新课改?什么是新课标?如何贯彻新课改?怎样设计和实施新课标?当前如何迅速来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特别是学生体能素质?通过这种零距离的讲解与交流,使徘徊在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十字路口的我们明确了努力的目标和奋斗的方向。

广东教育学院体育系副主任张细谦博士给我们讲述了《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理论与实践》,也讲述了《小学体育课教学设计思路》。重点讲解了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体育课程价值取向?如何上好一节体育课?体育教学的核心问题:为什么教(学)?教(学)什么?怎么教(学)?如何评教(学)?体育教学方法的运用,并结合教学实际,在新课改下的体育课教学方法,学生学法.怎样评课等,教师素质的提高和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等内容。并观看了优秀体育课视频,更直观地认识如何上体育课;对我今后的学习和教学有了更大的帮助。

小学体育教学困惑范文第5篇

【摘 要】健身体育教学是面向学生传授体育健身理论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终身体育的理念。它着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及技术技能进行健身。然而,目前在实际教学中,健身体育教学却存在重应试教育、轻素质教育、学生体质弱等问题,因此,健身体育教学应提倡更新教学观念、强化心理教育、完善评价体系,使健身体育教学更加符合时代气息,实现学生个体生命价值。

【关键词】健身体育教学;教学观念;教师技能;综合评价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健身历史和灿烂的健身文化,历史上健身著述丰富,流派众多。健身体育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知识的传授与继承。它与其他体育教学一样,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自觉积极地学习和进行各种练习,掌握一定的技术、技能或知识的活动。因此,本论文将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搜集有关的理论和实践依据,针对健身体育教学存在的种种困惑进行分析,结合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探索健身体育教学的出路。

1健身体育教学面临的困惑

1.1重应试教育

近年来,体育设施、社区健身器材都在不断充实、完善。但由于升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学生课业负担较重,课业负担挤占课外体育锻炼时间、体育课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体质堪忧。有调查数据显示,96%的被调查学生放学回家后的主要活动就是完成作业、温习功课。29.3%的学生除了学校安排外,不参加任何体育活动。在现有的应试教育体制下,从老师到家长,都只关心孩子的文化成绩,身体方面只考虑增加营养,许多学校更是把体育当成可有可无的点缀。

1.2轻素质教育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围绕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传统体育教学进行了许多有实践意义的尝试,但是相对于其他学科的改革力度和深度,体育改革在整体性,实效性和综合性等方面还有些滞后,终身体育观念未深入人心。体育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过度强调传授运动技艺,偏重运动的外在表现形式,过分强调体育竞赛,许多运动项目缺乏终身受益的内容,既不能适应中学生身心发展,又与终身体育脱节。

1.3学生体质弱

近年来,由于体育健身不被重视,青少年缺乏课外锻炼,学生体质普遍下降。有关于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我国学生的形态发育水平不断提高,但肺活量、耐力、力量、速度等多项体能指标却明显下降,肥胖和超重广泛进行,视力低下率居高不下,口腔保健水平较低,学生体质令人堪忧。

2健身体育教学面临困惑的原因

哈佛大学有句校训是:“任何问题都有一个症结所在,关键在于你如何找,能不能找到。”所以,我们教师要教育并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就得“刨根揭底,找出弊端”,才能更好地“对其症、下其药”,尽快使学生体育,坚持锻炼,增强体质。

2.1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多年来,我国健身体育教学只有一本试用的教材,其内容,基本是走、跑、跳、投等一些竞技体育项目构成,各项动作技术难度大,专项素质要求高,重复多,小学学的中学还学,高中学的大学还学,教学内容难以满足学生对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实践性的需求。学生上课,表面愿意,内心痛苦,很是压抑。

2.2教学形式枯燥呆板

长期以来,学校的健身体育教学,仍未摆脱传统教学理念束缚。教师沉醉于现有教法中,课堂结构永远是“开始――准备――基本――结束”。课堂上老师怎么示范,学生就怎么模仿,忽视了个性教学和学生身心特点。“讲解――示范――教学――纠错”的教学只重视了健身体育的生物学功能,忽略了其社会学和教育学功能,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抑制了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发挥。

2.3教学评价模式单一

青少年体质下降,深层原因植根于现有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在健身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身体素质与技能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大多数学校普遍采取统一的教学标准来要求学生,这显然是不合适的,不仅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更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完善健身体育教学的对策

3.1更新教学观念

健身体育教学的第一个要求是要学习,领悟。第二个是要通过健身体育教学,将所学的健身知识与自身同化,达到健身目的。健身体育教学要创新健身体育理论,引导学生终身体育。所以,学校要推行终身教育理念,把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能力和习惯,课外自觉锻炼的行为模式置于系统的运动技能上,从而更好地强身健体。

3.2强化心理教育

健身体育课的教学环境相对来说是特殊的,是在广阔的外部空间这一物质环境中进行的。整洁、干净的器材场地环境会使活动其间的学生心情愉快,但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更大的是课堂教学的心理环境。课堂心理环境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形成的课堂心理气氛,这是一种无形的但却能够实实在在感受到的氛围。置身于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生身心舒展,情绪稳定,学习积极性高;而置身于冷漠敌对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生则更多地表现出退缩或攻击,自卑怯懦。那么,作为课堂教学氛围的创生者和调节者的体育教师应如何营造一个健康、生机勃勃的课堂教学氛围呢?由于健身教学的环境不同,运动的特点不同,因而在教学上也明显地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尤其是健身体育教学具备高密度低强度的特点,对学生的意志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长时间的体力训练以及枯燥的反复训练,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和烦躁的情绪、这样的情感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3.3完善评价体系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遵循分层次教学原则,使其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在这一模式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分层并不是分等级,只是对每一位学生的体育技能、身体素质进行更为科学准确的分析判断,拟定和采取更为优化的教学措施,并确定与之相匹配的教育目标,实现个性最大化发展。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消除自卑情绪,尤其是消除体质较差、技能水平薄弱的学生内心不良情感。同时,在学生按照不同的要求标准进行分层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还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水平、进步程度给予表扬鼓励,每一个层面的学生表扬鼓励的标准是不一样的,以此来最大化激发学生内心的积极情感,以满足、成功、喜悦、兴奋等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健身学习的兴趣。比如当学生学会某个动作并做的比较到位或者比以前进步很大时,要及时用语言给予肯定“你做的很好,继续加油啊!”,也可以叫她将掌握的动作在同W面前进行展示,不仅能激发其健身的信心和热情,同时也能激发其他学生学习和相互竞争意识,此时教师给子她们热情的辅导,真诚地帮助她们,循循善诱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挖掘其学习的动力和创造力。

4结论

作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体育知识、过硬的体育技能,还要熟知教心学知识,对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教育渗透方式等方面具有较深造诣,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将心理教育渗透各个环节,对学生的思想成长、各种人生观念形成产生引领与纠正作用,让学生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茁壮成长,实现生命的个体价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