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家长教育困惑

小学家长教育困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家长教育困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家长教育困惑

小学家长教育困惑范文第1篇

作为班主任,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要善于从多角度观察学生,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善于给他们以信任,引导他们有意识地去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扬长避短,从而向好的方面发展。作为班主任,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表扬,应以表扬为主,鼓励学生进步。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教育基础,来自不同的家庭,智力水平不一样,因而,学生的发展是多层面的,只要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就可以了,不能用同一个模式去要求学生,多考虑学生自身的优点,因材施教,为他们创造施展才能和获得承认、表扬的机会,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增加他们学习的动力,最终达到以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二、允许学生犯错误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可能犯错,更何况是各方面都尚未全面发展的学生呢?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信任和尊重,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教育语言震撼在学生心灵深处,这样才能够创设出一个民主、宽松、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学生犯错的过程应看做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我们在面对学生出错的时候,应改善一下互动模式,采取宽容的态度,不要急于责备学生,帮助学生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并将错误作为一种促进学生情感发展、智力发展的教育资源,正确地、巧妙地加以利用,引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三、做好家访活动并开好家长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工作做到有的放矢,熟悉学生是班主任工作取得成功的保证。家访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重要途径,是联系学校、家长、学生的纽带。家访时目的要清楚明白,准备要充分周到,内容要具体真实。由于农村家庭文化层次的特殊性,在家访时应给家长灌输一些现代教育的理念,让家长知道从哪些方面教育孩子,怎么教育孩子,并随时与老师配合、了解学生在家里的生活、学习行为。其次,还应适时召开家长会,家长会不能简单的开成向学生家长汇报孩子的情况和成绩,而是要针对学生家长在孩子教育方面存在的新问题和困惑进行交流和指导,交流沟通多了,就能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及时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纠正其不良行为,引导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小学家长教育困惑范文第2篇

家长委员会切莫走偏变形

2012年4月,有媒体披露:江苏大丰高级中学的家长委员会每学期向每位家长为学校代收300元教师辛苦费的做法已持续了3年。7月,深圳罗湖水库小学601班家长向媒体反映,部分家长将在学校举办毕业茶话会,要每生交400元以谢师,不愿交钱的学生还被班主任约来逐一谈话。无论校方对前者回应“钱是家长自愿捐的”,还是对后者表态“不支持这种行为”,家长委员会如此甘当学校乱收费的“托儿”的议论还是不胫而走,严重损害了家长委员会应有的正面形象。

早在2012年年初,上海市教委的一项课题调研显示,全市只有46.1%的中小学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制度,很多学校对家校互动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学校对家长的教育指导上。从全国看,两年来那些已经建立的家长委员会,“雷声大,雨点小”,空洞、流于形式的问题普遍存在,甚至如上所举不按规矩出牌的走偏、变形也非个别现象。

家长委员会应该是个怎样的组织?教育部在上述的《指导意见》中,已就家长委员会在学校的指导下履行的职责有明确规定。

一是参与学校管理。对学校工作计划和重要决策,特别是事关学生和家长切身利益的事项提出意见和建议。对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积极配合。对学校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监督,帮助学校改进工作。

二是参与教育工作。发挥家长的专业优势,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支持。发挥家长的资源优势,为学生开展校外活动提供教育资源和志愿服务。发挥家长自我教育的优势,交流宣传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三是沟通学校与家庭。学校向家长通报近期的重要工作和准备采取的重要举措,听取并转达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家长向学校表达自己的意愿,听取并转达学校对家长的希望和要求,促进学校和家庭的相互理解。

可是,在一些“家长参与学校管理”还处在雏形阶段的地方,对于家长委员会能否行使监督权的认识,网上的观点还莫衷一是。力挺者认为,家长来自社会的所有层面,学校教育的优劣与家长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家长们对于学校教育应该最拥有发言权。不赞同者则提出,我们的优质教育资源严重匮乏且过分集中,少数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学校,俨然就是“卖方市场”,完全被学校绑架的家长何谈监督学校?

无论如何,各地方中小学的家长委员会并没有呼之欲出的现实动向,家长委员会依然处在公众诸多困惑的重围中。它能让孩子们的营养餐安全吗?它能让学校组织春游、秋游和校外活动不再难吗?它能让孩子们在学校都受到尊重吗?这一系列实实在在的问题,或许才是更多家长最为关切的。

山东省的“探路”之旅

2012年清明时节,山东枣庄、威海等地的一些中小学采取家长委员会组织、家长陪同、学校协助的做法远足踏青,使人看到了破解学生集体户外活动安全难题的希望。枣庄市第十五中学副校长武杰说,这样的活动全由学校的家长委员会提出,家长们都用心做好了前期的考察准备。家长一对一陪同,大大减轻了学校的安全压力。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局家长委员会建设指导中心主任龙进峰说,这样的亲子集体活动,是孩子和家长相互交流、放松的好机会,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家长委员会在这方面可以有所作为。

山东省全面启动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探路”始于2010年初。据参与“探路”的北京关爱家庭中心首席志愿者、“山东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建设管理研究”的项目组负责人鹿永建回忆,山东人生活在孔孟之乡,所以爱读书,也会考试。若干年前,北大、清华两校不约而同地声称山东考生高分低能,山东省教育厅深受震动,表示不改变这种状况对不起下一代。于是,就提出以家长委员会配合学校教育的改革规划,并设计了省教育厅主导、青岛出版集团资金支持、北京关爱家庭中心提供专业服务的项目推进模式,以求共同推动家长委员会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鹿永建介绍,项目组的核心工作就是培训,从对一批先行的学校如青岛二中、枣庄十五中、济南舜耕小学进行个别化服务,到一个市一个市地进行大规模培训,组织山东省的巡讲员与热爱教育的校长们交流,帮助他们进行家长委员会的尝试,还通过专业网站向2000多所中小学发放电子期刊,引导家长委员会的组建与推广。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收获不小,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家长委员会在留守儿童和孤儿的教育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

作为这个省级研究项目的典型实验学校之一,枣庄十五中切实发挥了家长对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民主监督、课程资源开发、家庭教育指导方面的参与作用,充分开发家长教育资源,努力优化学校、家庭、社会的网络化教育环境。比如开创性地让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特长和丰富生活阅历的家长定期走进课堂,讲授环保、安全、法制、金融、税收、能源、中医、文学、礼仪、健康等各类知识,既缓解了综合实验课程师资的不足,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成为学校落实素质教育的一条新途径。

小学家长教育困惑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课外阅读困惑思考实践反思

阅读要求在本次课改中有了质与量的飞跃,随之而来的是老师们在课外阅读指导时的一筹莫展。如何让课外阅读要求落到实处,是摆在每一位小学语文老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困 惑 与 思 考

教师们习惯了耕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田”――语文书来完成教学任务,新课程的实施让他们发现语文教学有着极其广阔的天地,固守教本只能是井底之蛙。但是对于课外阅读,语文老师在实践探索中碰到了许多的困惑。笔者通过与校内校外老师的交流,整理问题如下:

1、 该读什么书?进入浩如烟海的书海,许多重视孩子阅读的家长常常为无法选到适合孩子看的书而烦恼,因此求助的电话经常打给老师。但《语文课程标准》中只有提纲挈领的阅读要求与建议,对于每个年级到底该指导学生阅读什么书没有明确规定,因此很多教师不知道该向家长推荐什么书。新课程背景下老师该推荐学生读什么书?

2、 学生不愿读?随着电视机、电脑、MP3等多媒体试听系统进入千家万户,孩子消遣课余生活的主要方式是看电视、上网。面对色彩单调还需要艰苦脑力劳动的书本世界很多学生兴趣不足。学生回家不愿意看课外书或者阅读时间、字数偏少,达不到《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课外阅读要求。面对阅读兴趣问题,老师应该怎么办?

3、 家长不配合?有见识的家长与老师步调一致,全力支持孩子阅读课外书。但有很大一部分的家长因为自身素质低或忙于工作、家庭困难等原因还停留在只要孩子读好语文书的浅层次阅读要求上。对于老师布置的课外阅读作业置之不理,导致孩子有机可乘,不完成或低质量地完成课外阅读任务。面对家长不配合,老师该怎样做?

4、 阅读资源不均衡?进入21世纪,图书资源空前丰富。然而,学生的人均图书拥有率与使用率却很不均衡。城市与农村之间有差异,城市与城市之间有差异,一个班级内的学生也有差异。重视阅读的家长除了给孩子购买图书,还办了市图书馆、单位图书馆的借阅证,给予孩子一个丰富的阅读世界。而不重视阅读的孩子不但藏书量少,而且缺少借书的途径,造成无好书看的现象。怎样才能让每个孩子都能分享到阅读资源?

一线教师在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方面碰到了许多问题,但最让语文老师困惑的就是上述四大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正是打开小学生课外阅读瓶颈的关键。

实 践 与 反 思

客观、理性地思考课外阅读问题后,我校语文老师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通过几年的努力,在寻求上述问题的答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集思广益,推荐书目――解决读什么书的问题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很大一部分教师较少走进书店、阅读书籍,因此对新书动向、热点阅读都不甚了解,让他们单枪匹马向班内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就显得力不从心。因此依托教研组这一平台,集思广益让图书推荐工作更具科学性。

2、阅读活动,激发兴趣――解决读书兴趣的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孩子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书籍才会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让孩子进入快乐阅读的自由王国。我们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原则,用生动活泼的活动引导学生阅读。

活动一:好书推荐卡 组织3~6年级的同学制作“好书推荐卡”,把自己读过的认为最好的书按“书名”、“作者”、“好书先知道(主要内容)、”“推荐理由”、“推荐人”几个部分誊写在彩色卡纸上,并进行美化。老师把这些构思新颖、制作精美的卡片悬挂于学校各个走廊边,让全校同学在课间休息的时候也能触闻到好书传来的阵阵清香。“好书推荐卡”充分利用了学生这一学习资源,让学生在立体、愉悦的活动过程中收获阅读的快乐。

活动二:阅读竞赛 通过一系列学生喜闻乐见的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我们本着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进行了集体诗歌朗诵、黄金记忆抢答、课外知识竞赛、故事表演等竞赛让阅读逐渐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学生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活动三:精读活动 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如“古诗配画”阅读活动,先让同学们广泛阅读古诗,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誊抄在铅化纸上,再配上精美的画。老师把同学们的作品张贴于学校的各个角落,让学生浸润于诗画的海洋之中。这样的阅读活动不仅让孩子们阅读、理解了古诗,还激发了他们强烈的阅读古诗、古文的兴趣。

反思: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享受摇曳多姿的学习过程,是孩子的天性。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曾经说过:“儿童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对食物的需要更为强烈。”这句话生动地揭示了活动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因此,要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关键在于构建具有教育性、实践性、创造性的阅读实践活动。实践证明,教师通过一个个阅读活动成功培养了他们的阅读兴趣,进入享受阅读的美好境界。

3、巧用资源,多方配合――解决无书可读的问题

图书资源浪费与图书资源稀缺问题在当今社会同时存在,教师可以巧妙地组织学生利用好身边的图书资源,搭建平台,保证人人有好书读。

平台一:小小图书角 各班建设“小小图书角”是丰富学生阅读资源的有效途径。每学期初全班同学从家里拿来好书1~3本,放在班级书架上供同学们课余自取阅读。每学期“小小图书角”的藏书量保持在150本左右。便捷的自取式阅读让学生积少成多,增加了阅读量。

平台二:好书交易会 通过组织“好书交易会”、“图书漂流”等特色活动,为学生开拓多条得到好书的途径。好书交易会上,同学们拿着自己已阅读过多次的好书和精心绘制的 “交易卡”,穿行在人群中,寻找交换伙伴。交易成功的两位同学手拉手,满脸喜悦地来到“交易公证处”,请公证员老师敲章公证。特色活动让学生更加亲近阅读,享受阅读。

平台三:校内外图书馆 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社区图书室等资源,组织学生定期借阅,丰富学生的阅读数量。学校图书馆每天中午向学生开放,学生可以一次性借阅1~3本的好书,保证学生阅读。

小学家长教育困惑范文第4篇

一、原因

1.随着时代的变革,体制的更新,社会生活节奏的急速加快,人们的心理承受与以往迥然不同。受社会的影响,受成人的影响,中小学生的心理也日趋复杂化。学生中不乏心理扭曲现象者,如大款家庭子女养尊处优而使之唯我独尊,贫困家庭子女自认低微而少言寡语,残缺家庭子女无所依赖而感之恐慌失落,家庭的纠纷、父母的离异造成孩子抑郁和焦虑;社会不良风气,人际复杂关系造成孩子内心的矛盾、冲突与贫困家庭子女背井离乡而觉寄人篱下等等。每次开家长会的时候,家长只会责备自己的孩子,但没有认真思考过这当中的原因或尝试去寻找正确的引导方法。

2.在日常交往中的心理问题―――人际关系焦虑。学生的交往需要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不断扩大,但他们的交往能力如得不到正确的指导,往往只能停留在原始的水平上,甚至常常由于交往不当而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

二、表现

1.轻微心理失调表现为:情绪波动,易怒、任性、自卑、考试怯场、厌学等等。

2.轻度心理障碍表现为:抑郁、焦虑、强迫(观念强迫和行为强迫)、社交恐惧等。

三、方法

1.对症下药。在处理学生心理问题过程中,要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依靠心理医生和专家会诊,个别指导,对症下药,先找到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但不能一概而论。否则,花再多的时间和精力也是徒劳的。维护孩子的自尊。家长、教师切记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批评教育要讲究方法,择机而教。

2.要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学习生活要有节奏。现代生理学家提倡的“积极的休息”指的就是“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学生一旦形成了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就会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就会对其所进行的学习产生兴趣,形成一种自觉性,并把学习看作是一种享受,就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形成良好循环。

3.培养健全的人格。要教育小学生增强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和自制力,树立起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具备承受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在学习征途上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问题时,机遇和竞争并存,成功与失败同在,挫折与困难时时会与奋斗同行。

4.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要尽量满足学生独立的要求、参与的需要,放手让他们做力所能及之事,不要处处干预、限制,以防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抵消教育效果。

5.满足孩子正当的要求,给予发表意见的权利,耐心倾听他们的意见,多和孩子交流、沟通,做到了解他们的心声疾苦,出现心理困惑时及早疏导,必要时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

6.善于等待。解决心理问题需一个过程,甚至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所以要善于等待,要潜移默化,春风化雨,坚持不懈。这不仅是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也是锻炼教师的教育能力,提高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小学家长教育困惑范文第5篇

【关 键 词】 农民工家长;家长学校;实效性

一、背景

随着我国的城市化建设,近年来大量农民工进入主城谋生。据重庆市公众信息网,2010年重庆市区(主城区)流动人口就近1000万,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接收进城农民工子女26.4万人。由于农民工子女教育资源缺乏、家庭教育缺失的特殊性,一时间,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为研究热点。

如今,随着户籍制度的改革、教育保障制度的出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推进,农民工子女教育资源缺乏这一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而“家庭教育缺失”这一问题,目前主要通过各中小学的“家长学校”得以解决,通过“面授”和“网络”两种模式开展。“面授”的主要方式有:培训、讲座、印发资料;“网络”的主要方式有:家教网站、博客、校园网络平台、短信。[1]

二、现状分析

农民工家长学校致力于提高农民工家长自身素质、家教能力,逐步形成了趋势, 但在发展的同时也凸显出一些问题,主要体现为以下四点:网络家长学校开展受限;农民工家长学校参与度低;教学内容与家长需要存在落差;教学内容杂乱,缺乏深度与系统性。

(一)网络家长学校开展受限

网络家教平台的利用率还有待提高,特别是针对本身经济状况就不太好的农民工家庭,暂时还难以全面铺开,并且缺乏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估体系。[2]以我校为例,一年级学生98名,87%来自农民工子女家庭,其中65%的家庭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87%的家庭都没有电脑。这种情况下,根本无法依靠“网络平台”进行家长培训。

(二)农民工工作时间长,家长学校参与度低

据资料显示,一些针对农民工的家长学校参加者寥寥几人。因为进城农民工属低层次就业,主要从事低技术工种,如棒棒、清洁工、保姆、擦鞋工等(53%);技术性打工(35%);经商或个体户,如经营一些小商品、水果摊、烟摊、菜摊等(12%)。家长起早摸黑忙于生计,不愿意放下工作来参与家长学校的活动。

(三)教学内容与家长需要存在落差

广州市的一项研究表明,当前外来务工人员家长学校在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方面,在教学内容与组织形式、指导具体方式上与家长的教育需求均存在一定的落差。[3]每个孩子的情况各不相同,各个家长的需要也有所侧重,有的家长迫切需要“让孩子乐于沟通”,有的家长想学习“让孩子自觉完成家庭作业”,有的家长想了解“如何让孩子改掉犟脾气”。如果把这些家长组织在一起听同一堂课,就难免有家长觉得“学无所获”。再说组织形式,俗话说“心随身动”,只有实践才有体验,只有体验才能感受。

(四)教学内容杂乱,缺乏深度与系统性

很多学校是“一张调查问卷,一堂相应讲座”,家长想听什么就讲什么,讲座进行了不少,家长好像什么都学到了,但却又都只懂了一点点。家长学校被家长牵着鼻子走,缺乏宏观组织、调控。如某所家长学校在短短一学期的时间内开办了《如何帮孩子正确对待网络等各种诱惑》《如何看待孩子交友》《怎样让你的孩子乐意与你沟通》《如何帮你的孩子养成好习惯、掌握好方法》《什么样的孩子才是优秀的》5场讲座。内容众多,窍门纷呈,难免重叠。一学期下来,家长学得云里雾里,没有形成系统的家庭教育观,遇到孩子问题行为仍然缺乏有效的处理能力。

三、对策思考

因此,要让农民工家长学校达到“吸引家长、促其进步、影响子女”的目的,究其根本,还是要落到“实”和“效”上来。

(一)实:从实际出发

1. 家长分层分流,因材施教。“分层”指的是按照孩子所处年龄段,开展家长培训活动。如一年级家长培训《做一名准备充分的一年级小学生》,六年级家长培训《陪孩子过一个平安的青春期》。

“分流”指的是按照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辅导意愿,通过自愿报名的方式,组成不同的家长团体,分别开展活动。如培养识字能力的团体,训练孩子专注力的团体。由于大家抱着同样的目的,有着同样的困惑,在团体活动中能更有效地分享、交流、互动。

以嘉陵小学一年级家长学校班为例,旨在建立一个“提高孩子拼音能力的团体”。首先将报名家长分为“有辅导能力”和“无辅导能力”两组。针对“有辅导能力”小组的家长可以开展“团体培训”活动,并享有“书籍教具的借阅、推荐”“家长咨询服务”。针对“无辅导能力”小组的家长,重心则放在助其寻求外界支持上。如嘉陵小学每周四就有大学生义工到校为有需要的学生进行学习辅导服务。

2. 注重对农民工家长健康心理的培养。如今许多家长学校培训的着眼点,都落在孩子身上,重视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培养,却忘了与孩子朝夕相处的家长心理是否健康。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只有心态积极的家长,才有足够的耐心、恒心将家长学校所学用得恰到好处。而根据2008年的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城市农民工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成人的一般水平,其中,男性、收入低、工作时间长的农民工心理亚健康状态尤为显著[4]。这为农民工子女学校敲响了警钟,农民工家长承担着各种压力,其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小觑。因此,对农民工家长健康心理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向农民工家长宣传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培养其积极乐观的心态。如《善待自己,善待他人》的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