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字经济的重要论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离散主义 后古典经济学 新经济理论
古典经济学旨在利用生产三要素理论、三位一体的分配公式以及资本节欲理论等去证明自由竞争市场经济背景下的社会分配是合理与平等的,然而,古典经济学理论存在一定的弊端,使其经济学理论不能与社会发展实践相适应。文章对离散主义与后古典经济学进行了相关论述。
一、离散主义的提出
离散概念的提出主要源于数学,而离散顾名思义就是不连续。离散数学是一种传统的逻辑学,更是一门具有综合性质的学科。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离散数学的重要性更加彰显,各个行业在大数据时代下需要对信息数据进行有效管理,也需要对离散化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分析和提取价值。
离散主义方法论具有多方面的内容,具体表现在:首先,在离散的视角下,进行客观世界的表达和解释,是对经济社会的一种解构。其次,经济社会解构之后的信息需要实现有效的获取与传递,包括利用高科技手段更好的反映客观世界。再次,将经济社会与价值相关联的要素进行解读和重组,以有效提取更加有效的价值,如:数字化处理、大数据重构等。最后,离散主义的研究对象、研究手段、研究方法都具有一定的离散性,在相关人员进行研究过程中,需要与连续性的思维模式或函数建模方式相结合,进而能够提高研究的有效性。
二、新经济的增长理论及其建构
(一)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建构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经济已经不再是传统的注重物质阶段,而是注重精神的阶段。此外,社会资源的稀缺性重心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由传统物质资料稀缺转变为生命时间的稀缺。在经济方式发生转变之际,产生了许多交织的矛盾,然而在矛盾双方的相互作用下,更加要求人们对经济增长理论有重新的认识和分析。不可否认,传统经济学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而进行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不管是人类的社会生产,还是人类的高级需要,都是经历由自然需求向精神需求、由低级向高级转变的过程,也就是说,人类的高级需求可以进行离散化表达、离散化重组与满足,从而也为现代经济的增长理论提出了新发展模式、供求关系、现象。
(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世界经济理论经历了由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向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过渡,然而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尽管引入较多的因素以促进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现实需要,但是始终不能有力解释经济长期增长的现实问题,也无法解释穷者越穷,富者越富的两极严重分化问题。通过对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存在缺陷问题的分析可知,之所以致使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不能更好的解决更多现实问题,那是因为人们没有对制度进行充分的肯定,也没有重视社会的有机化程度对经济的影响问题。首先,先进的制度对资本的性质和质量有较大的影响,而社会的有机化程度对劳动力和科技水平有较大的影响。其次,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依靠进步的制度,也就是有机化程度的提高,进而可以为国家发展增加竞争力量。
三、经济的解构与重构
现代经济的经济要素既需要通过数字信息等技术进行离散化解构和表达,又需要通过利益关联进行全息化重构,这是人类提出后古典经济学的最为重要的现实基础。第一,表达离散化,经济社会的表达模式发生着变化,由实体转变为离散化表达模式以及虚拟化表达模式。第二,重组全息化,对经济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充分挖掘关联价值,并以此而重组。第三,行为概率化,数字技术的离散化表达和广泛传播,必然会提供更多可能性的交流,因此在宽泛的、不确定的大多数之间会产生概率化。第四,发展两极化,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呈现两极化趋势,例如:企业如果信息不对称被打破,则会导致所获利润下降,反之,企业信息不对称的设立,则会促进行业的利润上升。第五,扩张无界化,现代经济触及世界的各个角落,实现了跨界化。第六,公权私有化,社会经济经过离散化之后,私人企业可以获取更为广泛的数据信息,而企业交易成本的离散和数据成本得以被平台所控制,进而可以使企业更好调节交易成本。
四、基于离散主义的经济学
(一)网络经济学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逐渐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基础,这种新的经济形态被称之为网络经济。网络经济学的出现,为现代经济的离散化解构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既是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前提,又是后古典经济学的一个重要部分。
(二)数据经济学
数据经济学是将社会离散化之后的数据进行有效表达和分析研究,进而形成的一门学科理论。对与价值相关联的数据信息进行有效处理,可以较好的控制企业成本,也可以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调节功能,更可以促进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平台经济学
社会经济经过离散化解构之后进行重构,并且通过平台对数据信息进行有效处理,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的更好发展。平台是一个虚拟的空间,而将相关联的、有价值的数据信息与平台相联结可以较好的促进多方通过平台进行交易。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平台竞争日益激烈,而发展平台经济学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进步。
总而言之,离散主义不仅是后古典经济学方法论的基础,而且也是具体的技术手段。目前,世界的经济发展格局在不断转变,由区域化和模块化向离散化和虚拟化转变,而社会生产也更加注重由物质向精神生产的转变。离散主义与后古典经济学的发展转变,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更好更快发展,同时也为经济的迅速平稳增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杨建飞.科学哲学与西方经济学思想发展演化的关系――西方经济学方法论认知基础和思想背景的一种分析框架[D].西北大学,2012.
关键字:新测绘技术工程测量具体应用
中图分类号:[P258]文献标识码:A
在经济和技术的带动下,测绘新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更为广泛,并且有效的提升了测量的精度,在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方面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当前我国正在朝着数字化测绘时代的方向发展,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更加深入的应用新测绘技术。本文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工程测量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新技术进行论述。
一 GPS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GPS技术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是具有海陆空三维定位和导航的最先进的服务系统,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给我国的工程测量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并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变革,形成了更为科学的测量方法和技术手段。GPS技术具有众多优点,尤其是其能够实现对需测量范围的全面覆盖,方便对工程项目和测量结果进行全程的动态监测,通过这种先进且精确的技术,能够为工程项目的测量收集精确的信息,并实现长久保存。除此之外,在工程测量中应用该技术,还能够实现实时观测,不断的收集动态测量信息,并通过相应的软件计算出精确结果,实现迅速定位,以此来提升测量的效率,缩短工程项目的工期,为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当然不能忽视的是,该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也存在着缺陷,即在数据收集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着风险,出现丢失或者是被盗的现象,这样将会大大的降低数据的有效性和真实性,给测量工程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说在应用该技术的时候要尽量的提高运行的安全性,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和其他新技术结合应用,取长补短,达到最佳的应用效果。
二 RS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RS技术即遥感技术,该技术是以航空摄影技术为基础的,将该技术应用在工程测量的过程中,能够获取基础地理信息,为提供准确的基础信息打下坚实的基础。该技术具有较多优势,能够实现大面积的同步观测,并且具有较高的时效性,能够对测量的数据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具有较强的可比性和较大的经济性,基于这些优势,该技术在工程测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测量中,各种中小比例尺的地形图都能够通过该技术获取,这样就会为测量工作者提供精确的测区地形图,便于其采取更为科学和切实可行的措施去应用技术开展测量工作和施工工作。
三 GIS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GIS技术即地理信息技术,该技术是集计算机科学、测绘遥感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以及环境学等多门学科于一身的新兴学科,该技术能够实现数据采集、数据存储以及数据处理为一体,并且能够准确的进行测量空间的提示,预测测量情况,并且对测量工作起到一定的辅助决策的作用。该技术的应用,能够弥补GPS技术的一些不足,其本身就建立起了较为庞大的数据库和图形显示输出的能力,并且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对测量的数据进行实时的处理,提高成图的效率,为测量工作提供了精确的依据。
最为显著的特点是该技术还能够广泛的应用在野外工程测量中,应用该技术,能够大大的降低野外工程测量工作的难度,并且提升测量的准确性,在数据管理等方面也较为便捷,对于加快野外工程测量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GPS技术、RS技术和GIS技术统称为3S技术,在工程测量的过程中,需要将这三种技术进行整合,要挖掘出每个技术的优点,也要回避其缺点,并进一步的发展3S集成技术,三种技术相互配合,为测量工作提供更为强大的技术支持。例如充分的发挥GPS和RS的优势,为GIS技术的应用提供精确的区域信息和空间定位信息,反之GIS技术也能够发挥其优势,对测量区域进行空间分析,以便提供更为综合的测量信息。
四 数字化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数字化技术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尤其是工程测量行业中,应用数字化技术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数字化成图技术的应用和数字化地图技术的应用。
从数字化成图技术方面来讲,地图是工程测量工作中十分关键的工具,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工程图的测绘是传统意义上工程测量中必不可少的,但是由于传统意义上的测量工作缺乏数字化技术的支持,并且受到测绘条件的限制,成图的周期很长,并且会有繁琐的数据进行处理。而改变这种情况,就需要广泛的应用数字化成图技术,这也是当前工程测量中应用较多的数字化技术,该技术具有精度高、更新方便且测量工作强度较小的优势,且测量的数据便于管理和应用,为测量工作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前景。当前,我国工程测量中对于该技术的应用,主要有内外业一体化和电子平板两种主要的模式,对于明确内外分工,提升测量效率,强化成图效率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从数字化地图技术的角度来讲,在应用该技术时,要对原有的地图进行数字化的处理,改变其精度和比例尺等因素,使地图能够更好的满足测量工作的需求,应用数字化地图技术,就能够更加快捷的将所需要修改的信息输入到计算机,经过计算机技术系统的自动编辑和修补,形成新的数字地图,这样能够确保地图应用更为便捷,地图的精确度更为明显,为测量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 摄影技术和信息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摄影技术的应用要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相结合,事实上,摄影技术就是通过摄影的方式对需要测量的目标中的有用信息进行采集,并且应用数字化技术,对影像信息进行处理。这样不仅精度高,而且具有较高的测量速度,尤其是在对人口较为密集的地区进行测量的时候,该技术的应用更为广泛,能够为测量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在应用摄影技术的过程中,除了要和数字化技术相结合,还需要融入到信息技术,解决数字化测绘中的缺陷,是测量工作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测量的效率上都能够得到最佳得到测量效果。信息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最主要的优势表现在其能够随时提供地理信息服务,这为工程测量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得益于当前先进技术的发展,该技术中的现代坐标基准构建技术和新型网络RTK技术等,都能够在工程测量的过程中为测量者提供更为精确和有效的信息,促进工程测量工作的顺利开展。
结束语: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的推动下,科学技术也实现了突破和创新,新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工程测量领域,新技术更是普遍应用。本文就以新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为中心进行论述,指出了GPS技术、RS技术、GIS技术、数字化技术以及摄影技术和信息技术五个方面论述了其在测量工作中的应用,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为今后的工程测量工作提供借鉴,使测量工作者能够更为得心应手的运用新技术开展测量工作,促进工程测量朝着内外作业一体化、测量过程自动化、测量数据精确化以及数据处理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国军 当代测绘新仪器、新技术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 黑龙江科技,2012年第09期
[2] 宋红英 测绘新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发展 科技传播,2012年第12期
[3] 薛斌 测绘新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10期
关键词: 绿色印刷;生态保护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党的十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也成为我党下一步工作的重点。而近年来在印刷业中风起云涌的绿色印刷,很好地契合了十报告中关于生态文明的论述。
绿色印刷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有利于推动印刷业转型升级,不但保护环境,保障员工与消费者的健康,同时也节约资源,降低成本,节省费用,提升品牌形象,扩大收入。特別是出口导向型印刷企业,“绿色印刷”生产过程控制与管理水平达标,成为获得优质海外客户订单的“通行证”与“护照”。
1 绿色印刷的概念
“绿色”是世界各国普遍认同的,对具有“环境友好”与“健康有益”两个核心内涵属性事物的一种形容性、描述性称谓。“绿色印刷”则是对具有上述两种属性的印刷过程与方式的称谓。在印刷方式方面,绿色印刷主要是指对生态环境影响小、污染少、节约资源能源的印刷方式;在印刷过程方面,绿色印刷则是通过材料、工艺等方面的改进和创新,对印刷中产生的废气、废水的无害化处理,以及生产过程中的资源节约,从而减少对人体、环境的危害以及资源的浪费。
绿色印刷强调在顾及当代人的同时兼顾下一代人的生存发展,它要求印刷企业近期利益与国家长远利益相结合,绿色效益与经济效益相接轨,以实现绿色环保事业与市场经济的双赢为目标,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绿色印刷强调在印刷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宗旨理念,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一切以“人”为出发点,一切为“人”服务,重点关注民生的健康与安全。
绿色印刷的内涵和特征
所谓“绿色”,体现了“环境友好”与“健康有益”、可持续发展理念;“绿色印刷”是指采用环保型材料和工艺的印刷方式,也可理解为:不破坏生态环境,不威胁人体健康,节约资源消耗的印刷方式;不仅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以人为本、先进科技水平,也是实现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的重要手段。因此,可以说,绿色印刷主要是指印刷过程中产生污染少、节约资源和能源、印刷品废弃后易于回收再利用再循环、可自然降解、对生态环境影响小的印刷。通过绿色印刷的实施,可使包括材料、加工、应用和消费在内的整个供应链系统步入良性循环状态。
一般而言,绿色印刷应具有以下基本特征:⑴减量与适度——绿色印刷在满足信息识别、保护、方便、销售等功能的条件下,应是用量最少、工艺最简化的适度印刷。⑵印刷材料对人体和生物应无毒无害——材料中不应含有有毒物质或有毒物质的含量应控制在有关标准以下。⑶在印刷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均不应对环境产生污染或造成公害——即从原材料采集、材料加工、制造产品、产品使用、废弃物回收再生,直至最终处理的生命全过程均不应对人体及环境造成公害。
3 绿色印刷的意义
2011年5月的《印刷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中明确了印刷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其别指出要引导产业绿色转型,组织好“绿色环保印刷体系建设工程”,协调有关部门开展多层次多方位合作,制定和完善绿色环保印刷标准,开展绿色环保印刷企业和印刷产品的认证,推进我国绿色环保印刷的发展。到“十二五”期末,基本建立我国的绿色印刷体系。
为实现印刷业节能减排,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生态文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2011年10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环境保护部联合《关于实施绿色印刷的公告》,2012年,绿色印刷显示了“质变”,国家首先从“教科书”下手,让“绿色”真正走进印刷世界。
实施绿色印刷是我国印刷业“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要战略,尚处于起步阶段,绿色印刷的深入开展,还有赖于全行业及全产业链上下游的共同努力。党的十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为绿色印刷的顺利开展与实施又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为绿色印刷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理论基础,势必又将掀起一阵绿色印刷发展狂潮。
4 如何有效实施绿色印刷
4.1选用环保型油墨
印刷工业中油墨必不可少,且使用量很大,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也最为严重。首先是挥发性有机物(VOCs),油墨溶剂在印刷、干燥过程中的挥发会造成严重的温室效应,形成光化学烟雾,还会损害人体神经系统;其次是油墨颜料中的钳、铬、汞等重金属元素,如果含有这些重金属的油墨用于食品包装或与人体密切接触物品的印刷,后果不堪设想。为了减少油墨对环境的破坏,就要使用无污染的新型油墨。其中水性UV油墨兼有水性油墨和UV油墨的优点,具有无刺激、无污染、安全等特点标准及认证,被人们认为是污染物排放几乎为零的环保产品。
4.2使用CTP和数字打样
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通过电脑将RIP后的图文信息直接输出到印版上,去掉了作为中间环节的软片,减少了制版中软片输出、显影、定影和晒版等步骤,大大减少了含银、对苯二酚等对人体和环境危害较大的废液的排放,也减少了紫外光对人体的伤害和对空气的污染,给环境保护带来了福音。
与CTP对应的数字打样技术正在逐步淘汰制胶片晒版的传统打样工艺。数字打样与CTP技术一起宣告了数字印刷时代的来临,同时也宣告了使用多年,存在环境污染隐患的胶片即将退出印刷市场。对人体和环境伤害较大的重金属和有毒显影剂也将不再使用,这一技术无疑极大的加快了印刷走向环保的步伐。
4.3使用无污染的胶片及显影液
由于目前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有能力采用CTP和数字打样工艺,激光照排机还随处可见,含银盐胶片的使用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定影时废水里就含有银离子,因而会对环境造成破坏。显影液的危害也不容忽视,其中的显影剂一般是对苯二酚等对人体有害的药品,长期接触会造成毛发脱落、皮肤发红,严重的还能引起眼部疾病。
现在有—种干片成像技术,使用一种特殊的胶片可以解决以上问题。它没有传统胶片的曝光和显影过程,不需要任何化学物质就可以成像,因而被称为“绿色胶片”。
4.4大力推广柔性印刷
柔性印刷在包装领域独领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采用水基油墨,不含有毒有机物,正好符合现代包装印刷的绿色化发展趋势。水基油墨的最大特点是明显地减少了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从而减轻了大气污染,改善了印刷车间的工作环境。由于它的环保特性,特别适用于食品、饮料、药品等物品的包装印刷。
4.5尝试无水胶印和无醇印刷
无水胶印使用斥墨的硅酮树脂涂布印版,在图文部分除去涂层就可以吸收油墨,实现图文转印,因此不需要润版液来实现水墨平衡。而润版液中含有易挥发的异丙醇等有毒有机物,长期被人体吸入,会影响肾、肺的功能,甚至还会引起皮炎或造成神经系统受损。所以,去掉润版液,使用非溶剂型油墨,可以说是无水胶印为环境保护做出的一大贡献。
除了在生产工艺中去掉润版液外,我们还可以寻找它的代替品来减少IPA对工人身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无醇印刷正好满足了要求。这种替代品主要来源于乙二醇和乙醚类的一种或两种化学品再加上其他的添加剂而组成,具有较好的环保性能。
4.6开拓数字印刷市场
数字印刷直接从计算机到印刷品,不需要胶片和印版,省去了传统印刷的很多中间步骤,避免了有毒化学物质如显影液等的使用。数字印刷采用的是新的成像技术,可以很大程度地避免传统印刷在图文转移过程中有机溶剂的挥发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4.7淘汰覆膜、上塑工艺
为了美观,现在很多印刷品都要覆膜上塑,然而这一工艺却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首先它会像我们平时使用的塑料制品一样造成白色污染,覆在印刷品表面的薄膜和其他塑料制品一样难以降解,并且在加工中有苯介入,对人身体有害。除此之外,覆膜后的纸张还无法回收利用,浪费了资源。我国造纸的纤维素的来源是旧纸回收,经脱墨后制成纸浆,循环利用。但是覆膜的纸张却不能回收利用,相反,如果简单的进行焚烧处理,还会造成二次污染,我们应避免使用这种印后加工工艺。
4.8采用环保型上光涂料
印后上光和覆膜一样,也可以保护封面,提高印品光泽度,但是工艺比覆膜要简单,成本也低一些。过去使用的是溶剂型上光油,使用过程中会有挥发性有机物(VOCs)挥发,很不安全,对环境的破坏也很大。而新型的水性上光油和UV上光油不含溶剂,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目前已在烟标、酒标、食品包装袋等产品的包装上得到广泛应用。
4.9重视培养员工的环保意识
在绿色印刷的整个过程中,应始终贯穿着“以人为本”的宗旨理念,一切以人为出发点,一切为人服务,重点关注公众的健康与安全。要使广大印刷工作者进一步认识到: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地球资源,有利于人体健康,造福子孙后代,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尽可能消除印刷中由于环保问题造成的危害,进而给人类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
4.10积极推行绿色印刷认证
在印刷行业开展绿色印刷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是实施绿色印刷工作的重要途径。绿色印刷认证按照“公平、公正和公开”原则进行,在自愿的前提下,鼓励具备条件的印刷企业申请绿色印刷认证。国家对获得绿色印刷认证的企业给予项目发展资金、产业政策和管理措施等的扶持和倾斜。
自2010年印刷业正式推进实施绿色印刷以来,绿色印刷在我国成绩显著。目前,我国已有153家企业获得了绿色印刷认证,绿色印刷标准、检测、认证体系基本形成,实施绿色印刷工作成效日益显著,在推动行业节能减排、带动产业结构调整、惠及民生等方面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
5 结束语
印刷品无处不在,印刷与人们息息相关。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任何企业都是全球经济链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既是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又是资源的利用者,理应成为生态环境的保护者。绿色印刷,不仅关系到印刷业自身的长远利益,更关系到全社会的协调发展。如何实现绿色印刷,每个企业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方案。印刷业的发展必须以人为本,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与环境和社会和谐一致,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促进者。唯其如此,才能实现印刷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使印刷业长盛不衰。
现代平面设计技术,是以眼睛“视觉”作为表现和沟通的方法,结合可视化的方法,通过形式多样的技术来组合和组织图片、文字等元素,同时结合设计人员的其他创意,以及时尚的流行的影视和娱乐元素,来表达某种思想或特定信息的视觉角度的表现方式,是艺术性和专业性的组合。平面设计专家一般采用视觉艺术、字体排印版面等方面的专业性技能和方法,通过现代的计算机技术、艺术创意、数字技术和美术知识的结合加以实现,以此完成创作目的,从而实现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结合。平面设计的意义有两层,一是指平面设计制作时的相关过程,二是指在设计师的创意下最后完成的平面设计作品。现代平面设计技术经常使用到的工具软件有Photoshop软件、Illustrator矢量软件平面、CorelDraw矢量软件等制图类软件。平面设计技术有两种重要功能,一是外在给人一种美好的享受,二是向平面设计技术产品的消费者提供一种信息和理念。平面设计技术需要在两个方面发力,一是在平面设计中传达一种视觉方面的享受,让消费者首先取得视觉的满足,进而消费者会在这种视觉满足的基础上,去了解平面设计产品所传达的积极的信息,所以,现代平面设计技术的基本要素可以归结为一下几个方面:首先,创意是平面设计技术的首要要素,这是由平面设计的艺术性决定的,好的创意是平面设计发挥其他方面作用的前提,相反,如果缺乏好的创意和想法,就难以出现好的作品。其次,构图是平面设计首要解决的第二个主要问题,构图不仅要考虑到文字、图形和色彩间的空间关系,还要注意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注重空间关系可以解决平面设计的比例问题和宏观搭配问题,注重逻辑关系就避免出现常识性和常规性的错误。第三,色彩是平面设计技术的第三个重要因素。不仅要注意色彩间的调和对比,还要注意色彩之间的平衡与节奏。好的色彩搭配是平面设计产品成败的重要前提,不仅是一个宏观的问题,也是具体设计中的微观细节,需要得到设计师的高度注意。
二、少数民族服饰图案介绍
中国的少数民族大多源远流长,各民族在其不同模式的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产生了令人惊叹的历史文化,为中国文化发展奉献了各自的重大力量,需要强调的是,各个少数民族文化各具自己民族独特的特色,这些文化是今天中国艺术形式的重要构成元素,同时也是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设计人员们艺术灵感的重要来源之一,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可观的经济价值,尤其需要得到现代平面设计技术人员的重视。少数民族服饰图案中的没有多少固定形象,这些图案在形态上有着不同的变化,不论是图案的样式,还是图案的颜色,都有很多的变化。各个少数民族的服饰图案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常见的有犬腿、驴嘴、虾眼、狮鼻、牛头、鹿角、鹰爪、猫耳等,更多的是几种不同图案的组合体。这些不同图案的组合,更增添了图案的形象性和艺术性,同时也增加了少数民族服饰图案的复杂性,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此外,少数民族的服饰图案形态独立,不被任何个体和组织占有,它们多变的形象决定了图案的神态是千变万化,千奇百怪,兼具了少数民族图案中图腾崇拜的性质。而且,少数民族服饰图案的意境也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的表现手法使图案非常生动和多彩,更使图案具备少数民族的气质,讲究均衡式的对称形式,相辅相成。
三、现代平面设计技术在少数民族服饰图案设计中的运用
少数民族服饰中现代平面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通过简单的计算机设计软件和技术以及数字技术对少数民族的服饰图案进行了一些较小的修改,虽然服饰图案不断地出现在一些平面设计的作品图案当中,但大多仅限于简单性的拼接和裁剪,这不仅是因为平面技术设计师对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肤浅的认知和感知,也是因为当今平面技术的不够成熟和精进,所以说现代平面技术在传统中国少数民族民族服饰中的应用的程度还不够深,应用范围还不够全面,故而迫切期待现代平面技术和少数民族服饰图案的艺术结合和深度探索,以促进现代平面设计技术在少数民族服饰图案设计中的深度组合和运用。在多元化文化发展的当代,设计师总想让本土民族独特艺术气息大放光彩,以独到的视觉和思维表现方式来引领我们这个时代平面设计趋势,创造独到的平面设计艺术。近年来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实力和话语权逐年拓展和提高,只要我们不断发展,解放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思路,同时以现代的眼光来审视中国少数民族服饰图案的发展,把现代平面设计技术与中国少数民族服饰图案设计相结合,同时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就能把现代的平面设计艺术融入到少数民族服饰图案的设计之中,把平面设计技术和少数民族服饰图案的设计融入到世界平面设计技术的发展潮流中。基于上述论述所表达的少数名族服饰的特性,也是因为现代平面技术使计算机软件、数字化和艺术创造的结合的特点,以及因为现代平面设计技术本身需要大量的抽象和模糊的创意,故而现代平面设计技术是可以做到和少数民族服饰图案的结合并运用到少数民族服饰图案的设计中去。少数民族服饰图案不管是在构思方面、外型方面,还是颜色搭配方面都是现代平面设计技术中可以应用的绝好的艺术材料,在平面设计技术的大发展和少数民族文化保存的大背景下,今天中国平面设计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把平面设计技术优化组合运用到少数民族服饰图案的设计之中,这也是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应有之义,将迎来少数民族服饰创新保存发展的新时代。从造型上说,少数民族的服饰图案大多是中国的传统图案,我们可以利用现代的平面设计工具,把这些图案进行加工、变形、创意,就会形成兼具少数民族服饰特色和现代特色的图案。少数民族服饰图案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重大的民族文化价值,少数民族服饰图案不仅特点鲜明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平面技术和少数民族服饰的结合符合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对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传承,对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结论
[关键词]信用;市场秩序;社会意义
[中图分类号]D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1)02-0021-02
在古代和现代汉语中,信用的内涵,首先是一个道德范畴,指信任、诚实、守约之意:其次是经济范畴,指借贷活动这种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信用一词,在拉丁语是Fides及Bona tides。Fides有信任、信义、诚实的含义,与英语中的Faith、Confidence、Trust、Honesty等词的意思基本一致或相近。在私人关系中,它表示“从投诚(即投靠胜利者),到相信他人会给自己以保护或某种保障,它即可以涉及从属关系,也可以涉及平等关系。”而Bona tides则被翻译为“诚实信用”,也就是英语中的Goodfaith。
信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它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本文探讨信用作为发展市场经济的一个必备要素,对市场经济发展有何社会意义。
一、维护市场秩序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社会中,每个人通过个人劳动及通过其他一切的劳动,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但是,这种自我满足需要有一个中介,这个中介包括无限多样化的手段,以及在经济运行中同样无限复杂地交叉起来的商品交换运动。黑格尔对此作了如下的表述:作为各种需要的整体以及自然必然性与任性的混合体来说,交换是市民社会的一个原则,在市场经济社会中,人们的需要依赖于商品交换,商品交换又依赖于契约:黑格尔把商品交换的契约分为两类:一类是:“物本身的互易,即一个特种物与其他特种物的瓦易”;一类是“买卖,即特种物与被规定为普遍的物之间的互易”。英国哲学家霍布斯在论述社会公平问题时,从他的自然法中引申出来社会契约思想,并进而论述了信用的重要意义。在霍布斯看来,商品交换行为本质上就是对契约的履行,契约就是权利的互相让渡,就是彼此承认平等权利并表现其让渡的意志。在自然状态下,没有契约,就无所谓正义与不正义。有了契约以后,自然状态就结束了,遵守约定、履行信用就是正义,违约和不履行信用就是不正义。
亚里士多德从经济交往中论述了信用原则的重要性。他在伦理学著作中写道:在商品交换活动中,当“双方还保持着他们自己的产品的时候,而不是在已经发生交换之后,必须把交换的条件归纳成用数字表示的比例,否则,双方中的一方将试图争取优势,以少量换取多量。数字比例确定后,双方就可以进行公正的联系,否则,两者之间是不可能建立恰当的平衡关系的。”他认为,为了取得互惠的效果,双方必须遵守信用原则,交换的产品必须以量化的比较形式达到平衡,以便达到公正交易。
欧洲中世纪著名的经院哲学家、伦理学家托马斯・阿奎那从买卖交易中的欺骗、经商和高利贷的道德评价等方面一以贯之地阐述了他的信用思想,即反对在买卖交易中的欺骗行为,他明确指出:“为了达到高于公正价格的价格出卖物品的特殊目的而进行欺骗,是完全有罪的。”可见,契约与信用是为了保证市场经济良性运运行和有序竞争,市场经济活动需要诚实信用观的道德保证和法律保障。诚实信用是作为市场交易活动中的一条重要准则,对维护市场交换秩序和竞争秩序显得尤为重要。
二、社会资源利用效率的理由
信用不仅是市场经济的行为规则,更是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一种社会资源。美国经济学家考埃特认为:“良好信用是一种有价值的稀缺资源。”表明丁信用在一定条件下是一种可以带来资金这个稀缺资源的资源,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物质资源,马克思・韦伯认为,它是能够带来实际好处的美德。富兰克林指出:“要记住,信用就是金钱。如果一个人把他的金钱放在我这里,逾期小取回,那就是将利息或者在那段时间用这笔钱可以得到的一切给了我。”:他还认为诚实、勤劳、信用等之所以成为美德,是因为它可以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说明了信用本身不是自然物质资源,但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却又实际彬响并产生经济效益的一个承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所要求的社会资源。
信用作为一种资源,具有降低交易费用的功效。在交易发生订前,可以减少为获得交易机会而搜集信息的时间、金钱和努力。在交易过程中,交易主体对相互信用的认可,使交易过程避免讨价还价,互相扯皮耗费时间、精力。交易结束后,因基于信用行为的交易,还可减少违信带来的退货、提货等时间的浪费和物的损失,或者客观上货物问题引起退货、提货的扯皮现象,乃至发生诉讼的成本。由此可见,信用在交易过程中始终都体现着降低交易成本的功能。
近代信用创造论的继承者和发展者苏格兰人麦克劳德,把人的品质、抽象的权利、商誉也都看成是财富。认为信用从法律角度说就是债权,但和货币在相等程度上都是财富,具有交换性或购买力。他说:“信用是一种购买力,可以用来购买劳动和商品,以形成和创造的产品或流通已经存在的商品。”“假设那商人对批发商的品格和诚实有充分的信任,他就凭信用把货物卖给那批发商。……他卖出货物,所交换的不是货币,而是一种信用式债权。……因此,我们看到信用引起了完全相同的循环和生产,和货币一样。”认为信用是一种增值的经济量,为追求利润目的而创造,所以,也是一种生产资本。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信用作为一利,有价值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能够使社会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地利用。
三、协调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需要
信用基于一定的利益基础。信用行为的发生离不开利益的追求与平衡。追求利益最大化原则,使利益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信用行为的坐标。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利益是人需要的满足,是主体之间的社会利害关系,利益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关系,其最根本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具体体现。此外,利益还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动因。马克思-韦伯说道:“利益而不是观念,直接支配着人们的行动。可是这些观念所创造的‘世界形象’经常像转轨器一样决定着行动的轨道,循此轨道,利益的动力使人们不断地行动。”马克思也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每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都是作为利益关系表现出来的,任何离开利益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都是不存在的。市场利益原则是商品经济的本质要求。在市场制度安排及法律前提下,“看不见的手”要求“经济人”欲利己,必先利他,“经济人”要想实现自己的目的,自利的经济行为还必须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他人的利己打算,满足他人的利己之心。在这个意义上,信用作为商品货币交换
关系的有关经济范畴,信用行为作为“经济人”的市场行为,其出发点是利益预期,利益成为信用行为的经济杠杆。由此,可以说信用行为也是市场行为之一,“经济人”主要依靠其预期利益来不断调整其信用行为。
市场经济社会客观上存在着一系列既满足个人利益,又体现社会公共利益要求的商品交换和社会财富分配的原则和机制。社会是由许多个人组成的,而社会的整体利益则是由它的成员的个人利益所构成的。因此,休谟认为,人类在交换关系中必须遵循“稳定财物占有”、“根据同意转移所有物”、“恪守信用、履行许诺”这三条基本法则。这是维系社会经济秩序、人类和平、安全、和谐所绝对必要的,没有这些基本法则,人类社会就不能建立商品交换关系,任何个人利益也无法得到实现。然而,在市场经济社会中,不论什么样的经济行为和交往方式,也不论是出于什么样的动机和愿望,人们都必须遵循信用原则,在满足他人和社会利益的同时,才能相应地实现自己的个人利益。即便是那种极端利己主义者,主观上不愿意承担任何社会责任与义务,但他们为了自我利益的需要,也往往能够自觉隐藏那种自私自利的欲念,接受和承认经济交往的信用原则,努力为他人服务。这也是市场经济中的必然法则。
休谟在论证了“在人类确立许诺之前,许诺是不可理解的,即使可以理解,它也不伴有任何道德的约束力”之后,大胆地断言:“许诺是以社会的需要和利益为基础的人类的发明。”、“人类因为天性是自私的,或者说只赋有一种有限的慷慨,所以人们不容易被诱导了去为陌生人的利益作出任何行为,除非他们要想得到某种交互利益,而且这种利益只有通过自己作出有利于别人的行为才有希望可以得到的。但是由于这些交互行为往往不能在同时完成,所以其中一方就只好处于一种不确定的状态,依靠对方的感恩来报答他的好意。但是人类中间的腐败情况是太普遍了,所以一般地说,这种保障是很薄弱的;而且我们这里既然假设施与者是为了自利才施惠于人的,所以这就既消除了义务,并树立了一个自私的榜样;这种自私正是忘恩负义的母亲。”休谟认为,“自私”和“贪欲”是人的本性,因此,“许诺没有自然的义务,只是为了社会的方便和利益而作的一些人为的设计。”约翰・密尔在他的《论自由》一书中指出:“每人既然受着社会的保护,每人对于社会也就应该有一种报答;每人既然事实上都生活在社会中,每人对于其余的人也就必得遵守某种行为准绳,这是必不可少的。这种行为,首先是彼此互不损害利益,彼此互不损害或在法律明文中或在默喻中应当认作权利的某些相当确定的利益;第二,是每人都要在为了保卫社会或其成员免于遭受损害和妨碍而付出的劳动和牺牲中担负他自己的一分(要在一种公正原则下规定出来)。这些条件,若有人力图规避不肯做到,社会是有理由以一切代价去实行强制的。”这就是说个人利益的实现是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来实现的。然而,人自私的缺陷往往很难做到,只有靠外在的强制。
因此,约翰・穆勒指出:“如果由于较好的法律和较好的教育,人们比过去诚实得多,因而个人的品格就可以充分保证他人的财物不仅不会被不正当地占用,而且不会被用来作不正当的投机生意,则社会得到的上述利益将更为巨大。”这就是说用法律来约束人们诚实守信,不但能确保他人利益不被侵犯,还能使社会得到更大的利益。
参考文献:
[1][意]朱塞佩・格罗索,罗马法史[M]黄风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234。
[2]布莱克法律辞典[M]北京:1979:564。
[3][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88。
[4][5][美]A.E.门罗.早期经济思想史[M]商务印书馆,1985:26。
[6][美]考埃特演进着的信用风险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443。
[7][德]马克思・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
[8儿美]康芒斯制度经济学(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79。
[9]孙智英信用问题的经济学分析[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119。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M]人民出版社,1972:82。
[11][英]休谟人性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559-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