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班级惩罚奖励制度

班级惩罚奖励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班级惩罚奖励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班级惩罚奖励制度

班级惩罚奖励制度范文第1篇

记得我刚当教师的时候,面对新环境和新工作激情澎湃,读到、看到或想到什么教学好方法、好措施,马上就依样画葫芦开始实施。然而,最初的那些措施都没有达到我预设的效果,可以说是以失败告终。经过这些年的摸索,我的教学管理措施越来越切合学生实际状况,也越来越有效。而回忆起来,我的教学管理措施及其背后隐含理念经历了如下演变。

一、经济人假设

对于教学管理措施的失败,一开始我总认为是措施设置得不好,直到免抄卡和免作业卡实行失败后,我才发现,其实是我的措施背后的人性观出了问题。我记得当时学期刚过一半,我对班级里获得那两种卡数量最多的学生(成绩中等)说:“你的卡数量最多了,先别用掉,学期末我会给你一张奖状。”到了学期末,我信守诺言,给了他一张奖状,原本以为他会很高兴,结果他说:“老师,我背了那么多书,你一张奖状就把我打发了,这卡下学期还能用吗?”

我深深地陷入了沉思之中,他这话无疑透露出他背书的目的不是为了荣誉、增长知识,而是为了免去抄写和作业,他们背书的目的带着极大的功利性。教育作为一种以人为对象的活动,必须以一定的人性观为基础。我不禁开始考虑各种教学措施背后所呈现的人性观。

古典管理理论把人当作一种经济动物,认为人都希望以尽可能少的付出获得最大限度的收获,并为此可不择手段。

基本观点

1.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他们都尽可能逃避工作。(学生是懒惰的,他们都想尽可能逃避学习、逃避作业。)

2.多数人都没有雄心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而心甘情愿受别人的指导。(学生大多数不求上进,不会主动学习,教师要求他们做什么,他们才做什么。)

3.多数人的个人目标都是与组织目标相矛盾的,必须用强制、惩罚的办法,才能迫使他们为达到组织的目标而工作。(教师要求学生考取好成绩、考取好的学校,但这并非学生之所愿,必须用强制惩罚的办法让他们考取好成绩。)

4.多数人干工作都是为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因此,只有金钱和地位才能鼓励他们努力工作。(学生学习只是为了父母的期望或者只是为了解决未来的吃饭问题,因此只有奖状、奖品和班干部职位才能鼓励他们学习。)

与此相对应的管理策略

1.管理工作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的优秀率和合格率,完成学习任务,而在学生的感情和道义上应负的责任则无关紧要,也就是不用考虑学生的情感、需要、动机、人际交往等社会心理因素。

2.班级管理只是少数学生的事情,与其他学生无关,其他学生只是听从教师的指挥。

3.在奖励制度方面,主要是用奖状奖品来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不想学习的学生采用严厉的惩罚措施。

可能我的免抄卡免作业卡制就是基于学生是“经济人”的考虑,我把他们看作天生懒惰而不喜欢学习的人了。我意识到这是一种不太全面的人性观,因此也是一种不够完善的管理。

二、社会人假设

很快我把注意力投到了社会人假设。这一假设认为人最根本的需要是社会性的需要,是对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需要。也就是说,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质利益,对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只有次要意义,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的决定因素。心理学家梅森从著名的霍桑实验得出结论:人除了物质需要外,还有社会需要,人们要从社会关系中寻找乐趣。

基本观点

1.影响人的生产积极性的因素,除物质条件外,还有社会、心理因素。(要想提高学生成绩,除了奖状、奖品外,还要满足他们的社会和心理需要。)

2.生产效率的提高和降低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士气,而士气取决于家庭和社会生活,以及企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优秀率和合格率的提高和降低取决于学生的士气,这士气取决于家庭和社会生活以及学校中同伴之间的关系。)

3.传统管理只重视“正式群体”问题,诸如组织结构、职权划分、规章制度等,霍桑实验还注意到存在某种“非正式群体”。这种无形的组织有其特殊的规范,影响着群体成员的行为。(班级中有班长体系和团支书体系,这两种体系有明确的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但班里还有不少小团体,这种小团体的影响力也不可忽视。)

4.领导在了解人们合乎逻辑的行为的同时,还须了解其不合乎逻辑的行为,要关注、倾听职工的意见。(教师在了解学生好行为的同时,还须了解那些不好的行为,并要时常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需要与想法。)

与此相对应的管理策略

1.教师不应只注意优秀率和合格率,而应把注意的重点放在关心学生和满足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需要上。

2.教师不能只注重指挥、监督、控制等,更应重视学生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归属感和整体感。

3.在实施奖励的时候,提倡集体的奖励制度,而不主张个人奖励制度。

4.教师要倾听学生的意见和了解学生的思想感情;教师要多和家长沟通,了解学生情况。

5.提出了“参与管理”的管理方式,即让学生不同程度地参加班级决策的讨论。

基于社会人假设的人性观,我很快制定出了团队形式的“成绩对抗赛”“作文小组”“男队女队PK制”等措施。这些措施实施之后,一开始学生们热血沸腾,很有斗志,但后来感觉像经历了从夏天到冬天的过程,渐渐地冷了下去。社会人假设重视了人的人际交往需要,通过学生之中正式与非正式团体的组织建立,能更好地使学生完成社会化。不过,这一假设过分强调非正式团体的作用,反而忽略了班级里的一些正式团体,导致班级里的小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而且目的由学习渐渐转为闲谈。

三、自我实现人假设

我放弃了社会人假设的这种人性观,将目光投到了自我实现人假设。这种假设认为:人并无好逸恶劳的天性,人的潜力要充分挖掘才能得以发挥,人才能感受到最大的满足。这种假设源自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类需要的最高层次就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每个人都有促使自己的潜能得以实现的愿望。

基本观点

1. 一般人都是勤奋的,如果环境条件有利,工作如同游戏或休息一样自然。(学习是每个学生的本能,每个人的骨子里都有学习的基因。)

2. 控制和惩罚不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唯一方法,人们在执行任务中能够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每个学生都有自制力,会自觉完成学习的任务和目标。)

3.致力于实现目标是实现目标后的收益在起作用,而最大的收益是通过实现组织目标而获得个人的自我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每个学生都希望通过努力来获得学习或兴趣爱好上的好成绩。)

4. 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人不仅会接受责任,而且会主动寻求责任。(学生不仅不会拒绝学习上或班级里的责任,而且还会主动去寻求责任,因为这样才能使他们有价值和意义。)

5.大多数人在解决组织的困难时都能发挥较高的想象力、聪明才智和创造性。(大多数学生在解决困难时其实都非常聪明,只是有时候受到了一定的阻碍而未发挥出来。)

6.在现代社会,普通人的智能潜力只得到了部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并没有得到完全开发。)

与此相对应的管理策略

1.在班级中创造一种适宜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在这种氛围下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能够充分地自我实现。

2.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如何为发挥学生的才智创造适宜的条件,减少和消除学生自我实现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

3.对于学生的奖励分为两种。一种是外在奖励,如奖状、奖品、委任干部;另一种是内在奖励,如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增长才干,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

4.班级的管理制度要能充分地显示学生的才能,达到他们所希望的成就。

在自我实现人的人性假设下,我创造出了“背诵升级图”(一种由童生到大学士翰林背诵的进阶之路),以及“单元内容有奖竞猜”等有利于实现他们价值的激励措施。一开始,我的办公室的确是门庭若市,但随着学生之间差距越来越大,这种踊跃背诵的现象就一去不复返了。自我实现人假设对于教育还是很有积极意义的,比如要相信学生具有极大的潜能,要重视班集体的学习氛围,奖励要分成内在奖励和外在奖励。不过马斯洛自己也承认,能够自我实现的人是极少的,这是因为受到环境的束缚和限制。

四、复杂人假设

实施了那么多的教育措施,却没有一个可以让所有学生都满意的,也激励不了所有学生。因此,我重新考虑了人性观问题,我觉得每个人在先天基因和后天环境的塑造下变得各不相同,这也正是造就今天世界丰富多彩的缘由,因此,我认为,复杂人假设更适合实际的教学环境。

复杂人假设认为人的需要和潜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地位的改变、环境的改变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改变而各不相同。就群体中的人而言,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因此,无论是“经济人”“社会人”还是“自我实现人”的假设,虽然都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并不适用于一切人。

基本观点

1.人怀着各种不同的动机加入工作组织,但最主要的需要乃是实现其胜任感。(针对学习任务,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动机,而最重要的是学生能够胜任乃至驾驭得了这种任务。)

2.胜任感人人都有,它可能被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去满足。(想要让学生胜任学习任务,不同的学生要用不同的教育措施。)

3.工作、组织和人员间最好配合能引发个人强烈的胜任动机。(可以建立不同形式的学习小组去激励学生学习。)

4.当一个目标达成时,胜任感可以继续被激励起来,新的更高的目标就又产生了。(当一个学习任务完成的时候,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其设置新的学习任务。)

与此相对应的管理策略

1.班级中不存在一成不变的组织形式,应该因情境要求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提高班级管理效率。比如,在班级各项任务不明确、工作混乱的情况下,需要采用较严格的、专制型的管理措施,才能使班级秩序走上正轨。反之,如果班级任务清楚,分工明确,则可以更多地采取授权形式,使学生干部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

2.观察和发现学生在需要、动机、能力、个性上的个别差异,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多变的管理方法与奖励方式。

复杂人假设是最晚提出的,它没有否认前面三种人性假设以及相应的管理模式,而是强调没有一种管理模式可以适用于一切情况,应该针对不同的情况而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以及自我实现人假设都有其合理性,而相应的管理模式也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最合适的。在复杂人假设的指导下,考虑到工作量的问题,我在班级里建立各种背诵小组,根据学生的程度,将学生分为“加强组”和“提高组”两种。针对“加强组”,我实行各种形式的背诵升级图制;针对“提高组”,我实行免抄卡和免作业卡制。在复杂人假设的理念下,我所实行的教学措施开始考虑学生胜任程度的差异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班级惩罚奖励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教室卫生 制度 卫生角

作为一名中专学校的班主任,笔者经过前一个学期的工作实践的积累,认真分析90后学生的卫生行为习惯及劳动观念,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指引下基本作到因时、因地、因人、因事的制订班级管理制度,融合务实的管理理念与事必亲为的工作作风,适时抓住天时――新学期,地利――新教室,人和――新目标的契机,大力推行的班级卫生工作进程。

一、之前教室卫生情况介绍

(一)表现

教室内各处扔有垃圾,包括各种零食包装袋、果皮纸屑等。尤其是卫生角最不卫生,垃圾布满畚箕内外。空气浑浊。洁具堆放杂乱无章。

(二)原因

班主任强调卫生工作不频繁不及时、班干部监管无力、值日生未尽职责、学生卫生观念淡泊及从小养成的不良卫生习惯及从众侥幸心理、班级卫生惩罚制度不完善、奖励制度缺失。

(三)结果

1.教室卫生脏、乱、差。

2.未获得学校任何卫生评比方面的奖励。

3.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及学习、生活状态。

4.直接导致教室环境与学生身心状况之间恶性循环的产生:卫生脏、乱、差心情烦躁、急噪、灰涩性情变得散漫、随意、无序学习马虎不认真学习退步、情绪不佳班级无亲切感、厌恶教室敷衍应付值日工作卫生脏、乱、差。

二、现行改革情况

(一)原因

1.实践冲动

基于前一学期的管理教训,笔者站在更高的角度审视作好教室卫生工作的意义,经过一个寒假的反思与整理,在观念上逐步坚确立了班级卫生工作的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2.理论支持

心理学中有专门研究环境与心理的分支――环境心理学,主要研究人和空间环境的相互作用规律。教室环境影响着师生的行为模式和心境。对于学生而言,大部分时间是在教室里度过的,因此教室环境与学生的关系甚为密切。

综上所述,要彻底改善教室卫生状况,在教室环境与学生身心发展之间构造一个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系统。

(二)过程方法

1.制度创新

在全面剖析前一学期值日情况之后,笔者重新制订值日人员安排表、时间表、合理巧妙地安排值日人员、明确值日生工作职责,包括人员安排、值日时间、打扫内容、打扫标准、打扫流程等,作到责任到人。

2.全班合作

(1)每日下午放学,学生把椅子反扣在书桌上,以便值日生高效值日,营造良好的感情氛围。

(2)每个学生保持桌面整洁,课外不放任何物品,以共同构造整齐划一的教室视觉环境。

(3)随时检查自己座位附近的卫生情况,及时清理。

(4)临靠窗台的同学,主动保持该区域的整洁,不放置任何杂物。

3.班委监管

专人监管,指定劳动委员负全权责任,每周对值日生及其值日卫生情况作出提醒、敦促、检查、评估、书面总结、汇报等。

4.物质奖励、严格惩罚

(1)每周日晚自修总结前一周卫生值日情况,评定等级,给予值日生一定的物质奖励(如文具、绘画材料等)。

(2)每周不定期的卫生抽查,抽查的范围包括与值日生相关的值日打扫的全部内容及与其他同学相关的个人卫生,如桌椅的摆放,桌面的整洁,等等。抽查不合格的,要受到相应的惩罚。

5.大扫除

每月进行一次大扫除,由劳动委员负责相关事宜。包括:合理安排人员、打扫区域、打扫时间、打扫要求等。并由劳动委员总结情况,记录在案。

6.合理设计班级卫生角(见下图)

卫生角必须卫生,前提是必须定点、规范、统一放置,时刻保持洁具整洁。有鉴于以往卫生角管理的经验教训,笔者创造性地作了以下改革:

(1)把洁具放置形式设计成悬挂式,使其不接触地面,从根本上保证卫生角区域地面的整洁。

(2)增添实用性强的洁具,火钳、灰尘刷、衣帽勾等,物品虽小,作用很大。

(3)卫生角地点选择在门后。此举避免了师生刚进教室,因目睹卫生角的不整洁而影响情绪和学习。

三、成果

(一)学校奖励(200年第二学期)

月卫生先进班级:一等奖(3月份)、一等奖(4月份);三项月文明班级:二等奖(3月份)、一等奖(4月份)。

(二)认课教师褒奖

整洁的环境孕育舒适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教学的开展,大大提升了教学质量。

(三)教室面貌焕然一新

四、总结

第一,勤动脑拓展管理的思路――树立正的确管理理念作指导;

第二,勤抓过程管理――管理成效的保障;

第三,勤查漏补缺(抽查、反复提醒、奖惩)――改进方法、维护管理的成果。

五、意义

第一,学生受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端正思想观念,提升学习实效。

对己,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懂得劳动创造美好的道理,懂得做事有始有终、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提升自我的卫生要求,学会克制与维持。

优美的环境促进学生性情的改善。心情的欢畅和心境的平和,有利于提升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及校园良好的生活学习秩序的构建。

深刻认同环境卫生对心理情绪的直接且强大的影响。培养保护环境、热好美好生活。把追求及至、追求高效、追求有序、追求优质学习生活环境的理念自然地融入自己的潜意识中,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身边的人。

对人,增强班级凝聚力、提升班级荣誉感。学会互助互爱的团队合作意识。

第二,学校受益――有助于改善校风,有助于学校、班级树立良好的形象。

班级惩罚奖励制度范文第3篇

一、严格制度管理,形成良好的班风

中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环境主要是班集体,而班级的人际环境、心理环境、学习环境是否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键是班级的班规、班风和班貌建设是否良好。好的班貌班风就是一种良好的暗示,会促使学生加强自律,树立正确观念和态度。而坏的班风会使学生混淆是非,形成错误的思想观念。

1.制定班级管理制度

制定严格的班级管理制度,要求全体同学共同遵守;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有行动措施,要求全班同学团结起来。班级常规制度包括:常规考勤制度、收发作业制度、卫生轮流值日制度、公物保管制度、课外活动制度、班团干部工作责任制度和文明礼貌制度等。制度的制订简便易行,简单明了,并加以奖励成法相配合,从而使制度得以贯彻实施。此外,还可根据实际中出现的问题补充新内容。在执行制度过程中,班级管理制度要严,执行要有始有终,这就叫“有规矩,成方圆”。

2.制定班级考评制度

有了管理制度,就要有相应的考评,认真制订考评细则就可以在同一标准之下要求学生加强自律,定量考核出每位学生的表现状况。

二、建立班级内部多层次的干部队伍

1.班级管理的“核心力量”―团支部书记和班长

他们是班主任的主要助手,是全班的带头人,他们在前台可以大胆地进行工作,遇到难题时则协助班委解决,这样他们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开展班级管理,而不会瞻前顾后,有所顾忌。

2.班级的“中层干部”― 团支委与全体班委

他们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是班级各项制度落实的执行者。他们听从团支书和班长的安排领导,又指导着各块的同学落实好任务。

3.“基层干部”―小组长和课代表

他们是一事一议、一人一责,日常性事务工作长期落在他们的身上,而他们的工作又好似“流水作业”,环环相扣。

三、开展有特色的班级活动,使班集体充满活力

中学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他们爱好广泛,精力充沛,个性各异,不可能用一个模式强求几十个人按一个标准行事,也不能仅仅用行政命令,用简单的纪律来约束,但也不能放任自流。所以,班内各种各样的活动都应尽量从中学生的特点出发,安排上注意计划性、趣味性和科学性。可根据时间和形势组织相应的活动,还可在平时组织一些主题班会,寓教育于活动中,教育渗透在学生们的笑声之中。只有开展有意义的活动,才会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自然发展环境,让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在无拘无束中进行交流,心灵接触。

四、把关心爱护落在实处

老师喜欢品学兼优的学生,这是人之常情;而要喜欢后进生,特别是各方面都令人烦恼的学生,在感情上确实较难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不应该歧视、抛弃后进生,而是需要更多的爱心和热情做好细致的工作,促使后进生的转化。这需要班主任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其闪光点,经常、反复做工作,使后进学生树立起信心,增强荣辱意识,从而在学习生活中能增加一些自律来,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五、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提高他们的自觉意识

学会自我管理,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教育的目的就在于此。在制定奖励制度来要求学生进行自律的同时,还需要制定考评细则,用惩罚的方式强制学生遵守,使其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从而提高自觉意识。

六、注重多方位联系,形成教育管理的网络化

1.上下配合

在学校行政领导的带领下,加强与团委、政教处、教务处的联系,把对上级的工作安排、学校整体规划的理解与执行作为班级建设的目标。

2.内外配合

班内的一切学习、生活情况要通过各方面的配合才能做好工作。要深人到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了解本班学生的情况,并希望得到其他部门的共同教育。

3.相互配合

班级惩罚奖励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习惯;潜能

班级是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作为中职学校的班主任,我们都希望所带的班级能遵章守纪、热爱学习、团结互助。下面我结合几年来担任中职学校班主任的工作经验,从抓、管、给、教、奖五个方面浅谈如何做好中职学校的班级管理工作。

一、抓――抓起点、抓习惯、抓转化

1.抓好入学教育,进行正确引导

新生刚入学,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需要一段时间适应。班主任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给学生悉心关爱和耐心指导,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环境。而中职学校的生源比较特殊,他们或是因为未考上好的高中,但又不想太早就业;或是因家庭困难等选择就读中职学校。因此我们首先要肯定学生的选择,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职学校,同时让学生明白就读我校有哪些优势,能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如学校环境优美,设备齐全,师资一流,农村户口学费全免等;如能学技能,好就业等。其次,应组织学生学习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最后,对学生进行专业认知的教育。

2.抓好习惯养成,促进健康成长

入学初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班主任必须规范学生的行为与学习习惯,我所做的就是将《弟子规》等传统文化教育与我校“6S”现代管理模式融入整个班级管理中。

(1)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班主任与学生一起讨论制定班级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在每周一班干部会议上,各负责干部总结上周班级情况,并把违反纪律、不交作业、迟到等学生的名单汇总并交给班主任。会后,班主任要对违纪学生进行惩罚,如扣分,打扫卫生,写检讨等,并通报学生家长,取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对屡教不改的学生,进一步与家长沟通,双方合作,达到使学生认错改错的目的。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班主任应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绩。以本人当班主任所带的学前教育专业为例,第一学期,我带着学生进行每周3次的舞蹈早功训练,既锻炼了身体,又提高了技能,还避免了学生迟到,学生的舞蹈水平也大幅提高,学生在省市各级舞蹈比赛中都取得了好成绩。为了提高学生普通话考试的通过率,我安排每周3次普通话训练。一个学年下来,我班学生普通话通过率达47%。

3.抓好后进生转化,激发学生潜能

十个手指有长短。每个班级都有后进生,在这一群体中,大部分学生是有潜力可挖的。我们应本着“不抛弃、不放弃、反复抓、抓反复”的原则,走进学生的世界,进行深入调查摸底,弄清他们落后的原因,做到耐心倾听,多鼓励,少批评,不指责。真正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消除或减轻种种心理担忧,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并帮助他们树立新的“自我形象”。

二、管――让学生学会自主管理

让学生明确自主管理的目的,班主任在,学生能做好,班主任不在,学生也能做好。

1.依托班干部管理

管理班级是一个常抓不懈的工作,除了班主任直接管理外,还需要一批团结得力的班干部,他们是班主任的左膀右臂,也是班级的骨干。班级应采取民主、自由竞选的方式遴选班干部,按特长安排成为分管学习、文娱、卫生、纪律、生活、体育等的干部,让他们各尽其责。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班主任要多给班干部创造机会,展示他们的风采,树立他们的形象和威信。

2.发动学生自主管理

要管理好班级,光靠班干部是远远不够的,还须调动全班的积极性,让每位学生“当家作主”。以本人所带的班级为例,有47名学生,我鼓励每名学生都为自己争取一个职务,班级、团级、校级的都可以。每人在第一学期都争取到了职务,除担任班干部的学生外,其他学生还到校团委、学生会、广播站、志愿者协会等社团任职。在任职中,不仅使学生找到了归属感和成就感,也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除此之外,我班还广泛开展“同桌帮帮帮”的活动,即同桌之间互管、互帮、互学、互教,通过开展此类活动,既达到了学生自主管理的效果,又提高了学习成绩,促进了关系融洽。

三、给――给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

班主任应积极为学生搭建展现自我的平台,提高学生的能力及素质,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如在开学时收集学生生日时间,每月初给当月生日的同学过生日,活动内容由提前选出的负责人安排,并把策划好的活动写成活动方案和班主任沟通,活动负责人采取轮流担任制度,让每位学生的组织能力在活动中得到锻炼,从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还通过每年举办一次新年分享会来缓解学生的思亲恋家之情。大家带上家乡的特产和精心准备的才艺展示,在活动中介绍家乡的风土人情,品尝着美味佳肴,欣赏着才艺表演,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四、教――教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

古语有云:“亲其师,信其道。”意思就是说学生只有和老师亲近了,才会信任老师,相信老师所说的,接受老师的教育。

当我还是一名学生的时候,我的老师常常教导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尊重老师、团结同学、关爱班集体”“做一个自立、自强、自尊、自爱、自信的人”“做人要厚道、为人要真诚”“要学会感恩他人、宽容他人、帮助他人”等等。这些简单的话语让我受益终生。

当我成为一名中职教师后,我将以上话语结合我校校训“勤

学、厚德、精艺、创新”和校风“文明、守纪、和谐、进取”以及学风“明理、立志、笃学、求真”一并教授给了我的学生,使他们也明白其中的道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学生学会做人,非一朝一夕之事,而应贯穿于班级管理的各个工作环节中,贯穿于班级的各项活动中,只有老师和学生通力合作,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奖――对进步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

班级奖励制度是把激励机制引入班级管理,通过对学生在校表现的多角度奖励,为他们创造竞争的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从而实现班级管理的自动化。

一个学期结束后,在给学生的操行评分时,要结合学生平时参加各项活动情况、学习表现、工作表现、宿舍星级等进行表扬和奖励,除此以外,还针对每学期表现突出的学生设置新的奖项。对一学期无迟到早退、没请假现象的学生设置全勤奖表扬他们,对学习进步大、班级表现好的学生设置进步奖鼓励他们,对为班级贡献多的学生设置贡献奖来感谢他们。奖励除了颁发奖状外,还有物质奖励,如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等,班级操行评分和文化成绩总分前5名的三好学生可自选礼物,由班费支出。

管理好班级非一日之功、一人之力,而是全班师生长期共同努力的结果,只有在互相尊重、互相关爱的班级氛围中才可能真正得以形成,每个班级成员才能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体会成长进步的快乐!

参考文献:

班级惩罚奖励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星卡 激励 多元化

美国激发心灵潜能专家、创业家安东尼・罗宾所说: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才能犹如一位熟睡的巨人,就等我们去唤醒他。而要唤醒学生心中的“巨人”,引导学生幸福成长,则需要奖励评价。对此,我深有同感。

我校自2011年开始实施 “星卡”激励性评价方案。“星卡”分为绿星卡、红星卡和黄星卡。绿星卡代表对学生点滴进步的激励与表扬,其中有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习惯的“好学卡”、评价学生特长的“特长卡”、引导团队合作意识、对他人负责意识的“班级卡”、 奖励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积极进取的“努力卡”,促进学生习惯养成的“习惯卡”、体现对弱者特别关爱的“特别进步卡”、将学校教育要求向家庭延伸的“家庭卡”,以及校区特色卡和校园主题节日卡;红星卡代表荣誉;黄星卡代表批评和惩罚,以体现对学生的特别教育。

我积极参与“星卡”评价实施,特别在绿星卡的正面评价和黄星卡的纠正评价方面做了些探索,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被激发了,自信心被提高了,行为习惯也日臻完善。“星卡”评价使孩子们体验了成功的喜悦,也给孩子的不断成长注入持久努力的不竭动力。

一、巧用“班级卡”评价,培养责任心

由于孩子的个性差异,在班集体中,总会有一些“特殊学生”。他们个性强,爱出风头,行为控制能力较差,遇事易冲动,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不受校风校纪约束,不顾周围同学的感受。他们身上缺少一种责任心。

小王就是这群特殊学生中的一个。该生“聪明、脑子活,关键时刻的考试,成绩会不错,平时练习一塌糊涂。”这是任课老师对他的评价。“球场上是指挥官,课堂上是捣乱王,上课铃声响过未见他入座,下课铃刚响已冲出。”这是了解他的同学对他的评价。因此,学校刚开始开展对班级习惯的考核评比时,我班总会因眼操、上学迟到、红领巾没有佩戴等扣分,没能获得班级卡,而每项扣分基本跟小王有关。两周下来,班级里有部分同学耐不住了,当面或背地里埋怨他耽误了班级星卡的奖励。对他苦口婆心地劝说,绝对是无效的,因为他听这样的话长大的,免疫力强;对他“绳之以法”,实行班规,他无所谓。还好,他很讲义气,有股侠义心肠。我找来班长一合谋,想试试“投其所好”一招。第三周晨会结束后,同学又为没拿到“班级卡”而议论纷纷。我示意大家安静,便回顾上一周,大家为了获得“班级卡”所做的种种努力,聊聊当“听到其他班级拿到星卡,唯独我们班没拿到时”的心情。继而我严厉批评小王上学迟到、不认真做眼操,没有一点责任心,以自我为中心,只图自己一时之快,让大家的努力付诸于流水。突然,班长站起来反驳我的话:“老师,小王不会是故意捣乱让班级扣分,他肯定是有原因才会不做眼操,不会故意迟到的。”“是这样吗?”我瞟一眼小王,他已低下了头。“老师,我相信他的人品!他不会故意给班级抹黑的!”班长再一次为他辩护。“好吧,老师相信你,也相信小王。咱们继续努力,争取本周获得‘班级卡’。”

私下里,我鼓励班长多护着小王,在班级尽量找机会夸夸奖他。经过一周努力,终于领到了“班级卡”,我在教室里隆重地给每个同学颁奖,表扬他们懂得对他人负责,有一颗热爱集体的心,大家同心协力才有我们今天的收获!下课后,我让小王到办公室,夸他像个真正的男子汉,很有责任心,说道做到,老师却误解他,向他表达歉意。小王连连向我表示,以后不会让班级扣分了。

小小的“班级卡”改变了他,也改变了班级里几位特殊学生,班级里好人好事也多起来,大家也懂得遇事不能指责别人,学会了合作与付出。班长的仗义,激起了他们的“侠义心肠”,他们每天、每周都在努力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主动倒垃圾、擦黑板,懂得关心集体、。渐渐地,小王对绿卡亲近了,还会拿出来数一数,嘴角洋溢着微笑,也许此刻他体会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男子汉”了!

一个孩子在班集体里,都应该认识到自己是这个集体里不可缺少的一份子,都应该有种“我为班级添光彩”的责任心,这样的班级凝聚力才会越来越强大。

二、巧用“好学卡”评价,激发自信心

琪琪,我班一位很文静的女孩。平时学习自觉,作业完成得一丝不苟,字体娟秀、卷面整洁,上课总是用那双大大的眼睛望着老师,很专注听讲。但是她不善于思考,遇到稍有点难度的题目就蒙了,每次考试成绩与“优秀”擦肩而过,每当颁发“好学卡”时,总会从她的眼神里读到那“一抹的失望和一丝羡慕”。像琪琪这样的学生,班级里还不少,怎样让他们名正言顺地得到“好学卡”,肯定他们在学习上的付出,源源不断地注入学习动力呢?我思量着“好学卡”奖励的规则,绝不能只凭分数来奖励。经过与学生一番讨论,我班“好学卡”奖励制度“出台”了:每个单元学习完毕评选一次“好学之星”,平时上课认真,发言积极一周最高可得3个“大拇指”,每课作业完成得“A星”可以换1个“大拇指”,单元考试成绩在95分以上可以换2个“大拇指”, 单元考试成绩在90-94之间的可以换1个“大拇指”,能够坚持自主学习、拓展学习的,一周最高可得3个“大拇指”。累计超过10个“大拇指”就可以换1张“好学卡”。

“好学卡”奖励办法开始实施后,琪琪比以往更认真了,终于自豪地拿到了属于她的“好学卡”,脸上写满了成功的喜悦,对学习卯足了劲。同学们更注重平时的学习,都想争上游,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巧用“黄星卡”评价,促使自我反省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唤起学生实行自我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自主教育,孩子的成长需要教育者的主导,但外力通过内力才能发挥作用,强调主导不能忽视孩子作为成长的主体地位。孩子在星卡“奖得”或“不能得”的过程,就是给予“表扬鼓励”或“批评惩罚”的自主体验与自主感悟,达到自主反思。“寸有所长,尺有所短”,面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可爱的毛病”,我们就是通过“绿星卡”与“黄星卡”评价,以激励与批评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促使孩子自我反省。

说起班级中的小齐同学,谁都会夸她多才多艺,能说会道,作文写得好,字体又漂亮,成绩很优秀。平时,她常受到老师的称赞,父母的嘉奖,渐渐地,她骄傲起来,听不得别人对她的一句批评话,一次偶尔小失误,她就无法面对,不断地哭泣或埋怨。

有一次,班级开展“走进西部”活动汇报会,以小组为单元进行比赛。小齐是第四组负责人,她把小组内容制作成PPT。可是临近上课时,小齐发现自己将U盘落在家里,班队课交流会马上开始,她组成员免不了说她几句,她居然大发雷霆,还打了一个同学,结果耽搁了他们这组没法上台介绍。活动汇报结束后,我奖励了每组有上台来介绍同学的一张“努力卡”,表扬他们积极参与活动,能够团结合作,为成功汇报做好认真准备。领到了绿星卡的孩子在兴奋地议论着,炫耀着,陶醉其中,唯独小齐这组成员羡慕地看着别人。此刻,小齐红着脸,低下头。

我没有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教育她。事后,我把小齐就打人这件事指出错误所在,分析面对这样意外事情(U盘落在家),应该怎么处理。她含着泪告诉我:“老师,我太急躁了,当时同学埋怨我是情理之中的,我如果能冷静,即使没有PPT,我们组同学也可以介绍的。”看到她能够清醒认识到自己错误时,我告诉她必须对自己错误行为负责,要她向那位同学道歉,并且按班规处置,拿了她两张绿星卡,罚她一张“黄星卡”,同时告诉她再给他们组一次机会,下节班队课进行活动汇报。这件事处理,对一个一直是鲜花、掌声的孩子也许心灵震撼较大,给她一个清醒剂。当她带领组员汇报时,一向抢主角的她当了配角,让她的队员们一一亮相了,我为她成长感到高兴。我奖励他们组员绿星卡,还悄悄地叫她拿黄星卡换回绿星卡。

惩罚只是教育的手段而非教育的目的,而通过惩罚的手段促使学生积极内省,深刻反思,直面心灵,认识自我,促使学生主动反省,提升孩子抗挫折能力。

每种星卡都有它的语言,它的魅力。“星卡”评价已融入孩子学习和生活的点点滴滴,孩子们在“星卡”激励下,体验着成功的喜悦,唤醒了孩子心中的“巨人”, 不断为自己确立新的目标,努力着,进步着,成长着……

参考文献:

[1]关文信.问题学生教育指南:小学班主任版[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

[2]万纬.班主任兵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9

[3]陈宇光.小学班主任工作艺术[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4

[4]徐浙宁.培养有责任心的孩子[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