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公路养护行业调研报告

公路养护行业调研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路养护行业调研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公路养护行业调研报告

公路养护行业调研报告范文第1篇

一、参加对象

局党组成员,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

二、调研时间

调研活动总体安排在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调研的具体时间、地点由各单位根据工作安排和调研的主题确定,调研时间要集中安排。

三、调研主要内容

调研活动要紧扣“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崛起步伐、建设富裕和谐*”和“交通改革攻坚”这个主题,重点围绕市委“四进四访”要求,以及我局《活动方案》提出的调研目标、开展的“百、千、万”实践活动的方法,结合各自分工和单位职能特点,精选调研课题,开展调研活动。以下课题供参考:

1、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树立创新意识,转变发展观念,完善发展思路,创新发展举措、破解发展难题,实现*交通又好又快发展,充分发挥交通的先行作用。

2、以国家扩大内需为契机,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路网结构,创新举措,完成“一路、二桥、三站、四线”的建设任务,增强交通运输服务能力。

3、加快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优化农村公路网络结构,完善农村公路客货运输网络,推行建、管、养“一体化”发展思路,切实抓好农村公路养护工作。

4、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做好人员思想稳定工作,积极、稳步,多渠道、多方式搞好费税改革涉及人员的安置工作,保证国家燃油费税改革顺利完成。

5、认真履行交通运输安全监管职责,规范运输市场秩序,加强交通运输市场管理力度,依法规范经营行为,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交通运输市场,妥善解决行业稳定问题,实现我市交通的有序运营。

6、积极稳妥推进交通运输企业改革,整合企业自身有效资源和社会资源,创新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为企业稳定、发展创造机遇和寻求活力。

7、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开展文明执法活动,加大执法规范化管理,巩固治理“三乱”的成果,不断提升行业形象。

8、各单位在机关效能和机关作风建设上,树立为人民服务,为基层服务的理念,保证上级政府的决策、决定畅通和落到实处。机关工作人员在完善自我、提高工作效率,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方面发挥带头作用。

四、调研方式方法

局领导班子成员每人根据各自工作分工选定一个课题,各参加单位主要负责人根据本单位职能选定课题,开展调研活动。

具体步骤如下:

1、通过深入到基层单位、站场班组、实地察看,掌握基本情况,了解群众所忧、所思、所盼。

2、通过召开见面座谈会、民情沟通会、民主恳谈会、设立意见箱,搭建信息交流平台,扩大群众对调研活动的知情范围。面对面倾听民声、掌握民情、了解民意,尤其倾听群众对“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崛起步伐、建设富裕和谐*”和“交通改革攻坚”的意见建议。

3、通过梳理了解到的真实情况给发现的问题把“脉”,理清哪些是群众最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那些是体制机制的问题,哪些是工作不到位的问题,哪些问题是亟待解决的,哪些问题需要上级政策调整才能解决的,找准问题的症结。

4、通过对基层调研单位调查解剖,结合交通系统各单位的情况,分析交通不同单位存在的不同问题,找出其共性和差异性,进行综合分析、科学评估。

5、通过对问题的进一步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对症下药,研究制定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形成书面调研报告

五、调研要求

1、做好调研准备。按照市委统一部署和局工作安排,各单位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示范,按照调研的单位、主题、时间、步骤、任务“五明确”的要求,周密制定调研方案,确保调研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公路养护行业调研报告范文第2篇

这则官方批评报道的背景是:一个月前的6月20日,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通令开展为期一年的专项清理公路收费,清查范围前所未有。

日前记者从交通运输部获悉,7月28日,第4期针对专项清理中数据填报和信息统计的培训班结束,全国500多名负责收费公路管理工作的人员接受了培训。

截至目前,广东、河北、河南、四川、浙江等18个省市已经部署启动了收费公路专项清理工作。上述省市均成立了由主管副省长任组长,省级交通运输、发改、财政、监察、纠风、物价等相关部门主管官员参加的专项清理工作领导小组。除没有收费公路,其余12个省区也已经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正在省政府待批。

这并不是大陆第一次清查公路乱收费。从2009年以来,已有18个省份全面取消了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撤销收费站点1892个,里程超过10万公里。但清理效果与公众期望之间差距很大,尤其高速公路收费广遭质疑,成为舆论靶心。

业内专家则认为,公众从自身利益出发,看到了收费乱相,但一个更为急迫的问题其实是公路融资问题,“融资问题不解决,收费公路乱象无法得到根治”。事实上,由于大陆发展和建设存在区域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的公路流量大、收费充裕,因此常常面临公众对公路收费最严厉的指责;但在最需要公路建设的中西部及东部山区,公路公司和地方政府却面临收费难敌资金不足、欠债难还的危机,后续建设和金融安全都已受到威胁。这一问题在2009年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时便已初显。

这一次,形势似乎更加严峻。专项清理刚刚启动,各地即频传公路债务危机。高额收费、债务黑洞并存

大陆公路收费模式,沿用已近30年。1980年代初,中国建设资金紧缺,想出了“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建设模式。之后,95%的高速公路、61%的一级公路及42%的二级公路依靠这一政策集资建成。

但在收费日久、就连普通民众都计算出贷款早已还清的情况下,一些地方政府转手把这些收费公路卖给了企业。企业照价买下后,自然把收费继续进行下去,捞回成本。尤其当这些资产被装入上市公司甚至在海外上市后,股权结构变得更复杂时,问题就变得极为纠结。这些公路虽然投资成本早就收回并获取了巨额利润,但是政府难以约束其降低标准或停止收费,如果政府回购,价格却大幅上升。

此外,国有公路公司的上市也开始遭到批讯

国家行政学院交通管理体制研究课题组的一份调研报告,批评“将高速公路打包组建高速公路公司、将最优良的资产剥离出交通行业”的做法。报告指出,这种剥离优良资产的做法,仅看到高速公路收费可以赢利,忽视了其作为公共产品的公益属性。

据了解,目前国内19家公路上市公司大都是在1990年代后上市的,当时的背景是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当时国家鼓励国有资产上市。上市公司的出现,也确实为公路建设筹集了大量资金,为应对金融危机作出了贡献。“但一些地方过度依靠收费政策,脱离公路属性进行上市融资和资产运营产生的弊端日益凸显出来。”某业务开发部负责人表示。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才出现了前文所述一些高速公路的暴利超过同期上市券商和上市房地产企业平均毛利率的现象。

不过,对于高速公路暴利超房地产的结论,一位来自中国公路学会高速公路分会的人士表示不能认同。“全国有7.4万公里高速公路,全部23家境内外公路上市公司的资产仅占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的10.58%。”

他进一步解释,这些上市公司拥有的都是高速公路中的优质资产,这也是当初能够上市的条件之一。但即使是这些上市公司,有的母公司还同时管理经营着多条高速公路,这些公路的盈利能力并不均衡,有的路段甚至收不抵息。他呼吁,“从全国高速公路网来看,更加需要关注和重视的不是盈利多少的问题,而是债务偿还的问题。”

据《凤凰周刊》记者调查,多家省级交通建设投资集团和高速公路集团,负债率大都超过70%。河南中原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的2010年年报显示,该公司负债率高达77.9%,陕西高速、湖南高速、重庆高速资产负债率也已超过或接近75%的上限,其中陕西高速和湖南高速资产负债率已高达88%和79.92%。

南方某省交通集团投资管理部负责人告诉记者,该集团总资产1650亿元,负债率7l%,2010年一年支付银行利息33亿元。未来五年,公司将承担1968公里高速公路的建设任务,总投资规模约2228亿元。在此期间需投入资本金约6624L元,目前尚有约381亿元的资本金缺口,即使资本金全部到位,集团也将新增1500亿元债务。

面临“断贷”风险

几年前,高速公路极速扩张,融资需求巨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各大银行争先笼络的贵宾,但情况在今年发生逆转。

大陆媒体报道,云南公路开发公司在建行、工行等十几家银行贷款余额近千亿元。今年4月,该公司向债权银行发出“风险提示函”,表示“即日起,只付息不还本”。

尽管在云南省政府出面协调下,这封违约函已经于7月中旬被收回,但有关于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爆发的恐慌持续蔓延。之后爆出的新闻是,由于陕西高速资产负债率高达88%,在负债中,债券、贷款合计多达670亿元,这家曾获十多家银行授信的高速公路公司,如今已被部分银行“停贷”。此间,省领导率团上京向各路银行陈情。

某商业银行的信贷部门工作人员,提供给《凤凰周刊》记者的一份调研报告称,“有限责任”是银行对公路行业授信的最大顾虑。报告指出,如果持续目前的建设速度,将导致偿债压力加大。“尽管各省高速公路投资公司均由当地政府出资设立,具有政府背景,但从法律意义上,政府出资不等于政府担保债务偿还,各地政府对各高速集团等公路投资主体的偿债也无须承担连带责任。”报告还指出,信息不对称给偿债能力分析带来了较大困难。在当前加快投资的情况下,仅根据历史经营数据,难以准确推算未来较长时间内的收支情况和偿债能力。

而央行此前的一份报告称,约有五成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用于市政设施和公路建设。按照审计署的统计口径计算,有大约2.5万亿元投向这一领域。

广东省金融办主任周高雄在今年2月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甚至表示,广东的路桥建设已进入“建设――无止境收费――永远还不清债务”的怪圈中,负债已超过1600亿元,再这样下去将可能变成银行的烂账,影响金融安全。

“拆东墙补西墙”、靠贷款还贷款的资金腾挪游戏开始在各地上演。据审计署6月公布的审计报告,2010年,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中用于高速公路建设的债务余额为11168亿元,全国高速公路债务的“借新还旧率”高达54.64%。

从银监会调查的情况来看,黑龙江、湖南、湖北、河北、吉林、山西、云南、重庆、青海、贵州等省市2011年通行费收入扣除必要养护管理费用后,难以有效偿还贷款利息。

更坏的消息接踵而至。7月8日,大陆评级机构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向客户发出调级公告,将收费公路行业展望由“稳定”调整为“负面”。评级也直指高速公路令人堪忧的偿债能力,尤其是即将面临的庞大短债偿还压力。

在6月22日交通运输部的新闻通气会上,公路局局长李华证实,关于各地公路债务的问题,现在还没有一个准确数字。他承诺,“通过这次专项清理,肯定要把这些数字搞清楚,并向社会公布。”在当天的新闻通气会上,新闻发言人何建中也对媒体表示,“目前全国收费公路总体债务风险可控”,但这个判断如今开始夹杂质疑的声音。

公路养护行业调研报告范文第3篇

一、主要工作成绩

(一)重点公路工程建设。三抚公路(迁西段)一级改建工程,累计完成投资9.8亿元,东段(A1标段)完成路面10公里,实现全标段主路基本通车;西段(A5标段)路面工程完成底基层6公里、下基层5.1公里、上基层4.6公里,油路试验段0.3公里。碾唐公路北段大修工程,完成投资2.2亿元,路基成形25公里,完成底基层摊铺15.8公里、下基层摊铺9.5公里、上基层摊铺2.5公里。京秦高速公路迁西支线项目,取得省发改委“工可报告”批复,初步设计工作完成。

(二)乡村公路建设。24项、69公里国补和省补乡村道路建设项目,京建线至安家峪、石门子至小关庄、城自岭至交界等10项已完工。水泥路路面完成24.5公里,完成投资800万元。

(三)公路养护工程。完成迁曹线27.458公里的罩面中修。京建公路洒河大桥改建工程,施工队已进场,正在进行征迁工作。

(四)公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省级公路累计清扫路面2615公里、清理垃圾2115立方米、清理排水沟、边沟513公里、修整路肩边坡387公里、修剪杂草390公里;路基标准化390公里,路树修剪180公里,粉刷路树20175株、沿线设施27800平方米。县级公路完成粉刷设施4426平方米,清运垃圾6.48万立方米,路基标准化3.6公里,补齐示警桩400根,里程碑9块,划路面标线1020平方米,完成坑槽挖补2万多平方米,修整路肩、边坡13.62公里,安装责任牌16块,栽植柳树2514棵,紫穗槐30万棵,木槿2.5万棵,补植柏树845棵。

(五)运输行业管理。查处黑车150多辆;完成客运、货运、维修企业质量信誉考核,被考核企业全部达标;客运、水运、危货运输安全生产形势保持了稳定。

(六)交通规费征收。至4月30日止,车辆通行费收入8105985元。

(七)顺利完成费税改革后人员转岗工作。养路费稽征人员全员转至路政执法岗位,收费站全体人员拟转至三抚公路收费站,确保了改革后交通队伍的稳定。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强力实施公路建设攻坚,破解道路交通“瓶颈”制约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我局以京秦高速公路迁西支线、三抚公路(迁西段)一级改建工程、碾唐公路北段大修工程以及乡村公路建设为突破口,打响了历史上规模最大、投入最多、速度最快、见效最好的交通建设攻坚战。

一是聚集各方之力跑办项目。京秦高速公路迁西支线项目自2008年5月正式启动以来,受到县委、县政府、市交通局的高度重视,得到县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全力配合。在整个项目前期工作中,县领导多次带队进省、市协调工作,带头跑办;市局领导和相关处室给予向上沟通、协调市直部门、组织筹备专家评审会议等全方位支持,为项目前期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创造了良好环境。涉及的国土、环保、发改、建管、水务、财政、工商、林业、文物、电力、建设银行等相关部门主动介入,大力支持,密切配合,形成跑办工作合力。我局落实“一个重点项目,一个分包领导,一套人马盯办”的项目工作责任制,全力以赴,负责同志跑办行程达4万多公里。经过共同努力,该项目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工可报告”所需附件批复工作全部完成,省发改委批复“工可报告”,为下半年工程开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开展在建工程“百日攻坚”活动。攻坚活动,我们突出质量、进度两个关键点,做到“三抓”,即:一抓好协调,确保落实。抓好各方面协调,做到上下连动,实现职责、组织、制度、措施、责任五落实,及时协调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二抓质量管理。各级工程管理干部发扬“五加二”、“白加黑”和“重点项目三班倒”精神,落实一线工作法,严管死守;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全过程质量管理,召开现场观摩会、现场批评会、调度会、质量联查等活动30多次,发通报、简报30多期;碾唐北段工程指挥部制定《对施工和监理单位违反质量和安全管理的处罚规定》、《工程质量隐患和安全生产隐患举报奖励办法》等,对出现质量问题的施工队、监理部严格处罚。三抓计划管理和进度控制。实行以年控制、月计划、旬安排、周进度为主要控制手段的目标管理,将工程任务详细分解到天,制定科学严密的施工计划,定期检查和通报计划落实和工程质量情况,对进度慢,质量、安全、文明管理无保证的施工、监理单位依制度从严处罚。

三是开展农村公路创精品工程活动。在有建设任务的乡镇与我局签订《2010年农村公路建设任务完成承诺书》的基础上,我局加大建设质量监管力度。地方道路管理站实行专业技术人员分片包段方法,落实质量责任制,将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全力开展技术指导、质量监督等工作;站负责同志坚持定期巡视检查,对在建的每一条线路每周检查至少一遍,对施工不细、管理不严的,采取批评教育、责令停工(返工)、停拨水泥、建议乡镇撤换施工队等措施,有效遏制粗制滥造行为。局质量监督站质监人员坚持现场把关,经常抽检,在保证工程质量达标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选聘河北省翼民工程咨询公司和北京路通工程管理有限公司为工程社会监理单位,对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进行全程监理,保障施工质量达标。

(二)加大公路环境整治,创建优良的道路交通环境

我局按照“整治标准再提高、整治措施再强化、整治效果再扩大”的要求,立足于公路环境治理“脏、乱、差”三到位、创建“洁、齐、美”三形象,打好公路环境整治攻坚战,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治“脏”创“洁”。落实三项重点工作:1、加大街道化路段整治,实行“统一形式、统一位置、统一标准”的三统一模式,确保街道化整治“清理一片、净化一片,巩固一片、提高一片”。2、清除垃圾。采取分段包片,定人定责的办法,组织道班工人和民工彻底清除边沟内和排水沟内各类垃圾、杂物,确保沟内整洁、通畅。3、加大公路路面日常清扫频率,道班工人全员上路,通过机械与人工相结合的办法,保证路面干净。

二是治“乱”创“齐”。突出三项规范:1、规范沿线群众用路行为,制止摊贩占道(占路肩)经营,清除违章设置的广告牌匾、非交通标志,清除占路堆物堆料。2、规范运输行为。交通路政执法各队全天候上路巡查,责令沿路飘洒载货车辆、带泥上路车辆司机清理路上飘洒物和泥土,恢复公路路面整洁,同时加大源头管理力度,监督沿线厂企规范载货行为。3、规范施工现场物料堆放行为。以三抚公路A1标段为重点,责成施工单位整理杂乱堆砌土石方。

三是治“差”创“美”。实施三项工程:1、路基标准化工程,保证公路路面基本无坑槽,桥面、路面经常保持清洁,各种病害处治及时。路肩外缘线连续顺畅,实现“三个面、五条线”(路基的内外边坡及沟底,路肩边缘线、边沟底两条线、田路分家带二条线),路肩平整,线条清晰。2、公路绿化工程,实施公路路树补植、修剪、粉刷,创设景观景点,提高公路绿化覆盖面积,改善行车环境,构建“一路一景”的景观公路。3、公路设施完善工程,重点完善穿村路段、平交道口、事故多发段的安全警示设施,增设提示牌、示警墩,补齐“三桩”,并粉刷油饰,修复缺损路缘石,达到适当、准确、醒目、美观的效果。

(三)加大运输行业管理,进一步规范运输市场

针对我县运输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我局集中力量,纠建并举,重点抓了四项工作:

一是狠抓黑出租车治理。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黑出租车专项治理活动。抽调执法人员20人,联合公安交警10人,组成综合执法队伍,采取现场取证和乘客举报相结合、定点守候与流动稽查相结合、工作日查与节假日查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加大对“黑车”打击力度。同时,紧紧围绕县政府“创建省级园林城暨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道路运输市场百日攻坚活动,在县医院、汽车站、远大商场等客流密集地设立营运车辆停车位,规范客运秩序,严查黑车非法营运。

二是全面搞好质量信誉考核。开展了客运、货运、维修企业开展质量信誉考核,详细检查企业的场地设施、经营行为、档案资料、安全监管等情况,对个别企业存在问题进行督导整改,使之全部达标。

三是维修市场整治。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对不合格的经营业户下发违法行为通知书,严厉打击店外经营行为,对不整改的业户严格按交通法规和县政府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四是强化驾校管理。从严检查学校资质、培训场地及相关设施、教学内容、教练员情况、教练车情况、非法经营驾驶员培训教学等情况。同时,重点打击“黑驾校”、“黑教练车”的违规违法经营行为,为驾校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上半年,培训学院640人,从业资格证58人。

(四)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为交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

我局以“实干兴业,争创一流;路通人和,服务发展”的主题,以强化各级干部的宗旨意识、效率意识、实干意识、廉政意识为主线,以改进作风、提高能力、解决问题、健全机制为抓手,促进干部转变作风,在岗位上争先创优。

一是加强干部教育,思想认识上位。我们坚持教育为先导的工作思路,“严把三关”,即:严把学习内容关。组织干部学习指定篇目,研读《干部作风建设读本》。严把学习时间关。把每周五定为干部理论学习日,各级班子集中时间集体学习,周六、周日安排干部自学。严把调研关。围绕转变作风、推进发展,组织干部深入基层、企业和乡村,征询群众、业户对交通管理的意见、愿望,结合理论,干部反思自己工作表现,重新给自己定位,撰写调研报告或在班子中交流体会。

二是突出重点问题,切实落实整改。通过各级干部会、公布投诉电话、召开民主生活会、恳谈会、开展问卷调查以及基层走访、入企下乡等形式,征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梳理出交通系统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了六项解决措施:一是落实责任制。根据年度工作任务,将责任层层分解,做到“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二是加强机关工作纪律。制定了《机关考勤制度》、《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监督检查实施办法》、《中层以上干部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等一批制度。主管副职带队,局纪检监察科和局办公室每周定时查岗、录像监控,发现出勤违纪下发通报,并督查整改落实情况。三是强化车辆管理。在局大院内划分各单位指定停车区,规定公务车辆禁止停放在饭店、娱乐场所,下班后一律停放在局院指定地点,局纪检监察科核查。所有涂了制式车样式的私车全部改涂,发现未改的定为违纪,严肃处理车主,从而消除了这一现象。四是加强执法人员管理。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两错追究制》,开展了执法人员岗位教育和业务培训工作,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五是规范服务。在机关推行“十二种规范”;行政审批服务科实行一站式办公,工作效率提高明显。重建了政务公开栏,公开了年度工作目标、干部作风建设资料等。六是落实“三项清理”。开展单位自清、局纪检监察和财务审计核查、张榜公示、举报监督等工作,详查私设“小金库”、干部经商、人员吃“空饷”现象,并进一步严肃了纪律。

三是开展三项竞赛,深入转变作风。1、“转作风、纠偏颇、解难题”竞赛。局班子突出公路建设管理和行业管理两大方面,落实责任制,班子成员落实一线工作法,力量在一线配置,情况在一线了解,问题在一线解决,处理了大量工程征迁建设遗留问题、项目协调事务、行业管理突发事件。2、“转作风从一事做起”竞赛。在干部中开展了“三个一”活动,即联系一个运输企业,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掌握情况,了解企业发展的困难和障碍,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管理;“献一计”,围绕客运管理、黑车治理、超限治理、公路养护等重点工作,出谋划策,提高管理水平;“办一事”,即联系一名车主业户,为他们提供交通法律法规咨询,或帮他们联系货运信息,提高交通服务水平,已为车主业户提供代办手续等服务44件。股级以上干部继续落实“一助一扶贫济困”活动,在端午节前对扶助对象普遍进行了走访慰问。3、“做文明交通人”竞赛。以全体干部职工为主体,以“规范、高效、创新”为目标,规范办事行为,创造优良业绩,展现良好形象,在内部选树了王彦海、王学民、张连等典型。

三、上半年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乡村公路建设进度比较滞后。受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县各乡镇经济遇到一定困难,致使各乡镇间项目建设进度不齐,个别工程还处于前期工作阶段。

(二)行业管理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如,“黑”出租车违章经营现象严重干扰运输市场秩序,虽然我局持续进行治理,但仍有反弹现象。

(三)公路养护管理的长效机制有待于完善。全县公路建设快速发展,但养护管理还存在养护人员不足、机械设备不足、养护管理粗放等问题。

四、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继续实施重点工程攻坚,实现公路建设新突破。进一步细化施工方案,倒排工期,按天分解,挂图作战,延长作业时间,加大人员、机械设备投入;进一步强化质量管理,继续发扬“五加二”、“白加黑”和“重点项目三班倒”精神,继续落实一线工作法,全力打造精品工程;进一步强化协调联动,与县直相关职能部门、沿线乡镇通力协作,以事不过夜的速度,解决影响工程进度的各种问题,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确保三抚公路(迁西段)一级改建工程、碾唐公路北段大修工程、京建公路洒河大桥工程、乡村道路建设工程年内竣工,质量优良。加快落实京秦高速公路迁西支线工程征迁占、工程招投标等工作,确保9月份工程开工。:

(二)加强公路养护管理,打造精品路线。以迁曹公路、碾唐公路南段、彭李公路东段和冶金路四段公路为养护管理创精品重点路线。继续狠抓道路环境整治,深入展开公路路基标准化、公路绿化美化和整治污染、破坏公路行为三大行动;狠抓长效机制建设,创新养护管理模式,增加养护设备,充实一线养护人员,划分固定区段,明确标准,明确责任,巩固和扩大工作成果,确保脏、乱、差现象不反弹;狠抓公路路政管理,从严查处散装货物飘洒、向公路及边沟乱堆乱倒、超限运输等行为,在执法中严格做到依法办案、文明执法。

公路养护行业调研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宁波 城乡交通 统筹发展 对策

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十二五”时期,“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必将代替以城乡二元化为特征的既有结构,与之对应的城乡交通系统将发生重大变化。因此,“十二五”时期是宁波推进城乡交通统筹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一、城乡交通统筹发展内涵

城乡交通统筹发展,就是从城乡一体化发展高度,对路网、站场、线路、运输、市场、管理等交通要素进行统筹考虑,统一规划,整体布局,一体化建设和管理, 实现城乡交通全衔接、全沟通、全畅达。首先要在统一管理、统一协调、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的基础上统筹城乡交通基础设施,推进区域内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的一体化建设;其次,要根据城乡统筹发展的需求,通过各种技术、经济与管理手段,协调、统筹、优化各种资源的利用,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交通服务,满足城乡各种层次的交通需求。

城乡统筹发展,其目标不是实现城乡同质化,而是应该具有异质性和互补性。应建立区域差别化交通出行模式,制定区域差别化交通政策,把握城乡交通差异,实现城乡交通设施的平衡,公共交通与个性化交通转换的便捷。

二、宁波城乡交通统筹发展的意义

推进宁波城乡交通统筹发展,可以有效改变农村交通建设滞后的状况,推动城乡之间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调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可以促进城乡交通从分割到一体、从分立走向综合,加快形成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可以让广大农民享受一体化客运政策、客运服务、客运待遇,实现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交通服务的均等化,进而实现其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宁波城乡交通统筹发展现状及评价

(一)现状

1.城乡道路规模总量迅速增长, 城乡路网通达深度稳步提高

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有公路总里程10197公里,公路密度达到103.9公里/百平方公里。“十一五”期间共建成农村公路项目1280个,总里程1847公里,公路通镇率、通村率、路面硬化率均达到100%,改善了1366个村的交通出行条件,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农村公路网络四通八达的目标。

2.公路养护和管理力度加强,道路养护和管理机制日益完善

近5年来,相继制定和颁布了《宁波市公路养护与管理发展纲要(2001―2010年)》、《宁波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关于道路养护和管理的法规和文件,基本建立起了宁波道路养护和管理机制。目前,全市设置鄞州区、镇海区、北仑区、宁海县、慈溪市、余姚市、奉化市7个公路管理局及江北区、象山县、东钱湖3个公路段(所),养护相关人员2000余人。其中,鄞州区养护体制改革样本示范效应突出。

3. 城乡客运站点建设稳步推进, 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造成效显著

一是客运站场体系逐步完善。到2010年,全市共有客运站65座。其中,市区有客运站19座,县(市,指城区)有客运站14座,乡镇客运站32座,港湾式停靠站5493座。

二是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造进展加快。到2010年,宁波市至各县市客运线路一体化改造已全部完成,市六区全面实现公交一体化,全市共有市内客运班线435条,车辆2753辆。目前,奉化、象山、慈溪还启动了客运二、三级网络改造。通过改造、兼并、收购、合营等手段整合城乡客运资源,规范了城乡客运经营主体。

4. 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开始启动,城乡物流配送网络格局初步形成

在货运场站和物流基地建设方面,“十一五”期间,共建设19座货运场站,其中完成乡镇货运站12座。在农村邮政物流网络体系建设方面,全市共有263个邮政网点。在商贸物流网络建设方面,宁波90个乡镇全部实现连锁超市全覆盖。在农村物流发展试点建设方面,鄞州、余姚、慈溪等地积极推进农村物流发展试点,分别扶持城乡配送型、有形市场型等农村物流龙头企业。

5. 城乡交通管理体制不断健全,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

一是管理体制不断健全。目前,宁波市鄞州区、江北区、镇海区、北仑区及下辖的余姚市、慈溪市、奉化市、宁海县、象山县5个县(市)都成立了交通局,基本实现“一城一交”。交通管理职能逐渐梳理清晰,综合交通的管理由各市(县、区)的交通局负责;乡道建管的具体实施由各乡镇下辖的城建办(个别乡镇在农办)执行;公路建设和养护、路政管理由公路局负责;客运、物流由公管处负责。另外,把原由城建部门承担的城市公交管理职能划归交委管理。

二是相关的扶持政策不断出台。在公路建设补助方面,提高后的补助标准在浙江省应为最高水平。在农村道路养护方面,2009年出台了养护资金补助政策。在客运一体化方面,依照“公交优先”和“城乡客运一体化”原则,出台城乡客运发展的系列政策。在城乡物流发展方面,鄞州、北仑、镇海、余姚等地政府对进入货运市场和物流园区经营的企业都给予了较大力度的财政扶持政策,包括税费减免和补助等。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交通效率有待提高

农村公路通达深度还不够,部分人口规模较大的自然村及部分生产、生活节点出行难、出行不便的问题尚未解决。尤其是山区、欠发达地区的通村公路和联网公路建设任务比较艰巨,农村联网公路仍处于“树状路多,网状路少,断头路多,迂回路少”的低层次结构状态。此外,道路技术等级低、抗灾能力弱已成为农村道路的突出特点,难以适应群众便利、安全出行的需要。

2.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进展较慢

个别县区在体制改革方面政策出台比较晚,实际执行进展较慢。目前除了鄞州区由区公路段统一挂牌成立专门农村公路管理站,农村公路养护有专门的办公机构和办公场所以外,其他区县农村公路专门的养护机构建设比较滞后。农村公路养护考核办法制定处于刚刚启动阶段。

3.高效便捷的场站枢纽体系尚未建成

客运场站的公益性、窗口性以及货运场站的社会化服务、准公共产品属性未得到政府和规划等部门的高度重视,场站规划难以得到法定性、实质性认同,导致客货运场站选址落地难。乡镇客运场站建设地方要出钱、出地、出人管,加之投资回报率低,一次性建设补助标准低,年度养护经费无来源,地方普遍存在建设积极性不高问题。城乡交通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滞后,距离“以人为本、零距离换乘”目标相差较远。

4.城乡客运政策扶持不平衡

城市公交和农村客运在财政补贴、奖励、免税、营运规定等方面都存在差别待遇,阻碍了城乡客运一体化的推进。

5.农村物流发展较为滞后

在管理方面仍处于多头管理状态,管理效率较低。农村物流主体规模小、层次低、离散性强、组织化程度低,运营成本偏高,运作效率低下。

四、宁波城乡交通统筹发展的主要对策

(一)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交通基础设施统筹发展

1.加快高速公路及干线公路建设

加快推进县县通高速公路体系建设,将各县市纳入宁波高速公路覆盖范围内,打造市域1小时交通圈。加强现有国省道提升,完善国省道配套服务设施,提高宁波对外交通条件。加强国省道与高速公路、城市道路以及与国省道之间的合理衔接,提高宁波公路网络整体通行能力和公路服务水平。加快重要县道的新建,除了个别生态条件不符合的山区外,基本实现镇镇通一级公路。

2.推进农村公路建设

重点推进欠发达地区南三县(象山、宁海、奉化)农村联网公路建设。加快解决自然村(尤其是200人以上自然村)的通达问题,提高农村公路的通达深度。重视被撤并的乡镇、行政村的道路通畅建设,实施撤并乡镇、行政村通达通畅工程。旅游景点开发、新农村建设等形成新的生产生活节点,加紧建设交通配套设施,使农村公路从单一的通“居民点”,转变为通“居民点”、“经济点”、“旅游点”齐头并进。积极开展撤渡建桥,解决农村渡口沿岸群众的出行难和出行安全问题。

3.加快铁路网建设

加快形成以高速、便捷的电气化对外铁路干线为骨干,干支相连、客货分线的现代化宁波铁路网络体系,推进大运量交通向城乡延伸。推进市域轨道通达副中心及卫星镇。抓住杭甬铁路客运专线配套需要的机遇,尽快启动余慈地区与宁波中心城区之间的轨道交通建设,加强余慈地区同中心城区的交通联系。此外,应推动轨道交通与余姚泗门镇、慈溪观海卫镇等卫星城镇的逐步沟通,使宁波周边星罗棋布的卫星镇搭上“新时速”。

(二)加强城乡交通联系和衔接,推进城乡交通融合

1.改善和建设层次化的场站体系

统筹考虑各种运输方式间的对接方式和实现途径,促使公路客运枢纽和城市交通枢纽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变以往交通换乘的“补救性”衔接为“主动性”衔接,以满足不同周转量和不同需求的出行。

2.推进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功能结合

在城市化特点突出的地区尽快对其道路按城市道路标准实施提档升级,将其转变为城市道路。在人口较多、经济发展较快的镇区,当公路进行新建、改建或扩建时,给市政设施留下通道或在建设时直接将公路当作市政道路进行建设,一步到位增设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市政管线、照明等设施。

(三)加快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造,实现城乡客运服务统筹发展

1.统筹城市公交线路和农村客运线路

对农村客运班线和城市公交线路进行优化配置,合理界定城市公交与道路运输长途客运及农村客运的服务功能和运营范围,加强城乡公共客运的服务衔接。积极推进公交“下乡”、班线“进城”,促进农村客运网络和城市公交网络的合理衔接和有效融合。

2.完善农村公交运营模式

要优化整合经营主体,加大对现有农村客运资源的整合力度,组建经营联合体,真正实现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尽快形成“国有主导、多方参与、规模经营、有序竞争”的市场格局。推广农村客运片区经营模式,将企业经营范围由线路划定改为区域划定,灵活调度、合理安排,构建农村客运片区经营的管理制度。

3.健全农村客运票价定价机制

充分考虑企业经营成本和群众承受能力等因素,并根据服务质量、运输距离以及公共交通方式间的换乘等因素,由物价、交通部门共同协调,建立多层次、差别化的城乡客运价格体系。对公交化运行的城际客运和农村客运,可结合地方公共财政补贴情况,实施特定的票价优惠政策。

4.完善扶持政策

尽快研究制定对农村客运尤其是边远郊区农村客运经营企业的财政补贴政策,从税费减免、票价补贴、公益性补助、能源消耗和更新改造补偿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有关运输附加费、车辆通行费、车辆年审费及牌证管理等,比照城市公交的政策执行。

(四) 加快城乡物流体系建设,实现城乡货运服务统筹发展

1.加快城乡货运场站设施建设

要扩大农村货运场站的覆盖密度, 加大力度扶持小城镇配送中心和分销中心、乡镇农村物流配送站、中心城市物流园区建设,逐步完善城乡物流场站功能。

2.培育城乡物流经营主体

一方面,在农村内部培育新型农村物流主体,扶持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中的大批发商、仓储经营户等改造提升为物流公司,鼓励商贸系统、邮政系统、供销系统成立农村物流公司;另一方面,在城市培育更多面向农村的物流公司,鼓励现有城市商贸企业、物流企业、农业生产资料和日用工业品生产经营企业,深入农村开展现代物流和配送业务。最后,政府部门通过政策引导,将现有的农村运输、仓储、农产品加工、商贸流通等企业进行资源整合,鼓励竞争、兼并和强强联合,培育形成农村物流龙头企业。

3.积极探索城乡物流对接新模式

条件成熟的时候组建城乡物流集团公司,建设全市的三级网络,即在市级建立物流中心、县级建立配送中心、镇级建立配送站,负责全市范围内的农村物流配送一条龙服务。通过集团化运作,在全市范围内推行统一的服务标准、统一的经营品牌,实现城乡物流集约化和常态化发展。

(五)推动管理体制和规划一体化,实现城乡交通宏观管理的统筹

1.深化交通管理体制改革

将城市公共交通、客运、出租车管理、交通技术规划和安全设施规划管理、综合运输协调和物流行业管理等职能进行整合和重新归并,加强交通管理部门和城市建设管理等部门的协调,打破交通各自为政、多头管理的局面,解决交通条块管理模式带来的体制、机制,形成上下一体的“大交通”管理体制,为构建“城乡统筹”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提供体制保障。

2.深化道路管养体制改革

从原先的“重建轻养”向“建管养并重”转变,明确从市到村各级政府的具体职责,尽快完成各县区道路管养任务分解,完善专门的管养机构和部门,完善管养考核办法,形成覆盖全域、上下联动的城乡交通管养体制。

3.编制宁波城乡交通统筹规划

立足城乡一体化发展,注重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间的相互协调,编制涵盖从城市到农村,从总体到专项的层次分明、互相衔接、完善配套的宁波城乡交通统筹规划,明确城乡交通统筹发展的目标,有序推进城乡交通统筹发展工作。

参考文献:

[1]宁波市交通运输委员会等.宁波市“十二五”综合交通规

划,2011 .

[2]宁波市交通(港口管理)局.宁波市公路水路交通运输

“十二五”发展规划,2010.

[3]宁波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宁波市道路运输行业统计资

料汇编,2011.

[4]宁波市公路管理局.宁波市2010年公路养护统计年报,

2011.

公路养护行业调研报告范文第5篇

农村改厕是爱卫工作深入乡村、造福广大群众的一项重大工程,也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预防减少疾病发生、保障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事。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的积极努力下,朝天区农村改厕工作得到了较快发展。截至2009年8月底,全区累计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厕所13127口,占全区总农户4.98万户的26%。目前朝天区已有7项沼气技术获国家专利并推广使用,沼气利用率达到95%以上。广元市下达朝天区2008年中央补助地方农村改水改厕项目共1000个,农村饮用水集中供水工程水质监测点11个,通过区、乡、村干部的共同努力,该项工作已基本完成。其中,朝天区曾家镇环境综合治理、曾家镇中柏村1组三连通沼气厕所建设、太平村1组三格化粪池厕所建设经验,更是让当地群众大为受益,吸引了很多地方前来参观学习。

组织领导是保证

为了搞好这项关乎民生的重大工程,朝天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四大班子领导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倾注了大量心血,十分关心农村“两建五改”工作,经常深入各乡镇调研环境治理和改厕工作。同时,为切实推进农村改厕工作,区政府把该项工作纳入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认真抓好落实:一是召开专题会议。区上先后三次召开了动员会、培训会、推进会,对该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二是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了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改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处理农村改厕的具体工作。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农村改厕领导小组,形成了上下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三是实行目标管理。根据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区政府与各项目乡镇签订了农村改厕责任书,每个项目乡镇确定1名分管领导负责改厕工作,层层建立了严格的责任制。四是加强部门协调。区财政、农业、爱卫等部门通力协作,各司其职,把改厕的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2008年,该区在农村改厕方面共投入资金258.6万元,其中省拨款40万元,国债补助资金12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98.60万元,从根本上保证了全区改厕工程顺利进行。

宣传发动是手段

引导广大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调动群众的改厕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农村改厕工作的关键。为此,朝天区委、区政府十分注重宣传教育工作,以提高农民群众改厕积极性为先导,使他们自觉参与到户厕改造工作中来。一是开好流动会,技术培训会和示范点现场会。二是搜集各种相关资料,制作光盘和录音带,发给项目乡镇、村,并通过区电视台宣传农村改厕的重要意义。各乡镇在村卫生宣传栏和黑板报及时充实了关于农村改厕、卫生用厕的宣传内容,使村民形成了“改厕是提高群众健康水平,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加快建设新农村需要”的其识,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参与改厕的积极性。三是充分发挥健康教育网络的作用,结合爱国卫生月、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活动及乡镇中小学健康教育课等工作,自行编制改厕宣传材料,由区爱卫办、农业局、卫生局、疾控中心等单位向广大群众发放资料并为学生授课,宣传改厕的好处,发动和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户厕改造。四是为确保无害化厕所能科学、规范使用,区爱卫办、农能办印发了《农村家庭无害化卫生厕所使用注意事项30条》,使农户及时掌握粪便管理和厕所维护的有关事项。

齐抓共管是关键

农村改厕工作面广量大,涉及千家万户,时间紧、任务重。在这种情况下,朝天区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在市爱卫办的指导下,与农业、卫生部门和各乡镇、村通力合作,扎实推进了辖区农村改厕工作。一是以公路沿线农户为建设重点,今明两年把四条主要干线农户全部纳入改厕目标,以点带面,向全区纵深推进。在改厕工作实施中,朝天区坚持改厕标准,加强工程质量检查,确保建一个成一个,在每个项目村先建10户示范户,通过成功示范,带动更多的农户实施改厕工作。二是因地制宜,选好改厕类型。为了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工程成本,分管领导和技术人员多次到各项目村进行实地考察,根据各项目村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修建材料建造三格式化粪池。既坚持了统一标准,又能把握好“适宜、适用、价廉”的要求,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三是严格采购程序,确保建材质量。区纪委、卫生局、财政局、爱卫办联合召开改厕材料采购会议,对农村改厕材料实行市场招标与市场询价两种形式进行采购,水泥、蹲便器由区采购中心统一招标采购,沙、石等由四家单位共同参与进行市场询价采购,在保证改厕材料质量的基础上,大大降低了改厕成本。四是全力配合,确保工作效果。区爱卫办、农能办技术人员坚持深入各改厕点督查指导,并把各个村的改厕任务分解给爱卫办的每个工作人员,责任到头,做到分工不分家,既有工作侧重点,又共同解决改厕工作中的难点问题,严格标准,保证施工质量。

在农村改厕督查指导工作中,朝天区充分发挥各相关乡镇卫生院的作用,由各乡镇卫生院推荐1名业务精、责任心强的防保人员担任本乡镇农村改厕督导员,经常到项目村督促和进行技术指导,收到较好效果。

科学规范是经验

朝天区曾家镇是曾家山乡村旅游的人流、物流中心,也是曾家片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该镇成立了由书记、镇长任指挥长,班子成员任副指挥长,各办所及镇属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指挥部,强化了对这项工作的领导。

在改厕工程中,曾家镇在坚持科学规范的前提下,在镇财政极度紧张的情况下,仍然拿出一定资金,加大投入,并注重实效。

今年,曾家镇正在创建国家环境优美乡镇,并结合实际建设100里新村长廊,实现重点打造,突出亮点。

中柏村位于曾家场镇东南方,距场镇6公里,中荣公路纵贯全境。中柏村平均海拔1250米,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暖夏凉,年均气温12℃。全村辖6个行政组,总户数292户,总人口1130人。200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2511元。中柏村有耕地面积1796亩,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小麦、马铃薯等。蔬菜产业是本村的主导产业,2009年全村蔬菜播面700余亩,户均达到2.5亩,人均销售蔬菜收入逾千元。依托以工代赈项目,中柏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建成村组等级公路30余公里,实现了组组通公路,80%以上民户通公路;建有两处较大型安全人饮工程,集中解决500人的饮水困难,全村90%以上人口用上了安全清洁的自来水。改造了高低压线路,通讯方便。

2007年、2008年,通过连续两年的新村打造,中柏村成为朝天区百里新村长廊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家家洋楼耸立,户户庭院优美。在新村建设过程中,他们坚持“一建三

改”配套规划,全村共建沼气池配套改厕、改圈100余户,使乡村环境卫生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在今年实施中央补助农村改厕项目过程中,中柏村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采取统一施工方式,进一步完善了全村的改厕改圈工作。同时,积极开展农村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广泛宣传健康卫生知识,提高了广大群众的健康卫生意识,使人们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头作用。

朝天区的农村改厕工作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在今后的工作中,朝天区委、区政府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为契机,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以更加有效的举措,更加扎实的工作,深入推进辖区农村改厕工作。

抓抢机遇促发展交通建设谱新篇

近两年来,朝天区的交通建设在广元市交通局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牢牢把握“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工作总体思路,克服了特大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全区经济社会实现超常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交通建设成绩斐然

2007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都将农村交通建设列入了“十大惠民行动”,这对农村交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8年,朝天区农村交通建设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全局干部职工和全区干部群众的艰苦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完成了羊西、白李、羊东路等6条共100.5公里通乡水泥油路建设,基本实现了通乡公路黑色化:建成183公里通村公路,基本实现村村通达:曾家片区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水泥油路。完成羊木大桥等8座农村桥梁架设,建成转斗等7个乡镇汽车站。完成大滩、杨家湾两个小码头建设。交通建设投资21927万元,同比增长62.4%。

2009年,朝天区的交通建设更是浓墨重彩,形势喜人。截至7月底,全区的交通建设已累计完成投资1.6亿多元,占年度目标计划1.9亿元的85%,农村公路建设已累计完成2984公里,占年度目标计划的65%,其中通乡油路水泥路、通村公路已分别完成了计划的87%:县乡客运站的加固、扩建工程和农村客运站新建,已完成计划的83%,水运建设中的白虎码头已建成完工:闫家坝、何家嘴等两座渡改人行桥工程已开工,区内广陕高速及兰渝铁路各工段已全线开工建设,目前广陕高速全线应征土地2237亩已全部交付使用:兰渝铁路计划征地238亩,已征用54494亩,全线附着物调查登记已全部结束。

灾后重建捷报频传

2008年的两场特大自然灾害,让朝天区的交通建设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巨大考验。灾害发生后,区委、区政府在最短的时间内成立了灾后重建委员会,下设交通重建组,由副区长杨劲松任组长,统一领导、协调、督办全区交通灾后重建。区交通局作为牵头部门,则负责组织实施公路、航运恢复重建规划。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领导指挥机构。区委书记、区长等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农村交通灾后重建现场检查指导工作,为农村交通重建排忧解难。区交通局6名领导干部则实行包片负责制,负责项目协调、工程质量、进度及安全监督管理。

去年元月下旬,朝天区也同全国许多地区一样,遭受了严重的冰雪灾害。全区8条干线公路和国道108线棋盘关路段交通阻断,3000多辆过境客货车滞留,2000多名学生和民工被暴雪封堵在数百公里的城乡道路上。面对灾情,区交通局迅速行动,成立了应急领导小组和抢险专班,及时启动抢险应急预案,迅速动员全区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全员上岗,全力以赴,不分昼夜,连续作战,集中人力财力物力除雪除冰、保畅通保安全。交通局局长秦乔昌被国家交通部授予抗冰保通先进个人。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交通局在区委、区政府和区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交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系统干部职工舍小家、顾大家,赶赴第一线,抢修各条道路。据统计,共出动工程机械台班1000余台次、车辆2000多台次,组织群众1.5万人次,在灾后48小时内疏通了9条280公里干线公路,72小时内保证了全区25个乡镇基本恢复通车。共清理坍塌土石方103万立方,恢复和砌筑临时挡土墙2.76万立方。先后调集客车180台次、货车520台次,累计运送人员3450人次,救灾物资2600吨,保证了救援人员、物资在第一时间抵达灾区,为抗震救灾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抗震救灾期间,全区交通系统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并受到上级表彰。

据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全区将建成沥青路55.6公里,修复改建沥青路27公里,新建水泥路140.5公里,修复改建水泥路821.8公里,重建农村桥梁66座3405.34延米,重建二级站一个和三级站一个,维修加固站点一个,已完成计划总投资139842万元。

行业管理科学规范

交通建设是关系民生的大事,为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朝天区交通局在区委、区政府的主导下,除了把严工程建设中的道道关口,还在行业内实行了科学规范管理。

工程建设管理进一步加强一是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标准。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确定建设标准,在工程设计、招投标、材料准备等环节严格把关,科学掌握技术标准,充分利用旧路,合理设置料场,减少耕地占用,努力降低建设成本。二是严格执行工程招投标制度。工程严格按照《招投标法》,在网上进行公开招标,确定施工队伍。每年开工的所有项目全部实行了公开招标和比选。对灾后重建国家投资重点项目,从项目立项到竣工验收实行全程监督,确保了招投标公开、公正、公平。三是规范项目运作程序。制定了《朝天区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交通工程计量与支付办法》和《朝天区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交通工程变更管理办法》,同时主动邀请审计部门派驻特邀审计员,对新增变更工程实行跟踪审计。四是进一步规范工程质量管理。工程建设实行业主现场代表制度,强化施工现场监督,严格程序要求,对不合格的实行经济处罚并返工,并在区交通局开设了3个工程质量举报监督电话。所有完工的项目,必须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逐段进行验收,质量不合格的必须返工,对的责任人,严肃追究责任。为了提高农村交通建设质量,还组建了农村公路试验检测室,为农村公路建设提供指导、设计、咨询和试验检测等服务。五是建立创先争优制度。在全区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中开展比质量、比进度、比文明施工的激励机制,设立红、黄、黑三色旗,凡同一项目出现两次黑旗,交通局将向发改部门报告,提请清退出场。

交通运输市场秩序规范有序:一是严厉打击运输市场非法经营活动。在去年开展的打击“无证经营”专项整治活动中,共查处非法营运车辆26台,使全区道路运输市场秩序

得到明显改善,收到良好效果。二是加强客运市场的治理。全年出动稽查车辆310台次,稽查人员1100人次,纠正查处各类违章480辆次。三是严把营运人员从业资格关,切实加强驾驶员安全教育。四是继续开展机动车维修市场的整顿,巩固近年清理整顿成果。五是加强客运车辆的更新和车辆技术等级评定工作。各项扎实有效的措施确保了正常的道路运输市场秩序。

公路养护管理不断加强:一是公路养护质量高。朝天区交通局以开展公路养护管理年活动为载体,全面推行公路及桥梁养护公示牌制度,强化公路及桥梁日常养护的指导和督促力度,使全区公路养护质量明显提高,其中国道好路率60%,县道好路率81%,均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二是依法治路效果好。2008年共查处损坏公路路产案件30起(查处率100%),实施路政处罚20件,办理行政许可25起,清除路障6000余平方米,有效地保护了公路路产路权不受损坏。在规范了合法站(点)的同时,还与区有关部门及乡、镇联手治理公路沿线“脏乱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三是重拳出击治“双超”,将车辆超限有效地控制在15%以下。四是将超限治理延伸至乡村道,有效地解决了新建通乡、通村油路水泥路超限运输问题。

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朝天区交通局坚持以人为本,把安全放在突出位

置,使全区水陆交通安全保持了稳定的形势。在水陆交通安全管理中,做到了职责、目标明确,措施落实。车站源头管理严格,客运秩序良好,春运、“五一”水陆交通安全无重特大事故发生。水上交通安全事故次数、死亡人数、经济损失三项目标控制指数为零。同时,在冰雪保通和抗震保通工作中,未发生一起交通安全责任事故。

坚持科学发展 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发展力

赵德胜

四川省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川投集团)党委不仅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为内在的工作要求,而且把它作为应对金融危机,促进企业止滑提速、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来牢牢把握。我们紧紧围绕“打造能源支柱产业,打造一流投资集团”这一主题,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坚持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创新,敢闯敢试,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扎实推进,从而增强了集团的凝聚力和发展力。

“万人活动”形成科学发展新共识

集团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刚开始,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不期而至,生产经营急剧滑坡成为企业发展最主要的矛盾。对此,集团党委认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首先必须结合这个最大的实际,在应对金融危机中进一步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中进一步推动企业发展。我们大力开展了三个“万人活动”:一是深入开展“万人理论大学习”。把党的十七大精神等作为学习的重要内容,把中央和省委的要求转化为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思路、推进学习实践活动的具体措施。二是深入开展“万人问卷大调查”。围绕“打造能源支柱产业,打造一流投资集团”实践主题,将科学重建、技术创新、节能降耗、财务管理、绩效管理等确立为学习实践活动的调研课题。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负责一个调研课题,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发放调查问卷1万多份,共收集整理科学重建、技术创新、绩效管理等方面的建议596条,为形成高质量、高水平的调研报告提供了依据。三是深入开展“万人发展大讨论”。围绕建设“活力川投、效益川投、和谐川投”,重点就企业发展战略、发展方式、科学重建等方面的突出问题,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党员干部、职工群众近万人进行讨论,充分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贯彻科学发展观、推动科学发展上统一思想,形成了“打造能源支柱产业、打造一流投资集团”的共识。

“六大举措”破解发展难题

实现企业止滑提速、加快发展,既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最大的实践特色,也是衡量试点工作实效的重要标准。我们坚持边学边改,注重解决问题:围绕“两个打造”活动主题,一是针对发展后劲不足抓项目。去年实施重点建设项目11个,完成投资111亿元,同比增长36%;今年力争完成项目投资133亿元,同比增长20%。二是针对地震灾害抓重建。坚持打破常规,加快灾后科学重建,实现了巴蜀江油电厂4台30万千瓦机组比原计划提前半年恢复并网发电,川投能源天彭电力2台机组提前35天并网发电。三是针对订单不足抓市场。组织30多个营销小分队,放眼市场抢订单,去年完成销售收入102亿元,今年力争完成销售收入112亿元。四是针对资金短缺抓融资。制定川投能源定向增发融资方案,大手笔在资本市场融资数十亿元,确保集团“两个打造”目标顺利实施。五是针对降本增效抓降耗。实施“严、细、实”管理,最大限度降低成本、提升效益。仅川投化工去年同比压缩成本1.6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7.9亿元、利润2000万元。六是针对投资风险抓管控。进一步强化财务风险控制,加强资金管理,把金融危机可能造成的风险降到最低点。

“六大机制”强化制度保障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有科学的制度机制作保障。我们围绕企业的目标,着力建立健全适合于川投集团科学发展的制度保障:一是完善发展机制。在对川投集团发展历程进行深刻总结的基础上,针对过去多产业、小规模、低产出等问题,认真就现有产业格局和自身发展条件进行了研究,立意鲜明地提出了“两个打造”的发展思路,审视修订了川投集团科学发展战略规划,提出了两步走战略,即“力争到2010年,实现资产总额、销售收入、利润总额五年翻一番,到2015年实现主要经济指标十年翻两番”的宏伟目标。二是建立健全科学领导机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以新的公司章程为指引,拟定出台了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以及党委会三大议事规则,进一步理顺了集团公司与出资人、决策层与经营层、集团公司与子公司三大关系,使公司领导体制更加规范、科学。三是建立健全科学用人机制。改革公司选人用人办法,实行中层管理人员全部竞聘上岗;专业性强的岗位面向社会选聘,真正实现员工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四是建立健全科学管理机制。以公司章程为母法,以强化经营管理和深化配套改革为目标,对过去出台的115项管理制度进行了全面清理,重新完善并制定了8大类70项内部管理制度。五是建立健全科学的应急处置机制。针对企业在处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的经验教训,建立健全了应急管理体系。六是建立健全科学的民生保障机制。创建川投和谐基金,兑现“不让一名职工失业,不让一名职工家庭生活在当地贫困线以下,不让一名困难职工子女上不起学,不让一名重病职工看不起病,不让一名职工住危房”的“五不让”承诺,增强了企业凝聚力、向心力和发展力。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四川路桥集团又好又快发展

孙 云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终要落实到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上来。在当前我省经济企稳向好、加快发展的大背景下,四川路桥集团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紧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理清

发展思路、制定切实举措,以实现“双百亿”、缔造“百年路桥”为目标,为全雀“打造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牢牢抓住“发展”这一要义,坚定不移地推动集团抢抓机遇、跨越发展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四川路桥集团成立10年来所走过的历程,就是一个讲发展、想发展、谋发展的实践过程。

1998年四川路桥集团成立之初,实力弱小、结构分散、名不见经传。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国资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理清思路,真抓实干,勇敢地走向市场,在市场中找机遇,在竞争中求发展,大刀阔斧地进行机构重组和体制机制改革,抓住全国和四川公路建设的大好机遇,取得了裂变式增长和跨越发展。在胜利完成了“第一次创业”之后,集团并没有停止不前,而是及时启动了“二次创业”的战略规划,推动股份公司成功上市,大力实施资本运营,积极投资相关基础产业,调整产业结构,逐步迈向多元化。10年来,集团市场占有份额从不足10亿元上升到400多亿元,年营业收入从不足6亿元提高到60多亿元,今年更将突破100亿元大关。10年时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长10倍以上,成为全省交通基础建设行业的龙头企业、全国最大经营规模的省级路桥建设企业,连续两年跻身“中国企业500强”。

明确发展思路和途径,确保集团始终处于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路桥集团从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入手,创新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科学制定发展战略,统筹发展规划,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从2000年以来,路桥集团一直不断壮大路桥施工产值规模。一方面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思路和途径,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投资相关基础产业,另一方面经营范围逐步从单一的路桥施工拓展至路桥投资收费、水电开发、房地产开发等多个方面。目前,集团已拥有3条高速公路BOT项目和宜宾5座独立大桥BOT项目,投资了巴中和甘孜州的4个水电开发项目,房地产每年开发20多万平米。这些产业已成为集团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利润源泉,使集团快步向基础建设行业的综合性大型企业集团迈进。

坚持以人为本、造福人民的发展理念,实现企业的社会理想和价值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实质就是要把发展的成果体现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体现在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的需求上,体现在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上。集团成立以来,我们一直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大力推进人才兴企战略。10年中,集团共引进大中专毕业生2000多人,使人才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公司拥有专业技术人员达到30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150余人,成为公司发展的中坚力量,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几十年来,集团修建了1万多公里的等级公路,600多座大型桥梁和其它交通设施,为几十万人创造了就业机会,为四川乃至全国的交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一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服务全省发展大局,抢抓机遇,推进企业大发展

省委九届四次全会提出了“一主、三化、三加强”的重要发展战略,特别是交通的大建设、大发展,为四川路桥集团创造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按照西部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到2012年全省规划建设7条铁路和12条高速公路,铁路里程达到3765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到3800公里,到2020年,全省规划建设18条铁路和21条高速公路,铁路里程达到8000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到8200公里,初步建成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对此,我们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一是在2009年实现产值超百亿元的目标,二是抓住机遇,调整产业结构,在未来5年,主业保持百亿元以上规模,其它产业协调发展,进一步提高生产经营规模至200亿元、甚至300亿元,建设基础设施领域的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三是统筹兼顾,全面提高企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持续健康长远发展的目标,缔造一个“世代相传、薪火相递”、集团基业传承百年、工程质量确保百年的“百年路桥”。目前,集团市场份额已超过500亿元,可以满足集团今后3年的任务需要,产值接近70亿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定信心、抢抓机遇,紧紧抓住未来5到10年的时间,立足省内建设市场,迅速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加大产业投资力度,深入调整产业结构,多创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综合实力,为集团长远、稳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将伴随着企业的发展而不断深入下去。四川路桥集团将按照省委和省国资委的要求,继续把各项学习实践活动推向深入,真正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推动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发展的实际行动,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打造空港大城市的完美“公交名片”――双流公共交通客运的调查与思考

周 伟

随着双流县打造空港大城市步伐加快,作为城市运转和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标志的公共交通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为建立与双流空港大城市相适应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提升空港大城市形象。最近,双流县交通局组织人员对打造双流空港大“城市公交名片”进行了调查研究。

打造城市“公交名片”的现实意义

有利于对外开放。城市公交作为城市文明的窗口,是一个城市流动的名片。随着双流国际机场二跑道、地铁、成绵乐城际铁路的相继建成和投入运行,双流的国际化程度将越来越高,进出双流的客人将会越来越多。据统计,目前每天均有数万人通过双流国际机场进入双流境内,在不久的将来,这个数字还将进一步攀升。这些进出双流的客人,很大部分会通过乘坐公交来建立起对双流的第一印象。因此,要着眼服从服务于对外开放,着力提升公交形象、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打造空港大城市“公交名片”,为双流县的扩大开放营造良好的环境。

有利于改善民生。让双流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是县委、县政府关注民生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双流县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聚集度越来越高,城市的生产和生活强度不断增强,人员流动和物资交换愈加频繁,这对城市公共交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条件初具的城乡公共交通客运

“一元通”惠及近百万人。全县共有客运企业8家(均为股份制民营企业),客运车辆793辆,其中公交车630辆、公路客运车辆163辆;客运线路74条,其中公交线路44条、班线18条、镇村客运线路12条,跨区线路26条、区内线路48条。客运车站9个,其中二级站2个、镇村三级站1个、四级站6个,港湾式站台86个、简易站台334个、招呼站1198个。出租车公司5家、出租汽车406辆。汽车维修企业269家,其中一类维修企

业14家、二类维修企业95家、三类维修企业160家。2008年2月22日,双流公交“一元通”惠民措施正式启动实施,开通线路26条,投放车辆377辆,总里程达1000多公里,最远单边里程达38公里,覆盖全县25个镇(街道)274个村,全县日均客流量5万多人次,方便了全县近百万人口的出行。

公路通达,全部覆盖。全县公路总里程达2320.6公里,其中国道76.8公里、省道39.3公里、县道306.9公里、镇村道路1897.6公里,高级公路38.2公里、一级公路80.8公里、二级公路254.6公里、三级公路701.7公里、四级公路1004.2公里、等外公路241.1公里。镇、村公路通达率达100%。

大资金投入道路建设。近年来,双流县委、县政府加大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特别是县委十届七次全会确定了双流交通未来发展蓝图,计划3年内将投入200亿元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其中2009年投入39亿元。目前,全县省、市交通重点工程7个,分别是成新蒲快速通道双流段、成昆铁路货运外绕线双流段、三岔湖旅游快速通道双流段、成新大件路双流段、地铁1号线南延线、成自泸高速公路双流段、成绵乐城际铁路客运专线双流段。县重点工程3个,分别是临港路及支线、华牧路、麓山大道(改扩建)。

此外还有草金路南延线江安河桥、黄龙溪锦江大桥、正公路、黄温路、正公路南湖段、金湾大道、白河路延伸线太合路、土龙路、成仁快速通道、新兴和昆山园区道路、机场二跑道外侧道路建设、昆山五座桥、旧危桥改造、镇村公路等。随着这些道路交通工程建设的全面铺开,一个快捷、便利、高效的交通路网体系正加快形成。

还需升级服务的城乡公交客运

通过分析,双流公交客运现状与空港大城市发展还不相适应,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差距

进一步优化完善公交路网,保障市民出行方便。虽然双流境内国道、省道、县道、镇村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但部分道路(尤其是镇、村道路)通达能力还不够高,尚不能完全满足市民便利出行的需要。

进一步升级美化车辆站牌,保障市民舒适出行。目前,我县公交车辆的档次参差不齐,候车亭灯箱、站牌灯箱的广告五花八门、杂乱无章,还未形成与空港大城市相映衬的公交形象,影响了市民乘坐公交的舒适度。这就迫切需要提高公交车辆档次,规范各类公交广告,将公交车打造成为“城市流动的风景线”,真正让市民舒适乘车、高兴出行。

进一步健全汽修检测体系,保障市民安全出行。完善的车辆维修体系,是确保市民安全出行的先决条件。目前,我县还没有建立现代化的车辆维修服务保障体系,需科学规划、市场运作,尽快构建与现代城市公交相适应的检测维修体系,保障公交安全运行、市民放心出行。

进一步更新公交服务理念,保障市民满意出行。目前,全县共有两千多名司乘人员在各条公交线路上尽职奉献,为近100万双流市民和外地群众提供良好的服务,但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需要进一步更新服务理念,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提升服务质量,尽最大努力让群众满意。

建立公交管理的长效机制

我们认为,打造空港大城市“公交名片”,既要抓好运输规划、车辆投入、道路建设,还要不断更新理念、提升公交服务质量,建立起空港大城市公交管理长效机制。

立足服务空港大城市,对接成都,完善公交规划。一是抓好交通路网规划。按照“全域双流”要求,主动对接成都大交通规划,分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以“内外畅通、主次衔接、镇镇可达、社区相连”为目标,合理匹配次干道、支路网络,高起点构建双流空港大城市交通一体化新格局。二是抓好线路站点规划。把公共交通站点与配套设施纳入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规划,并作为新建居住小区、开发区、大型公共活动场所等工程项目配套建设的一项必需内容,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竣工、同步交付使用。

严格按照国际化标准,配置公交要素。一是加强镇村道路建设和养护管理。按照全县镇村公路均能通行公交的标准,到2011年完成全县镇村道路改造。同时,进一步加大镇村公路巡查力度,定期对全县镇村公路建设和养护工作进行督查、考核、通报,及时维护受损道路,确保道路安全、畅通。二是科学设置公交线路和站点站牌。对满足公交车辆通行条件的居住区,根据人口密度和群众出行需求,及时增加、调整站点设置,在城区设置公交专用通道,科学合理设置单位通勤车和出租汽车停靠点,以机场二跑道建设为契机,加快航空港公交客运站建设,并按照国际化标准设置中英文对照站牌。三是进一步深化公交“一元通”惠民工程。着力解决热线乘车拥挤问题,强化监控管理和服务质量考评,合理设置公交班次密度,增加运力投入,保障偏远丘陵地区镇村和主城区的人流物流交换,促进全县城乡交通一体化的发展。力争用3--5年时间实现全县镇村公路通公交,服务延伸到村社。四是加快车辆设备设施的改造升级。按照安全、舒适、美观的标准,加快公交车改造升级步伐,规范车辆颜色和车身广告,统一配备灭火器、安全锤等相关设备设施。力争3--5年内,全县更新空调公交车100辆。五是全力打造特色线路和精品线路。根据双流经济和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开通一些特色线路和精品线路,如城区到蛟龙工业港、西航港经济开发区的工业观光线路,古镇黄龙溪的特色旅游观光线路,锦绣东山生态观光走廊、彭镇葡萄园的农业观光线路。六是加大公交营运及路段监管力度。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交通局现有的公交化智能监控平台,并在车站、码头、公交车内、出租车内、重要路段安装监控设施,随时掌控公交客运运营情况和交通道蹭情况。

加快推进公交化改造,提升服务质量。一是整合资源,做大做强公交企业。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主动对接成都大公交,对现有公交资源进行整合,推动企业联合经营、集约化经营,引导公交企业做大做强。同时,对现有客运车辆维修企业进行整合,将利益和责任挂钩,实行公交客运定点、定时维修。二是加快改造,努力改善乘车环境。加快双流、华阳客运中心站的外部环境改造,为群众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目前,华阳客运中心站的外部环境已改造完毕,公交专用运行通道、出租车候客点、社会车辆停放点等配套规范,实现了人车分流、进出站单向循环运行。近期将对双流客运中心站进行外部环境改造。三是创新理念,全面提高服务水平。对公交服务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以“提升公交服务质量大家谈”栏目为载体,规范着装和文明用语,提高驾乘人员的服务意识、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努力探索出一条与空港大城市相适应的公交服务新路子。

喜迎五十载院庆 献礼六十年华诞――前进中的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原药学系)成立于1959年,是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最早成立的药学院(系)。学院是我国第一个中药学

国家级重点学科建设单位,也是我国唯一三次(1988、2002、2007年)荣获国家级中药学重点学科殊荣的单位。学院1978年招收了我国第一批中药学硕士研究生,198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第一个中药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培养了我国第一个中药学博士,1988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当时全国唯一的中药学国家级重点学科,1995年接纳国内第一个中药学博士后科研人员,1996年被批准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中药基础基地,2003年被教育部批准为中药材标准化重点实验室建设单位;2007年获批国家级中药学特色专业、国家级中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理科中药基础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西部中药材综合开发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008年中药品质教学团队被批准为国家级教学团队,中药资源与综合开发利用实验室成为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中药药性与效用研究室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建设单位。

学院以中药学科为主,兼有药学、工学、农学等学科渗透协调发展。现有中药学、中药学(中药学基础基地班)、制药工程、药学等8个本科专业及方向。

学院现有教职工116人,其中正高职称32人,副高职称20人;具有博士学位者38人,具有硕士学位者40人:专兼职博士生导师34人,硕士生导师50人。有全国首届百名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四川省教学名师1人: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医药学科评议组专家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药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药学专业副主任委员1人,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2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继承人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5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9人。

学院目前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中药学;部省级重点学科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中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中药材标准化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西部中药材综合开发利用工程研究中心;财政部基础实验室3个――中药品种质量鉴定实验室、中药学实验室、中药制药工程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1个――中药药性与效用重点研究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科研实验室5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1个一中药资源与综合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