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审批流程优化建议

审批流程优化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审批流程优化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审批流程优化建议

审批流程优化建议范文第1篇

关键词:财务报销 信息化 电子流程审批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已广泛应用于社会各行各业的各个领域。会计工作也慢慢脱离了手工记账,会计电算化已普及至各企业内部,浪潮、金蝶、用友、SAP、Oracle已经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会计电算化应用程序。而随着终端会计数据的电算化,前端财务报销审批流程的信息化也正慢慢兴起。本文即针对前端审批流程,对企业财务报销信息化平台的搭建进行粗浅的研究,希望能对后来者能有所帮助。

一、财务报销信息化的概念

财务报销信息化是指运用电子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将财务报销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由传统的手工签字审批变为电子流程审批的一种全新的会计管理模式。财务报销信息化集合了手工审批和信息化的优点,能够更好地实现会计信息的整合,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在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统一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能够帮助管理层更好地进行经营管理决策,以推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二、财务报销信息化的意义

将财务报销由手工签字审批变革为电子流程审批,一般表现为电子审批流程节点的流转,而原始票据不再流转,这样首先受益的是报销人。手工签字审批时报销人需拿着发票或是审批单逐个找相关领导签字,而由于大多领导都很忙,不是随时都能找到,所以一项费用的报销可能需要拖很长时间才能被领导审批完毕。而电子流程审批就极大地减少了报销人的体力劳动,不用跑来跑去找领导了,而且电子流程审批只要有互联网就可以,领导即使出差在外也可以审批,极大地缩短了审批时间,提高了费用审批的效率及财务信息的及时性。而且在审批的过程中报销人可以随时查看自己费用的审批情况,当时环节审批人是谁,有利于自己把握监控。报销人也可以查看自己报销的历史记录,要想知晓曾经的报销情况不用再去财务查账,自己就能在这个信息化平台上解决。

对审批领导来说,电子流程审批也为费用的审批提供了很大的便利。领导不会再被随时随地的手工签字而打扰,可以自由选择审批的工作时间。可以利用各种闲散的时间,也可以进行集中审批。而且现在除了联接互联网的计算机可以进行电子流程审批,甚至有些操作平台可以在手机上操作,方便领导随时随地审批流程。所有这些既节约了审批时间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对财务部门来说电子流程审批更是意义重大。首先从预算监控方面来说,电子流程审批使预算监控开始的时点向前延伸了,这给预算控制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手工签字审批时只有当领导都审批完毕了财务人员才知晓此项费用的发生,而电子流程审批时,只要报销人发起了报销流程财务人员就能第一时间知晓。而且电子流程审批能够起到一个过程监控的作用,财务人员可以随时查看费用的审批情况,这样管控起来就会更游刃有余。其次财务分析方面来说,电子流程审批由于其具有统一定制的格式,一般平台都会有导出EXCLE表功能,这样就可以利于EXCLE表这一强大的数据统计分析工具进行财务分析了。而且可以将统计分析提前至入账之前,这也扩大了管控的空间、提高了管控力度。再次从内部管理需要方面来看,财务报账信息化平台可以依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设置很多个性化的东西,例如在差旅费报销单上加入出差期间、出差天数字段,在招待费报销单上加入费用明细字段,在会议费报销单上加入会议类型字段等等,这些个性化的设置都可以为企业内部管理控制提供很多有用的分析数据资料,将以前的手工台账转化为系统自动提取。最后从内部控制方面来看,由于电子审批流程是按照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要求而固化下来统一定制的,有高度的统一性。而且固化的流程操作减少了人工出错的可能性,也提高了准确性。

三、财务报销信息化平台搭建

财务报销信息化平台的搭建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一)制度梳理

在信息化平台搭建之前一定要梳理好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此制度包括所有财务报销相关的制度,因为财务报销流程信息化平台的搭建就是一个将审批流程固化的过程,只有理清了企业的管理脉络才能更好地实施后继的程序。

(二)需求分析

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和财务管理模式,不仅要对费用性质进行归纳、汇总、分析,而且要对各项费用的审批流程进行整理,明确自己的需求,是以审批流的不同为主线还是以费用类别的不同为主线。以一个服务业企业为例,审批流可能有以下几种:生产部门直接审批的费用;生产部门审批归口部门统一管理的费用;重大事项需要公司领导审批的费用。费用类别可能会有差旅费、会议费、招待费、办公费、水电费、邮政通讯费、房租物业费、职工薪酬、车辆使用费等等。一个企业管理的越细致审批流的种类会越多,而企业业务越复杂费用类别也会越多,但通常一个企业的审批流的类别会远少于费用类别,这样如果选择了以审批流为主线就会导致前面的设置简单而后继的分解复杂;而如果选择了以费用类别为主线会导致前面的设置繁杂而后继分解简单。个人建议以费用类别为主线,因为由细到粗容易,而由粗到细就困难了。而且以费用类别为主线无论是员工填报时还是领导审批时都会一目了然,更直观,也更方便日后对财务数据的统计分析。

(三)平台搭建

针对已选定的费用类别主线,根据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将各项费用的审批流程固化下来,包括设置成本中心、配置审批角色、审批权限,设计审批流程节点,对于企业重点关注需要事前申请的事项,还有事后报销时对事前申请的关联匹配。此阶段的设计一方面要满足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要从报销人员的角度出发,搭建一个人性化,易学习、易掌握、方便、便捷的操作平台,以便报销人员迅速掌握各项费用的报销方法,这样会有效减少了财务人员在日常报销过程中解释和培训工作。

(四)上线测试

根据企业提出的设计要求,开发人员在完成相关设计后必须要进行上线前的测试。此过程非常重要,测试时要全面考虑手工审批时会遇上的各种问题,建议财务人员和报销人员同时参与进来,这样考虑问题会更全面、更充分。这个检查的过程需要对每一条流程、每一种情况都测试到,发现问题后在上线前就解决好,这样才能保证上线后该审批流程能够真正满足日常财务报销的需求,流转起来也畅通无阻。

(五)员工培训

对于一个全新事物的介入,在正式使用前都要有一个员工培训的过程。因为财务报销信息化平台跟每位员工都息息相关,所以企业各级员工都要重视平台的应用,员工培训需要全员参与进来。培训工作可以由财务人员完成也可以由平台顾问完成,需要详细讲解各项费用如何填写、如何发起、如何查看,系统内设置的每个字段的意义,每一个菜单的用途等一系列问题。也可以对每项费用的报销制作详细的流程图说明,在企业内部公开,方便企业每位员工学习使用。

(六)优化更新

上线后,随着员工的使用和熟悉会发现一些问题,也可能会提出一些新的需求,这就要对信息化平台进行后续的优化。而且即使是企业信息化平台搭建后仍需重视制度建设,财务制度是信息化平台搭建的根基,信息化平台是财务制度更直观的体现。随着企业的发展变化可能之前固化下来的审批流程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管理的需要,这就需要对财务制度和报账平台不断地进行更新,与时俱进。

综上所述,虽然在报销平台的搭建过程中主要是财务人员和平台设计人员之间在沟通交流,但这中间的每个步骤都需要公司领导的支持与协助,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只有领导重视了信息化平台能才在企业内部顺利推行并更好地服务于企业。

四、财务报销信息化的问题及建议

当然,凡事有利必有弊。财务报销信息化在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存在其弊端。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提供信息的相对不完整性

每个人的需求不同,侧重点也不同,所以可能定制的电子报账单并不能完全提供每个审批人想要的信息,一部分信息的缺失可能会导致审批的不完整性。因此在开发报账单时应广泛征求各级领导的意见建议,尽量将信息设置完整,以保证审批质量。

(二)增大了审批风险

审批流程优化建议范文第2篇

一、适用项目

1、省、市、区级重点项目

2、“五大战役”项目

3、市级主要开竣工项目

4、国家增投项目

5、六个指挥部及工业区管委会计划内项目

6、区委、区政府确定的其它重要项目

以上适用项目,进入“绿色审批通道”,纳入审批提速范围。

二、审批创新

1、合并项目建议书、可研和概算等审批环节。除特别重大项目外,一般项目采取项目建议书与可行性研究报告合并审批,业主可直接委托开展“可研”编制,不需要项目建议书编制及报批。对建设方案已经区委、区政府研究确定的项目,业主可直接进行方案设计,以方案设计代“可研”,上报审批项目“可研”报告;项目前置审批手续完备、达到初步设计深度的,可一次性直接上报审批项目立项及概算。对在办理项目前置审批手续,需要出具项目建议书批复的,可根据业主要求审批项目建议书。

2、简化项目论证评估程序。凡属区委、区政府已研究或已明确建设方案的项目,以及指挥部和工业区管委会已明确建设方案的项目,不再要求组织“可研”评估论证,直接进行投资估算审核;一般财政性项目,以及企业投资项目,符合法律法规、市场准入,对公共利益和生态环境不造成重大影响的项目,原则上只进行简易评审、专项评审。

3、压缩审批流程。为加快规划、用地、环评等项目前置审批手续办理,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方案设计未编制完成前,先出具项目前期工作函,业主可凭此函先行办理相关项目前置审批手续;对特别紧急的项目,评审与报批程序并行,进行投资初审后提前上报区委、区政府审批,同时进行项目评估审查。

4、重大项目提前介入。对方案复杂、投资量大的项目,在方案设计阶段即会同规划、用地、环保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提前介入,指导开展方案设计工作,一并研究深化工程方案,缩短方案设计完成后的评估及相关部门审批时间。

5、在项目前置审批手续不完备情况下,可先出具项目投资控制价。对特殊要求项目需要提前开展招投标工作的,可在批准项目建议书后,初步设计已完成情况下,经审核出具项目投资控制价,方便业主先行招投标公告,并同时开展前置审批手续等办理,业主必须在工程开标前补齐相关手续。

6、进一步落实指挥部的决策协调机制,指挥部及工业区管委会确定的项目压缩至1个工作日办结。

三、服务创新

(一)实行审批服务提速

受理环节,即收即办,能快则快,不局限于现有规定的审批时限,做到第一时间会商、第一时间审批、第一时间出件;审批环节,优化重组审批流程,不局限于现有的审批流程,实现交叉提速。

(二)实行预约申请服务

项目需要在非工作时间(包括晚上及节假日)申报的,实行预约服务,照常受理;根据项目需要指定专人负责,必要时随时提供上门服务,及时办理。

(三)建立容缺受理制度

对基本条件具备、申报材料要件齐全且符合法定条件,但次要条件和手续有欠缺的项目,允许先缺件通过,并一次性告知需补正的材料和容缺时限,待出件前补齐所缺材料。

(四)建立“三清四通”制度

“三清”即:审批表格一次性给清、办理程序一次性讲清、需提交的申请材料及图纸一次性说清。“四通”即:对符合法律法规的项目确保畅通、对前期需向上级有关部门请示协调的项目加强疏通、对需提前介入的项目用足政策灵活变通、对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保持沟通。

(五)完善项目协调机制

进一步推动和完善“四级”协调机制,即:对项目问题实行项目单位协调、责任部门协调、报指挥部及管委会领导协调、上报区委、区政府相关会议研究协调的机制。

四、落实责任

(一)建立审批提速责任制

建立审批事项提速措施落实责任制,指定一位领导牵头负责,确保各项审批提速和服务创新措施落实到位。

审批流程优化建议范文第3篇

一、日照市规范优化行政审批行为工作情况

规范优化行政审批行为就是以方便公众为出发点,以流程再造为中心,以“服务线”和“服务链”为纽带,以扁平化组织模式为目标,打破传统的职能分工管理模式,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支持下重新塑造政府服务流程。在此方面,日照市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以规范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推进行政审批行为的规范优化。在编制完成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基础上,根据省编制的市县通用目录,对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目录进行调整规范,市级共有行政审批事项261项,均为行政许可事项,非行政许可已全部清理完毕,为规范优化审批行为提供了项目清单。

(二)以职能整合推进行政审批行为的规范优化。按照“精简、效能、统一、便民”的原则,推行“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建立健全“审批与监管分离”的新体制,推动政府部门在“三定方案”中将审批权限集中起来,设立行政服务科室,把行政服务科室和行政审批项目全部集中到政务服务中心,做到行政审批事项进驻大厅到位,窗口充分授权到位,为实行公开透明审批、流程再造、提速提效夯实基础。

(三)以标准化推进审批行为的规范优化。日照市自2007年被确立为省标准化试点以来,莒县、东港区、岚山区先后加入省标准化试点工作,形成了完善的省级行政服务标准化体系,实现了“事事有规范、岗岗有标准”。今年以来,组织各有关部门、单位编写完善了行政审批业务手册和服务指南,用标准的形式和制度的刚性,进一步规范审批权限和裁量权,这不仅是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审批行为规范优化工作的重要抓手。

(四)以公开透明推进审批行为的规范优化。继续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各部门将本部门行政审批事项目录、业务手册、服务指南及行政审批的受理、进展情况、结果等有关信息在各级网上大厅、部门门户网站和审批办理场所公开,督导部门履行好告知义务,及时提供咨询服务,确保申请人知情权。深化受理通知书制度,各部门对申请材料符合规定的要予以受理并当场出具受理通知书,对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要在3个工作日内审结,书面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五)以缩短审批时限推进审批行为的规范优化。继续实行办理时限承诺制,涉及个人事项、注册类事项原则上即时办理;涉及企业和其他组织的项目类事项,进一步压缩承诺办理时限,承诺办理时限限定在最高法定时限的50%以内,不得自行延长审批时限。

(六)以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推进审批行为的规范优化。为减轻企业和公民负担,规范涉企中介收费行为,对市级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收费项目进行了全面清理,6月底市政府公布了《日照市市级部门(单位)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收费项目清单》,共保留市级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收费项目共46项,涉及16个部门,凡未纳入《清单》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收费项目一律不得作为行政审批的受理条件。

(七)以信息技术应用推进行政审批行为的规范优化。日照市依托“日照市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积极搭建政府服务群众的网络平台,开发启用了基本建设“一表通”审批服务系统,实现了全过程网上办理和全方位、全环节的信息共享,不仅优化审批环节60%,精简申报材料38项,还压缩承诺时限32%。加快推进市县两级政务服务网上大厅建设,制定了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规范、技术标准,2015年年底开通市、县两级网上行政审批大厅。

(八)以工作创新带动行政审批行为的规范优化。日照市创新了并联审批服务新模式,明确了并联审批各阶段牵头责任部门,编制审批服务工作流程图,取消无法定依据的前置条件,联合审图、联合验收工作扎实推进,“圆桌会议、一事一议、特事特办”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尤其是“基本建设一表通系统”,实现了包括从用地规划许可到建设工程备案“两个规划、两个审查、一个许可和一个备案”的一条龙办理服务和全程资料共享。2014年6月,我市组织工商等5个部门单位实施“多证联办”,企业注册登记的全部环节由7个工作日压缩到2个工作日。2015年上半年组织工商等部门开展“多证合一”“一证三号”工作,实行“一口受理、一网运行、一窗发证”的高效工作机制,企业注册登记的全部环节由2个工作日再次压减为1个工作日。

(九)以试点先行带动行政审批行为的规范优化。在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试点设立行政审批局,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原审批部门负责本部门审批事项的事中、事后监管。优化审批流程,建立“车间式流水线”串联审批方式。建立完善统一的网上审批大厅,规范中介机构及收费管理,建立与各职能部门之间信息反馈机制,实行“信息共享”。在省级以上园区试点实施区域化评估评审,在建设项目进入功能园区前,将功能园区整体提前完成有关评估评审,形成整体评价,实现成果共享。

二、工作存在的问题

规范优化行政审批行为,对于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能、优化发展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具体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够到位。一些部门对行政审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中层干部没有树立起正确的权力观,不愿意把手中的权力移交窗口办理,该给窗口工作人员说明的不愿意说明,该前移到窗口的不愿意前移,把窗口当成单位的“收发室”和“咨询台”,实质授权不到位,造成窗口只能受理不能办理,现场办理能力不高。

(二)审批事项流程优化不够彻底。有些审批项目办事流程不够优化,特别是涉及多部门的审批事项,缺乏联动机制和牵头办理机制,“串联”多、“并联”少,单个部门审批时间虽然不长,但叠加起来就显得过长。有的审批项目前置要件多、程序复杂,有些甚至互为前置,让办事的企业和群众无所适从。

(三)中介组织的监管不够规范。随着行政审批改革的不断深入,部门审批时限也大幅缩短,但法律法规对中介组织的评估时限没有做出硬性规定。在实际工作中,过长的中介组织评估评审时间已成为行政审批流程的“体外梗阻”,致使企业和地方总体感觉是政府审批时间过长,效率较低。

(四)信息化程度还不高。目前,政务服务的电子化、信息化水平不高,不同单位之间的信息不能共享,网上办事能力不强,申请人信息需要不断重复提供,管理部门不能很好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管理组织,更好地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三、进一步规范优化行政审批行为的建议

立足于“以实现内部流程创新到跨部门流程创新和建立批管分离体制”为重点,探索建立“审管分离”制度,真正实现“集中办公、流水审批、各自促进、相互制约、合规高效”的一站式服务。

(一)加快转变思想观念。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切实提高对规范优化行政审批行为重要性的认识,紧紧围绕“服务”二字开展工作,以“申请人需求”为目标,形成“部门围绕窗口转,窗口围绕群众转”的良性工作机制。

(二)深化“清单管理”。对行政审批事项实施“清单管理”,不列入清单的审批事项一律停止审批,可以有效防止审批权隐藏等问题,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在编制完成行政审批权力清单、行政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中介服务收费清单的基础上,制定完善投资项目清单、专项资金管理清单、政府补贴项目清单等,继续深化清单管理,实施阳光运作。同时,建立清单动态调整机制,依据法律法规的修改完善及时对清单内容进行调整。

(三)规范优化行政审批事项流程。一是对单个行政审批事项,取消无法律法规依据的市、县初审环节,合并单位内部科(处)室会签环节,原则上实行“一次审核+一次核准”的“一审一核”审批制,坚决杜绝不同人员、不同机构的多次审查、核准,对重大审批事项提倡承办、审核、决定三级审批制。积极探索下放、授权或委托所在地实施现场踏勘等环节,实行窗口首席代表组织实施专家论证、检验检测等环节。推进实施首问负责办理制、材料内部流转制、同审同核制、并联审批制,强化“一口办理”能力。二是对涉及多个部门共同办理的审批项目,要确定牵头办理窗口,各个不同办理窗口之间实行内部流转机制,减少“串联”办理环节,实行审批事项不同环节的同步办理、并联审批。三是对跨部门的审批事项,按照“首办牵头、传递相关、同步办理、限时办结”的并联审批运行模式,推进部门间的平滑流转。推进构建基本建设项目联合审批平台,积极探索社会管理、执法等领域和环节的的并联办理,逐步实现更多部门、更多环节的并联。

(四)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管。按照“非禁即入”的市场准入原则,进一步放开中介服务市场,大力培育中介服务机构,实现中介服务机构脱钩,规范减少中介服务收费,加快制定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机构监管办法,进一步加强中介服务监管,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补足行政审批流程优化的“短板”。推进建立“中介超市”,对中介服务的类型进行科学划分,优选中介机构,实行“网上进驻”、“挂牌入住”方式,建设区域统一、竞争公平、管理规范、监督有力、诚实守信、运行有序的的“中介超市”,让企业选中介、中介组织规范执业和部门监管在一个统一平台上运行。建立中介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信用档案,相关信用状况和考评结果定期向社会公示,形成市场开放、竞争有序、执业规范、收费合理、服务高效的中介市场秩序,促进中介机构服务提速降费,全面推进行政审批服务提速增效。

(五)推进网上审批大厅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集行政权力运行、政务公开、公共服务、法制监督、效能监察等功能“五位一体”的市级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立全市统一的政务服务事项数据库,建立完善市级网上行政审批大厅,形成以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行政权力清单、政府责任清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四个清单”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权力网络运行体系,实行“一口受理、全国通办”的审批“云”服务方式,逐步推进除的所有审批事项依托网络平台运行,实现全市、全省乃至全国行政审批资源共享,最终达到“一口受理,全国通办”,“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的全程网上办理。

审批流程优化建议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绩效提升;联动机制;分包机制;薪酬激励机制;保障机制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9-0255-01

根据《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中相关规定,要求加快建立政府绩效管理制度,并对这一制度的实行做了工作部署。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渐深入和我国对外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使得政府绩效管理更为重要,如何提高政府效能已经成为当前政府工作主要任务之一。香港、新加坡作为亚洲“四小龙”,在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上的巨大成绩是有目共睹的,而这成绩的背后必然有高效能的政府运作予以支撑。在社会转型的当下,国内政府应从香港、新加坡政府运作中汲取一些成功经验,以提高本市政府效能,为社会发展及管理提供更好的服务。

一、香港、新加坡政府运作调研和启示

香港、新加坡政府运作采用的是成本导向型模式,强调政府成本管控,并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政府成本控制措施。如,香港在政府成本控制上引入市场机制,降低政府在财政上的负担。新加坡在政府成本上制定成本控制制度,形成制度化管理,并按照公私合营,行政、执行、运营分离的方式实行运作。以上都是香港、新加坡法定机构运作过程中积累下来的有益经验。除了以上内容,香港、新加坡政府在薪酬激励、效能保证、公共服务、公共关系、重大决策等方面的做法也值得借鉴。为此,本市政府借鉴香港、新加坡政府在以上多个方面的做法,对政府运作效能和绩效提升提出了以下建议。

二、政府卓越效能及绩效提升措施

根据第一轮的调研发现,项目组结合禅城的实际情况,并结合香港、新加坡先进的政府管理模式,从机制创新、IT增效、流程优化、激励机制等方面初步提出了九大建议。

2.1 建立区、镇街、四大功能区管理模式及联动机制

(1)区、镇街、功能区的角色、权限、管理模式定位

通过从管理模式、权限划分、角色定位、区域联动的角度,初步建立区、镇街、功能区的管理模式及联动机制。

(2)区、镇街权限划分建议

对政府服务以及面向社会的公共服务实现行政审批与技术审批分离,区级主要掌控民生政策、经济发展规划以及监察类事项,将基层民生服务、经济实际运作放在镇街,同时通过事业化或产业化把技术审批从行政审批中剥离出去,实现政府专注于核心事务。

2.2 为区领导设立效能管理中央控制仪表板

效能管理中央控制仪表板是效能电子化“亮剑”手段,直观的通过显示屏让禅城区领导全面和第一时间对当前重点工作的效能情况得以掌握,对出现效能问题的环节,及时发出预警信息;同时也可用于让各部门/项目负责领导规划、分析和报告绩效、判断趋势,最终帮助其制定更加明智的业务决策,科学地进行效能提升。通过效能管理仪表板奠定禅城政务工作管理精细化的基础,以行政窗口的效能指数为导入,逐步过渡到部门内部及跨部门协调效能提升的监控手段。

2.3 借鉴公私合营模式导入公共服务分包机制

通过引入PPP模式,可以有效的吸引外部资本减缓政府财政负担,分担政府的管理压力;有利于促进政府机构的效率,让政府能够抽出更多的精力专注于策划和管理。同时由于社会公司一般都是沉积行业多年的企业,拥有先进的经营理念、技术经验和管理模式以及雄厚的资本,这样将会带动公共事业项目高效的运作。在构建公私合营模式的监管机制方面,可以参考“管办评”机制运作,由政府负责行政管理和委托执行、指定监督机构进行绩效评估,交给当地社会专业机构运作按市场化进行运作,以保证公共服务、项目的运营效率。

2.4 建立公务员职系规划及薪酬激励体系

鉴于国家现有的薪酬体系,随着分配制度的进一步改革,无论是公务员队伍、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还是其他单位都将面临调整的机遇。建议实行效能工资、效能保证金(廉政公积金)制度,进一步增强公务员团队、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虽然目前国家还没有出台相应的政策,但作为CEPA6的先行先试点,禅城可考虑建立公务员队伍的横向发展通道――职系规划,并以职系为依据,从宽带薪酬切入,进一步将效能评价与公务员薪酬体系挂钩,从而建立起公务员的激励机制,从根本上激发公务员的内心推动力。

2.5 构建效能工作深化及保障机制

(1)建立效能提升为核心的流程持续优化及监察机制

通过短期、中期、长期三层次的流程优化,建立效能提升为核心的流程持续优化及监察机制。短期完成对区、镇街行政服务大厅服务流程评审及效能优化方案;中期完成对(试点)职能部门审批流程评审及效能优化方案;长期完成对(试点)跨部门协作审批流程评审及效能优化方案。

(2)借鉴香港效率促进组模式和架构建立效能组织体制

通过借鉴香港效率促进组运行机制,在禅城区实际运行基础上,完善目前禅城区效能办公室的职能,提高其服务范围和权限。

2.6 政府公共关系管理意识前置

建议禅城区政府(宣传部门),在现有党政宣传的基础上,进行公共关系前置,增加政府事务的透明度,与广大公众建立相互理解、信任、合作的持久关系,以便在公众中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争取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理解、谅解和支持。同时, 各部门在制定和执行的过程中要充分将公关的意识体现出来,获取最大公关效能。从而达到树立良好的形象,利于政令的实施,减少危机处理、保持内外良好关系的目的。

2.7 构建政府重大决策支持机制

(1)构建政府重大决策专家支持委员会机制

建立政府决策支持专家库,收录各个专业(战略管理、投资、人事、各专业技术、流程管理范畴的专家),及风险评估及审核专家,针对重大项目决策的专业及风险管理两个范畴提供专业指导意见,最终对领导班子的最终决策提供专业性的支持。同时重大决策专家支持委员会受纪律检查部门的监督,保障其决策的有效性。

(2)拓展行政决策公众咨询渠道

除了咨询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的建议外,应广泛征求公众市民的意见,以保证行政的透明度和政策的有效性,此外建议公众咨询应从目前的民生项目向重大经济项目拓展。

2.8 采用部门定期联席决策机制

为促进大部门间联系与配合,加强对重大问题和重大事项的沟通协调,建议应用部门定期联系会机制,通过部门召开联系会议,从业务流程的规划、执行、审批、保障、监督等各个环节入手,拟定牵头部门,厘清各部门职责,然后交由责任部门落实执行、效能监察办公室(效能促进小组)履行监督保障。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香港、新加坡政府运作模式进行调研分析,并从中得到有益借鉴,以提高政府运作效能及绩效,更好适应社会转型和经济新常态的需要。在今后发展中,应当积极研究先进地区和国家政府运作模式,不断汲取养分,不断完善本市政府运作机制,提高政府运作效能和绩效,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韩锋,袁艳芳,蒋平.政府部门卓越绩效评价模式应用的必要性分析[J].科技与管理,2011,03:59-62.

[2]陈新.职能转变视角下的政府绩效评估研究[D].南开大学,2014.

[3]陈巍.绩效评估与政府责任机制创新研究[D].湘潭大学,2013.

审批流程优化建议范文第5篇

Abstract: College institutions are not only the management organizations of the affairs, but also the service agencies, so to strengthen the style construction and to improve the service quality, are essenti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s. This paper takes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seal approval system in Party committee office and the school office of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rough the analysis on the change of work idea and the way before and after the revision of the system, the suggestions on how to strengthen the style construction of the college organization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are put forward.

关键词: 高校机关;用印审批制度;作风建设

Key words: college organization;seal approval system;style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5-0037-02

0 引言

近来,优化机关工作作风,转变工作理念,建设服务型机关的观念已在各大高校机关管理改革中蔚然成风。但是,长期形成的问题积重难返,一时难以取得显著成效,在高校机关中依然存在服务意识不强、工作程序繁琐且宣传力度小、标准不一、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本次办公室用印审批制度改革,就是针对以上机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保持机关服务至上、以人为本的传统原则,同时转变思想,改变工作方式,规范并简化用印流程、制作范本、多方宣传等以期在机关中形成工作高效、管理规范、服务认真的工作作风。

1 案例展示

“每次都为了不同的事情去校办盖章,隔段时间不去又忘记怎么办了;盖同一个章,但如果事项不同,审批部门和用印环节都不一样。不同的环节有不同的问题,问问题就像挤牙膏一样,有时自己都不好意思问了。现在好了,不光简化了流程,还把常出现的问题和正确范本都列清楚了,再也不用担心多跑路盖不了章了。”这是华北电力大学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印章制度革新后,工作人员得到的反馈。

办公室每年要受理几千份用印申请,约有一半师生属于初次办理,由于事先无人告知流程,加之每个人理解不同,经常出现“多跑路、盖不了”的情形。一方面,申请人自认盖章理由充足就急于用印,往往把必要的审批环节当成“折腾”,情急之下甚至要求不审批就用印;另一方面,面对日益增多的用印需求,复杂的审批环节和要求不一的用印标准,有时连工作人员自己都不清楚该如何办理,还要再向上请示。于是申请人在一次次被告知“应该这样”或“不应该这样”时,无论工作人员态度多么友好和善、委婉耐心,换来的依然是怨声载道。

为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建设服务型机关的系列举措落到实处,办公室受政务服务大厅的启发,开始规范用印流程,优化用印审批表,理清各类用印事项,制作流程图和审批表填写范本。本着规范、高效、实用的原则,工作人员在广泛调研其他高校先进做法、耐心听取师生建议的基础上,认真梳理用印事项,简化审批环节,化用印审批表。如将之前的组织机构代码证、事业法人证书复印件申请表与用印审批表进行合并,去掉原表中“用印类型”一栏,增加了“代办人”一栏,将用印名称由原来的填空变为列表选项。同时结合日常工作实际,绘制了新用印流程图(如图1所示),针对不同事项做了相应的示范表,并在易出问题的环节上标注小贴士,最后制成亚克力板摆在办公桌上,同时送至经常审批用印的部门,并把电子版在办公室门户网站上公布,方便咨询和办事的师生随时随地了解。如此一来,基本做到了一次性告知、一次性办结,实现了主动服务,既解决了以往用印的“乱、慢、错”,又使广大师生切实感受到服务型机关的实际效果,双方可谓是相得益“章”。

2 优化用印审批制度的启示

近年来,在中央和教育部“改进工作作风、建设群众满意教育”的号召和要求下,高校机关工作作风建设成效显著,但仍然存在着服务意识不强、服务形式陈旧、规章制度宣传力度小、实际执行中不作为等问题。“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这句话似乎成了各类机关作风的缩影[1]。

指出:“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要将管理寓于服务之中”,因此在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过程中,高校机关要树立“审批有限、服务无限”的理念,真正做到管理寓于服务。针对新常态下的新形势和新情况,高校机关既要在管理过程中做到严谨规范、稳定有序,又要立足服务打破经验定势,经常自问:已有经验做法还能继续提高服务效果吗[2]?本次办公室用印审批制度改革,在保持机关工作服务至上、以人为本“两不变”的基础上,主动站在被服务对象的角度,通过规范流程、去繁从简、制作范本、多方宣传等做法,实现了转变思想、改变工作方式的“两变”,凸显了高校机关高效服务、管理规范的工作作风。

2.1 保持“两不变”:服务师生初心未改、以人为本原则未变,体现出高校机关工作服务的永恒性

①服务至上,在实际工作中提高师生对机关的满意度。管理也是服务,而且应该是有品位、有修养、有责任心、有人文关怀的高质量的服务。因此我们还应该树立服务至上的理念[3]。用印制度改革后,办公室通过梳理各种用印类型,同时广而告之,在规范用印的同时,又提供了快速高效的服务,最终提高了校内师生对办公室工作的满意度。

②以人为本,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以人为本”既是方法要求也是目的指向,需要机关部门改进作风,进一步明确发展的方式和发展的目标;“以人为本”既是管理理念也是服务意识,需要机关部门改进作风,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4]。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使师生员工对机关工作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如果总是用过时的、陈旧的工作方式来应付新形势、新任务,就很难有大的作为。新常态下,高校机关工作需要以“以人为本”服务理念的不变应“日新月异”的万变,这就需要机关工作人员脚踏实地,围绕基层的发展和变化,真正站在师生员工的角度去思考,不断提高工作的预见性。此次优化用印审批制度,办公室工作人员从“要我做”变成了“我要做”,能够发现并主动解决问题,努力建立“一站式服务、一次性办结、一次性告知”的用印服务体系。

2.2 实现“两变”:转变思想服务为主、改变方式管理为辅,体现出高校机关常变常新的工作作风

①转变工作理念,在制度设计上考虑实际工作的可行性。当前,一些高校机关还存在着“屁股指挥脑袋”的本位主义,在设计制度时没有充分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缺乏必要的思考,习惯站在自己部门的立场上为了制度而设计制度,结果制定的制度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成为了新的瓶颈。这就要求高校机关在制度设计时,必须要转变工作理念,放下机关“架子”,贴近基层,充分考虑管理工作的实际和服务对象的可操作性。办公室在修订用印审批制度的过程中,不仅广泛听取用印师生的意见和建议,还对兄弟高校相关制度进行了调研,再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反复研究比较中制定了新的审批表。如为方便事务较多的“双肩挑”教师或出差频繁的教师,新表在经办人中增加了对代办人(委托人)的规定;再如将以往大量的填写项改为勾选项,简化合并了同性质、同审批人事项的流程,以大幅提高新用印审批表的可操作性和人性化程度。

②改变工作方式,在履行管理职责的过程中体现服务。服务绝对不是一味的顺承和忍让,行事有规办事有则,规章制度是机关进行高校事务日常管理的依据和手段。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与人方便与己方便,便是管理与服务的最佳平衡。如在高校印信管理工作中,科研项目的用印占高校全部用印的绝大部分,一年成千上万个项目如果一味地按照用印人申请院系审核科技管理部门审查主管校领导签批的流程走下来,不仅申请人要跑很多路花费很多时间,院系和校领导也要牵扯精力,而这些项目大部分是模板化的内容,只要科技管理部门发挥好审批职能,完全可以规避风险。因此本次用印审批制度改革中,办公室在取得校领导的授权后协调科技管理部门和各院系,将普通科研项目的用印流程调整为用印人申请科技管理部门审批校办形式审核,不仅大大节省了项目申请人的时间,也提高了办事效率,很好地体现了办公室服务师生、服务院系、服务领导、服务教科研的职能。

3 结论

高校机关作为管理学校运转的服务机构,服务和管理都是机关的核心功能。在实际工作中,流程和制度是机关实行管理的重要手段,体现着规范和制约;而服务则是机关工作的宗旨,服务质量的好坏决定着机关工作水平的高低。因此,如何在保证学校工作健康有序运行的同时做好服务,做到师生满意、领导放心,是一道考验高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永恒难题。总之,高校机关工作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参考文献:

[1]王芳.浅谈加强高校服务型机关建设问题[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6(01):35.

[2]朱瑞.提升管理服务水平的四个自问[J].办公室业务,2013(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