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当前小学生家庭教育的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小学生;网瘾问题;自主教育;解决对策;纠正措施
在信息化网络大潮中,人们越来越关注青少年的网瘾问题,非常重视利用网络规范管理来解决小学生的网瘾问题。经过分析,小学生的网瘾问题应该是小学生面临的网络教育、家庭教育以及学校、社会教育的缺失,这是综合性的解决,其中,小学生自主教育应该在家庭、学校以及社区中进行重视,利用不同有效的网络教育保证实现小学生的自主能力的提升,这才是问题解决的关键。
1小学生网瘾的纠正中的自主教育
只有充分重视小学生对于网络的自主教育,结合家庭、学校以及社会教育对于网瘾问题的重视,这样才能更好培养较强的网络自主教育能力,解决小学生的网瘾问题[1,2]。
第一,从防治网瘾的动力来分析,应该从小学生的内因和外因相互结合的角度来进行网瘾的防治处理。纵观当前的网瘾问题防治现状,较为缺失的则是关注于小学生自身内心的教育和培养,应该要求他们具有强大的内心,当前的教育组织形式中都没有重视如何有效激发小学生的网络自主教育问题。
第二,结合教育的最终目的来看,通过教育形式的表现,应该重视在离开教育环境后小学生对于网络的表现,是否具有较强的自主能力,以及较强的自主教育意识。否则,这样的形式则不适合于小学生的网瘾防治工作,是一种无效的教育形式。
第三,从人性角度分析,应该学生的爱玩的天性,但是,应该通过积极手段和措施,对于这种贪玩的天性进行积极的引导,可以将网络作为小学生的游戏媒介之一,但是,应该注意,这绝不能是唯一。为了满足小学生爱玩的天性,应该积极组织各种类型的户外活动。经过统计,独生子女的小学生产生网瘾的问题较为严重,这可能是由于他们从小比较孤独,缺乏必要的人际交往所致,这种环境下,往往只能求助于网络来寻找现实生活中缺失的交往。
2小学生网瘾纠正中的家庭教育
还应重视小学生的教育组织中的家庭教育,家庭一直在承担者小学生的教育工作。根据统计数据调查,超过60%的小学生在上学前就已经接触到了互联网,他们经常抱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不放,有的家长也将电子游戏成为哄孩子的法宝。由此可见,小学生网瘾防治工作中,家庭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部分家长坚决反对孩子上网,杜绝一切上网的可能性;有的家长则是放任不管的态度。上述两种态度都是不可取,因为父母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家长坚决不让上网,不说明孩子就不会上网,他们还可能去网吧,这样往往容易引发更大的问题。所以,应该避免家长走向极端式的网瘾防治教育[3]。
由此可见,家长应该采取“疏导”策略来指引小学生上网,而不是坚决的“防堵”措施。比如,家长可以和孩子进行上网公约,明确规定在家庭中的上网时间,每天不应超过半个小时,还可以对于上网内容进行探讨。在此过程中,应该保证家长的榜样作用,家长上网也应该遵从公约要求,做到“育行一致”,这样有利于对于小学生的言传身教。所以,家庭的网络利用与网瘾防治问题应该作为一个新的家庭教育课题予以必要重视,并能够在平时多进行这方面教育的培训,寻找相关问题的处理经验,这样能有效解决家庭中的小学生网瘾问题。
3小学生网瘾纠正中的学校教育
另外,在小学生网瘾防治中,还应该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保证能够通过学校的努力,不断保证小学生的网络自主意识得到提升,能够具有良好的自我控制力。通过学校的各种活动,能够积极利用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建立良好的网络教育理念。转变小学生对于网络的错误认识,扭转那种上网的目的就是看电影、听音乐、玩游戏的方式。在学校的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课堂引导不够、信息技术课时不够、专职教师缺乏等问题,这样就是使得计算机信息课程大打折扣,不能有效引导学生进行网络资源的查找,以便提升自我学习能力。一般的课程上机实践中,都是利用不联网的电脑进行绘图、打字等,不能激发学生兴趣[4]。同时,由于并没有列入成绩考核,小学生以及教师也没有重视信息技术课,这样就会造成网络教育的失败,这也是在学校教育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应该花大力气解决上述问题,保证小学生具有良好的网络观念,这样才能实现网络自我控制能力,解决网瘾问题。
4小学生网瘾纠正中的社会教育
在进行小学生网瘾防治工作中,还应该重视社会教育。经过统计,在社会教学中,针对小学生的网瘾防治问题,并没有提出有效的引导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还会造成问题的恶化,比如,社会上有很多追求经济效益的网吧业主,他们并不重视孩子的身心健康,对于逃课的孩子依然提供网络上网服务,没有对于小学生进行必要的劝解工作。所以,应该进一步保证积极挖掘社会教育的积极功能,可以结合国外先进的社会教育经验,不断总结,取长补短。当前我国的社会教育具有明显的职业化和成人化的特点,并没有有机结合家庭、学校等其他教育组织形式的介入,并没有保证小学生具有良好的网络操作平台。当前,部分社会人士组织提出了“绿色网吧”,旨在帮助小学生构建一个网络学习环境,能摆脱对于网络游戏以及不健康因素的影响,提供正确的积极引导。从国家的层面来说,也应该落实具体的工作,比如,可以对于上述的民间机构提供必要的优惠政策,这样更能鼓励建立专门适合于小学生的学习网吧,营造良好的社会学习氛围,更好促进社会、学校、家庭的三者之间的教育结合。
5结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网络大潮中,我们的传统生活正在受到改变,针对小学生网瘾问题的纠正,应该重视其自主教育意识及自主教育能力的培养,充分从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角度进行有机结合,保证提供有效防治小学生网瘾问题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孙宏艳.家庭应成为预防青少年网络沉迷的第一道防线[J].教育科学研究,2012,(1).
[2]李爱萍.一场艰巨的”迷宫”突围战――谈谈中小学生网瘾[J].江西教育,2008,(7).
关键词:小学生;品德教育;策略
小学生的未来就是祖国的未来,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关系着国家的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当前,小学生品德现状令人担忧,对小学生的品德教育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对其改进教育方式充满着紧迫感,倍感社会、学校和家庭的使命之重、责任之大。
一、小学生品德教育的社会策略
1.社会团体组织要共同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各社会团体及社会组织要时时关注社会现实中的不文明现象,严于律己,遵纪守法,使我们的生活环境宁静祥和。同时,作为社会的一分子,要时时刻刻关注小学生的思维、言行,一旦发现有不好的苗头,要及时制止,耐心教诲引导,并向教育机关和学校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使小学生走向健康、文明的人生之路。
2.政府教育部门要大力给予足够的关注
重视小学生品德教育是抓好德育工作的根本,而“重视”并不能单靠自觉性来实现,还必须借助政府和教育机关的管理机制去约束,从而保证“德育为首”教育思想的真正落实。因此,在建立对德育工作实施管理约束机制下,政府机关和教育部门要加大投入,强化各级(特别是农村)教育基地建设,让优良教育软硬件设施相互作用与支持,达到最佳的理想状态,为深入扎实而有效地开展小学生品德教育提供可靠保证。
二、小学生品德教育的家庭策略
1.家庭各成员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开端,在整个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家庭教育的目的,是要孩子健康成长,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家庭教育的重点应将思想品德和良好的个性培养放在首位,先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再教育孩子如何做事。家长要改变传统的长辈作风,不能再以高姿态的角色在生活中展现,要与子女平等尊重,相互沟通,这样才能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环境,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才能更好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2.家庭各成员要更新教育理念,掌握科学、正确的教育方法
父母要根据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而不断学习,根据实际情况,以正确的教育方法去帮助孩子的成长。作为家长,在紧抓、注重子女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把培养子女品德的优良品质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子女长远健康地成长,在面对社会现实生活的种种问题时能够从容面对,做出正确的选择。
3.家庭各成员应注重言传身教,在品德上起到表率作用
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父母的兴趣爱好、品行修养、言行举止、为人处世,甚至衣着打扮、生活习惯都会影响到孩子,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多学习文化知识,提升自身素质,加强自身修养,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提升家长自身素质帮助子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拥有良好的道德情操,为子女的健康向上成长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4.家庭教育应该参与到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当中去,构建全面的育人体系
家庭要努力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配合,端正自己的教育思想,使自身的教育观念、内容、途径和方式等方面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与需要。一方面,家庭应加强与社会现实环境的接触,让子女广泛地接触社会现实生活各个方面,开阔视野,多方面汲取社会道德的积极内容;另一方面,家庭应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德育工作中,充分了解学校在对子女品德教育方面的要求,配合学校为培养子女良好道德品质努力。只要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就能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洛松泽措.浅析德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J].实践与探索,2011(05).
一、优良的家庭环境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家庭是孩子最先接触与长期生活的场所,孩子的吃、穿、住、用都是由家庭供应的,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也都是在家庭里解决的,孩子在每日每时的各种生活活动中受到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
首先,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对孩子的影响极大。如住房、设备、经济收入与开支、营养供应等都直接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与健康。家庭经济条件富裕对孩子的成长可能有利,也可能有害,关键在于家长如何对待与安排。家庭对金钱的态度和对花钱问题的处理,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他的理想与志趣。居里夫人小时候家庭经济不富裕,父亲是个中学教师,正是父亲对小心收藏在柜子里仪器的爱惜和珍视,吸引了小女儿科学探索的最初兴趣。还有,家庭的环境布置、生活方式对孩子的成长也有不可忽视的积极的作用。
其次,家庭的气氛对孩子的影响也不能低估。从小生活在好学的环境里的孩子求知欲就较高,把书当成好朋友。和睦的家庭能使孩子情绪稳定,学会关心、体贴别人、尊老爱幼;相反,夫妻吵架、婆媳不和,这些不好的样子会在孩子成长的心灵上打下烙印。
二、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教育
(一)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
家庭教育态度的不一致,表现在父母以及老人对教育孩子的态度不一致。由于夫妻双方的素质教养与生活经历不同,而有时又缺乏必要的协调和理解,导致在将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这个大目标上的看法不相同,因此在施教时对于“爱”的理解会各不相同,投入爱的方式也就不同。由于年龄和生活经历的不同。老人和父母在对待孩子的要求认识情感上也常常是不一致的,所有这些情况都导致了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上的不一致。在这种矛盾的家庭教育环境中,孩子接受着两种不同的教育信息,自己的行动常常同时得到肯定与否定的两种完全不同的评价。为了适应矛盾的环境,孩子就需要不断的将自己的认知行动进行心理调整,最终的结果是易使孩子形成两面性的人格,缺乏责任感,产生消极影响。
(二)片面的家庭教育内容
我国的教育方针中要求德、智、体、美、劳共同发展。而现在的家庭教育中,片面的追求学习成绩和分数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家长的眼睛就只盯着“智”,把学习好当做好孩子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孩子的道德品质教育,认为只有学习好的学生才是人才,而不考虑孩子的智力水平、学习的品质、学习能力、身体条件等等。由于家长灌输给孩子的都是学习,而学习的目的与动机仅仅就是为了升学,再加上缺乏全面的教育,导致孩子缺乏远大的理想,缺乏对家庭、团体、社会的责任感.而死读书,缺乏各方面的实践能力,必然会导致孩子自理能力、交际能力、适应能力的低下,以后很难经受社会的考验。
(三)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气氛对孩子的智力开发、情感陶冶、个性塑造和道德品质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一个和睦、温暖、重感情、守信用、充满朝气、积极向上的家庭,可能铸就孩子健康的心理。反之则极有可能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不可弥补的创伤。如果父母意志薄弱,优柔寡断,好吃懒做,只知索取而不愿付出辛劳,自私自利等等。那么,家庭气氛的种种弱点就会感染孩子,并通过孩子这面镜子折射出来。
三、重视家庭教育,营造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环境
教育孩子,力量只能合,而决不能分。那么“合”在什么地方呢?这就要求家长认真地回顾一下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有没有需要改正的地方,谦虚的态度和必要的学习是必要的。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而闹矛盾,这样只会降低长辈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在可能出现这种情况时,有一方要以冷静的口吻劝说对方暂停教育,协商之后再进行教育。
关键词:小学德育;成长教育;重要性;实施策略
小学德育活动的有效开展能够为学生成长教育探索出全新的教育模式和教育实施策略,为长期的德育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一、小学德育在学生成长教育中的重要性
小学德育在学生成长教育中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一方面,小学阶段是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是很单纯的,处于德育启蒙阶段,对世界的认识还很模糊,因此任何不良的教育思想都有可能转变他们的道德观念。在如此关键的时刻,小学德育工作要重视学生成长环境的塑造,重视学生整体成长方向的引导,全面关注小学生的成长,让其能够尽快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所以,这个阶段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引导这些懵懂无知的小朋友建立起正确的道德意识、道德理解、道德判断及道德品质。另一方面,小学德育工作能够改变当前一些小学生之中的不良风气。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很多小学生存在很多道德问题,例如:不尊重他人,缺乏同情心、宽容心、孝敬心等。推行有效的德育活动能够改变这些问题,让小学生关注到怎样的成长方向才是对自己最有利的,这样就能够让小学生不断发现自身的优点与缺点,用正确的态度来看待自身,提高自身的认识价值。
二、小学德育体系中成长教育的实施思考
1.推行成长记录教育模式
成长记录的教育模式源自国外引进的优势化评价方式“成长记录袋”,但对这种模式进行了中国式的改良和发展创新。成长记录的教学模式更重视对“成长内容”的记录,将有关学生德育表现的证据收集起来,通过合理的分析与解析,反映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反映学生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与进步,并通过学生的反思与改进,激励学生取得更高的成就。成长记录的具体内容包括:①优缺点卡:用来记录学生一学期来学习兴趣、方法、习惯等方面的优缺点,看看优点是不是增加了,缺点是不是克服了,目标是不是已经达到了。②家长与教师的评价:家长与教师要对学生的发展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要以鼓励为主。③学生的荣誉内容:包括各类型的奖励、鼓励和优势评价内容,获奖证书和奖状,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认知暗示。④其他内容:自我简介、照片、成长目标、自创作品。对成长记录的管理要推行三级管理:①学生自主管理:成长记录袋的基本内容是学生作品。学生有权自主决定投入什么作品。作品的收集是有目标的,是能够看到自己在某一方面成长进步的,要留给学生发表意见和反省的空间。②教师的管理:教师的管理是成长记录的关键,教师要经常观察学生的记录情况,对年级低的学生更是要详细进行指导,并组织学生进行互相评价,让学生给对方鼓励的话语,教师也要及时参与成长评价。③学校的管理:学校要经常组织成长记录的德育活动,组织评选,评选出进步最快的学生,树立成长榜样。
2.发挥课程作用,输送成长价值
小学阶段的学科教育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德育活动要发挥课程作用,为小学生输送成长价值。例如:语文学科能够指导学生读有关的书,出有关墙报,办有关小报,写有关评论,开展演讲会、朗诵会等各种活动,实行全面教育,综合治理,形成集体舆论,充分发挥多渠道功能。美术等艺术学科也能够让学生在创作之中体验生活美,传递正面情感。总之,课程即营养,教师还要针对成长教育,设计专门的德育课程,如国学诵读、礼仪教育、写字、英语口语等,学校每学期根据教学计划和学生活动计划开展。
3.家庭教育是学校成长教育的补充
学校是专门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主导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的班级教育模式不可能更好地照顾到每一名小学生,因此学校德育活动也要重视对家庭教育的指导,通过整合家庭教育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家庭教育的指导措施包括: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利用家访的有利时机对学生家长进行个体指导,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高家庭教育的针对性与科学性。另一方面,要建立 “教师-家长交流表”,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定期填表的方式相互问答交流,积极沟通,使教师可以掌握到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得到及时的信息反馈。
参考文献:
[1]邵 军.“学在课堂”:让学生在自主构建语文中成长[J].课程教学研究,2015,(7).
关键词:韩国;中小学生;思想行为;案例研究
H195.3
行为方式是思想观念的外化表现,思想观念的形成受各方面教育影响。中小学生处于成长期,心理上具有变化快、可塑性强、接受教育最佳等特点,所以中小学生的思想观念反映了他所受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本文旨在通过案例分析韩国中小学生的行为表现,来了解其思想观念,从而研究出韩国面向中小学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案例分析中,以中国教师的视角结合国内中小学生的思想行为表现,对两国情况进行对比,以期探究韩国中小学生的教育方式对我国中小学生思想行为教育的有益启示。
中小学生思想观念形成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从社会教化、学校教育、家庭教养三方面展开。下面我们通过案例来分析各要素对韩国中小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注:本文案例来自韩国全罗北道某郡汉语冬令营生活实录,共有中小学生62名。)
一、社会教化方面
案例1. 汉语冬令营的课程中安排了安全教育讲座,这里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小学3到6年级,初中生不到10名。令中国教师惊讶和佩服的是,消防队老师提问的很多问题,大部分学生都能答出来,包括救援措施和自救措施。通过了解得知学生主要是通过电视公益广告、网络以及公共场所的宣传海报获得这些知识。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宣传媒体对人们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如何充分利用这些媒体对中小学生实施有益教化,则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案例中大多数学生对安全知识的掌握反映出韩国充分利用社会宣传实现了对中小学生的有益教化。韩国公益广告的趣味性、文化场所宣传的普及性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小学生的思想行为。笔者也曾在国内某县级市的小学担任过辅导教师,在与学生谈论安全知识时,大多学生表现不了解、不关心、觉得安全问题离自己很遥远的态度。由此可见,国内在利用社会宣传影响中小学生思想行为方面有待加强。
二、学校教育方面
案例2.冬令营5个汉语班举行‘中国风教室’评比活动,中国教师考虑评比性,便按自己想法一一装饰,在遇到脸谱个数分配的小问题时,问韩国教师的意见,没想到韩国教师认真地召集所有学生过来,向他们介绍情况,问他们的意见,还给他们商议时间。经过小学生们的“发言、讨论、商议”,最后派出一个学生代表说出了“决策”结果。
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影响主要是通过教师实现的,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教学风格不同,学生所呈现的特点不同。美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等人研究表明:民主型管理风格的教师教育出的学生具有完成目标一致性,行动积极性、主动性,很少表现出不满情绪等特点。案例中,韩国教师在面对有关班级决策的小问题时都会征求并尊重学生们的意见,而学生们也有行使权利的意识,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这种民主性教育渗透在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公民意识,便于今后行使民主政治权利。笔者发现,国内的中小学教育大多重视应试教育而忽视了学生的公民性教育,未能充分将公民性教育内容的普及和实践贯穿到教育内容中去,如民利的行使、公民义务的履行等。
三、家庭教养方面
案例3.汉语冬令营入营第1天,一楼大厅入住登记处。妈妈走在前面,男孩提着皮箱跟上,办理完登记,妈妈说:“能找到217房间吧?你自己看着办吧?妈妈走了。”他说:“恩。”妈妈转身走了,男孩干脆地提着皮箱小跑着上了楼梯。
陈永胜在《家庭教育对中小学生社会适应力的影响》一文中,运用了大量的调查数据得出结论:家庭所处的社会环境、独生与非独生家庭结构、家长的文化素质与教养方式对中小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有直接或潜在的影响。而且根据鲍姆宁的研究,专制型家庭教养方式下的学生具有容易消极、被动、依赖、做事缺乏主动性等特点,放纵型家庭教养方式下的儿童多表现为任性、自私、无礼、独立性差等,而民主型家庭教养方式下的儿童多活泼、自立、善于交往、富于合作精神等。案例中的韩国妈妈对男孩的“放手”教育可见韩国家庭教育的民主性,注重培养孩子生活的独立性。而笔者在国内开学第一天看到的景象却是:爸爸妈妈拎着大包小包在前喊,爷爷奶奶在后提着水杯和零食催,而中间的“小皇帝”、“小公主”学生吃着零食慢腾腾。中韩送孩子上学景象的巨大反差,反映了中韩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同,导致孩子的思想行为表现不同。国内在进行家庭教育时需要适时大胆地给予孩子自,放手让其实践,培养其独立自主的意识。
四、结语
中小学生作为受教育阶段的社会个体,其思想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教化、学校教育、家庭教养的影响。本文通过案例分析韩国中小学生的思想行为,得出韩国面向中小学生进行教育的有益启示。社会教化上,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宣传媒体进行知识普及,拓展中小学生知识广度和深度,提高中小学生各方面的意识,培养其应对事件的能力。学校教育上,教师将公民性知识内容的普及和实践贯穿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给予中小学生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机会,培养学生具有公平民主的权利意识。家庭教养上,父母采用适时“放手”的民主型教养方式,在生活上给予孩子更多锻炼的机会,更容易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永胜.家庭教育对中小学生社会适应力的影响[J].山东青少年研究,1995,02.
[2]赵丽霞.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基本道德品质调查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2,07
[3]靳义亭.论中韩两国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的差异[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6.
[4]冉乃彦.小学生道德学习中教师的作用[J].中国德育,2007,02.
[5]李军兰、施文海.中韩两国小学道德教育比较研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