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系统规划理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GIS是以测绘测量为基础,以数据库作为数据储存和使用的数据源,以计算机编程为平台的全球空间分析即时技术。它利用地学模型来分析空间数据,对环境、资源等空间信息进行管理、分析,并进行动态变化的预测、预报,为各行业的管理和规划服务[1]。由于旅游规划中的多数信息直接关联着空间位置,因此,将GIS应用于旅游规划中显得尤为重要。
地理信息系统是构建与应用旅游规划信息系统的基础软件平台和核心技术。近几年,开发及应用旅游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规划旅游方面的核心点,而其最受关注的新领域为GIS信息技术在旅游规划信息系统中的构建及应用。
一、构建与应用的旅游规划信息系统概况
国内外学者对旅游信息系统的研究主要是重点概述旅游信息系统的架构及功能,对GIS应用于旅游规划系统的研究较少。GIS具有综合性强、拓展面广、时空跨度大的特点,将GIS应用于旅游规划信息系统的构建,能解决其构建中的关键技术与重要功能等问题。目前,旅游规划信息系统尚处于设计概念阶段,其正逐步探索更广泛的应用领域,以拓展GIS旅游规划系统的应用范围,增强技术实力。
通过相关研究分析,借助旅游规划信息数据库、空间分析方法库等技术,逐步构建了集合空间查看、分析及网络分析功能为一体的GIS旅游规划信息系统,可使其有效实现管理图文一体化、基址分析自动化、规划成果可视化的旅游规划目的。
构建基于GIS旅游规划的旅游信息系统,不但能大力推动旅游规划中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而且能有效提高旅游规划与管理的科学性、客观性及实效性。结合GIS技术构建旅游规划信息系统,需先建立旅游规划信息数据库,它是旅游规划数字化、定量化、信息化的关键内容。
二、旅游规划信息数据库的构建
旅游规划的基础及核心环节在于资料信息获取全面、准确,其工作量大,投资大且其过程较为繁琐。与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相对比,搜集数据信息在旅游规划信息系统中占到85%以上的开发系统总造价。因此利用GIS技术构建旅游规划信息数据库,对数据的编辑、处理与分析有重要作用。
数据库的数据组织和管理是系统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工作效率和用户的使用。因此,数据库的实现就显得尤为重要[2]。旅游规划信息数据库系统不但应具备空间数据库,而且应具备非空间数据库。对旅游规划的对象而言,空间数据库主要包括:规划区地形要素数据库、动植物物种数据库、环境要素数据库、各类用地要素数据库、交通要素数据库、代表景点图像库等。非空间数据库主要包括规划区历史文献资料、行政、经济、管理及规划人员档案资料等。通过这些数据库可以加强对旅游规划对象各方面情况的了解,以便更好地经营管理。
运用GIS对旅游规划数据进行合理有效地的组织、处理与管理,采用合适的分析方法将GIS与旅游规划信息系统构建有效结合,能使得旅游规划信息系统更科学、更全面,并能有效实现分析客源市场、选址旅游设施、组织旅游路线及计算旅游环境容量等各个环节的智能化[3]。
三、旅游规划信息系统中GIS的应用
(一)分析旅游客源市场
旅游区的发展不仅取决于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更关乎客源市场的辐射范围。景点的吸引力越大、市场辐射范围越广、景区的可进入性越强,越能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因此,研究客源市场是旅游规划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分析旅游客源空间
应用GIS对有关于旅游地人口分布、吸引力影响因素及目标群体分布等方面的地理空间属性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加入旅游者空间行为规律的因素,分析出旅游地客源的地域范围。
2、叠加旅游客源属性
对上述分析的结果叠加客源属性进行分析,成图,最终把不同旅游规划策略下的参考方案提供给规划管理者。
(二)规划旅游设施分布
所谓的最优区,也即在各种意义的最优目标下,分布最优的产业、基础设施位置,关联着布局空间问题,通常可归属为选址问题,而其选址问题关系到人类生产、生活、娱乐及文化等多方面。同时,旅游设施占有旅游投资规划较大的比重,不合理的规划布局将严重损失投资成本,污染生态环境。对此,开发与建设时,旅游区选址的科学性、旅游设施的合理布局显得至关重要。
1、分析整个建设区域
利用GIS的拓扑叠加功能,通过地形、地质、气候、交通及方法模型等得出与旅游资源评价图叠加来分析要建设旅游设施的整个区域。
2、确定设施空间布局
利用GIS的网格分析功能来设置最佳的景区内交通设施,宾馆、饭店等基础设施最合理的布局;且可利用GIS的缓冲区分析功能来确定所需建设的旅游设施与旅游设施外的某种影响或保护辖区。
3、检验设施选址效果
利用GIS数字高程模型(DEM)来检验某点相对周围区域的可视通透性,便于在全局上考虑旅游旅游设施之间的通视性效果。
(三)选择与组织旅游线路
旅游线路设计是旅游规划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旅游线路是旅游产品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实际上是旅行系统在线性轨迹上的投射,将各种单项的旅游产品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把GIS技术应用于旅游线路设计中,可以将旅游线路定量化,并大大提高各种单项旅游产品之间的有效组合,合理安排旅游时间,以增强旅游过程中的特色[4]。
规划风景旅游区的游览路线是一项微观问题。相关旅游组织认为,旅游区通过鼓励旅游者亲自感受的有效方式之一即是开发有趣的自然途径,使其成为旅游区的重要吸引物。对此,以设计自然游径为例,探讨游览路线在景区内的GIS辅助设计方法。
1、设计自然游径的主要特点
通常长度需限定在0.5-1.5公里内,使旅游者走完时间限定在30-60分钟之内;环形单行线路是游径的最佳形态,起始点设在同一地方;沿途设置解释系统;具有吸引力的游径景观,途中不可有坡陡、泥泞地及其他障碍物。
2、GIS辅助设计自然游径
与GIS应用其他项目有一定相同之处,GIS辅助游径设计最重要也是尤为关键的环节在于搜集数据并输入GIS空间数据库。利用GIS网络分析模块,通过运用GIS的相关分析功能处理与分析数据,分析最佳路径、优选出最佳方案、汇总最终结果,为旅游管理部门提供参考意见。
(四)设计景区旅游路网
1、搜集与管理路网数据
在规划景区路网中,可将有关路网的空间和属性信息经过数字化,输入GIS空间数据库,构建图形拓扑关系,图文连接关系,反映数据的三维特性,便于转换、存取、查看及更新数据。再按照地形、旅游管理等数据规划次一级地区,由属性数据文件间的连接而得到各个区域的综合属性,进而明确交通结点位置,落实一体化管理图形及数据文件。
2、分析路网数据
按照GIS的重合、分类及分析网络等多空间分析功能,在规划景区路网时,需首先分析各区间的地形、资源、经济、人口状况及资源分布等方面[5];明确各交通结点的吸引范围及力度;之后考虑状况,完善路网布局;最后叠置路网的范围、吸引力度,可实现路网的综合服务目标,进而可全面落实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3、输出路网规划产品
在规划景区路网时,GIS可提供分析网络数据表格、网络最佳图,交通流预测结果和分配交通流等,同时可预测模拟规划方案。
(五)计算旅游环境容量
旅游需探讨旅游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对应地,旅游规划则需探究旅游环境容量和游人规模,并按照供需匹配的基本原则,动态化平衡二者间的关系[6]。
1、旅游环境容量的要义
在一定时期内,旅游区在不可再生资源未耗尽,未破坏生态环境,长期稳定旅游景观的前提下,所能承载的旅游活动最大容量值,也即旅游环境容量的要义。
旅游环境系统中某一要素发生变化会改变其容量;而表现为一定值域范围的旅游环境容量,可利用一定的手段来测定。对此,旅游环境容量具备一定的综合性、反馈性及动态化、测量性等多方位特征。
2、测量旅游环境容量
测量旅游环境容量涉及旅游环境各子系统间的关系,是旅游理论研究中的关键点,也是规划与管理实践中的旅游的有效工具。对此,可利用GIS辅助测量模型进行旅游环境容量的测量工作。在GIS数据库内,以矢量形式输入旅游地旅游景点分布图及旅游路线图,通过变换、配准投影,系统会重建拓扑而自动赋给每个景点的面积字段值、赋给每条旅游路线的长度字段值、之后,在各矢量要素的属性表内,添加两个字段值,即将各景点和旅游路线的容量标准和人均利用时间输入到属性表内。
通过此方式,GIS数据库内将输入所有旅游环境容量测量的变量。与此同时,各景点、路线的容量值可作为属性数据在GIS环境中以地图形式可视化、显示及查看,对比实际旅游接待统计人次数,计算其容压值,进行动态化检测景点、景区、旅游线路,以此作为调剂旅游量的重要参考依据。
结束语:
本文基于旅游规划、地理信息系统及其数据库基础原理,提出了旅游规划信息数据库构建的重要技术环节。进而将可视化功能的旅游规划信息系统应用于分析客源市场,在设计旅游路线中应用网络模型与叠置模型,旅游规划过程中重点应用空间测量,全面落实了数量化、模型化及信息化旅游规划。
此外,受各种影响因素的限制,本文还有一定的欠缺之处。针对数据信息的问题,未真正深入探讨基于GIS旅游规划系统,对构建及应用规划数据库有一定程度的制约。对此,基于进一步完善的系统理论体系的前提下,依托软件技术,使研究开发系统技术得到有效加强。
参考文献:
[1]黄非亚,王晓东.GIS技术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初探[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2,4-5.
[2]赵俊兰,赵洪岩. 基于GIS的旅游信息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J]. 测绘科学.2009,(4),208-211.
[3]何雨.旅游规划概论[M].旅游教育出版社2008.
[4]付晶,郑中霖,高峻.GIS技术在旅游线路设计中的应用[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3),92-97.
[5]郑朝洪,陈文成. 基于GIS的旅游度假区区位选址分析[J].测绘科学.2010,35(2):180-182.
[6]马勇.李玺.旅游景区规划与项目设计[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是对电力系统长期、中期的规划设计。在我国电力工程中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具有较强的导向性。在进行电力工程规划设计的时候,涉及到系统规划设计的内容有:分析预测电力工程建设现场的电力负荷指数;处理周边地区电源规划情况;分析电力负荷数据,完善电源规划机构,平衡电力与电量;选择科学的电力工程接入方案;正确计算电力工程介入方案,确保方案的准确性;深入分析计算结果,综合考虑经济效益与方案技术的关系;主义考虑电力设计相关学科,借鉴电力学科资料。
(一)电力负荷预测与分析
电力负荷预测与分析是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中重要的准备工作,对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有巨大意义。电力负荷需要经过相关人员周密的计算分析,才可以给予电网规划设计获得具有参考价值的数据与信息。对中短期负荷的预测,应该分析我国经济发展情况,分析近几年来经济数据,知道我国经济大概发展情况,从而对电力最大负荷的层次进行分析。另外,规划设计人才可以参考已经完成的大规模电力系统情况,参考其电力负荷数据,对其进行分析,预测电力负荷,这种方式是我国电力负荷预测常采用的方法。预测电力负荷的方式比较多,比较常见的是预测方法、专家预测和模糊理论等。我国电力工程运用这些方法来预测分析电力负荷。分析负荷增长原因,从而可以分析出电力系统发展趋势,从而进行科学合理的电力系统设计。
(二)电源规划情况及出力
电源规划是对即将建设工程供电量分析,其周围的电网建设的规划研究,实现电力工程建设目标,是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电源可以分为统一的调度电源和地方性电源两种,其中统一的调度电源是指电网调度统一的大型发电站;而地方电源是具有专用的发电设备的小型的地方性的水电站或发电站,每种电源发挥着作用是不同的,另外电源设备的投入使用可以看出电力系统规划的资金使用情况,对电源的出力情况进行分析可以有利于下一步工作的开展。
(三)电力电量平衡电力电量平衡
对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是具有制约作用的,根据电力负荷预测和电源出力分析,电力工程项目所在的供电区域、所在地区的电力与电量进行计算,平衡计算结果并对其进行分析,电力电量的平衡需要考虑分区间的电力电量的交换情况,这样就可以将电力工程的规模与布局确定下来。根据分析预测的电力系统各水平年的最大负荷,再根据各类电源的出力情况,可以计算出电力电量的盈亏,确定电力工程系统所需要的变电设备容量、所需要的发电量。确定的电力工程系统需要的容量应该是要加上系统需要的备用容量。
(四)接入系统方案接入系统方案
拟定的过程需要考虑电力工程的特点和电网的发展情况来确定,还需要考虑政府部门的相关意见及电网规划来进行方案的比较,使得拟定的方案时效性与实用性更强。接入系统方案要注意节远近结合,综合考虑节能降耗、节约用地,并运用电网新技术。同时需要提出电力工程项目各方案的规模与布局,终期近区电网结构、供电电压及运行方式等内容。
(五)电气计算电气计算
主要包括潮流计算、稳定计算、短路流计算和无功补偿计算。潮流计算是对电力网中电压分布和功率的计算。潮流计算可以计算中电网各网络原件电力损耗、电网各节点电压和电力潮流的分布情况,可以分析各接入系统方案的经济性、合理性和可靠性。稳定计算是对电力工程西戎的各故障情况进行模拟计算分析,确定电力工程系统稳定水平和稳定问题,稳定计算是以潮流计算为基础的,可以校验电力工程系统各个接入系统方案运营是否满足稳定性的要求。短路电流计算是验证故障短路在给定的网架中电气元件产生的不正常的电流值。短路电流计算可以校验电气设备,在发生故障的时候切断短路电流,减少短路带来的损失。无功补偿计算可以减少由于传输无功功率的各网络元件造成的电能损耗。
(六)方案比较分析比较方案
可以使得运算结果符合实际需要,确保电力系统更加可靠、安全,对方案进行横向纵向多层次的分析比较,可以形成最优化的方案,得到的方案设计是最符合实际需求的。
(七)系统专业提资
通过合理的系统设计、可靠的系统电气计算,选出综合条件最优的推荐接入系统方案中,确定电力工程项目的投产时间和建设规模,为电力工程规划设计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和有效的设计依据。
二、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工作的经验总结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力系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在电力工程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更好的进行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是电力工程规划设计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本人认为在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准备阶段应该了解大网区的基本情况和特点,收集附近地区电力系统情况,并将其录入数据库,作为电网现状的基础资料,了解附近区域电网发展变化情况,将其发展规划录入数据库中,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在电力系统设计的时候应该时刻注意电力系统发展变化,收集更新数据资料库,掌握附近地区变电站、电厂和电力路线的数据资料和分布情况,收集当地负荷情况,计算各类系统电气,配合电力项目工程项目工作,不断更新完善基础数据。
三、总结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GIS);城市规划;应用
1引言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是一种空间信息系统 ,它将计算机技术 、空间信息技术以及管理科学等学科紧密而有效地结合起来, 采集、储存、处理、检索、分析和显示空间物体在地理上的分布和它们之间属性的相关, 它利用地理模拟分析方法通过内置的运算程序对采集到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适时提供多种动态的地理信息 ,为地理研究 、综合评价 、管理 、定量分析和决策服务,是一种综合性的地理信息搜集、分析、处理和输出综合技术体系统。
2 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和面临的问题
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就是查明城市区域范围内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经济地理条件、城市建设条件、现有经济基础和历史发展特点和在区域生产力布局和城镇体系轮廓方案基本确定的基础上,确定城市的地位和作用,确定城市发展方向和城市性质,拟定城市发展的合理规模,选择城市各功能部分的布局和用地。常规的城市规划设计都是在测绘人员提供的测绘图件、资料基础上进行。以往由于规划设计涉及信息众多,如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环境、历史、土地评估、人口发展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等等,存在着规划设计与测绘、规划设计与社会信息严重脱节的现象。这样,难以使规划设计人员充分掌握客观实际的信息,因而不利于提高规划设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建设的不定性增加了。经济结构、就业结构、投资结构的多元化使许多情况难以预见。“理想蓝图”式的、封闭的、静态的规划模式已经不适合了。城市的发展已经越来越需要实现动态监控和动态设计,以保证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传统的城市规划设计难以满足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随着数字地图和GIS的发展,这些状况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3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城市规划作为一种社会的、政府的行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过程可用下图表示(如图1)。
图1 城市规划的内容
现在城市规划设计的主要工作是编制规划方案和少量的背景研究。首先,在编制规划方案时,为满足规划管理功能,GIS平台具备强大的绘图功能,可以绘制用地红线图、建筑红线图,可以实现管线的横剖、纵剖等断面分析,可以输出符合标准的地形图、规划图,可支持影像数据的处理,与流行的关系数据库(MS SQLServer、Oracle)结合,可以处理大数据量的图形,运行速度符合应用需要,系统具有三维图形分析功能等等。
其次,背景研究也将会更密切的和GIS应用联系起来。在规划方案的实施控制方面,GIS也可以用于项目建设计划的审查、方案评价、土地开发控制、协调各个建设部门的关系等等。GIS可以与管理信息系统(MIS)结合,实现真正的图表管一体化,可以灵活地实现基础图形、基础属性、一书两证的案卷之间的图数互访;有拓扑逻辑结构,便于发挥GIS的特长,可充分扩展系统的分析和决策能力;GIS平台使用方便,规划管理部门人员可自己维护规划管理系统的地图数据;数据接口开放,可以接受AutoCAD等其他数据格式,并保证数据的完整性。这些
对间接城市规划部门来说,GIS应用将有很大的潜力,将会促进直接城市规划部门的GIS应用,还可在数据共享上带来极大的方便,可大大丰富直接规划部门的信息来源。有了GIS后,也可促进这些间接规划管理部门更加紧密地依靠城市规划来开展他们的工作。
最后,监督反馈也是规划的重要延伸,它要了解事物的真实发展动态,并把现实情况和原先的管理措施相对比,和原先的规划方案相对比,和原先对背景、环境的估计、预测以及愿望相对比,从而及时地调整自己的行动。利用GIS在信息收集,数据输入,数据库管理,以及空间查询、分析上的功能,规划、管理、研究人员可以更及时而全面地掌握事物在时间、空间上的变化,做出更迅速、更准确的反应,监督规划的实施,控制城市的发展。
4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中的技术发展和展望
首先,是分析功能的发展。总体而言,地理信息系统是种通用技术,但对特殊的部门,应有特殊的功能。例如规划部门和环保部门对GIS的要求就会明显不同。这就要求特殊的分析功能和分析模型加入到通用的GIS中去,其方式有三种:通用的GIS软件不变,特殊的分析模块在GIS之外运行。特殊的分析模块嵌套在通用的GIS软件中,使通用GIS软件的功能得到扩充。对某个专用的分析模型进行扩充,使它具有GIS的功能。软件性能的提高,功能的改进和完善。
其次,经实践证明,通用GIS软件应用频繁,生命力极强。但如何
改进GIS软件产品,使之更好地为城市规划服务,用起来更方便、简洁、高效率,已成为GIS发展的趋势,特别是数据的可视化对规划非常有用,它可以帮助规划者挖掘数据,校准和实现规划结果的可视化,同时它也能增强决策过程中的人机交互。因此,对GIS软件的这方面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再次,从GIS数据的获取来说,可获得数据的匮乏是GIS应用的主要障碍之一,GIS需要图形和文字数据来实现它的功能,没有数据就是没有应用,数据对于GIS是生死攸关的。对于规划部门来说,数据的获得主要靠测绘部门建立的地形数据库和地下管线数据库,而其它数据很难获取如:土地部门、房管统计、市政公用设施和民政部门。对于规划部门来说,数据的现时性和现势性非常重要,一旦数据过时,它们的用途很有限。遗憾的是缺乏专门的机构去测量、整理和监督,由不同部门更新数据的频率,也没有对数据的质量进行检查。综上所述,提高数据共享是一个艰巨的、复杂的技术。为此,就必须改革体制,转换机制,完善法制作为数据共享的保障措施。
最后,规划技术水平和人才的培养方面。规划技术水平的发展远不比GIS的发展,规划者应该采用GIS并与新的规划技术结合,以便能更好地诊断出问题并评出最佳候选方案,尽管如此,很多规划管理部门依然体会不到GIS的优点。由于专业技术和资金的缺乏,培训问题比较严峻,对不同层次和机构的人员应有不同的要求,对于行政和业务领导,应以普及教育为主,对于规划业务人员,应学会空间数据的查询、叠加、分析和制图,而对于规划软件开发人员,不仅要求有开发系统的能力,而且还要求具有很强的规划知识。
5结语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方面的作用不容质疑,尽管目前还不完善,有许多缺点和限制,但毕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很多过去实用绘图软件(如AutoCAD)的规划部门逐步开始用GIS软件代替绘图软件,它将变成规划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关键词:土地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应用
中图分类号: F30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以地理信息系统和工作流为核心,在建立土地利用规划信息库的基础上,以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基础地理为基础数据,建立集GIS和办公自动化(OA)为一体的功能全面、性能稳定、操作简便的专业化信息系统,实现土地利用规划的窗口式办公自动化管理,实现土地资源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和高效化。
1土地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设计方案
1.1建设思路
义乌市土地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思路是:结合义乌市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充分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土地利用状况成果和2005年义乌市土地利用现状年度变革数据,结合2005年以来规划计划实施情况和义乌市基础地理数据,科学合理进行规划基数转换工作,使用GIS等信息化手段,依照上级下达的主要规划控制指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具体的地形、地理数据等,设计好规划的主要流程。所建立的信息化管理体系,需要满足规划的编制、管理的成果以及规划实施等规划管理工作全过程。
1.2总体框架和设计方案
土地规划管理信息化体系包括相关的技术人员、编程软件、网络系统以及操作的标准方案。方案设计时,需要包括软件开发的检验、建设数据库的方案、规划软件、制订方案、研制规划管理的系统等方面。实现的技术中,要扩展GIS集成,探讨属性数据和地理数据的集成,并且了解多种的GIS的应用技术。在人员的准备中,由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土地规划实施的具体工作,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编制单位作为协作单位进行土地规划。技术准备中,由技术协作单位和规划实施单位共同成立技术组和专家组,制定工作方案。工作方案应明确土地规划管理信息化报告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任务,明确工作的技术路线、主要方法、步骤与时间进度安排,确定工作的分工、预算、成果要求等内容。
2土地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
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是,结合义乌市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和地方特色,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动态监管土地规划的实施情况,掌握规划目标执行情况和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及时了解规划的实施成效和存在问题,提高土地规划的预见性和可操作性,充分发挥土地规划的调控和引导作用。逐步实现乡级、县级、市级、省级四级规划系统联网,充分利用土地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来安排用地计划、建设用地预审、规划修改等日常规划管理工作,最终实现土地规划管理信息化。
3土地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内容
义乌市土地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土地利用规划辅助编制子系统、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管理子系统、土地利用规划成果管理信息子系统等内容。
3.1土地利用规划辅助编制子系统
土地利用规划辅助编制子系统主要利用计算机来辅助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的编制,能够使操作者方便、准确的进行规划布局。主要包括图形编辑、信息统计、规划基期信息统计、用途分区划定、规划调整、土地规划项目选址方案的比较、成果输出等;规划局部调整和修改包括对规划指标、用地布局等的调整。
3.2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管理子系统
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子系统基于规划成果,采用了双向管理,即系统既能按上报项目要求提供方案、指标、图件等材料,又能在项目通过批准后在系统中更新规划库及相关库内容。主要包括年度计划管理、土地利用规划局部调整方案、建设用地预审、农转用规划审查、项目选址、专项统计分析、图件管理等内容。
3.3土地利用规划成果管理信息子系统
成果管理子系统主要是对经批准的土地利用规划成果及在规划实施中形成的相关规划成果进行管理,包括文档管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专题研究报告及其他相关文字资料等)、图件管理(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基期)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土地利用规划专题图或专项规划图及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中产生的其他图件、影像资料等)、指标管理。4土地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成效
义乌市已经建立了涵盖县乡两级的土地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在全市范围内第一次实现了土地规划成果管理和建设项目合规性审查、用地报批、用地预审等土地规划实施管理两大主要业务的信息化办公。从全省来看,浙江省第一次实现了规划修改的网上审批,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可以通过预录端口登录省级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录入规划修改方案相关数据,并上传保存至省级规划数据库。省厅在受理纸质件后,各处室根据职能分工实现并联同步审核电子数据,极大的提高了规划修改方案的行政审批效率,提高了管理的科学性、实时性和准确性,获得了比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时可减少大量的人力成本,节约大量的纸张耗材,节约了成本,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可以说从纸质件串联流转审批到电子件并联同步审批,这在规划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5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意见
土地规划管理信息化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历史突破,对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和实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作为一种全新的土地规划管理模式,还需不断完善。
5.1存在的问题
缺乏后期资金投入和缺少专业的人才,是困扰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而缺乏统一的信息化建设标准,无法实现各级规划信息系统联网管理,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此外,在人机交互、数据导入导出、地图投影和坐标转换等方面系统还不够成熟稳定
5.2建议意见
加大规划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加强基层规划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充分利用近年来,地理信息软件技术取得的进展,通过软件重构和设计模式为信息化系统提供整合的技术支持,创建更加友好的人机互动界面,逐步实现乡级、县级、市级和省级四级系统联动,数据实时更新。
参考文献:
[1]玛依努尔·米吉提.土地规划对环境的影响评价研究[J].科技风.2012,(18).
[2]沈明,王璐,陈飞香.土地规划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与应用[J].广东农业科学.2011,(18).
关键词: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电力工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TM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35-0031-02
1 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基本内容
整个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主要涉及中期电力系统发展规划和长期电力系统发展规划两个方面,这项工作对于单项电力工程设计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是电力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单项电力工程规划设计过程中的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主要包括下述几点内容:分析工程所处地区电力负荷特性;分析附近地区电网电源规划设计情况;从电源规划和负荷预测结果出发,分析电量与电力平衡;设计电力工程电网系统接入的优化方案;接入方案的电气计算;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方案的经济性。
第一,分析和预测电力负荷情况。对电力工程计划建设区域的电力负荷情况进行分析和预测是电力系统设计规划工作的基础。在设计规划电力工程前,需要预测其中短期负荷情况,在总结分析历年电力负荷数据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准确预测该地区中短期电力负荷情况,另一方面,对在建的和已有的电力系统工程负荷情况进行系统分析,从而最终确定其对于电力供应网络所产生的影响。
第二,电源规划情况和出力。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关键在于规划电源分布,在附近地区电网电源规划设计的基础上,形成详细全面的调查分析报告,这也是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核心内容,有助于单项电力工程的开展建设。电源通常包括统调电源和地方电源两种,其中,统调电源主要指的是电网所调度管理的各个大型发电站,而地方电源是指企业、集体和个人自备的发电机组。
第三,电力电量平衡。在电力系统规划设计过程中,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电力电量平衡,在前期评估分析电源出力和电力负荷的基础上,对电力系统每年的平均负荷情况进行准确计算,将各种电源出力计算结果相结合,对电力电量盈亏情况进行计算,从而获得电力系统所需的变电数据和发电装置容量资料。
第四,接入系统方案。以电网发展规划、电源负荷分布以及现有电力网络基本特征等情况为基础,对电网项目工程在整个电力系统中的基本作用和地位进行分析,根据政府相关部门和电网规划的审批意见,设计出项目接入电网系统的基本方案,在电网新技术、节能降耗、综合考虑节约用地、远近结合等基本原则指导下,对项目接入系统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进行论述分析。
第五,电气计算公式。①无论变压器进行多少次油过滤处理,均应保证过滤质量符合标准,计量单位设置为t,其计算方法为:油过滤数量(t)= (l+损耗率)×设备油重(t)。②带形母线计算方法为:根据电力系统设计方案,对单项延长米门象线的预留长度进行计算。③根据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方案,对基础槽钢角钢的安装长度进行准确计算,若为单个柜盘,则L=2(A+B);若为多个相连接的同规格柜盘,则L=nZA+2B,其中,n表示柜或屏的数量,B表示的是柜或屏的厚度;A表示的是柜或屏的宽度,L表示的是所需长度。④盘柜配线长度计算方法为:L=配线回路数×盘柜板面半周长。⑤电缆安装工程量计算方法为:L=■(各种预留长度+垂直长度+水平长度)×(1+2.5%电缆曲折折弯余系数)。⑥电缆保护管计算方法:穿过建筑物外墙的电缆保护管应为基础外缘加1 m;垂直敷设电缆保护管应为穿地面与管口之间距离加2 m;过排水沟电缆保护管应为沟壁外缘加l m;横穿公路电缆保护管应为路基的宽度加4 m。⑦电力电缆中间头数量计算方法:N=L/l-1,其中,1为每段电缆的平均长度,L为电缆的设计长度,n为中间头的数量。⑧避雷线和接地母线敷设工程量的计算方法:L=■(施工图设计垂直长度+水平长度)×(1+3.9%附加长度)。
第六,方案比较分析。对各种项目接入方案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以各类电气的计算结果为基础,从经济性、发展适应性、实施性和可靠性等几个方面出发,对各个方面进行综合比较,从而准确评估其运行和设计效果,并选择最佳的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方案。
第七,系统专业提资。利用可续的规划设计系统,通过准确可靠的电气系统计算,最终选择出最为有效且合理的项目接入系统方案,从而对电力项目工程的投产时间和工程建设规模进行最终确定,并为电力系统其他工程的设计提供专业有效的数据支持和设计依据。
2 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经验总结
2.1 准备阶段
在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工作开始前,相关设计人员应全面了解附近区域的电力系统建设和使用情况,对大网区的基本特征和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同时,对相关系统资料进行手机整理和分析。了解现有统调电源、线路和变电站相关资料,并将其制作为数据表录入数据库,从而建立现有电网网架的基础数据系统。另一方面,还应对最新的电力主网规划建设情况进行收集整理,从而掌握附近区域电网发展的基本特点和方向,最终建设成为各规划水平电力网架的基础数据系统。
2.2 开展工作
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人员应及时了解电力系统的发展变化情况,对数据库信息进行及时的更新出来,全面了解不同地区的电力负荷特征和情况,系统收集各个地区电力线路、变电站和电厂的运行资料和分布情况,从而提高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对于新建设的电力工程项目,需要以当地电力负荷情况分析为基础,收集整个附近地区和当地的电力系统数据资料,准确计算各个电力系统的电气情况,从而为电力系统工程的设计提供数据基础。
3 总 结
综上所述,随着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作用和影响的逐步扩大,电力工程设计对于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于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单位和人员来说,应不断创新和改进技术,使其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新形势,从而推进我国电力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云飞.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在电力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7).
[2] 刘东刚.电力工程设计中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3,1(5):38-40.
[3] 丁涛.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在电力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5):80-83.
[4] 钟俊强.分析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在电力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广东科技,2012,(3):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