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村级林木管护制度

村级林木管护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村级林木管护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村级林木管护制度

村级林木管护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林业;成效;问题;发展对策;青海湟源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8-0230-01

湟源县林业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导下,围绕县经济建设的大局,林业生产步入了正规快速发展轨道,“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公益林补偿办法的稳步推进,为湟源县林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1湟源县林业发展成效

1.1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和“四旁”植树工作成效显著

截至2000年底,湟源县林地总面积为4.13万hm2,其中有林地3 333.33 hm2,灌木林地3.47万hm2,未成林造林地3 333.33 hm2,四旁植树1 153万株(其中林网288万株)。全县人工造林保存面积1.17万hm2、封山育林成林面积1.47万hm2,全县森林覆盖率由解放初的2.0%提高到现在的24.75%,全县森林蓄积量为50万m3。1996年被全国绿化委评为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称号,同时全县涌现出了全国造林绿化“百佳乡”1个、“千佳村”5个、部门造林绿化“四百佳”单位2个,为全县的林业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1.2村办林场在造林、营林方面发挥较大作用

建国后,为了适应造林绿化和营林事业发展的需要,先后在10个乡建立了133个村办林场,占全县总村数的90%,使大部分村都有自己的育苗、采种、造林、营林基地。各基地安排村级林业管理人员,在全县造林、育苗和护林管理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

1.3城镇园林建设和道路绿化得到发展

在原有基础上先后建成了湟源县人民公园、北极山绿化风景区等县城园林景点,为全县人民提供了休闲、游乐活动场所。国道109、315线,在县境内里程分别为34、21 km,现已分别绿化29、18 km,公路绿化率达85%;县城主要街道已栽植各类绿化观赏树种和花灌木5 000株(墩),城镇绿化率达20%。

1.4森林“三防”建设得到加强,林业基础建设初具规模

全县相继建立了林业公安派出所,森防站、森林防火办公室等县级森林“三防”机构,各乡成立了基层林业站、森林病虫灾害预报和防治体系基本形成。通讯、交通、防火设施等基础设施薄弱的状况有所改善。县、乡、村3级林木管护网络已形成,使全县乱砍滥伐、森林火灾、林木病虫危害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1.5林政资源管理取得成效

一是加强了林政资源建设,建立健全林木管护制度,完善了林政管理机构,目前配备专职和兼职林政人员32名,依据《森林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湟源县实际,先后制定和颁布了《湟源县关于加强林木管护制度通告》《湟源县城市园林管护制度》《湟源县国营林区管护制度》《湟源县封山育林(草)暂行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法规。二是加强了林木采伐管理,把林木采伐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严格实行依法申请采伐许可证制度,在保护森林资源,发展林业生产,保持良好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加强了林地、林权管理,认真开展了林权登记及《林权证》的发放工作,规范了林地、林权管理机制。

2存在的问题

一是荒山造林遵循由近及远、先易后难的原则组织进行,致使现存的宜林荒山不仅离村庄远,而且坡度陡、土层薄、雨量少、海拔高,造林难度相对加大,并且造林投资增多,国家造林投资较少,加上气候干旱,成活率和保存率较低。二是由于受种苗价格等因素影响,苗圃地逆转现象严重,造林苗木短缺,供需矛盾大。三是由于气候干旱转暖等原因,湟源县林木病虫害种类、危害程度、发生面积呈上升趋势。四是由于营林生产科技含量不高,使抗旱造林系列技术推广应用不广。

3湟源县林业可持续发展应遵循的原则

一是在林业生产中充分发挥和利用乡村“统分”结合的经营体制优势,大力推进全县的造林绿化进程。二是实行集体林木资源统一管理,鼓励群众多栽树、多育苗,国营、集体、个人一体上,在增加集体资金积累和群众收入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三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确定林业发展速度,制订林业短期计划和远景发展规划,实事求是地分析湟源县林业发展的利弊因素,为湟源县林业发展规划确定一个合适的起点和发展速度。四是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中心,着重林业三大效益的协调统一。湟源县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汇处,生态系统脆弱,生态体系不完备,生产力不高,搞好生态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林业生态效益,形成比较完备的生态体系是林业建设的根本目标。五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在以营林为基础的前提下,切实保护好现有森林植被,稳定和扩大人工造林规模的同时,发展生态经济型林业,优化资源配置,充分提高林业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1]。六是坚持多渠道筹措资金,以国家投资和群众投工投劳相结合,广泛吸引国内外资金,增加对林业的投入,加快林业生产建设步伐[2]。七是坚持林业经济与县域经济协调发展,重点搞好“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退耕还林(草)、天然林保护和林业生(下转第234页)

(上接第230页)

态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八是坚持与各专项规划相接衔的原则。湟源县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编制了《湟源县森林经营方案》《湟源县“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规划》《湟源县以粮代赈退耕还林(草)实施规划》等一系列专项规划,这些规划已经批准实施,是制订长、短期规划的重要依据,要充分注重与这些规划的衔接,以保证重点项目建设计划的连续性。

4湟源县林业发展对策

4.1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组织领导

增强全民绿化意识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要积极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发展林业、改善生态环境的方针、政策,充分认识造林绿化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各级党政部门要从战略高度出发,把湟源县的造林绿化作为一件大事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继续落实林业目标责任制,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领导办绿化点制度。树立起全社会办林业、全民义务绿化的良好风尚。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投身到湟源县的造林绿化事业中,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快湟源县的绿化进程[3]。

4.2实施优惠政策,调动群众造林的积极性

造林绿化中要始终坚持“谁造谁有,荒山谁承包谁治理、谁管护、谁收益,长期不变,允许继承转让”等政策。退耕还林(草)工程中,应结合湟源县退耕还林(草)实施办法,落实政策,完善措施,针对退耕还林(草)的具体情况,调整好农村产业结构,安排好农民种树种草中的各项优惠政策,落实种苗、地块、技术,正确处理农业与林业、牧业与林业、退耕与还林(草)的关系,把退耕还林(草)与农民的脱贫致富结合起来,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结合起来[4]。

4.3重视科技投入,加强科技推广工作

结合生产实际,大力开展试验示范活动,及时推广适用技术,增加科技投入,增加科技推广力度。

4.4加强林业项目的计划管理

本着宏观控制、微观放开的原则,全县在中长期林业规划的基础上,搞好年度计划,根据工作实绩,实行计划调控。

4.5加强法制建设,提高林业执法水平

依法治林,进一步抓好森林“三防”体系建设,切实加强“三防”工作依法,从严治林,继续抓紧病虫害预测预报,防治网、护林、防火网络及林业公安体系建设,改善基础条件,增强“三防”能力。

4.6健全机构,强化职能

为使规划顺利实施,健全林业机构,理顺管理渠道,强化基层林业组织,采取必要的行政措施,维护林业的基础地位,保持各级林业机构和队伍的相对稳定。充实力量,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全面提高人员素质,充分发挥林业职能作用。

4.7 加强造林质量管理,促进生态环境建设

造林质量管理就是对造林的每一道工序提出质量指标和要求,采取有效的手段进行动态的跟踪控制和监督,最终达到提高林分质量的目的。也就是从全面质量管理的角度,应用系统工程的办法,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一套系统的管理模式,对造林每一个环节提出质量管理要求,对造林工作进行有效、动态的跟踪控制,从而实现对各个造林环节的高效质量控制,实现由传统的事后控制、统计质量控制向全过程质量控制的转变,最终达到提高林分质量的目的。

严格执行《造林质量管理暂行办法》《造林质量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制度的规定》《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监理实施办法》(试行)等一系列制度和管理办法,提高生态工程建设的管理水平,保证生态工程的建设质量,建立林业生态工程监理制度。为确保造林质量,应严格资金管理,在生态工程建设中实施招标制、合同制、报账制,建立生态工程新造林地的管护承包责任制,明确管护的责任目标和任务,制订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保障措施到位、管护人员到位、管护经费到位、管护责任到位,实现造林质量的精确管理,提高管理效率,使湟源县的林业建设上水平、出实效。

5参考文献

[1] 阿日古娜.现代农业发展对策探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3):68-70.

[2] 张引,张国良.基于生态文化的林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3):229-231.

村级林木管护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公益林;规划建设;健康发展;江苏苏州;吴中区

苏州市吴中区现有山林地.万hm,其中集体林地.万hm,国有林地.万hm;年分类区划成公益林.万hm,商品林.万hm,主要分布在沿太湖的丘陵山区,全区大部分森林属针阔、针竹混交林和常年封山后的杂阔林。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工作部署,吴中区林业站以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为技术依托,启动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实行林地的分级保护、分区建设、分区管理、分类经营、总量控制、合理利用,规范林地用途,逐步构建起以林地、林木管理为核心,区、镇、村级联动的生态公益林管护体系,由此生态公益林建设和管护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合理规划,分级保护,加强林地管理的基础工作

规划是根据林地生态的敏感性、林地区位的重要性、经济社会对森林的影响性和其他相关因子,将全区现有.万hm公益林分为二、三、四级个级别的林地规划保护区。林地分级保护是林地分类经营和管理的基础,重点区域保护为主,一般区域保护与利用并举。

()二级林地保护区域.万hm,主要是东吴国家森林公园、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东山森林公园和天平灵岩景区的风景林和自然保护区等国家生态公益林,实行严格保护,普遍封管,严格控制生产性森林经营活动。

()三级保护区面积.万hm,实行较为严格的保护。主要是越溪、横泾、胥口、光福等乡镇的省级公益林,以及东山和金庭镇的经济林,经过批准允许进行一些以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或改善生态功能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抚育、更新采伐等生产性森林经营活动。

()对四级林地保护区域实行国家、省级及当地的一般性林地保护措施,严禁非法征占用和毁林开垦等破坏行为。

分区管理,构建公益林管理体系

根据保护规划,采用公益林属地镇管理,吴中区林业站按镇(街道)划定生态公益林管护责任区,签订镇(街道)生态林管理责任状。各镇各村护林员同样落实公益林管护考核制度,形成一级管一级的生态公益林管理体系。

()落实管护责任。根据省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区政府每年与个镇(场、街道)签订管护合同,逐级分解落实管护任务,各镇(场、街道)与个村级管护单位及护林员签订管护合同,明确管护四至界限、管护面积、管护时间以及管护要求。

()加强护林员管理。每年开展护林员上岗培训,明确护林员职责,在护林员配备上平时按 hm山林配备名护林员,防火期间增派人员按 hm山林配备名护林员的要求全面落实,目前全区有名常用护林员,护林员工资由区、镇两级财政共同承担。

()加强监督检查。区、镇两级定期不定期对公益林管护单位开展监督和检查,落实管护责任、管护设施建设、管护报酬和奖惩措施等,努力确保各项管护措施落到实处。

总量控制,完善征占用管理制度

为确保吴中区林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必须对林地资源消耗和利用进行总量控制。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是导致林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根据林地保护总目标,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完善征占用补偿制度,强化征占用管理,杜绝乱占乱伐现象。

结合“十一五”期间吴中区各项工程建设征占用林地面积情况,依据吴中区确定的“十二五”森林覆盖率奋斗目标,对吴中区规划的近期和中远期间林地需求与供给进行预测,在分析和判断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征占用林地控制目标:

()~年的近期规划。征占用林地总控制面积为hm,年平均控制面积hm。

()~年的中远期规划。征占用林地总控制面积为hm,年平均控制面积hm。

分类经营,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林地

规划将吴中区的林地划分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实行分类经营,合理利用。

()生态公益林。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区划界定后,落实到地籍小班,实行小班经营管理,以确保林地面积的稳定,因特殊情况确需调整或改变其性质、用途的,必须依法办理征占用手续。同时,坚持等量置换的原则,保证生态公益林地面积的占补平衡。但是对有利于发展林业产业、促进经济发展、增加林农收益的合理开发利用要予以支持,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商品林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从快速推进林业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要求出发,搞好产业发展规划,培育壮大具有区域特点和竞争优势的林业主导产业。突出发展碧螺春

  

茶、枇杷、杨梅、水蜜桃等名特优经济林、苗木花卉,目前林产品收入已成为山区农民的增收亮点。大力培育林业龙头企业,创建名牌产品,拓展国内外市场,充分发挥森林景观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发展以森林旅游为重点的第三产业。

组建队伍,把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落到实处

村级林木管护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村;调查;综述;底层;陕西

[作者简介]田富强(1972―),男,陕西宝鸡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西安外事学院教师;(陕西西安710077)池芳春(1973―),女,陕西宝鸡人,宁夏大学农学院草业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宁夏银川750021)田富利(1984―),男,陕西扶风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生。 (陕西杨陵712100)

农村代表生态平衡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与家庭组织及社会结构紧密联系,是可持续发展的载体。中国数千年以农立国,文化积淀多源于此。[1]

一、农村基层民主研究

邓武红博士指出在平民社会日益强大、个人权利不断彰显的语境下,农村基层民主成为现代乡村文明治理的必然选择。选举主要问题:(一) 贿选普遍存在。黑金扭曲选举结果,使恶人通过合法形式获取农村基层公共权力。运行制度不完善,候选人当选后很难监督制约,,贪污腐化。村民抓住眼前利益,贿选者与受贿者达成合谋。(二)防止基层民主演变成农村宗族势力实现家族利益的工具。对策有:(一)村级财务公开;(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三)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参政意识;尊重个人权利,培育基层民主文化。农村基层民主处在中国场域特有的文化、制度和利益纠葛中,是现阶段政治、经济、社会诸方面矛盾的深层次反映;缺乏整个社会的根本性变革,基层民主只能是“孤岛政治”。[2]

郝晓雁博士指出村民自治存在问题:(一)经营方式转变与管理功能转型不匹配,自治组织运作机制不协调,管理方式滞后;(二)集体经济瓦解与传统资金运作方式破坏,导致村级债务增加,影响自治组织行政效率;(三)经济利益表面化和干部身份多样性,导致自治组织班子涣散,责任心下降;(四)农民参政意识淡漠,村民议事组织松散。对策有:(一)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组织运作体系;(二)依照高效、透明原则,完善村民议事和监督规范及办事听证制度。[3]

陈昌洪博士剖析了村民自治存在问题:(一)腐败严重,难以选出为民办事的村官;(二)县乡政府对村民自治指导不力,村两委班子协调困难;(三)村级经济弱小,难以提供村民满意的公共产品。对策是:(一)加强制度创新,建立健全以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为基础的民主决策制度,以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为主体的民主管理制度和以村务公开、民主评议为核心的民主监督制度,加大惩治村官腐败力度;(二)县乡党委和政府应加强对村委会的指导,为村民自治创造良好环境;(三)政党主导,政权支持,自治主题,渐进发展:遏制、打击农村社会黑恶势力和财团势力;有效激励村干部;发展农村经济,为村民提供必要公共产品。[4]

二、退耕还林还草研究

程默博士认为退耕还林要充分考虑农户利益,进行管理制度创新:(一)尽快构建退耕还林区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二)通过鼓励产权合并实现林权相对集中,提高资产价值特征与产权制度匹配程度;(三)通过政府公共支出政策促进退耕还林地区经济结构改善,拓宽退耕农户就业增收空间。公共支出应主要用于:基本农田建设和农用能源建设;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支柱产业;救济补贴政策到期后生活贫困的退耕还林户,对其进行免费技能培训。[5]

葛文光博士指出退耕还林存在的问题:农民对政策了解不够;缺乏总体规划,实际退耕面积超过国家任务,补助资金难以满足完善工程需要;验收不及时、不严格;造林技术应用不到位,种苗采用缺乏科学性,不重视林木后期管护;林权证发放不到位;后续产业发展存在盲目性;农民对八年后生活不乐观。建议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政绩观;出台《国家退耕还林总体规划》;保证农民拥有基本农田;进行生态环境教育;建立林木管护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后续产业发展规划;引导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尽快发放“林权证”。[6]

三、农村专业组织研究

李双元博士关于陕西关中地区农民专业协会调查的案例为支部推动型、能人带动型和政府推动型:(一)专业协会是农户抵御市场和自然风险、降低交易费用、提高交易效率的现实选择;(二)作为现行经济环境下农村诱致性制度安排,专业协会与村支部、村委会等强制性制度安排的协调,需要良好的制度实施机制,以促进基层政治组织和经济组织的良性互动;(三)专业协会应先发展后规范。存在问题:(一)协会功能未完全发挥,与农户预期差距较大;(二)设立门槛,有悖国际合作联盟合作原则。[7]

岳佐华博士与李小玉女士指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降低了交易成本,增加了信用资本,蓄积了人力资本,盘活了市场,促进了特色经济发展。汉中市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类型有:龙头企业依托型、能人大户依托型、部门依托型、农民自发型。问题有:(一)1/2的合作组织没有明确的组织章程,4/5的合作组织未注册;(二)部门依托型合作组织体制和产权不明晰;(三)管理欠规范,信息手段落后;(四)人员素质低,资金不足。[8]

四、农民增收培训研究

张聪群博士指出汉中市农民增收的障碍:(一)乡镇企业、村办企业收入下滑;(二)农民缺乏市场信息和经营指导,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三)农用物资价格上涨;(四)外出务工人员组织化程度和培训率低;农民增收思路不广,收入差距拉大。并提出对策:(一)优化农业内部结构,挖掘农业自身潜力;(二)扶持以农产品加工营销为主的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三)消除体制,统筹城乡居民就业;(四)改革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五)多渠道融资,加大农业扶持力度;(六)加快农业信息建设,增强农民规避风险、应对市场竞争的能力。[9]

黄雯博士指出,西安市蓝田县农村劳动力流动呈现年轻化、知识化、技能化、区域不断扩大、数量质量快速增长趋势:(一)以青壮年和男性为主;(二)素质、技能与收入正相关;(三)自发性为主;(四)长期务工人员比重大;(五)行业分布不均,以餐饮业为主。建议因地制宜进行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增强进城务工人员竞争力;出台就业准入法,严格就业准入;推行劳动预备制度和资格认定制度,延缓劳动力供给,缓解就业压力。[10]

张藕香博士认为年轻力壮、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力资本型劳动力转移,造成农村人力资本流失,阻碍科技知识普及、良种推广、土壤改良、新技术应用和产业结构调整。应进行农业深度开发,消化剩余劳动力,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11]

五、陕西苹果产业研究

李继翠博士指出陕西苹果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一)产后商品化处理环节薄弱,标准化程度低;(二)行业协会不成熟,果农组织化程度低,龙头企业缺乏长远规划;(三)技术推广、管理及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尚未建立;(四)资金和人才遭遇瓶颈制约。建议:(一)推行标准化管理,发展绿色果业和生态有机果业;(二)提高行业组织化程度;(三)加强苹果服务体系建设;(四)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立苹果生产保障体系;(五)创新体制,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六)实施名牌战略。[12]

宋东风、王恩胡、锋博士指出,陕西白水县苹果发展要推广“四大”关键技术,规范化生产,提高果品质量;鼓励科研院所参与,加大人力物力投入,科技兴果;提高果农种植积极性,促进苹果生产社会化、现代化、市场化。[13]

六、农村医疗教育研究

睢党臣博士指出陕西省洛川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宣传力度小,农民参保意识弱;筹资难度大,水平低;报销范围窄,受益面小;组织机构不完善,报销制度不科学。建议强化政府职能,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筹资机制;健全监督机制,规范基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率;强化行业管理,普及卫生知识。[14]

肖湘雄博士指出,运行机制制约了陕北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一)医疗市场混乱,农民就医困难;(二) 费用居高不下,农民因病返贫;(三)投入不足,缺医少药,乡镇卫生院步履维艰。他建议:(一)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二)纠正专项经费使用和预算外资金财政统筹存在问题;(三)因地因时制宜,探索以农村合作医疗为导向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将其作为非营利组织给予扶贫资金支助;(四)有效补助乡村医生。[15]

王朝辉博士指出陕西农村学校经费困难:老校危房增多,新建校债台高筑;拖欠工资和“普九”债务偿还无望;负担转嫁给农民和村集体;县级财政教育包袱沉重。建议制订义务教育投入法,建立以国家、省、市为主,各级财政按比例负担机制,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和校舍维护改造建设机制。 [16]

七、水资源与农村金融

王文军博士指出当前陕西安康水资源存在的问题:(一)洪旱灾害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生态退化与水污染严重;(二)产业结构布局与水资源条件不适应;水资源管理制度创新不足,分配不均衡现象严重,供水短缺与用水浪费并存;(三)水电站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严重;旅游业发展与水源地保护存在矛盾。建议:(一)适水发展,提倡节水型产业;(二)加大执法力度,保证水质和水环境安全;(三)开发非常规水资源,满足用水需求;(四)加强环境质量评价,有效、合理、科学建设水电站;(五)建立有助于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水权水价制度;(六)协调完善水事决策机制。[17]

高波博士分析了西安郊区农村金融发展缓慢的原因:(一)农村金融机构数量锐减,功能萎缩,实力不足;(二)农村经济基础薄弱,信用环境不佳。对支持“三农”的影响是:(一)金融机构从农村市场退出,县域资金流失,影响信贷资金投放力度;(二)管理体制不活,制约金融服务水平;(三)农村住房产权缺失,影响农民获贷能力和商业银行信贷支持范围。建议多方联动,优化农村金融投资环境;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健全农村金融市场体系;构建农村金融风险管理和补偿机制,调动金融机构支农积极性。[18]

村级林木管护制度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全市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部署和区委、区政府“加快转型、加速升级”的要求,突出科技引领,大力发展高端农业、生态农业、精准农业、设施农业,促进全区“三农”工作加速转型升级。

二、目标任务

农业增加值达3亿元,新增高效农业面积1500亩(其中亩效益万元以上设施农业面积900亩),建设蔬菜基地500亩,高效渔业面积2700亩;新增发酵床养猪示范场1个;引进“三资”投入农业2.3亿元,其中实际利用外资250万美元,农产品出口200万美元;新增绿化造林面积4800亩,新增20个绿化达标示范村,确保通过省绿化达标整体推进县(区)达标验收,预期森林覆盖率达25.68%;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增入社农户1050户;农业龙头企业新增带动农户0.5万户。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达15.3%以上。

三、重点工作

(一)加速推进产业升级。2011年全区新增高效农业面积1500亩(其中亩效益万元以上设施农业面积900亩),建设蔬菜基地500亩,高效渔业面积2700亩。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通过强化农业基础和装备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创新经营管理机制等途径,大力发展设施蔬菜、设施果树和花卉苗木、茶叶,加大重点设施农业工程建设力度,充分挖掘观光农业潜力,有效推进农业产业升级。

(二)注重突出科技引领。一是加强校企合作。在蔬菜研究所建成研发中心的基础上,加强与南京农大等高校的合作,通过组建“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及“园艺作物组织培养研究中心”,提高科研设施装备水平。二是加强新品研制。加快小白菜、辣椒、豇豆、南瓜等作物新品种的选育工作,打造新品种研发中心、新种苗繁育基地、新技术示范基地和新产品会展基地。同时,确保省小白菜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并顺利通过验收。三是加强科普示范力度。大力推进农业科技示范户“一户带五户”的农业科技示范模式,形成“专家进大户,大户带小户,农户帮农户”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链。加大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全年引进推广30个以上农业新品种,20项适用技术,高效农业适用技术覆盖率达80%以上,举办各类农业科技培训班、现场会15场以上。

(三)继续深化生态创建。围绕生态市创建考核目标,主攻难点,继续深化6项重点工程,确保全面完成各项指标任务。一是抓好绿化造林。新增绿化造林4800亩,重点实施好长江防护林和全区26个村庄整体推进县达标工程(其中示范村20个),确保所有国道、省道、铁路可视范围内的村庄绿化达标;落实好绿化造林领导责任制和林木管护责任制,努力实现森林覆盖率预期值达25.68%。二是抓好清洁工程,对全区已建成的规模化养猪场沼气池加强规范管理,积极推广标准化猪场建设,实施生态养殖;大力推广发酵床养殖技术,新增发酵床养殖示范场1个,实现规模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三是抓好秸秆综合利用。坚持堵疏结合,大力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就地还田、粉碎还田和其它秸秆综合利用方式,2011年继续实现秸秆零焚烧,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以上。四是抓好化肥减量增效工程。继续广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和科学施肥技术培训,大力推广商品有机肥,降低化肥施用强度,2011年化学肥料施用强度<250千克/公顷。五是抓好农药减量工程。在2010年农药施用量下降20%的基础上,坚持粮油作物病虫防治以配方指导、蔬菜作物以测报指导的方式,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销售和使用,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等农药的使用;加强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等生态防治的宣传引导,有效促进作物病害防治节本、高效、安全。六是抓好农产品质量体系建设。以省、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为抓手,以基地农产品检测、农业投入品使用和销售专项整治、农产品质量监管队伍建设为重点,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年活动,进一步完善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有效提升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已落户我区的农业企业,要主动帮助协调矛盾,解决问题,不断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市场信息、项目扶持、产品推介等服务,争取以商引商。积极组织参加各类农业合作洽谈会、农产品交易会、展销会,提高我区农产品和农业企业的知名度。全年完成“三资”投农2.3亿元,其中实际利用外资250万美元,完成农产品出口200万美元。

(五)发展壮大村级经济。一是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运作。全年计划新增入社农户1050户,同时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把农民自愿联合起来,结成一定的组织,做到“管理不包办,扶持不代替”,鼓励做大做强,向股份制企业的方向推进。积极探索推进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并将其作为今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点发展方向。二是强化村级集体资产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区政府下发的《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办法》(镇润政〔2009〕28号),开展全区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进一步抓好村(社区)财务管理的规范化以及财务公开、民主理财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有效防止集体资产流失,确保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健康稳步发展。

(六)大力实施品牌战略。进一步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加大农产品质量建设力度,对优势产品进行产业化开发,加强优质农产品的品牌推介力度,组织有关企业协会开展优质农产品创名牌活动。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品牌扶持力度,集中力量打造一批知名农产品品牌。全年重点培植“五洲”、“彭公”、“源春”、“嶂山”、“金莲”等农业品牌,力争再争创1个市级以上知名农产品品牌。

(七)加大资源管护力度。加大依法治农力度,维持农业生产经营秩序,保护农业资源。一是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护农行动,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销售,查处销售假劣农药、肥料、兽用生物制品、兽药等违法行为,严厉打击坑农害农违法行为,保障全区农业生产秩序稳定。二是切实保护长江渔业资源。落实好长江春季禁渔期各项工作,依法查处破坏渔业资源行为。三是切实保护森林资源。认真抓好森林防火,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建设好区森林防火指挥中心;加强松材线虫病清理;严厉打击滥砍乱伐等破坏森林资源行为。四是加强生猪屠宰管理,严厉查处私屠乱宰行为,对定点屠宰场实施监管。

(八)加强动物疫病防控。按照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的要求,坚持常年防疫与突击免疫相结合,督查台帐与抗体检测相结合,确保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常年保持100%,抗体合格率达85%以上。认真贯彻落实“防、检、消、杀”四字方针,进一步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预案,规范养殖户档案管理。加强防疫、检疫和投入品监管,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病,不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事故。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地党政主要领导要重点研究部署农业工作,分管领导集中精力抓落实,班子成员全力支持、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农口系统和涉农部门要充分发挥综合协调、调查研究、指导服务、检查监督的职能,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二)强化执行落实。各地要认真抓好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切实发挥政策的引导和激励作用。一是认真把握好统计、公示、发放等环节,规范操作、加强监管,认真落实好良种补贴、农资综合直补、粮食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基层、兑现到农户。二是落实好宣传、统计理赔等各项工作,做到农业保险应保尽保,应赔尽赔,有效降低农业生产风险。三是进一步加大区、镇两级财政资金的支农力度,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发展。

村级林木管护制度范文第5篇

在全县上下抢抓农时,纵深推进各项工作,全面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重要时刻,县委、县政府召开这次全县春季农村工作督查调度现场会议,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前一阶段全县农业和农村各项工作,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安排部署当前各项重点工作,进一步动员各级各部门认清形势,抢抓时机,真抓实干,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推动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下面,结合现场督查情况,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总结成绩,正视差距,切实增强做好春季农村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今年以来,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中部旱作特色农业示范县和全国优质果品生产加工基地为目标,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和县委十六届三次全委(扩大)会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谋发展、好中求快促跨越、实中求新干到位、优中求精上水平”的工作基调,紧紧围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总体要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着力强基础、调结构、兴产业、惠民生,努力推动全县农业农村经济跨越发展,呈现出重点突破、全面增长、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合理谋划,工作思路清。各乡镇在谋划工作过程中,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做到了科学谋划、合理摆布。中南部乡镇在大力推进果园建设的同时,注重幼园内套种小拱棚西瓜等区域特色产业,有效解决了幼龄果园增收问题。西北部乡镇把主导产业定位在畜、薯产业上,依托旱作玉米秸秆资源,扶持发展规模养殖村和养殖大户,着力构建良种扩繁、鲜薯贮藏和市场营销于一体的产业体系,在基地规模扩张、良繁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新进展。新农村建设坚持以“五村联创”为抓手,突出产业支撑,强化基础配套,着力推进水电路气房建设和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在绿化美化亮化上实现了新突破。

二是靠实责任,推行力度大。县委全委(扩大)会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各乡镇都召开了全乡(镇)三级干部会议,将工作任务逐一细化量化到村社,靠实到各级干部,进一步明确了任务,强化了责任。在具体工作中,坚持推行领导联村挂片、干部分组包线、村社干部配合抓点、技术干部包抓到户的“片、线、点、户”工作机制,形成了事事有人抓、件件能落实的良好局面。

三是启动迅速,工作进展快。各乡镇和农口各部门紧紧围绕确定的目标任务,提前规划,及早启动,集中精力攻难点、打硬仗、求突破,各项农村工作进展顺利。在特色产业开发上,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60.5亩,种植覆土穴播小麦16万亩,调运苹果苗木407万株,新植果园9.07万亩,填平补齐4.3万亩,全面开展了以黑膜覆盖、整地施肥、拉枝修剪等为主要内容的春季果园管理工作,完成果园覆黑膜7.2万亩,开展技术培训200余场(次),培训果农2万多人(次);10个养殖企业(小区)已全部规划到位,正在建设之中。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实施了甘沟北山二期集中式供水工程入户927处,正通水试运行;李堡、武高2座小(Ⅱ)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开工建设,铺砂养护乡村道路240公里,整修村社道路320公里。在乡村环境整治中,共清洁村社道路、村庄巷道2600公里,清理“三堆”杂物1552处1.5万方,清运垃圾370吨,拆除村庄违规建筑8.6万平方米,更换街道门店标牌、广告设施等336处,拓宽整修村庄巷道76公里,疏浚渠道526公里,使乡镇街道和公路沿线的环境卫生得到有效改善。在“双联”工作中,各乡镇通过抓宣传发动、抓学习培训、抓思路谋划、抓调查研究、抓载体创新,靠实帮扶对象,制定帮扶计划,积极开展六项活动,“双联”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四是整体推进,建设规模大。大多数乡镇和部门能够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跨乡联村,规模推进,工作起点高,建设规模大。果树经济林建设突出标准化栽植和规范化管理,严格落实“五个一”的要求,建成了甘沟、双岘等4个5000亩集中连片示范带和威戎东山梁等16个千亩集中示范点,尤其是威戎北关新植示范园和李店常坪、贾河宋堡标准化管理示范园等一批示范点特色突出,建设标准高,示范带动作用强。旱作农业推广抢先抓早,超前启动,短期内完成了覆膜任务,建成了18处万亩以上集中示范带和23处千亩以上集中示范片。11个整村推进和甘沟整乡推进项目,突出早规划、早启动,通过以点串线、连片开发、整村整区域推进,已完成机修梯田1.6万亩,建成过水面桥3座,拆除危旧房303座,新修及拓宽村社道路117公里,新筑塘坝4座,较好地带动了项目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

总体来看,全县春季农业农村工作和“双联”行动谋划早、启动快、措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作进展不平衡的问题比较突出。一些乡镇和部门进入角色较慢、工作启动迟缓,个别项目至今还没有开工,存在与全县整体工作不同步的问题。二是个别乡镇和部门工作起点低的问题比较突出。个别乡镇对全年整体工作谋划不够,定位不准,工作平铺直叙,既没有项目支撑也没有典型带动。新植果园存在苗木品种不纯、地膜规格不一、定植高度不齐等问题,影响了建园质量和档次,在管理上重视不够,保成活措施落实不力,对前两年栽植的幼园补植不到位,断档严重。生态环境建设对面山治理工作启动滞后,进展不大,重栽轻管的现象比较突出。三是个别乡镇对新农村建设“五村联创”认识不清,重视不够。靠项目、等资金、要扶持,既没有“五村联创”重点示范村,其他四方面、三方面甚至两方面“联创”示范村也力度不大、进展不快。四是在“双联”工作中存在个别贫困户界定不准确、帮扶措施制定不到位、基础台账不健全、政策宣传不到位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切实加以解决,确保春季农村工作和双联行动真正取得良好进展。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全力抓好春季各项农村工作

全县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抓住“一个关键”,突出“两个加快”,推进“六个突破”的目标要求,各乡镇、各部门都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进一步坚定信心,凝心聚力,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工作持续快速发展。当前,要突出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突出扩规模,全力抓好果园新植任务。目前,全县基本完成果园新植任务,但根据掌握有的乡镇还没有完全栽植结束,覆膜任务还很大。当前,已进入四月中旬,农时紧、任务重,各有关乡镇和部门必须进一步强化领导力量、组织力量和技术力量,对春季果园新植管理工作进行一次“回头看”,全力加快新植进度,确保4月底前全面完成任务。林业部门要组织干部深入一线,划片包干,认真做好技术指导,确保栽植质量。各有关乡镇要按照目标任务,围绕提高建园质量,着力把好关键环节,大力推行“五个一”的栽植标准,全面落实定杆、覆膜、套杆等主要管理措施,科学搭配授粉树种,合理进行间作套种,确保苗木栽一棵、活一棵,整体成活率达到95%以上。5月份,县上要组织专门力量对果园新植面积、栽植质量进行全面核查验收,并抽样检查栽植密度和成活率。抽查过程中如发现面积不实、质量不高、栽植太迟导致成活率不高的,县上要严肃追究乡镇主要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二是突出提质量,全力推进果园标准化管理。关于春季果园管理工作,县上在春季造林绿化及果园新植管理动员大会上已作了全面安排,各乡镇要根据会议要求,在抓好重点区域的同时,全面拉开果园管理工作。当前,果园管理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有机肥缺乏,树体营养不良;果农的科技素质普遍不高,与果品标准化生产要求反差较大;一些乡镇对果园管理重视不够,特别是在以树形改良优化修剪技术为主的春季果园管理措施推广落实上,大部分乡镇没有大思路、大动作。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县果品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迫切需要我们通过果园集中管理加以解决。要全面落实行政、技术双轨责任制,领导挂牌包抓的要求,重点从灌水施肥、整地覆膜、剪枝除草、树体改形等关键技术入手,进一步加大对干部群众的技术培训力度,认真抓好五类果园标准化管理示范点建设,集中培育一批管理精细、配套完善,高科技、高效益的标准化示范园,为全县果业生产全面升级树立样板,促使果树早成形、早结果、早见效益。当前,每年一度的春寒期来临,这里特别强调,要切实抓好花期防冻工作。林业部门要指导群众适时进行灌水或连续喷水、凌晨燃放烟幕、给果树喷施微肥磷酸二氢钾等,提高果树的防冻抗冻能力。各乡镇要做好群众的宣传发动工作,在田间地头堆放柴草,做好预防霜冻的物资准备。

三是突出保成活,全力抓好生态造林工作。严格按照造林绿化工作实施方案和全县春季植树造林暨果园建设动员会议安排部署,在生态示范点建设上,各乡镇要抢抓今年墒情相对较好的有利时机,对年初确定抓建的2000亩以上的生态示范点,尽快查缺补漏,抓好完善,确保3.5万亩生态建设任务全面完成。林业部门要深入一线督查,对育林坑间隙大、粗制滥造的工程,责令乡镇进行返工,确保达到规定的栽植标准。在面山绿化上,要按照高标准建设、大力度推进、高密度栽植、大树苗覆盖的要求,把造景与造绿结合起来,全力抓好高速公路两侧面山、县城南北面山绿化,进一步提高县城绿化率,提升县城品位。在公路沿线绿化上,要以乡村道路绿化为重点,完成行道树栽植300公里。特别是要把静庄二级公路、国道312线和高速公路沿线绿化作为今年的重点任务,有关部门和沿线乡镇要紧密配合,各司其职,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绿化建设任务。在村庄绿化上,要以“五村联创”为载体,结合小城镇建设、旧村改造等项目,以八里闫庙、甘沟响河等新农村示范村为重点,大力实施街路绿化,村庄四旁、巷道绿化和农田林网建设,鼓励农户在房前、院内、屋后种植花草、果树等绿化植物,扮靓美丽农村。同时,要全面完成退耕还林成果巩固和公益林补植补造、荒山造林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加大林木管护力度,落实封山禁牧措施,健全管理长效机制,确保栽一棵、活一棵,栽一片、成一片。

四是突出增效益,全力抓好旱作农业技术推广。从近几年的实践看,旱作农业的关键在顶凌覆膜,顶凌覆膜的保墒作用十分明显。要争取在5天内全面完成覆膜扫尾工作。今天会后,各乡镇要在查漏补缺的基础上,对今年的旱作技术推广任务来一次回头看,对个别没有完成覆膜任务的乡村,要及时督促,保证在5天内保质保量全面完成。另外,有人反映近期在乡镇集市上低价出售旱作农业地膜,各乡镇要引起高度重视,及时核查情况,对发放给农户的地膜进行核查,并丈量完成情况,做好物资管理工作,把物资全部用到项目上。要加强秋播大蒜的田间管理。对去年秋季种植的1万亩大蒜,要严格按照农技部门制定《大蒜春季管理技术要点》的要求,加强幼苗期、退母期的田间管理和地膜管护,同时要充分利用附近的水窖、坝等水源,尽一切可能进行补灌一次,确保秋播大蒜丰产。要指导农户适期播种。近期,一些晚熟马铃薯主产区和大蒜栽培示范区的农户已经开始播种马铃薯,各乡镇要高度重视,广泛宣传,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对一些劳动力确实不足的马铃薯种植大户给予适当帮扶,农牧部门要开展技术培训,引导群众正确认识,适期开展播种,确保4月底前全面完成洋芋、玉米的点播任务,努力实现“点上创精品、面上扩规模、村社树典型、旱区全覆盖”的目标。要加强种子管理工作。各乡镇要积极宣传,引导、组织群众到县种子技术服务部各代销点或有资质的经营单位购买种子,并向销售人员索取相关票据。要加强冬小麦田间管理。按照《冬小麦春季管理意见》,对地膜小麦和露地小麦采取压膜放苗、镇压耙耱和施肥除草等为主的管理措施,加强小麦返青期管理,促进幼苗返青生长。同时,要积极抓好小麦条锈病、红蜘蛛等病虫的监测监控,调备防治药械,及时开展病虫害的预报、监测和防治指导工作。

五是突出强基础,全力抓好农业项目建设。要继续把梯田、道路、水利、生态等基础设施建设摆在春季农村工作的重要位置,下大气力抓进度、抓质量,努力改善全县农业生产条件。水利水保、交通等部门要抓紧做好勘测设计、招投标等前期工作,确保安全饮水、梯田建设、能源沼气、道路硬化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面开工,加快建设,早日建成。有关乡镇要加强协作,紧密配合,积极做好项目建设中的土地征用、投工投劳等工作。一要抓好梯田建设。水保部门要严格按照操作程序,强化措施,抓好招标工作,确保全县6.38万亩梯田建设任务高质量完成。要严格把关,从严验收,力求达到地块平整、地埂坚实、措施配套,对不符合要求的地块不予验收,责令返工整改,直至达到标准要求。二要抓好水利建设。要加快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进度,确保6月底全面建成。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中小河流治理等扫尾工作,扎实推进水利普查工作。对今年明确规划抓建的牛站沟1号淤地坝等9个小塘坝建设,各相关部门和乡镇要尽快落实资金,加快建设进度,县上将于11月底组织验收。三要抓好道路维修。各乡镇要重点抓好水毁道路的维修养护和乡村、村社道路的铺砂整修,确保畅通无阻,为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运输提供方便。四要抓好农村能源建设。农牧局要组织干部、技术人员与乡镇干部一起,对今年的建设任务逐户进行靠实,同时要开展相关的技术培训与宣传,确保今年计划的2200户户用沼气建设,1.3万台太阳灶推广,1700个太阳能热气器发放工作顺利完成。

六是突出高标准,全力抓好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今年规划建设的示范村,无论是特色产业开发、基础设施配套还是村庄综合整治,都比以往效果好、档次高;但是,乡与乡之间不平衡的问题十分突出,威戎杨桥、甘沟响河,城川红旗、新店秦王、细巷韩川等示范村建设,积极整合项目,充分调动群众的主体作用,在村庄整治上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有些乡镇的示范村建设启动迟、进度慢,这些乡镇要紧急采取得力措施,既要赶进度又要保质量,今年再不能靠单打一的工作来支差应付。同时,要进一步强化目标责任,加强组织领导,丰富建设内容,提升建设内涵,在基础配套、房屋改造、村庄整治和社会事业发展上统筹推进,切实把改善民生的事情做好做实。积极引导重点示范村农户加快自拆自建和村庄整治的工作进度,迅速掀起全民参与的建设热潮。各乡镇在抓好重点示范村建设的同时,要坚持整体推进,既全力抓好32个重点示范村建设,又统筹推进219个不同方面联创示范村建设和“和谐五星”农户创建工作,紧密结合村情民意,统筹考虑自然地理条件、村域经济状况和乡风民俗特点等因素,抓紧编制修订四方面、三方面和两方面“联创”示范村建设规划,明确创建思路和目标任务,以规划引领建设,加快示范村苹果、畜牧、洋芋等特色产业开发和硬化路、自来水、户用沼气、村民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度,确保如期完成建设任务,形成不同层次、各个方面统筹推进、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要坚持“大扶贫”工作方针,积极推进产业扶贫、智力扶贫、科技扶贫、社会扶贫,切实加快扶贫开发进程,特别是要抓好扶贫开发重点工程建设,高标准完成甘沟整乡推进和新店秦王、界石铺镇关湾等11个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集中扶持葫芦河流域1万亩、雷大梁片区1.2万亩两大果品基地、曹务乡张洼村100座钢架大棚设施蔬菜、城川乡靳寺村特种养殖等四大基地建设;做好新标准贫困人口识别登记和建档立卡以及互助资金规范运行工作,推进扶贫开发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确保更多贫困人口享受国家政策扶持;力争通过专项扶持和社会帮扶,辐射带动16个贫困村整体实现道路网络化、耕地梯田化、农业产业化和居住环境美化的目标,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超过全县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带动1.5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七是突出促规范,全力抓好各项惠农政策落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农村改革的各项政策措施,突出薄弱环节,创新体制机制,切实解决好制约农村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要严格落实支农惠农政策,深化财政补贴资金“一册明、一折统”支付方式改革,高效运转惠农政策落实便民服务大厅,建立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确保各项惠农资金不折不扣兑现到户。继续完善乡、村级惠农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健全资金监管、信息服务平台和资金落实、监管、责任追究机制,简化明白册运转手续,强化查询服务功能,进一步巩固成果,提升水平,县上的总体要求是,惠农政策落实整体工作水平要走在全市前列。要加快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研究探索耕地保护、土地流转、统筹城乡建设用地等方面的新思路、新办法。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巩固提高主体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全面启动配套改革。要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扎实做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建立健全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加强涉农收费专项治理,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八是突出严管理,全力抓好乡村环境整治。全县开展乡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目的是为广大群众提供一个洁净优美环境,既是群众的期盼,也是政府的职责。活动开展以来,措施有力,成效明显,但也要看到存在的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宣传动员不到位。从整治情况来看,部分乡镇宣传动员不深入,群众主体作用未发挥,参与不积极,工作不主动,环境整治成效不明显;二是工作进展不平衡。部分乡镇重视不够,行动迟缓,工作滞后,乡与乡、村与村工作差距比较明显;三是工作标准不高,自我满足,只求面上过得去,一般性地推动工作,没有从机制上去找问题,由表及里,标本兼治还有差距,把环境综合整治认为只是简单的打扫卫生和清理垃圾。四是没有形成城乡共促互动,只是单打独斗,没有形成城乡一盘棋的局面;五是注重治标而忽视治本,“问效问责”没有落实到位,有“拖着走”的现象,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目前,这项工作正处在深入推进阶段,因此,各乡镇各部门绝不能有松一松、歇一歇的思想,一定要保持强力态势,再接再厉,重点抓好四个方面。一要抓宣传发动。采取更为有效的方式,广泛开展宣传宣讲活动,充分调动广大乡村群众积极性,引导群众自觉配合和参与乡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切实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二要正确处理拆与建的关系。针对拆除违章建筑中存在阻力和困难,积极联系配合单位,加大工作力度,彻底清理拆除各类违规违章建筑,为依法合理修建奠定基础。三要注重标本兼治,抓全面整治。要以重点区域整治为突破,在全县各村深入开展乡村环境整治,使城乡环境整治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四要形成长效管理机制,长期坚持,一抓到底。各乡镇及村社要建设固定的垃圾集中处理点,配备专门管理人员,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重点乡镇要进一步充实城管执法和环卫队伍建设,加大投入,配套完善管理措施和环卫设施,形成持续管理、长期服务的工作机制,实现乡村环境干净整洁、文明有序的目标。

九是突出定规划,全力抓好“双联”工作。双联”行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贯穿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过程,各乡镇要着眼长远,统筹谋划,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从贫困村、贫困户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从最急迫、最具体、易见效的事情做起,制定长远计划,确定年度目标,提出具体措施,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开展帮扶工作,绝不能急功近利,工作无计划,心中无目标,手中无措施,坚决防止搞形式、走过场。第一,要加强政策宣传。各乡镇要把政策宣传作为“双联”行动开展的基础性工作,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省市和县委开展“双联”行动的安排部署,提高群众知晓率。要加大对各乡镇、各单位凸显出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好典型的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其次,要靠实帮扶对象。要认真做好贫困户核实工作,核定联系对象,利用村务公开栏,对确定的联系对象进行公示,对群众反映有问题的要予以调整,重新确定,坚决杜绝优亲厚友,绝不能因界定不准引发新的矛盾。对联系户达不到全村总户数15%的,要动员村干部、致富能人和私营企业主参与帮联,从而充分发挥他们的先进模范作用,引领带动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第三,要制定好帮扶计划。各乡镇结合各自实际,围绕落实“六大任务”,制定出本乡镇2012-2020年“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帮联规划。同时,要根据贫困村的基础条件,贫困户家庭结构、自然状况、经济实力等不同特点,配合帮联单位,因村因户制宜,制定科学合理的长远帮扶计划和年度目标计划,把“联村”的突破口放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提升农村保障水平上,把“联户”的关键放在宣讲惠农政策、了解群众诉求、树立发展信心、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上,做到扶贫与扶智同步推进,真正解决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群众增收无产业的问题。第四,要加强沟通衔接。各乡镇要加强上下衔接,及时向县“双联”办和省、市、县帮扶单位反映基层的意见和建议,反馈工作进展情况,要加强联系单位与村、联系干部与户之间的协调沟通,确保“双联”行动健康有序开展。

十是突出育典型,促进农村工作再上新水平。今年县上确定抓建的124个先进典型,涉及农村工作的有104个,占了绝大多数。这104个先进典型能否按要求全面完成建设任务,直接影响着全县的整体发展水平。在这104个典型中,涉及农办、新村办1个,农牧局5个,林业局6个,水务局4个,水保局1个,扶贫办1个,各乡镇3个、4个不等。各乡镇、各部门都要按照起点高、规模大、机制活、带动作用强的要求,把典型建设、资金协调、督查调度等环节牢牢抓在手上,一抓到底,抓出成效,确保全面完成建设计划,促进全县农村工作再上新水平。

三、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全面完成春季各项农村工作任务

今年春季农村工作时间非常紧迫,任务十分繁重。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狠抓各项措施落实,确保按期完成任务。

一要强化领导抓落实。各乡镇要切实强化对“三农”工作的组织领导,把精兵强将、业务骨干调整到农村工作上来,主要领导要扑下身子、真抓实干,分管领导要一抓到底、抓出成效,确保力量不削弱、工作不放松。各涉农部门要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将工作领域向农村覆盖、资金投入向农村倾斜、服务职能向农村延伸,上下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努力形成抓落实的合力。

二要靠实责任抓落实。各乡镇、各部门要对照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对整体工作完成情况认真组织一次“回头看”,进展比较好的,要立足超额完成任务,再接再厉;没有达到进度要求的,要认真查找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切实抓好整改落实,迎头赶上。从现在起,各乡镇、各部门都要算好时间账、任务账,明确责任人,列出时间表,细化量化实化目标任务,逐项排出时间表,把任务靠实到各级领导头上,把担子压到全体干部肩上,把板子打在具体人身上,一项一项地抓好落实,决不能形成缺口和差距。

三要强化督查抓落实。农口各部门要把督促检查作为促进任务落实的有效手段,组织专门力量,对一些滞后性的工作,深入开展督促检查,采取现场办公、定人定责、按期达标、限时办结等措施,切实解决工作展不开、推不动、落不实的问题。要严格项目考核,凡与市上签订责任书的,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拔高工作起点,不仅要全面完成责任目标,而且要争取名次靠前。凡是市上考核的主要指标,要一项一项地具体分析,位次靠后的,要深入查找症结,采取得力措施,确保位次前移。凡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工作任务,必须按照规定的要求和时限落实好,不得以任何借口打折扣、降标准、搞变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