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渔业市场需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企业竞争;市场需求预测;市场营销
一、市场需求预测的概念及内容
预测,是指对某一目前还不明确的事物,根据历史和现在的已知情况,估计和报测未来可能出现的趋势。在取得一手、二手资料后,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市场末来的情况做出估计。它是企业营销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对于企业牌确把握市场前景,不断寻求发展机会,具商很重要的意义。市场预测,从最终结果来说,就是预测市场需求量;从企业的角度而言,则是预测市场销售量。但不论是市场需求还是销售,又都是具体的、一定地区、一定时间的需求或销售。市场预测的主要内容是市场需求预测。
市场需求预测的内容包括产品、总量、消费群体、地理区域、时间、营销环境、企业营销方案、实际购买等内容。市场需求预测是对某一企业产品需求量的预测。由于产品的范围比较广泛,同一种产品团其规格、档次的不同,需求量亦不相同。如空调分为柜机、分体机、窗机等,企业在进行消费需求预测时,应先确定需要预测产品的类别。总量反映了市场需求的大小,也可以用货币金额来表示。如某企业婴儿奶粉的销售占全同婴儿奶粉销售总量的25%。另外,市场需求预测既可以针对整个市场,也可以针对某个细分的市场。如进行
房产开发,不仅耍确定整个房产市场的需求量,还要依据不同的收入水平、住宿习惯确定细分市场、开发出不同规格的房地,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企业的赢销活动受区域范围的影响。一般来说,在不同的区域,产品销售额的预测结果也不相同。如羊肉泡馍在陕西为一道名吃,在海南却没有市场。企业进行市场预测必然要规定一定的时期,如五年内、三年内或一年内计划。一般而言,时间越长,对环境和条件的预测就越不准确。而且市场需求受许多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因此,企业在进行市场预测时要将这些不可控因素考虑进去。
除了受个可控因素的影响外,还有促销活动及销售渠道的影响。策略的变化、市场预测还受各种可控因素,如产品、定因此,市场预测必须考虑企业未来营销组合市场的需求量最终耍靠购买行为表现出来。只有进行最终购买的需求才是真正的需求。
二、市场预测的基本原理
1、连续性原理
连续性原理也称为连贯性原理,是指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的连续性。所有的事物都有它的历史、现在和未来,现在的情况是过去发展而来的,是过去的延续;而未来则是过去和现在发展起来的,是过去和现在的继续。这种继续会有变化,但变异是有根据的,发展是连续的,即在一定客观条件下,事物的发展不会一下变得面目全非,而是与过去、现在的情况右相似之处,不会根本不同。所以,连贯性原理就可以在了解事物过去和现在的基础上,来预测其未来。
2、类推性原理
类推性原理是指客观事物之间存在着某种类似的变化和发展过程,根据已知事物的发展变化去类推未知事物的变化发展。之所以能够由某个已知事物类推到未知事物一一要预测的事物,是因为事物之间具有某种相似性。相似程度越高,利用类推原理预测的效果越好;反之,事物之间没有或很少有相似之处,也就是相似程度很低,类推性原理的使用效果就不好。所以,在实际预测中,要明确预测对象与已知事物之间存在相似性,这是我们正确预测的基础。
3、相关性原理
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存在,都是与环境中各种事物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一个事物的发展,必然会影响到其他有关事物的变化。这种影响和制约表现为因果关系,人们据此可推出未知事物的结果。所以在预测中,须深入研究预测对象与相关事物之间的关系,同时还需全面了解分析所处的环境,找出各种主要影响因素,并据此建立相关的预测数学模型,
推断、估计出结果。
三、市场需求预测的分类
1、目前需求的估计
市场需求复杂多变,作为市场活动的主体——企业要想被确地了解和掌握其产品在市场上的情况,就可以对正在发生的需求加以分析。我们可以通过某产品历史销售量上升或下降的原因来分析目前需求量的大小,可以了解产品在一定时间、地点内的需求状态,从而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未来的需求预测提供依据。可根据内容不同,分为总的市场潜量的估计和区域市场需求量的估量。市场潜量是在一定的环境下,通过企业营销策划的促进,某产品需求量所达到的最大极限,也就是最高的市场需求量。
2、对未来需求的预测
企业在掌握历史需求、目前需求的基础上,可以对未来的市场需求进行预测。结合相关历史资料、现实材料,以及参照以往的经验教训,运用科学的预测方法,对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推测出未来需求的变化趋势及其状态。未来需求预测是对企业销售情况的预测、估计。比如:如果能了解到同行业某产品的市场需求量,结合企业历史销售资料,加上企业预计的产量,就可以预测出企业的销售额。
3、生产者需求的预测
主要了解的是生产者对生产资料的需求(需求的目的是为了流通、销售)。因为生产购买具有大量性、波动性、专业性、条理性,所以了解生产者需求是注重了解宏观经济政策、行业规模、消费品的新需求以及生产者内部的组织因亲、个人因素等。
4、消费者购买行为的预测
主要是对消费者购买的动机、方式、心理的调查分析,预测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来决定商品的生产趋势。其中调查的核心是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做出分析。
四、市场需求预测步骤研究
1、确定预测目标
只有预测目标明确,预测丁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预测目标的确定应根据经营管理的需要,服从决策的要求。确定预测目标就是要明确要预测什么,要达到什么目标。
2、收集、整理资料
要进行市场预测,必须有充分的资料。预测所需的资料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预测对象本身的历史资料,另一类是现实资料。在市场预测中一般可以利用各种调查方式获取的第一手资料,也可以利用各种渠道获取的第二手资料。收集资料时一定要注意广泛性、适用性,资料收集不全面、不系统,会严重影响预测质量。但也不是说资料越多越好,漫无目的地收集资科一是会浪费时间、人力和资金;二是会因为资料过多,缺乏重点,反而给预测工作带来麻烦,降低预测质量。
3、选择预测方法
进行市场需求预测的方法很多,但是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范围和局限性。因此企业府根据自身的环境条件以及资料的内容和特点选择合适的预测方法。如果掌握的资料不完善,预算费用小,可较多地采用调查预测法。如果掌握的资料完备,经费充裕,准确度要求高,可运用一定的数学模型。
4、建立预测模型
在将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之后,可寻找各种经济变量间的数量模型,提出理论假设,尽力预测模型。
5、分析评价
在该阶段就是分析通过预测模型预测的结果与实际情况出入的原因,分析其对未来发展的影响,对预测的可靠性给出评价。
6、修正预测结果
如果发现模型与现实不符,应立即根据客观情况予以修正。如果是模型有误,改进模型;如果是预测方法不当,则改进方法。(作者单位:海口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君轶,马耀峰,杨敏.我国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研究综述[J]. 商业研究. 2009(03)
[2]邓爱萍,肖奔.基于时间序列的市场需求预测模型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9(23)
[3]宋燕歌,刘剑荣,顾建庄.短生命周期产品的市场需求预测[J]. 统计与决策. 2010(04)[4]尚广海,孙剑锋,张博.企业竞争模拟建模的研究与应用[J]. 才智. 2010(36)
一、引言
现代社会是信息的社会,对于现代的企业而言能否及时掌握最准确,最充分的数据将是影响企业未来收益和发展的关键因素。而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便可以从各个业务有效地收集和组织海量的数据,存放在一个集成的存储区内,并且从中找出有价值的数据,将这些数据转换成为有用的信息和知识。
二、企业未来产品市场需求预测系统的设计
(一)提出问题
当今的社会,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是的信息也是高速发展,时时刻刻都在不断的改变与更新这。作为以营利为目的的各个企业,效益更应该是第一位的问题,尤其是销售型企业市场。必须运用有效的工具及时、快速的存储历史数据,并且随时对这些数据进行更新、删除等操作,确保信息的有效性与及时性。利用合适的方法对这些历史数据进行挖掘,找出企业所要的信息和价值的东西,能够帮助企业的决策层据此做出高效的决策与预测。
对于Adventure Works Cycls公司而言,现在想要提高产品销量的市场份额,首先遇到的问题便是:根据顾客长期以来的购买记录,得出他们的购买习惯或者偏好倾向,于是我们便可以预测到各种产品的未来市场需求量。
(二)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就是要了解客户的购买习惯,从而得出各种产品的需求量。本系统数据仓库的用户需要得到有关产品需求的详细统计信息,包括客户,时间,地理,网上销售四个主要的维度。而其中的每一部分又包含有详细的资料信息,如客户维度又包含性别,年龄,国籍,联系电话等等。
(三)数据库的设计
创建产品销售记录数据表,在数据库中创建表,将产品销售记录数据表中的信息输入到表中。创建数据库。
(四)数据库关联规则模型的设计
依次创建Analysis Services项目;创建数据源;创建数据源视图;创建关联挖掘结构,设置关联规则挖掘的参数设置参数为:MInIMUM-SUPPORT=0.01,MInIMUM-PROBABILITY=0.1。MInIMUM -SUPPORT指定了在该算法生成规则之前必须包含项集的事例的最小数目。将该值设置为0.01,将指定最小事例作为事例总计的百分之一。值该值默认为0.03。MInIMUM-PROBABILITY指定规则为True的最小概率。默认值为0.4,此时将该值设置为0.1,就是指定了不生成概率小于10%的规则;建立关联规则挖掘模型。
(五)查看挖掘结果
(六)预测结果的分析
图1显示的结果就是是本次设计所挖掘到的频繁集。可以清楚地看到客户对哪些项集所产生的关联规则感兴趣,换言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客户对我们的哪些产品感兴趣。如Sport-100=现有的的支持度是最高的,为6171,接着Water Bottle=现有的、Patch Kit=现有的、Mountain Tire Tube=现有的、Mountain-200=现有的、Road Tire Tube=现有的、Cycing Cap=现有的、Fender Set-Mountain=现有的、Mountain Bottle Cage=现有的、Road Bottle Cage=现有的等这些项集的支持度都是很高的。也就是这些项集产生的关联规则为企业提供了进行决策的依据。因为这些关联规则显示出顾客对那些产品的更高的偏好,以及哪些产品是畅销的产品,据此企业的相关人员便可以进行之后产品数量的调整,以及哪些产品应该进行捆绑销售等等行为。
图2显示的结果是是本次设计挖掘出来的关联规则。其中也很明显的反映出了各个关联规则的支持度和可信度,也就是反映出了哪些产品的组合更加受到客户的青睐,哪些产品的组合并不受客户的喜欢。从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其中关联规则Touring Tire=现有的―>Touring Tire Tue=现有的的重要性是最高的,为1.437,但它的概率并不是最高的,为0.860.综合考虑之后,我们可以发现规则Touring Tire=现有的,Sport-100=现有的―>Touring Tire Tube=现有的的概率最高,为1.00,并且它的重要性同样很高。从中说明了该项关联规则是客户所最感兴趣的,那么它也说明了项集Touring Tire=现有的,Sport-100=现有的,若在一项交易中出现,则会导致项集Touring Tire Tube=现有的,按照概率1.00也会在同一交易中出现。
根据本系统可以很准确的预测出该企业未来市场的产品的需求量,预测出哪些产品是客户所最感兴趣的,哪些产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从而为企业的决策层提供了很好地依据,为企业将来增加市场销售份额增加了更大的可能性。
三、总结
关联规则反映了各个事物之间存在的某些关系或依赖性。本系统就是根据某些产品之间所存在一定的关联关系,根据关联规则, 我们若想要预测其中一个事物的数量,便可以通过其他与之有关联关系的事物预测到。这次设计是对企业各个产品的销售量数据进行分析,然后挖掘,通过发现客户购买的不同商品数量之间的关系,得出一些规律性的信息。
【关键词】市场需求 就业 高职学校 课程设置
一、分析传统课程设置的现状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所突显,而我国高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仍是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课程模式,显然已不能适应就业市场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对发展学生职业能力极为不利。以机电专业的课程设置为例,通常文化基础课为:体育、德育、法律常识、劳动法、公共关系与礼仪修养、职业指导、企业管理、语文、数学、物理、英语;专业课为: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液压与气动传动、金属工艺学、工程力学、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制造工艺学、工厂电气控制、钳工工艺学;专业实践课为:钳工实习、机械加工实习、电工实习、电焊实习。由该课程设置可以暴露出:
(一)传统的公共基础课过多,专业选修课偏少
传统课程设置不重视选修课的开设,专业课比例过大,重课堂教学,轻活动课程,重显性课程,忽视隐性课程,课程内容也跟不上时展的要求。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及综合职业能力,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才能,更不利于学生的就业、立业和创业。
(二)普遍重理论、轻实践
高职教育直接面向就业,面向服务经济建设。课程设置就应当“按需设课,按要编程”。然而理论性知识偏多偏深,忽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沟通,内容抽象难懂,学生将无法学以致用。学生看似学到了深厚的理论知识,实际并没有掌握真正的实践技能,迈出校门后,仍必须经过长期的实践操作或上岗培训才能适应就业岗位的要求。
(三)教学方法过于传统,缺乏创新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单纯的口授,学生被动的听记,教学内容表现为形式单一、缺乏新颖性,这种课程模式忽视了教学过程应突出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起主导作用这一基本特征,不利于学生发展个性。
二、市场需求对高职学生能力提出的新要求
用人单位希望招聘的学生能直接适应工作岗位,或经过短期培训即可上岗。如车工在校内就应具备利用机床加工出合格零件及保养、维护、维修机床的能力等。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应注重实践能力培养,使课程设置贴近生产实际。
就业市场对智能型、复合型技术人员的需求与日俱增,并且对人才的需求是动态的,尤其是企业改造、重组以后,有些技术工人必须转岗。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要注意先进性、综合性与灵活性,充分汲取新知识、新方法、新工艺、新技术,增设选修课。还要拓宽专业知识面,培养学生具有较宽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备在职业群就业、从岗、晋升的基础。
现代企业工作节奏快,操作型和服务型人员的工作强度较大,工作中压力较大,课程设置要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在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心理因素。因此,课程设置时要对学生加强人文教育。
三、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设置模式
(一)精选教材,淡化专业限制
教材是课程实施的载体,选用与开发教材在课程设置改革中至关重要,部分传统教材内容繁杂且重复,知识陈旧,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因此,教材选用应突出“项目化”,专业课的理论部分应削枝强干、删繁就简,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或是根据需要组织开发新的综合课程教材,避免课程之间的交叉重复,精简课时,让学生可以选修其他的课程。课程设置要淡化专业限制,引入“通才”教育思想。可以设置跨专业的选修课程。让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培养以本专业为主其他专业为辅的一专多能型技能人才。
(二)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能否达成,关键在于学生接受活动效率的高低。因此,教师必须不断钻研探索,努力改革教学方法。首先,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体现教学组织的科学性与灵活性。重视职业能力的培养,积极借鉴、探索、总结和推行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形式,以此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运用实践的能力。其次,营造具有职教氛围的课堂教学,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良好的职教氛围可通过模拟仿真现场、情景教学来实现。最后,积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方法与手段,运用符合教学需求的现代化多媒体,将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教学媒体有效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三)增设选修课程,注重职业能力培养
传统的课时设置缺乏灵活性,学时都限制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训练当中,培养的学生可塑性差。因此,要增加选修课程、实行弹性课时。理论课和实习课都开设必修课和选修课,选修课占总课时的三分之一左右。选修课可以是相近专业或其他专业的理论课和实习课,并根据当时市场需求进行调整。培养学生的服从意识、大局观念和团结协作精神;并将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积极乐观的精神。通过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价值观,也以此赢得社会的信任。
【参考资料】
[1]邹永忠,谢新明.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模式的探讨.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4) .
关键词:职业教育;市场需求;针对性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4-058-03
一、基于市场需求提升职业教育市场针对性的意义
总理在国家科技领导小组会议上指出:“现在我们要注意的是职业教育的规模、学科的设置,需要和社会需求相吻合,因为它是面向整个社会的,所以又应该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因此,在我国教育中长期发展战略中,提高职业教育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吻合度就显得尤为必要,这既是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
提高职业教育吻合度实质就是提升职业教育市场针对性,使其更加贴近市场需求、满足市场需求。这是因为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平,也决定着经济社会发展能否获得充足实用的技能人才的供给。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对实用型人才需求的上移,职业教育的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职业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具备的专业技能与岗位不匹配造成的就业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但在劳动力总体相对过剩、就业岗位短缺的形势下,高技能人才需求却又得不到有效供给,企业感到“找高级工比找工程师难”。目前,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着的毕业生就业难与企业招工难的尖锐矛盾集中体现了职业教育所面临的困境。
究其原因是职业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出现了结构性就业矛盾。以前我国处于计划经济模式,在高校毕业生中实行的是“统包统分”,毕业生不愁分配找工作,长期以来,这使得高校开设的专业不注意与市场的需求结合。当国家实行市场经济后,毕业生分配由过去的“统包统分”改变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模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问题马上暴露出来,职业院校寻求市场和信息观念不强,对就业市场供求信息反应迟钝,就业指导观念落后等。具体表现为学校在专业设置、教学方式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在专业结构上,存在学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职业院校不是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没有按照市场需求及时设置专业、调整招生规模,改革课程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而是视自身条件办学,有什么条件、什么专业热门就开办什么专业,有什么教师就开什么课程,造成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特色不明显,发展模式趋同,教育质量下滑,使得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不能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的需要,不能为市场所接受,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毕业生就业难,使得毕业生就业率低,特别是对口就业率低。职业教育为社会、为经济、为个人发展的功能被弱化。
二、基于市场需求提升职业教育针对性模型的构建
职业教育的培训目标决定了其培养的大多数对象将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而实现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针对性对接的吻合度也包括产业、行业和工作岗位的不同层面。第一,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结构要与社会就业结构相协调,如职业学校在校生所学专业的三次产业分布要与所在区域社会就业结构中三次产业的比例大体相当;第二,专业大类的毕业生规模应当与相关行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大体平衡;第三,各个专业的毕业生数量要与就业岗位的专业需求基本对口。如果出现严重的供不应求或供过于求,就会形成结构性失调,如不及时调整,必将带来很多负面效应。一是造成行业性技能人才紧缺,影响行业经济发展;二是不利于就业,形成结构性失业;三是影响个人就业质量。这就要求职业教育要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密切关注劳动力市场需求和各行各业经济增长结构调整的信息,及时调整办学方向,形成一种动态、灵活的机制,不断适应经济变革和市场变化,使其培养的毕业生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这就需要在企业、职业院校间依托市场需求形成一个针对性对接机制模型。
(一)提升职业教育市场针对性模型的构成
市场针对性模型构成具有以下模块:一是六个对接要素,即产业结构、企业、职业岗位、职业教育、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二是三个对接层次,即产业结构与职业教育对接、企业与职业院校对接、职业岗位与专业设置对接;三是三个对接机制,即产业结构与职业教育对接的信息沟通协调机制、企业与职业院校对接的联合办学机制、职业岗位与专业设置对接的联合培养机制;四是四个对接要求,即劳动力规模、劳动力结构、劳动力层次、劳动力质量;五是一个反馈调节机制,即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平衡信息反馈调节机制(见图1)。
(二)提升职业教育市场针对性模型各机制的作用过程
1.沟通协调机制的作用过程。该模型中的职业教育与产业之间的信息沟通协调机制,通过对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情况进行信息采集,分析需求数量、结构的预测来确定职业教育的供给规模与供给结构比例,使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有针对性地对接。(1)通过搭建教育与产业的对接协作平台和中、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信息平台,转变教育理念,加强内涵建设,强化部门协调,增强行业指导,形成教育与产业的信息沟通协调机制。该平台围绕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举办教育――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主题论坛;开展行业人才需求预测;研究制定培养标准;探索建立行业人才职业能人认证体系;研究技能型人才培养,组织特定行业内的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办学。(2)建立中、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信息平台,形成自主设置、政府备案、信息公开的督察机制。整合全国和地方各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招生就业的各地各行业劳动力市场供需等方面信息;引导各地政府和院校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区域经济社会需求和毕业生就业等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布局,主动适应市场需求,以实现教育与产业的紧密对接。
2.联合办学机制和联合培养机制的作用过程。与商品市场不同,劳动市场上教育供给的“主体”以及教育需求的“主体”,具有两种结构形态:(1)通过建立职业院校与企业的联合办学机制,专业设置与企业岗位的联合培养机制,使供给主体与需求主体既相对分离又相对融合,使职业教育的针对性显著提升,从而实现供给与需求之间在规模、质量、层次、结构上的紧密对接。(2)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的相对融合。从教育供给来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的供给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职业院校,它既要为国家培养和提供职业人才,又要为企业和社会提供培训或研发服务;二是行业企业,它既要与职业院校合作,共同为企业培养和提供学生这一传统意义上的、狭义
的教育产品,还要为职业院校学生和教师提供实训实习基地、兼职教师等这些现代意义上的、广义的教育产品。也就是说,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情况下,教育机构已从学校扩展至企业,企业不再只是教育产品的消费者――接收录用毕业生,也是教育产品的生产者――培养学生、提供实训教师。因此,职业教育的产品主要是以市场即企业需求为导向并在关注个性需求情况下塑造培养出来的学生,以及通过企业锻炼培养出来的“双师型”教师等。从教育需求来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的需求也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客观的社会需求,它既是行业企业对获得职业院校的教育产品的需求――作为营利性的生产机构,需要录用能给企业带来更多利润、促进企业未来发展的后备力量,也是职业院校对获得行业企业的教育机会的需求――为适应企业发展、提高教育质量,需要企业提供兼职教师并接受院校教师到企业实习;二是主观的个性需求,主要是教育产品即“人化的商品”自身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既包括个体获得教育机会的起点需求,又包括获得就业能力的过程需求。职业院校作为公益性的教育机构,应培养学生具有设计自身未来发展的职业能力。因此,企业与学校的合作,要在满足功利性的企业需求基础之上满足人本性的个性需求,从而既能使企业获得“好员工”,又能使学生获得“有职业、好职业、新职业”的能力,还能使职业院校获得“双师型”师资团队。这意味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使得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相互融合,成为职业教育需求的行为主体。
联合办学机制和联合培养机制的目的是创造真实的职业环境,提供企业现实需求、职业技术标准,提供师资及资金。为此,要做到企业进入学校办学、深入学校办学、融入学校办学。实现由“引企入校”向“引企入教”的升华,校企合作要办出活力,就必须坚持校企“双主体”办学、“双主体”育人,即向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四个合作”方向深度融合。紧紧围绕职业院校学生和企业员工教学或培训过程的各个环节,以各自承担的责任为基础,建立一种关系清晰、内涵明确、分工协作、共担风险、利益共赢的结构关系,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双主体作用。以校企资源的优化组合为依托,实现职业院校教育资源与合作企业经济资源的整合,一方面,鼓励企业的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另一方面,学校急企业之所急,派学校干部和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与企业的技术人员共同攻克技术难关,实现“产、学、研”无缝结合。以求得机制上的依存、资源上的互补、利益上的共赢。促进学校资源与企业资源有机融合,使得学校育人与企业用工紧密结合,从而提高职业院校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我国高校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状况
(一)缺乏对实践教学的重视
实践教学是高校绝大多数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最好方式,也是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电子商务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性学科,其涉及面广,实践要求高,但其在我国发展时间却很短,这使得电子商务建设与发展的基础相对薄弱,可谓处于“年轻”状态。如果再加上高校不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很难培养出既掌握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又具有开展商务活动的具有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二)缺乏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是指实践教学活动中,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制定教学计划时,结合专业相关理论教学,合理安排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实际教学中由于缺乏对电子商务在国际上领先应用、在中国企业实际应用的理解,课程设置的随意性很大,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现有的有关技术和商务方面的课程简单堆砌在一起,缺乏有机结合的系统特性;二是强于书本而弱于实务,缺乏必要的案例教学和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目前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完善,这直接影响了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缺乏能够实践教学的良好环境
目前学校给学生提供的企业化实习、实训机会太少,在校期间的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到企业真实项目以及企业项目真实的操作流程。尽管这两年很多高校都意识到这个问题,并推出了电子商务实验室系统,供学生模拟练习。但是这些软件仍然脱离于实际的商业环境,甚至有不少软件已经落后于现有的应用。这使得学生很难体验到企业真实操作工作环境。
(四)缺乏指导实践教学的优秀教师
电子商务实践教学是专业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电子商务知识和技能,从事实践活动。现有师资大多数从计算机、网络、管理、营销或其他专业调派,其知识储备大多来自以往出版的一些电子商务书籍,不够系统、不够深入、不够实用,而且教师本身很少参与商业企业的实际运作管理,案例来源、案例讨论、创业指导、实习指导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师资缺乏应该说是目前许多院校电子商务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师资匮乏,对部分实践教学也不能按要求完成,因此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只能够简单的了解掌握该课程基本的要求,而无法掌握企业真实项目的操作流程,实践教学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二、市场需求的电子商务人才
电子商务人才按目前国内市场需求定义为既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又通晓商贸理论与实务,能通过电子方式来进行商贸活动的一种复合型人才。据上海市电子商务发展与人才需求调查:目前的市场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企业领域,而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最集中的领域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通过互联网产品与服务信息(77.54%) 、通过网络进行商务沟通(72.03% ) 、订立电子合同的比例很低,只有16.53%。而电子商务人才应具备的具体知识与技能主要按需求的优先排名有:第一位信息资源管理、第二位企业战略管理、第三位客户关系管理、第四位项目策划、第五位资本运营管理、第六位市场营销、第七位网络营销、第八位项目管理、第九位电子支付、第十位标准化管理。目前我国电子商务与企业整合的发展方向,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也将从单纯的技术方向转向复合、实践型。
三、建立科学的高校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体系
(一)提高对教学实践重要性的认识
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与社会需求对接,这就决定了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所以应充分认识实践性教学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就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改革学生实践教学课程设置
电子商务专业在制定实践教学计划、编写实践教学课程时,尽可能多调研企业,或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让企业中一些具有实践经验又对该专业了解的电子商务专家加入进来,根据学生所学课程、具备的能力、学生培养的要求和目标共同讨论该专业的实践课程设置、开设的实践环节,培养能够跟社会需求对接的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技术的专业人才。
与此同时,在电子商务的实践教学中可以聘请在企业工作的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来进行授课或相应的实践教学的指导,讲解现在企业的实际需求的相关的岗位情况及相关岗位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根据学校的实际能力,把相应的内容加入到学生的实践教学中。
(三)改善学生实践教学环境
电子商务实践大多是校内实训为主。校内实训大多是在实验室进行,为了使学生能够在校期间体验企业的各种规定、管理制度及企业的工作环境,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地进入角色、适应企业,学校应该尽可能地将实验室按照企业的模式进行设置及布置:实训过程中按照企业的方式进行考核。学校可以利用电子商务的一些平台如淘宝网、拍拍网、易趣网等进行自主创业,亲自体验电子商务的各种模式;如果有条件,学校可以和企业联合,为学生提供去企业实践的机会,由企业提供真实项目的实训内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四)培养实践教学专业师资
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既给我国高校的电子商务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又提出了新的挑战。企业需求的是能够尽快地进入岗位角色、尽快地适应企业环境的专业人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企业实践经验。因此,一方面电子商务专业的师资就要经常性的具有到企业培训和实践的机会,另一方面师资队伍也可以聘请一些电子商务专家、专业带头人、企业人员等,这样使整个教学团队就能够涉及各个方面能够及时地将信息传递给学生。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行业的逐步成熟,我们要把最新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内容充实到教学中,真正把电子商务知识应用并推广,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实践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