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村卫生室医疗质量管理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市局督导检查评分后,我院认真组织广大职工学习,根据要求对医院各个方面的工作进行专项整改活动。通过整改活动开展以来,现将我院自查时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汇报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
1.门诊科室存在的问题 根据门急、诊科室的管理要求,我院门急诊科没有单独设立,没有固定的业务技能强的急诊工作人员。门急诊医生持证上岗率不高等情况。部分医务人员业务技能不高,不能够对一些常见急救设备进行熟练地掌握和应用,对一些基本急救技术掌握不够熟练。各科室之间配合不够紧密,科室人员之间协作不够。
2.药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药房药品管理工作不到位,过期失效药品仍存在。 医务人员业务技能素质不能适应医院的发展要求。医院因工作实际从事药品调剂的人员是非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由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经市、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培训合格后上岗从事药剂调配。对相关药品调剂知识了解不够,处方调配时把关不严,时有不合格处方调剂发生。
3.对口支援方面
在每个被帮扶周期,重点建设1个特色专科,培训了小儿捏脊,刮痧、针灸等事宜技术。
4.家庭签约服务方面按照国家、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指标,常住居民签约率大到30%,重点人群签约率达到60%,建档立卡贫困户签约率100%,按要求履约。
5.落实补偿政策方面
落实财政对乡镇卫生院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等专项补助经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补助不低于国家标准,对村卫生室实行绩效考核制度,以服务数量、质量、患者满意度、任务完成情况等为主要内容,并将结果与财政补助挂钩。
6. 村卫生室方面
个别村卫生室存在设备和药品配备不全,收费项目未公示等问题。
二、整改措施
1.为确保卫生整改工作顺利进行,达到整改方案的要求,为此成立以院长为首的工作整改领导小组,负责医院整改工作,以提供坚强的领导保障机制。
2.强化医疗质量管理,建章建制,狠抓落实,杜绝医疗事故发生。建立医疗卫生工作整改制度的长效机制。医院每周组织相关科室人员对各科室医疗工作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将检查存在的问题登记在医疗卫生督察表,即时提出整改措施,责任到人,限期进行整改,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整改情况检查。
3.加强职工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4.提高医务人员综合素质,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进一步加强职工的思想教育,认真学习医务工作者道德规范,利用每周星期一政治学习和每天晨会时间加强医务工作人员道德素质修养。
一、基本情况
景县梁集乡卫生院辖区共有78个自然村总人口3万6千余人,贫困人口253户533人。该院辖区有34个集体产权村卫生室,其中新建村卫生室17个,改建村卫生室17个。目前已投入使用的村卫生室24个。
景县刘集中心卫生院辖区共有40个自然村总人口2万余人,贫困人口153户350人。该院辖区有24个集体产权村卫生室,其中新建村卫生室9个,改建村卫生室9个。目前已投入使用的村卫生室 16个。
二、工作开展情况
1、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政策保障体系初步建立。乡镇卫生院严格按照上级政策健全付费机制,提高报销比例。首先,认真执行“先诊疗,后付费”政策,贫困人口住院免交住院押金,住院期间免收一切诊疗费用,可享受该病情所需的所有检查和治疗,出院时由贫困人口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窗口核算后只需补交个人自负部分,大大减轻了贫困患者住院期间资金短缺情况,确保病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其次,开通“一站式”服务,确保“四重保障”实施到位。另外,卫生院实施“三免一减”提高了出院报销比例,在原有合作医疗报销基础上贫困人口再提高10个百分点,根据核算结果不足者最后再由卫生院兜底,使每例贫困患者出院报销比例均达到90%或以上;逐日统计每例贫困患者出院时非合规费用,层层把关落实,严格控制在10%以内。
2、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及便民服务措施有效落实。卫生院为所有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建立了电子健康档案;开展农村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服务率达到100%,在此基础上,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慢性病重症患者实行了规范化管理和个性化健康服务,强化便民服务措施,制定出台了先诊疗后付费工作方案,设立了“健康扶贫优先窗口”,开通了绿色通道。要求包村医生结合卫生室负责人每月入户为贫困人员宣讲健康扶贫各种政策、指导用药及清理家庭药箱等,对于因病住院贫困人员卫生院包村医生为其填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疾病筛查登记表,交由卫生院专职人员为其录入国家健康扶贫动态系统。
三、具体工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夯实健康扶贫基础。成立由卫生院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召开健康扶贫工作会议,明确职责分工,抓好责任落实。利用多种形式和渠道,广泛开展社会宣传活动。加强对健康扶贫政策措施和工作成效的宣传,在辖区营造实施健康脱贫工程的良好舆论氛围,并将健康扶贫纳入考核管理,严格考核,强化问责。
2、建立健康扶贫工作机制。安排乡卫生院成立了院长任组长的健康扶贫工作队,明确了职责分工,有效推动了健康扶贫工作进展。组织乡卫生院、村医会同帮扶责任人、乡村签约团队对贫困人员患病情况、大病慢病等病种分类及因病致贫人员反复摸底排查,精准识别,努力做到五清:对象清、病种清、对策清、责任清、进度清,精准到户,精准到人,精准到病,数据准确,管理规范,为落实健康扶贫任务提供全方位的精准目标定位。
3、优化诊疗程序,实现结算便捷化。开设计生特殊家庭、贫困人口、就诊窗口,实施贫困人口住院先诊疗后付费贫困人口“一站式”结算流程患者无需交纳住院押金,直接住院治疗。患者出院时,只需向卫生院支付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按规定报销数额后的自付医疗费用。患者结清自付费用后,卫生院及时归还患者提交的相关证件。
4、规范诊疗行为。严格落实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以及相关疾病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路径,在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的基础上,严格出入院标准,做到因病施治,合理治疗,合理控制医疗费用,有效减轻贫困人口看病负担。加强参保农村贫困住院患者转诊管理,引导贫困患者常见病、多发病在卫生院就医,超出卫生院诊疗能力的危重、疑难、复杂疾病患者及时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合理就医模式。
5、积极宣传慢病管理及防治知识,集中办理门诊慢病就诊本。对在卫生院住院治疗的贫困患者出院时凡符合24种慢病标准的负责办理慢病就诊本,新增贫困人口慢性病例继续收集资料集中办理,同时做好慢病的宣传健康指导工作,争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6、启动农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以签约医生为代表,以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特困供养人员,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为对象,以家庭为单位签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议书》。
7、优化卫生院环境,改善服务功能。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院落环境,加强清洁区域监督考核,进行硬化院落,为患者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增加便民服务设施,加强门诊管理,更新标识标牌,建立便民口袋,在门诊大厅及住院大厅分别摆放农村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健康扶贫政策、贫困人口就医流程、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救助一站式服务窗口等展牌方便贫困人口就医,提升群众就医感受。
四、存在问题
1、部分贫困人员未能及时在出院后给予卫生院包村医生出院报销单据,在卫生院职工下村入户跟贫困人员询问时贫困人员把相关单据又上交给保险公司造成卫生院无法准确为其填写贫困人员疾病筛查登记表。
2、工作落实的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部分工作小组对工作有点敷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存在轻服务现象。
3、部分乡村医生存在年龄大,体弱等现象,对乡村医生进行健康扶贫工作带来了一些难度。
五、下一步对策及建议
1、继续落实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倾斜政策。制定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实施方案,建立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兜底保障等相互衔接的医疗保障体系。确定贫困人口慢性病和重大疾病保障范围。
袁贵山
(2011年6月29日)
根据本次院长培训要求,现将肥东县张集乡卫生院基层医改工作实施进展和医疗卫生服务与管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张集乡共13个行政村,其中本辖9个村,2万余人口。乡卫生院占地面积50600平方米,医疗用房1390平方米,总资产300万元,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13所,卫生院开设病床22张,编制人员20人,实际在岗职工17人,近三年,卫生院平均年业务收入240万元。
张集乡卫生院于去年9月正式实施基层医改,全面落实医改工作任务,管理体制回归了公益性,实行了全员聘用制,建立了体现绩效的考核机制和收入分配机制,全面实行了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零差率销售,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进一步加强。截至目前,本院网上采购药品共计63万元,药品直接让利患者37万余元。去年9月至今,门诊11000人次,住院人次 510人,业务收入144.2万元,门诊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0%,住院病人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5%,业务收入总量已较上年同期下降约60万元。
医改以来,我们的工作主要突出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强化管理,确保卫生院规范良好运行
基层医改后,县财政给予人员支出保障,卫生院的工作重心已从“保吃饭”向“保规范”转移,我们不再为“吃得上饭”范愁,摆在我们面前的突出问题是如何履行好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两个基本”的职能。为此,我们着力于规范管理,以确保卫生院的良好运行。
一是抓建章立制。我们结合实际,制定了《张集乡卫生院医护管理制度》、《张集乡卫生院考勤及奖惩制度》、《张集乡卫生院职工绩效工资考核实施办法》、《张集乡卫生院职工绩效考核细则》等一系列制度,利用制度来规范管理,使得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从而建立起卫生院良好运行的长效机制。
二是抓责任落实。从院班子成员到科室再到每一位职工,我们层层明确了各自的年度工作目标和责任,并于年初,由卫生院与各科室、科室与职工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形成了院班子抓科室负责人、科室负责人抓每位职工的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通过明确责任,工作放权,我院领导班子及中层干部切实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推动了工作的落实。
三是抓工作规范。我们坚持定期例会、监督检查、医疗质量检查制度,分析存在问题,部署本周工作,并及时传达上级会议和有关文件精神。每月组织一次全体职工会议,以会代训举行业务学习,介绍医疗卫生方面的新知识、新动向,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通报卫生院收支、职工绩效考核、监督检查结果、医疗质量检查结果等方面工作情况,从而促进了工作规范。
二、强化考核,确保卫生院各项工作的“绩”和“效”
考核是促进工作落实的保证措施。我们通过严格的绩效考核,将绩效考核结果与职工的工资挂钩,进一步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推进了卫生院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
一是明确考核内容。我们将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和数量以及收入和支出指标核定到各科室,各科室再分解到每位职工,做到考核指标量化、细化,可操作性强,使得人人有任务,人人有压力。
二是确定考核办法。我院对职工的绩效考核,每天职工进行自考并记录,每周监察监督组进行督查自考情况,每月有考核结果,结果公示后无异议将作为兑现职工奖励性绩效工资的依据。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发放体现优劳优酬、多劳多得,对不同的岗位依据技术含量、责任风险、劳动强度等确定不同的分配系数,再按照考核得分和分配系数核定其绩效工资。
三是严格兑现奖惩。我们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制定了多项奖惩办法,如,值班、加班、误餐给予补助,出满勤、卫生清洁,给予满勤额外加分,兼职人员给兼职补助,科室负责人给职务补助,等等以经济奖惩促进了职工的行为规范。
三、强化监管,大力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
村卫生室是农村卫生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的网底,是基层医改的一项内容,也是卫生院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何调动村医的积极性?如何使村医服从卫生院管理?如何规范村医行为?为此,我们做了大量工作。
一是建立了包干负责制。我院成立了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委员会,主任由院长担任,防保专职站长任办公室主任,为具体负责人,抽调了卫生院3名骨干人员分别担任组长,将全乡13个卫生室分成3个组,包保负责各组村卫生室的日常监管工作,委员会成员每月对村卫生室进行一次督查,监督村卫生室各项工作的落实,解决村卫生室在一体化管理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指导村卫生室开展工作。
二是实行绩效考核。我们制定了村卫生室的绩效考核办法,对村卫生室下达了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任务指标,每月进行一次督查,半年一次绩效考核,绩效考核结果与下发财政补助经费挂钩。我县对村卫生室的补助经费是在省补助每1200人口8000元的基础上,县财政再补4000元,平均到每个村医,每月人均近1000元。此项经费对村医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的。我们对村卫生室主要考核门诊人次、医疗质量管理、药品管理、财务管理、门诊统筹以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完成情况,考核分数90分及以上,全额拨付补助经费。
三是严格督查监管。我们制定了村卫生室的各项管理制度,并与绩效考核挂钩。我们要求每月5日前,村卫生室需把当月公共卫生服务完成情况的各项数据报送至卫生院防保站,迟报一天,扣除当月绩效得分5%,以此类推。对医疗服务工作:处方要求规范,每张均要有分类收费金额注明,并附有发票;门诊登记要齐全,注明患者的联系电话;抗生素二联及以上联用处方百分比不超过10%,超过的扣分;消毒登记要齐全,缺项及不登记的均扣分。对村卫生室的财务管理,卫生院对其设置总账及收支、明细账,村卫生室设立现金日记账和往来账户,村卫生室收支账目每月统一卫生院、经济实行独立核算,采取“三查、三看、二核对”的办法,即:查规章制度、查医生处方、查购药票据、看登记表册、看药品台账、看收费票据、核对库存实物、核对就诊病人,监督村卫生室药品采购和零差率销售情况,对违规行为坚决纠正。
存在的问题:
一、债务问题 由于08年新建乡卫生院,留下了200多万元的债务,其中170万元为借贷,每年要承担近20万元的利息,新医改后,取消药品加成,收入锐减,靠业务收入已无法偿还这笔债务,严重制约了卫生院的发展,甚至影响了各项业务的正常运转。
二、人才问题 人员少、工作量大,我院在医改前实际在岗人员数达31人,其中临床10人,护理7人,住院病人平均80人次/月左右,门诊1000人次/月左右,月均收入20万元以上,医改后编制总数为20人,分流11人,辞职3人,其中从事临床只剩4人,护理3人,而门诊及住院病人数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公共卫生项目任务在逐渐增加,导致部分医护人员人均负荷量增加近一倍,我院自医改以来所有在岗人员基本没有休息日和节假日,特别是护士甚至需要连续加班几个昼夜,在突击公共卫生时,因人手不足,只得关闭部分科室。
三、分配问题 特殊人才待遇得不到体现,人心浮动。因我院临床一线人才部分为医改前自聘人员,业务能力相对较强,尤其是热门专业如:医学专用、骨、外科临床等,医改后只拿见习工资,待遇大幅下降,不足合肥市民营医院待遇的一半,导致部分人才辞职。
四、院长支配权过小,绩效考核方案可操作性不强,收入距离无法拉大,职工积极性得不到有效调动,吃大锅饭现象无法遏制。
五、管理、监督力度不够,本人因管理水平有限,监督机制不够健全,又人才缺乏,本人大多时间充当一线人员,对部分职工串岗、脱岗缺少监管,对旷工、违规违章人员处罚落实不能到位,导致一些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以上主观问题我们将加大力度进行整改,逐渐克服,客观问题恳请各位领导能否带到相关会议上,对医改政策进行再深化,为乡镇卫生院院长指明方向,走出困境。
1材料与方法
1.1监测对象与内容:监测对象:辖区内所有医疗单位,其中包括5个区直医疗保健机构,14个乡镇卫生院,151个村卫生室,62个个体诊所。
检测内容: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液,无菌器皿,Ⅱ类区域空气。
1.2采样方法和检测项目:采样按《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2002版各项监测规定的采样方法进行。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用沾湿无菌生理盐水的无菌棉签涂抹采集,检测细菌总数、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使用中消毒液和无菌器械保存液,用无菌吸管吸取1.0ml被检样液,加入含有9.0ml相应中和剂的试管中。检测细菌总数、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Ⅱ类区域空气在消毒处理后医疗活动进行前采样。用9cm直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置于空气采样点高1m处暴露5min采样,37℃48h观察结果。
1.3检测方法与评价标准:按照《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2002版和《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9582-1995进行检测和评价。空气细菌总数≤200cfu/m3(Ⅱ类环境)或≤500 cfu/m3(Ⅲ类环境);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细菌总数≤5cfu/m3(Ⅱ类环境)或≤10cfu/m3(Ⅲ类环境);使用中消毒液≤100cfu/ml,并不得检出致病菌。符合以上标准的为合格。
2结果
2.1咸安区232家医疗机构共抽检样品939份,合格849份,被检样品中均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总合格率90.42%。其中区直医疗单位合格率为92.26%,乡镇卫生院合格率为89.26%,村卫生室合格率为88.79%,个体诊所合格率为88.71%(见表1)。
2.2医护人员手合格率较低。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细菌总数超标,监测合格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无菌器械98.45%,使用中消毒液96.20%,Ⅱ类区域空气85.71%,工作台83.33%,医护人员手75.84%。
表1咸安区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统计表
3讨论
3.1该次监测涉及本辖区内所有医疗机构,基本上反映了本区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的情况。总的看来,区直医疗单位的消毒质量好于乡镇卫生院及其它医疗点,分析原因主要是个体诊所的工作人员卫生意识不强。提示要重点加强对个体诊所的消毒质量管理和监测。今后应严格医疗卫生机构的审批,不够条件的,不允许开业。非法行医一律取缔。
一、指导思想
以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电视电话会议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加强农村药品监督促进药品供应网络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国食药监市〔2003〕120号)文件精神,全面开展农村药品“两网”建设,规范农村药品供应,强化农村药品监督管理,消除监管盲点,建立健全农村药品供应渠道、供应网点和监管长效机制,切实保障农村群众的用药需求和用药安全。
二、工作目标
加强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在今年内建立健全覆盖县、乡、村的三级药品监督管理网络,覆盖率达90%;农村药品供应网络覆盖率达90%,药品从合法渠道购进达100%。三年内农村药品监督管理网络覆盖率达95%,农村药品供应网络覆盖率达100%,做到“六个统一”(台帐、制度、人员、价格、进货渠道、责权统一),“五个坚决杜绝”(杜绝做假帐、销售假劣过期变质药品、非法行医、无资质上岗、乱涨价),“四个满意”(即农村群众满意、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满意、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满意、政府满意)。
三、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我县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决定成立县农村药品“两网”建设领导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在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由王应彪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处理日常工作。
四、方法步骤
(一)农村药品市场监管网络建设
1.建立农村药品市场监管网络。在县城聘请7名药品监察员,聘任10名药品协管员;在每一个乡镇聘任2名药品协管员;在每一个村聘任1名村级药品信息员。县药品监察员在县人大、县政协、县纪委、县监察局及相关单位的在职人员或离退休干部中聘请,要求*年6月30日前完成;县城药品协管员由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县级医疗机构和经营规模较大的药品经营企业中考察聘任,要求*年6月30日前完成;乡镇药品协管员在乡镇合管站、卫生院、计生管理服务站、药品配送点(站)等单位中考察聘任,要求*年9月30日前完成;村级药品信息员由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指导乡镇新型农合作医疗管理站从村级计生宣传员或村卫生室中选聘,要求*年12月31日前完成。
2.制定药品协管员、药品信息员管理制度。
3.制定药品监察员、药品协管员、药品信息员工作职责。
(二)农村药品市场供应网络建设
1.建立农村药品市场供应网络。积极支持省、市上规模、有实力的药品批发企业为乡、村医疗机构、村卫生室、药品零售企业直接配送药品;积极支持在县城设置的药品配送中心在各乡镇设置1-2个药品配送点,在行政村或自然村设置药品供应点;与“千乡万村”工程相结合,在自然村百货店设置非处方药品专柜;积极配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开展,推进乡镇医疗机构药房规范化管理建设,开展村级卫生室药品统一代购工作。
(1)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批发业务进入辖区的药品批发企业进行审核,审核药品批发企业证件、资料的合法性、有效性和药品质量、服务信誉、服务质量,并进行注册备案,实行一年一备案。
(2)县药品配送中心由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按《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做好认证(以下简称GSP认证)验收。
(3)注册备案的药品批发企业在乡镇、村级设立的药品配送点,由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GSP认证、验收,同时报昭通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备案。
(4)乡镇医疗机构开展药房规范化管理建设,由县食品药品督管理局按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规范化药房验收标准》进行验收。村卫生室纳入村级药品供应点管理。
(5)在注册备案的药品批发企业中由市场调节1-2家药品批发企业为乡、村医疗机构、药品零售企业直接配送药品。
(6)经验收的县药品配送中心为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药品零售企业配送药品;经验收的乡镇药品配送点为乡、村两级医疗机构、药品零售企业配送药品。
(7)村卫生室经验收为村级药品供应点后可经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村级用药目录(以下简称“用药目录”)以外的非处方药品。
(8)开展药房规范化管理建设经验收合格的乡镇医疗机构为村卫生室统一代购药品。
(9)鼓励外来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到我县拓展业务,到乡镇开办零售连锁门店,特别是到边远贫困山区开办零售连锁门店,药品由零售连锁企业进行连锁配送。
(10)鼓励自然村百货店设置非处方药品专柜。
2.时间要求
(1)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批发业务进入辖区的药品批发企业进行审核、注册、备案,每年3月前完成。
(2)县药品配送中心的认证、验收在*年3月31日前完成。
(3)乡镇药品配送点的设置、审核、审批、验收在*年9月30日前完成。
(4)村级药品供应点、自然村百货店药品专柜、村卫生室用药目录外经营非处方药品的设置、审核、审批、验收在*年12月31日前完成80%。
(5)乡镇医疗机构药房规范化管理在*年12月31日内分期完成验收,经验收合格的乡镇医疗机构可为村卫生室统一代购用药目录内药品。
(6)2008年12月31日农村药品监督管理网络覆盖率达95%,农村药品供应网络覆盖率达100%。
(三)加强监管
1.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昭通市农村药品供应网点暂行规定》、《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暂行)》等法规进行监督管理。
2.县药品配送中心、乡镇药品配送点、村级药品供应点、乡镇医疗机构药品代购点必须做到“六个统一”(台帐、制度、人员、价格、进货渠道、责权统一),“五个坚决杜绝”(杜绝做假帐、销售假劣过期变质药品、非法行医、无资质上岗、乱涨价)。
3.药品配送中心、药品配送点、药品代购点应严格按监督部门核定的范围、品种进行配送和代购。
4.村级药品供应点、自然村百货店的药品专柜必须按监督部门核定的范围、品种经营。
五、明确职责
加强农村药品市场监管网络和供应网络建设是保障农民群众用药方便及时、安全有效的重要措施,对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提高农业人口健康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积极做好我县农村药品“两网”建设。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乡镇“两网”建设的宣传和发动,支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聘用药品协管员、信息员,协助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开展村级药品供应网建设。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具体负责“两网”建设的实施工作,要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加强农村药品市场的监督管理,加大打击力度,确保农村药品购销渠道合法,保障农村群众用药价廉质优,使农村药品“两网”建设能够“建得起、立得住、有效益、能发展”。按《行政许可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向社会公布工作职责、工作程序、举报电话,设立举报箱,建立举报制度,扩大信息渠道,及时收集假劣药品信息。
卫生部门:加强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配合与联系,组织医疗机构开展规范化药房建设工作,要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同农村“两网”建设相结合、相促进,确保医疗机构用药安全有效。
公安部门:协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重大违法药品、医疗器械案件的查处,制止和惩处抗法行为。
监察部门:负责对各部门在农村“两网”建设中的行政行为进行监督。
发改部门:严格按《价格法》规定,加强对农村药品价格的监督,禁止违反规定加价销售,损害农民利益。
县合管办:加强县、乡、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业务管理,积极配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工作,牵头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机构的年度审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