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趣味数学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实践已经证明,学生对数学的学习若是缺少了兴趣,没有了好奇心,那么,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就会淡化,学习成绩自然也就会下降,就谈不上完成数学的学习任务了。因此,毫无疑问,我们广大数学教师要竭尽挖掘学生的学习最大潜力,那就是要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着手,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数学教学任务。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这一问题。
一、编儿歌,提高儿童理解能力
儿歌通俗易懂,深受学生的喜爱,这也是解决数学学科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性间矛盾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编一些朗朗上口、切合学生实际的儿歌,教学生唱,让学生在唱儿歌中学会知识,加强记忆。一是用儿歌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儿歌具有优美的旋律、轻松的节奏,可以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从而消除学生的紧张与畏惧心理,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学习与思维的最佳状态。二是用儿歌突出教学重、难点。重、难点的突破直接关系到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形成,对后面知识的学习有重要作用。教学生唱儿歌,可以加深学生记忆,利于学生理解。如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后,利用如下儿歌让学生加强记忆:“乘法算式要记牢,相同加数写在前,乘号随着加数走,最后写的是个数,几乘以几是读法,表示几个几相加。”朗朗上口的儿歌,学生很快就学会了,对乘法有了更深的认识,从而有效地突出了教学重、难点。
二、提升教师的语言表达力
由于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的性质,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往往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平平淡淡。由此,就需要教师要提高讲课的生动性和表达能力,使自己的语言更加诙谐幽默,这样就会极大地吸引学生,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感。教师若是使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就会增强学生的兴趣感。比如,我在讲授“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时候,就把中间的条件用一个非常有趣的文字把它们的两个条件连接起来,让学生去猜,结果学生踊跃地参与了起来,最后我用一个“藏”字来代替,学生都非常感兴趣。当时我说:“这里还有一个条件,藏起来了,谁能把它找出来?”学生在一步一步的讲课中,有了学习的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数学课经常使用一些幽默的语言,可以搞笑地去使用一些比喻, 也可以使用一点方言等等,都能调节课堂的气氛,增加学生的愉悦心理。
三、创设主动参与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参与之乐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呢?布鲁纳说得好,“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而动手操作,正能达到这一目的。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课前让每个学生准备一张正方形的纸片,一张锐角三角形的纸片,一张钝角三角形的纸片,一把剪刀。一上课我就指出:“今天我们学习三角形内角和,看谁能利用自己手中的学具通过剪、拼、折等方法,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允许学生自由讨论。学生听后,都积极思考,认真剪拼。不一会,有的学生小声议论:“好像等于180度。”不少学生争先恐后地举起了自己的小手,都希望第一个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有的说:“我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剪掉,拼成平角,平角是180度,所以,我认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有的说:“我与他的方法不一样,我把正方形纸片沿着一条对角线剪开,剪成两个三角形。正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所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我及时表扬了这些同学。同学们都为自己的发现而异常兴奋,掩饰不住内心的自豪与喜悦。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知道了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而且在动手操作中学到了怎样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四、在游戏中学习
游戏是小学生的最爱,游戏可以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内心的渴望,满足学生爱玩的天性,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与情绪,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的主动性。将游戏机制引入课堂教学,这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为此,我们要在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间找准最佳结合点,以趣味性游戏来化解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枯燥性,真正实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乐中主动求知,在玩中学到知识,从而使学生得到身心愉悦之感,这不仅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同时也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是促进学生成长与成才的重要手段。
五、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受数学魅力
儿童学习数学是对他们生活经验中数学现象的“解读”。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紧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我们的课堂教学要选取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题材。另外,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课堂练习。学生的练习是别人无法代替的,课堂教学如果不能实现“当堂训练”,就会成为“夹生饭”。不花时间进行必要的课堂练习,要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难度很大。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趣味教学要贯穿始终。它能保持学生旺盛的学习精力,使注意力集中而持久;它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主动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它能不断发展学生的思维,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课堂;练习;技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小学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我将根据近年来的教学经验浅谈一下趣味数学并就怎样提高小学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行论述。
一、趣味数学课堂
俗话说的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虽然一堂课的开头只有短短几分钟,但是它却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本堂课要教授的内容,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别出心裁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我将从以下几方面介绍如何营造趣味的数学课堂。
1.用故事引导学生接受新的知识
比如,在讲“比的基本性质”的内容时,我用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引入“比”的内容:你们听说过神算“小智慧精灵”吗?有一天,他去朋友“小可爱精灵”家玩,发现“小可爱”正在做一道数学题:1600÷25=?“小智慧”看了后,口算就得出了答案:64,同学们知道他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吗?原来他是运用了比的基本性质。同学们想掌握这种本领吗?通过运用一个小故事,引出了今天要讲的内容,这样就会立刻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集中注意力,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2.善于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总是有利于学生思考,发展思维。因此,老师要善于在课堂提出问题,刺激学生思考,然后慢慢引导学生,促使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在讲小数乘法的内容时,可以设置一个问题,问学生们:大家不要计算,谁能知道4.235×2.4的结果有几位小数?给学生造成悬念,让他们因为好奇而更想知道结果,因而思考、探究,在这种好奇心的驱使下,更加努力的学习本堂课。
3.与小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使他们有亲切感,由于与生活密切联系而要努力学习数学
比如,在学习“时、分的认识”的内容时,老师可以从家里带来一个钟表,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观察,问学生:“今天老师从家里带来一件东西,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呢?你们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然后老师可以边放映幻灯片边发问:“上面有三幅图,看起来一样吗?他们都有三根指针,为什么他们长短都不一样呢?还有,指针的指向每幅图都不一样,有不同的寓意吗?是不是指不同的时间?学了本堂课,我们就能解决上面的问题,同学们有信心学会看时间吗?”用生活中的实物引入新课,既贴近生活,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此外,还可以用些其他方法,不管是好奇心、求知欲,还是情感,关注的需要,都使学生形成一种努力去发展思维、思考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对学生本身来讲,就是一种学习数学的兴趣、满足。因此,老师要运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二、趣味数学练习
练习可以巩固先前学习的知识,它是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能为教学营造一个重要的环境。但是,如果练习的形式呆板,内容乏味,能将学生学习新知而激发出来的学习兴趣湮没,把学生学习的愉悦心情、兴奋竟然扼杀在摇篮里。因此,需要老师将数学的练习设计的趣味精彩。
1.注意练习形式的层次性
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的内容时,老师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先让学生做模仿性的基础练习,然后做提示性的变式联系,最后让学生做拓展性的思考练习,使练习具有层次性,降低了习题的坡度,能够照顾到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学生将会保持兴奋的学习兴趣。例如,知道三角形的两角之和,求第三角(利用三角形内角之和为180°);知道直角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求另一个内角(利用直角三角形的两角之和是90°);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和其中一个角的度数,求相等的角的度数是多少(利用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且其中两角相等解题)。这样的设计,是有层次的练习,难度逐渐加深,从而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学生学习起来有兴趣,不枯燥。
2.注意练习形式的科学性和趣味性
著名的教育心理学教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选一些学生喜欢的、乐于接受的又与生活实践相联系的练习让学生做,通过这样的习题,可以让学生产生乐趣,变知之为乐知。比如,给学生出一个三角形内角和的练习题:同学们在本子上画出一个三角形,其中要有两个内角都是直角。这时候,同学们开始画起来,可是画来画去,个个苦思冥想,没有一个人能够画出来,关键时刻,老师说出这样的三角形根本“画不出来”的原因,W生们会恍然大悟。
3.注意练习的技巧性
例如,做比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应用题时,先让同学做个简单的练习:“某个钢铁厂,它一周可以生产2.8万吨钢材,那么这个厂子这周平均每天生产多少吨钢材呢?”找出其中的数量关系是什么,即: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然后再让学生做比较复杂的练习:“某一钢铁厂,它一周的前三天生产了1.2万吨钢材,后四天每天平均可以生产0.4万吨,那么这个厂子这周平均每天生产多少钢材呢?”通过这两道题的比较,让学生找出异同点,从而找到本题的关键,培养学生的技巧性,解答此题。
【摘 要】在小学课程里数数学最难了,它抽象的同时也要求逻辑思维很强。但对于大多数小学生来说数学是他们最难的一门课程,那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培养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这便是本论文即将要探讨的问题,小学数学教师怎样加强趣味性教学。
关键词 趣味性数学;学生;兴趣;教师
1.小学低年级数学的重要性以及趣味性教学的重要性
1.1小学低年级数学的重要性
数学是九年义务教育里面一直都伴随的,小学数学是九年数学里面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门课程,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学生刚进去小学,对每一门课都非常的感兴趣,数学是一门比较难的课程,如果老师不能保持学生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也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不尽早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容易使学生失去对数学的兴趣,从而对以后学习的发展产生深远的不利影响。
1.2小学低年级数学趣味性数学的重要性
数学课是学生进去九年义务教育里面最重要的科目之一,数学学习的不仅仅是数学这门课而是学习的数学的逻辑思维方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进行改革,趣味数学就是改革之一,这是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而发展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老师说的再多学生没有兴趣,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一样是没有效果。因此,老师就需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感受数学所独有的魅力。但刚去小学的学生年龄还比较小不知道选择也没有自制能力,老师就需要采用趣味数学让他们对数学产生真正的喜爱。
2.加强小学低年级数学趣味性教学的措施
2.1建立友好的师生朋友关系
小学数学相对于初、高中数学来说是相对容易相对有趣一些的,但小学生大多年龄都比较小,思维能力不够,不太懂得数学的重要性,在他们眼中认为什么有趣,什么好玩就会去多加关注。因此作为小学低年级的老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心性然后投其所好,加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作为小学生他们是相当怕老师的,如果老师因为他们的顽皮而苛责他们,那么他们除了会讨厌老师还会连带讨厌这个老师所要教的课程。作为一名小学低年级的数学老师,就要多个自己的学生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环境影响兴趣。
2.2课堂教学要勇于创新
刚进去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们,在他们眼中最感兴趣的就是玩,因此作为老师就要投其所好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以往那种死板的黑板版述,要充分利用现在的多媒体。多媒体的应用可以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比如把一个棱长为6cm的黑色正方体可以切割多少个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其中没有颜色的正方体有几个。如果单纯的让学生来想,作为一个几岁的孩子肯定想不到,但如果运用了多媒体那就很容易接受了。
2.3多给学生鼓励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因为学生一时不解就苛责学生,老师要想出更多的方法来鼓励学生,让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方法。不同的学生适应不同的方法,教师不能因为学生不适应自己的方法而去责怪学生蠢。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思考勇于创新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4课堂形式多样化
在数学的教学中,每一节课都有它的侧重点,每一节课老师都需要点出侧重点,如果每次点出的重点的方式都一样,学生自然就会对这门课失去兴趣,因此在课堂之上教师可以有自己独有的发挥,不一定要拘泥于以往那些传统的教学模式,现在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教学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人类的大脑也日益更加发达,教师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创属于自己的教学模式,其实现在许多小孩子都爱看综艺节目课堂如果能借鉴综艺节目里一些知识内容我想学生的兴趣肯定是很大的。
2.5适当的夸奖学生
作为学生而来的成年人最大的感慨莫不是如果在读书时老师多夸奖几句也许现在的我也不至于混的这样差,由此可见教师的一句夸奖的重要性。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一句夸奖就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能影响到学生的这一生。实践证明学生对数学的态度和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密不可分的,当学生某个思路被老师肯定后就会有成就感,会一直保持着这份成就感就想不断争取这份成就感,但如果一旦被老师否认或者是批评,那么就像一颗火热的心被冷水浇了,以后怎么捂热都热不了。因此,教师应该在学习或者课堂中多一些鼓励的话,哪怕说学生真的错了,你也要先鼓励他好的方面再说不好的方面。
2.6加强教师自身的修养
要想最终做到趣味性数学教学最为重要的还是教师,这要求教师要有数学的专有知识还要有广阔的视野以及大量的知识储备,还有与时俱进的思维创新能力。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仅仅只是加强数学方面的知识,还要促进自己其他各科的全面发展,如果老师一味的只加强数学专业知识,一旦学生提问老师不能给出令学生满意的答案,那么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就会跌落,从而影响学生对于数学这门课程的兴趣。但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不仅解决了还能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讲解,那么不仅促进了师生情还促进了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热情以及激情。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年龄比较小思维还不够敏捷,自制力还不够稳定,因此就需要教师把握他们的心理通过趣味性教学来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培养样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和逻辑思维能力,激发他们对于数学的爱好。教师应该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根据他们所共有的特点来设计教学内容,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我国数学教学事业的发展,为我国培养新世纪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丁平.用趣味开启小学低年级数学之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10)
[2]钟娟梅.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如何运用趣味教学[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2(10)
[3]匡祖友.浅谈培养小学生数学操作能力的作用.新课程.2008.(06)
关键词:小学 数学 趣味 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是一种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小学生由于年纪小,很容易对真实的情境产生探索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当结合具体的问题创设生动的情境。如我在讲“圆的面积”一节时,就设计了以下问题:1.一只小羊被它的主人用一根绳子(无弹性)拴在大树上,小羊能在什么范围活动?学生答:在一个圆内;2.在怎样的一个圆内活动呢?学生答:在以大树为圆点,以绳子长为半径的圆内活动;(3)小羊能够吃到草的最大范围有多大?学生又答:小羊能够吃到草的最大范围可以用以这根绳长为半径的圆的面积来表示。这样一来教师以“小羊吃草”作为情境引入,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教师的问题,很自然地走进了一个圆的世界,问题很容易地得到了解决。
二、让学生在数学思维训练中提高学习兴趣
让学生从小学阶段就接受数学思维训练,掌握一定的数学思维对于他们学习数学知识将会有很大的帮助,一方面可以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另一方面,数学思维其实是很有趣的思维方式,学生在运用的过程中可以充分体会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之所在。我曾在数学小组活动时让学生解过一道“三兄弟分糖”的应用题:父亲分糖给三兄弟,老大最多,老二其次,老三最少;老大从自己的糖果中拿出一些分给弟弟们,使两个弟弟原有的糖果粒数翻倍;老二效仿哥哥,也从自己现有的糖果中分一些给哥哥和弟弟,使他们已有的糖果粒数翻倍;老三也学两位哥哥的谦让精神,从自己已有糖果中分一些给哥哥,使两位哥哥已有糖果粒数也翻了倍,结果兄弟三人都得到了64粒糖。问父亲原来分给三兄弟的糖果各有多少粒?对于这类问题的解决教师可先让学生进行讨论,有的学生认为用方程思维,有的学生认为用逆向思维,直接用算数解法就可以。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两派,分别运用这两种思维解题,看哪一派的思维方式更巧妙。经过比较,这类问题用方程解非常麻烦,而通过逆向思维用算术方法不仅计算量小,而且解法巧妙,不仅锻炼学生的思维,而且还让他们在动脑思考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数学的趣味性,获得了一定的成就感。
又如一些数学题还被编成了儿歌,读起来朗朗上口。例如下面的蜗牛爬竿问题:一根竿高二丈三,一个蜗牛往上攀;白天爬竿四尺六,夜里下滑二尺三;小小蜗牛上竿顶,一共爬了多少天?
解这类题目,需用到简单的小学数学知识,其内藏机巧,既能够开拓思维,又饶有趣味,让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小学生试试,不仅可以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认为,小学数学学习的重点应该放在“兴趣”和“习惯”上,随着年龄的增长,要让他们逐步学习一些思维方法,这样他们才能更加深入的体会到数学的无穷魅力与趣味性。
三、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习兴趣
课堂的本质应该是快乐的,故而打造“快乐课堂”应成为教师的第一要务。而事实上,当下的不少课堂死气沉沉,让学生如坐针毡,苦不堪言。教师如果能另辟蹊径,创新教学方式,则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以评书的形式将趣味桥段引入小学数学课堂,可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完成学习,值得赞赏。“且道唐僧师徒走到了天竺外郡,地名凤仙郡,郡侯上官张贴告示,凤仙郡连年抗旱,累岁干荒”“孙行者上天行至披香殿里看时,见有一座米山,十丈高下;一座面山,二十丈高下。米山边拳大之鸡,那米吃。面山边有金毛哈巴狗儿,在那里舔那面吃……”如此精彩的评书语言试想哪个学生不喜欢?众所周知,评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优秀的传统文化走进校园、引入课堂,是当前每一个教育者必须要面对的,中国的传统文化是课堂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源泉,数学教学也不例外。就拿评书来讲,它是传统文化中出类拔萃的一门语言艺术,深受国人的喜爱,学生也是如此,教师不妨能动地加以利用。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生本理念,要多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去改革教学方法,摈弃填鸭式的应试教育方法,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多在校园里出现,多在课堂上展示。惟其如此,才是成功的课堂、成功的教育、成功的教师。
四、结语
数学教学的主阵地在学校、在课堂,教师在教学中应切实贯彻“因材施教”原则,为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而创造条件,而不是生硬地给学生灌输枯燥无味的数学理论。教师要根据实际,为这些学生准备一些有趣味、有一定的思维价值,又不脱离当前课内学所学的题目,运用深入浅出、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启迪学生的思维,循序渐进,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到饶有趣味,这样做才能真正达到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苏建新. 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的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14).
[2]张正明.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J].新课程导学.2012(21).
[3]江展辉.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性策略初探[J].未来教育家,2013(07).
【关键词】 数学趣味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0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3-0115-01
数学是门逻辑性强,十分抽象的学科,而小学生正处在由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认知阶段。学生学习数学是有一点艰苦性的,但是当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时就会感到“乐在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保证。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数学,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使学生积极、主动、高兴地学习呢?
1 立足课堂教学。感受数学趣味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学会在观察时透过事物的表象,抓住本质,发现规律,达到不断获取新知,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目的。观察能力是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能力,是构成智力的重要因素。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而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工夫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还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直观”具有看的见,摸得到的优点,“直观”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乐趣。考虑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是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时常思索的问题。而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课堂中学生如果老是听着老师来说,思维肯定会很疲倦。刚开始组织时是会有困难的,课堂可以用“喧哗”来形容,可是,当学生掌握了“游戏的规则”,知道自己的位置之后,整个课堂完全就属于学生了,教师则可以真正体会“无为而为”的乐趣了。多媒体的使用,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加上我们在每一个课件的适当位置给予学生思考与活动、讨论的时间,既让学生积极参与,又注意学生的学习反应,克服因人机对话造成的情感淡薄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情商。
2 创设师生情绪融合的良好气氛
课堂教学是我们目前教学的基础情势,在课堂上创造一个使学生感到轻松高兴的气氛对学习活动是十分有利的。因此,教学中应注意到以下两点:
2.1充分与学生进行情绪交换,加强心理来往要注意运用教师的沾染力,在向学生提出请求时,使学生感到亲切、善意,这样做,教师提出的请求很容易被学生接受并成为推动学习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让学生感受到师生“共同在解决问题”,建立一种友爱的合作关系。师生之间的沟通、往来,重要是通过口头语言的传递。但也经常借助于表情、手势、眼神等其它方法。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动都与学生情绪交换有关,自己语气、声调、动作既要有分寸感,又要有风趣感,使学生不感到拘束。
2.2努力建立一个“我们在进步”的学习环境从儿童心理特点来看,当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心坎产生对学习的高兴情绪、体验时,就会加强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信心更足。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学习成果,利用学习成果反馈作用是很有成效的。在教学中应用反馈教学艺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师生的信息相互及时传递,信息量得以把持,取得最佳效果。另外,要特别注意为“差生”在心理上创造条件,创造一种善意的环境,激发他的兴趣和进步他的积极性,这样“差生”的自负心就加强了,上课不再担心、紧张,对学习也就感到高兴了。我在课堂上提问,每次设置都有遂进性,让所谓的“差生”多一点机会答复问题,而且指名答复问题时,都让他能答复出来,而后再给以表扬,从而进步他的自负心,让他感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的学习兴趣。
3 课堂练习中体现趣味型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境。但也往往被呆板的练习形式、乏味的练习内容,把在学习新知识中激发出来的学习兴趣,而无情淹没,使学生愉快的心情、振奋的精神受到严重的扼杀和抑制。因此课堂练习要设计得精彩有趣,教学中教师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
3.1练习形式要注意层次性。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从模仿性的基础练习到提示的变式练习再到拓展性的思考练习,降低习题的坡度,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比如“三角形内角和”中在运用规律解题时,先已知两角求第三角;再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锐角求另一角,感知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之和是90。;最后已知三角形的一角,且另两角相等,求另两角的度数,或已知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均相等,求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以上设计,通过有层次的练习,不断掀起学生认知活动的,学生学起来饶有兴趣,没有枯燥乏味之感。
3.2练习形式要注意科学性和趣味性。教学时可适当选编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有点情节又贴进学生生活经验以及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广泛的题目.通过少量的趣题和多种形式的题目,使学生变知之为乐知。比如,本课在完成基本题后,让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画出一个三角形,要求其中两个内角都是直角。在学生画来画去都无从下手时,个个手抓脑袋,冥思苦想。这时教师说出“画不出来”的理由,学生们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