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土地治理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0引言
软弱土包括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及饱和松散粉细砂与粉土,这类土的工程特性为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渗透性差、抗剪强度低等不利的工程性质。如何去保证在软弱地区修建的建筑物稳定性和正常使用,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大的技术课题。下面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探讨软基处理的主要方法及防治措施。
1软土地基处理的主要方法
1.1换填垫层法
换填垫层法主要作用是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其方法是将基底下一定范围内的软弱土挖去,换填砂、碎石和素土等散体料,并分层夯实成低压缩性的地基持力层。
1.2挤密法
挤密法即先往土中打入桩管成孔,然后在孔内填入砾石、砂、石灰、灰土等捣实而成。此法适用于含砂粒、瓦屑的杂填土及含砂量较多的松散土地基,对粘性大的饱和软土地基,由于渗透性小,在加固过程中不能排出很多水分,故挤密效果不大。
1.3深层搅拌法
此法通过特制的搅拌轴的轮叶,从地面开始破土搅拌至加固的深度,打开阀门将水泥浆或水泥粉由搅拌头注入地基中,用搅拌头强制搅拌均匀。
1.4灌浆法
用钻机成孔,将注浆管放入孔中需要灌浆的深度,钻孔四周顶部封死。启动压力泵,将搅拌均匀的水泥浆或水泥砂浆压入土的孔隙和岩石的裂隙中,同时挤出土中的自由水。水泥浆凝固后,土体与岩石裂隙胶结成整体。此法基本上不改变原状土的结构和体积,所用灌浆压力较小。适用于卵石、中、粗砂和有裂隙的岩石。如是黏性土,则用较高的压力灌入浓度较大的水泥浆或水泥砂浆。
1.5强夯法
强夯法是将重锤起重到一定高度,然后自由下落,重复夯打,以加固地基,使强度提高,压缩性减小。此法一般适用于无黏性土、杂填土和半饱和土。
2软土地基的治理
2.1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进行防治
2.1.1增强结构整体刚度
建筑物常因功能的需要,使本身具有一定的刚度,一般工业及民用建筑刚度比较大的有两种,一种为绝对刚性,如钢筋混凝土筒仓,烟囱等;另一种为相对刚性,如多层砖石房屋,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它具有一定的刚度,可是它的强度较低,不能与它的刚度协调一致,其抗拉能力尤弱,因此碰到软土地基时应适当增加其关键部位的抗拉强度,这样有利于利用建筑物的刚度来调整建筑物部分不均匀沉降。此外在建筑物的相应部位可设置沉降缝以减少不均匀沉降。沉降缝设置的部位应在:(1)建筑物长高比过大的适当部位;(2)平面形状复杂建筑物的转折部位;(3)地基压缩性有明显不同处;(4)建筑结构类型不同处;(5)建筑物高度和荷载差异处;(6)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处;(7)拟设置伸缩缝处。通过以上部位设置沉降缝可大大减少由于地基土软弱引起的不均匀沉降缝。
2.1.2注意相连建筑物的相互影响
建筑物荷载不仅使本建筑物下的土层产生压缩变形,在它以外一定范围内的土层,由于受到基础压力扩散的影响也将产生压缩变形,这种变形随着距离增加值逐渐减小,由于软土地基的压缩性很高,当两建筑物之间距离较近时,这类附加不均匀压缩变形甚大,常造成邻近建筑物的倾斜或损坏,若被影响建筑物的刚度强度较差时,危害主要表现为产生裂缝;当刚度强度较好时则表现为建筑物的倾斜。
2.1.3减轻建筑物的自重
减轻自重可减少建筑物的总沉降量,从而有利于对不均匀沉降的控制。也可在预先估计沉降量大的部分减轻自重,用以直接调整不均匀沉降。由于一般砖石结构民用建筑墙身重量所占比例很大,故若能用轻质材料和改变结构体系来减轻这部分的重量,对控制沉降会有明显效果。另一个减轻自重的途径是采用架空地面来代替填土,一般此部分约占地基容许承载力的10%~40%,因此这部分若应用得当会有很好效果,此时基础形式可做空心基础,薄壳基础,沉井等,有时也可做成地下室,在大量减轻自重的同时,还会增加一定的使用价值。
2.2运用多种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综合治理
由于地基存在的问题往往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除土质条件外,不同的构造物对地基有各种不同的要求。单一的处理方法,由于受工期、资金等多方面限制,往往难以解决问题,如饱和软黏土为软弱土层,其作地基的主要障碍是含水量大(呈饱和状态),因此沉降量大、承载力低、强度和稳定性差。要使其固结并具有足够的承载力,一般情况下难以办到,若单一采用堆载预压来提高承载力,则短期内难见成效;若采用复合的方法,综合发挥几种方法的各自优势,问题就不难解决。
一、总体要求
通过集中清理*年1月1日以来“以租代征”、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扩大工业用地规模、未批先用等土地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查处违法违规案件,有效遏制土地违法违规现象有所上升的态势,进一步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保证国家土地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确保中央土地调控政策的有效实施。
二、主要任务和工作目标
(一)“以租代征”行为的整治。重点查处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规避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通过出租(承租)、承包等方式非法使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进行工商企业项目建设的“以租代征”行为。到今年底,要对“以租代征”的违法违规问题,逐一清查到位,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严肃处理。对未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批准“以租代征”占地建设的,要追究其非法批地的法律责任;对单位和个人擅自通过“以租代征”占地建设的,要追究其非法占地的法律责任。
(二)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扩大工业用地规模行为的整治。重点查处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圈占土地的行为;查处以“工业园区”等名义,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圈占土地进行工业用地开发的行为;未经批准擅自设立各类开发园区的行为。到今年底,全面清理以各种名义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圈占土地的问题。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批准之前,各地一律不得在规划范围外以各种名义非法调整规划。
(三)“未批先用”行为的清理和整治。重点清查城市批次建设用地未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先行征地、供地、用地的违法违规行为。到今年底,全面查清各批次建设用地未批先用的建设项目,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予以处理。对单独选址建设项目未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擅自先行动工建设的行为,要查清事实,分析原因,明确责任,区分不同情况,分类提出处理意见。同时,要研究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建设用地报批程序的办法。
三、工作安排
百日行动分三阶段进行:
(一)自查清理阶段(9月15日至10月14日)。各乡镇国土资源所要根据百日行动方案的要求,完成本区域内土地违法违规问题的清理工作。自查清理要充分利用*年以来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和土地执法专项行动等工作成果,全面查清问题后统一登记填表(表格见附件),并将清理结果于9月28日前报县局,由县局汇总后报市国土资源局。
(二)查处纠正阶段(10月15日至11月24日)。要对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查处到位;对清查出管理不规范的问题,要采取措施,坚决予以纠正。
(三)督察整改阶段(11月25日至12月25日)。要针对清查各类土地违法违规案件中暴露出的管理问题,举一反三,制定以完善制度和程序,明确执法责任为重点的整改方案。局领导带队组成检查组,结合开展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专项行动,对各地的查处纠正情况进行检查,并就突出问题进行调研,完善制度,督促整改。
四、工作要求和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县政府决定成立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百日行动。县局成立百日行动工作专班,具体工作由执法监察大队负责。
各乡镇国土资源所,局属各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要按照行动方案的要求,认真动员部署,建立相关工作机制,确定具体的工作任务和目标。要坚持实事求是,对清理上报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及时性负全责。
(二)统筹兼顾,协同配合。要结合今年以来监察部、国土资源部部署的进一步开展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专项行动,监察部等五部门联合开展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情况专项清理,农业部等七部委联合部署的开展全国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和本次百日行动的部署和要求,统筹兼顾,积极开展相关工作,确保完成各项任务。百日行动中的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特别是涉及本部门难以解决的问题,要主动提出建议,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要做好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共同研究解决土地管理和土地执法中的关键问题。
(三)依法依规,从严查处。要在清理新增建设用地的基础上,排查和梳理土地违法线索,严肃查处3—5起重大土地违法案件,重点查处“以租代征”、越权批地、非法占用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以及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违反国家产业政策批地等土地违法行为,集中力量公开查处和督办一批典型案件。
对未依法进行农用地转用审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批准“以租代征”的,按非法批地处理;单位和个人擅自“以租代征”的,按非法占地和擅自出租农民集体土地用于非农业建设从重处理。通过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避国务院基本农田占用审批的,按非法批地处理。违反国家产业政策或供地政策供地的,按非法批地处理;擅自占地或骗取批准占地的,按非法占地从重处理。对置国家政令于不顾,不听制止,顶风违法的,必须公开曝光,从重处理。对土地违法行为未依法处理到位即补办建设用地手续的,按非法批地处理。
(四)严明纪律,督促整改。要严格依法依纪处理土地违法违规问题,严肃处理以罚代法、处罚不到位的行为。对土地违法违规涉及到应当追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责任的,要移送监察部门;涉及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严格追究瞒案不报、压案不查的责任。对于不认真组织查处的,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对土地违法行为多发且查处不力,或者因征地补偿安置不到位等引发重大的,要限期整改;并对有关责任人实行问责。
(五)积极宣传,营造氛围。要以百日行动为宣传重点,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百日行动各阶段的整治成果和查处违法违规用地行为的进展情况,保持舆论的高压态势。要定期相关信息,通报百日行动的进展情况。各地都要通过媒体曝光一批影响恶劣的案件。要通过声势浩大、卓有成效的宣传活动,大力宣传中央关于严格土地管理,坚决打击土地违法违规行为的坚定决心,牢固树立依法管地、依法用地的观念,营造良好的土地管理氛围。
>> 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立法研究 日本土壤污染防治制度对我国的借鉴作用 我国农村土壤污染现状分析及防治对策研究 浅谈我国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浅析我国土壤污染防治法 关于土壤污染防治的立法思考 浅议完善国家土壤污染防治立法 浅议我国土壤污染的危害及防治 我国土壤污染问题现状及防治措施分析 试论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及防治对策 探析土壤污染防治与法制完善 浅谈我国农业用地土壤污染分析 改善我国农用地土壤污染现状的法律构想 我国环境中的土壤污染检测手段分析 我国农业土壤污染现状及其成因 探究土壤污染与我国农业环境保护 探讨土壤污染与我国农业环境保护 浅谈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 浅谈如何防治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的危害与防治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8]王娅.推行农村清洁生产迫在眉睫――访全国政协委员朱玲[J].环境经济杂志, 2016(4):2628.
[9]王权典.生态农业发展法律调控保障体系之探讨[J].生态经济,2011(6):115121.
[10]桑东莉.论我国农业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保障[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4(4):5457.
[11]于华江,侯静.农地污染防治的法律问题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6(6):3536.
[12]严厚福.再也不能重蹈覆辙――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环境保护立法和执法问题[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238.
[13]宋才发,向叶生.我国耕地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问题探讨[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3033.
[14]任洁,王文美,黄智明.加快实施农业环境保护条例的若干浅见[J].福建农业科技,2003(6):3133.
[15]张昕,杨芳.产业承接地农地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根源及因应对策[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628.
[16]罗吉.我国土壤污染发展立法研究[J].现代法学,2013(11):6869.
[17]汪再祥.中国土壤污染防治立法述评[J].法学评论,2008(3):3839.
[18]蔡守秋,李建勋.土壤污染防治法论纲[J].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3):8283.
[19]郭巍.环境立法将有较大的发展[N].中国环境报,20071030(4).
[20]李建勋.论土壤污染防治法[C]//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236238.
[21]周在娟.科学的整体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论之根[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1721.
关键词 数字地图;制图理论;传统地图;全数字自动化制图
中图分类号 P2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102-0178-01
1 数字地图与传统地图的制图关系
1.1 数字地图与传统地图的对比分析
1)载体不同:传统地图是以纸张、布或其他真实大小的物体为载体的,地图内容是绘制或印制在这些载体上,而数字地图是存储在计算机的硬盘、软盘或磁带等介质上的,地图内容是通过数字来表示的;其使用方式也不同:传统地图通过目视直接阅读,分析解译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分布规律与特点,可进行简单的量算和分析。而数字地图可自动显示、读取、计算和分析。
2)信息量不同:数字地图磁介质比传统地图纸介质的信息量大,且还可以与外接属性数据库(含地物数量、质量、名称和分类等的描述数据)相连,可方便查询和显示;传统地图的载负量在地图制成后是有限的,数字地图不仅能显示传统地图所显示的信息,还可以显示三维信息时态信息,在计算机上一幅地图的范围不会因比例尺的扩大而无法显示,无缝连结又使漫游成为可能。
3)使用条件和时间不同:传统地图阅读使用时比数字地图打开时间短,且不受仪器设备和操作水平的限制,目视效果较好;另更新方式和周期不同:传统地图的更新和修改周期较长,数字地图可进行任意比例尺、任意范围、任意形式的要素组合、拼接,形成新的地图,极大地缩短成图时间、更新周期。
4)应用潜力不同:数字地图可以很方便地与卫星影像、航空像片、其它电子地图、数据整合、拟合、显示等,生成各种类别的新型地图;利用数字地图的等高线和高程点可以生成数字高程模型,将地表起伏直观立体地表现。
2 数字地图制图的理论基础与方法
1)数字制图的理论基础。用现代地图学理论的观点研究数字地图制图是推动数字制图的重要基础。其基本理论有:地图信息论:研究地图图形的表示、转换、传递、存贮、处理、应用等方面的技术与理论。地图 信息传输论:研究地图信息传递过程和方法的理论。地图感受论:研究地图视觉感受的基本过程和特点,分析用图者对图形感受的心理、物理因素和地图感受效果的理论。地图符号论:研究作为地图语言的地图符号系统及其特性与使用的理论。地图模型论:用模型来认识地图的性质,解释地图的制作和应用的理论。地图认知理论:研究人类如何通过地图对客观环境进行认知和信息加工,并弄清地图设计制作的思维过程及其描述的理论。制图综合理论:研究地图制作概括取舍的理论与方法。它们是指导地图制图的主要理论基础。也是计算机辅助制图的基本理论。
2)数字地图制图的技术方法。数字地图制图使地图制图技术实现了现代化,其技术支持:计算机将数据信息处理、生成和显示为图形的研究,是计算机图形学的研究内容。其从图形数字化、建库、制图概括乃至多媒体网络制图,需实施一系列新技术。它们包括:数据库技术:数据库是进行数字处理的重要工具。建立地图数据库,不断进行数据更新和处理,可以及时提供现势性强、科学性强和实用性强的地图。制图综合技术:建立计算机辅助的地图综合系统,开发相应的软件进行综合,对重复建库和数据库更新是至关重要的。图像处理技术:是对图像信息的获取、传输、存储、变换、显示、理解与综合利用的技术,可输出图像、有关数据和资料,用于数字制图。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数字地图制图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多媒体技术:使得计算机不仅能够处理数字、文字等信息,而且能够存贮和展现图片、声音、动画和活动视频图像等多媒体信息,为用户提供各类空间实体的分布,文字、声音、照片和活动视频图像等多媒体信息,实现更深层次的技术支持和应用。网络技术:以网络协议、网络操作系统等网络软件实现包括硬件、软件及信息等网络资源共享的技术。通过网络分发数字地图将改变地图的出版发行方式,共享和普及使用地图。基于网络技术、移动通信与便携设备的结合,则可使地图的使用摆脱时空限制。虚拟现实技术:可为用户提供更真实、临场感更强的景像效果。虚拟现实技术不仅可以将空间现象按照人们的意愿展现出来,更能表现人眼看不到的空间分布现象。
3 数字地图制图技术的应用
数字地图制图实现了空间地理信息的数字表达,是地图学在数字信息时代的发展。诸如,美国的三维全球数字地图,我国的《京津唐区域开发电子地图集》、《中国地图集》、《世界地图集》、《中国人口地图集》、《中国经济地图集》、《深圳市电子地图集》、《杭州电子地图集》、《湖北省农村电网图集》、《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电子地图》、《内蒙古公路电子地图》、《香港电子地图》、《深圳地图在线》等,以及二维平面数字地图、立体透视图、虚拟互动地图、影像地图、地貌晕渲图、动态地图等专题地图。数字地图制图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各种图件的制作、印刷以及为各类地理信息系统建立地图库。通过数据库与数字地图相结合,以动态、直观的形式显示在数字地图上。实现数据库的显示、输入、管理、统计、打印和更新等功能。广泛地应用于油田、城市规划、交通、公安、管线、国土规划管理、环境保护、工业、农业、矿业、测绘等数字化工程。如在城市规划中,将城市图形库通过分幅输入、接边、校准,形成完整的城市地图,将城市有关要素分层管理。同时,利用城市地形库,结合用地现状、社会经济条件、人口分布情况、水文地质条件,通过SQL查询、组合查询等功能,为规划决策服务。另外,在商业、银行、保险、企业营销等方面,也开始应用地图。如银行网络遍布城市、乡村,但是如何实现合理布局,既要考虑地理分布的合理性、又要考虑效益的最佳化,数字地图在决
策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目前,数字地图制图正朝向:
1)注重空间地理信息的传输与表达。地理信息系统是以空间地理信息的处理与分析为主,具有更大的实用价值。因此,数字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结合,克服了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信息可视化的问题,地理信息系统延伸了数字地图制图的使用,扩大其应用范围。
2)网络地图、虚拟地图方向发展。数字地图制图为网络地图、虚拟地图提供了发展的基础,网络地图、虚拟地图则延伸了地图的应用范围和功能。
3)全数字自动化制图方向发展。在全球信息数字化的实施过程中,地球空间信息技术,GIS RS、GPS的集成,使数字地图制图向纵深发展。总之,数字地图制图为地图制图实现信息化和现代化奠定了基础,成为地学时空分析、地学信息图谱研究、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的工具。
参考文献
[1]张力果.地图学[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关键词 教学方法 工程地质与土力学 高职课程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8.040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Soil Mechanics Teaching Methods
LIU Shuli
(Department of Water Resources, Zhejiang Tongji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ngzhou, Zhejiang 311231)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Soil Mechanics" course status and students’ learning situation, proposed and practiced means of a series of teaching reform methods, and summarizes the experiences of the teaching process, the teaching effect is significantly reformed.
Key words teaching methods;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Soil Mechanics; vocational course; reform
1 工程地质与土力学课程现状
工程地质与土力学课程是水利、建筑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包括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及土力学两门课程,该课程课时短、涉及的理论知识多、面广、实践操作性强,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学完该课程后,对理论知识的分析运用能力较差,理论知识和实践项目很难结合。
2 学生学情分析
(1)生源质量整体下降,理论知识薄弱,甚至对有一定难度的理论知识不能完全地理解掌握;(2)对阐述性理论知识兴趣不高,对实际案例和实际操作积极性很高,动手能力较强,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学生自我学习能力较差,对老师依赖性太强,疲于思考;(4)在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项目过程中不难发现,学生在在团队协作意识、沟通汇报等方面的能力相对薄弱,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相对薄弱。(5)学生在为期近一年的顶岗实习过程中,企业对学生评价多体现在“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欠佳,不够踏实、沉稳,解决问题方面能力欠佳”,因此应注重学生以上方面的素质养成教育。
3 工程地质与土力学课程教学对策研究与实践
3.1 明确基于能力本位化的教学目标
准确的课程培养目标是进行各项能力培养和测评的先决条件,它既能保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对该目标有一个统一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使参加测评的人员有“法”可依。要根据水利行业实际特点明确课程在知识、技能及素质方面的培养目标。具体通过向企业一线专家、技术人员问卷调查、访谈等渠道调研岗位工作任务,以职业领域的需求为导向,制定本门课程的培养目标。
工程地质与土力学课程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水利工程中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的识别、分析与评价能力,具备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阅读能力;能进行土体的渗透、变形及强度问题的分析,具备土工检测能力以及检测指标的分析运用能力,能解决水利工程中常见的与土有关的一般工程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规范意识,同时,在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落实在职业岗位中凸显重要性的沟通表达、团队协作能力;自主学习、信息处理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解决问题能力。同时秉承水利工程专业肯干、实干、能干的“三干”文化,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严谨求实的职业素养。①
3.2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好坏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师要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情况去选择教学方法和改进教学手段。能否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师生互动是检验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的重要标志。②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还应该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为目的。为此,我们在教学中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3.2.1 课堂教学与直观教学相结合
对于工程地质部分中较抽象的内容(如矿物、岩石、地质构造)等,为了加强学生必要的感性认识,教学地点设在地质模型试验室,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边讲边看边演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3.2.2 理论教学与工程项目载体相结合
适应“全程式”实践教学要求,针对学生对实际案例积极性较高的特点,与浙江省水利水电勘察设计院、浙江华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校企合作编写《工程地质与土力学技能考核实施方案》,依据岗位工作任务整合课程内容,将工程地质与土力学课程分为2个总项目和 8个子项目,采用项目载体、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依托实际工程项目,工学结合,“学做练”一体化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融入培养学生在团队协作、信息处理等方面的职业素养,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比如,对于地质部分基本知识,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可将这一部分基本知识归结到“水利工程常见地质问题的识别、分析与评价”项目中,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既掌握了基本知识点,同时又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工程实践。
3.2.3 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于较简单的基本知识点,采用让学生分组制作课件、分组汇报的形式进行,使自学、讲、练相结合。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灵活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教师可以对重点知识事先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在聆听汇报的过程中,对题目答案进行总结整理,再以抢答的形式汇报答案,对答对的小组可给予提高平时成绩或提高考试分数1~2分的奖励。实践证明,该种教学方法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参与性,既让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同时又锻炼了学生团队协作、组织汇报、沟通交流及信息处理等方面的能力。
3.2.4 理实一体化教学环境,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
从以往单纯注重土样指标测定转变为注重指标的分析、测定与应用能力,结合技能考核方案中设计项目,先让学生自主分析完成该项目需要哪些检测指标,然后在理实一体化教室中,教师结合学生自学内容,理实一体演示试验步骤,学练做合一完成指标检测,最后学生再根据所测指标完成技能考核中相应工程项目。
3.2.5 改善实习实训条件
地质认识实习中,从以往单纯的岩石、构造识别、产状测量转变为依托实际工程项目,让学生切实了解地质模块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目前主要依托的工程项目有钦寸水库、临安双溪口水库等地质勘查及施工。
3.2.6 改变传统教学组织方式
传统的教学形式为普通多媒体教室,每次课2个学时的组织方式。由于工程地质与土力学课程特点,有些工程项目需要让学生自主检测土工指标,然后根据各组所测指标完成项目,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不利于开展项目化教学。故将以往每2学时一次课改为每4个学时一次课,并将教室安排在理实一体化教室中,为项目化教学提供必要硬件条件。
3.2.7 创办课外兴趣小组
为了培养学生的土工综合运用能力,我院成立了“坝工土料试验工”兴趣小组,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和创新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该兴趣小组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互帮互带、探讨研究的优势平台。并可以利用该平台,通过公平竞争的形式组织成员参加院级及全国水利高职院校土工技能大赛,自此,我校学生在两届全国高职院校水利技能大赛中取得了三个一等奖、三个二等奖和一个团体二等奖的好成绩。
3.2.8 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相结合
目前职业教育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子项目《土工技术与应用》项目建设已接近尾声,很多资源素材也已上传至网络平台。《土工技术与应用》资源库包括各种微视频教学、工程案例、现场施工录像、试验操作录像、施工动画、习题库等各类资源素材,学生可以利用线上资源进行预习、复习、查漏补缺等。
3.2.9 强调过程考核的考核评价体系
彻底改革以往“一纸定成绩”的考核方案,创建“以能力为本位、强化过程性考核”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过程考核占总成绩的60%,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紧张性,“让学生参与进来”,避免学生平时不学、疲于思考甚至考试投机取巧的不良学风,突出能力目标。在锻炼职业技能的同时,融渗职业素养的养成,以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职业素养。
4 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笔者在工程地质与土力学长期的教学及不断的改革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总结,谈几点在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1)由于招生扩招、自主招生等的影响,学生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通过改善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目的是让绝大多数的学生参到课堂中来,让所有学生都完全参与进来是做不到的。(2)OTPAE即“目标―任务―计划―实施―评价”教学方法在理论虽然很合理,但在有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真正实施起来其难度系数太大,几乎难以实施,所以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简化实施,比如学生的自评、互评环节,学生编写计划书环节占用大量的时间,可对该步骤进行简化实施:计划书编写简化为小组成员间相互讨论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实施,自评互评成绩则主要由教师根据课堂中每组学生的参与程度直接打分等。(3)过程考核配合答辩提问。在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技能考核的过程中,配合答辩提问,可用“以一代整”的方法,即以其中一个学生的掌握情况代表全组情况,即避免了部分同学不思考、不动手、滥竽充数的习惯,同时又增强了同组成员间的互帮互带、团队协作精神。(4)在教学过程中,既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同时又要注重其职业素养的养成,从而促进其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形成。(5)学生在自学预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规定的很短时间内,快速浏览总结信息,甚至可以让他们像小学生那样大声读出来,使学生在这种快的节奏中把全身的细胞都调动起来,思维敏捷,改变以往上课时“你讲我听”的整体慵懒现象,同时也锻炼他们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
5 结束语
本文立足于学生实际和课程特点,注重培养方法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工程地质与土力学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增强,课堂学习气氛高涨,学生的地质识别能力和土工运用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又锻炼了学生团队协作、汇报交流、信息处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职业素养。
课题来源:浙江省教育厅课题,项目编号:Y201329494,课题名称:职业核心能力全程融渗式培养在水利工程专业中的探索与实践,主持人:刘述丽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