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村官优秀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月26日,我很荣幸地参加了由昆明市委组织部在党校组织的大学生村官能力拓展培训班。一周的培训把我们聚在一起,全班158名学员在组织部领导的指导和党校老师的关怀下,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让我们学到了以前任何时候都学不到的知识,是领导老师们的经验和心得,是全班学员们的互助和心声。这次轻松而又充实的党校学习生活结束了,对于我来说,是十分不舍的,这是一次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全面系统的学习。使我收益匪浅,感受颇深,学到了很多以前没有接触过的知识,不但在理论上使自己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开阔了视野,同时在思想上也有了更新的认识,在能力上有了更大的提高现在,就结合自身参加培训班的经历谈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村官感悟
不知不觉已经做了村官三年多了,只知道自己埋头苦干,如果没有这次集中地培训,就不能和一起上班的兄弟镇(街道)的村官们交流,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被落下了很多,顾成武说过“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想想都有些后怕。这次的培训真的是太及时太重要了,让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开始放眼在本村之外,改变思路,加强学习,要更加的积极进取,让自己快点进步,追上他们的脚步,相信自己、善待一切、珍惜拥有、快乐无限。还记得开班仪式上,市委组织部部长鼓励我们要坚定信念,立足基层,不断加强学习、努力工作,以实际行动推动新农村建设,实现人生价值。并以一位过来人的身份语重心长地对我们大学生“村官”提出了要求、寄予了厚望,使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有了一种前进的动力。在三年多的到村工作中,我也深刻领会到了基层是我们汲取营养的好去处,是实现价值的好舞台,是锻炼意志的好地方。选择这条路不后悔,我要勇敢地坚定地走下去。领导们真情的话语、殷切的希望对我们既是一种关爱,又是一种鞭策。我们一定会立足岗位、服务群众、为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聪明才干。
二、培训所得
1、理论素养和政治素质全面提高。理论修养和政治素质,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谋事之基、正气之源。通过系统学习《十精神》、深入探讨了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更好的建设和谐社会,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使我们对农村建设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认识,理论素养和政治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加深了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重大现实问题的认识。
2、拓展了知识结构,综合能力得以增强。党校学习期间,各位领导及市委党校老师们一堂堂生动精彩的授课,互动教学、形势报告、案例分析及小组讨论等形式新颖灵活的授课方式,使我们既丰富了思维方法,也不同程度地弥补了知识结构中的空白。关于能力提升的培训、案例分析等活动,很大程度提高了我们理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以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全局的观念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3、树立了学习榜样,学习增动力。
在培训期间,我们观看了全国各地优秀大学生村官的纪录片,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汇演,是组织部门对我们工作中所需的文才、口才和谋才的培养。同时,先进的村官事迹也给我们树立了榜样,为我们以后的工作提供了“标尺”,增强了自己工作的热情和动力。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用心领会此次培训精神,在实践中注意积累,调整方向,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水平,真正做到让领导的思路体现在我们今后的实际工作中。
三、如何做好大学生村官
要建设新农村,光有激情是不够的,还要具备在农村工作的能力。工作三年多,对农村工作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也更加坚定了要做好村官的理念。
首先,要做好一名大学生村官,要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和团队意识。要真正带着责任和感情深入到农村,不摆架子、不讲条件、不计得失,主动克服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把心思放在工作上,脚踏实地干实事,凝心聚力解难题。主动把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从书本中“走出来”,做到“信书”而不“唯书”,多向基层干部群众学习,努力在思考中提高素质。科尔顿说过:人生来就有两只眼睛,一个舌头。他的意思就是要让大家看的比说的多一倍。多思慎言,当然也要加强沟通,不断增强感情的力量,多赞美他人。要摆正位置,定准角色,进了农村门,就是农家人。要服从党委政府的组织领导,自觉开展工作。要强化自我管理,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从大局着眼,注重细节,努力在工作中提高能力,在实践中掌握方法,在行动中树立形象。
其次,要做好大学生村官要端正形象不断增强人格力量。在社会正处于发展的时期,各行各业都难免会受到浮躁的心态和作风影响时,也就越发能感受到忠诚与诚信的分量之重。所以,请让我们记住:“一盎司忠诚相当于一磅智慧”,一种对事业高度的责任感和忠诚感一旦养成之后,会让我们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可以被委以重任的人,而这种人将永远立于竞争中的不败之地,永远不会失业。
目前,农村教育已经成为中国教育这个大“木桶”最短的一块板。甚至在一些地方,农村学校出现了萎缩的情况,有些地方学生和教师大量流失,甚至出现了“空洞化”现象。
农村教育的关键在于农村教师的品质。农村教育为什么萎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村没有好的教师。一些优秀的教师都跑到县城、跑到大城市去了。
农村教师是中国教育最主要的一支力量。据统计,2009年,全国普通中小学专任教师1064.01 万人,其中小学教师563.34万人、初中教师351.34万人、高中教师149.33万人。在城乡分布上,城市教师218.07万人,县镇教师372.99万人,农村教师472.95万人,县镇以下的中小学教师占到总数的79.5%。所以,我们说,没有农村教师素质的提升,就没有中国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没有农村教育的发展,就不会有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农村教育发展的关键是农村教师队伍品质的提升。自然,这也是中国教育发展最重要的基础。
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主要是从数量的补充和质量的提升两个方面来进行。从补充数量的角度来看,关键是要吸引最好的教师到农村去。近年来,教育行政部门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如2006-2009年,一共招聘了12.4万名特岗教师到西部900多个县1.5万所农村学校工作,再如在许多城市,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等,这些措施应该继续实行。但同时,我认为更加重要的是应该建立起正常的补充机制。我觉得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要改革现有的免费师范生制度。可以借鉴大学生村官的办法,吸引最优秀的大学生到农村去教书:应该彻底解除大学生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真正地留得住、出得去、干得好。也就是说,不是在师范生入学的时候就给予资助,而是从优秀的毕业生中选拔那些有志于服务农村的大学生,服务满三年就可以免去其就读师范大学的学费。三年以后自由选择,在考研究生或者公务员方面给予加分录取。如果其留在农村继续服务,则给予安家费用、研修费用等。二是要组织退休教师志愿者队伍解决师资问题。全国有大量的退休教师和科学技术人员,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身体健康、业务精湛,如果能够组织起来,有序地去那些最需要的农村地区发挥余热,可以在相当程度上解决农村教师短缺的问题。
从提升质量的角度来看,我国教育行政部门也做了许多工作,如从2004年实施“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培养计划”以来,一共招收了4500多名优秀本科生到农村任教;2010年,中央财政投入5.5亿元支持实施“国培计划”,重点也是加强农村教师队伍的培养。许多民间机构、NGO组织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实经验
在异常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各高校都不敢怠慢,纷纷使出浑身解数,以提高本校的就业率,其中不乏值得借鉴的有益经验。
1、加强就业指导,完善就业服务。2014年五四青年节,视察北京大学时明确指出“要强化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帮助学生们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强调“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正是帮助青年认识和抓住属于自己的机遇,走好迈向社会第一步的重要环节。(1)校园招聘市场是主渠道。双选会、招聘会、宣讲会始终是就业市场供需双方见面的主要形式,也是各高校就业季的重头戏。对增加毕业生与企业的相互了解、提高企业知名度、促进就业率的提升都有帮助,可以实现毕业生、高校、企业多赢的局面。因此,各高校下大力气加强校园专场招聘的制度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不断拓展引进新领域、新行业用人单位入校宣讲招聘,还创新校园招聘形式,推出了行业和地区组团集中招聘的招聘形式。(2)加强就业教育体系建设。目前,各高校都建有比较完善的生涯发展教育与就业指导体系,对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就业能力提升及实训》等课程,向学生发放《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实用手册》《毕业生指南》《毕业生典型案例汇编》等资料,并通过“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服务月”“启明星生涯导师计划”“职业导航讲座”“简历门诊”“面试攻略”等生涯教育特色项目建设,开发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规划意识,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提升的能力。(3)运用现代信息通信手段及时传送就业信息。各高校普遍把微信、微博、短信平台、QQ群等现代通信手段与就业信息网相结合打造集信息、指导咨询、职业测评、跟踪调研、分析统计、网上招聘、远程面试、资料下载等相关功能于一体的就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大大提高了就业信息的时效性。(4)分类管理、一对一指导。根据学生就业指导服务需求,区分学生群体,分类提供精细化就业指导与服务,特别是对家庭经济困难和就业困难的“双困生”实行一对一帮扶,通过帮助制定就业计划、经济资助、简历修改、面试指导、个体咨询、职位推荐等全方位的援助措施,使就业帮扶“无死角”,逐一落实到位,保障“双困生”顺利就业。
2、深化校企人才战略合作,拓宽就业市场。依托各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大型企业集团等,广泛开展校企交流、人才推介、建立就业实习基地,组织校友专场招聘会等活动完善就业市场平台建设,并积极寻求开拓新的合作关系,想方设法为毕业生就业拓宽渠道是各高校提升就业率的重要手段。此外,我国高校还积极探索“订单式”培养、“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等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企业需求,为企业量身定做人才。
3、优化地域就业结构,鼓励毕业生去基层。积极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有机结合,建立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到基层建功立业的长效机制。不少高校邀请赴西部、基层就业的优秀毕业生代表回到学校与在校生交流,让在校生了解相关政策和实际工作情况,转变观念,坚定赴西部、基层就业的信心,并对赴西部、基层就业的毕业生予以一定的物质奖励。各大学到西部和基层就业的毕业生都呈逐年增多趋势。
4、引导毕业生积极参与国家重点就业项目。国家重点就业项目是毕业生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很多高校通过举办系列专题讲座、大学生村官经验交流会、大学生士官交流会等多种途径,详细介绍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高校毕业生入伍预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国家重点就业项目和政策,使广大毕业生对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参与意愿。
5、加强创业指导,形成创业机制。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创业教育,逐渐把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创业教育、创业指导、创业实践、创业扶持、创业孵化一体化的创业工作体系,设立天使基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帮助,为学生创业团队拓展招商、知识产权、法务咨询、投融资及市场拓展各类服务平台,组织校友和在校生创业者共同组成成立“创业联盟”,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
6、建立长效人才培养质量反馈机制。大学生就业是学校培养人才的最后一环,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试金石”,也是调整教育教学方向的“风向标”,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倒逼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很多高校都建立起毕业生就业状况动态监测的机制,以及时掌握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和评价,并反馈到学校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根据社会需求调整招生计划、增减学科专业、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加强社会实践和学生活动等环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二、我国大学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几点建议
1、就业教育缺乏系统性、全程性。我国高校的就业教育通常只在大四阶段对毕业生开展,而不是从大学一年级就结合学生的学业进展开展职业认知教育、职业见习、职业实习实践等,没有把就业教育贯穿于学生大学四年学习的全过程。为数不多的高校虽然已经意识到对大学生的生涯教育应贯穿大学四年(如东华大学对大一新生开设了《大学新生生涯导航》),但在实践中还缺乏系统性、规范性,没能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逐步深化的生涯教育。美国高校的就业中心服务性很突出,针对不同年级大学生开展差别化的就业教育,就业教育内容很明确、规范。对大一学生开展就业形势、就业状况教育;帮助大二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愿景与特长选择专业方向;对大三学生加强实习、实践教学,使其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进而了解将来的职业岗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确立努力的目标;对大四学生则指导他们撰写自荐信、面试技巧等。
2、就业辅导实效性不强。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各高校就业压力都很大,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往往重视就业率忽视就业质量,没有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根据职业愿景、专业特长等择业,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第一年的离职率很高。就业指导中心应在学生一踏进校门就建立电子档案,全程跟踪学生大学期间的整体表现,设置就业警示系统,对学习困难可能导致将来就业困难的学生及时组织老师帮扶,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另外,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就业目标、职业规划、优势特长、性格特点,要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并积极向用人单位推介。
3、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力量不足。我国从事就业指导的教师数量相对于毕业生数量而言偏少,且大都是兼职,心理学等必要的知识不足,能力素质也相差很大,不足以满足学生就业辅导需要。英国高校大多数就业辅导教师都有心理学等专业背景,既能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给学生提供用人单位的信息,又能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使学生对即将就职的工作岗位有一个良好的心理认同,使其职业生涯有一个好的开端。
关键词:农村网站;建设现状;发展对策;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河北省农村网站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基于河北省11个市区301个村的访谈调研结果
收录日期:2014年4月30日
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网站建设成本高,受众总体科学素养相对较低,故与城市网站建设相比,农村网站建设发展缓慢或难以持续发展。“十一五”以来,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工信部于2011年4月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年底,已实现全国100%乡镇能上网,99%的乡镇和80%的行政村基本具备宽带接入能力,近一半乡镇建成信息服务站并基本形成县、乡、村三级信息服务体系。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推进为农村网站建设创造了新的有利条件,使面向农村开展网站建设成为可能。那么,近年来农村网站建设在工作中发挥了哪些作用,其广泛应用还面临着哪些制约因素?为此,本文从农村网站建设的受众角度出发,对1,505位民众进行深入访谈,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并以此为依据针对进一步推进农村网站建设和应用提出对策建议。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与河北省委教育工委、省委宣传部、省委农工部、省教育厅、省扶贫办、团省委联合下发的《2014年寒假河北省大学生和青年教师“体验省情、服务群众”主题实践活动方案》要求相结合,调查时间为2014年1月13日至2月24日,调查范围覆盖河北省11个市区301个村。随机对其中1,505名村民进行调查,确保调查的可信度。在调查地点选取上有以下特点:一是调查地区具有代表性,总体覆盖河北省各个地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全省情况;二是调查地区有一定的互联网基础设施;三是调查地区对于开展农村网站建设具有较高认识和较强积极性或具有特色区域经济产业。调查结果显示,128个村有官方网站,173个村没有,64个村就本村的实际情况和一些成功案例影响下希望可以建设自己的官网。
二、农村网站建设现状
分别从互联网基础建设、农村各年龄层次网民的信息素养和网站建设普及现状三个层面了解基层农村网站建设现状。
(一)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调查样本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中我们发现,虽然当前各地农村还缺乏专门的网站基础设备,但是301个样本村全部具备上网条件。计算机普及率和手机上网人数由于地域等原因存在一定差异。80%的农村计算机在本村普及率达60%以上。由此可见,当前河北省基层农村在基础设施方面已在一定程度上具备开展农村网站建设的条件。
(二)农村各年龄层次的信息意识。调研表明,尽管多数农村网民青睐于游戏、社交、娱乐、网购等活动,但是不同年龄层次的村民信息意识上还存在较大差异。绝大多数中小学开设了计算机课程,8~15岁的中小学生会操作计算机,但是没有将其作为指导生产生活的工具,而是娱乐手段。16~35岁的村民具备一定的信息意识,他们当中21.43%的人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常识,42.15%了解互联网的作用,23.89%熟悉office、浏览器等软件的使用,21.35%搜索与获取所需信息,19.97%上网信息,18.37%利用各种社交工具与人交流,3.5%利用Internet进行自主学习。36~55岁的人群中自主上网获取信息的人比例较少,但是他们会通过家人或熟人代为完成信息获取、网购等活动。55岁以上的人多数对此态度不明朗。
(三)网站建设普及现状。42.5%的农村已经拥有本村官方网站,57.5%没有,没有网站的基层农村中,37.0%有强烈意愿开展本村网站建设,23%无意愿,40%态度不明朗。但同时了解到,60%的农村缺乏相关技术人员,在有意愿开展网站建设但尚未建设的村中这一比率高达74%。此外,40%无经费支持,60%村民基本偏老龄化或教育素养偏低,对于网站作用很质疑。由此,技术、经费和人群教育素养成为网站建设的主要障碍因素;另一方面村村乐尽管实现农村网站的相关作用,但其结构单一,不能突出特色村特色经济,而且绝大多数民众不知道它的存在。
进一步考察发现,已有少部分村在利用网站发展本村经济方面做得很好。其中,以河北张家口宣化区河子西乡大房子村为例,该村位于京西第一府宣化区的西北方5公里处,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全村246户,现有人口749人。村现有耕地1,190亩,主导产业是农业和畜牧业,农副产品以玉米、土豆、大蒜为主,畜牧业以养殖奶牛为主,2011年该村人均纯收入为7,112元。该村网站广泛采集、及时消费变化、市场预测、生产资料供应、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农产品供求等信息,让农民接受政策指导,知晓科技新动态,有效指导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网站专门设立特色产品栏目,收集上传特色农产品图文信息,有效开展特色农产品网上展示和推荐,提高了当地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该村的成功经验充分证明农村官网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关键性作用,推广农村官网或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措施。
三、对策建议
村民既是农村官网的受众,又是推进网站在农村广泛应用的关键力量。基于以上访谈结果分析,要推动农村网站建设的发展,需要在政策扶持、专业人才培养引进、农民信息素质提升等方面采取措施。
(一)加强政府对基层农村网站建设的扶持。基层农村网站经过几年的建设和运行,为促进农民致富提供有效的信息产品和服务,解决农民生产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难题,对现代农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基层农村网站建设和运行是一项系统工程,信息化投入较大,政府部门要重视对农村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网站的日常运维中注重计算机、数码相机等设备的配备,村级网站宽带资费下乡优惠政策,网站系统软件开发利用及信息员培训等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要建立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制定相关的服务和考核标准,对优秀的村级网站给予补助,对优秀信息员进行必要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发挥村级信息员的主观能动性。农业信息服务涉及内容面广,综合交叉性强,需要多部门的协同参与,尤其农村网站建设运行更需要政府发挥其协调职能,整合各部门资源,形成信息服务的合力。
(二)培养一支村级信息化实用人才队伍。目前,村级网站信息员文化素养总体较低,在计算机使用、信息采集、网站维护、图片拍摄处理等方面能力较弱。搞好农村网站建设和信息服务的关键是建立一支高素质和强技能的村信息员队伍,培养一批农村信息化实用人才。要加强村信息员的信息采集和处理与计算机应用等业务能力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化操作技能。可以通过大学生村官的传帮带作用提高农村信息人员的实际应用能力,在农村青年、回乡创业青年中培养农村信息化实用骨干力量,建立以农村经纪人、种养经营大户、科技示范户、农民信箱重点户、村组干部等为基本力量的农村信息化应用人才队伍,促进信息应用,推进农村信息化快速发展。
(三)村里开设微机室,定期对村民进行计算机技能与信息素养的培训。定期培训,提高农民的信息化素质,增强网站在农村的认知度和影响力。要提高农民信息培训的实用性,实际提高农民的计算机操作和上网技能,促进其对信息技术应用于农村科技服务和网站建设工作意义的认识,并建立奖励激励机制,推进农村网站建设发挥基础性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黄端祥,张瑛等.丽水市基层网站建设基本思路与前景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11.1.
岳麓区率先开展“娃娃足球”示范区创建活动
李江出席启动仪式 王柯敏讲话
本刊讯(记者 李旭林)近年来我省青少年足球运动虽有所发展,但由于场地、资金、教练员以及整体统筹规划和政策不足等方面的原因,相比于发达省份仍旧落后。长沙市岳麓区广泛而深入开展校园足球运动,率先在全省积极开展“娃娃足球”示范区创建活动,赢得了普遍关注。4月27日上午,岳麓区创建“娃娃足球示范区”启动仪式在该区德润园小学隆重举行。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江出席启动仪式并宣布创建活动正式启动,省教育厅厅长王柯敏发表讲话,省体育局副局长熊倪出席当天的活动。
王柯敏指出,岳麓区的“娃娃足球”顺应了时代要求,要立足时代潮头,踏踏实实为湖南青少年足球事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实践经验。“希望你们不断优化学校、幼儿园育人环境,提升娃娃足球校园文化品位;丰富娃娃足球内涵,推动娃娃足球管理逐步走向科学化、制度化、民主化的轨道,使岳麓区娃娃足球队成为对外交流的文化使者。”
岳麓区委副书记刘汇在启动仪式上表示,近年来岳麓区在“足球娃娃”教育方面已经做了一些很好的探索,一些新建的中小学校纷纷建立起自己的足球场和校园足球队,部分学校的足球运动风生水起。目前已有13所小学、20所幼儿园成为首批“娃娃足球”布点校园,其中,有6所小学属于“全国足球布点学校”,有6所幼儿园开展“娃娃足球”早教工作。此外,还制定了《岳麓区“足球娃娃”五年规划》,以学前教育、义务制教育阶段引入“娃娃足球”,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目标。
王柯敏到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现场办公
教育科研要为教育强省建设提供强大智力支撑
本刊讯(记者 李旭林)“当前,全省教育改革发展已经驶入‘深水区’,挺进了新的历史阶段,每前进一步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心血与汗水。作为教育强省建设的一项先导性、基础性工程,全省教育科研要以更加务实更加创新的精神为教育强省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进一步在服务决策、创新理论、指导实践等方面下功夫,努力成为我省实现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转变、由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转变的重要助推力。”4月28日下午,省教育厅厅长王柯敏来到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现场办公,他强调,教育科研要强化“生产力”,要把成果转化作为教育科研工作的首要使命,进一步发挥教育科研作为教育改革创新的第一推动力的巨大作用。
王柯敏认真听取了省教科院的工作汇报,对省教科院取得的工作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就如何切实解决好难题一一给出了具体指导意见。
“作为曾长期从事科研工作的一份子,我对科研工作的艰辛有着与你们一样深刻的体会。搞好教育科研工作,需要不断开拓,需要淡泊名利,需要持之以恒,需要强大的内心动力。在座的各位都是在各自研究领域颇有建树的专家,为全省教育科研工作做出过应有贡献,让人尊重,令人敬佩!”王柯敏说,教育科研事业在建设教育强省中举足轻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关心、支持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王柯敏指出,教育科研的生命力在于求实和创新,作为全省教育科研工作的“龙头”,今后省教科院引领全省教育科研工作要充分发挥智囊团与思想库的宝贵作用,努力凸显“两个更加”意识,更加务实,更加创新。王柯敏强调,省教科院要始终牢记创新是科研的活水之源,充分发挥专家团队的人才优势,紧紧抓住我省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开展决策咨询研究,积极在一些前瞻性、深层次领域开展战略性、全局性和预测性研究,努力探索一批具有理论创新价值和实践应用价值的高水平科研成果,为省委、省政府决策之用,为全省教育改革发展之用,为广大教师之用。
湖南启动《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研究制定工作
全省各地学生用车运营模式专项督查拟于6月下旬进行
本刊讯(记者 李旭林)4月5日国务院公布施行《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后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尽快起草并制定适合我省实际的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势在必行。4月26日下午,省教育厅厅长、省学生用车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柯持召开第二季度办公会,会议对制订《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实施办法》进行了深入动员和部署。
省教育厅基教处处长郭荣学通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前段工作情况。
省教育厅副厅长、省学生用车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葛建中在传达贯彻《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建议意见时指出,目前湖南学生用车大多为公司专营和农村客用两种模式,部分地区的学生还要乘船上下学。湖南有着自己特殊的省情,如果全部照搬国家的条例,此项工作将举步维艰,因此,在研究、起草、制订并实施《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实施办法》时,一定要有的放矢,结合实际,结合省情,突出湖南特色。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副巡视员魏仁忠在会上指出,我国第一部《校车安全管理条例》,首次把学生用车安全管理问题上升到重要法律法规层面,体现了国家意志。省委、省政府对学生用车问题高度重视,指示学生用车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尽快按国务院《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相关要求,成立专门起草小组,制定并实施《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实施办法》。
省交通厅、公安厅、财政厅等十多家成员单位负责人在会上纷纷建言,就如何尽快出台符合湖南省情的《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实施办法》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国家《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及时出台,对我们工作的纵深开展,是一个极大鞭策与促进,我们要化压力为动力,抓紧研究制定条例实施办法,这项工作怠慢不得,拖延不得,马虎不得。”王柯敏表示,目前我省各地学生用车管理工作很不平衡,要实现省政府计划目标――在今年秋季开学之前,使新的学生用车管理模式覆盖本辖区50%以上中小学幼儿园难度很大。为确保任务按时完成,6月中下旬,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组织各成员单位开展专项督查,下大力气督促各县市区政府尽快建立学生用车(船)运营模式管理机制。同时,尽快建立学生用车(船)管理工作考核制度,落实地方政府和部门责任。
湖南首届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圆满落幕
104所高校优秀辅导员同台比拼“职业技能”
本刊讯(记者 李旭林)随机抽取参赛队4名学生照片与其他6名学生照片进行混合排列,参赛辅导员要能在第一时间内辨认出自己学生的照片并说出名字。这项名为“鱼目混珠”的内容是4月28日举行的湖南省首届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决赛中设置的单元。
4月15日至28日,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成功举办了首届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根据学校的不同类型,比赛分为本科和专科两个组别进行。本科组31所本科高校参加竞赛,专科组71所高校参赛。比赛分为初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进行。为确保竞赛达到以赛代训、以赛代建目的,本次大赛进行赛制创新,确定了复赛与决赛选手从学校辅导员中随机抽取的竞赛规则,有力地引导了全体辅导员的参与,促进了辅导员职业素养的提高。
4月27日、28日,本专科组分别进行了决赛。决赛分为鱼目混珠、描述定位、情景案例三个环节。经过激烈角逐,本科组吉首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分别获得冠、亚、季军。专科组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湘潭职业技术学院、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分别获得冠、亚、季军。
全力打造全省中小学教师和高校干部继续教育的摇篮
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省高等学校干部培训中心综合大楼奠基
本刊讯(记者 李旭林)4月26日上午,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省高等学校干部培训中心综合大楼奠基仪式在美丽的同升湖畔举行。省人民政府教育顾问张放平,省教育厅厅长王柯敏,省教育厅纪检组组长、纪工委书记周德义,省教育厅副主任督学唐亚武出席奠基仪式。
作为基地建设指挥部总指挥长,唐亚武在奠基仪式上指出,多年来,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和省高校干部培训中心培养了一大批“高、精、尖”的优秀人才,但由于一直没有固定办公和培训场地,制约了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在省委、省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两家单位实行“统一建设、资源共享”的建设运营模式,“合二为一”建设培训基地。唐亚武表示,项目建设指挥部将切实履行职责,强化对整个工程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协调管理;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加强对施工、监理单位的管理;管好、用好建设资金,保证建设资金规范、安全运行。
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主任黄超文在仪式上代表两中心发言时表达了喜悦之情。他说,眼下这片破土动工的热土,很快将成为功能齐全、设备一流的现代化培训大楼,成为全省中小学教师和高校干部成长的摇篮,几代“师训人”谋划多年、梦寐以求的理想终将得以实现,我省50多万名中小学教师终将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心灵家园。
王柯敏参观“刺绣当随时代――新湘绣・学院展”时寄语
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引领民族产业发展
本刊讯(记者 李旭林)“湘绣历来是我们湖湘文化的艺术名片,作为曾经的美术爱好者,我今天是专程慕名而来参观、学习、品鉴的,是来收获一次视觉盛宴和艺术熏陶的。”4月30日下午,人头攒动的湖南省博物馆主馆三楼,正在热展的“刺绣当随时代――新湘绣・学院展”吸引了众多市民,也吸引了省教育厅厅长王柯敏。
在举办方负责人、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院长余克泉,新湘绣艺术领衔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湘绣代表性传承人刘爱云,省教育厅职成处处长张大伟的陪同下,王柯敏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四个展厅130余件湘绣佳作。
观赏完展览的作品后,王柯敏又来到了另外一个古色古香的展厅,这里展示的是刺绣作品创作过程的“生产线”。在袅袅古典音乐声中,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设计与工艺专业的“绣娘”“绣哥”们端坐在绣架前,飞针走线,现场表演了花鸟、山水、动物、人物等不同题材的单面刺绣和高难度双面刺绣。王柯敏俯身与学生们亲切交流,对这些年轻的湘绣接班人的高超技艺、娴熟动作给予了由衷的称赞。
“今天通过观展和观看刺绣表演,我深刻感受到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办学的路子迈得很坚实、很宽广,引领了湘绣产业的健康发展,真正体现了职业教育对接产业、深度融入产业链、引领产业发展的职教发展思路与理念。”王柯敏说,湘绣以其悠久的湖湘文化底蕴,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刺绣针法,傲立于中国“四大名绣”之列,成为湖湘文化的“艺术名片”,是我省传统工艺美术产业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推出的“新湘绣”是“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生动实践。“希望以‘新湘绣’为基点,进一步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引领民族产业发展,进一步全面对接湘绣产业,深入进行湘绣理论研究、产品创新研发,为富民强省、文化强省建设做出独有贡献。”
举办方介绍,“新湘绣”展期为13天,开展以来,平均每天吸引7千余名市民参观。
青春在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的时代潮流中更显光芒
湖南举行大学生自主创业和基层就业先进典型巡回报告会
本刊讯(记者 李旭林)“在这播种希望、放飞梦想的初夏时节,来到美丽的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我感受到一种浓浓的青春气息,仿佛又回到了难忘的大学时代。许多年来,一届又一届大学毕业生,就这样从校园走向社会,从求学走向就业,开始了人生奋斗的征程!”4月23日在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举行的首场湖南大学生自主创业和基层就业先进典型报告会上,省教育厅厅长王柯敏的开场白也如诗歌一样沁人心灵,现场两千余名青年学子报以热烈的掌声。
2012年,全国应届毕业生总人数达680万,创历史新高,湖南应届毕业生总人数达32万,也是数量最多的一年。同时,我国目前创新创业比例明显偏低,每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参与自主创业的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比例不到1%。“当前,我国正处于‘转方式、调结构’的经济转型期、矛盾凸显期,迫切需要大学生创新创业。加上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发展潜力巨大,高校毕业生有广阔的施展才华的空间。”会上,王柯敏如一个可亲可敬的长者对现场的青年学子细细剖析当下基层就业、自主创业的大好形势。
2008年毕业于南华大学的叶为在麻阳县担任村官后,深入发动、联合全县14名村官,规划出4800亩面积的“大学生村官创业园”;2004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的李章,“不当白领当首领”,他创办的长沙思齐教育集团目前拥有14个校区、177名专职员工、6000多名学生;2006年毕业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的谭里和,拄着拐杖坚持新闻梦,采访足迹遍布湖南14个市州的乡镇村寨,成为《今日女报》1982年复刊以来唯一一位残疾人首席记者……现场作典型报告的8位成功青年,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真实生动地介绍了他们立足本职岗位建功立业、自主创业造福社会的感人故事。
省教育厅副厅长申纪云主持了首场报告会。当天下午,第二场报告会在湖南师范大学举行,第三场报告会24日在湘潭大学举行。
湖南启动“春暖三湘”201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系列活动
就业困难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吸引400家用人单位提供就业岗位上万个
本刊讯(记者 李旭林)“因为言语障碍,我在江西求职时曾多次吃过闭门羹,一度心灰意冷。今天,我终于在老家湖南找到了期待已久的图像处理员工作,我真的感到很幸运。”在与湖南青苹果数据有限公司签订求职意向后,面对王柯敏的亲切询问,即将毕业于江西蓝天学院广告系的湖南小伙子魏隆腾,一字一顿地说出了这段话,他的脸上流露出兴奋之情。
这一幕,出现在4月27日“春暖三湘”湖南省201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就业困难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上。在长沙理工大学体育场的招聘会现场,许多像魏隆腾这样就业困难的毕业生收获了成功求职的巨大喜悦。
省教育厅厅长王柯敏在启动仪式上对现场数千名学子殷切寄语说,广大毕业生要积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增强创新创业意识,珍惜就业机会,勇于到基层就业,敢于到基层磨砺,到国家和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启动仪式之后,王柯敏一行来到就业困难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现场,与用人单位和应聘毕业生亲切交谈,详细了解招聘应聘情况。“就业困难毕业生主要是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本身找工作难、残疾人毕业生以及部分女性毕业生。”省大中专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相关负责人向王柯敏介绍说,为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本专场招聘会邀请了近400家用人单位参会,提供就业岗位13662个,其中有专为残疾人毕业生提供的就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