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教育研究方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职业院校;专业英语;问题;对策
我国加入WTO以后,与国际接轨进程不断加快,国际交流频繁,随着对外形势的发展,既掌握专业知识又懂专业英语的复合型人才供不应求,这迫切要求各院校培养出具备高水平英语的专业人才以满足需要。因此,提高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已经成为各院校所面临的共同任务。
一、职业院校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教学目标不明确职业院校专业英语教学应该是注重传授学生的专业知识还是英语语言知识?英语课是授课的载体、手段还是学习目标?是用学习语言的方式还是用专业课程技能训练的方式来教授专业英语课程?持有不同的教学目标的教师对这些问题有着不同的回答,而对此教育管理部门并未形成明确的、统一的指导意见。教学目标不明确、不统一直接导致在教学内容、手段、课程设置、教材选择等方面上出现混乱。
2.课时安排不合理
各职业院校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的课时安排不合理,课时严重不足。受此影响,教师难以进行系统教学,专业英语的教学处于“鸡肋”的尴尬境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教学积极性和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
3.适教适学的教材匮乏
目前适用于职业院校专业英语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相对缺乏,教材配套不齐全。而统编的专业英语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目的选编往往直接采用国外英文原著和有关科技文章。有选择的选用原著对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有积极作用,但全盘照搬则不一定适合我国学生的学情。许多新编的专业英语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又未能考虑到学生语言技能的全面培养。如果选择国内老英文教材,它们却又缺乏新颖性和趣味性。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专业知识和语言技能的不均衡。现实中,专业英语教材的选用确实还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
4.教学内容陈旧、缺乏新意
职业院校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多数是介绍简单专业知识的科技文章,且出版之后就很少修订,往往跟不上行业的发展步伐,出现内容与专业实际脱离,滞后于学生对英语知识的需求,以致学生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在内容进度的安排上,大多数也是依照从概述到知识模块的模式,专业知识的涉及也只能是泛泛而谈,缺乏深入学习的载体和可能性。“大而空”、“老而旧”可以说是对现今专业英语教学内容的真实反映。
5.教学方法落后
职业院校业英语的教学由于教材、教学内容等的诸多方面原因,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只能是片面地强调阅读和翻译,忽视听、说能力的培养,不注重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和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专业英语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教学过程单向化,缺乏互动,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在职业院校里精通专业知识、有出国经历、热爱英语教学,并具备较高外语水平的专业英语教师如凤毛麟爪。在专业英语教师专业技能的学习培训过程中,如语言培训时间过长,外语教学理论与经验薄弱,现有ESP理论远远不能满足教师学习提高的需要,这些都严重的制约了专业英语教师的培养和现有教师教学水平、技能的提高。而除了教师自身的努力外,还要定期对一线英语教师的进行各级各类、定期不定期形式灵活的培训或选送出国深造,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英语水平。
7.学生学习情况复杂
职业院校的学生往往英语基础差,难适应专业英语教学,同时存在着畏难心理,缺乏学习动力,这些都是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影响专业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的重要因素。甚至不少学生对专业英语学习存在误解,认为专业英语学习就是专业英语词汇加英语基础知识,学习方法不多、学习策略不够有效、学习积极性不高。另外,由于四、六级英语考试的冲击,专业英语课程很大程度上沦为公共英语课程和四、六级的附庸,也影响了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学习。
二、改进职业院校专业英语教学的对策1.完善教学大纲,调整教学计划教育主管部门在加深对形势变化、职业院校教育特点认识的前提下,制定英语教学大纲时,应该明确专业英语教学目的和方向、课程设置、培养目标、教学定位和教学思想。要用全面系统的方法,优化课程体系,制定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细化课程设置、规范教学计划,运用模块的方法分配课时。发现专业英语教学上存在问题时要及时弥补。应用动态的观点调整教学计划,强调专业英语教学要进行市场调查、工学结合,制定校企合作一体化的专业英语人才培养方案。把握开设专业英语的适当时机,增加专业英语授课时数。在教学时间安排上,应按照英语基础课、专业英语基础性课程和专业英语应用性课程的先后顺序进行排课。即以专业知识为主题的语言教学模块和以知识为主题的教学模块的重要性来分配课时,用专业知识和语言技能两条主线贯穿整个课程的学习。根据职业院校的各个培养层次不同(基础层次-提高层次-应用层次),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可灵活调整的合理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
2.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职业院校专业英语的教学模式,推行实训教学和分层教学。实训教学就是模拟实际项目,在职业院校专业英语课程中开展实训教学。为保证实训教学质量,应派专业英语教师到对口企业进行工学交替。实施教学模式的分层教学,就是根据专业人才英语能力的不同、英语水平不同、需求不同、开展分层教学,真正做到因才因人施教。
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载体,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专业英语教学可考虑采用双语教学,但要确定汉语、英语所占比例,难度不要太大,避免学生的产生畏难思想,影响教学效果。小组讨论、集体交流、集中讲授,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在专业英语教学中也是行之有效的。在教学活动上,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专业英语活动,提高学生英语专业水平和多种英语技能,能产生互动作用。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载体,建立多元化的综合英语学习平台。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在条件具备的院校可以推行英语网络化教学,建立英语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在学业上能得到有效沟通。在课程安排和教学操作上要以专业为主线,英语讲解要适度,避免出现顾此失彼的教学不均衡局面。
3.多渠道提高师资水平
通过各种渠道有计划地加强师资培养、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选拔培养专业英语教师,提高专业英语教学水平。首先,聘请外教培训。通过聘请具有精通英语专业知识、会汉语的外国教师教授职业院校的专业英语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其次,要采取走出去的办法,有计划选送专业英语教师到国内知名企业进修学习,提高专业英语水平。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可以把选送的专业英语教师的国外高校进修学习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再次,要对专业英语教师进行现代外语教育观念、科研方法、现代教育技术、英语学习策略等方面的培训,掌握现代英语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比如,许多专业英语教师对ESP教学理论比较陌生,不能根据专业和学习者的需求开展ESP教学研究和开发专业英语教材,设计专业英语测试,分析测试结果。通过培训学习,掌握相关教学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方式。第四,加强对专业英语青年教师的培养。对具有较好英语基础的专业青年教师培养。对专业英语青年教师要严格要求、大胆使用、精心培养、创造条件、不断提高其自身专业英语和教学水平。
4.慎重选编教材
第一,慎重选择好专业英语教材。选好教材是提高专业英语水平的关键,多比较,做到适应性和实用性,适合职业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果是要选择国外专业英语教材的,尽可能采用最新版英文原版教材。它能够使学生及时地获取国外教育、科学、经济发展等的最新信息。第二,编写好专业英语教材。编写好专业英语教材,要在专业英语教材理论的指导下,以基本的原理为主,从我国职业院校学生的实际出发,同时参考国内高校的专业英语教材和国外院校专业英语教材的编写特点,做到细心挑选,合理取舍,精心编写好教材。同时还要不断地完善规范专业英语教材。第三,教材的编排要注意合理性和实用性。在编写教材时,要防止教材沦为专业文献的总汇,无巨细无取舍,单纯的罗列素材。
5.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职业院校的专业英语教学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紧紧围绕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水平这个主题,灵活地、合理地、有重点地安排教学内容。适当加强专业英语词汇教学,补充词汇和语法知识,顺利实现英汉混用、双语教学向全英文授课模式的转变。同时重点、合理安排好以提高学生专业英语综合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实训教学。
6.正确分析、引导学生
职业院校专业英语教师要对学生专业英语水平,兴趣爱好,普通话的表达能力进行调查研究,做到心中有数。针对学生专业英语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教学方案,考虑采取的教学方法,考虑学生对教学的适应性。帮助学生找寻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模式。在平时或课堂上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动机,学习时间安排进行指导。
【关键词】中美 思想政治 比较研究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与对外交往的不断扩大,西方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对国内产生了不小的冲击。高校学生正处于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且接受程度极高的阶段,这些新鲜事物的涌现势必会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进而对我国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因此,要想使我国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跟时代步伐,切实起到引导当代大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就必须进一步研究如何加强、改进和完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众多的研究角度中,对中外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比较研究开拓了一个新鲜的领域,本文以中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研究为引,进行了探索研究。
一、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异同比较
1.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为完成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认为,在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所采用的一切方式、办法或手段的总和。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按照我国社会发展要求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方法可以分为显性、隐形和特殊性三种实施方法。显性实施方法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组织实施的,直接对教育对象进行公开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正规工作方式的总和,主要指对高校学生进行的马列主义的系统理论教育和组织引导高校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并运用所学知识提高思想觉悟和自身认识能力。我国高校开设的一些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例如:《哲学》 《思想概论》 《形式与政策》属于典型显性教育。相对与显性教育方法。隐形教育方法指运用多种手段,寓教于乐,通过渗透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我国高校举办的一些学生活动,例如,纪念“五.四”运动活动;纪念“一二九” 运动,开展主题团日活动,属于隐形教育。特殊性实施方法是针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的特殊思想问题和行为而采用的教育方法,多指心理咨询法;也指辅导员或班主任对于特殊个体学生进行个别谈话教育。
2. 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尽管美国大学没有采用“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没有设置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机构,美国国家精神、民族意识以及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培养却是通过许多实际上发挥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教育和活动来完成的。而所谓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指美国社会为了培养合格的美国公民,用美国社会的统治思想、价值观念、道德文化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观念、政治知识、政治价值的灌输及思想道德的教化,使他们形成美国社会所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成为资产阶级合格接班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美国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有以下几种:道德认知发展方法,教育者通过引导学生对道德两难问题展开讨论,帮助学生树立作为团体成员的公正观,进而促进其促进积极的道德思维、促进道德判断发展;价值澄清方法,指让学生在具体的讨论、实践过程中提高分析和处理各种道德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个过程来使他们澄清自己的价值观念,减少价值观的混乱,使他们能够为自己的行为负起责任;榜样示范方法,美国高校的榜样示范方法更重视环境的影响,关注社会环境的净化、师长的表率作用、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氛围的营造和相关情境的创设。
二、中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优势比较
首先,我国高校注重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系统性。政府对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行全面干预,高校不但设有统一的大纲、教材和课时规定,有专门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而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非常注重系统性和理论性,教学上更是比较系统地讲授马列主义知识、比较注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论体系的整体性,强调的是通过理论学习促进思想转变。其次,我国高校不仅设立了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机构、成立了专职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同时还非常重视党团组织建设,通过这种规范化的日常管理,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顺利实施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再次,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始终贯彻正面教育的原则,这一特点也同样体现在实施方法的运用上,可以说,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已成为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的一个显著优势, 它为学生提供了明确的学和做的参照体系,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与我国不同,第一,美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具有较强的主体性,重视对学生的启发诱导。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较多地运用“道德讨论法”、“课堂讨论法”、“探究式讨论提高法”等方法,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这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了他们的创造能力和自我教育的能力。第二,美国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性极强。美国政府不但支持高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而且还为其提供制度及经费保障,重视实践基地的建设,广泛开辟实践场所,积极地与社区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为学生提供包括维护和平、环境保护、反对战争、反对种族歧视等方面多样化的活动。第三,美国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比较重视运用间接的实施方法。这些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到学科教学、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师示范等方面,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政治说服和道德熏陶,从而使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使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给人一种无意识的状态,增强了美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完善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的建议
第一,加强教育方法的民主性。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灌输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以教师的主导权威压制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该借鉴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在尊重学生自主性方面的积极因素,结合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加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的民主性。
第二,增强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通过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引导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帮助他们掌握认识问题的方法,提高处理问题和矛盾的能力,以形成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固定其思想的基本思路模式,达到使他们独立自主地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第三,重视教育实施方法的实践性。我们应借鉴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成功经验,不断地丰富我国高校学生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和手段激励和保证学生参加到这些活动当中,从而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提高了适应社会、自我教育的能力,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并树立为他人服务的道德信念。
三、总结
在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以及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变化的大背景下,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之间的冲突也会更加明显,意识形态内的斗争还会更加剧烈,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必然带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深刻变化,为其发展提供了条件的同时也对其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使其紧跟时代步伐就必须努力借鉴和吸收中外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成果,不断提高完善。
【参考文献】
[1]陈义平.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思想教育 大学生 学风建设 心理健康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除了要着力抓好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进行主渠道建设以外,还要通过深入细致地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流程为:学校班级的辅导员或者班主任,根据党的政策,学校的要求,以及结合学生本身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日常生活工作,从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出发,具体通过学校文化建设、党团组织活动、班级社团等来实践。同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具体到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等方面进行全方面的教育工作。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发现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根据具体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努力加强班风、学风建设
大学生是以班级为基本单位,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具有组织、团结、教育学生的职能。为了充分发挥高校大学生能动性,学校应该通过在全校班级中开展班风竞赛主题活动和开展主题班会等形式,引导学生班级积极开展各项主题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班级凝聚力,在促进良好班风的同时,也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和系统推进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环境。
大学生的需求具有多变性、多样性等特点,如果单靠学校的力量是无法满足学生多种需求的。因此,学生可以利用其自身的优势,通过大量的、多层次的、多方面的活动,例如学生会、社团等形式使学生在学校得到真正的锻炼。这样的措施有利于学校准确的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可以有效的贴近实际生活,通过实际生活的切入,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学生中有效的开展,更加容易让学生接受。
(一)在所带班级的学生中,都有可能会发现思想异常的学生,坚持与这类同学交流,在日常的管理和学生的交流中有效的发现导致学生学习下降的各种影响因素,并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进行有效的沟通,同时可以通过主题班会等各项班级活动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有效的解决学生的各种懈怠心理,做好学生的学涯规划工作。
(二)在日常思想教育工作中,学生干部要起到积极地带头和榜样的作用。学生干部意识较高,可以通过其主观能动性,来发挥其带头作用。比如,可以通过年级会和班干部会,学生干部之间进行有效的讨论,找到更加合适的日常思想教育工作的办法,这样在日常生活中,多和学生交流,帮助学生快速成长,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
(三)在文明宿舍建设方面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在对学生宿舍检查时,选出文明寝室和标兵寝室对公开进行表彰;其次,对班干部和党员进行更加严格的要求,要以身作则搞好宿舍卫生。另外,要对宿舍卫生加强监督检查,对卫生工作进行细致化管理。
(四)培养学生交流学习的习惯,我和所带班级共同组织了多班干交流会,讨论每个时期所面临的不同问题,帮助同学们合理规划大学生活,选对方向,尽快融入和适应正确的学习生活习惯。
(五)注重贫困学生的日常生活。贫困学生日常生活拮据,生活上,思想上容易出现问题。因此,做好贫困学生的管理,监督和服务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这就要求高校要定期召开教育工作,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教育,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另外,学习要严格做好奖助贷等资助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同时要求每个环节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二、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表面坚强,内心脆弱,自尊心强,表现欲望强烈是当前80后学生群体的主要特点。很多学生存在抗挫折能力和抗压力差的问题。针对这类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了心灵家园主题班会、心理征文大赛、心理健康知识展板比赛、“心灵之约”教育类视频赏析以及“就业职业规划”等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学会学习、实践、消化吸收和感悟,学以致用,不断加强心理健康方面的建设,提高自身和他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发挥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为主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阵营
高校班级辅导员的主要工作就是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因此,作为高校的辅导员要走进学生,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尽可能的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性格,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生敞开心扉的交谈,让学生认可和了解辅导员。这样在有效的沟通下,学生也愿意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实际情况,方便辅导员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工作。另外,作为辅导员要积极的开展各项班级活动,通过开展活动,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
定期召开党支部会议,通过党支部会议来进行党性教育,用党的先进理论来不断的提升党员的能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党员的党性。以方便党员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起到积极的带头作用。同时,学生团员要积极的参加团支部召开的团支部会议,通过先进思想的学习,来提升责任感和意识感,更快更好地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调动其入党积极性。
四、结语
日常思想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放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中心上来,应该要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实行高校大学生参与、互联互动的系统管理模式和运行方式,真正做到在体制机制上和思想上保证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加强。所有从事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都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参考文献:
[1]刘川生.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杨振斌,冯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关键词:地方高校;成人教育;转型
一、地方高校成人教育生源现状分析
(一)高校成人教育生源的数量危机
民办高校的出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加上实行多年的自学考试等因素,致使高校成人教育生源数量萎缩,但最直接因素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呈现。自1999年高等教育扩招以来,普通高等教育侵吞了高校成人教育的部分生源。据教育部学生司的统计显示: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1998年仅为9%,2007年已达到 22%。部分发达地区如京、沪、江、浙等已超过 50%,即使是贵州、云南、甘肃等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也达到了 15%。从数量上看,我国已经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批生源进入普通高等教育系列,从而使得高校成人教育的生源数量急剧滑坡。
(二)高校成人教育生源的质量危机
成人高等教育自成立之初,主要是为无缘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在职人员提供补课机会而存在的,生源质量与普通高校无法相比。而近两年来,普通高校的扩招又进一步挤占了成人院校的生源,为保证招生计划,就降低标准录取学生,其生源质量自然更低。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社会对成人高等教育的认同度不高;其次是因为办学方向的偏差。长期以来,国家对普通高等教育投入不足,尤其是以培养本科生为主的教学型地方高校,所办的高校成人教育变成创收的一种手段;第三,高校成人教育成了普通高等教育的翻版。无论是专业的开发,课程的设置,教材的选用,还是教学方式与考核办法往往模仿普高,缺乏针对不同受教育对象度身定做的教育模式。高校成人教育的办学定位于素质教育,自然无法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提并论,如定位于技能教育,同样无法与快速发展的职业技术学院相抗衡。我国高校成教的自身定位不准确、职业特色不明显、办学理念不顾自身办学资源和师资限制,盲目向学术性大学看齐、靠拢。因此,高校成人教育的办学定位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
综上所述,高校成人教育生源的萎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即使在招生策略上和培养模式有所变革,但无源之水终究无法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背景抗衡。若继续沿用原有的发展路径,高校成人教育会逐步走进死胡同。
二、高校成人教育发展策略研究――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社区大学模式
(一)美国的社区大学综合性办学模式①
美国高等教育结构完善,形成了社区大学,四年制学院和研究型大学三级体系的现代高等教育制度。截至2006年年底,美国共有1 202所社区大学,入学人数已经达到1 160万人,其中660万人为学分制学生, 500万人为非学分制学生,社区大学学生占全美大学新生入学人数45%。
首先,社区大学体现了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特点。根据美国宪法规定,美国公民享有接受教育的平等机会。在全美几乎所有的城镇、郊区都根据不同生活、工作区域设立了社区大学。各地政府在各社区办好以学习各种就业技能的大学,为社区的所有人提供上大学的机会,使区域社会、经济得到发展。社区大学面向全社会具有高中毕业文凭的公民,实行开放式招生。这种开放式的招生方式,突出地表现了高等教育普及化,大众化的特点。第二,社区大学实行灵活性的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为了方便学生就近上学,有的社区还设立了分学区。社区大学的培训班开设更灵活,地点包括社区大学、教堂、公立学校、社区中心、图书馆、甚至无家可归者的避难所、教养所等场所。社区大学开设的各类职业技术教育课程覆盖了大多数社会就业急需的职业技术领域。第三,社区大学的办学经费有保障,收取学费低廉。社区大学教育经费来源主要是州政府财政拨款,根据每年全日制学生数向州政府申报财政拨款作为主要办学经费。
(二)台湾社区大学的社区融入模式②
1.台湾的社区大学的现状
至2005年,台湾全岛陆续成立了81所社区大学(含11所原住民部落大学),并深入偏远山区、离岛、原住民部落,社区大学每期上课人数已有十余万人。台湾社区大学得以奇迹般地创建与发展起来,与其发展所处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在21世纪前后之交的台湾,社区大学的设立,客观上起到了活化社区,解放社会力,培育公民参与社会事务的能力的作用。
2.台湾社区大学的办学理念
台湾设立社区大学的构想,源自1994年台湾大学数学系黄武雄教授的倡议。黄武雄教授对社区大学作了以下的宣示:社区大学永远敞开大门,没有任何门槛限制;社区大学属于社区居民,社区组织与民间社团是社区大学的主导力量;社区公共事务乃至台湾社会问题,都是社区大学的课程内容。社区大学已成为公民参与社区服务的良好途径及起点,并有助于建构公民社会的公共意识与社群意识。台湾社区大学的课程分为三大类:学术课程、社团课程和生活艺能课程。社区大学最大的特色在于将社团课程视为正式课程,学员通过参与公共事务,面对当前社会问题,引发社会关怀及人文关怀。目的在于培养学员的民主素养,增进其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
(三)高校成人教育发展应转型向社区大学――美国和台湾地区社区大学对我们的启示
1.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社区大学的地位和作用
社区大学作为有别于传统的高等教育机构,其办学定位于平民大众的高等教育和以成人为主的大学教育,在这一办学目标上与高校成人教育的有共同之处。社区大学又有别于传统的大学教育。传统大学知识分类架构下的象牙塔式的学习,并不适合具有丰富社会生活经验的成人。而社区大学以通识性能力培育为其基本目标。现代社会除了需要技术性的专业人才外,更需要具有通识性能力的人才,即不论是知识的广度还是事理分析、理性判断、价值选择的能力与和谐的人际关系,均是现代公民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
2.社区大学――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缺失的一环
我国的高等教育结构体系中以普通高校为主,兼有成人高教和职业高教等形式,这些办学机构几乎都沿用普通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体系中始终缺乏一种开放式的、面向全体社会大众所有群体和层次的、兼具非学历教育的办学形式――社区大学。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不能仅仅表现在普通高等教育的入学率的提高上,还往往伴随着开放式教育体系的构建,因为开放教育在量的扩充及灵活性上具有明显的优势。由社区大学、四年制学院和研究型大学构成的美国现代高等教育三级体系中,学校间没有地位高低之分,只有优劣之分,不同层次的院校拥有各自的培养目标和评价标准。社区大学是美国具有代表性的开放教育,其适龄人口的 50%接受高等教育,其中社区学院学生占 25%。
我国地方高校的成人教育在经历了20多年的办学,始终没有走出一条特色的办学路子。要改变办学现状,美国社区大学的综合性办学模式和台湾社区大学的办学理念与课程设置值得我们借鉴。我国的高校成人教育专业设置不是面向社会大众的需要而设,只是以满足行业的要求为标准;应当放宽入学条件,逐步由选拔式入学向开放式入学过渡;高校成人教育办学要走进社区,贴近大众的需求。办学对象要面向社区的所有人群,面向不同的年龄层次教育水平,面向其知识性、技能型和文化性的教育需求。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我国的高校成人教育借鉴美国社区大学的开放式办学模式的条件将逐步成熟。实践证明,必须以开放化推进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我国的成人教育,特别是面临困境的地方高校成人教育,若能向社区大学转型,则可以快速弥补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体系中缺失的一环,弥补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缺失的一环。
三、地方高校成人教育向社区大学转型的可行性分析
(一)创建社区大学,对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建社区大学,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学习型社会建设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创建社区大学,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推进社区教育、建立学习型社会的需要。一次性终结式的学校教育已不能满足社会成员不断更新知识的迫切需要。创建社区大学,有利于开展不同类型、层次的职前、职后和转岗培训,拓展与更新知识、增长才干、提高城乡素质。
(二)地方高校成人教育转型为社区大学可行性
1.地方高校成人教育转型社区大学的组织性优势
截止到2008年,全国共有地方所属所管高校1 797所,占全国普通高校数量的94.2%,每所高校都有自己完备的成人教育组织体系。经过多年的发展,地方高校的成人教育已经具备完整的组织机构,严密的运行机制和强大的人力资源。
2.地方高校成人教育转型社区大学的地缘性优势
随着高等教育的深入发展,特别是高校招后,大学已走到所在社区城市甚至国家建设与发展的前台,大学与社区的关系更加密切。地方高校一般属于非研究型大学,在区域分布上较为分散,且具有与驻地血脉相连的先天优势,同周边的经济社会和人文环境联系紧密。地方高校承担着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各类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地方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的重任。长期以来,地方高校在为区域经济提供了科学研究和科学创新成果和高素质人才,根据台湾的经验,地方高校的高校成人教育向社区大学转型后,还可通过向社区大众提供以现代公民养成教育、通识性能力培育、社会公共议题探讨为目标,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结的社区大学教育模式,将更有助于建构科学合理的全民终生教育体系。
3.地方高校成人教育转型为社区大学的文化优势
(1)引领社区精神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单位体制逐渐走向衰落,原先单位体制的社会职能逐步外溢并归还于社区,而在社区体制尚未完全形成的条件下,社区精神尤其需要重塑和引领。作为与社区相邻的大学,历史上曾经对社区精神的塑造起到不可忽视的贡献。20世纪上半叶,欧美等国的大学纷纷参与社区睦邻运动、社区福利中心运动,充分利用大学的文化精神资源,对社区居民的互助精神、自治精神和群体意识的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大学具有与生俱来的、更为独有的、影响更为深远的引领文化的社会功能。大学将其孕育的科学精神、民主精神、批判精神、开放精神和创新精神等辐射到城市和所在社区,必然使社区居民的价值观念、思维意识群体精神等逐步趋同,形成社区居民共同的归属感、责任感和认同感。因此,对于社区文化来说大学精神文化是一种客观的、实际的榜样力量,具有塑造和引领社区精神的强烈示范作用。
(2)规范社区行为
社区居民一般来自不同阶层、不同地域,因不同的文化心理、行为方式,产生不同的利益需求,在行为上会表现出社区角色的冲突、邻里间交往冷漠、友善关爱淡薄、公德心和法制意识缺乏等特征。大学组织有强有力的制度、学术和行为规范,大学在行为规范上具有不同于其他社会群体的团体意识和气质特征,其交往、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体现较高的规范水准。大学文化的规范性以及文化主体素质的高层次性,使大学文化很好地发挥着输送行为典范的辐射功能。置身于大学中的师生,同时也是社区的成员,生活、学习、工作在社区居民之中,他们通过家庭、亲属、同学、朋友与社区各个层面保持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他们的行为方式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周边社区居民的行为产生良好的影响。
(3)提高社区生活品质
提高社区居民生活品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社区文化建设。社区通过硬件设施,以及有组织的文化活动提供给居民充分发展个人爱好的空间、场地和组织形式,并在这些活动中培养、提高其生活品质。社区大学具有日趋开放的图书馆、博物馆、实验室和优美的校园环境等共享文化资源,恰恰可以为社区文化建设提供补充。同时,大学师生的教学科研活动、社会实践以及志愿服务活动向社区拓展,使得社区居民正逐步参与到大学文化活动中,社区居民生活品质也正是在大学日益开放的文化活动的涵养中逐步得到提高。
四、小结
地方高校成人教育的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借由向社区大学的转型,不仅可以实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且有利于大学发展和社区文明建设。社区文化与大学文化互动,有利于形成开明开放的办学理念,增强与社区信息资源的共享,推动社区对地方大学的了解和支持,使地方高校更好地利用社区中一切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资源和要素,培育个性鲜明的地方高校文化特色。
地方高校成人教育向社区大学转型,有利于构建和谐文化。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大学文化和社区文化是和谐文化的两支重要支撑力量,也是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条件。遍布全国的地方高校成人教育转型为社区大学,有利于强化大学文化与社区文化的互动;有利于在大学和社区中形成和谐文化建设所需的安全稳定、安居文明、和谐健康的环境;有利于我国社区体制的发展,推动公民社会的成熟,从而推进和谐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共同发展。
注释:
①张旭.社区大学启示录[J].中国高等教育,1999,(5).
②刘尧.台湾社区大学发展历史与现状述评.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学习行为;家庭教养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280-01
前言:小学生在成长教育方面,家庭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因此人的一生与家庭教育有着直接关系。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出现厌学、逃学等现象,因此需要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来改善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低年级学习行为
1、小学低年级学习的重要性
人们在生活过程中将有四分之一的时间需要在学校中度过,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家庭教育应从孩子自身出发,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应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感情,并在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儿童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小学低年级的学习是学习生涯中重要时间,小学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是学习文化课的重要时间段,同时小学也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最佳时段[1]。相关研究人员通过实验证明儿童早期产生的行为问题,到青春期后产生变化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儿童早期教育影响着一生的成长。儿童在早期教育中,学校与家庭成为重要的教育群体,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家庭影响尤为重要,首先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家长应为儿童提供一个温馨、舒适的家庭环境,儿童成长过程中严禁出现由于家庭因素产生焦虑现象,家庭的美满与儿童学习起着重要作用。
在临床试验中,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家庭教养方式不仅与儿童心理存在高度相关,同时对儿童健康人格的养成与建立良好社会适应能力也同样重要,因此家庭教育与儿童一生的成长有着重要关系。
2、家庭教育与学校、社会教育三者关系
儿童刚入小学时,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比重开始发生变化,小学低年级在入学时,由于年纪的问题仍然存在对家庭的依赖,幼小的心理上不能完全适应学校生活,主要体现在生活上还不能完全脱离家长的照顾与帮助,入学时儿童往往变现出失落、无助的心理,这种现象需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联合在一起。
家庭教养在入学时家长有义务为儿童讲解学校学习的重要性,并让儿童充分了解学校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并且让儿童从心理上完全接受学校的学习生活。学校教育在对小学低年级教育方面,首先应从儿童心理入手,不要盲目的进行学习教育,应建立儿童对学校教育的信任,其次应全面了解儿童的心理想法,并且与儿童家长进行及时沟通。小学低年级教育是学习生涯中的重要环节,儿童对学习产生的兴趣主要来源于低年级教育中,因此在小学低年级学习过程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起着重要因素。
二、小学低年级学习应为与家庭教育关联
1、家庭教育在小学低年级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影响
儿童在学习过程中问题行为主要体现在学习问题,学习问题主要体现在课堂上精力不集中、学习过程中学习困难,情绪问题、品行问题、不良习惯、青春问题五个方面。学习问题主要体现在课堂是经历不集中、学习过程中学习困难,这种现象的发生需要与儿童进行沟通,及时找出学习过程中存在困难问题,学校与家庭及时解决学习困难问题。儿童在学生期间出现的情绪问题主要来源于家庭因素,家庭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应及时了解儿童的情绪变化,并及时解决儿童产生的情绪,减轻儿童心理上产生的负担,为儿童提供快乐的成长环境。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品行问题、不良习惯与青春问题应受到家长的格外注意,低年级儿童在生活中已具有一定的模仿能力,对身边发生的新奇事件,存在好奇心理,并将追求与模仿[3]。低年级儿童较容易出现打架斗殴、逃学。离家出走等行为,如发生其中行为家庭教育尤为重要,学生品行发生改变时已对教师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而家庭是儿童最为信赖的环境,因此家庭教育在品行改变过程中尤为重要。家庭教养模式不应采用家庭暴力解决方式,应采用说服教育模式。
家庭暴力只能使儿童表面表现出更改坏毛病的想法,其实在内心并没有接受家长的教育,因此家长应从根源入手。儿童在产生错误现象时应进行说服性教育,使儿童心理认识到错误,并改正错误行为。因此可见家庭教育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家庭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儿童学校生活,家庭教育过程中家中每一位成员应时刻要求自己,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起到良好教育作用。
2、儿童问题行为的发展具有差异性
儿童行为发展过程中由于性别因素,在形成儿童问题行为的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儿童行为问题在性别分布、地区分布、年龄或年级分布上的具有一定差异[4]。相关研究人为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男童产生问题行为现象将高于女童,可能与社会化过程和社会期望水平等因素对性别的广泛影响,男孩、女孩在家庭与社会待遇和要求不同有着直接关系。同时男童与女童在问题行为的表现方式方面也存在差异,因此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应根据性别因素进行儿童教育。女童低年级教育过程中,对家长与学校教育接受能力较强,并且能积极改正问题行为,而男童在家庭及学校教育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因此家长与学校对男童教育过程中,应按照儿童性格采取相应方式。
参考文献:
[1] 方建移.家庭教育与儿童社会学发展[J].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5(01):102-25.
[2] 王小宁.创造大未来学龄儿童的家庭教育[J].中国纺织出版社,2013.9(01):21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