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字经济相关课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标准建设;数字资源库建设;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交往日趋频繁,对外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迅速发展,商务英语专业有着它不可或缺的作用与地位。而外贸英语函电的写作,是整个国际贸易磋商与沟通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技能,是学生走向外贸工作岗位必不可少的一项专业素养。
在《外贸英语函电》的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该课程对专业英语的要求比较高,涉及许多外贸函电特有的英文表达和句子,因此,在教学的初始阶段,需要通过翻译、背诵等方式,让学生加强记忆,打牢基础,该阶段对学生而言,是必不可少的。
不过,当函电教学的初始阶段告一段落后,我们发现了以下若干问题:
第一,一般的教材更多仍局限于词句的层面,学生只会机械地掌握所背的词句,一旦遇到实际的公司来函,需要自己独立阅读、思考、答复时,相应的能力就有所欠缺了。
第二,平时课堂练习的载体有限,仍以纸质的作业本为主。然而,目前的外贸业务主要通过电子邮件等办公聊天工具进行交流,而且在电脑上书写正式的英文公函有其相应的格式和规范。因此,如何更好地运用现代化的数字资源,以使函电的教学适应当前的工作和学习环境,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第三,《外贸英语函电》课程实质是在讲授外贸交易下的英文写作。因此,该课程与“国际贸易实务”,“英语写作”等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如何协调函电课程与其他课程间的关系,做到以函电课程为主线,合理有效地整合其他相关课程的知识点,从而使学生的函电学习更加全面,务实,这同样是一个可以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基于对上述问题的思考,我们提出了本研究课题。
二、研究思路
本课题拟从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教学的现状调查、个案分析出发,探索外贸英语函电核心课程在课程的体系构建和教学内容、课程的教学方法、数字资源库建设及实践操作训练等方面的研究。通过个案研究和实践总结,在相关的案例中梳理办法,在客观的实践中积累经验,以期推进外贸英语函电课程及数字资源库建设的发展,提高该课程的实际运用效果。
三、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通过一年以来的思考与研究,课题组老师根据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理念与要求,根据课题组设定的研究计划,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1.构建了《外贸英语函电》课程的体系
课题组成员根据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的目标和就业的岗位,明确该专业特别是该课程涉及到的行业及岗位群。了解该行业链及其人才培养的职业岗位及主要工作任务。通过行业了解,确定了《外贸英语函电》所涉及的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及其具体要求,从而确定了该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导向及重点。
随后,将该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导向及重点与课程中学习领域,学习情景对接,实现从实践工作到课程材料的过渡。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电子课件、习题库、实训项目等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及途径进行教学。
2.撰写了《外贸英语函电》的课程标准
课题组根据“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课程性质、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要求、实施建议、说明等七个方面撰写了《外贸英语函电》的课程标准,让教学的实施有相对可供参考的思路与依据。
3.开发了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外贸英语函电》教材
课题组与“凤凰职教出版社”合作,为《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所编写的教材里,学生的身份拟定为外贸业务员,工作项目分为交易磋商、签订合同、履行合同三个部分。以此为基础,确定了建立业务联系、询盘、发盘、还盘、包装、保险、达成交易、支付与信用证、运输、索赔与理赔等10个任务板块。
每个板块包括“知识储备”、“实例示范”、“实战任务”、“任务评价”、“练习实践”和“知识拓展”等六个部分。教材里的信例素材许多都来自与目前实际外贸公司中的案例,这些案例能及时反映外贸行业里函电的表达及趋势。
为了使任务与任务之间、具有连贯性,教材里每一个版块中的“实例示范”、“实战任务”和“练习实践”里的信件,分别用统一的三对进出口公司作为信件往来的对象,买卖的商品也尽量前后保持一致,并且贯穿整个国际贸易的流程。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在每一个任务写信时可以保持前后的统一性,从而使工作场景更具有真实度,可信度。
4.探索并尝试开展模拟实战的教学
通过日常的教学实践和学习思考,课题组任课老师尝试在课堂上运用实战模拟的教学方法,将全班学生分成出口商和进口商两大类别,每个类别各自成立若干对应的公司,从而形成统一的买卖双方,统一的买卖商品,然后运用网络、邮件、教学平台等数字资源,就双方间的产品推广、询盘、报盘、还盘、达成协议等环节进行一次模拟公司练习。
通过这种贴近实际工作环境的教学方法,课题组发现这让学生把所学的内容和现实生活工作联系在一起,从而增加了同学们的兴趣和热情,减少了违和感,将函电的写作融入外贸业务中,把教材中出现的每一个函电任务进行了串联和整合,而非单纯孤立地练习英语的写作和翻译,从而将教材运用的广度和高度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5.创建并完善《外贸英语函电》数字资源
为了完善《外贸英语函电》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高师生课堂教学的效率,课题组教师着眼于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外贸英语函电》教学资源的利用与整合。课题组教师试图在电子课件,习题库、试卷库;教学录像和学习视频;企业典型案例和业务操作流程,网络教学平台以及实训操作平台等五个方面进行创建与运用,加强《外贸英语函电》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实践,从而推进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进而提升《外贸英语函电》课程的教学质量。
a.电子教学课件
本课程与凤凰出版社合作,制作了关于外贸英语函电相关项目任务的电子教学课件、演示课件以及配套的音频材料。在电子课件中,还有相关的教学图片,包括建立业务联系、询盘、发盘、还盘、包装、保险、达成交易、支付与信用证、运输、索赔与理赔等任务的业务流程图。使教学内容更具有直观性、形象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b.教学录像和学习视频
教学录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上课学习的内容,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此外,通过多媒体授课视频,可以方便学生线上线下的自主学习,不受授课时间的限制,同时也给其他授课教师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本课程的录像主要采取PPT式微课,时长为10-15分钟。
c.企业典型案例
该课程的数字资源库建设会加入关于外贸企业函电来往邮件的企业案例,帮助学生了解外贸企业业务类型及业务操作中的问题,提高学生处理相关问题的能力。而这也会推动该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充实,使得有关行业的教学资源日益丰富。
d.网络教学平台以及实训操作平台
本课程的任课教师将实训操作演示录相、习题及答案以及试卷等资料传到校园网上的“超星”等专业教学平台,供学生阅读学习,开展课上课外的互动教学,将课堂延伸到更大的范围和空间。
此外,商务英语专业建有专门的国际商务实训室,为学生提供相应的现场教学、实训等,将教学与实训、教学与培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这些都为《外贸英语函电》的教学创造了更好的软件与硬件条件。
四、课题研究的亮点及创新点
本课题组认为,此次课题在外贸英语函电课程的“一个统一”,和“两个衔接”这两个方面有了一定的思考与探索。
“一个统一”是指每一个任务里实战任务的信件,尽量用统一的进出口公司作为信件往来的对象,买卖的商品也尽量前后保持一致,并且试图构建一个完整的国际贸易的流程。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在每一个任务写信时可以保持前后的统一性,从而使工作场景更具有真实度,可信度。
“两个衔接”的第一个衔接是指“外贸英语函电”课程与实际工作场景的衔接。函电课程里有许多任务练习就是提供信函内容的中文信息,让学生将这些中文翻译成英文。但是面对实际工作情况,需要自己到网上查找产品信息,运费班船等信息,自己思考回信时的要点,组织并书写语句。这就是函电课程与实际工作场景的衔接。
“两个衔接”里的第二个衔接是指“外贸英语函电”课程与“国际贸易实务”,“英语写作”等课程的衔接。在做实战模拟练习时,面对报盘、还盘等需要计算成本、运费等价格时,需要运用国际贸易的知识,这就是与国际贸易课程的衔接;面对组织语句、写句子等问题时,需要运用写作技能等涉及英语的基本功,这就是与英文写作,基础英语等课程的衔接。
五、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讨论的问题
根据上文中提到的“一个统一”和“两个衔接”这两个方面,本课题组提出若干个可供进一步研究的思考点:
第一,数字资源的建设与运用在“一个统一”与“两个衔接”这两个方面都有所涉及,例如,现在有一些外贸实务模拟软件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课堂中来,如何更好地运用这类外贸实务模拟软件,使其为函电的教学服务,同时又能保持函电教学这条主线不变、不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第二,关于“函电课程与实践场景的衔接”。在实践模拟运用中,课题组老师认为设定相关模拟任务时,任课老师需要对任务与实践的结合设定一个合理度,抓住主要矛盾,明确实践任务是为了函电课程的教学服务的。该任务的内容、形式、人员安排等方面的安排既不能太简单,使得学生所学不能充分运用,又不能太繁复,使得学生无所适从,被太繁复的安排错失了函电课程本身的内容。因此,关于函电教学中任务的设置与安排是一个可以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BP神经网络;数字识别;价值
一、数字识别研究的实用价值
1.数字识别应用在大型数据统计。在大型的数据统计(如:工业普查、农业普查、三产普查、人口普查等)中,输入数据量特别大,曾经的手工输入,耗时、耗资、需要的人力大。如今在类似工农业普查及人口普查工作中,数字识别技术已解决了效率优先的根本问题。
2.数字识别应用在金融等领域。金融等领域中涉及到大量的数字运用,因此,数字识别在其中的优势尤为凸显。伴着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各种金融票据需要人们予以快速有效的处理。所以,使用系统自处理,显然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比较上面涉及到的统计报表处理,在金融领域的实践难度较大,究其原因有三:其一是金融领域的各种票据要求识别精确度更高;其二是在表格处理过程中经常涉及到多种表格需要同时处理,这样一来,必须要求一个系统能同时有效地处理多种表格;其三是因为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数据处理无时无处不在,书写字符过程中必须尽量按常规习惯,这显然提高了识别及预处理核心算法的要求。
3.数字识别应用在身份证字符识别。数字字符识别与身份证字符识别有很多共同点,身份证字符识别将数字字符直接运用在身份证字符识别中,可以做到资源的有效共享。也可以配合公安机关对每一个人的身份进行有效监控,这样,一些不法分子在违法犯罪之后将寸步难行,从而有效的维护了社会治安。
二、数字识别研究的理论价值
1.阿拉伯数字有其明显的优越性,因为它是世界各国唯一被通用的符号,所以,在对数字识别的研究上,与世界各国的文化背景毫无关系,所以,在数字识别的研究领域,为世界各国的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平等的施才舞台。同时,各研究专家、有识之士可以在此领域予以有效探讨,共同进步。
2.数字识别中,其识别类别数不大,这样有利于我们做更深层次的分析及检验某些新的理论。比如: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NeuralNetworks)――其中有较大一部分的ArtificialNeuralNetworks模型及算法全以数字识别当成全面的实践平台,检验其中理论的有效性,评议各方法的优势和不足。
3.虽然人们研究数字的识别历时已久并已获取了众多成果,但是直至今天为止,系统的识别能力还远不及人脑的认知及判断能力,所以,高精度的数字识别研究依然是一个难度相当高且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4.数字字符的识别方法研究能进一步外延到很多相关问题的研究中,并且对一些相关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例如:在英文二十六个字母扩展成的拼音文字的识别就是一个很好的个案。实际上,在字符识别领域的研究中,很多学者已经把数字识别和英文字母识别放在一块进行比较研究。
三、神经网络的数字识别的研究优势
对于曾经风靡的传统模式识别,如今人们对其低正确率的识别方法已深感不满,涉及到巨额经济的账目核算等问题时,低正确率的识别方法甚至让人惶恐不安,早在二十世纪中期诞生的神经网络使模式识别的发展产生了引领和推动作用,发展前景广阔。这些年来,模式识别领域对刚发展起来的神经网络理论给予了人们的高度关心和注意,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模式识别方法不如神经网络方法好,神经网络较传统模式识别方法具有很多的优点,比如:神经网络方法对新样本训练效果的自适应性、学习能力良好,同时,任意拓扑结构的模式空间能被其非线性及多层网络结构能划分,且神经网络的容错能力、推广能力让神经网络在模式识别的使用中具有较高的识别效率,神经网络的运算速度很快。
四、数字识别研究的发展趋势及现实意义
在国内外研究现状资料及现实调查显示,很多基于数字识别的研究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提出并解决了数字识别的正确率问题,然而,数字没有上下文关系,每个单字的识别都事关重要,而且数字识别经常涉及到财会、金融领域,其严格性更是不言而喻的。因此,用户的要求不是单纯的高正确率,更重要的是极低的、千万分之一以下的误识率。此外,大批量数据处理对系统速度要求又相当高,许多理论上很完美但速度过低的方法显然是行不通的,因此,研究高性能的数字识别算法是一个亟待解决且具有相当挑战性的重大现实课题。
神经网络具备有学习能力高、泛化能力强、快速并行实现等诸多特点,用于解决以上问题具有一定指导性意义。由Rumelhart所涉及到的多层前馈神经网络模型,因利用了误差反传的BP学习算法,被称为BP网络。由于其高度的非线性映射能力,BP网络的应用极广。为此,基于神经网络的数字识别系统设计研究将对社会、经济发展及科技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许颖泉.用神经网络进行数字图象识别研究[J].应用科技,2008(24).
(1)文献信息需求社会化。随着人们信息意识的增强,社会每一位成员都将成为信息的需求者,图书馆信息服务从封闭的机构走向全开放的社会,摆脱了传统文献处理的限制,在信息的采集、加工、组织、服务方面,面向网络环境以新的方式组织、控制、选择、传播信息,建立了辐射型的开放服务系统。人们不仅从图书馆获取信息,还转向社会上其他信息机构谋求信息服务,因此,用户信息需求的开放化客观上提出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享问题。
(2)文献信息服务对象个人化。网络环境下的文献信息服务个人化是信息技术进一步发展的产物。它与社会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社会化是指服务领域的高度拓展,个人化信息服务是指根据用户的特征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对于使用网络信息资源的网络用户来说,具有范围广泛、程度不一、需求各异的特点,这导致了各种用户查询和利用信息的视角不同、方法不同、类型不同、深浅程度不同。因此,图书馆必须针对不同的网络用户群,以用户的需求为前提,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特色服务及有针对性的服务,不断提高读者的满意度。
(3)服务模式一体化。一体化信息服务是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普遍追求的一种服务模式。它能提供最直观和最直接的全文信息浏览、数据文件下载、信息传递和专门信息咨询,还包括信息发送、网页制作、PPP接入等网络服务。对信息用户而言,其集参考咨询功能、文献检索功能和文献提供功能于一体,即可以实现用户从查找文献的线索到及时索取全文的无缝连接,形成一体化的检索方式,因而是最理想的服务模式。
(4)服务内容精品化。信息服务的精品化源于电子信息量的急剧增长。ICP经营者已经意识到,信息服务为了吸引用户,以信息的内在质量为保证,提供高质量的深度信息,而不是资料的绝对数量。
(5)服务特色集成化。集成化服务是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的又一大特色。其表现:一是提供服务的网络化信息资源具有全面性和丰富性。如,中经网(CEInet)能将国内外主要的信息机构和媒体的信息汇集在一起,其提供的经济信息包含了新闻、专家分析、统计数据、行情、供求、项目机会、新技术、新产品、政策等。二是能满足信息用户对信息类型和信息媒体多样化的需求。如,China Info(中国信息)系统能提供包括文字型、数据值型、图像视频型、音频型、软件型等各种数据库。
(6)用户信息需求的多元化。用户的需求多元化指各行各业对信息内容的需求不同,即使是同一个专业领域的,不同的人对信息量的需求也不同,如有的要本书,有的要一段文字,有的要一个数字,有的要一个分子式。在网络环境下,人们对信息载体的需求也不同,有的要纸质文献,有的要光碟,有的要磁盘,有的要缩微胶片。另外,人们对信息时效性的要求更高了,既追求最新的信息,又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总之,人们对图书馆的要求已不再仅仅满足于文献借阅,在现代信息环境与科学技术条件下,用户迫切需要图书馆能够针对他们所承担的具体业务,提供内容全面、类型完整、形式多样、来源广泛的信息保障,以满足多元化的信息需求。
(7)信息服务优质化。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具有很高的品质,表现为“快、全、新”。“快”指提供信息服务的速度快;“全”指信息范围广、资料全;“新”指信息内容新。
(8)服务体系网络化。与传统信息服务不同,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的网络化特性很明显。首先是信息服务机构联网变单体为组合,构成四通八达的信息服务网络;其次是信息资源上网,变独享为共享。
2 网络环境下的个性化信息服务
2.1 建立个人信息库
用户对其专业方向、科研课题等个人信息进行录入,形成用户个人信息数据库,数据至少要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所学专业、研究方向、项目名称、课题关键词、文献类型、联系方式等,便于对用户进行专业方向的信息推送。
2.2 信息采集整理加工与个性化服务
根据收集整理用户需求,将与其专业方向及科研课题相对应的合理化信息资源推送到用户个性化信息服务页面中,为用户尽快进入专业及科研课题研究,不断对专业知识进行更深入的探索提供保障。
(1)信息采集整理。将图书馆的各种中外文资源(图书、期刊、报纸以及电子资源等)在按照传统分类的基础上添加到按照学科设置划分的资源列表中,使用户可以随时获悉资源的更新。对于网上免费和收费的电子资源进行采集整理.以便于用户理解为原则,进行标引注解。
(2)专题信息资料查询。图书馆依据读者要求,查找相关文献数字资料,并通过网络传输给读者。
(3)深层次文献加工服务。根据读者要求查找原始文献,进行深层次加工,形成文摘、综述、研究报告等二次、三次文献,最后通过网络传输给读者。
(4)委托课题咨询。咨询部门将按约定把委托课题的阶段性成果及进展情况发至读者电子信箱,直至委托课题结题。
(5)资料翻译。信息咨询部门对所获取的原版资料进行翻译,译文通过网络传递给读者。
(6)查新服务。通过各种检索手段,运用综合分析和对比等方法,对申报各级科技计划、新产品开发计划的项目,各级成果鉴定、验收、评估、转化的项目,申报国家级、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的项目,技术引进项目及其他国家、地方有关规定要求查新的项目进行查新,并对其新颖性提供客观事实依据,提交科技查新报告。
(7)定题服务。根据用户提出的各类专题进行检索咨询,为用户提供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项信息服务,包括中外文专利、外文期刊、成果、企业产品、经济新闻、标准等方面的检索服务。
(8)引文检索。根据用户需要,通过国际联机和国内相关数据库,为用户检索最新、最全的收录、引文信息,出具论文(或期刊)被国内外权威性检索刊物(数据库)收录及被他人引用情况的检索证明。
(9)文献传递。根据用户的要求采取文献复印、传真、邮寄、电子邮件传递、扫描传递等方式进行服务。提供的文献类型包括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学位论文、技术报告、专利、标准等。
(10)联机检索。Dialog系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联机情报检索系统,有600多个数据库,文献量达3亿多篇。数据库的专业范围涉及综合性学科、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和工艺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商业经济和时事报道等。利用Dialog系统进行项目查新,文献调研,课题立项,专利申报以及了解市场动态、新产品开发、公司背景情况、经济预测等信息。
(11)在线咨询服务。可为读者提供在线的、实时的咨询服务,读者不用到馆就可以获得即时的服务。通过系统,咨询馆员可在线与读者进行即时的文字交流和音视频交流,解答读者有关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相关咨询,为其提供实时的个性化咨询服务。 转贴于
2.3 远程教育课程服务
(1)远程教育课程传递。合法读者通过网上身份认定,可以点播网上的远程教育课程。它特别适合读者自学外语,因为网上多媒体教学能够营造近乎真实的语言环境,提供形式丰富的语言材料,很好地解决了语言能力和语言知识的问题。同时,可以使学生摆脱在教室或他人面前因心理紧张而不敢大胆练习的局面,不会出现学生自己在宿舍或在校园收听广播时产生的种种分散注意力的干扰现象。由于网上的远程教育已准备了许多适合学生个体能力的资料,学生能针对个人的需要和水平选择视听材料,做到有的放矢。也就是说,学生是远程教育课堂上的主人,是主动学习者,与学生被动地收听外语广播有很大差别。同时,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意愿扩展视听范围,增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2)专门课程点播。读者若需要某一专门的课程,可通过“读者留言”,与数据处理部门取得联系,工作人员将按其要求专门录制该课程,挂在网上,供读者点播。
针对读者的特点开展个性化服务,使读者无须花费过多精力在海量的网络信息中大海捞针,只要在图书馆网上开设个人账户,输入个人信息及需求,就能及时获取经过加工的最新信息资料与信息产品。
2.4 专业相关电子资源的建立与推送
2.4.1 数据库资源
由于数字图书馆的出现,大多数用户在选择文献资源时,更倾向于选择电子资源而非传统的纸质印刷品资料,同时还说明,在科研过程中新的电子资源更能满足用户对信息资源求新、求准、求高层次的要求,也说明了电子资源在用户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1)“LexisNexis Academic学术大全”全文数据库是由美国图书馆界专家委员会设计的、由专业图书馆员做资源收录评估和筛选的、专为学术图书馆提供服务的专业信息资源系统。该信息资源收录了6100多种全文资源,包括新闻、报纸、期刊、出版物、特色数据库系统和来自其他大型信息供应商的信息资源,涉及全球新闻、商业、法律、医学以及参考资料等领域。(2)EBSCO学术期刊数据库Business Source Premier是业界使用最多的商业研究数据库,提供8800多套丛书的全文。Business Source Premier提供可追溯至1965年的全文及可追溯至1998年的可检索参考文献。与商业相关的所有主题范围几乎均包括在内。此数据库通过EBSCOhost每日进行更新。
传统的图书馆往往只是在图书馆系统中列出电子资源,而用户在对本学科电子资源不了解的情况下很难有效地利用专业相关电子资源。因此,图书馆将与用户专业方向相对应的数字期刊和数字报纸等资源直接推送给相关用户,而无须用户自己挑选数字资源,从而节省了用户的时间,提高了用户的检索效率。
为提高数据库的使用率,图书馆还可向读者提供下列个性化服务:(1)本馆读者检索服务。在本馆内的计算机终端,可以检索中外文数据库并阅读原文。(2)题录和文摘速报。远程用户在“电子资源检索申请”中把需要的外文刊名、收件人姓名、电子邮箱等发来,图书馆将在3个工作日内把该刊最新一期文章的题录发到读者的信箱。(3)原文远程传递服务。阅读题录后,如果你需要其中的原文,请在“电子资源检索申请”中把题录发来,图书馆3日内把原文发到读者的信箱,每次提供5篇。
2.4.2 统一检索平台
图书馆要有自己的统一检索平台,使用户在检索首页便可以选择全部的电子期刊或者图书馆的所有数字资源以及印刷型资源进行检索,在首页的检索页面便可以实现图书馆所有资源的检索,方便用户查找资料,节省用户查找信息的时间,在用户的研究过程中起到良好的支持作用。
2.4.3 免费及非免费专业电子资源推荐
随着诸如BBS、Blog等网络论坛以及学科垂直门户的出现,网络上的专业信息不断增多,这些网站常常对学科方向发展前沿进行探讨。这些网络资源可以为科研人员的论文研究方向提供一定的启示,引导高校科学研究向健康理想的良性方向发展。
图书馆要提供免费网络资源的获取,但对于一些对学术研究很有帮助的收费站点,在考察其实用性的基础上,可用类似买数据库资源的方式进行购买,或者提示给相关的用户,由用户视网站信息的有用性决定是否付费购买。
以下是几种较好的国外文献资源:
(1)GrayLIT NetWork(http://graylit.osti.gov/)可以检索并浏览DTIC、NASA、DOE、EPA等美国报告,有全文。
(2)http://fedworld.gov/可免费检索美国科技报告(NTIS)的文摘题录,全文需订购。
(3)http://ncstrl.org/汇集了世界上许多大学以及研究实验室有关计算机学科的科技报告,可以浏览或检索,可免费得到全文。
(4) http://www-wdawofldbank.org/世界银行组织的文件与报告库,可以免费看全文。
(5)Economics WPA(http://e-conwpa.wustl.edu/wpawelcome.ht-ml)由华盛顿大学经济系提供经济学科的报告,其中包括许多大学的研究成果,多数可以免费得到全文。
(6)http://netec.wustl.edu/WoPEc/data/PaperSeries.html 由华盛顿大学搜集整理的因特网上的经济类报告,可以下载全文。
2.4.4 快速检索服务
类似于元搜索引擎,个性化信息服务中集合搜索功能较好的搜索引擎,为读者提供综合查询功能。不用另外打开浏览器,用户在图书馆提供的个性化信息服务页面便可对网络资源进行直接搜索,可以对特殊资源在个性化服务系统中进行直接收藏,并可以随时删除无效信息、添加新的链接。
快速检索服务的提供使得用户不用另外打开浏览器便可以在个性化服务页面中浏览网页,从而使得个性化信息服务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
2.5 信息修改与维护
2.5.1 提出信息推送请求
如果用户在进行某一课题研究时有跨学科的信息需求,可以在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中提出信息请求,要求个性化信息服务人员在相关的领域进行信息推送,辅助其进行研究。
2.5.2 用户查询行为跟踪
根据用户查询行为,分析出用户的兴趣爱好和学术需求,不断对用户信息库进行修改和完善,在用户不能清楚地表述自身信息需求的情况下对用户提供符合其真实需求的个性化信息。
CAD 作为绘图工具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成为很多专业人士必不可少的计算机复杂工具。而今,CAD 以其强大的制图功能,在数字工程地质填图中的应用已发展为一重要研究课题。地质填图是指在对某工程地质区域进行科学研究和调查过程中,利用图像技术、数据库技术、3S 技术、以及CAD 技术等数字信息技术,通过计算机软硬件的说明,对工程地质的各种现象进行数字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数据采集、成库、成图、管理和分析等一些列数字化操作。在计算机已经相当发达的信息时代,传统方法被新技术替代已成必然,为满足国民经济的发展需求,利用CAD 进行工程地质研究全过程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已是必然趋势。
一、CAD应用分析
基于CAD 的地质填图技术由于工程地质类学科过程并不只是地质生产过程,假如只利用已知的数字化区域工程地质填图软件进行操作,技术人员就只能机械地接纳软件计算的结果,而没有充分发挥数字化地质填图技术的特点,即没能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将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降低了填图的质量,也制约了技术人员的发挥。
(一)地质图类别
对数字化的地质图进行分类, 对于不同种类的图件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处理, 一般属于非规则地质图, 图形复杂, 需要在AutoCAD 环境中采用综合的处理技术数字化。
(二)内容分类
一般情况下地质图中的内容较多, 必须将内容分类, 确定内容优先级,按级别排序数字化。分级的原则:是基准坐标最高, 各种边界线优先,与边界线相交的或为界的次之, 分散的对象最后处理。
(三)设定绘图环境
1.设定绘图界限、坐标原点、绘图单位和图框。
2.新建图层, 每一种内容都要相应地建立独立的图层, 每个图层要按国家有关规定设置线型、线宽和颜色, 以方便对不同内容的绘制、显示、编辑和打印。
3. 定制文字样式、标注样式和多线样式。
(四) 开发和定制
1.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开发采矿地质标准图库。该图库包括标准线型库、标准图例库、标准填充图案库等。
2.定制菜单和快捷方式。
3. 开发自动绘图软件。
(五) 按图层按内容优先级别数字化
按照内容优先级别顺序绘制, 绘制时将该图层置为当前, 该图层线型、颜色和线宽已经设定, 所以直接绘制。绘制的方法是:
线段: 用多段线, 不用直线绘制。
曲线: 用样条曲线绘制。
分散对象: 用开发的标准图块插入。
标注: 用定制的标准样式标注。
文本: 用定制的文本样式标注。
填充: 用现有的填充图案或开发的专用填充图案绘制。其中一些相对稳定的图形符号( 例如地质点、测点、钻孔、经纬网等), 可以利用可发的软件进行绘制。
二、技术讨论
由于我国的工程地质填图的起步较晚、发展也相对落后,但随着我国信息化程度的深化,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工程行业的需求空前扩大,使发展地质技术的需求异常迫切,同时也将给我国人民带来巨大的使用价值和经济效益。随着国家重视,以及各种研究机构的大力投入,目前我国的地质填图技术得到了一定发展,同时该领域的一系列技术也相应提高,而CAD 技术的发展,也给地质填图带来新机遇。我国现有基于CAD 的填图技术,具有以下特点:由于其具有系统的开发平台、可视化技术、参数直观设置、独立的用户接口等信息交换技术,故其具有开放性,说明技术系统能被应用于实际的工程建设当中;中国具有与地质填图技术直接相关的“数字化地质填图设计标准”,为我国的该技术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平台。
关键词:化工;科技查新;数据库;网络资源
科技查新是文献检索和情报分析相结合的情报研究工作,它以文献为基础,以文献检索和情报分析为手段,以检出结果为依据,通过综合分析,对查新项目的新颖性进行情报学审查,写出有依据、有分析、有对比、有结论的查新报告。科技查新能为科研立项、科研成果的鉴定、评估、验收奖励、专利申请等提供客观依据,也能为科技人员进行研究开发提供快速、可靠、丰富的信息。我国化工科技查新工作始于1985年,具有与其它行业不同的特殊性。化工查新课题具有化学物质种类繁多、合成工艺复杂、指标参数多等特点,查新员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选择适当的数据库进行检索,以免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网络信息正在逐步成为查新工作的主要信息来源之一,本文简要介绍了化工课题科技查新过程中常用的数据库系统和网络信息资源,以及不同数据库的检索方式,以期有效的推进科技查新工作质量。
1 国内主要化工相关数据库系统
1.1综合数据库
(1)中国知识资源总库(http://www.cnki.net)。数据涵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医学、农业、生物、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等领域的最新科技文献资料。其中查新常用的是中文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目前世界上大型的连续动态更新的全文数据库,收录了1994年至今的国内公开出版的7 486种核心期刊的题录、摘要以及5 000多种期刊全文。至2005年12月31日,累积期刊全文文献1 670多万篇,分10大专辑、168个专题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提供CNKI初级检索、高级检索、专家检索三种检索模式。
(2)万方数据资源系统(http://www.wanfangdata.com.cn)。目前各类信息较全面的数据系统,包括100多个数据库、近5千种电子期刊、40多个栏目,由科技信息子系统、数字化期刊子系统、企业服务子系统构成。化工课题科技查新常用的万方数据库有:《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成果数据库》、《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学术会议论文库》、《中国企业与产品数据库》等,其中数字化期刊子系统目前已集纳了理、工、农、医、人文等9大类近5 000种科技期刊,可多角度、全方位地进入期刊主页浏览。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绝大部分数据库均提供快速检索、命令检索(也称专业检索或高级检索)两种方式,快速检索是系统的默认界面,可通过快速检索界面进入命令检索和其它浏览途径。
(3)维普信息资源系统(http://www.tydata.com/)。包括《中文科技期刊全文库》、《中文科技期刊文摘库》、《中文科技期刊引文库》、《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技经济新闻库》和《维普行业资源系统》6个子系统。化工课题查新需要检索的主要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技经济新闻库》两个子系统,其中《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了1989年至今的8 000余种期刊刊载的1 500余万篇文献,并以每年150万篇的速度递增,涵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业、医药卫生、经济、教育和图书情报等多个领域;《中国科技经济新闻库》源于1992年至今的400多种中国重要报纸和5 000多种科技期刊,累积数据量达122多万条,并以每年15万条的速度更新。检索方式:提供树型分类导航系统,具有作者、标题、正文、出版地、刊名、分类号、任意字段等多个检索入口;支持检索(按相应的检索入口进行检索)、二次检索(与、或、非)、组合检索(支持布尔逻辑检索式)、分类逐级检索;同时还具备输出字段设置(在全文浏览器中进行设置)、检索日期限制、正文全文下载等辅助功能。
上述综合数据库中的中文期刊数据库由于收藏的文献范围有所不同,化工课题查新中需要对这3个数据库同时进行检索,以免漏检。
1.2专利数据库 专利文献检索在科技创新,特别是技术创新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专利文献检索是科研立项、专利申请、成果评估必不可少的工作,是借鉴和参考国内外先进成果的重要来源。在化工课题查新过程中当涉及到新产品查新和工艺路线查新时,详实的专利说明书是检索过程中非常需要的对比文献。
国家知识产权局网(http://www.sipo.gov.cn/sipo/zljs/)。可以检索从1985年以来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等公开说明书,该专利数据库免费开通,可以通过专利申请号、名称、摘要、发明人关键词等进行检索。
1.3标准文献数据库
检索国内标准数据库也是化工查新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尤其在比较化工物质的物性参数时候,国内标准提供的参数可以提供很好的参考。
中国标准服务网(http://www.cssn.net.cn/index.jsp)。收录有60多个国家、70多个国际和区域性标准化组织、450多个专业学(协)会的标准以及全部中国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共计约60多万件。化工课题查新主要采用国家标准GB数据库和化工行业标准HG这两个数据库,可提供标准号、标题、关键词等多种检索入口。
1.4科技成果数据库
科技成果库主要覆盖了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涉及化工、生物、医药、机械、电子等十几个专业领域,是化工新产品查新中的必检数据库。
(1)国家科技成果网(http://www.nast.org.cn/)。由国家科学技术部创建的以科技成果查询为主的大型权威性科技网站,已收录1978年来全国各地区、各行业经省、市、部委认定的科技成果约12万项,库容量以每年3-5万项的数量增加,充分保证了成果的时效性,提供普通检索和高级检索两种检索方式。
(2)万方科技成果数据库(http://www.wanfang.can.cn/)。收录了1986年以来各省市部委鉴定后上报国家科委的科技成果及星火科技成果。包括6个数据库,总记录51万多条,并在此基础上,每个月更新1次,每年新增2万项最新成果,覆盖了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涉及化工、生物、医药、机械、电子等十几个专业领域。是国家科技部指定的新技术、新成果查新数据库,提供普通检索和命令检索两种检索方式。
1.5化工专业数据库
在查新过程中,由于网络信息资源更新比较快,能反映化工行业的新动态,化工专业数据库是通用数据库的有力补充。
(1)中国化工文摘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http://www.wanfang.com.cn)。由中国化工信息中心提供,收录1985年来公开发行的化学化工期刊近1 000余种及高等院校学报发表的文献,以及化工图书和会议记录、学位论文及化工专利。
(2)维普石油化工资源系统(http://www.tyda-ta.com/)。为我国石油与天然气工业、化学工业相关的科研院所、中高等院校、行政管理机构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而设计的大型全文数据库,是目前国内能快捷、准确、全面、方便地反映国际石油化工行业的最新科技发展动态、最新科研成果的唯一最大的信息平台。
(3)中国化学文献数据库(http://202.127.145.134/scdb/queryHome.asp)。该库收录1983以来中国科技人员发表的化学化工及相关专业的论文、专利等25万余条数据。数据库还包括了中国化学家在国外核心期刊中发表的论文的题录及文摘,数据库提供6种检索途径(主题、作者、单位、出版物、中英文字(词)、中国法分类等),中英文标题和文摘的每一字(词)均为检索点,这与主题标引的检索途径起到相互补充作用。
(4)中国石油和化工资源网(http://www.chemdoc.com.cn/)。由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于2001年5月组建开通,包括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化工分馆和其他化工、石化、石油等有关的信息机构大量的科技文献资源。
(5)中国化工信息网(http://www.cheminfo.gov.cn/)。始建于1990年,由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创建,是一个集科技、生产、市场于一体的多方位综合性信息服务网站,可为用户提供网上浏览、查询、咨询等多项服务方式。
2 国外主要化工相关数据库系统
对于国外的数据库和网络信息而言,查新过程主要侧重于国际联机检索系统,通过对其中不同的数据库的选择,就可以基本实现国外有关文献的全搜索,STN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图形检索的系统,能够实现化学物质的结构检索,一般化工课题推荐使用STN系统。
2.1国际联机检索系统
(1)STN联机检索系统(stnweb.cas.org/)。STN系统目前有200多个数据库,主要涉及各学科领域及综合性科学技术方面的文献和专利,同时提供众多公司、供应商等方面的商情信息(如生物商情、化工产品方面等)。STN系统中,美国化学文摘社提供了两个重要的化学文献数据库,即化学物质登记号(REG)和美国化学文摘数据库(CAPLUS)。REG数据库目前存储了自1957年以来的超过3 200万种物质记录,其中1 800多万种有机和无机物质,以及1400多万种生物序列(截止到2001年10月9日),它包涵了世界范围内在期刊和专利上报道的有机、无机、金属、合金、矿物、有机金属、元素、同位素、核微粒、蛋白质、核酸、聚合物等所有的化学物质信息。CAPLUS数据库,是当今世界上最新最全的化学题录型数据库,来源文献包括8 000多种国际性刊物、专利、同族专利、技术报告、书籍、会议录、学位论文等,覆盖了1907年以来的化学、生物化学、化学工程及相关学科的所有文献。
(2)Dialog联机系统(http://www.dialogweb.com)。Diglog现有全文、题录及数据型数据库900多个,文献量近17亿篇,内容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人文科学、实事政治、商业、经济、教育、法律等领域。其中包含美国《工程索引》(EI)、美国《政府报告通报及索引》(NTIS)、英国《科学文摘》(INSPEC)、世界专利(WPI)、科学引文索引(SCI)等著名数据库,另外还有几百个公司信息(名录及背景)、商业信息、工业分析、新闻报道、产品情况、统计数据等数据库。对于化工课题而言,主要检索Dialog的如下数据库:CA SEARCH(399文档)、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 LOGY ABSTRACTS(315文档)、COMPENDEX PLUS(8文档)、SCIS―ERCH(434文档)、CLAIMSTM U.S.PATENT AB―STRACTS(25文档)、DISSERTATION ABSTRACTSONLINE(35文档)、CHEMICAL INDUSTRY NOTES(19文档)等。
虽然国际联机检索系统涵盖的数据库很全,但由于联机检索的费用较高,因此网络上的免费数据库是索取原文,节约查新成本的新途径。下面主要介绍专利数据库和国外几个常用的化工专业数据库。
2.2国外专利数据库
目前的因特网上的国外专利数据库很多。其中专利容量大、检索功能强的有美国专利数据库、欧洲专利局专利数据库、加拿大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和日本工业产权数字图书馆专利数据库,这四个数据库都可以免费下载专利说明书,也是查新过程中需要检索的主要专利数据库。
(1)美国专利数据库(http.//www.patents.uspto.gov)。由美国专利与商标局设立,该数据库提供了快捷检索(Quick Search)、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和专利号检索(Patent Number Seareh)三种检索方式。
(2)欧洲专利局专利数据库(http://ep.espacenet.com)。欧洲专利局于1998年10月正式开通的免费专利数据库,收集了50多个国家公开的专利文献,包括世界专利数据库(worldwide)、日本专利文摘数据库(patent abstracts ofJapan)、欧洲专利局数据库(EPdatabasel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数据库(WIPOdatabase),可选择任意一个数据库进行检索。esp@cenet专利数据库提供了快速查询(QuickSearch)、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专利号检索(Number Search)和分类检索(Classification Search)四种形式。
(3)加拿大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hpatentsl.ic.gc.ca/introe.html)。可获取1920年至今的专利影像文件,而1978年8月15日以后的专利可提供PDF文本形式。加拿大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有英语和法语两种语言界面,提供基本查询(Basic)、专利号检索(Number)、布尔查询(Boolean)和高级查询(Advanced)四种形式。
(4)日本工业产权数字图书馆专利数据库(http://www.ipdl.ncipi.go.jp/homepg_e.ipdl)。数据库提供1976年至今日本专利和实用新型说明书,有日语
和英语两种界面。有多种查询方式,其中比较方便的是日本专利摘要查询(PKI)方式,可以通过关键词、发明日期、国际专利分类(IPC)以及专利号查询相关专利。
2.3专业数据库
(1)Chemindustry(http://Chemindustry.com)。Che-mindustry为化工及相关工业的专业人员提供了可通过全球网站搜索所需要的产品及服务方面信息的工具,为专业人员提供的信息涉及化学、石油化学、药学、塑料、涂料、染料及相关工业的所有方面,如科研、产品开发、市场经营、分销及应用等圈。
(2)Chemicalonline(http://Cheroicalonline.com)。美国化学工业的交易市场产品展示、产品与供应商搜索。网页提供近期化工新闻,特别报道,新闻分析及月内新闻记录。
(3)Chemconnect(http://www.chemconnect.com)。英特网上全球最大的化工交易网站,1996年以来在网上成交额已超过150亿美元。新闻与研究频道提供约600种网上化学化工期刊的链接,据知是目前化学化工期刊链接数最多的站点。
(4)Chemweb(http://Chemweb.com)。建于1997年4月,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化学在线社区,集合了化学研究、化学工业以及相关学科的大量资源。Chemweb的期刊分页(http://www.chemweb/library)现在可以提供200多种化学化工期刊,文摘免费,部分期刊还可以免费下载全文,如Chemistry&Biology等。
(5)Cambridgesoft’s chemACX.com(Chemacx.com)。该数据库收集了全球300多个化学试剂供应商的产品目录,由CambridgeSoft公司提供。用户无需注册,通过化合物的CAS登录号查询所需化学试剂的供应商,包装及价格。
在具体的查新过程中,需要根据查新课题的具体需要和查新选择上述的专业数据库进行检索,不需要全部检索。
3 网络搜索引擎
目前国内外许多搜索引擎网站可提供中英文网站的检索。利用搜索引擎为文献信息检索,特别是新产品的查新检索,提供了非常有利的补充。企业上网越来越多,在网络上介绍其产品,在查新检索中,通过特定的检索方式,其信息对查新工作很有帮助。
常用的中文网络检索引擎有:百度搜索引擎(www.baidu.com)、Google中文搜索引擎(www.google.com/)、中国搜索联盟(http://www.zhongsou.com)等。
常用英文搜索引擎:Google(http://www.google.corn)、Yahoo(http://www.yahoo.com)、Allthewebwww.alhheweb.com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