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旧城改造论文

旧城改造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旧城改造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旧城改造论文

旧城改造论文范文第1篇

一、城市旧村改造的基本概念

(一)城市老城区改造、农村旧村改造与城市旧村改造的区别

城市老城区改造亦称为旧城改造,旧城改造是指改造区域占地原本就属于城市国有土地,涉及改造区域的建筑物都是或绝大多数属于拥有产权证书的个人或单位享有,改造拆迁由政府统一协调处理,对涉及建筑物予以评估补偿,按计划实行回迁或另行安置,改造区域按政府统一规划重新建设布置的一种旧城改造方式,即新城区取代老城区进行改造建设的一种方式。农村旧村改造是指改造区域占地原本就属于农村集体土地,按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在有关政府部门的指导下对村民集体居住房屋、配套设施等按预定规划进行改造新建以提升居住条件和生活条件的一种方式。农村旧村改造涉及的方面要比城市旧城改造小的多。而城市旧村改造与城市旧城改造、农村旧村改造均存在重大差异,相比之下要复杂的多。

(二)城市旧村改造的基本概念

本人认为,城市旧村改造首先具备如下两个条件:其一是涉及改造区域已经属于城区或者将来在短时期内必然成为城区,属于城市的规划区域;其二是涉及改造的区域虽然属于城市规划区,但是土地性质尚未发生变化,国家尚未征用变更为国有土地,仍然归属于该区域村民集体所有,国家没有基于所有权支配该区域土地的权利。

基于城市旧村改造的上述两个条件,本人认为,现阶段城市旧村改造合法概念可以论述为城市旧村改造区域土地所有者根据城市规划依法定程序实现所辖区域改造的行为。

二、城市旧村改造违规开发建设的原动力

基于城市旧村改造的上述特点,城市旧村改造始终突现着土地规划与土地权属的不一致带来的一系列矛盾。面临众多的城市旧村改造区域,基于政府财力的限制,目前基本不能实现城市旧村改造区域土地的征用,故在一定时期内政府不能统一实现城市旧村改造。随着城市房地产市场持续升温,城市旧村改造满足本集体需要的同时,旧村改造土地所有者及房地产投资商也敢于冒风险投入大批资金持续进行旧村开发并将建成房屋非法销售而获取利益,即而带动相关经济产业的发展而获得更大的利益。故本人认为利益驱动是城市旧村改造违规开发建设的一要害原动力。

三、违规城市旧村改造存在的实际问题

违规城市旧村改造即指违反政府城市规划方案和设计所进行的非法城市旧村改造,违规城市旧村改造所建设楼盘被俗称为野楼盘。违规城市旧村改造存在的实际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背离城市整体规划,乱开发建设

基于城市旧村改造区域土地所有权与城市土地建设规划的矛盾,城市旧村改造与城市建设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严重不一致的情况,在城市建设规划滞后的城市,这种情况尤其严重,城市旧村改造区域背离城市整体规划,乱开发建设,严重影响了城市的整体建设思路和城市形象,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后患,造成的经济损失是不可避免的。

(二)无规则建设影响大型项目规划

城市旧村改造区域无规则的开发建设,使得政府对该城市旧村区域土地利用失控,政府拟建的重大项目可能受到严重影响,由于规划区内土地规划被打乱,可能影响政府涉及大型项目的招商,严重影响到城市的整体布局和可持续性发展,假如对非法的城市旧村改造区域进行拆除则必然带来极大的财产损失。

(三)拆除违规改造楼盘引发各种社会问题

因前述原因将违规城市旧村改造楼盘拆除,在造成巨大社会财富浪费的同时必然引发各种社会问题,原城市旧村改造区域的原始住户如何进行补偿?违法购买该城市旧村改造区域房屋的人员是否进行补偿及由谁给予补偿?失去住房的大量人员将如何安置?……到时处理起来将会非常棘手。

四、政府对违规城市旧村改造所采取措施及效果

(一)户籍改革和社区化推进

将城市旧村改造区域农村农民户口改为城市居民户口,以便从户籍上与城市居民实现同一,以加强人员治理;将城市旧村改造区域农村村民委员会改为社区居民委员会以强化行政治理;以此两个方面来加强对涉及城市旧村改造区域的治理力度,设定其改造的范围仅限于在规定的范围内满足本集体成员的需求,防止其违规大规模旧村改造。但是,这种方式在实践中难以凑效,鉴于城市房地产所蕴藏的巨大市场诱惑力,基于城市旧村改造区域土地不属于国家所有,该区域土地所有者和投资商违规开发的高亢热忱是难以阻止的。

(二)联合执法检查、查封非法售楼处

面对违规的城市旧村改造,政府通常组织有关部门采取联合执法检查、查封非法售楼处的方式来遏制违规的城市旧村改造。但这种方式往往是检查的时候非常配合,检查完后照常开发建设,查封的售楼处在检查人员走后又堂而皇之的开门营业,而更有甚者,检查人员还经常碰到大批村民的围攻,导致执法检查、查封不了了之,无果而终。

(三)杀一儆百,强行拆除建成或在建楼盘

对于顶风而上的违规城市旧村改造,政府组织大批执法人员对涉及的某一违规建成或在建改造楼盘采取强行拆除措施,以起到杀一儆百的效果,遏制违规城市旧村改造。但是,时间一长,被拆除的楼盘又建了起来,而且又有新的楼盘不断的开工建设,而政府执法人员强制拆房也是冒着随时有可能与村民发生暴力冲突的前提下进行的,在实践中大量开拆已建楼盘的情况尚不多见。

(四)舆论宣传,扼住购买群体

鉴于违规城市旧村改造所建楼盘在集体内部往往采用分配制度,主要靠对外销售给其他购买群体获利,政府部门在购买群体中进行舆论宣传,扼住购买群体,以打击违规进行城市旧村改造。但是在违规城市旧村改造所建野楼盘的低价销售吸引下,仍然有络绎不绝的野楼盘购买者,舆论宣传实是难以凑效。

五、解决城市旧村改造问题所应考虑的基本原则

本人认为,解决城市旧村改造问题应考虑以下基本原则:

(一)预先处理原则

政府虽不能在短时间内拿出巨款或找到资金统一征用城市旧村改造区域,统一实现城市旧村区域的改造,但可以做到预先规划,可以将预先规划好的文件发放给各城市旧村改造区域土地所有者,可以预先指导其如何进行旧村改造,以控制全局,从而能够有效避免拆除而造成的建设资源浪费。

(二)避免损失原则

尽最大可能的避免社会财富的不必要浪费,对于已建成或在建楼盘,假如确实不违反城市整体规划布局,没有必要拆除的,予以保留,确实不拆除不行的予以拆除,尽量避免处罚性的行为的发生,避免社会财富的浪费。

(三)市场机制原则

一律的遏制未必是一种好的方法,从经济角度来看,可以考虑用市场经济杠杆来适时调节,对于城市旧村改造在符合城市规划布局和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适用市场经济杠杆逐步引导,使其走向正规,对于发展房地产市场经济亦是一次大的机遇与挑战。

(四)保持稳定原则

政府对违规的城市旧村改造所建楼盘的处理结果牵动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如处理不妥可能影响到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避免发生大规模的拆除行为,以保持稳定为原则,逐步将问题处理完毕。

六、城市旧村改造问题的法律解决途径

城市旧村改造应分为两个阶段,其一是满足本集体成员的需要而进行的改造,对该方面的城市旧村改造,国家法律并没有禁止性规定,为满足本集体成员需要而在依据政府规划实施的城市旧村改造是政府支持的项目,应当依法公开定性为合法,而不应该避而不谈。其二是在满足了本集体成员的需要之外进行的改造,目前此类改造在未经法定的征用程序前,一般均认定为违规非法改造,而问题通常就出在这里。

政府部门在城市房地产开发和城市旧村改造问题上的处理是截然不同的,对于正常的房地产开发是严格按照《土地治理法》、《房地产治理法》等法律规定,按照正规程序履行集体土地征用开发建设审批程序,交有开发资质的企业实施开发,对正常的房地产市场予以法律保障;对于城市旧村土地所有者及不具有资质的投资者所未按法律规定程序开发建设的外销野楼盘暂时不予以法律确认,不办理土地手续和房产登记手续,故此也不能办理相关抵押贷款手续和法定的过户交易手续。

基于前述分析,本人认为,解决我国现存的城市旧村改造问题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在不违反经济规律的前提下,用立法的方式,以法律途径从根本上予以解决,在立法时应着重考虑以下几点:

(一)程序变通

根据我国《土地治理法》的规定,进行建设必须使用国有土地,涉及集体土地的应依法办理征用手续,在涉及数量众多的城市旧村实际改造过程中,城市旧村改造区域土地所有者及投资者无力先行做到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费等款项,故政府也无力先行支付征用土地的费用,而在建成后的楼盘如符合国家规定的各项标准,后继的资金可以补交;也可以先实行房地分离的方式,由将来的房产所有人另行向政府支付土地使用费;故基于该事实情况,相关法律规定程序可以在该非凡法中作出适当的变通,以便于实际执行。

(二)规划前置

在城市旧村改造过程中,避免经济损失和财富浪费的前提是进行预先规划,将规划前置。所有的改造项目均在整体规划的前提下进行,进行细致规划,将规划进行充分的公告并下发给各城市旧村改造区域土地所有者。

(三)登记制度

所有的城市旧村改造项目必须先行登记备案,建立完善的登记制度,便于规划部门了解情况和进行指导,控制城市旧村改造的范围,从而也避免了非法乱建等违规情况的发生。

(四)引导先行

规定凡非具有法定资质开发企业开发的城市旧村改造的主体必须是该城市旧村改造区域土地所有者,由其作为建设单位报送政府指定规划设计院按规定进行设计,经规划批准后交由具有合法资质的建筑企业进行施工,从而先行引导城市旧村改造的进行。

(五)时限制度

旧城改造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旧城改造 立体绿化 应用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许多大中型城市飞速发展。人们对所居住城市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加注重自身生存感受。而此时城市中心区由于服务设施不完善、用地结构不合理、旧的区位优势的失去或者环境条件较差等原因而逐渐丧失活力,迫切面临更新改造。从那些已经进行旧区改造的城市的改造工程中,暴露出许多问题和不足。特别是景观绿化改造工作,在与城市短期效益发生矛盾的时候,绿化用地被严重侵占,绿地率严重不足。旧城改造之所以困难也就在于开发中“经济利益”与“环境改造”之间巨大的矛盾。一味地追求高容积率显然不妥,但过于牺牲经济利益,单纯地追求很高的绿地指标,无疑也易于使旧城改造流产。建立生态性良性循环的高质量城市环境又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基础。旧城改造中景观绿化建设有所轻视的直接结果是影响了总的城市绿地率,旧城区内自身环境不良而无法发挥旧城改造的整体效益,旧城区内无法体现对人关心的生命意义;而其最大的危害更在于破坏了以景观绿化为基础的城市整体生态系统。因此,我们应从城市整体的角度去看待旧城改造中立体绿化的建设问题。建立城市生态环境体系,首当其冲必须建立城市绿色体系,旧城改造也不应例外。本文以旧城改造工程为载体进行景观立体绿化设计的研究,就是要在旧城改造中利用立体绿化的手段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的综合效益。

例如:以屋顶绿化、墙面绿化、阳台绿化等立体绿化为主要手段,,充分利用空间优势,来解决在旧城改造中居住环境绿化率不足的问题。立体绿化具有占地面积极小甚至不占地,却大大提高了绿化覆盖率的特点,相对增加了城市绿量。“使绿色植物覆盖地面以上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空间结构的表面”。 市民生活和工作环境质量。通过人工创造的特殊环境,使园林植物出现在建筑物的墙壁、阳台、窗台、屋顶和城市各类建筑物的表面,借以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城市立体绿化可以弥补地面绿化的不足,在丰富植物景观、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寸土寸金的旧城市用地得到再次开发利用,可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吸纳可吸入颗粒物,有利于缓解大气浮尘,净化空气。保护建筑物顶部,有利于延长屋顶建材乃至整体建筑的使用寿命;降低室内温度,有利于节约电力资源;消弱城市噪音,有益人的身心健康;改善城市环境面貌,有利于提高城市生活质量和景观水平,提高人与自然和谐度,提高市民生活和工作环境质量。

国外研究动态

发达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相继建造各类规模的屋顶花园和屋顶绿化等立体绿化工程。例如日本:东京规定,凡是新建建筑物占地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者,屋顶必须有20%为绿色植物覆盖,否则要被处以罚。

国外关于立体绿化在城市中的应用研究:

1、新加坡“花园城市”

绿色将所有建筑物淹没,街道两侧、屋顶、阳台、墙面等处到处是绿色和鲜花,被世界公认为最适宜人居住的地区。

2、波兰

经过数年立体绿化的努力,目前在世界各国首都中华沙成为人均绿地面积最多的城市,人均占有绿地高达78 。

3、日本

日本的立体绿化已纳入法制化轨道。早在1991年4月东京都政府首先颁布了城市绿化法律,规定在设计大楼时,必须提出绿化计划书,没有屋顶绿化方案的建筑不予审批

4、美国

美国的屋顶绿化尤其是屋顶温室大棚无土栽培蔬菜等植物已走在世界前列,已有十多年的栽培史。代替土壤的培养基泡沫状多聚苯惭烯是从废物中加工出来的。

5、德国

进一步更新楼房造型及其结构,将楼房建成阶梯式或金字塔式的住宅群,当人们布置起各种形式的屋顶花园后,远看如半壁花山,近看又似斑斓峡谷,俯视则如同一条五彩缤纷的巨型地毯,令人心旷神怡。

6、法国

巴黎一幢幢高楼大厦的平顶上,栽种着各种树木与花卉。有些人为在近千平方米的屋顶建造花园,更是倾注了大量心血,建人造草坪、圆形拱顶小屋,夏天在“空中花园”避暑,冬日则在用白雪装点的圆形拱顶内欢度良宵。

日本、美国、波兰等国所处的纬度与我国相近,气候大体相似,而我国的海南、两广和福建的气候又与新加坡差不多,这些国家的立体绿化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国家借鉴,可使我们少走许多弯路,对迅速改善我国城市环境质量、美化城市环境无疑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国内研究动态:

我国在旧城改造中的立体绿化这个问题上是一个逐渐认识和深化的过程。国内很多的省(市)立体绿化建设始于上世纪60年代。随着国内经济建设的突飞猛进,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的评价日益受到重视。例如北京、上海、重庆、深圳、杭州、长沙等国内各大城市,立体绿化自发地以各种形式展开。

以上海静安区为例: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2002年6月1日了《关于上海市静安区屋顶绿化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提出从2002年起,凡列入当年屋顶绿化实施的项目,每完成1平方米奖励10元。上海市绿化管理局2002年11月了《关于组织编制屋顶绿化三年实施计划的通知》。2006年制定了《静安区屋顶绿化管理办法》。

北京地区的立体绿化也在不断地进行中,据不完全统计,北京有立体绿化的建筑不到城市现有建筑总数的1%。不同时期建筑立体绿化目前有几百余处,面积约60万平方米。北京市建成市区可进行绿化的屋顶面积约6979万平方米,其中多层楼屋顶(18米以下)约占70%,高层楼约占30%。

通过对大量的文献调查研究发现,国内学者研究立体绿化切入点主要有植物、技术、生态等方面。物质要素包括:界面营造、铺地、空间形态等;非物质要素包括:行为心理、情景、意象、符号学等;然而,从自由的、低碳的、日常生活的景观设计理念角度来研究立体绿化景观设计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值得深入研究和拓展。

综上,利用立体绿化手段美化城市景观,增加旧城城市的绿化面积,改善人居环境,尤其在城市人口密集的区域,充分发挥绿色植物的生态功能,净化城市污浊的空气、节约能源是现在城市改造中尤其需要关注的。

参考文献

1、赵璋.温州旧城改造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6

2、吴良铺.北京旧城与菊儿胡同〔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1994

3、董晓倩.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旧城改造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硕士论文,2009

旧城改造论文范文第3篇

一是参与市、区重大规划事务,发挥规划师专业技术特长作用,指导并协调设计单位完善规划成果。

1、xx全域新村布局规划。年初,市局开展今年重点工作xx全域新村布局规划编制,经专题培训,按要求将上报各区县新村布局成果。经两周时间细致调研,会同镇国土、建设口同事,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前提下,提前完成了xx镇全域新型社区布局规划工作,形成了镇域“两图两表”资料成果。同时,牵头区规划局县域成果汇总,发挥专业特长,协调新都13个街镇资料上报整理,在领导要求的时限内完成县域“现状三图、规划三图、两表一文”规划成果,获得领导肯定和认可。

2、新都区农村新型社区出入通道整治导则。年初,区委徐书记上任,提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将是新都区今后几年重点工作。在此背景下,区规划局委托编制农村新型社区出入通道整治导则,拟通过对新都区现有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等资源的梳理,结合城乡统筹、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结合景观、节点、水系的打造,梳理道路交通,完善导视系统,打造展示新都田园风光、人文特色、宜居、产业等各个方面的绿色生态通道。

这项工作得到乡村规划师小组全程参与和配合,xx镇有丁家大院示范点和北星土地整理安置点,就如何档升级,梳理通道,向设计单位提出了相关建议。同时,积极参与通道整治导则规划方案汇报交流,协调正式成果作为区级管理制度在各乡镇得到落实。

3、新都区农村道路交通及公交体系规划。按照区委徐书记调研要求“完善和优化农村交通规划”事项,区规划局安排此项规划编制并要求乡村规划师全程参与配合。在协助设计单位调研各乡镇交通、公交现状的同时就规划编制提出相关建议,牵头审查此规划各阶段方案,以达到区委提出的“实现农村交通领先二圈层乃至全市的目标”。目前,该规划初步成果已完成。按领导要求,会同设计单位完成了“新都区农村道路交通及公交体系规划探析”论文,论文已报送至“xx规划”编辑部。

二是积极参与xx镇规划建设事务,为领导决策出谋划策。

1、主持编制xx锦城安置小区建筑方案编制,协助完善北星安置小区建设收尾工作。根据时间进度,xx锦城安置小区建筑方案已编制完成,规划方案结合xx状元文化、生态本底等元素在风貌形态、立面色彩上寻求突破,并通过区规划局审查,目前已进入项目前期建设阶段。同时积极推进北星安置小区建设收尾工作,为7月底村民分房入住打下基础。

旧城改造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北京 胡同 历史文化 环境规划 景观改造

中图分类号:E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背景

1.1.2选区位置

区位位于北京市地安门内大街,以北京市中轴线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地块为北起地安门西大街,南止米粮库胡同,西临北海,东至地安门内大街的片区,属西城区,作选区一。第二部分地块为北起地安门东大街,南止黄化门街,西起地安门内大街,东止帘子库胡同的片区,属东城区,作选区二。两块区域虽以地安门内大街为界限分为两部分,但并不作两个风格互为相异的环境改造。(

1.1.2 研究缘由

①地安门内大街与地安门外大街周边胡同存在明显发展差异,地安门外大街的胡同较地安门内大街胡同已发展相对商业、居住相得益彰的局面且步入成熟运作阶段,所以暂不作为环境改造目标;而地安门内大街两侧胡同片区,则相比之下略显朴实糙拙,虽居住区域与个体式商业区域犬牙交错,且道路波折、院墙斑驳、生活环境多少有些败落,不过老北京文化底蕴的老胡同、老巷子、老宅子星罗,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地图背包客与大黄包车穿行其中,可见其商业旅游价值,故作为环境改造初步选择目标。

②由于能力有限,只能节选地安门内大街一部分胡同做实验性环境改造,故将米粮库胡同及黄化门街往南的部分刨除。

表格1北京历代胡同数量

1.2历史背景

1.2.1 胡同历史渊源

胡同是北京的特色。“胡同”,这两个

字原是蒙古语的译音。北京的胡同不仅仅是北京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场所、城市的脉络、交通的衢道,更反映了北京历史的面貌,具有丰富内容。北京胡同是北京久远历史的产物,是北京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展示京城文化发展演化的重要舞台。胡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代。《析津志》载称“巷通本方言”,是1267年元代建大都沿袭下来的,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几百年来,它记下了历史的变迁,时代的风貌,蕴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好似一座座民俗风情的博物馆,烙上了人们社会生活的各种印记。

1.2.2 选区胡同历史背景

恭俭胡同由百米斜街地安门西大街南出口出来,穿过马路往东走不足百米,既是恭俭胡同的北入口。其得名也是出自《论语》。明朝时因内宫监署设在此,而称内宫监胡同,民国后,

去“内”,“宫监”谐音为“恭俭”,取《论语》中的“温、良、恭、俭、让”中的“恭俭”二字,得名恭俭胡同。恭,既是恭敬别人,也同时尊重了自己。不卑不亢,恭恭敬敬,低调做人了,才能高调做事。俭,既是勤俭,从不认为铺张浪费就是富官达贵。

米粮库胡同恭俭胡同之东有米粮库,即归时米盐库

所在地,后“盐”讹为“粮”,作今名

图1 地安门内大街旧景。

油漆作胡同米粮库之北有油漆作,明时内宫盐所辖油漆作在此。

北月牙胡同清代属皇城,光绪时称北月偃。1947年称北月牙胡同。1949年后沿称。北月牙胡同因此地处南月牙胡同以北,其地形弯曲似月牙而得名。

慈惠胡同慈惠胡同以前跟恭俭胡同一样,是明朝十二监之一――司设监所在地。

西吉祥胡同 西吉祥胡同,清代属皇城,乾隆时称吉祥胡同。1949年后沿称。此地原为清朝皇宫太监居住地,取名吉祥胡同。

帘子库胡同帘子库胡同位于地安门内大街路东,黄化门大街以北,南北走向,因明清时代内务府曾在此设存放帘子的库房而得名。

1.3文化背景

米粮库胡同历史上曾留下许多名人的足迹:如近代著名学者就居住在此胡同40号,而“邓大人”的府邸原是中国天主教大主教于斌的旧宅。末代皇帝溥仪的英文老师庄士敦也曾住在附近的油漆作胡同1号。也曾在米粮库胡同4号居住过。上个世纪30年代,米粮库胡同是著名文化人的聚居地,马占山、汉斯米勒、陈恒、傅斯年、梁思成、林徽因、徐悲鸿、徐志摩、丁文江也都在这里留下过他们的身影。

油漆作胡同一号院 庄士敦

今日的油漆作胡同,不仅和涂料油漆有关,而且还和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历史名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个人就是清末帝溥仪的英文教师庄士敦,他也是中国两千年封建历史上唯一的一个洋“帝师”,如今的油漆作1号大院就是他当年曾经居住过的地方。

油漆作1号,庄士敦故居,如今已经在大兴土木进行改建,3600多平方米的遗址上仅留下三间破旧不堪的危房和中庭一株濒死的大杨树,四处残垣断壁,令人唏嘘感慨,唯有门房藻井天花上若隐若现的油漆纹饰告诉我们:近一个世纪以前,这里曾经住过一位不平凡的外国学者。

二、项目介绍

2.1 选区胡同街道、建筑现状

选区一北起地安门西大街,南止米粮库胡同,西临北海,东至地安门内大街的片区

包含胡同:恭俭胡同,西楼巷,油漆作胡同,磨盘院胡同,米粮库胡同

柱状图1 东城区,西城区胡同宽度分类统计

恭俭胡同呈南北走向,胡同两侧为灰砖平房,是住家和个体户开设的私人小店,虽道路沥青铺设,但一些地方仍显脏乱,且部分地区下雨道路泥泞。由于这条胡同是地安门西大街与景山前街的通道,所以过往行人很多,胡同基本可以满足行人及非机动车的需要,对于机动车来说此条胡同就感觉空间过于狭窄了。

恭俭胡同之东有米粮库胡同平面呈几字形,东西曲折走向,全长不到三百米长。胡同两侧为灰、红砖房。胡同内设置了居民健身器材。在胡同北侧已是新式建筑.南侧则保留着较为完好的老宅院,往西至胡同中部则骤然变窄,很是幽静。这一段胡同很有韵味,宁静而朴实。

米粮库之北有油漆作。胡同由地安门内大街西侧向西延伸,并逐步向北弯折。初入胡同,是一段百十来米的街道,宽可并排两辆行车,走到街道末端向旁侧拐弯并陡然收紧,致仅容单辆行车的地步,再后也是只容单人通过的狭窄小巷。不过,供居民休息娱乐的空间很宽敞。胡同两边主要是灰色的平房,有部分房屋在维修、拆迁,院内有些脏乱。

再北有西楼胡同(西楼巷),是一条位于地安门西侧的小巷,因位于地安门之西,故名。巷内皆为居民住家,临街一侧,均为商业店铺。

三、初步规划

3.1 规划依据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文本(2004年-2020年)》

第5条 规划的基本依据

第15条 城市空间发展策略

(3)旧城有机疏散。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逐步疏解旧城的部分职能,构筑与世界文化名城相适应的空间结构。

第48条(2)弘扬城市文化,协调推进历史文化传统保护与现代化建设。

第49条 原则

(3)坚持旧城功能调整优化和古都风貌保护统筹的原则。增强政治和文化中心的功能,保护古都风貌和整体空间格局,形成传统物质空间与现代城市功能相协调的城市形态。

(4)坚持整体建设用地比例协调和空间疏密有致的原则。以合理的空间容量为前提,控制开发强度,增加城市开敞空间,改善人居环境。

(5)坚持完善交通市政基础设施体系和绿化系统的原则。充分挖掘现有设施潜力,完善交通市政基础设施体系,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建设高质量的绿化系统,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第57条 城八区功能定位

(1)东城区是北京市政治中心的主要载体,全国性文化机构聚集地之一,传统文化重要旅游地区和国内知名的商业中心。

(2)西城区是国家政治中心的主要载体,国家金融管理中心,传统风貌重要旅游地区和国内知名的商业中心。

3.2 规划定位

借由选区的良好文化地理位置,南靠景山、北临什刹海、西毗北海公园,将选区打造为居住、商业、游览功能于一身的历史文化片区,并尽可能地解决一些环境规划问题。针对的服务人群: 当地居民、游客

3.3规划思路

“城市一定要给居民带来快乐,并成为骄傲的根源。

城市规划的基本素材是: 太阳、蓝天、树木、钢铁、水泥

根据各自重要性进行排序,永恒不变。”

―――― (奥斯陆会议)

正如《光辉城市》中所重申的,一个规划方案的好坏,只要看它对阳光与蓝天的重视程度就够了,同时阳光也是老北京的大屋檐式建筑文化中重要的“绿瓦,红墙,树影”光影世界的缔造者,因此,本研究的规划方案一定将阳光作为重点。

3.3.1功能分区、人口结构重整

重新对选区的建筑空间功能进行分析,并在可行的范围内进行功能分区,建立有序的功能分布。鼓励发展适合旧城传统特色的文化事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并建立相应文化区,配合旅游业。积极疏散旧城的居住人口,综合考虑人口结构。

3.3.2建筑模式

保护旧城原有的棋盘式道路网骨架和街巷、胡同格局。

分区严格控制建筑高度,保持旧城平缓开阔的空间形态。

保护重要景观线和街道对景。景观线和街道对景保护范围内的建设,应通过城市设计提出高度、体量和建筑形态控制要求,严禁插建对景观保护有影响的建筑。

保护旧城传统建筑色彩和形态特征。保持旧城内青灰色民居烘托红墙、黄瓦的宫殿建筑群的传统色调。旧城内新建建筑的形态与色彩应与旧城整体风貌相协调。

保护北京特有的“胡同-四合院”传统的邻里居住形态。

3.3.3 建筑空间

保留老北京胡同文化及大部分现状胡同建筑与皇城墙,并将胡同内私搭乱建的建筑物拆除,扩大公共活动空间。

加入隐性建筑,可以建立空中或地下空间或甬道,使空间节点连接或成连续性关系。

引导游人游览路线,并且做到不影响当地居民生活。在保持旧城传统传统街道肌理和尺度的前提下,指定旧城的交通政策和道路规划,建立并完善适合旧城保护和复兴的综合交通体系。

利用一切可行的办法解决胡同内乱停车的问题

⑤积极探索适合旧城保护和复兴的危房改造模式,停止大拆大建。制定科学合理的房屋质量评价和保护修缮标准,逐步改造危房,消除安全隐患,提高生活质量。严格控制就成的建设总量和开发强度。逐步拆除违法建设及严重影响历史文化风貌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3.3.4植物绿化

改造部分未充分利用的道路节点,植入绿化。

创建空中与地下空间,制作空中花园或者地下花园

保护古树名木及大树。保持和延续旧城传统特有的街道、胡同绿化和院落绿化,突出旧城以绿树衬托建筑和城市的传统特色。

可以为居民免费提供花盆式绿化,既调动居民生活情趣,也可对街道有美化与绿化的作用。或者利用建立的空中或者地下空间建立空中花园与地下花园。

空中花园意向与空中走廊意向均出自日本RAA公司设计的空中花园住宅,位于日本群马县的一个住宅区域。本研究将借鉴空间的立体运用,植物对空间的分割与围合,对隐私的保护,居住、空间利用、走廊路线的合理分配与功能统一等做法,和一个屋顶花园将这几个空间联系在一起,屋顶花园中的所有植物几乎都可以起到隔离的作用。)

参考文献及图片来源:

【1】 《光辉城市》[M] 中国建筑出版社 勒・柯布西耶 (作者), 金秋野 (译者), 王又佳 (译者)

【2】 《北京旧城胡同实录》[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文本(2004年-2020年)》

部分图片、资料来源于互联网

论文题目:地安门内大街胡同景观环境改造研究

基金项目名称:2012年大学生科技活动项目

旧城改造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旧城街区 改造 复兴

The Reform And Revival of Old Traditional City Districts

LiHengxing ZhangWeiyi WangJun

(Col.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North China Univ. of Tech., 100144, Beijing, China)

Abstract: Old City neighborhood is the inevitable product of urban development, economic capacity of traditional old city neighborhoods is not enough to meet the need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and it is also can not meet people's material and cultural requirement, which highlights the revival of the old city district 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transformation.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old cities, decision-makers’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historic districts, because it is important to cultural heritage, however, large areas of old city neighborhoods that are not historical neighborhoods, but these old city neighborhoods are often located in the center of the city in the history, geography position relativeiy importance. This article take a practical projects of Half Bridge Street, Baizhifang block of Beijing as an examp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 design,summed up the experience of transformation of the old city neighborhood.

Keywords:Old City neighborhood,;Reform; Revival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旧有的规划格局逐渐无法满足经济的快速发展需求,旧城改造成为城市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那些已经在历史的积淀中形成自己独特脉络和文化的城市中,发展与保护的矛盾已经迫在眉睫。

没有历史文化积淀的城市是肤浅的,我们应当用更多的理性来探索城市本身的魅力,发掘城市文化特色,在继承旧城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自觉地改造城市,发扬旧城的特色并创造性地发展建设我们的城市。

1白纸坊街区概况

白纸坊地处北京市宣武区的西南角,属于北京二环以内的中心城区,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白纸坊地区在清代设有火药局,是国家制造火药的基地。晚清至民国时期,改为印制局,是官办的第一座印钞厂,一直延续至今。由于老北京城造纸作坊大多集中于此,故名白纸坊。

白纸坊的造纸作坊,经历了明、清、民国,一直到解放前夕。其鼎盛时期,大小造纸作坊星罗棋布,随处可见。这里的居民大多都以造纸为生,白纸坊的祖师庙中供奉着造纸术的创始人――蔡伦。

1.1 白纸坊街区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的白纸坊街区较为衰败,内部杂乱建筑林立,居住环境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白纸坊物质形态现状:建筑陈旧,旧房数量较多,结构和外观质量低下;基础建设落后,公共设施不足;道路拥堵,交通环境差。社会及经济现状:商业萎缩,旧邻里解体,居民结构发生变化,优势群体逐渐迁出,弱势群体比例增大(图1)。

图1街区内部杂乱的建筑及萎缩的商业(作者摄)

白纸坊街区也具有自己的优势,首先,本区基本保留了原有的形态和结构,其次,具有较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再次,位于二环以内,地理位置优越。这些优势是改造的切入点,也是设计策略的形成依据。

1.2 城市设计方法的优势

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的某区域进行综合性规划设计。综合性是指在维度上是三维,综合城市的经济、社会、历史、文化、生态等等一切要素对城市进行规划设计。

城市设计是城市更新策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复兴的先导。理查德・罗杰斯在《迈向城市的文艺复兴》(Towards an Urban Rinaissance)中提出“成功的城市复兴,一定是以设计为先导的”,城市设计被认为是城市复兴进程中的一个基础要素。作为城区,它的文化资源是历史的馈赠,但同时作为保存这些历史文化资源的载体,现存格局也制约着街区的发展。然而,如果有优秀的城市设计作为支撑,这种负担完全可以转化成为城市发展的源泉。越是经济发展缺乏活力、缺乏可持续发展条件的旧城区,越是需要优秀的城市设计作为其复兴的先导。

城市设计较多地考虑到环境和人的空间需要,物质现状的改善、历史文脉的延续、人心理感受的改善都在设计中得以体现。而它的设计过程也正体现了这一点,城市设计的设计过程是一种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结合,即公众参与和对城市现状和要素的充分调研与分析相结合。

可见,城市设计对于街区复兴,在设计维度、要素整合、环境和场所空间的营造、设计过程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1.3 白纸坊街区改造中的城市设计

在白纸坊街区改造中,城市设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通过对白纸坊现状的调研和分析,以及对白纸坊街区的历史文化资源的探究,寻找街区改造的方向和发展机遇。白纸坊的地域文化深厚,其造纸及印钞业可作为本地区的特色来加以强化。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创始人蔡伦所在的祖师庙也可保留修葺,作为当地文化特色之一。

其次,通过对街区业态的调研,把握改造方向,激发街区发展活力。经调研发现,本地区功能主要为居住和商业,业态主要为小型零售业,规模较小,环境较差,主要为本地区内部居民使用。由于综合环境较差以及自身条件的恶化,商业的经营形态和销售收入都出现一定程度的萎缩。虽然区域内有华堂等一些较大的购物商场,但仍然难以改变衰落的现状。提高自然景观环境的质量,提高建筑质量,创造多功能的复合使用,提高多样性,营造吸引人停留的交流空间,是改造的重点。

第三,分析调研成果,对合适的节点进行强化改造,强化节点意向,凸显街区特色。街区改造需要有重点,打造街区标志性公共空间是改善街区环境、提高街区知名度、带动街区发展的有效方法。

第四,在调研过程中,对市民进行随机访谈。改造过程涉及各方团体利益,居民、个体、开发商、政府部门等。协调各利益群体建立共识,关系到整个更新计划的成败。

2 白纸坊半步桥街改造策略

白纸坊街区的改造要结合当地的现状来进行,其改造策略涉及物质、功能、交通、保护、参与等各个方面。

城市要素的整合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城市要素包括建筑、环境、交通、公共空间、绿化等。由于地处城市核心位置,白纸坊土地使用强度较大,所以各种要素之间需要整合和渗透,以应对本地区复杂的功能要求。

多样性的提高是激发旧城区活力重要步骤,是关系到白纸坊改造成败的重要环节。一个能吸引人的城区,必然要满足各种功能需求。同时,多样性的提高,可以减少对交通的依赖,创造更加安全的环境。忽视地区多样性的发展,不管是将本地区发展为商业中心或者办公中心,亦或者居住中心,非但是不现实的,而且都会导致多样性的破坏,使发展陷于衰落。

交通是旧城区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旧区道路经过多年的使用,已经不堪现代汽车使用的重负。旧区的人口较多,人流和车流的密度及强度较大,交通问题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大问题。道路犹如血管,血管通畅,才能保证身体健康,同样的,道路交通畅通,才能保证旧城的活力和经济发展。

旧城区区别于其他城区的重要特点,就是历史底蕴的不同,这是旧城区的优势。在改造中需要对旧城区的历史环境加以保护并充分利用,发掘它们的价值。例如,可以根据历史环境的不同,通过设计手段来营造旧城区的特色,以增强旧区的竞争力。白纸坊地区历史上是造纸作坊,可在此建立一座纸文化博物馆。而街区西南部正是北京大观园所在地,以此为契机,可以将本街区打造为发扬红楼文化的基地。这些途径都可以发扬自身传统街区特色,提高街区知名度,增强自身竞争力。由于本地区历史上并不以商业而著称,其商业则需要进行阶段性的复兴,先由满足本街区内的商业需求开始,逐步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乃至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立广泛的群众参与机制,是旧城复兴取得成功的保证。旧城区的改造与复兴的过程,是各种利益群体取得博弈平衡的过程。而设计就是需要在其中寻找协调的空间和平衡点,使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达到平衡,实现旧城区资源的再分配。公众参与机制,是最有效的平衡方式。通过实地调研,设计者和政府部门可以了解现状;通过市民访谈,可以了解大众对于改造的需求;设计者通过与政府部门之间的交流,可以了解本地区的投资概况和发展规划。政务公开、专家考察、市民建言等策略,综合了市民、投资者、政府部门和设计者等各方面因素,以确定本街区复兴的最佳方案。

主要策略:整合城市要素,促进要素的相互渗透;提倡综合使用功能,促进白纸坊街区多样性;修复白纸坊街区道路,完善街区路网,促进街区城市道路微循环系统的形成;保护与利用并重,加强街区特色的利用和营造;建立广泛参与机制,综合各群体利益建立改造共识。

3半步桥街改造实践

1.半步桥街概况

半步桥街位于区域中南部,白纸坊街道辖区东南部,北起白纸坊东街。全长约1100米,宽约14米。其南段分为两路:一路向西,直达右安门内大街;一路向东,又向南延伸,通向右安门东街。本次改造仅涉及北段及西段街道的北侧。

2.半步桥街改造设计目标和策略

现在的半步桥街,人们自建的和改建的各种建筑林立,街内卫生脏乱、交通拥堵、行人安全等问题较为突出。商户支出来的摊位以及各种各样的小店将街道的立面破坏地较为严重。(图2)

图2 半步桥街杂乱的临建 (作者摄)

由现状可以得出,半步桥街面临结构性衰退、功能性衰退和物质性老化问题。一个好的街区需要具备的特点,一是建筑品质良好,一是具有多样性。在半步桥街的改造中,提高建筑的品质、完善街区的多样性的同时保护街区的特色是改造的基本目标,也是激发街区活力和实现复兴的必要条件。

在设计中,应当对街区结构进行保留和适当的优化,加强基础建设和公共设施的建设,并对街区空间进行疏导。

技术层面上,要对临建进行选择性拆除,对立面进行统一改造设计,选择合适的节点进行重点改造,营造人们聚集的场所。

在多样化问题上,提高居民居住环境质量的同时,保留沿街商业,改善商业环境,促进沿街商业多样性发展,小型零售业、流行服饰业、餐饮业和少量中高档商业兼顾。

公众参与是设计的重要依据,在设计前期,我们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和访谈工作,为设计方案的确定打下良好的基础。城市旧区改造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公众生活环境的改善,而作为长时间生活在当地的人,他们对当地的了解程度比设计者要深得多,他们的意见更能切入要害,直接反应到问题的关键。由此可见,设计不应仅仅局限于政府部门和设计者的思路,更应该反映公众的需求,公众参与对设计决策有重大的影响。

3.半步桥街现状调查数据及分析

在现场调研中,我们将整条街分为四部分,每一家店铺都有特定的编号,将其名称、类型、建筑面积、建筑层数、平面/立面尺寸、建筑高度、建筑颜色、外立面材料、建筑质量、主要特征及修改意见等进行记录以及统计和分析,无法现场测量的部分则根据白纸坊街道办事处提供的白纸坊平面测绘图进行估算。

通过现场调研得出,半步桥街共有各类商铺151家,其中餐馆39家,各类理发店及服装店、百货店等商店61家,各类小型公司及事务所共16家,另有医院1家,大型商场1座,报亭、住宅、公厕、市场等共33家。大部分建筑为砖结构,外墙抹灰,少数为瓷砖。立面较为零散,除住宅楼外,大多为一层,少数二层,建筑质量较差,违章临建较多。立面多为青色或浅灰色,少数为浅黄、浅红等,部分餐馆有塑钢门窗搭建的门斗。在现场调研的同时,我们也进行了随机的居民访谈,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居民对街道现状很不满意,希望政府能够改变现状,但并未提出具体的办法及建议。

结合调查数据及民意调查,可为改造提供如下建议:改造定位,半步桥街的改造主要是为街道内居民服务,兼顾对外服务,可考虑发展餐饮业;街区内的临建,如搭建的雨棚等,要坚决拆除,对老旧建筑进行防火、抗震加固;对沿街立面重新设计整修,营造良好的街道氛围;疏通街区道路交通,停车问题需要重点解决,可考虑集中地下停车;街道缺少公共活动空间,可在路口等位置适当布置公共设施、营造居民活动的小空间。

4.半步桥街改造设计方案(部分)

图4 建议改造节点分布图 图5 景观节点意向图

图6 街道立面图(北侧)

参考文献:

【1】宋云峰 卢济威. 我国旧城中心区复兴的城市设计策略研究【D】. 中国优秀博士论文全文数据库,2006年

【2】方可. 当代北京旧城更新【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

【3】王建国. 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M】.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0年

【4】吴晨. 城市复兴中的城市设计【J】.城市规划,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