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生家庭教育感悟

小学生家庭教育感悟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生家庭教育感悟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生家庭教育感悟

小学生家庭教育感悟范文第1篇

关键词:社会新时期;小学生德育教育;推行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1

社会发展新时期,我国力争构建和谐社会,这就需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增强社会主义文明程度。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历程的必经阶段,如果将育人工作视为学校教育的"筋骨",那么,学生德育教育则成为学校教育的"精气神",缺少"精气神"的学校教育无疑是失败的。社会发展新时期,诸多国家的学校教育发生改变,我国学校教育更为重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正因如此,小学生德育教育成为当下小学学校各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而言,社会发展新时期,可以采取如下几种措施来深入推行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

一、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荀子・修身》中有言:"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道出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德育教育成为当今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刘备曾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小学生德育教育也要从点滴做起,学校可利用《小学生守则》规范学生们的日常行为,通过《品德与社会》和《品德与生活》等的学科教学来引导学生树立公民意识,依照正确的道德观念做事。现阶段,小学生德育教育中存在两种不良现象:一是有些小学生能流利背诵《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行为规范》,却不依照相关规范行事;二是有些小学生在学校表现良好,在家里及社会上却表现极差。因此,学校在推行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时要杜绝表面化与形式化,将该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将小学生德育教育视为长期任务

小学生德育教育良好的教育效果为实现对学生的"促其思、晓其理、激其情、导其行",对于众多小学学校而言,应将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视为长期任务来抓,做到坚持不懈、常抓不懈。推行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需要学校及教师的共同努力。首先是学校要长期抓好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学校是培育人才的地方,是磨练学生身心良好发展的熔炉,也是实施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基地,唯有实现综合育人的德育教育目的,学校的德育教育才是获得了真正的成功。其次是教师要长期抓好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这决定了教师在传授给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要起到德育楷模的作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落实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要认识到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与道德素养的形成是个长期的过程,教师不操之过急,做到耐心细致的引导,要做到严中有爱,不抛弃、不放弃每个学生。

三、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

众所周知,学校、家庭和社会是教育得以实施的三大支柱,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顺利施行,离不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紧密结合。主要表现为如下三个层面:

1.家庭教育

中国古代有"养不教,父之过"的名句,家长的言行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体现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现实情况是,许多家长将孩子教育视为学校及教师的事情,有些家长虽然重视家庭教育,但往往存在教育思想及教育方法上的误区。家庭教育具有无形的力量,好的家长胜过好的老师,家长应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做到言传身教,有正确的教育理念,讲究家庭教育的艺术性,做到严中有爱,使孩子获得积极正确的人生认识,为学校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2.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系统性的特征,学校教育是学生整体教育的重要一环,对小学生德育教育也起到主导作用。社会发展新时期,学校应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学生,在推行小学生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可通过模范带动、自我评价、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等活动来转变学生道德思想,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人生观;学校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通过家长会、校讯通、学校网站等诸多途径反映学生整体成长情况,真正发挥学校在该项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3.社会教育

现阶段,社会各领域的正面信息与负面信息大量存在,正面信息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引导作用,而负面信息则易于将学生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现阶段,社会环境复杂多变,诸多不利因素对学生形成巨大冲击,为了规避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社会各阶层应关注学生教育,致力于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用健康的理念引导学生,用向上的举措感化学生,使他们获得优良方面的社会教育。

四、激发小学生实施自我道德教育

通过家庭的熏陶、学校的培养和社会的磨练,学生们往往对社会新时期的道德规范有了一些体悟,形成自我道德教育的动机。成功的学校德育教育不是硬性强调小学生该具备如何的道德素养,而是引导学生用眼睛去观察,用心去体悟,发现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这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通过介绍引用古今中外具有高尚道德人物的典型事例,来使学生们认识到提高自身道德素养的要义,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自我判断与自我评价,具有提高自身道德素养的愿望;二是将生活视为学生进行自我德育教育的良师,学生应突破学校的禁锢,面向社会,在适当的契机和有益的平台下,积极主动地参与道德实践活动,如在"献爱心"活动中,学生们能够体悟到他人生活的疾苦,能够感悟他人命运的奋争,更为珍惜自己当下的生活,对他人更具同情心和爱心;三是在认识和发扬真善美的同时,学生们学会了明辨是非,更为唾弃并防范丑恶的东西,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正确的道德理念,并通过自身的行动去感染他人。

结语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良好习惯是一个人存在于神经系统中可以不断增值的道德资本,人的整个一生都将享受到这种资本的利息。"因此,在学校德育教育的有益推动下,小学生往往能够形成进行自我德育教育的良好习惯,对人形成终身的影响。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至关重要,该项工作的推行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的多重努力,也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辛勤教育与培养。

参考文献:

[1]项芳梅,朱苏伟.探析小学生德育教育新途径[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3(3).

小学生家庭教育感悟范文第2篇

一、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

通过调查显示,农村小学生的家庭教育状况不容乐观。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 父母常年在外,家庭教育空白或不全

近年来,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加,许多农村学生父母纷纷外出打工,造成家庭教育的空白或不全。在接受调查的学生家庭中有56%的学生父母双双常年在外打工,这部分学生或与祖父母一起生活,或寄养在亲戚朋友家中,由他人代为照料。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缺位及家庭教育的主要承担者自身素质太低,造成农村家庭教育空白或不全。部分留守孩子沾染上了逃学厌学、网络、电子游戏、暴力等。

2. 漠视家庭教育,缺少科学的教育方法

农村隔代抚养孩子的爷爷奶奶过分溺爱孩子,只管供给好吃的、好穿的、好玩的,而对孩子的学习则很少过问,放任自流、娇宠至极。

在被调查的100个家庭中,有些家长闲暇之余不是教育孩子,而是不避孩子忙于看电视肥皂剧、上网聊天、赌博、发微信等,给子女学习、成长带来了较为严重的直接影响。有些孩子学习不好,聊电视剧情却是“活字典”“全剧通”。在访谈中一位妇女说:“我看电视,她(这个孩子只有11岁,上四年级)作业不做也跟着看,我也没办法……”像此等家庭,教育从何而谈起?

3. 农村家长没有阅读习惯,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在当今信息量激增的社会里,让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培养学生较强的课外阅读能力已刻不容缓。而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令人担忧,因为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在家中,家长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工作之余,家长很少去阅读书籍,也较少买书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家长闲暇时,不是上网,就是打麻将、看电视。

二、提高农村学生语文素养的策略

1. 加强家长教育,让孩子有人导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社会教育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家庭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壮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的。”针对许多农村家长对教育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由学校(包括幼儿园)承担家庭教育的指导和组织工作是最为合适的。国家对此也有相应的政策支持,如国务院在《中国儿童发展纲要》提出了“重视和改进家庭教育,加强家庭教育知识的宣传和理论研究。办好各类家长学校,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保育、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知识与方法。”因而,学校利用学习场所、教育设备、图书资料等有利条件,通过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家访及开放日、家教咨询等面对面地向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还可通过家校联系册、家长学校网站、QQ群、微信、组织看家教录像等多种形式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

2. 拓宽书源渠道,让孩子有书看

(1)宣传发动,争取家长配合。“少喝一杯酒,让孩子拥有知识的海洋。”“少抽一包烟,给孩子一本好书。”“今天给孩子一本好书,明天还你美好人生。”“学好语文――三分师教好,七分靠看书。”“一个家庭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宣传入心、入脑,很多家长心甘情愿到书店为孩子选购合适的图书,到邮局为他们订阅优秀报刊,使孩子有好书、好报看。

(2)图书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我不但发动学生买书,而且要求孩子每天至少带一本好书到校与其他同学交流。图书交流既培养了孩子的阅读兴趣,而且生与生的协作、交往等能力也大大提高了。此外,每隔一段时间,由教师牵头,孩子参与,我们班主动跟学校其他班联合举办“换书看”活动。

(3)网上浏览,捡漏废弃旧书。农村家庭储书量远远满足不了孩子的阅读量。针对各个孩子的不同,我向已上了信息高速公路的同学介绍一些著名的少儿网站,如:创新作文网、读写天地、童话网、佳佳图书网、红泥巴村、书香缘……鼓励他们课外上网阅读,广采博闻,扩大阅读量。同时,我带领有兴趣上废品站淘旧书的同学去捡漏。废品站的书往往是按斤论价的,价格比书店新出的书便宜好多倍,里面内容却照样丰富多彩,不亚于新书。如《三字经》《呐喊》《日本沉没》《吹小号的天鹅》《格列佛游记》《冰心全集》以及各种早期出版的作文书,它们带给我们的惊喜不亚于新书。苏轼曾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是啊,只要是好的文章,别人读过的书旧点何妨;只要是好的书,偶尔充充破烂王,倒也其乐融融。

3. 立足农村生活,让孩子有话说

语文,源自生活。口语交际是现实生活的需要。由于农村人际关系良好,相互间不太设防,家里的鸡鸭、猫狗自由出入。小孩子也常串东家走西家,自由自在。所以农村孩子虽然见大世面不多,但与人交往却不少,农村生活为孩子搭设了良好的口语实践的平台。结合农村孩子词汇量贫乏(限指方言外的语言),我们除了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要求孩子用普通话交流,而且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用学过的词语表达农村生活,甚至创设情境让孩子乐说、想说、会说。网络中贴近农村好的口语片断、视频甚至远在他方的网友,都可供农村孩子揣摩、模仿、学习……我常常创设情感画面,使学生积极主动融入角色。如教《找春天》一课,上课伊始,我先利用网络找到具有鲜明图画、生动活泼的课文情境朗读软件,让孩子闭着眼睛美美倾听课文朗读N遍(以孩子要求为准),再把软件中的声音隐去,让孩子观看播过的无声视频,并衬上流水潺潺、百鸟欢歌、花红柳绿、绿草如茵的背景……课堂上将农村生活情境再现给学生,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教师适时地要求学生复述刚才的画面,活学活用课文朗读中的优美词语。这样的“揣一揣,模一模,学一学”的教法,既减缓了农村孩子口语表达的难度,也使口语交际任务更有实际意义。

4. 亲近乡土文化,让孩子有料写

农村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既有优美如画的田园风光,又有恬静闲适的农家生活情趣。自然资源、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民间传说……这些都可以作为孩子习作的素材。如孩子从小就目睹父母干农活、做家务:如播种、插秧、耕耘、收割、种菜、施肥、浇水、治虫;采摘蔬菜、水果……养猪、喂鸡、放羊……孩子稍大就跟着父母学着做,再大点的孩子理所当然成了父母的帮手。农村孩子的劳动实践,让孩子真正置身于现实生活环境中,只要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去观察、收集、分析、利用,就能使学生深入了解家乡,感悟淳朴的乡情,受到乡土文化的熏陶。平时,我们通过访农户、读农谚、问农时、干农活、学农艺等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在浓浓的“农”字氛围中,感受和表达实实在在的农村生活。从农村生活中撷取写作素材,写出的文章“接地气”、动人。如“中午,几只小螃蟹在热得发烫的沙滩上比赛吹泡泡。噗噜噗噜,噗噜噗噜……”通过一系列的实践,学生习作时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

小学生家庭教育感悟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生 社会责任感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1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类的素质在不断提高,文明程度也在不断上升,任何一个社会化的事业单位都会有对人品的要求和有责任心。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形成主要是在青少年时期,因此提升我国国民素质、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必须从基础教育抓起。在小学阶段,该通过学习各门知识和开展各种活动,净化学生的心灵,学习古今中外杰出人物,为他人的利益付出自己的心血,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而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我从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原因、培养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途径及方法两方面谈谈我的观点。

一、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原因

通过我当班主任工作和担任校长以来对小学生的观察,我发现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不断弱化,并且产生一种危机感,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家庭责任感弱化。调查显示,一半多的孩子在家不愿意或者没有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对家长的疼爱关怀熟视无睹,觉得理所当然;对父母的辛苦漠不关心。甚至有的孩子埋怨父母给自己创造的家庭条件太差,对父母心存怨恨。对家庭没有责任感,只知道享受和索取,不知道奉献。其次,自我责任感弱化。一些孩子胸无大志,不把学习放在心上。在社会责任感方面,重视权利的享受,忽视义务的履行。总是苛求别人、苛求社会,在自身履行义务方面避之不谈。再次,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责任感弱化。很多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从“我”出发,重视个人利益,轻视集体利益,对社会缺乏主人翁精神。经过调查我发现,有一大半的孩子不但没能承担起社会的责任,连最起码的社会责任感意识都没有。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从身心特点方面看,小学生处于半成熟状态,他们渴求仗义、友谊,有一种强烈的自主要求,喜欢冒险,对世界很好奇。他们处于一种幼稚、幻想、冲动的意识状态。由于一些小学生不注中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不能从教材中吸取,使他们不求上进,不思进取,过分讲究吃喝玩乐等。从家庭方面看,家庭环境塑造了小学生的“自我为中心”意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全人格起着重要作用。如今,大部分家长只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习状况,而将孩子应该独立完成的事情都包办代替,孩子犯了错也舍不得教育。特别是农村孩子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隔代教育,很多家长思想落后,更是娇生惯养。因此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很难在家庭教育中形成。从社会方面来看,市场化、网络化、全球化、信息化影响了小学生的判断意识。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有悖于传统社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价值观不断暴露并且滋生蔓延。这些都是导致小学生社会责任感淡薄的根源。从学校方面看,学校道德教育不断弱化。学校的责任是教书育人,育人是重中之重。学校的道德教育对小学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很多老师感到无奈。在学校重视学生成绩,不注重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所以学校的道德教育缺失了,则能使学生全面发展呢?

二、培养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途径及方法

第一,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我认为感恩教育首先要从感恩父母开始。“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他不仅告诉我们受恩于人切勿忘记感恩,还告诫后人要懂得知恩、感恩、施恩。是一个社会最基本、最淳朴的社会道德准则。学校可以搜集一些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案列、影片,让学生感悟亲人之间的爱,同时改变他们对父母的付出是天经义的错误观念;其次,经常在班级、校园举办一些图片展、讲座、论坛,和周围发生的一些感人的语言、事迹,在校园进行宣传和学习;再次,班主任可设置一些情景,让学生互扮角色,体会不同角色的酸甜苦辣;最后在实践中不断强化学生的感恩行为,不断肯定他们的感恩行为,无论感恩事情的大小。使他们明白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长大才会有健全的人格,才会懂得感恩。我们要不断鼓励学生将感恩转化为勤奋学习,坚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理想。并将个人理想转化为实际行动,在生活中学会理解、宽容、关爱他人。

第二,良好习惯的培养。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就必须重视个人的实践活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把“责知、责情、责意”变成“责行”。才能扭转学生的学习态度及为人处世的行为。那么怎样养成小学生的良好习惯呢?首先,家长、朋友、老师应该从各方面给与正确的引导,这样有利于学生有信心,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家长不要溺爱孩子,该孩子做的事情就应该让孩子承担相应的责任,在班级轮流值日,同时学校还制定相应的家务劳动制度,家长在家适当安排,这样不仅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过程,还养成勤动手的习惯。其次,老师可以安排学生每天写日记,不仅可以记住美丽的一天,而且还能养成对真善美的体会。再次,严格要求学生见到老师、长辈、朋友要问好,见到伤害他人的行为要举报,这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还让学生多了一份尊敬,见义勇为,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价值所在。

第三,培养小学生的人格魅力。《礼记・中庸》中说:“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独强调了道德主体内心信念的作用,也体现了严格要求自己的道德自律精神。【1】所以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中,对他们人格魅力的提高是必须的,学生本人要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要不断进行自我反省,不断改正自己缺点,不断提高自己人格魅力,这样才会对外界事物心存真善美的看法,这样才能通过对自己的自我认识、自我反省、自我认同、自我修正、自我提高中,领略人生的真谛,这样不仅塑造了学生完整的人格魅力,同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通过这些活动,学校在德育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中培养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责任是公民素质的基石,是人格素质的核心,社会责任感教育是全民的重点。目前,我国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状况令人担忧,对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迫在眉睫。我认为学校和家庭教育最为重要,因此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举足轻重,对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应该从小抓起;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至关重要的地方,在抓学习成绩的同时,更要重视社会责任男的培养。这样才能培养起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相信只要我们全社会都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祖国的未来一定更美好!

小学生家庭教育感悟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农村小学生命教育 德育实践活动 校园文化建设 专题教育活动 家校联系

近年来,青少年采用过激形式对待自己和他人的事件一直呈上升趋势,已成为我国青少年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特别是在农村,留守儿童都是由祖父祖母监管,老人们知识有限,加上隔代教育,造成农村学生家庭教育缺失,容易出现问题。因此,对农村小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刻不容缓,是当务之急。

一、抓好德育实践活动,为健康人格奠基

实施生命教育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学校充分发挥少先队活动的优势,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体验活动,寓生命教育于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生命的意义,提高对生命的认识。

通过祭扫烈士墓、参观叶飞将军故居、泉州华侨革命历史纪念馆等,学习革命先辈的英勇故事,了解她们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原因,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珍惜目前拥有的幸福生活。

通过举办“遵纪守法、珍爱生命”法制报告会、“防震减灾疏散演练”、“法律知识进校园”等活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耐挫教育、人生理想教育,健全人格,让孩子们的生命更有活力,更具光彩。通过学雷锋活动、开展庆六一文艺汇演、元旦体育竞技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中,学会欣赏、学会生存,懂得感恩、懂得奉献,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为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奠定坚实基础。

二、利用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学科渗透

学校重视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把课堂教学作为生命教育的主渠道。在教学践中加以渗透,让学生在学科知识的学习活动中得到生命教育的熏陶。如语文教学借助课文中人物的形象,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科学教学通过让学生观察生命体,了解生命的形成,感受生命力量的伟大;品德学科教学让学生收集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照片,说说父母在自己成长道路上所付出的艰辛,从生动活泼的故事中明白事理,并得到情感体验。

三、落实校园文化建设,创造和谐的育人环境

校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创造和谐、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可以让学生了解生命现象、感悟生命价值、实现生命关照、绽放生命精彩,做到寓生命教育于校园文化中,促进师生和谐发展。学校做到让每一面墙壁都能传达对生命的尊重,每一棵小草都会激发师生对生命的热爱。学校的橱窗、画廊里布置着学生的绘画、手工制作、书法等作品,张贴各类活动的剪影,并定期更换,它成了学生展示特长的一个舞台;墙壁上的名人名言言简意赅,发人深省;楼梯、过道里那一句句温馨的提示,既是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一种暗示和提醒,又是对学生生命关怀的体现。总之,做到以人为本,育人为先,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和谐的家园。

四、开展专题教育活动,深化生命教育的落实

开展心理教育、安全教育等专题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对生命教育的认识。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多,学校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选择教育的时间、内容、方法,以疏导学生遇到的困惑,丰富学生的认识,提高他们处理困难的能力。

(一)建立“心理咨询信箱”,开辟“知心朋友热线”。

学校建立“心理咨询信箱”,开辟“知心朋友热线”。学生把自己所有的心里话都说出来,让心理咨询人或老师了解情况适时疏导,帮助他们解决心中烦恼。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和朋友交谈、写日记等方式自我宣泄。

(二)加强安全教育,让学生学会珍惜生命。

开展针对小学生育特点安全的教育,增强安全教育效果。

1.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小学生缺乏安全意识,喜欢模仿,容易受到影响,学校应抓住适当契机,从细节入手,挖掘安全教育的材料。学校里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五年级的一位男同学在课间时与同学玩耍,模仿电视上的“大侠”对同学拳打脚踢,结果一个“无敌鸳鸯腿”就把同学踢进医院。结合这件事学校开展“课间安全我来说”的主题班会,让学生讨论。结果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剖析自己日常不安全的行为。安全隐患不可根除,我们要做的是防患于未然,让学生认识到位,提高防范意识。

2.提高学生的自护能力。体验是学生发展能力、形成技能的最好途径。学生通过情境体验进一步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主动学习安全知识。如学校开展消防安全教育演练活动的同时让学生学习如何报警、逃生、使用灭火器,向学生传授消防安全防范常识,提高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及逃生自救能力。又如在班会课上引导学生学会对陌生人的来访、流鼻血等,教会学生自我保护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使之有足够的能力和勇气沉着应对突发事件。

五、做好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

小学生家庭教育感悟范文第5篇

(一)学校教育的和谐发展需要学生礼仪习惯的培养。

如今学校文化建设的和谐发展过程中,学生文明礼仪培养已经成为了重要学校重要教育内容。目前,学校已经成为了“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基地。在一些前期的礼仪习惯培养中,虽然在学科中已加强了礼仪教育的渗透,但是这些做法都是零散的,不能使之系统化,因而我立足学生本位开展培养小学生文明礼仪的策略研究,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我校培养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方法和途径,而且对养成学生文明习惯、提高学生文明素养,以此辐射家庭,带动社会,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需要学校礼仪习惯的培养。

学生家长文化学历低下,道德修养也不尽人意。学校地处城郊结合地,不少学生耳濡目染的是粗言秽语,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还有些家庭教育中,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文明礼仪教育相对薄弱。学生的文明礼仪修养与现代文明社会的要求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现象。家庭教育的严重失衡对学校培养文明礼仪习惯有强烈需求。

二、培养小学生良好文明礼仪的策略

(一)开发学生文明礼仪读本

首先以礼仪教育作为切入点,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我编写了《礼仪校本课程读本》,低、中、高年级各一册,每册都分为四个篇章,分别为:知识篇、经典篇、感悟篇、体验篇,知识篇内容按低中高的序列分别为:校园生活礼仪、家庭生活礼仪、社会生活礼仪,让孩子在学习校园礼仪的基础上,延伸至学习家庭礼仪,集会礼仪,场所礼仪等,使之形成一定的礼仪素养;经典篇中引入了论语中的小故事,比如:《敬孝之礼》《处事之礼》《励志之礼》《君子之礼》等,让孩子在故事中明理。感悟篇中,通过生活中中外小故事,让孩子去领悟故事中多蕴含的礼仪素养。在体验篇中引入一些综合实践活动的元素,如“元宵节”“中秋节”等节日活动设计入手,例如重阳节,让高年级学生自主设计了感恩系列活动,他们有的来到敬老院,看望老人,为他们唱歌,讲故事,幷送上自己设计的节日卡,表示慰问;有的给自己的爷爷奶奶送去温情的祝福;有的给周围的邻居奶奶做好事,义务打扫卫生......把所学的礼仪融进生活中,礼仪素养真正地内化到了每一个孩子的心田,化为了这充满情意的行动中。整个读本知识连贯,融会贯通,系统介绍礼仪知识,具有丰富性、可读性、可视性和故事性。使学生在快乐中,从小树立文明意识,成为有德性、会学习,会合作,身心健康的小公民。

(二)有效课堂培养学生礼仪习惯。

为了培养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开发了一系列的读本后,着力探索了礼仪有效课堂模式。低年级的教学我从孩子的身边礼仪作为切入点,通过孩子喜欢的喜闻乐见动画故事进行引入,注重培养孩子的校园礼仪,当学生明白浅显礼仪知识后,又以读本为载体,设计活动。让学生参与到礼仪小活动中去演一演,亲自去体验角色,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了礼仪知识。让礼仪内化成学生的一种行为习惯。中年级的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一些比较有哲理的故事入手,也或许拍摄一段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这些不文明的行为都是学生平时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我精心设计切入点,适时点拨,激发学生讨论,引领学生辨析发表自己的见解,大胆质疑。从而内化成行为。高年级教学中,我常常让学生根据社会上的一些现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自主设计谈论活动,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自己文明礼仪的支点,提出自我看法,进行辨析,学习,从而生成新的感性空间,而内化成学生个人的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教养良知等精神内涵。更加懂得学习礼仪是尊重他人,与人友善,表里如一,内外一致的精髓。

在实践过程中发现,文明礼仪的教育仅仅依靠礼仪课堂是不够的。我还发掘学科教育资源,结合各学科特点把握礼仪渗透契机。

三、开展多元活动,深化礼仪教育

为了深化礼仪教育的思想,深入培养小学生文明礼仪的策略研究,我开展了一系列文明礼仪实践活动。

1、开展每周一星的评选活动 这项活动促进了学生在礼仪认知、礼仪情感等方面的不断提高。

2、举行“礼仪之星”报告会 “礼仪在我心,文明伴我行”、“精彩人生,文明先行”的“礼仪之星”报告会。这两场报告会激起了学生学习文明礼仪的热情,为学生在日常行为中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组织开展“感恩”主题系列活动 如:结合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传统节日开展亲情礼仪教育活动;结合教师节开展师生情礼仪教育活动。通过诗歌朗诵、小品、制作贺卡、讲故事等,向父母、向老师表达最真挚的祝福。

4、创设礼仪讲坛、开展知识竞赛 通过礼仪讲坛、礼仪知识竞赛等活动,把“知荣辱、重礼仪、讲文明”的风尚植入学生心田,让学生的道德认识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5、启动“礼仪志愿者”行动 今年评选出了20名礼仪志愿者活跃在校园里,开展同伴礼仪帮教,形成全校园的礼仪之风。

6、举行感恩教育报告会 学校邀请一中的一位心理老师来我校做“学会感恩与爱同行”报告会,报告会还邀请家长参加,共同提高共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