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退休老干部事迹材料

退休老干部事迹材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退休老干部事迹材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退休老干部事迹材料

退休老干部事迹材料范文第1篇

——刘桥一矿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近年来,刘桥一矿关工委在矿重视支持和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始终把关心下一代工作放在首位来抓,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富有创新的工作措施切实抓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充分发挥了关工委在矿区的职能作用。

组织健全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多年来,刘桥一矿关工委高度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清醒认识到关心下一代工作必须要做到机构健全、制度完善、人员落实。多次召开座谈会议研究部署关心下一代工作,同时经矿领导研究决定建立充实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员,矿党政主要领导担任名誉主任、常务副主任由退休老干部郁光奎担任、双退支部书记栗志田、主任李洪军、退休老干部沙吉祥、张天乐和杜长利共同担任副主任,同时吸纳了政工部门负责人和退休老干部等11人为关工委委员,形成了从上到下,层层有组织、层层有人抓的局面,确保了工作的有效开展。并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解决了关工委开展各项活动所需经费,落实了办公地点,办公地点下设在双退办,做到了人员、经费、场地“三落实”,为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同时为使关心下一代工作有序运行,每年年初都定期召开关心下一代工作座谈会,对去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对今年的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实际行动谱写动人乐章

刘桥一矿关工委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关爱下一代、重视下一代”的工作理念,把工作转化为实际行动,结合自身优势,不断加大创新形式,充分发动周边员工,扩大队伍,让更多的人员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组织和大力支持做好资助、关爱和培养下一代工作。

一、默默奉献,从经济上资助下一代

二、拳拳在念,从生活上关心下一代

目前大多数少年儿童都处在读书的黄金时期,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交不起学杂费用,处于辍学状态。为了帮助贫困家庭儿童解决学费问题,切实体现从生活上关心下一代,刘桥一矿关工委成员以直接资助和发动社会力量共同资助等方式,在每年的六一儿童节、五四青年节、国庆节和大学生录取等节日活动中开展“献爱心助学”活动,亲自到会到场将慰问金、慰问品、奖金以及奖品发放给贫困青少年,以此来帮助他们解决学费的问题,同时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同时,刘桥一矿关工委还经常召开有家长、学生参加的座谈会,交流学习经验,总结学习情况,了解青少年近期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及时解决他们遇到的各种困难,努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一致称赞。

在对待关心矿青年职工上,刘桥一矿关工委组织聘请原矿总工程师郁光奎、副总工程师武振华两位退休老干部定期到职教科为青年职工上课,将他们几十年积累的技术和经验传授给青年职工,同时就青年职工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一一解答,搞好技术上传、帮、带。如今昔日的毛头小伙子已经变成矿上的技术骨干了。

三、耿耿丹心,从政治上培养下一代

刘桥一矿关工委坚持以组织建设为载体,面向广大青少年,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科普教育讲座,切实加强对青少年政治上的培养。一是借助离退休老同志信仰坚定、经验丰富、德高望重、具有很强的人格魅力,做教育青少年工作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这一优势,把有条件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老同志尽可能多地动员出来,加入到关心下一代的工作行列。至目前为止,己吸纳10余名老同志投入到关工队伍中,从而形成了一支相对稳定的关心下一代骨干队伍。同时组织有一定宣讲能力的离退休老党员、老干部,建立爱国主义教育报告员、校外辅导员、法律教育宣传员,以开展主旋律教育活动为契机,到学校与同学们座谈,充分发挥他们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上的余热。如邀请老八路张士科、全国劳动模范吴殿海、时永生三位同志定期到学校给青少年讲革命战争时期不怕牺牲、英勇作战的战斗故事,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艰苦奋斗、不计名利得失、发奋工作的光荣传统,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教育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拼

搏奉献精神的教育,培养青少年爱党、爱国、爱学习、爱劳动、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自这支队伍成立以来,共做报告10余次,受教育青少年已达万人次。学校老师一致反映说:“自听了光荣传统等教育课后,课堂纪律好了,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比学、赶、帮、超的气氛浓了,学生中努力学习向上的人多了,真是光荣传统教育好。”同学都反映非常喜欢听这些故事,这样内容的报告听后觉得能催人奋进,好像有使不完的劲似的。二是每逢清明节积极配合教师组织学生到革命烈士陵园扫墓,缅怀为革命而牺牲的先烈们。进一步使同学们受到革命传统的教育,增强同学们的爱国精神,使他们更加珍惜现在的学习环境来之不易。三是配合学校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由离退休老干部任校外辅导员,每年定期组织离退休老干部深入学校作法制报告,采用以案说法,剖析犯罪原因,引导学生勤奋学习、立志成才,深受师生及家长的欢迎,共作报告10余场,青少年受教育率达100%。

与时俱进扬起明日之帆

退休老干部事迹材料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视专题节目 情感

近些年,伴随着电视发展、改革的脚步,各种情感类的电视专题栏目应运而生,越办越热,令广大电视观众耳目一新。在这些电视栏目中,有的以讲述情感事件为主,如江苏卫视的《人间》,贵州卫视的《人生》等,有的以展示人物的精神情感内涵为主,如中央一套的《身边的感动》、江西卫视的《井冈先锋》等。今天,笔者在这里着重谈一谈后者,即以传播人物精神情感为主题的电视专题节目的创作。

笔者是一名来自地方台的电视人,从业15年,一直从事新闻类、人文类电视专题的采编、策划工作。5年前,开始担任情感类人物专栏的制片人及主力编导,几年来,先后有多部人物专题节目获得省级一、二、三等奖。现将自己一点初浅的创作心得说出来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提高。

一、采访前的准备

采访前应通过电话等方式,对人物的事迹材料进行细致地了解、核实,尤其要对关系到人物精神闪光点的某些细节予以验证。接下来,根据所掌握的人物资料,拟定出采访的大致提纲,包括典型事例的筛选、需要采访哪些相关人、哪些重要的场景需要模拟(因为人物的大多数事迹都是过去发生的)等等。

二、采访中的细节把握

人物专题的拍摄采访,细节的发现和抓取是对编导、摄像等主创人员的考验,也是传达人物精神、魅力的制胜法宝。说到细节,主要包括人物特定表情、眼神、手势、动作,能生动展现人物精神品质的相关物件,以及典型事例中的一些微小细节行为等等。打个比方说,在表现一个失去双手的残疾少年,面对逆境始终乐观向上、自强自立的精神形象时,镜头应注意多抓取他用双脚代替手进行生活、学习、写字的特写镜头,包括他坚定自信的眼神的特写,如果脸上有汗,也要做特写处理,这样一组画面下来,视觉冲击力强,而且富有感染力。在笔者曾经做过的一期节目中,有一位十分敬业、铁面无私的交警,在采访中,笔者留意到这样一个细节,为了抵制别人说情、找关系,他在执法期间,手机始终是关机的,而这并不是单位的要求。一部关机的手机,让这位交警铁面无私的形象变得生动而具体,让人印象深刻。笔者还采访过这样一位老干部,退休之后从城市来到农村,十多年来为大山里的贫困学子四处募集学费,先后让几百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考上大学,募集到的资金在百万元以上。在采访中,笔者就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每次外出募捐,老人吃的是方便面,坐的是公交车,住的是10元钱一晚的最便宜的旅馆,巨大的反差对比之下,老人无私、博爱的高尚情怀和形象赫然而立,让人感动、难忘。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因为细节具体、真实而且生活化,让一个个人物变得可亲、可敬、高大起来。

三、现场声与同期声的巧用

现场声与同期声在电视专题中,是节目真实性和感染力的关键所在,而对于人物专题来说,更是点睛之笔。现场声,主要包括人物所处空间环境的自然声响(如风雨声、鸟叫声、车流声等)、人物的行为动作发出的声音(如洗东西、划桨、打鼓的声音等)以及相关的真实场景中人物的交流对话声。现场声的适当运用,能增强节目的真实性和生活化,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电视声画语言的内涵也会更加丰富饱满。比如,在拍一个山区老人多年义务为村民修路的人物专题时,如果能将山区的寂静与清脆的鸟鸣声、老人修路挖土、挑框、平整路面等现场声很好地表现出来,就会让观众觉得真实可信,画面语言生动传神,增强可视性。另外,现场声的巧妙点缀,有时也会让节目内容的过渡转换更为自然顺畅。同样以这位修路老人的拍摄为例,比如要从老人修路的现场转换到介绍老人平时生活的简朴,中间的过渡如果通过一组老人的生活现场镜头来完成,既不显得突兀,又能起到舒缓节目节奏的叙事效果。

同期声,通常指的是人物采访的现场声。同期声的运用,应遵循言简意赅、符合人物身份特点的原则,好的同期声的穿插运用,能让节目观点内容得到验证、升华,有画龙点睛之效。作为人物专题,要让主人翁的精神境界和高大形象立起来,同期声的巧用十分关键。如何运用,笔者觉得首先要选择合适的被采访对象,采访对象应是典型事例中的当事人、亲历者,有一定的表达能力和思想者优先选择,另外选择采访对象时,应注意其身份的多样性和多层面,这样可以让采访的声音更全面、富有由浅及深的层次变化,增加说服力;其次,在同期声的筛选运用上,主人翁说的内容应侧重于行为背后的思想情感活动,即为什么要这么做?当时的内心想法是什么?而对于其他的知情者、亲历者的同期声,应注重围绕主人翁的典型事例,讲述印象最深的一些重要细节部分同时表明自己的真实感受、看法。这样,就能让同期声起到应有的点睛功效,使得节目主题和人物形象不断得到凸显、升华。

四、后期制作的精细化

后期制作,作为节目生产线上的最后一道流程,是加工、组合、修饰的一门艺术,关系到节目的整体形象和传播效果。在制作上,情感类人物专题在节目叙事节奏总体上应较新闻类专题舒缓一些,无论是配音还是画面的过渡上都是如此。另外,在回忆过去发生的一些场景和事例时,应对相关的空镜头和模拟场景做黑白化、老电影或者虚化等特效处理,给人一种时空变换的历史感和真实感。人物专题,还应适当地运用好慢镜头,在展现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某种高尚的精神品格时,慢镜头通过把人物的眼神、行为动作放慢细化,从而达到放大画面情绪、增强视觉感染力的效果。另外,应选好背景音乐。音乐的选择,应紧扣节目的情绪色彩,紧张、欢快、平静抑或幽怨、悲凉,在节目情绪较为突出的部分段落适当予以点缀铺垫,会为节目增色添彩、富于层次变化和艺术表现力。

以上几点只是笔者个人多年来的一点粗浅的创作体会。当然,情感类电视人物专题的创作还有更多的环节和问题值得探讨,希望笔者的这块砖,能引发更多同行、高人的真知酌“玉”,有了大家的思考和实践,电视人物专题栏目、节目就会不断焕发新生、百花齐放、精彩银屏,丰富广大观众的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