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乡环卫一体化改革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目前农村垃圾和粪便处理现状
(一)垃圾处理现状
1.*市现有250个行政村,农村常住人口约55万,农村外来流动人口约20万,按每人每天产生生活垃圾为0.7公斤计算,*市农村每天就产生生活垃圾约为525吨,全年生活垃圾约为18.9万余吨,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工业垃圾和建筑垃圾。
2.全市农村垃圾从成分上来看,主要为塑料、纤维、废纸、玻璃、厨房垃圾等。
3.目前农村垃圾的处置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一是少数村(主要是省级卫生村)自己选择简易垃圾填埋场所就地填埋,处置的主要方式为集中堆放和无防渗层的简单填埋,这些村解决了约10%的农村垃圾;二是大部分农村垃圾都是随地堆放,主要倾到地点是“六边”:路边、河边、村边、田边、塘边、屋边;三是部分农村企业的工业废弃物随意倾到在工厂企业的附近。
(二)粪便处理现状
1.目前我市粪便出路基本以家庭户厕、公厕化粪池、三格式倒粪池贮存,满溢后自然渗透排放为主,由于部分化(贮)粪池的建造未按无害化要求(三格式)建造,原先建造的化粪池部分是二格式或一格式,因此未经真正的无害化处理而直接排放到河里和田里,虽然2007年底我市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7.34%,但目前还存有少量露天粪缸,部分粪便还得不到无害化处理。
2.近几年来农村养殖业的无序管理造成的污染也比较严重。一方面养殖户的环保意识较差,畜禽粪尿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到河里或堆放在路旁污染环境;另一方面大多数养殖户缺乏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的措施,要用先进的无害化方法处理,成本较高,养殖户难以承受。
(三)农村生活垃圾处置工作严重滞后
虽然我市城市管理局制定了环境卫生专业规划,但在管理职能上没有延伸,规划的制定上对乡镇的环境卫生专业不是编的很细致和深透。按照省里的要求,在农村垃圾的运转处理上,应实行城乡一体化,即:组保洁,村收集,镇压缩、运转,市统一填埋或焚烧;由于我市垃圾焚烧发电厂和垃圾收运体系去年才正式启动,待正式运行还有些时日。目前,我市农村垃圾处理处于各自为战的状况,一些行政村垃圾根本没有出路,部分乡镇的垃圾出路已成问题。
由于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城乡环卫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影响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目前,我市除*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理的生活垃圾达到无害化要求外,当前农村垃圾处理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集镇所在地和少数村庄的垃圾,在当地政府的努力下,被收集后运到由当地政府建设的垃圾堆放场,这方面处理的垃圾仅占农村垃圾总数的50%左右。二是大部分农村垃圾仍处于乱倾倒状态,垃圾一般散落于公路边、河边、村边、池塘边,严重污染了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严重威胁着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
二、推进城乡环卫垃圾处理一体化的几点应对措施
(一)建立健全工作网络。推进城乡环卫垃圾处理一体化,需要一个健全的工作网络。市、镇两级必须加强领导,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专门负责该项工作的组织、协调,把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工作目标和考核内容。理顺城乡管理体制,实行市、镇、村三位一体的三级环卫管理体制,分级负责城乡生活垃圾的清扫、收集、运输、处理,打破城乡环卫管理二元结构,走村收集、镇中转、市集中处理的一体化之路,逐步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网络,实现长效管理。
(二)积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要把优化整合各方面资源,发挥各方面优势,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作为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开展的重要保证。充分利用农村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意义,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组织文艺宣传队,采取群众喜闻乐见、通谷易懂的形式,进行巡回演出,引导广大群众克服与现代文明不相适应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俗。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改变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激发群众参与环卫一体化工作的自觉性。
(三)构建完善工作机制。一是投入保障机制。农村垃圾收集处理经费按照“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市里补一点、镇里贴一点、村(户)和企事业单位出一点”的办法筹集。各村委会负责垃圾收集点建设和垃圾收集清运,各镇负责辖区内垃圾中转站建设,设备、配套车辆以及生活垃圾运到中转站后的清运、处理等。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对建成村级垃圾收集点的行政村,经验收合格后,市、镇实行以奖代补。二是运行管理机制。主要是加强镇垃圾收集清运管理。各镇要制订出台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建立垃圾清扫、收集、转运保洁管理责任制,以村为单位,做到定人员、定任务、定报酬,不留空白。三是督查考核机制。制订城乡环卫一体化考核办法,分解落实工作任务,并将其纳入年度考核内容。充分发挥各级组织、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的作用,使督查呈现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特点。针对重点部位、薄弱环节开展经常性的督查,及时通报工作开展情况。各新闻媒体在加强动态报道、典型宣传的同时,对各地存在的问题进行曝光,从而营造强大的舆论氛围。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省委区域发展战略和市委“重创双辽”战略及双辽市经济开发区增容扩区的重要一年,更是我市城乡建设事业推进的关键一年。城乡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作必须按照“中心拓展,两区并进,拉开框架,基础先行,园区共建,整体推进”的城镇发展思路,着力塑造城镇特色,完善城镇功能,强化城镇管理,实现乡村城镇化、城市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的建设目标,促进全县城乡建设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推进城乡一体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双辽作为全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市,必须先行先试,主动探索,统筹抓好城乡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力争率先在全省实现城乡一体化,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一、 统筹城乡建设,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
加快建设城乡一体的交通网。加快推进双辽市境内高速、城市道路、铁路客货运站等重大交通基础项目的前期准备和建设工作。加强303国道、大广高速、市内公路改造升级和市内干线公路、通村公路建设,消除“断头路”,建成“达标路”,形成畅通便捷的城乡交通网。
加快建设城乡一体的供水网。以城区主管网延伸和建设中心水厂为主要模式,建设城乡对接的供水管网,力争3年内全面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加快建设城乡一体的供气网。加快辽南街工商村天然气工程、液化气站建设,积极推进城市天然气向周边镇和村庄延伸,大力发展户用沼气和集中供沼气。加快建设城乡一体的供电网。积极争取启动热电联产项目建设,加快改造升级一批乡镇输变电工程,加快推进农村产业基地电网工程和农村公共照明工程建设,实现城乡供电同网同价同保障。加快建设城乡一体的生态网。完成城区污水处理二期工程,加快推进乡镇污水处理试点工程,加强重点水污染流域综合整治,深入开展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墓园集中管理”,着力改善城乡环境,打造生态双辽。加快建设城乡一体的信息网。加快推进电话、电视、宽带网三网向农村延伸,加快城乡数字电视一体化建设,以城乡信息化带动城乡一体化。
二、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优化资源配置,切实改善人居环境
在2012年实施“方便农民五件实事”工程的基础上,今年全面铺开剩余17个村庄的实施工作。全力推进农村环境卫生美化工程。5月份,我市投资100余万元实施镇容镇貌美化工程,在303、304国道沿线对行道树进行了补植补栽,对村内残垣断壁进行了修葺粉刷,对街巷垃圾进行了集中清运。6月份,随着农村环境卫生清洁工程的实施,组建了信义镇环卫处,招聘管理人员3名,同时,划定了清扫区域,启动了环卫工人招聘工作,为创建省级卫生乡镇提供了财力保障。三是积极实施住房条件改善工程。为改善农民居住条件,争取危房改造资金200余万元,在双山、东明两个行政村实施整村改造任务,目前已完成工程总量的75%;在跃进村为贫困户新建住房45处,并争取残联资金41.5万元,改善残疾人居住条件18处。
创新投融资机制,破解“钱从哪里来”的难题。建立稳定增长的财政支农投入机制,确保农业基建投资保持在较高水平。建立项目整合投入机制,对涉农项目资金统一规划,整体配套,集中使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建立市场融资机制,对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可开发经营的土地、资产、资源,采取市场的办法引进工商资本投入。建立村级稳定的可持续投入机制,坚持走以地生财、盘活资产、服务创收的路子,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建立农民自主投入机制,通过产业增收、示范引导、项目带动和政策激励,引导农民投资投劳,共建家园。
三、抓管理,在理顺体制机制上求突破
一是理顺管理体制。针对管理工作中多头执法的问题,科学调整和划分城市管理部门职责范围,建立城乡一体、上下垂直的管理网络。同时,认真落实区域管理、“门前三包”、定点巡查和部门协作制度,整合执法、综治和环卫等城市管护人员,以小组为单位对县城主要街道和路段实行包干管理责任制,做到全天候、精细化管理。二是加大违法建设查处力度。实行违法建设的动态化管理和“零报告”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报告,依法处理,有效遏制违法建设的蔓延势头。三是建成“数字城管”信息平台,加强对公共设施、市容环境、交通安全和社会治安的科学监管,实现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化管理。四是实施“四化”工程。扩大城市绿化面积,实施城市景观亮化工程,抓好主要街区、马路市场及城郊结合部环境卫生整治,同时,挖掘榆中文化底蕴,建造一批富有深厚文化内涵、独具魅力的城市地标性建筑和公园、广场。
四、统筹城乡管理,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
以公共财政为牵引,推进城乡社会事业均衡发展。逐步提高公共财政对社会事业和“三农”发展投入的总量和比例,保障和推动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大力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全面推进“学区制、一校制、联校制”改革,促进教师在城乡、强弱学校之间有序流动,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入推进基本药物供应保障制度改革,加快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建设,加快甲等镇卫生院和甲级村卫生室建设步伐,不断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城乡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体育健身工程,增强先进文化体育向农村的辐射力。
一、统筹城乡规划,发挥规划引领作用。
按照“统一规划、组团建城、配套先行、产业互动”的总体要求,加强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研究,深化县城各类规划编制,加强对产业园区、集镇规划编制指导调控,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体系。一是做好全县总规修编准备工作,运用县城航拍地形图测绘成果,重点开展城乡规划建设热点问题、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用地布局研究,全面做好总规修编各项准备工作。二是加快民生保障性规划的编制深化工作,认真做好廉租房、经适房、产权调换房等保障性用房选址,落实社区用房、幼儿园布点规划内容;2月底前完成停车、绿地、环卫专项规划修编和深化工作,5月底前完成抗震防灾专规编制;加快县城农贸市场改造规划编制,进一步提升城市公共服务能力。三是加强景观设计工作,继续深化“双湖、双河”滨水地区景观设计,开展生态湿地、空间利用和文化元素研究,4月底前完成1个200亩水乡园林特色的生态示范小区规划编制,进一步引领住宅建设潮流,提升城市景观品质。四是推进城南新区建设规划,深化财富广场、110指挥中心和城南医院周边地块城市设计,加快城市规划展览馆、人武部建筑方案编制进度,3月底前初步完成方案,为城市空间的拓展提供有力保障。五是做好老城区改造规划设计工作,按照“一年拆迁零过渡、二年小区不进水、三年雨污全分流、四年整治全到位”的要求,深化西塘河东侧原公安局周边地块规划编制,科学规划明星路、汇文中路两侧地块建设改造范围,加快推进旧城改造步伐。六是加快集镇规划建设,3月份完成试点镇村规划编制和东乔村修建性详规、梅苏村农家酒店的深化设计,4月底前完成24个农村新型社区规划编制,指导各镇上半年完成总规修编、年底前完成控规及重点地段规划编制,6月底前完成上冈镇总规和新镇区城市设计、庆丰镇北部城市设计修编、评审和报批工作,确保村镇规划全覆盖。
二、强化规划监管,全力打造阳光规划。
一是积极推行技术要素审查、专家咨询委员会和城市规划委员会等规划审查制度,建立健全专家、部门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不断提升规划编制水平。二是在2月底前完成规划公示制度修订,认真组织开展重要规划编制项目公示,坚持做好建设项目批前公示和批后告示工作,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市民群众意见,不断完善规划设计,提高规划工作透明度。三是优化规划管理体制,按照建立“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的要求,进一步依法理顺职能部门和镇区职责,充分发挥城乡规划职能;贯彻全县村镇规划管理规定,加大全县规划集中统一管理和规划指导协调力度,建立派驻各镇规划联络员制度,加强“一书三证”制度在全县范围的实施管理,实行并联式的管理流程,进一步提升规划管理水平。四是加强规划监察执法,规范城乡建设行为。加强规划批后全程监管,重视容积率管理,坚决查处未批先建、少批多建、改变规划用途等违法行为,确保规划意图得到真正体现。按照“干部参与或操控的问责拆、企业违建的强制拆、群众违建的协助拆、一切违法建设坚决拆”的工作要求,加大违法建设打击和行政处罚力度,建立群众举报、村居监督和归口处理防控机制,实现违建治理有预案、报告处理有程序、执法查处有效率的目标,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三、加强城市管理,不断优化人居环境。
以打造“省级优秀管理城市”为目标,以深化和巩固“三城同创”工作成果为主线,加大力度,严格标准,全面推进市容环境管理上水平。一是开展集中整治,进一步提升市容管理水平。以强化城区全时段、全区域执法为抓手,加强市容长效管理,强行入轨,逐路推进,每季度对马路市场、出店经营、乱停乱放等违规行为进行集中治理,强行入轨,逐路推进;年底前增设2处便民疏导点,引导摊主入市规范经营,促进市场和市容协调发展。二是规范广告设置,进一步美化城市视觉形象。按照“一路一品、一街一景”的设计要求,3月底前完成户外广告、店招店牌设置技术规范修改,7月底完成户外广告详规编制工作,每季度开展户外广告、店招店牌集中整治,推进广告使用权拍卖市场化运作,进一步塑造美观、有序的户外广告形象。三是加强环卫管理,进一步提升城市面貌。深化环卫体制改革,力争在6月前完成对县城厕卫、8月前完成对县城后街民办保洁进行新一轮改革,建立环卫管理运作新机制;加大环卫执法力度,规范渣土运输管理,提高机械清扫率,提升城区保洁作业标准和质量;进一步理顺城市河道、城中村、农民新村、无物管小区的卫生保洁管理体制,消除县城环境卫生盲区。加大环卫设施配套力度,年内完成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和粪便处理场建设,10月份前完成小型移动式中转站、公厕、果壳箱及环卫作业车辆等环卫设施配套升级,进一步提升垃圾处理无害化和减量化水平。积极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指导各镇加强镇容卫生管理,实现城乡生活垃圾收运一体化,力争年底前城乡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90%。四是加大建管力度,进一步提升城市景观亮化水平。围绕县城道路建设改造进度,加快推进县城路灯新建改造工程,确保路通灯亮、配套到位。根据我县“双河”景观规划设计要求,年内完成西塘河风光带亮化设施改造升级工程和滨河路景观街改造工程,精心设计、倾力建设,打造水乡特色景观。加强路灯亮化集控管理,实现无线监控、智能维护,进一步降低能耗、节约成本,提高巡查维护效率,提升路灯亮化效果。
四、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城管工作效能。
一是加快推进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工作,上半年完成处罚权调整、定岗定责和人员培训等工作,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健全管理(执法)网络化、立体式的快速反应机制和日常管控制度,从严落实各层各级的责任,实现执法管理工作全覆盖目标。二是加快数字城管建设,确保年内通过省住建厅验收,建立“主动发现、精确指挥、快速处置、有效监督”的城市管理工作机制,制定监督制度、处置制度、绩效评价制度,做到管理目标明确、责任到位、整体联动,实现城市管理效能最大化。三是进一步理顺行政许可与行政执法关系,优化行政许可程序,规范许可范围,提高即办件比例,杜绝以罚代管、以罚代批、以罚代收等行为,构建上下联动、内外协调的工作机制,努力提升行政许可服务效能。四是进一步健全市容环卫责任体系。加强属地管理,加快构建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强化落实市容环卫“门前三包”责任制,全面签订《市容环境卫生责任状》,推进属地管理,强化检查考核,确保管理责任落实;建立协调处理机制,发挥城管委办公室高位协调作用,整合执法管理资源,切实解决城市管理热点难点问题。加强制度建设,4月底前出台《县城市容环卫长效管理实施意见》、《县城临时摊位管理办法》、《县城户外广告管理办法》等制度,保持强行入轨、严管重罚的执法力度,实现城市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和长效化。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区委二届七次全会精神,按照区政府“健全市容城管长效管理机制”的要求,推进市容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管理,巩固“清洁家园、绿化乡村”活动成果,树立“大管理”理念,推进“三大市容”建设,捍卫“第一城区”荣誉,展示“门户城区”形象,促进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和城区环境的持续改善,全面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和城区综合竞争力。
二、工作目标
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督查考核为手段,以奖惩激励为保障,建立健全区、街(镇)、居(村)三级管理长效机制,构建“统一领导,层级负责,统筹协调,绩效挂钩”的城市管理新机制,形成“管理无缝隙、责任全覆盖”的城市管理新格局,促进全区市容(城管)工作步入长效化管理轨道。
三、工作原则
(一)坚持重心下移、属地管理原则。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进一步强化区市容局督查、指导、协调、考核的职责,确立街(镇)在市容(城管)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形成区、街(镇)、居(村)三级联动的长效管理新体系。
(二)坚持统筹协调、注重长效原则。统筹硬件设施投入和整体素养提升,统筹市容环卫管理和城管执法工作,统筹市容(城管)近期任务和远期行业规划,统筹日常管理和阶段性保障,形成软硬件配套、部门协作、优势整合的长效管理新格局。
(三)坚持层级负责、职责明晰原则。进一步明确区市容(城管)部门、街(镇)、居(村)管理工作职责,实施全区市容(城管)长效管理工作考核,完善网格化管理体系,建立绩效评价、奖惩分明、措施到位的长效考核新机制。
(四)坚持宣传教育、共创共建原则。加大宣传力度,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加强教育培训,维护行业良好形象,不断提高公众对市容(城管)工作的知晓率、支持率和满意度,营造公众积极参与、广泛监督、共创共建的长效管理新氛围。
四、工作机制
(一)科学管理机制
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保障市容(城管)工作经费投入,健全市容环卫网格化和城管执法网格化管理体系,完善城管进社区,实施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管理;量化工作任务,细化工作标准,明晰工作职责,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设,以制度规范行为,以制度激发活力,以制度强化管理,以制度提高效能,促进市容(城管)工作走上科学化、制度化、精细化、常态化管理之路。
(二)日常督查机制
健全督查制度,规范督查程序。建立健全区、街(镇)、居(村)三级督查机制,坚持日常督查与重点督查相结合,层级督查与自摆自查相结合,批示批件、媒体曝光、热线投诉与现场督查督办相结合,编发督查通报、落实问题整改、注重信息反馈,确保督查效果。
(三)检查考核机制
建立数字化信息采集平台,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检查考核工作机制,对全区范围的市容市貌管理、环境卫生管理、依法行政工作等进行全方位考核,实行绩效挂钩、奖惩激励。成立*区市容(城管)长效管理考核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考核办公室,负责市容(城管)长效管理考核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
(四)宣传教育机制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新闻媒介,提升宣传质量,推广行业典型,加强舆论引导,不断提高广大市民的参与意识、共建意识。完善教育培训长效机制,注重宣传劝导,提升行业形象,使市容(城管)工作贴近于民、服务于民、融入于民,努力形成共同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街(镇)、区市容局各直属单位、部门要高度重视市容(城管)长效管理工作,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各街(镇)、区市容局局属各单位、部门要根据实施意见和要求,细化考核标准,完善考核办法,规范考核程序,严格落实奖惩措施。
围绕优化城乡功能布局,强化规划龙头意识,加快规划编制进程。
1、抓紧编制重点区块规划。完成椒北16平方公里地形图测绘工作,开展大陈镇测绘,完成大陈镇总体规划和大陈镇景观规划,完成下陈、前所、章安、三甲街道片区规划,编制下陈5平方公里缝纫机基地详细规划和章安1平方公里工艺品区块详细规划。
2、加快村庄规划编制。着力解决因规划问题造成农民建房难的问题,认真组织实施全市“十百千万”工程,重点要做好章安街道柏树里村欧陆风格特色村建设。完成10个示范村和32个整治村规划编制,建成500户农民康居住宅,着力解决农民建房难。
3、完善城乡一体化规划体系。根据*现有行政区域的实际,按照现代化主城区的要求,高标准、高起点地做好城乡规划统筹,配合市局抓紧完善我区道路、自来水、污水、环卫的统一规划,为城市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4、加快推进阳光规划。一要实行民主规划。落实规划编制专家评审、规划审议、人大(政协)汇报、政府审批制度,完善规划管理周例会制度。二要实行开放规划。推行详细规划进街道、进社区,通过在街道办事处(镇)设立规划公示宣传栏,利用*建设网等多种途径,扩大社会监督和公众参与面。
(二)拓展两大框架
1、拓展城市框架。一是抓好新区建设。东片,以安居三期经济适用房、朝辉新村、景元路商业街东延为契机,使城市进一步向东扩展。西片,加快物流园区、250亩大桥开发留用地建设步伐。南片,加快星星电子功能区、飞跃工业城开发。椒北,做好国家级经济渔港,台电五期等项目建设。通过重大项目建设,使建成区不断向外拓展。二是抓好道路框架拓展。以续建工程为重点,加快城市主干道的延伸,重点抓好南片的*中心大道*段,东片的枫南东路延伸、市府大道东延,西片的体育场路、*路等主干道路建设,改善城市新区交通条件。三是拓展供水和污水管网。供水方面,要加快建设*供水二期椒南配套设施和椒北引水工程(日供水2.5万吨)净水厂建设,实施永宁水厂技术改造,进一步增加源头供应。同时,做好滨海工业城一期区块供水管网建设,为园区开发创造良好条件。污水处理方面,要完成污水处理一期工程验收,争取启动日处理污水10万吨的二期新处理厂和日制水5万吨中水厂建设,使污水处理范围向南覆盖,规范在线监测管理。抓紧研究探索污泥处理新途径,力争朝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目标,减少二次污染。
2、拓展管理框架。顺应城市规模的扩大,打破城乡二元管理结构,增强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整体调配能力。抓紧做好街道镇级水厂兼并的政策调研,尽快实现城乡统一供水,在此基础上,积极发挥行业主管职能,加强对城郊办事处在公用事业管理的业务指导,理顺体制,缩小城乡差距,努力朝城乡一体化管理迈进。
(三)破解三大难题
1、破解城区交通紧张的问题。从完善设施和加强管理两方面入手,努力加以破解。做好现有道路框架的“连”、“拓”、“改”、“整”,即建设白云山路,做好岩屿路拓宽前期准备,开辟*城区与*经济开发区联系的新通道。改造调整解放南路绿化带、铺设中山西路沥青路面,提高道路等级标准。实施枫山西路建设,缓解解放路和建设路交通压力。加强道路整修,提高完好率。要加强对城市新区、新的大型建筑和住宅小区停车设施规划设计的管理,继续开展停车位增设工作,逐步缓解停车困难。
2、破解城区“黑水”问题。污水处理厂建成和城区污水截流工程实施后,城区污水处理率有了较大提高,但城区水环境改善效果并不明显。要加大投入,组织精干力量,尽快查找根源。要继续扩大污水截流范围,实施物流园区到三山医化园区1.6公里一级管网建设,开展江城路、陵园路、南门河三级管网建设,解决上述区域的污水排放问题。
3、破解城市拆迁征地困难问题。一是要创新拆迁安置模式。顺应国家拆迁政策调整,逐步改变传统的原拆原建模式,尝试利用现有存量土地等资源,实行先建后拆,易地安置的新模式。二是要引导市民观念的转变。加大拆迁基准价调整力度,改变实物补偿与货币补偿差距过大的弊端,逐步引导向货币补偿为主转变。三是要加快拆迁区块的回建。会同各拆迁指挥部,加快解放南路改造一、二期建设,完成*宾馆南面区块回建。四是要加强政策调研。通过“抓平衡、促稳定”,抓紧完善农村拆迁政策,缩小各工业区块拆迁补偿的差距,减少拆迁阻力。
(四)突出四个重点
1、以创建工作为重点,美化城市环境。在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向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迈进,深挖潜力,扩大绿地面积。实施“乔木进城”工程,明年要引进乔木1.8万株,继续推进小区补绿和园林式单位、园林式小区创建工作,完成城区山体规划编制工作和东山盆景园建设,启动建设白云阁。同时,要积极做好卫生城市、文明城市等各项创建工作,努力提高城市文明水平和知名度。
2、以完善运行机制为重点,加快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全面接收5座街道办事处垃圾中转站,完成章安街道垃圾中转站建设,加快村级垃圾收集点建设,组建农村环卫清扫队伍,配合区政府制订出台城乡环卫一体化考核办法。按照无害化标准垃圾填埋场扩建工程,尽快恢复垃圾焚烧,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以环卫停车场搬迁为契机,抓好环卫工人之家建设。
3、以安居工程建设为重点,完善城市住房保障体系。一是加快在建的23.6万平方米百姓家园经济适用房建设。实现工程主体竣工,制订并落实房屋销售分配方案并付诸实施。二是全面实施廉租房保障制度。采取实物分配与房租补贴相结合,全面解决最低收入者住房问题。三是实施货币分房。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逐步推进住房分配货币化。
4、以安全生产工作为重点,促进建设环境的和谐稳定。要认真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
一是健全施工企业和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强化企业安全生产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保证的体制。继续抓好建筑工地安全生产分级管理,推进安标化工地建设,向工业园区城乡结合部拓展。实行差异化管理,重点监控。抓好规模以上工地项目经理和项目总监指纹考核管理。抓好专项整治,加强对重点部位的监控,采取有效措施,提升管理水平。
二是突出抓好公用事业行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要加强对城区各公园、广场的全面排查,加大关键设施的改造力度。儿童乐园要加强对游乐设施和山体的管理,确保游客安全。实施银河商城消防设施改造,努力消除安全隐患。
三是加强教育培训。做好三类人员任职资格和施工现场五大员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强化质量安全规范学习培训,提高建设、监理、施工的综合管理水平。开展农村泥工匠培训,实现农房平安建设。
(五)做好五大工作
1、提升房地产业抗风险能力
(1)把握宏观形势。即要紧紧把握国家将继续加强宏观调控,房地产业将面临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这一趋势。为此,一方面要坚决贯彻国务院有关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政策,另一方面又要紧密结合我区实际,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灵活支持房地产业平稳发展。
(2)突出两大重点。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和行业管理,以加快适应市场,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创建更佳优质的人居环境。一是以康居工程(健康小区)为抓手,重点实施城市港湾和汇景名苑(原*二中区块)两个市级康居示范工程建设,全面提升住宅建设品质。二是加强物业管理工作。继续抓好小区业主委员会组建的牵头协调,在试点的基础上,扩大小区物业管理前期招投标,加大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升服务品质。
(3)加强房政管理。要不断创新房管工作新思路,加快实施以图管房,加强中介市场培育发展,规范房产中介行为,完善公房租赁制度,做好发证等服务工作。探索危旧公房改造的多种方法。
2、提升建筑业整体竞争力
以结构调整和信用建设为重点,努力适应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后房地产市场新变化给建筑业带来的影响,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信用体系的完善,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提升我区建筑业的核心竞争力。
(1)优化产业结构。首先行业组织结构的优化,努力形成以总承包企业为龙头、专业承包企业为主体、劳务分包企业为依托、管理层与劳务层相分离的行业组织结构。其次是企业经营结构的优化,推进多元经营,实现由单纯施工为主向工程总承包、施工管理和资本经营为主转变,以建筑业为主业,拓展房地产、建材等延伸产业,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2)拓展市场空间。加快我区建筑业发展扶持政策的调研,争取政府出台扶持建筑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从市场的规范入手,为建筑业发展提供有序的竞争平台。要加强对本地市场的监管,完善建筑市场信用档案,积极推行建设工程担保制度,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同时,要大力开拓区外市场,借鉴温岭等周边县市的成功经验,通过多种途径向外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3)转变增长方式。以推广节能建筑为契机,加快技术创新,加大人才和技术引进力度,努力实现行业经济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加强人员教育,重点抓好项目经理向建造师过渡的培训,努力提高人员素质。
(4)做好清欠工作。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形成长效机制,防止形成新的欠款。抓好企业欠薪保障金的归集,加强监管,保证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3、提升对城市的综合管理能力
(1)加强广告亮化管理,提升城区美观度。组织编制城区户外广告设置规划,严格技术规范设置。重视开展对城区主要街道标志性建筑物和城市节点的亮化设计,加强亮化日常检修,确保正常启亮和安全运行。
(2)加强市容规范管理,提高市容管理标准。一是严格重点,规范主次街。积极推行人性化管理,努力在“疏导”上下功夫。二是攻克难点,深化管理。依据示范街标准,着重开展空调室外机、城市“牛皮癣”、机动车停放整治。三是解决热点,延伸管理,加强对办事处城管中队的指导和考核,提高管理能力。
(3)加强规划建工监察,规范基本建设程序。立足于执法与服务相结合,增强执法有效性。强化跟踪管理,创新村民点建设新模式。加强日常巡查,确保新建小区规范。继续开展违法建设整治行动,维护城乡规划的严肃性。
(4)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大力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向城市管理要形象。完善城市管理纵向三级指导配合机制,充分发挥办事处、村(居)的作用,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加强对背街小巷、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的改造和管理,着力解决脏、乱、差问题。
(5)加强城市综合档案资料的归集。一是着眼于城市整体,加强市政设施的排查、摸清家底,加快综合信息档案库的筹建,为今后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创造良好条件。二是着力解决排水问题,要加强方案论证,制订横河新村排水应急方案,继续抓好排水管道疏通,实施江滨公园排水阀改造,提高城市排洪能力。
4、提升公用事业的市场适应能力
以理顺体制、提高效率、增强活力为目的,坚持“确保稳定、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方针,在前几年建筑业、房地产业成功改制的基础,探索将改革引向市政公用事业。
(1)做好建筑业、房地产业改革扫尾。加大工作力度,实施*建筑设计院的承包,同时要组织实施原三大国有房地产业企业下属的物业企业改制,将其推向市场。
(2)加强*市政工程处、*建设园林公司两家企业的管理,逐步使企业经营步入正轨,并着手改制工作。
(3)尝试将市政、绿化日常养护,环卫清扫保洁推向市场。要加强体制调研,建立并完善适应我区实际的管理新模式。
5、提升建设队伍战斗力
(1)优化队伍结构。首先是更新知识结构,抓好干部职工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建设系统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不断更新城市建设理念,增强新的宏观政策形势下组织城市建设的能力。其次优化人员结构,加大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引进,为城市建设注入新鲜血液,增强队伍活力。
(2)狠抓廉政建设。高度重视近阶段廉政建设出现的新情况,从制度建设、思想教育两方面着手,完善行政制约机制,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要完善小额工程招投标管理制度,发挥系统会计核算中心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建设资金的监管力度。